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劇中的劇情有些不能夠接受
結(jié)局不錯,不過劇中的劇情有些不能夠接受。
國家之間有些沒有絲毫價值的地域發(fā)生爭端都會引發(fā)戰(zhàn)爭,都會有流血犧牲;狗之間一塊骨頭都會打架。劇中別人搶去了食物、女人、尊嚴,難道就束手就擒?!在第一次那SB宣布要金錢換食物的時候,就應(yīng)該有場惡戰(zhàn)。有槍怎么樣?反正大家一起瞎,有槍也白搭。更何況那女主還是能夠看見的,劇中她也不是個懦弱的人,怎么可能還去受那個侮辱?沒吃的反正也是死,早應(yīng)該拼了。
2 ) 要死一起死,共 產(chǎn) 主 義 原始化
很簡單的片子,如果世界的差異使得我們?nèi)绱死Щ?。那就讓我們都一樣吧。如果不能一樣變得更好,那就祝福我們一樣變的更差?br>
所有好人和壞人,窮人和有錢人,有知識和沒知識的,有工作和沒工作的,都一樣被均質(zhì)化。共 產(chǎn) 主 義 被原始化。
文明只不過是個毒藥,是痛苦的根源。是一個包著美麗糖衣的核彈。
回到那個總所周之的圣經(jīng)故事,有了智慧之眼的人才是痛苦的開始。文明不過是欲望的追逐。
3 ) 停止「盲流感」擴散----思考「盲」社會與我們的關(guān)係
葡萄牙籍諾貝爾文學(xué)獎得主Jose Saramago在十五年前寫下這一部驚世與警世的著作,對於整個書名有幾種不同的解釋。從狹義中理解是「盲目」,所指的是我們社會中的所見所聞,人心的「盲目」,腦袋的閉塞,順從也是一種「盲目」的表現(xiàn)。從香港目前幾宗的社會事件就大致可以看得出,劃出郊野公園地方興建堆填區(qū),當將軍澳地區(qū)的居民飽受惡臭的滋擾,其他地區(qū)的市民卻從另一個角度看,例如心裡暗算著「幸好不是我的社區(qū)」,甚至流露一種事不關(guān)己,己不勞心的態(tài)度。這一種就可以稱為「盲」,是心理上的失衡,也是一種的視而不見。雖然不至於是肉體上的「盲」,但這種漠視的態(tài)度卻是最恐怖的。再有的就是「白色恐怖」,就現(xiàn)時香港的政制發(fā)展,當中也有一種「盲從」的表現(xiàn),社會上的事務(wù),冷眼旁觀與漠不關(guān)心都在社會裡出現(xiàn),目前在反對派政黨的耳濡目染之下「反抗」的聲音相對的多了,但仍未改善到整個社會對「盲」的擴散。這裡我所指的可能是一種權(quán)力的核心,又或許是一種態(tài)度,舉例如顛覆傳統(tǒng)思想的方式?,F(xiàn)實社會可怕的地方是人類沒有辦法去改變社會,思想上的二元對立是存在的。從我們「眼」的視覺裡必然會有盲點,透過生活積累與感悟中顯露無遺。
書中所說的「白盲癥」某程度上是隱喻,當有些事我們?nèi)耘f是坐視不理,一代留給下一代的責任就會愈來愈多。從廣義上理解「盲」是肉身上的盲,電影中有兩層的意思,除了是一種「白盲癥」傳到城中,政府決定把病人送去隔離區(qū),活生生要那些人「自生自滅」。市民普遍認為政府會救助他們,甚料一切皆空。隔離區(qū)內(nèi)為保生存,人性的醜惡盡出。當眼科醫(yī)生莫名其妙得到這種疾病後,太太義無反顧「扮盲」到營區(qū)內(nèi)照顧丈夫的起居生活,對於她的角色設(shè)置安排是特別的。相對而言,在整個失明的城市裡,醫(yī)生太太是個災(zāi)難的唯一記錄者。她看到了政府對人民的漠視與虛假,看到了人命何賤,看到了為了食物女人甘於屈服在男人霸權(quán)之下,看到了生存與生活,看到了現(xiàn)實的殘酷,到最後看到了「奇蹟」。人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慾念與生存,在絕望環(huán)境之下,尊嚴不再值錢,也再沒有所謂的「秩序」,有的只有無盡的混亂,試想想當中的人是自己,我不敢想像自己能夠活在一片恐荒之中。太安逸的生活令我們失去一份危機感,每事都有人安排都是充足溫飽的,一下子要失去窮一生所爭取的,是有困難。又或者肉體上的「盲」會讓我們感受到愛,就像醫(yī)生太太愛她的丈夫,雖不能說她拯救了其他人,但是她作為有良知的人,她在當中的角色與別人不一樣,她用看的見證世界的轉(zhuǎn)變。在影片最後的一句充滿了隱喻的色彩,當整個城市失明的人恢復(fù)視力的時候,她或者會「盲」。她在災(zāi)難裡是參與者,是記錄者,是拯救者,也是一個悲哀的人。她感受到生命的脆弱,而這讓她看到了自己生命的局限性。
