1 ) <Comet Impact> -- 相對同類影片而言很垃圾的作品
也許從 "杞人憂天" 開始地球被撞一直是個時常被想起話題。地球被"小行星" "彗星" 什么的撞擊的片子也有幾部了。不知道這部的導演編劇怎么心血來潮又拍了這部。
總體來說劇情比較差。開頭小女孩在沙灘上那段感覺還不錯,可越看越失望。編劇的邏輯性實在是太差了,你要在作品中制造矛盾問題以增加戲劇性,但起碼也要在符合情理的范圍內(nèi)。舉幾個片中例子來說:
1、撞擊可能性達到10%的時候大家還都不緊不慢,還在為要不要做點什么而爭論。
2、發(fā)射的探測衛(wèi)星只有一枚,還準備那么久,面對生死攸關(guān)的時刻也太節(jié)約點了。
3、決策人就那么幾個,人類命運掌握在一個美國將軍手里,而當美國總統(tǒng)和其他國家不存在。
4、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必須要留在五角大樓,難道不知道有個叫網(wǎng)絡的東西早好幾十年前就被發(fā)明了嗎?
片中不符合邏輯的太多太多了。所描寫的角度也太狹窄了,只在幾個科學家之間的爭吵就占去絕大部分篇幅。
2 ) COME ON??!
英國佬你們搞什么,上次的水噴霧都還不夠爛嗎難道?
英國佬你們搞什么,什么不好學去學美國佬?人家美國佬那可是拍一部災難片就象拍一部催眠片一樣,你們也差不多了
英國佬你們搞什么,有那么多錢還不如好好整合行業(yè),多拍點好看的,產(chǎn)量沒人逼你們要有好萊塢的指標
英國佬你們搞什么,拿出來的演員我一個都沒見過,跑墨西哥去干嗎,真懷疑是不是美國人背后出資了...
我無語了...
3 ) 此片甚差
枉費我百忙之中抽出時間看
從情節(jié)構(gòu)思、表演技巧、場面設置上,無一不是下品
導演幻想中的觀眾似乎是三十年前第一次看此類災難片的人們,整部片子手法充滿著老套與陳舊的氣息。
可悲
誰要這片子的dvd,送給他。。。如果不嫌浪費時間的話
4 ) 一般吧也就
Comet Impact 能翻譯成“隕石”惡夢,從片名上就感覺制作不夠精良,我想是譯者看片看到打盹兒,因為全片自始至終都在講述一個道理:彗星不是隕石!昨天在迅雷上看的在線版,總體感覺一般。也許是因為有《世界末日》和《彗星撞地球》的光輝在先,使得這種IMPACT類型的片子再想有新突破已經(jīng)是很難了。不過這個片子有幾點是值得注意的:首先是災難發(fā)生的日期,2008年8月8號,那豈不是我們?nèi)张我古蔚谋本W運會開幕的日子?!還有,片中某處臺詞中提到“向誰誰誰甚至是中國請求幫助”,我猜導演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鷹派人物!第二是,以前美國人愛玩?zhèn)€人英雄主義,現(xiàn)在變成國家英雄主義,來吧,撞我吧,死我一個不要緊,只要大家安全!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真真好笑。美國人為什么就那么愛扮演救世主呢,幾個“NEO”美國佬就能決定世界的命運,未免把它的假想敵們看得太簡單了吧!特效凡善可陳。海嘯以及彗星撞擊的那一段,愚以為還不夠慘。值得一提的是,30米的海嘯過后那個小女孩竟然能留下一個尚且粉嫩衣著良好的全尸,實在太意淫了。
5 ) 從一而終的一部彗星撞擊電影
本片內(nèi)容很豐滿,從發(fā)現(xiàn)彗星撞擊以前到研究彗星撞擊再到如何應對彗星撞擊,最后到彗星如何撞擊,這所有的過程都在本片中詳詳細細的一一羅列出來。有些朋友說這部片子缺乏想象力,但是我覺得從本片中可以了解到作為一位優(yōu)秀科學家的某些專業(yè)精神也是不錯的,真實的科學研究本來就是乏味而枯燥的。這部片子的精彩之處放到彗星撞擊地球這個方向上顯然沒有太多的新意,但是作為一部充滿魅力的科學家的傳記來看卻別有一番風味。
