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的理解
從片名來講,黑夜造訪我感覺指的是否是那種病毒或者惡魔白天不發(fā)作,只有到了黑夜才會降臨,黑人小子幾次看到的也許不是噩夢,而是真的??!他在小木屋第一夜的噩夢,見到的黑眼祖父就是惡魔!第2夜噩夢,見到的黑眼闖入者也是惡魔!第3夜、第4夜見到的都是真正的惡魔。還有種可能白天的都是虛幻的假象,黑夜的那些恐怖才是真的。再有個可能是他們全家都病了,開始就病了,他們一直在找各種借口掠奪殺人,他們看到的別人身上的水泡都是他們自己幻想出來的,黑人小子還有點良知,所以才一直噩夢連連。我腦洞是不是有點大。結尾感覺很有深意的樣子。黑人小子的...姑且說是噩夢吧,采用了恐怖游戲最流行的手法,比如黑暗的空間,唯一照亮前方的就是一盞手提燈。黑人小子的幾幅畫到底代表什么?他畫的那兩個怪物樣的東西是什么?我還沒想通。
2 ) 一部政治隱喻恐怖片
她出品于2017年。同年還有另一部恐怖片大爆,即各大電影節(jié)上殺瘋了的《逃出絕命鎮(zhèn)》,以一名年輕黑人的敘述視點。本片同樣探討種族問題,試圖站在上帝視角看種族問題,但其實不是。和直白地大罵虛偽白左的《逃出絕命鎮(zhèn)》相比,這部片顯得過于犀利、晦澀,只有少部分會喜歡。
她試圖挖掘人性在極端情況下如何從懷疑走向相互謀殺,暗生殺意到實施謀殺的過程不到一場戲。仔細想想,很像對美國社會的一種隱喻。白左男人(知識分子)娶了黑人老婆建立家庭,來了藍領工人紅脖子(當過兵的愛國者)的白人家庭避難,紅脖子家庭其實很無辜,但是白左丈夫一直不信任紅脖子家庭。故事里最壞的其實是黑人老婆,主動邀請她們來的是黑人老婆薩拉,并不是為了救人,而是為了能增加自己家庭的生存能力,而結局迅速應對要殺掉這一家子的也是薩拉。
感染者其實是薩拉的兒子,那個總是夢游、敏感,無所適從的混血男孩特拉維,這個孩子很像美國社會本身的隱喻,一個種族雜交者,在正義和黑暗之間反復搖擺,分不清真實世界和想象世界的樣子,看不清人性,時常過于敏感,對種族身份、對權力,這樣的人反而最容易耽誤事兒。故事的走向也證明如此,他因為去找狗,帶進來了病毒,病毒感染了全家,而想逃走的紅脖子家庭也不是吃素的,丈夫提出了要水和食物的要求,對峙之下,因為雙方戰(zhàn)斗值不平等,所以最終被白左一家子打死了。
這個故事特別概念化,也有很高的文化門檻,每個人物設計都有指涉的人群,特朗普任期時社會分裂加劇,人群割裂更明顯。不理解這一點大概人很難看懂其中深意,她是2017年非常出色的一部政治隱喻恐怖片,是對美國當時對峙中的種族關系,政治氛圍的一種影射。也神諭一般地預言了三年后,2020年爆發(fā)的全球大流行的人性狀況。
3 ) Fear Turns Men Into Monsters 劇情細節(jié)及其他
說實話這片子的trailer確實很誤導人。我承認我完全是沖著看怪獸的獵奇感來看這個電影的。影片結尾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就是超不滿足的“That's it?!” 但是經(jīng)過一番思索之后就變成超級滿足的“That it!”
下面是有關劇情的一些探索。劇透慎讀
1.“It” 究竟是什么?What exactly comes at night?
