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永不被遺忘的經(jīng)典
影片開始,猶太人圍立桌旁衷情圣詠的心聲是傳統(tǒng)的祈禱儀式,搖曳閃動、集束不定的燭光隨著合聲的減弱漸漸被黑色吞沒。影片由彩色切換為黑白兩色的畫面。貫穿影片始終的凄慘哀惋的小提琴獨奏和幾近無伴奏的混聲合唱給出的強弱和諧依然不失圣詠的曲式,一位小女孩衣裙上的紅色亮點短暫的跳動給出的生命色彩仍然不忘立虹為記的永約。影片結尾處伸開的地平線上,圣詠的基調(diào)展開世俗的旋律擁過來黑壓壓的一群人,畫面果斷地轉(zhuǎn)為彩色的鮮艷,橫掃一切的光明,“我使云彩蓋地的時候,必有虹此刻云彩中,讓世界五顏六色?!? 或許在開始的時候,奧斯卡。辛德勒并不是為了救猶太人而開設工廠的,正因畢竟他是一個商人,一個精明發(fā)戰(zhàn)爭財?shù)娜?,他選取猶太人做工人,是正因他們是最便宜的勞工,開始的他便是為了獲取更多利潤這個目的。這些猶太人得到搪瓷廠的一份工作,因此也就得到暫時的安全,沒有受到殺人機器的肆虐,辛德勒的工廠成了猶太人心中的避難所。影片結束時,是辛德勒的墳墓,那些在戰(zhàn)前以前獲得辛德勒救助,而幾十年后已步入暮年的猶太人,以及他們的后裔代表先人走過墳墓,都在墓碑上放一個代表"感恩永遠不變"的石塊作為敬禮。
那一紙名單證明了生命的永恒,那一枚指環(huán)在歷史的長河中閃著灼目的光芒,“救人一命等于救全世界”,那是多少條生命啊,長眠在耶路撒冷的的辛德勒,用財富買到了永恒,成為永不被遺忘的記憶,這是生命的證明!
2 ) 深具史詩的格局——《辛德勒的名單》
《辛德勒的名單》一片將作為電影史上永恒的光輝而存在。它是電影史上一部經(jīng)典 的作品。斯蒂芬·斯皮爾伯格的名字也將與這部影片聯(lián)系在一起而永遠流傳下去。辛德勒的故事也會被人們永久地訴說。一部洋溢人道主義氣息的電影,《辛德勒的名單》陣容強大,讓所有人都重感了一段血腥的歷史。
看完影片,我不禁留下了眼淚。歷史是怎樣的,人性是怎樣的,《辛德勒的名單》為我們詮釋了。世界是怎樣的,在《辛德勒的名單》的黑白與彩色的變換之中,我們感悟了。正如“黑色星期天”,歷史有過一片黑暗:而正如影片開頭的燭焰,人性閃爍著美麗的光。
3 ) 第三遍看重新發(fā)現(xiàn)的細節(jié),想到多少記多少
1.影片在猶太人祭奠的開場后第一個場景是集中鄉(xiāng)村猶太人并將其運送至城市的火車站。第一個出現(xiàn)的人物——攜帶便攜桌椅、文牘表格和文具,對猶太人進行登記的德意志官吏。影片后來的段落中他們還多次出現(xiàn),細細體會才發(fā)覺他們才象征著全片中最為恐怖的力量——一絲不茍地按規(guī)章制度完成滅絕計劃的國家機器。
2.辛德勒本來完全是空手套白狼。一開始酒會出場是跟黨衛(wèi)軍拉關系。找伊薩克·斯特恩負責具體的記賬、管理。開始的啟動資金是猶太人區(qū)里的老金融家出的。純粹借亂世撈一筆。
3.斯特恩想盡辦法救了一個文科老教師。戰(zhàn)爭時期為活命搞工科是必須的,但為了民族的未來不能舍棄文科。
4.辛德勒救斯特恩那一段公關功力非凡,但我想說的是后面文員和軍官跟辛德勒一起喊斯特恩尋找他的那一段。這幾秒鐘是本片唯一具有斯皮爾伯格式幽默的地方。
5.哥特清除猶太人區(qū)之前的那一段演講,非常、非常、非??植溃?br>“今天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今天將長留青史。許多年后,年青人將以敬佩的心情談起今天的事。今天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六百年前,歐洲大瘟疫,死人無數(shù),猶太人被指為禍端,當時的波蘭國王,允許猶太人前來克拉科夫市,他們來了,源源而至,一車車行李,落地生根,發(fā)展起來,在企業(yè)、科學、教育、藝術等各方面…他們來時赤手空拳,一無所有,然后昌盛繁榮。六個世紀以來,猶太人,盤據(jù)著克拉科夫,你們不妨想想,由今晚開始,這六個世紀的事跡,將成為流言,可視為從未發(fā)生過。今天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