電影中的處理還是比較有特色去處理這一種不明的疾病,導(dǎo)演曾經(jīng)拍過<<無主之城>>,在電影的色彩處理上也採用上了偏藍與偏白。整套電影還是抓緊了書本的內(nèi)容,導(dǎo)演的選題也是合適的,雖然沒有讀過這部作品,但單從電影的表達方式上就已經(jīng)帶出了「盲」的恐怖與驚心慟魄。試想想這一種的疾病在我們的社區(qū)擴散,我想到了沙士時期被隔離的淘大花園e座,疾病的擴散的同時,全城彌漫著的恐慌??尚业氖钦疀]有放棄他們,而人民也在這個時候共渡時艱,抗擊病癥。人民心連心的面對災(zāi)難,共同進退,是一份真摯的香港精神。
肉體上的「盲」或者並不恐怖,缺乏愛的盲才是最恐怖。我們可以與「視而不見」很近,我們可以「扮盲」,但是我們要對得起自己,不要給「盲」延續(xù)下去,真正的盲傳染病並不是肉體上,而是心靈上的傳播。心「盲」人才會真正的致盲。
4 ) 并不好看。
2008年,恐怖懸疑驚悚災(zāi)難電影《 盲流感 | Blindness》
又要地圖炮了,其實災(zāi)難片是我最喜歡題材了,但是如果邏輯上的缺失比較嚴重的也是我最討厭的地方。
其實這里為了表現(xiàn)人性,把人描繪的如結(jié)尾處的野狗一樣,如果說人性如此,但是智商呢? 也如野狗一樣嗎? 是不是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如果這樣說 諾貝爾獎得主Jose Saramago的小說《Blindness》 是不是有點過分了,雖然我沒有看過小說,但是我也相信能得諾貝爾獎的小說不會差,其實和大部分改編電影的通病一樣,世界觀太大,篇幅太小,鋪墊不夠,就開始隨意展開,太多的細節(jié)漏洞,導(dǎo)致人物沒有智商,劇情沒有下限。觀影體驗極差。
同意 短評里 花兒果果 說的 “將一則偉大的故事從書本上轉(zhuǎn)移到依賴畫面的電影銀幕上,有些時候也會導(dǎo)致另一種失明?!? 說這個電影再貼切不過了。
還是不吐不快,如果你是唯一一個不失明的人。還不說你丈夫是學(xué)醫(yī)的,不說免疫、疫苗的啥的,讓你一個最討厭的盲人艸了,然后第二天想不通去反殺。。 什么狗屁劇情。。丈夫的出軌也是莫名奇妙,警衛(wèi)的離開雖然有鋪墊,但是最后走也沒人知道也是莫名其妙。結(jié)尾老頭的劇情也是沒表達出來。那只狗也是突如其來。。哎(不吃人就是好狗嗎?沒準只是吃飽了,捂臉)。都是鋪墊太少。
比如和《迷霧》比,在《迷霧》的絕望中,如果觀者把自己置身其中,也是一樣的絕望,做法也不會比劇中的人好到那里去。這叫正常邏輯。比如在《我是傳奇》里。。估計也沒有幾個人比主角還堅強。同樣是小說改編的電影。。這個電影并不同,作為盲世界的上帝。。 我是想說呵呵噠。
---我是失明的分界線---
推薦指數(shù):★★(4/10分),至少這樣的電影我個人是不喜歡。好題材浪費了。好劇情喂了狗。
5 ) 我什么都看不到。蒼白一片。
在今年5月的戛納電影節(jié)之前就看到了此片的預(yù)告片??梢杂谩罢鸷场眱蓚€字來形容!廣告詞更是賦有哲學(xué)意味:比失明還恐怖的,是成為唯一一個看得見的。而強大的卡司陣容更是讓人期待電影的上映。導(dǎo)演的《上帝之城》和《不朽的園丁》已經(jīng)功成名就。Julianne Moore是個不錯的演員,可我更喜歡Gael Garcia Bernal。原著作者更是諾貝爾獎得主Jose Saramago!可是從戛納電影節(jié)之后,就一直頻頻傳出電影的負面評論。抱著懷疑,并刻意降低的期待,今天終于看到了。四個字:極度失望!