文章標題摘自電影某一個版本的trailer,我認為說的很清楚了。這里的it就是fear.或者更具體說,是人的猜忌和多疑(paranoia). Joel Edgerton扮演的Paul,是一個充滿警惕甚至滿懷猜忌的人,可以說正是他的這份小心才使得家庭得以在末世中保全。哪怕是在影片最溫馨的時刻,Paul還是特意叫兒子不要信任Will。如果說影片結尾的沖突和悲劇完全是因為Travis完美繼承自父親的猜忌,一點不為過。
至于為什么說comes at night,跟Travis的夢游癥相關,下文探討。
2. Will究竟有沒有撒謊?
如果有了上面的理解,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這并不重要。因為無論怎么解釋,都不影響劇情的發(fā)展和解讀:
Will撒謊了。他的弟弟不僅沒死,而且正在附近埋伏。Will被Paul逮捕后,帶領Paul回到父親和兄弟的圈套中,不料埋伏不成反被Paul二話不說殺了親人。Will為了保全妻子將計就計加入了Paul的家人,享用Paul的資源一起謀生。后來酒后失言被Paul抓到把柄,加之死狗事件讓倆家相互猜忌。Will覺得無法維系謊言決定帶家人和物資離開。Paul得知之后,猜忌加重,悲劇發(fā)生。
Will沒撒謊。他確實一直和妻兒以及妻子的弟弟謀生,失去了親人之后被迫出門探索,不料被Paul逮捕。跟Paul一起解決路上歹徒之后本想拷問其中一人,結果被過分警惕的Paul一槍解決,讓他一時憤恨抱怨,反而使得Paul懷疑他認識歹徒。后來酒后吐真言,解釋了之前被拷問時一句口誤說是自己親弟弟死了,反而加重了Paul的猜忌。死狗事件之后,倆家相互猜忌對方。Will此時決定離開,Paul猜忌加重,悲劇發(fā)生。
無論怎么解讀,都殊途同歸;無論之后的結局是什么,都是猜疑累積的結果。導演從一開始就沒有給觀眾上帝視角,而是以Paul一家的視角去觀察和解讀。這樣的視角只會不多不少地給觀眾知道角色所知道的東西,也就使得對于任何疑點(路上歹徒、酒后失言、死狗事件),觀眾都沒有比角色更多的信息可以做論斷。在劇情的范疇之中,也就不存在“真相”。
類似的理解也可以被用在影片中諸多沒有被回答的問題:“孩子究竟有沒有染???”,“外面究竟發(fā)生了什么?”,“疾病的本質究竟是什么?”,“叢林里究竟有什么生物?” 這些都是導演刻意留白的問題。因為這些問題的答案并不重要,問題本身所傳遞的焦慮和猜疑才是導演想要表現(xiàn)的主題。
3.究竟是誰開的門?死狗是怎么出現(xiàn)在屋子里的?
這個問題與以上問題不同之處在于,導演其實明確地給了答案。開門的人是Travis,是他把死狗以及疾病帶進了房子。有以下細節(jié)佐證:
? Travis最后一次接近紅色后門的時候,門明顯是鎖著的,而他之后卻堅持說他發(fā)現(xiàn)的時候門已經(jīng)是開著的。
? Travis有嚴重的失眠和夢游,一方面他自己對Kim坦白自己晚上基本睡不著,另一方面影片中多次出現(xiàn)的噩夢場景,幾乎每次都是他單獨在房子里或者叢林里游蕩的場景。
? Travis和狗的感情超越普通主人和寵物:Travis經(jīng)常獨自對狗以朋友的口吻說話;狗沖進叢林之后,Travis不顧一切沖進叢林追尋;狗是爺爺生前的寵物,爺爺死后,Travis對狗說“不要擔心今后我照顧你”,可見狗是Travis對爺爺?shù)乃寄畹募耐小?br>
我的理解是,直接目睹爺爺發(fā)病后的慘狀以及被火化的震撼場面,加重了Travis對外部世界的恐懼。之后每次噩夢的夢境,其實都是他夢游在房子里游蕩的真實場景,加上他恐懼心理所投射的場景。影片其中一次噩夢場景中,他走進叢林深處目睹愛犬被不明生物獵殺然后轉身逃跑,其實就是他當晚夢游走出房間帶回狗的尸體的真實場景。
從這個角度講,也解釋了It comes at night的含義:Travis的恐懼心理在夜晚襲來后的造成的后果,無異于夜晚漆黑的叢林里若有似無蠢蠢欲動的怪物。更可怕的是恐懼帶來的猜忌和多疑,更是把勇敢正直的人(Paul一家人)變成了十足的怪物(誤殺小孩之后二話不說殺了母親滅口)。
What comes at night is the overwhelming fear and the human captivated by it.