而他所暗示的已經(jīng)很明顯:“……而你們,將創(chuàng)造這個歷史。”
德意志從各行各業(yè)被征召為黨衛(wèi)軍的人民群眾將成為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
歷史唯物主義。把“猶太人”換個詞想想。
憑這一段,哥特不用再做什么,他就活該被吊死。
6.直接跳到最后,想解釋的是,最后辛德勒的哭泣絕對不是做作或過頭。因為辛德勒猶太人把用金牙澆鑄的金戒指送給了他。任誰都知道,反猶主義者一向以猶太人貪財、貪得無厭為理由剝奪、屠殺猶太人;而當辛德勒猶太人真的把最后的一點納粹想剝奪而剝奪不走的財富自愿獻給為保護他們而傾家蕩產(chǎn)的“納粹黨員”義人的時候,誰又能不動容?只有到這一刻,辛德勒才真正意識到他已經(jīng)完成了自我救贖,之前他的救人,是從機緣巧合(猶太勞工便宜)——工具理性(有能干的人)——良心發(fā)現(xiàn)(開始盡可能收容相關家屬),到最后的肩負重任(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救出所有能救的猶太人)。
“救人一命等于救全世界”的箴言,是辛德勒最后哭泣的原因。(影片中的)辛德勒通過這句話,從整個人類歷史的角度徹底理解了他的經(jīng)歷的意義。和前面帶領猶太人單純?yōu)樗勒吣Р煌恋吕盏目奁菫閿?shù)百萬被納粹毀滅的世界而哭泣,為人類的文明、理性、財富和人之為人的基本價值在這場絕無僅有的浩劫中被肆意踐踏而哭泣。當他說“這個車可以換十個人……這個頂針可以換兩個人”的時候,他指的不是單純的幾個人的問題,而是拯救世界,拯救人類的記憶和良知的問題。辛德勒在這一刻意識到了拯救猶太人這個行為是在重建被納粹摧毀的人類的價值和尊嚴,因此即使他已經(jīng)做的足夠多足夠好,身為一個“納粹黨員”,他是仍然不會滿足,仍然要為過去沒有更早覺醒而哭泣和懺悔的。
7.最后蘇聯(lián)單騎的“解放”略黑了一下紅軍。然而紅軍的“不能往東……我要是你也不去西方”的告誡,實際上是對今日以色列國家的肯定:猶太人必須擁有自己的土地和保衛(wèi)自己的能力。
8.絞死哥特時凳子沒有立即踹掉,隱喻納粹陰魂不會即刻消散。很多人提過了,但有必要再提一遍。
9.最最后演員們攙扶著原型們?yōu)樾恋吕罩鹨猾I石祭奠。連姆·尼森最后的獻花和最后的身影是代表辛德勒本人嗎?我想他是代表著全人類都應該認可的這樣一種價值觀——拯救無辜的人,永遠值得肯定,永遠問心無愧。
p.s.辛德勒是蘇臺德德意志人。
p.p.s.辛德勒的經(jīng)歷當然也給納粹德國的所謂“反腐”打了一個響亮的耳光。
4 ) 值得被永遠銘記的辛德勒
這是我看過的一部印象深刻的影片。戰(zhàn)爭無疑帶來的只有痛苦,身處戰(zhàn)爭時代的人更是苦不堪言??吹降聡姽偻罋ⅹq太人的場景,即使是躲在暗處也無法幸免,真的是草菅人命。這時候辛德勒的出現(xiàn)真的宛如救世主,為流離失所命懸一線的猶太人提供了所謂避難所,讓他們在自己的工廠里面,至少不用擔驚受怕。辛德勒跟一個視人命如螻蟻的納粹軍官談過饒恕才是權力而不是殺戮,很可惜即使做了嘗試,軍官還是堅持不下來,最后還是選擇了殺戮。集中營里面的生活真的是水深火熱,被奴役的猶太人不僅要賣命地勞作,還得面臨著隨時喪命的危險,當辛德勒向德國軍方買下1000多人,名義上為自己生產(chǎn)軍備用品的工人時,有個在集中營的女猶太人說最糟糕的已經(jīng)過去了,我真的很受觸動。即使是活得不如螻蟻,她們也不曾放棄生的希望,只要還是活著,總歸還是有希望的。史丹說,這份名單代表著至善,這份名單就是生命,名單的外圍是一片可怕的深淵!確實,這1000多人的名單,對于戰(zhàn)爭時代的猶太人來說,就是希望。辛德勒花了一大筆錢買下的猶太工人們,幾經(jīng)波折一個不少的聚集到辛德勒故鄉(xiāng)的工廠以生產(chǎn)軍需用品為理由,得以在動蕩不安的時局里謀生。而辛德勒工廠,在收納1000多猶太人工作的那幾年,沒有生產(chǎn)過一批上得了戰(zhàn)場的軍需用品,反而是靠著辛德勒的家底生存了下來,終于是等到了德國投降,猶太人被解放的時候。在辛德勒逃難之際,戴上史丹等猶太人表示感激的戒指之時,他哭得像個孩子,后悔沒能把自己的汽車自己的胸針賣出去,還能換回更多的猶太人的生命??墒巧頌榧{粹黨的他,其實本可以跟同伴一樣以屠殺猶太人為樂,或是袖手旁觀,他沒有責任也沒有義務成為拯救猶太人的英雄,而他卻選擇了后者,其實已經(jīng)足夠了,那時候拯救一個人就是拯救了整個世界,更何況是1000多人,這是無法估量的功德。到后面,生存下來的猶太人到他墓前放石頭感激他的救命之情時,我想這一切都是值得的。辛德勒他值得被歷史銘記,不僅僅是之于被拯救的猶太人,更是整個世界。看完影片,真的衷心希望世界和平。