電影被分為3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是開篇人物出場和背景介紹。由一個日本人變盲的全過程,串聯(lián)起了整個電影出鏡率最高的幾個角色。注意,是出鏡率最高的,而不是最重要的。因為有些角色從頭到尾都無足輕重可有可無。不過相反,值得一提的是電影中僅次于女主角的,最重要的一個反派角色,Gael飾演的酒保在這一部分中的出鏡時間僅為1秒。這部分因為瑣碎而顯得無聊和冗長,大部分鏡頭都是幾款預(yù)告片中重復(fù)了多遍的。
第二個部分應(yīng)為電影的重中之重。變盲的人開始被分批送往隔離區(qū)。為了陪同心愛的丈夫,眼科醫(yī)生的妻子極其容易地“裝盲”混了進去。然后電影的節(jié)奏開始變的比第一部分還要慢。女主角開始“秘密”幫助隔離區(qū)的人們。洗澡上廁所洗衣服領(lǐng)食物打電話代表全體跟武裝守衛(wèi)談話等等等等,雖然“詳細”刻畫了隔離區(qū)內(nèi)與世隔絕的混亂,糟糕的生活狀態(tài),但是非常瑣碎。不過還沒完,眼科醫(yī)生又跟一個妓女上床然后被女主角當場捉奸。不過女主角并沒有發(fā)飆而是諒解?!癐 Understand...”好吧,是絕望是壓力,需要被釋放。女主角如此寬容的“體諒”是無法說服我的。然后Gael出現(xiàn)了。他所在的第3區(qū)非?!扒珊稀钡牟恍胰腔旎烊悄腥?,就像全是從監(jiān)獄里面運送過來的一樣。然后毫無鋪墊的,Gael手持一把槍統(tǒng)治了整個隔離區(qū)。Gael是誰?第一部分的那一秒鐘我們只得知他是個酒保。他為什么如此囂張作惡多端喪失人性?性格和背景電影都毫無交待,只是一個非常單薄的“壞人”形象。關(guān)于那把槍,在我看來,全是盲人的隔離區(qū)中,一雙看得見的眼睛絕對要比一把槍有用!而女主角卻一直沒有站出來,只是做做家務(wù)或者吼一句“I Remember your face!”后就溜掉。一直發(fā)展到所有女性志愿者都被侮辱過一遍,她甚至還被迫給Gael口交之后,她才用那把剪刀毅然站了出來。說到女性志愿者,我真為里面的男同胞感到羞恥。寧愿犧牲心愛的妻子女人,都不愿意團結(jié)一起去跟一把沒有幾顆子彈的槍作戰(zhàn)!太荒謬了!而至于最后那個點火的女人更是莫名其妙毫無交代。更讓觀眾措手不及的是當他們走出燃火的大樓后,發(fā)現(xiàn)武裝門衛(wèi)早就不見了。他們早就自由了。
這一段導(dǎo)演用盡力氣來描繪丑惡變態(tài)的人性,卻由于缺乏交待并沒有讓我感到震撼或者驚恐,而更多的是惡心和厭惡??吹侥切a臟的裸體,昏亂的樓道,滿地屎尿,還有強奸口交.....如果說《索多瑪120天》是權(quán)力的濫用導(dǎo)致喪失人性,那這部電影里面的權(quán)力,就是那把槍。而就像我前面說的,這把槍絕對比不上一雙健康眼睛。比如女主角給Gael口交的時候怎么不直接把槍搶過來?