影片對于懸疑氛圍的營造
影片對于懸疑氣氛和恐懼心理的刻畫可謂入木三分,可以說是17年中數(shù)一數(shù)二的懸疑佳作;然而導演偷換概念挑戰(zhàn)觀眾傳統(tǒng)觀影習慣的做法難免顯得有些自作聰明,充斥影片的走廊長鏡頭,運用適當則是絕佳的營造懸念的技巧,一旦濫用則變成低劣的故弄玄虛,導演一直游走在危險的邊緣。
That said,不可否認影片對于鏡頭的運用可謂高超:大量的連貫長鏡頭營造了一種緩慢又焦慮的creeping fear。影片開頭Paul拷問Will面對面對話的鏡頭,沒有使用常見的over the should視角連續(xù)切換,而是采取手持鏡頭緩慢漸進的360度環(huán)繞。這樣的手法要比直白無遮掩的交替剪輯更加讓人不適:在鏡頭環(huán)繞的過程中,總有那么幾個瞬間要么對話雙方都不在鏡頭中央,要么鏡頭被角色的背影遮住,觀眾看不到角色的臉。然而拷問中的對話節(jié)奏卻快得令人窒息,一不留神就錯過重要信息。這樣的處理手法最大程度地營造了一種懸疑氣氛,讓觀眾一上來就領略到,兩位男主的合作關系建立在一種極其緊張多疑的背景之上,隨時都可能崩潰。也使得緊接著出現(xiàn)的歹徒襲擊情節(jié),讓觀眾既震驚又有所預料,釋放先前累計的緊張感同時,又有基礎可以建立進一步的懷疑和懸念。
影片的氛圍讓人聯(lián)想到近年另一部很成功的懸疑驚悚片The Witch,碰巧的是漆黑恐怖的叢林在兩部電影中都起到重要作用。影片對于懸念的制造和推進精巧而嚴密,無論怎么解釋,都有足夠的細節(jié)支持,是屬于需要事后思考才能得到進一步享受的佳作,也難免得罪很多尋求即時快感的觀眾。
一位演員
Joel Edgerton一直是一位被underappreciated的優(yōu)秀演員。近年來的電影包括Warrior、The Gift加之這一部It Comes At Night每一部都是可圈可點的佳作。他的表演一直有一種內斂的張力,無需太多的戲劇沖突和臺詞,就可以表現(xiàn)出一個充滿掙扎和力量的角色。Warrior里面family man,The Gift里的creepy guy,以及這部電影里的paranoid survivor,都帶有類似的內斂特質,然而在關鍵時刻爆發(fā)出驚人的感染力。他之后的每一部作品都值得關注。
4 ) 幾個疑點分析
首先是情節(jié)的設置,這也是許多人不滿的地方,覺得鋪墊伏筆最后沒有交代。但為什么這些鏡頭就是伏筆呢,我們比較習慣上帝模式的故事,而這個電影其實是從 Travis 和他老爸的角度講述的,所以不可能知道所有的所謂“真相”。且正是這種對未知的不安帶來觀感的刺激。
所以如果你在看的時候把自己代入到角色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鏡頭的作用了。比如 Will 的闖入,你會怎么辦呢?該不該相信?會不會真的是燒的煙暴露了你的地點?如果你是跟 Paul 一樣一直抱著懷疑,就不難理解埋兩個偷襲者時候的鏡頭。Will 說他有個哥哥?這個長得像不像?還有另一個老一些的,在后來 Paul 找 Will 喝酒套話時發(fā)現(xiàn)他提到了父親,這就不禁讓人再想回這個鏡頭了是不是。但“真相”是什么,沒法知道,酸爽吧。