5 ) Schindler's List與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反思
Schindler's List與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反思
花了三個多小時看完這部一直未敢碰觸的經(jīng)典,一直以來,總覺得自己還沒有做好準備。
似乎像《愛在戰(zhàn)火蔓延時》這樣更加好萊塢,起碼是彩色的影片更加適合我。
但這部電影,似乎是無法逃避的。
就像我們對人類歷史的反思。
在電腦前面發(fā)呆了半個小時,忽然想吐,一種不知是來自心理還是生理的惡心讓我焦躁不安。集中營里不斷冒煙的高大的焚尸爐,空氣中彌漫著人的骨灰。
無處可逃的恐懼,鞋柜,鋼琴,地下室,壁柜,床板下,糞坑,你帶著對生的小小希望恐懼著,卻最終逃脫不了死亡。這樣的等待,更加沉重。
女工寢室中,一個女工在敘述她所聽到的在集中營里發(fā)生的駭人聽聞的故事:“…火車抵達后,人們被趕了出來,在兩個貨倉前列隊。一個貨倉寫著“衣帽室”,另 一個則寫著“貴重品”。他們在那里脫掉衣服,一個猶太小孩用繩把他們的鞋子綁在一起,士兵剃光他們的頭發(fā),說頭發(fā)是用來制作東西給潛艇用,人們沿著一條大走廊,被推進密室,門口畫上大衛(wèi)星,并寫著“沐浴及氧氣室”,黨衛(wèi)軍發(fā)給他們肥皂,叫他們深呼吸,說是有助于消毒,然后,放出毒氣…”。這時,她上鋪的一個女工問為什么要給他們肥皂,她回答到:“用來哄他們進去的…”。大家都選擇拒絕相信,但我們知道那是真實的,所以更加悲哀。
關于納粹對猶太人的屠殺,這絕對不是我看過最血腥最震撼的,但讓我覺得最惡心,因為下面的場景:
歌德大尉在廣場發(fā)表了他的“就職演講”:
“今天,是歷史時刻,今天將長留青史,許多年后,年青人將以敬佩的心情談起今天的事。今天,是歷史時刻,六百年前,歐洲大瘟疫,死人無數(shù),猶太人被指為禍端,當時的波蘭國王,批準猶太人前來克拉科夫市,他們來了,源源而至,一車車行李,落地生根,發(fā)展起來,在企業(yè)、科學、教育、藝術等各 方面…他們來時赤手空拳,一無所有,然后昌盛繁榮。六個世紀以來,猶太人,盤據(jù)著克拉科夫,你們不妨想想,由今晚開始,這半個世紀的事跡,將成為流言,可視為從未發(fā)生過…今天,是歷史時刻”。
最惡心人的,就是這樣的納粹分子還格外喜歡炫耀自己社會達爾文主義的那套所謂理論。我無意說達爾文老爺爺?shù)膲脑?,只是個人不喜歡尼采那套優(yōu)等民族的愚蠢說辭,更不喜歡希特勒那個龜?shù)把笱蟮靡獾陌阉萌嵺`。我們從小就一直被教導,社會是在不斷發(fā)展進步的,人類是在不斷進化的,我們的明天會比今天更好。未來的人類會比現(xiàn)在更優(yōu)秀。真的是這樣么?是的,達爾文的確證明了優(yōu)勝劣汰自然選擇的進化法則,但是他似乎沒有能夠證明也無法證明這樣的所謂進化是沒有盡頭的,是會永遠持續(xù)下去的。我們真的有比過去更加優(yōu)秀么?因為我們更加孤獨更加冷漠更加自私所以更加能適應進化的法則?還是這樣的進化會導致的只有滅亡?
昨天有人跟我說,中國的小孩不知道《人權宣言》不是政府的錯,是寫那個宣言的人的錯,因為他們太理想化了。我忽然感到十分無力。我們一定要因為理想的遙遠就放棄去追尋么?這起碼是不符合人類的邏輯的。沒錯,我承認《人權宣言》是理想化的,但是如果沒有這樣的理想,人類是否連最后的一絲良知也不會留給自己了?我寧愿說,那是某些清醒的人類,在他們還清醒的時候,為人類的未來,所設定的對整個人類都有益的法則,而不是只向進化論的法則做出妥協(xié),動物比人類更適應那個法則,但它們并沒有比人類過的更好,不是么?