進入第三部分,相比前兩部分,是我覺得還不錯的一段。早有《28天后》的倫敦,最近有《我是傳奇》的紐約,荒蕪頹敗的大城市早讓我們開了眼界,然而《BLINDNESS》還是厚著臉皮大秀荒廢城市的場景。電影仍沒交待人們?nèi)ツ膬毫?,只剩下感染者在這里自生自滅。這一段出現(xiàn)很多不錯的細節(jié),比如搶老人推車的那群小孩讓我想起《發(fā)條橙》和《客?!?,還有教堂內(nèi)被蒙上眼睛的雕像,以及吃人的寵物狗。然而按篇幅講,本該作為結(jié)局的第三段卻顯得很長。特別是在回到女主角住所之后,一群人快樂地生活了幾天,沒有電沒有水,仍然可以洗澡吃飯喝咖啡。Danny Clover扮演的獨眼黑人老頭更莫名其妙的跟妓女告白。導(dǎo)演大概是想說那場大雨洗凈了罪惡,留下的是希望,是人類身上仍然閃耀著光芒的東西。
行了行了,我知道了,從片頭日本人的車子被偷觀眾就知道電影要說什么了,卻還要被迫忍受那些惡心的場面,兩個小時的說教后,發(fā)現(xiàn)電影還是在講這個。身旁的帥男都嘀咕了一句:我感覺我都變盲了,兩個小時感覺什么都沒看。而最后這個電影能讓我記得的,也只有海報上那句宣傳詞:比失明還要恐怖的是成為唯一一個看得見的。
真的很失望,電影中不合邏輯的情節(jié)多不勝數(shù),想揭露丑惡人性卻又顯得無比生硬。120分鐘的電影讓我覺得味同嚼蠟。不過Julianne的演技還不錯,攝影有些特色,當然不是指那些故弄玄虛的全白畫面。原著應(yīng)該是相當精彩的,畢竟有個非常不錯的創(chuàng)意,讓讀者以女主角的視角,用唯一看得見的眼睛來發(fā)現(xiàn)人性的惡與善。
可惜,電影并沒有辦到。
6 ) 最爛的裝逼片
這個片挺裝逼的,別什么討論人性善惡之類的。首先,也是最大的bug就是,朱麗安摩爾在全世界都失明自己還不失明的情況下,居然被一個只有一把槍的男人給唬住了,還等全體女性做了骯臟的身體交易且死人后,才去反抗,真是滑稽。
在一群失明人中,沒失明的人就是上帝好吧,對付一個失明人士豈不是探囊取物?
非要受難后才去反抗?
應(yīng)該在第一次說要拿錢換食物的時候就應(yīng)該挺身而出制伏對方。
就算前面拿物品換食物的時候不制伏,至少在兌換食物的時候完全可以不用自己的丈夫把戒指都去下給人,別人也看不見,給不給誰知道?
純扯淡!
劇情bug這么大,后面什么討論人性善惡,都不成立。
所以,只能一星!
7 ) 人性為何?
有人好好的,突然就盲了
有人假借幫助的名義,去偷別人的車
有人關(guān)心,因為不明原因致盲的病人
也有人關(guān)心自己的丈夫,不懼怕任何傳染
有人默默背負起了一切
有人趁火打劫
有人草菅人命
有人為了活下去,放下尊嚴
有人享受,盲了卻有人陪伴的生活
有的人,從始至終,都沒有放棄希望
眼睛盲了,也卸下了偽裝。這部電影的人物刻畫略顯單薄,如果能加上一些更加突出的對比,比如道貌岸然的小人,或者兇神惡煞的好人,亦或是年紀不大,卻天真早失的少年人。本片最重要的是希望,第一個轉(zhuǎn)折在殺了三號病房的首領(lǐng)才出現(xiàn),未免太晚,前面若有一些伏筆就更好,還有胖子盲人的轉(zhuǎn)變不夠明顯,真正的希望只體現(xiàn)在主角團隊,雖然配合上拍攝技巧和音樂,確實具備了感染力,不過仍顯不足
8 ) 失能癥候群
2008年嘎納電影節(jié)開幕影片《盲流感》改編自1998年諾貝爾文學(xué)獎得主若澤·薩拉馬戈的獲獎作品,這本書的中文譯名是《失明癥漫記》。當年評審委員會授予作家的得獎理由是:“由于他那極富想象力、 同情心和頗具反諷意味的作品,我們得以反復(fù)重溫那一段難以捉摸的歷史?!弊髌芬阅硞€并未指定的西方城市作為背景,敘述了當?shù)鼐用袢后w性地失去視力后所發(fā)生的人情冷暖,整個故事以失去視力隱喻人類的“道德失明”,仿佛一個彷徨而迷茫的寓言,直接觸及人類最丑陋的欲望和無可救藥的脆弱。