另外到 Travis,很多人也注意到他的房間有兩張床,桌子上的照片有個類似姐姐的照片。所以不禁想到姐姐可能是家里第一個被燒掉的,Travis 其實承受了多重打擊。
Travis 的角度跟 Paul 不一樣的地方在于,Travis 是有心理問題的,他會產(chǎn)生幻覺,這也導致了最后他反復確認自己看到紅門是開著的時,我們不得不懷疑,因為我們看到的不是上帝視野,而是 Travis 的角度。
紅門在前面有兩個鏡頭,一個是 Travis 母親修復 Will 打破的門,二是他們干活回來時 Paul 鎖門的過程。這里可以發(fā)現(xiàn),在家時的鎖門是沒有用上鑰匙的,再次對不可靠證人產(chǎn)生懷疑。
所以一種比較合理的解釋是 Travis 把狗狗拉回來的,同時也是這個時候感染了病毒。幾個原因支撐這個解釋:
1、門鎖沒有壞,所以應該是里面的人打開的
2、屋子里的人都在自己的房間睡覺,除了 Travis
3、Travis 失去多個親人,且有性壓抑,再失去狗狗很可能讓他崩潰了
4、狗毛都黑了,有中毒的癥狀
5、那天晚上 Travis 開始夢到自己中毒
至于 Andrew 為什么在爺爺?shù)姆块g,這個暫時沒想到合適的解釋。也許 Andrew 碰巧也夢游,小孩子夢游很常見。這個設置很可能是來干擾的,增加酸爽度,房間的畫也可能是。
最后就是畫幅的變換。Travis 進入幻覺時畫幅會變窄,隨著他逐漸清醒畫幅會恢復原狀。這時結尾的地方就很有趣了,從 Will 數(shù) 123 的時候開始畫幅逐漸變窄,說明 Travis 很可能那時已經(jīng)開始發(fā)作,后面發(fā)生的事很可能是他生命最后的幻覺,是他一直對父親行為不安的折射。所以也許現(xiàn)實里 Will 一家成功離開了。
當然解釋還能有很多,但把想到的整理了一遍已經(jīng)沒那么糾結了 ~\(≧▽≦)/~
5 ) 獨立恐怖電影的再概念化
:
我個人沒有很喜歡這部電影
它沒有it follows的獨到 raw的風格化 get out的因襲傳統(tǒng)與規(guī)整 如果說借鑒 又都有那么一點影子
it的概念再次被借用 無法定義 無法防范 無法躲避 他是實體 也可以是一種原型恐懼(對于黑暗 對于他者 對于人生與未來)影片中的兒子在深夜總是一人秉燈 穿過狹長的走道 走向那扇象征恐懼 危險 本能與墮落的門 本質上也是一種人性的滑坡 似乎預示某種宿命與結局 人類是否可以反抗命運?世界末日 人類是否可以在物質優(yōu)渥的基礎上 不顧精神世界而堅強求生?奧威爾和赫胥黎都曾反問 人類是否有可能拒絕/忘記尊嚴與人性 人的本質中是否存在對人性的求索? 兒子是全片的敘事中心 他的人性被放在顯微鏡下任人觀看 外公的死 寵物狗的死 其他善良無辜者的死 都是他與人性追求的斡旋上升到極致的折點 最終的崩潰 腐爛 死亡 也預示著人性的敗北與衰亡