6 ) 感動于良知
對于和戰(zhàn)爭有關的電影,女生的興趣一向都低于男生。幾年在北京前買了這個電影的dvd, IT男看過之后推崇備至
,而我卻一直都沒有完全看過,僅僅看過其中的一些片斷。
當時印象比較深刻的是納粹在Krakow大屠殺后繼續(xù)“清洗”躲藏在房子角落、夾層、壁櫥或鋼琴中的猶太人,其間一個德國人伴著槍聲在鋼琴上彈奏巴赫的“英國組曲”(第二組曲BWV807第一樂章)。。。(不過我至今沒有想通電影里為什么有一段德國士兵的對話,討論這個曲子是莫扎特的還是巴赫的。。。)
最近發(fā)現(xiàn)當初買的碟片已經(jīng)自殺,況且現(xiàn)在可以買到更好的版本,于是又買了一套。買回家之后溫習這舊片,終于完整地再看了一遍。都說這個片子很長,但我坐在那里,安靜地看完這個片子,一點也不感到時間的流逝。
影片是黑白的,所以,窗子是白的,鋼琴是黑的;天空是白的,大地是黑的;皮膚是白的,外套是黑的;雪花是白的,鮮血是黑的。死亡本身造成的恐懼因此被淡化,而因為被納粹所踐踏的人性和對未來的無望而產(chǎn)生的絕望,反而被影片推至極限。沒有看過這個片子的人,決不會體會到這種絕望,而我,我相信自己哪怕是看過十次,所感受到的,也決不會超過那真正絕望的千分之一。
那是怎樣不見天日的一種黑暗啊。而辛德勒的名單,對于那一千多個“Schindler‘s Jews”來說,卻是那無盡黑暗中觸手可及的一絲微光。名單上的每一個名字都是一個生命,一個故事,更能燃起更多的希望。
黑白的影片中,卻出乎意料地讓觀眾看到一絲色彩,--一個身穿淡淡紅衣猶太小女孩在遠遠的背景中奔跑,仿佛逃離了納粹的魔掌。但在將近結尾處一輛裝滿了尸體的車上,我又看到了那個小小的紅色的身影,那個鏡頭依然是遠遠掠過,卻喚起人心中無盡的悲傷。
影片的末尾,那些獲救的“Schindler‘s Jews”手挽手站在地平線上,畫面漸漸由黑白轉(zhuǎn)為彩色,那個時刻,仿佛冰封大地瞬時充滿了陽光,讓我的喜悅眼淚溢滿了眼眶。。。。。
我想,這部電影的感人,不在于情節(jié),在于可以喚起所有觀者心底的良知。
7 ) 阿蒙的心中有個天使
昨天在蠔油的介紹下,來到圈內(nèi)人的天堂里掏碟。本想把我熱愛的夫夫的碟子都找出來的,可惜近來被嚴查,所以這個paradise也變得稀稀落落。最后找到一部和他挨上邊的《辛德拉的名單》。這部片子早在幾年前就已經(jīng)看過了,當時我被主角的仁義和偉大感動得淅瀝嘩啦,但是還不認識Ralph Fiennes。據(jù)說在片中由于他成功扮演了一個殘暴的德國納粹軍官阿蒙,以致后來觀眾見到他時,恐懼得不敢和他握手。于是我今天特地來看他的表演。
Ralhp Fiennes在《英國病人》里,身材瘦削,大部分時間穿一身臟兮兮休閑裝,頭發(fā)凌亂,好像隨意一撥弄,都能抖出一盆沙子。在沙漠里他經(jīng)常手插褲袋,顯得冷漠、隨意而又孤獨,但眼神里卻透露出一種堅毅、深邃的氣質(zhì)。
而在《辛德拉的名單》里,他頂著一個大肚子,身穿德國納粹軍裝,頭發(fā)油光可鑒,雪茄不離手,連住處都是居高臨下的,處處體現(xiàn)他掌權者的氣勢。他扮演的阿蒙雖然是個徹頭徹腦的反面角色,但是他也有非常立體的感情。正如辛德拉為他辯解的:沒有人一出生就會殺人,他只是生錯時間了,如果不是戰(zhàn)爭,他最多只是個小惡霸。
阿蒙的殘酷不需多說,無論誰都深有感受。我只想談談,RF以幾個小細節(jié)刻畫出阿蒙自我斗爭的一面。
場景一:患了重感冒的阿蒙剛到猶太區(qū),他要找一個女孩當傭人。當一排女孩子站在他面前,他挑選了海倫。海倫聽命令上前一步時,阿蒙卻掩鼻后退了,并向她解釋不想把感冒傳染給她。通過這個情節(jié),阿蒙以一個正常人的行為出現(xiàn)了,到此很難想象這樣一個為女孩子著想的男人,竟然會是一個以射殺為樂的人。
場景二:阿蒙在與辛德拉一夜長談后,為了表現(xiàn)他的權力,對男孩傭人實行了珍貴的“寬恕”,并顧鏡自娛了一番,阿蒙對著鏡子略了略頭發(fā),把臉轉(zhuǎn)到最完美的角度,以最酷的表情伸出手指指著鏡子說道:“我寬恕你!”此時阿蒙的形象在觀眾的眼中可能忽然可愛了一點點??上н@種可愛一閃即逝,在男孩轉(zhuǎn)身走出房間后,他又舉起邪惡的槍,把男孩擊斃在空地。
場景三:阿蒙在家里舉行宴會,而他走到地下室對海倫說了一番語無倫次的表白。他開始慢慢地說些無關痛癢的話題,漸漸地他在小小的地下室不停走動,不斷地說出一些不連貫的句子,當感情發(fā)展到無可壓制的地步時,突然反手一掌把海倫打倒在地上,發(fā)瘋似的把地下室的柜子桌子全部打翻,然后逃離現(xiàn)場。殺人魔王竟然也有自己的情感,他竟然愛上了猶太女子,這一點連他自己都不能相信,于是他想方設法要證明自己的感情是錯誤的,但是欺騙自己代價是巨大的!