《盲流感》容易讓人想起另一部有著類似風格和指向的影片《人類之子》,后者改編自P·D·詹姆斯的同名小說。在《人類之子》中,人類突然神秘地失去了生育能力,面臨滅亡而處于絕望邊緣的人類社會被一片黑暗籠罩,戰(zhàn)火紛飛、秩序無存。在技術(shù)上《人類之子》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杰作,影片除了極具觀賞性的長鏡頭和極具真實感的槍戰(zhàn)場面外,在布景和道具中也幾乎處處充滿著別有玄機的政治和宗教隱喻,令人稱奇。但令影片整體境界得以提升的重要因素,是劇本對現(xiàn)實社會迂回而不失辛辣的鞭笞和諷刺,與其說影片是一部以人類失去生育能力為主要題材的科幻影片,還不如說它直接針對充滿種種陰暗和矛盾的人性提出了一個嚴肅的問題——一旦人類社會失去了得以延續(xù)的希望,一切的秩序、道德和文明是否還會在余生延續(xù)?
說《盲流感》和《人類之子》兩部影片十分相似,除了是因為兩者都在科幻外衣下將真正的矛頭對準現(xiàn)實社會之外,還由于這兩個故事有著一個共同的背景假設(shè)——人類群體性地喪失某種重要能力。不論是《盲流感》中的視力,還是《人類之子》中的生育能力,人類社會都因某種重要技能的喪失而面臨崩潰的威脅。
這一個假設(shè)頗為值得玩味。一是,由失去能力引發(fā)的恐懼并非外生,既不像外來物種的突然入侵襲擊,也不同于武器泛濫等玩火自焚式自導(dǎo)自演的悲劇,而完全來源于人類自己,最終所引起的所有后果,是人類自身主觀推動的。二是,能力的喪失始終并未追溯出什么具體的緣由,或許一開始同《盲流感》中所說的那樣,還有許多科學(xué)家試圖對這一現(xiàn)象進行研究和探索,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以致所有人群都淪為犧牲品后,對自身命運的恐懼和求生本能的釋放遠遠超過了對失能現(xiàn)象本源的探究和彌補措施的思索。三是,失能雖是對生理機能的破壞,但最終陷入困境的實質(zhì)上都是人類的心理,從個體的歇斯底里到社會的秩序淪喪,失控的心理狀態(tài)在其中起了十分關(guān)鍵的作用。
建筑在失能這一假設(shè)之上的,是社會規(guī)則的無能為力。在不同尋常的狀況下,政府的約束和社會成員的自律都不能起到任何的彌補作用,因為恐慌心態(tài)一旦在群體中蔓延開來就很難收口。兩部作品各自都有著具有隱喻作用的關(guān)鍵人物——《盲流感》中并未失明的醫(yī)生妻子,以及《人類之子》中神秘懷孕的非洲少女。她們的存在既是失能社會的生理奇跡,也是盲從人群的心理依靠,而從某種角度來說,兩個故事的所有情節(jié)也都構(gòu)架于這兩個“例外”之上。
有意思的是,美國演員朱莉安·摩爾在兩部影片中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在《盲流感》中她出演了那位在失明人群中唯一存有視力的妻子,而《人類之子》中她則扮演了暗中幫助運送嬰兒的警察的前妻。其中,《盲流感》中視力尚存的妻子,在故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更為顯著而主導(dǎo)的。在整體色調(diào)較為灰暗的影片中,尚存視力的她,在與丈夫和其他失明宿友共同生存與斗爭的過程中,體現(xiàn)出的是理解和關(guān)愛,似乎是所謂光明和良知的化身。但不能忽視的一個細節(jié)是,她的道德也是有邊界的——當她在丈夫的幫助下帶著滿包庫存食物逃離業(yè)已荒廢的超市時,在她身后的正是其他在辛苦覓食的盲人。