說起風格化 電影語言實在乏善可陳 然而在這種避繁就簡的隨意與簡便之中 電影的風格也剛好塑造出來了 片頭男主角審問綁在樹上的闖入者Wil時 鏡頭時片面的 有別于常見的全知鏡頭 Shults喜歡只括入相關的/重要的信息 所以人頭占滿畫框 鏡頭歪斜 隨意的搖鏡 長鏡而非跳切 這種慢熱的手法之前是被恐怖片所摒棄的 在色彩運用上 raw高明很多 聚會的紅 濫交/獸醫(yī)院壓抑的黃與綠 人性回歸/糾結時刻的冷色調 食肉時的大膽暖色 it comes at night大部分場景發(fā)生在室內 燈光微弱 唯有一扇預示著危險的紅色窄門 而室外又亮度極高 充斥大面積綠色 連血漿都濃稠/陰暗 健康/安全 與扭曲/危險被明確劃分隊列 有意 卻沒有特點
還有一點有趣的是大部分的恐怖橋段都在夢魘/意識迷離的狀態(tài)下完成 而白天則是普通的生活場景 片中兒子一直用夢境來完成始終無法做到的事情 宣泄恐懼 不滿 性沖動 社會需求和成就動機 但是這些目的的達成卻往往伴隨著血腥的結局——被感染 被傷害 甚至喪命 一種壓抑的兩難局面
我不喜歡的一點大概是有點刻意 有點用力 雖然悲憫 卻過于硬派 我更喜歡it follows和raw的脆弱 而不想看這種偽裝出來的堅強吧 據(jù)說不少影評人都對該導演去年的作品Krisha賦予高度評價 哪天可以找來一看
[補充獨立恐怖電影/indie horror films/independent horror films的概念]
Indie horror films理論上隸屬于獨立電影的范疇 但是在美國學者與批評家的眼里 indie horror films往往是被孤立和忽視的一部分 Jamie Sexton在<US "Indie-Horror": Critical Reception, Genre Construction, and Suspect Hybridi> 一文中提到這一點 佐證之一是隨便翻開一本關于美國獨立電影的書 能發(fā)現(xiàn)indie horror films的子分類與章節(jié)的少之又少 我也隨即在學校圖書館翻開一本書查看 果然沒有 但是有一個更加寬泛的dark indies的分類 不過并不完全相關
被排除的原因之一 他給出的是由于美國獨立電影的定義時常改變 獨立電影一度是一種拍攝機制下制作出來的電影的統(tǒng)稱 后來又變成了一種類型 劃分獨立電影的因素囊括制片公司 投資 并且多半相互矛盾 Sexton給出的例子是 亂世佳人(gone witht the wind)實際為一家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工作室制作的 但是發(fā)行上抱了米高梅大腿然而根據(jù)對獨立電影的定義 非出自傳統(tǒng)制片大廠的電影均可成為獨立電影 盡管亂世佳人的投資是當時非獨立電影平均投資的3倍以上 這又和人們通常將低成本電影劃為獨立電影的認知相違背
作者還承認art-house和indie movies的相承與重疊 也繼而演化出artstic-horror films這一變種 代表影片如德萊葉的Vampyr吸血鬼 Georges Franju的Les Yeux sans visage沒有面孔的眼睛等 此類電影多因襲藝術電影傳統(tǒng) 較多運用緩慢的長鏡 大段留白與稀少的對話 充斥反思 以及對于意識與記憶的探討
閃靈也被劃入藝術恐怖電影范疇
因而在此可以總結 獨立恐怖電影/藝術恐怖電影 是將傳統(tǒng)恐怖電影元素 如一些亙久不變的恐怖命題(吸血鬼 兇宅 幽靈 鬼怪等)傳統(tǒng)的懸念設置手段 和驚悚氣氛的營造 注入到獨立電影當中 使之也兼具以上所提到的獨立電影/藝術電影所具有的特點