場景四:辛德拉在生日會上親吻了猶太女孩因此入獄,阿蒙為此向高官求情:“他結婚了,但有很多情人,每一個情人都喜歡他,他很喜歡漂亮的女孩子,那個女孩子你沒見過,真的很美!所以他才親了她?!彼麨樾恋吕笄榈耐瑫r,難道不是為自己的情感進行辯解嗎:看,人家也喜歡猶太女孩,我還不算是異類!不是我喜歡她,而是她有種勾引人的魅力!
場景五:辛德拉希望救出一大批猶太人,于是與阿蒙談條件。在名單的最后,辛德拉想把海倫寫上,但是無論他提出什么條件,阿蒙只有一個字:“不”。他的理想,是海倫帶回維也納,和她一起生活,直到天荒地老!多么令人向往的情境。阿蒙的心中此時一定升起了一道彩虹,這條彩虹仿佛能幫助他和海倫走向幸福的彼岸??上约阂仓肋@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他望著窗外的景象說道:最現(xiàn)實的做法,就是把她帶到森林,向她后腦勺打一槍,讓她安然死去。他的眼光又轉(zhuǎn)回來了:“如果我放了她你給我多少?”
阿蒙的心中有一個魔鬼,也有一個天使,天使和魔鬼之間曾經(jīng)經(jīng)歷激烈的戰(zhàn)斗??上г趹?zhàn)爭的大環(huán)境里,阿蒙心中天使的力量太薄弱,天使呼喚的聲音太微弱,以致魔鬼輕而易舉地把她壓倒了。最后阿蒙在休養(yǎng)時被捕,并送上了絞刑臺。人之將死,其形可鑒。他腳下的凳子被踢了四腳,還是牢固地粘在他腳下,直至凳子被踢碎了,阿蒙的生命才就此宣告結束。
看電影的時候媽媽經(jīng)常問:“這個是好的還是壞的?”但是在看這部片子時,媽媽并沒有問我,我想可能因為二戰(zhàn)中的正邪早已有評價,納粹軍官不用說都是個壞蛋了。但是如果在品味細節(jié)中發(fā)現(xiàn)了壞蛋的可愛之處,會讓我驚喜異常,因為這才是真實的人!
感謝RF演繹了一個富有個性、充滿矛盾、擁有情感、令人深惡痛絕的絕世大壞蛋!
8 ) 《辛德勒的名單》
影片《辛德勒名單》是導演斯蒂芬·斯皮爾伯格在1993年拍攝的一部轟動世界的鴻篇巨制,對二戰(zhàn)期間德國納粹屠殺600萬猶太人慘劇的回顧,讓人們重溫50年前的惡夢。影片以悲觀陰郁的基調(diào)和富于強烈戲劇張力的驚詫元素,透過主人公辛德勒的眼睛,重回二戰(zhàn)時波蘭的科拉科,帶領人們經(jīng)歷這個城市從繁榮到廢墟的一切,同時在那個沒有人性的年代中努力尋找人性的微茫,最終揭示了一個主題——人類的良知在任何惡劣的境況中都不會完全地泯滅。該影片也被評價為一個充滿人道主義精神的導演拍攝的充滿人道主義情懷的電影。
(一) 蒙太奇手法的運用
在影片中多處運用蒙太奇手法進行剪輯,影片的開篇,在一個火車站登記的一場戲,開始鏡頭前只有一張桌子,一瓶墨水,一支鋼筆,四周一片寂靜,一隊人向這里走來,一個登記員坐下仰起頭喊了一聲“姓名”之后,寂靜立刻就被打破了,鏡頭猛然切換到擁擠著成百上千的猶太人群上,他們用各種各樣的聲音在報著自己的姓名,打字機也“啪啪”的不停運轉(zhuǎn)。這組鏡頭運用無技巧剪切手法,一聲“name”省略交代無數(shù)人出現(xiàn)的過程,簡練直觀的把可以不交代的內(nèi)容省略掉,同樣這組鏡頭也是聲畫蒙太奇的典例,聲音與畫面的邏輯性剪接,給人的視覺和聽覺以極大的沖擊力,讓我們在倉促中走進那個令人不安的年代。鏡頭在人群中鉆來鉆去,凌亂的擺動,從人臉到打字機的轉(zhuǎn)換,有紀錄片的拍攝手法。在主人公奧斯卡·辛德勒出場的一節(jié)中,運用了積累蒙太奇手法。他傾其所有,打扮考究,拿出納粹黨徽佩戴整齊,幾個鏡頭中他始終未露面目也沒有一句臺詞,但幾個相似鏡頭積累在一起卻足以說明辛德勒的身份——一個德國納粹黨員,一個商人。接下來辛德勒和德國軍官拉關系的一段是這部戲中運用電影語言十分有代表性的片段,這段酒會上的戲運用大寫意的手法,從他走出旅館來到酒會,到與普通德國軍官打的火熱,再到與高級軍官拉攏關系,好像是一個晚上的事,事實上卻是一個過程,這是一段華彩的蒙太奇樂章。背景音樂由低沉到高揚,人物的情緒不斷提升,直到舉杯狂歡,音樂起到很好的轉(zhuǎn)場作用,另一個標志著出現(xiàn)層次性變化的便是幾個照相的鏡頭,鎂光燈的閃爍發(fā)出“砰”的聲音,是明確的剪接點,表現(xiàn)出主人公辛德勒與德國軍官的關系逐步拉近,也表明他善于交際,會拉攏人脈的性格特點。這段戲?qū)㈦娪罢Z言的特點充分表現(xiàn)出來,用很簡潔的方式便將事情交代的清清楚楚。在講述猶太人全部要搬入克拉科夫社區(qū)的一段戲中,一家曾經(jīng)富有的猶太人簡單收拾行李,無奈的離開自己的家,搬到一個又臟又亂的貧困地方居?。