科學家主人公有對學術(shù)的執(zhí)著,也有一幫同樣出色的科學伙伴,這些伙伴有些充滿人格魅力,有些雖然在科學意見上擁有分歧但是本質(zhì)都尊重事實,另外主人公還擁有一段沉靜內(nèi)斂的戀愛關(guān)系,這都從某種程度上襯托出人類面對災禍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責任心和種種微妙的關(guān)系。不過如果你不覺得那句“美國要承擔一切”有些做作,這部片子還是一部不錯的世界末日類的電影。
6 ) 一般般的世界末日
由于前不久剛看過世界末日Armageddon,所以很自然的拿兩者來比較,一個是彗星撞地球,一個是隕石撞地球,相似的劇情,不一樣的表現(xiàn)手法。本劇是面對天災如何撤離,世界末日是要在隕石上鑿個洞把核彈丟進去炸碎隕石來挽救地球,劇情跌宕起伏,精彩至極,相比本劇更喜歡世界末日,喜歡它所營造出的那種末世的悲涼氣氛。本劇前半部分看的很平實,到后半部分才開始精彩起來,剛開始美國為了自己的利益要用核彈把彗星炸毀,終于后來覺悟了,這點很令人感動。這部片雖然是07年的新片,但相比十年前的世界末日,特效差遠了。
7 ) 山寨好萊塢
不想說什么了。但是有話說。山寨的終極含義就是形神皆失敗,然而這失敗的形神結(jié)合在一起卻又有其實效之處。
這部戲冗長拖沓。甚至套路都是習以為常的。還說什么呢 除了較為宏大的眾所周知的,麻木的世界末日的主題外,我想再也沒有什么可以刺激人的了
8 ) 還好
沒想到在豆瓣上對這部片子的評價這么差……于是自己又回顧了一下為什么會喜歡這部片子……先來想去,恩,知道了。這片子的成本小,凡是小成本大題材的片子我都會喜歡。
各種大場面都用的是電視畫面,大概是各種找來的資料吧。故事雖然有點狗血,不過情節(jié)很嚴謹。米國真的很大無畏,又一次拯救了整個人類。下一次再遇到米國人一定要好好的謝謝人家。
有點像記錄片,也有點像傳記。如果真的用核炸彈改變彗星的運行軌跡,會是什么樣子呢?
倫理的介入可以更拓深一下,個別情節(jié)還是比較扯淡的,最後留下來有點煽情過度。但是整個節(jié)奏把握地還不錯,至少看來不覺得厭煩和枯燥。另外,非常喜歡畫面的感覺,大量強光的應用,以及人物的中遠景和暗影。James的角色可以有更多的發(fā)揮,但還是覺得過於臉譜化了,進而言之,整個的人物設定都臉譜化。
英國人拍的災難電影在真?zhèn)€敘事上非常地嚴謹和完善,讓觀眾對整個事件有著很全面的認識和了解,讓我們可以很拖入地看跟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而展開我們的想法。我想這是這部電影很成功的地方。另外,畫面也是一流的。
很一般的災難片,老美的末日論,把自己當成救世主...
制作比較粗糙。硬傷在于既然彗星軌道不變,地球又在不停公轉(zhuǎn),彗星如何能第二次撞擊地球
這種災難不是沒可能。
好久沒看爛片了……
從虛擬的影片中,看到實際的天文學的運作,對科學的一屑不顧,對最后一刻的盡忠職守
好爛
最貼近現(xiàn)實的災難片了。
解決方案是美國被大塊撞勝過全世界挨很多小塊隕石;這么無私的舉動還是國家嗎,簡直是基督再世
拍得較一般,比較寫實。
細節(jié),紀錄片,還不錯,不像一般的弱智科幻
沒看過的就不要浪費時間、浪費生命了,實在是很生猛的大爛片
好吧我浪費一下生命...
如果你不花癡演員的話,那就不要浪費時間了
特效不錯,在驚險中也有不少感人的橋段。
也不算特別差吧,有理有據(jù),怎么說也是彗星撞了下。。
好沒勁的災難片。前面一直在無邏輯地得瑟,后面場面也比較潦草。
特效太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