end
P.S.Sexton還對indie movies和underground films地下電影和avant-garde先鋒電影進行了區(qū)分 后兩者更加的實驗大膽 多半不具有正常90分電影的時長(單詞為feature-lenth 我也不懂翻譯啊啊啊)并且進特殊放映場所 如畫廊較多 而反觀Indie Movies 大部分有傳統(tǒng)主流電影的時長設定并且可在常規(guī)影院上映 但是視角又比較小眾 聚焦非主流的邊緣人群
P.P.S.有幾本Sexton提到的 囊括indie horror cinemas的書:
[American Independent Cinema] by Geoff King;
[Contemporary American Independent Film] edited by Chris Holmund and Justin Wyatt;
[Underground US] by Menik and Schneide
P.P.P.S Guardian的評論員寫了一篇類似的文章 不過也沒有說很清楚 倒是羅列了一下近期的恐怖電影走向 感興趣可以一看
6 ) 威爾一家為什么要離開?孩子感染了嗎?誰把狗帶回來的?答案在這里。
威爾孩子并沒有感染。男主槍射女二的時候,女二哭著說你殺死了我孩子。他們離去是因為他們明白這樣一個事實,自己孩子身高不夠,不可能開門,所以斷定是小黑開的門。這樣推理出他們一家有可能被感染了,所以決定離開。結局鏡頭閃回中,小黑夢游并看見狗死了,可以斷定他帶回來了死狗。
威爾孩子并沒有感染。男主槍射女二的時候,女二哭著說你殺死了我孩子。他們離去是因為他們明白這樣一個事實,自己孩子身高不夠,不可能開門,所以斷定是小黑開的門。這樣推理出他們一家有可能被感染了,所以決定離開。結局鏡頭閃回中,小黑夢游并看見狗死了,可以斷定他帶回來了死狗。
威爾孩子并沒有感染。男主槍射女二的時候,女二哭著說你殺死了我孩子。他們離去是因為他們明白這樣一個事實,自己孩子身高不夠,不可能開門,所以斷定是小黑開的門。這樣推理出他們一家有可能被感染了,所以決定離開。結局鏡頭閃回中,小黑夢游并看見狗死了,可以斷定他帶回來了死狗。
緩慢推進與悄然變幅的鏡頭,半夜驚醒的防備,靈異入侵的噩夢,黑暗中挑燈窺探,紅色木門的撞擊聲,對著空氣的狗吠聲——幾處明暗氛圍與聲效主導的恐懼感特別奏效,遲遲未被實體化卻隨時逼近的“邪惡”投射為人心鬼蜮,但其實更期待的是對超自然的挖掘呈現(xiàn)而非末世人性訴求。
爛番茄86%,但是看完的感覺沒有這么好。導演野心蠻大的,感覺包含了很多深刻的人性哲學上的東西,但是又什么都沒有講清楚,最后就這么戛然而止了。電影幾乎80%的時間都是黑的,男孩子動不動就不睡覺舉個燈拉個長鏡頭拍他整棟樓亂走,有病。。攝影和配樂真是加重這種煎熬,嚇死我了。
B+ / 才第二部長片就如此純熟,導演的視聽天賦實在是高。但是可惜年度前五的視聽服務的是一個實在沒什么新意的故事。人物關系的刻畫雖然處處埋伏但實在是有點生硬且越來越落俗。暫且給個四星不怕你驕傲。
小聰明太多但確實很有想法,以及現(xiàn)在電影是不是不跟難民問題沾邊都不知道該怎么選材了么?