荤R頭轉(zhuǎn)接辛德勒搬進這個舒適的房子,安逸的躺在床上,運用了對比蒙太奇手法,這是典型愛森斯坦理論中的沖擊效果論,表現(xiàn)出猶太人的命運悲慘和德國納粹的殘酷冷漠。在猶太工人鏟雪,獨臂老人被殺,辛德勒在辦公室與軍官談話的一段戲中,幾件事情事實上不是同一時間發(fā)生的,導演進行了平行剪輯,不考慮時間的邏輯性,剪接雜亂,即使用雜耍蒙太奇手法,這樣使電影節(jié)奏緊張,有利于理解上一節(jié)的內(nèi)容。另一處典型雜耍蒙太奇是導演將三件毫不相干的事情通過內(nèi)在邏輯關系交叉在一起。鏡頭一開始是一對猶太男女舉行結婚儀式,接著是阿蒙在地下酒窖發(fā)泄自己內(nèi)心的壓抑,他不敢接受自己喜歡上猶太女孩海倫的事實,再接著是在辛德勒的生日晚會上,一片歌舞喧嘩,辛德勒親吻了來送祝福的猶太女工代表。第一件事解釋了第二件事,第二件事又與第三件事形成強烈的反差對比,在剪輯手法上為動接動,同時在聲音上也有一定連貫性,結婚儀式上踩碎燈泡“啪”的一聲,鏡頭轉(zhuǎn)接阿蒙打海倫一耳光,再接辛德勒生日聚會上人們熱烈的鼓掌聲,聲音再次起到很好的轉(zhuǎn)場作用。這段雜耍蒙太奇的使用也引發(fā)人們的思考:猶太人到底是不是人,是不是值得尊重。
(二)黑色幽默的運用
在阿蒙這一人物剛出場不久,一段建筑工地上的戲,他將對他的施工方案提出異議的猶太女建筑師殺死,卻又按照她的說法將房子拆了重筑,就是一個典型的黑色幽默手法的運用,表現(xiàn)出阿蒙狹隘,氣量小,陰森殘酷的人物性格。另一處阿蒙帶人到工廠檢查工作,走到一個矮個工人面前讓他做一個鉸鏈,工人十分熟練的幾下子便將鉸鏈做好,阿蒙卻質(zhì)問他:“你每天6點起床便開始做,這么熟練,為什么每天卻只能做一點?”不容工人解釋,便讓手下人把他拉到廠房外要槍斃他,結果搶卻出了問題,怎么也發(fā)不出子彈,阿蒙只得憤憤的用槍砸了矮個工人頭一下便離去。在為槍的臨時出差而感到滑稽可笑時,也更進一步認識到阿蒙殘暴的性格,為矮個工人命懸一線而捏了一把汗。還有一個猶太小伙子從井下逃出,正好有納粹軍隊路過,他像德國納粹一樣敬軍禮,引來路過士兵們的陣陣譏笑;由于鐵路作業(yè)的錯誤,辛德勒買下的猶太女工人被送到奧斯維辛集中營,女人們被放進澡堂,大家以為會放出毒氣卻放出熱水,由悲轉(zhuǎn)喜。.....這些黑色幽默手法的運用,都令人感到荒誕,卻也對影片的內(nèi)容和情節(jié)發(fā)展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三)色彩的絕妙運用
電影采取了以黑白攝影為主調(diào)的紀錄片式的拍攝手法,有一種極其真實的效果,而它和彩色色調(diào)的強烈反差也構成了影片中死亡與希望的雙重寓意。影片開始,猶太人圍立桌旁衷情圣詠的心聲是傳統(tǒng)的祈禱儀式,搖曳閃動、集束不定的燭光隨著合聲的減弱漸漸被黑色吞沒,影片由彩色切換至黑白兩色的畫面。在影片中那場進行屠殺的戲中,一個身著紅色裙子的小女孩從街道的一頭走到另一頭,鉆進一所房子里的床底下,滿臉的不安與擔憂。這條小紅裙是整部片子中唯一有顏色的地方,黑白世界中的這一抹紅色是那樣奪目,產(chǎn)生了極具藝術沖擊力的視覺效果。而當小女孩再次出現(xiàn)時,她已經(jīng)是運尸車上的一具尸體。那紅色仍刺激著人們的眼球,也點明了主人公思想上所受的沖擊。對于辛德勒來說,這個小女孩代表了他所有看見的猶太人的不幸,代表了他心理中發(fā)生的變化,那一刻他的眼眶里閃動著淚光煽情而悲愴。影片結尾處,猶太人走出集中營,獲得自由時,伸開的地平線上,圣詠的基調(diào)展開世俗的旋律擁過來黑壓壓的一群人,銀幕上驟然間大放光明,出現(xiàn)了燦爛的彩色。由壓抑陰沉的黑白兩色到豐富的自然顏色,極其形象地盡顯了人們解除死亡危險,重獲自由后的開朗心情。
(四)多角度的塑造人物形象