他們發(fā)自本能的求生手段是把女人攔下,搶奪她手中的食物,但在女人的眼中,這一群“惡狼”是多么地駭人而恐怖——她眼中值得關(guān)心并為之奮斗的,只有她的丈夫和那群在隔離所內(nèi)朝夕相處的患難友人,其他的人即使處境再為艱險,她也不能也不愿關(guān)心。更何況那群人還有著如此兇惡的表情和殘暴的舉止,她甚至可以在之后親吻一條流浪街頭的狗,也不愿再自己回去找尋丟失的衣物。她也不是上帝,放在以前也只不過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正常人,她即使再比別人健全、再比別人有良知,也成為不了博愛眾生的上帝,現(xiàn)實和理想都告訴她,若要生存下去,靠的是肚子而不是良心。與其說她是代表人類道德和良知的長明燈,還不如說是光亮與熱能都有限的蠟燭。這種有邊界的道德顯得倒更為合理而深刻——既給能夠延續(xù)的未來生活留下了一絲溫暖與希望,也沒有逃離全片構(gòu)筑起的批判與自省的基調(diào)。
令人遺憾的是,由于劇本和剪輯的緣故,《盲流感》的敘事有些失當,在一些關(guān)鍵性情節(jié)上的交代不夠細致和清晰,導(dǎo)致觀眾許多不必要的疑惑和不解的產(chǎn)生。但縱觀全片,《盲流感》雖沒有《人類之子》那樣極具野心的藝術(shù)或技術(shù)細節(jié),但在整體上依舊保持著較高的觀賞性。
Blindness.PROPER.DVDRip.XViD-PUKKA
13-3-2009 2:50pm ua langham
用如此文藝的手法來描述一場類末日的事件 當中還穿插一些類納粹的情節(jié) 倒也不是非常無聊 但確實不是很精彩 朱利安·摩爾的皮膚太慘不忍睹了
= =只為看摩爾。不做點評。
原著是關(guān)于人類社會的墮落和消亡的諷喻,可惜電影的引人思考的智慧力度不夠。單純從科幻片的視角,娛樂性也不足。這電影改編得很像The Happening,特別是結(jié)局?!皩⒁粍t偉大的故事從書本上轉(zhuǎn)移到依賴畫面的電影銀幕上,有些時候也會導(dǎo)致另一種失明?!?/p>
整體是一部標準水平的好萊塢片,某些拍的很黑暗的地方算是亮點~~
這電影,咋說呢?
好題材,沒弄好
跟《滅頂之災(zāi)》一樣,災(zāi)難來的莫名其妙,走的也是莫名其妙,看的時候我還以為是同一個導(dǎo)演。
語焉不詳?shù)牧硪环N末世!
寓言
這個 大概也屬于費勁不討好的
人性的無盡丑惡。
和Children of Men很像 有野心的作品 比較喜歡的題材和風格 Julianne Moore每一部戲都那么認真 原著找來讀讀 片中的影射不用多談自會明了 prejudice, selfishness, violence and willful indifference
那些給這個片子加“科幻”標簽的人怕不是也得了盲流感?這哪里是“我是傳奇”之類的片子可以比擬?這是我心目中另一部《人類之子》,寓言的力度、角度講,又類似于史蒂芬.金的《迷霧》。給《瓦力》打5星,給這片子打一星的人,一定與我生活在兩個星球?!疚烈邥r期翻出來復(fù)習,滋味難言。出色的反烏托邦寓言,警告我們:日常我們所以為的文明、人性、以及給予我們安全感的社會系統(tǒng)、制度、資源,與虛妄的強國自信,在災(zāi)疫到來的極端環(huán)境下,到底有多么脆弱,多么不堪一擊,崩解得有多么迅速。隔離區(qū),其實就是一個人類社會的縮影。
意圖優(yōu)良,故事像在看大屠殺
某種程度上我把它當僵尸片看的
如果簡單說是一部描寫人性丑惡的電影倒有點曲解導(dǎo)演的意思,我更傾向于這是一個女主角的個人冒險歷程。這部片子里沒有什么天使,也沒有什么惡棍。大災(zāi)難下,人人都是回歸原始社會狀態(tài)而已,而她更像是掉進原始部落的美國宇航員。
無法控制帶來恐懼
不夠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