在辛德勒這個人物的塑造上,這部影片也沒有落入俗套,辛德勒作為一個普通的德國商人進入劇中,他貪圖享樂,好色投機,在戰(zhàn)爭中他開始并不理睬誰對誰錯,只在乎自己是否可以賺錢,但是,他也是一個感情豐富的人,在與那些猶太人相處中,逐漸與其產(chǎn)生著感情。在史頓被誤裝入火車,辛德勒不顧一切救出史頓;當史頓深陷勞動營,在黨衛(wèi)軍武裝監(jiān)視下向辛德勒匯報工作,他告訴辛德勒軍官們的生日,囑咐他要按時送禮。辛德勒難過的對史頓說:“我無法把你弄出來,每周三會來探望你。”說著偷偷遞過一只盤子,史頓迅速將盤子里的食物藏進兜里,當史頓輕輕說出:“謝謝你,祝福你”時,我們?yōu)檫@一人性化的細節(jié)而深深感動。在地下酒窖與海倫談話,海倫講述著自己的遭遇,常遭到毒打,知道自己命在旦夕,會接受命運安排,此時海倫的臉十分昏暗;辛德勒則安慰她,親吻她的額頭,當認清辛德勒不同于阿蒙是真正要幫助自己的人時,她臉上的光由暗變明,這段光影的運用有利于揭示人物間的關系,并凸顯人物性格。在列車中的猶太人暑渴難熬時,辛德勒不理會看守的納粹軍官的譏笑,用膠皮管給車廂里猶太人噴水解渴。在看到穿著紅衣的小女孩躺在運尸車上時,辛德勒徹底醒悟了。在這一個一個情節(jié)的不斷推進中,我們和辛德勒一起體驗著一個普通人的感情歷程。辛德勒不再貪圖錢財,以開工廠的名義,不惜傾家蕩產(chǎn),用錢按人頭買猶太工人,開出他的“名單”開始了拯救計劃,正如史頓所說“這份名單代表著至善,代表著生命”。我們?yōu)樗牧x舉而動容,為看到一個有“缺陷”的真實善良的男人而信服而感動。
(五)長鏡頭的使用
在影片開始時,一個長鏡頭出現(xiàn):蒸汽,車和人,交待出這場戲發(fā)生地在火車站,開始鏡頭前只有一張桌子,一瓶墨水,一支鋼筆,四周一片寂靜,有一隊人向這里走來,隨著一個登記員坐下仰頭喊了一聲“姓名”后,寂靜被打破,人頭攢動,人名登記開始。這場戲真實而連貫。
這組鏡頭開始于一個縱身鏡頭,左側前景一個工人正用油漆在門上寫字,右側遠處辛德勒正為來招聘的第一個女打字員推開椅子。接著,一個一個的女打字員在打字機前出現(xiàn),辛德勒則坐在桌前靜靜的看著。這一組鏡頭使用了長鏡頭、跳接鏡頭。接著是辛德勒的妻子到房間敲門找辛德勒,進入房間后,一個縱身鏡頭,兩人在近景處對話,而辛德勒的情人則在遠景處收拾東西準備離開。還有阿蒙出場后在建筑工地殺死猶太女建筑師的一場戲,使用了長鏡頭,先是一個全景女建筑師為主要人物,接著鏡頭拉出來,兩個士兵出現(xiàn)在鏡頭里在倒水,然后阿蒙出現(xiàn),來回縱身,又推到前景,女建筑師被槍殺,在第二個縱身處,士兵在吹著水杯中的熱氣。這段戲真實的表現(xiàn)出阿蒙狹隘,陰森殘酷的性格和德國士兵的殘酷冷漠。
(六)道具的巧妙使用
全片在描寫辛德勒與會計史頓的關系時,運用了重要的道具——酒,這是一個細節(jié)設置,隨著兩人感情的加深,酒由一開始的不喝到只舉杯不沾酒,再到一飲而盡,兩人最終成為一同拯救猶太人的同志。還是那場阿蒙在建筑工地殺死猶太女工程師的戲,戲中的重要道具是水杯,兩個德國士兵在女工程師被殺前正往水杯里倒水,女工程師被殺后,兩人只是悠閑地吹著水杯里的熱氣,他們的殘酷與冷漠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阿蒙在一個猶太男孩第一次沒有給他安好馬鞍時,令人詫異的饒恕了他,但第二次又是這個男孩沒有把浴缸刷干凈,阿蒙又一次放了他,接著阿蒙對著鏡子照了照,沒有控制住自己的殘酷和殺人成性,還是舉起槍射殺了男孩。這里運用了重要的鏡像手段——鏡子,會帶有一些哲理色彩,往往看到鏡像時,人物會出現(xiàn)性格分裂,引發(fā)人們探討多種人格。
(七)音樂
這部影片的配樂具有強烈的感染力,作者約翰威廉姆斯在創(chuàng)作中吸取了猶太民族音樂的旋律特點,采用了小提琴獨奏的方式突出主題,將殘酷戰(zhàn)爭陰影下的猶太人凄涼的心境表現(xiàn)的淋漓精致。在配樂中的兩個主題旋律的小提琴獨奏,編曲平實而情緒深刻。威廉姆斯在交響樂的部分則善盡烘托陪襯的角色,讓音樂成為深具說服力和感染力的歷史獨白。
(八)情節(jié)設置上
這部影片的背景是德國納粹屠殺猶太人,由于影片是運用黑白色表現(xiàn),使許多血腥的畫面也被隱藏在了一種單調(diào)平板的鏡頭之內(nèi),但這并不等于說這部影片的恐怖就沒有了,相反,它在心理上給人的壓抑不亞于任何血腥。在德國人如何對待猶太人的處理上,突出了幾個個別人物的死,獨臂老人、女工程師、馬房小男孩、以及身著紅裙的小女孩,他們的遭遇將猶太人的處境清楚的表現(xiàn)了出來,他們的生命猶如一只只螞蟻,那么輕易地就被置于死地,這種“輕易”恰恰就是影片表現(xiàn)德國人的殘忍的高明之處,一個原本活生生的人就這么輕而易舉地死了,它給于我們的震撼絕對不亞于血流成河,哭天喊地的屠殺場面,它在不斷地崩潰著我們心理上的安全防線,最終也明白了被敲入辛德勒的名單意味著什么。
《辛德勒名單》這部電影中運用多種藝術手法,電影語言的高水平運用在影片中幾乎處處皆是,它是電影史上一部經(jīng)典的作品。斯蒂芬·斯皮爾伯格的名字也將與這部影片聯(lián)系在一起,永遠流傳下去。
救人一命就是救全世界.
一部沒太大感覺的公認神片,拍的的確是很真實,但或許我口味重了點,還嫌不夠殘酷吧……最后辛德勒對著一千多人的一番話淚崩了,我和同學倆大男人在自習室默默淚流再默默用紙巾抹淚的場景太喜感了
我可以冷漠的看完整部影片。我深知我改變不了世界甚至改變不了自己
這不止是劇情,更是技術、鏡頭、剪輯、演技和配樂的綜合勝利。表達是一出技巧活,不以劇本和背景定優(yōu)劣,這一切都是導演的功力和運氣造成,不可求,但可遇——《辛德勒的名單》可謂厚積薄發(fā)。而實論背景,辛德勒本人之事尚存爭議,電影卻已在全世界人面前詮釋并且定性了,由此可見媒體的影響之大
印象很深刻的是黑白畫面中的紅色。
不僅僅是猶太人,而是整個人類的悲劇。
有錢才能保護喜歡的人
救人一命等于救全人類。集中營進得來,出不去,除非你從焚尸爐的煙囪里爬出去。
斯皮爾伯格,猶太人,世界最著名的導演之一,他通過黑白映像把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德國納粹犯下的滔天罪行傳播到世界各地,那段對猶太人滅絕人性的殺戮終于大白于天下。蒼天悲憫,辛德勒名單內(nèi)是生命,外是死亡,他為此傾家蕩產(chǎn),1100猶太人得已生還,也記住了辛德勒這位偉人。
請看一部沒有笑容的電影吧
獻給導演認真的態(tài)度和無數(shù)個小高潮
最后辛德勒摘下自己的胸針,說自己原本還能再救一個人,痛哭失聲的時候,我也已經(jīng)哭得不成人形。從電影的任何一個角度都達到了直擊人心的力量,面對人性,面對生命,辛德勒做出了讓歷史銘記的選擇。經(jīng)典之至,感人至深。
連姆·尼森后來又演了《通勤營救》《空中營救》《颶風營救》,半輩子都在營救別人。幸虧《辛德拉的名單》當年沒在中國上映,要不然中文譯名可能會是《辛德勒營救》。
“你從來不喝醉,那是絕佳的自制力。自制力就是權力?!?“權力是當我們有絕對的理由去殺一個人的時候,我們卻不那樣做。那是古代帝王風范。那才是權力。”
辛德勒猶太人獻給辛德勒的指環(huán)上寫著:“凡救人一命,即救全世界?!碑?100這個數(shù)字具化到一個個人名的時候,當片尾處影片中被救的猶太人原型出現(xiàn)時,才能真真切切地體會到指環(huán)上的那句希伯來經(jīng)文的深刻。
我哭死算了我
辛德勒的名單,當時我看成希特勒了,還以為是間諜片,后來看了發(fā)現(xiàn)是救贖片。二戰(zhàn)時期的片子大多是在救贖和摧殘中糾結。日光之下再無鮮事。不過不能否認影片很不錯。
這類片子,在我的概念里,和讀書時四大名著同等級別,大部頭,輕易不敢觸碰,一旦決心看就要掏心掏肺100%投入。很辛苦??赐甓枷裥撵`負重走了長征。平庸之惡也許只是借口。真的猛士敢于面對人性的黑暗與軟弱,敢于跳到體制中做出自己的選擇。像偉大的猶太裔導演斯皮爾伯格致敬。
“凡救人一命,即救全世界!”一段如此深刻的歷史,多么希望它早早結束,但如此一部經(jīng)典的影片你卻永遠都不想它完結。感動于良知,印象很深刻的永遠是黑白畫面中的那一抹紅色。在任何時代,不管有多么的黑暗,都會有人性的光輝在閃爍著;經(jīng)典的影片也不會因為缺失色彩而讓人覺得沉悶?!铩铩铩铩?/p>
出門的時候,看到燈火輝煌的城市,會覺得一切幸福美好都是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