60/100 Shults第二部長篇,還是很有想法的一部作品。房主找回來的一家人是兒子思想的化身,Will是一個可以平等的教他技能的父親,Kim是一個性感美麗的母親,跑到爺爺?shù)姆块g的Andrew是一個思念爺爺?shù)乃约?。可惜缺乏真正抓人的沖突事件,讓人失去討論主旨的欲望。
有些東西還得再刷一遍才能捋順,其實悄悄變化的畫幅和規(guī)律對稱的橋段排列已經(jīng)把事兒點得差不多透了。圍繞餐桌的內心撕扯比《克利夏》還要穩(wěn),結尾一鏡將殘酷和悲劇推向頂點。致謝名單里看到了杰夫尼克爾斯。
當你面對未知的恐懼時,內心里會產(chǎn)生什么東西。這就是一則寓言故事。(請不要與政治掛鉤靴靴)
真的挺平庸,但是考慮到拍攝時間那真的完美預言了2022年各地的封城,然后現(xiàn)實以其無與倫比的邪惡創(chuàng)造力打敗了影視作品,所以本片還是太普通太缺乏想象力了
舞臺劇式的六人密室劇本 A24這幾年的恐怖片 其實多包著恐怖片的外殼 內核內容更多是導演的自我表達 沉著穩(wěn)重的敘事 龐大故事背景下小人物的命運掙扎 夜景戲占到半數(shù)以上 且使用手電或燈作唯一光源 營造出黑暗與恐怖的氛圍 其實人類最怕的并非黑暗 而是未知 造訪的不是黑夜 是恐懼
難怪戛納沒要
3.5。相比于同樣披著恐怖類型片外衣的前作缺少亮點。劇情設定老套,但寓意表達完整。有幾處音效和鏡頭可算做亮點,但總體沖擊力不強?!癷t”可以是任何能夠在黑夜中摧毀人類的小事,使我們返祖回到電氣時代之前。人類因為智慧而創(chuàng)造出科技,但最終總會因為最不起眼的差池和人性的弱點而功虧一簣。
挺陳腐無聊的故事。。美國近來的這類恐怖片也許早就可以劃為一個“電影節(jié)文藝恐怖片”的新種類:中小成本“獨立”制片,參與圣丹斯或西南偏北這一類電影節(jié),電影語言像是“學過”、氛圍營造還行但其實也沒真正出彩之處,然后敘事刻意模糊隱喻化但骨子里其實不一定有一個很精彩的故事。。。
運鏡聲音美術與《克利夏》一脈相承,開場用聲音就把絕望和疏離感渲染到極致,偷偷變畫幅的把戲也比上次玩得好。冰山一角細思恐極,只有未知能讓人類恐懼。絕境下社會道德與信任關系的崩塌,對成長的不安與迷茫,細想下還有一層地位逆轉的移民隱喻。90分鐘塞這么多還沒撐破類型片的殼,掌控力驚人。
Nothing comes at night.
人們發(fā)現(xiàn)自己處于一個隱隱約約而有敵意的世界中
出色的鏡頭,到位的表演,還有精彩的配樂與音效,都足以讓這部電影成為2017上半年驚悚片里的佼佼者。但是,電影故事的格局小到讓我不知所措,不知道是想傳達保守派與激進派的分庭抗禮,還是純粹描述心魔作祟的可怕,反正看到最后我心里的潛臺詞是:That's it?!
故弄玄虛,冗長拖沓。所有人物全都只展開了一半。愛做噩夢的兒子完全也可以是手淫成癖、自閉、狂躁、臆癥或任何一種——我是想說這設定既沒有戲劇意義,也很庸常無聊,甚至不嚇人。想探討的問題模糊不清,想說寓言故事卻只臨摹出一個低配行尸走肉。
作為文藝恐怖片,不如《它在身后》《女巫》《生吃》,但它還是有很多可取之處。它更多的是反類型,借用了恐怖片的類型外殼,有一個后末日時代瘟疫大爆發(fā)的設定,拍的卻是人類對于黑暗和未知的恐怖,在失去安全感之后,利用求生欲,拷問來自人心的惡魔,人性泯滅之后,身體健康和精神健康哪個更重要?
之前宣傳懸念留了太多 以為是個大作但其實是小品
人們往往把自己的錯誤歸咎于別人,極端條件下更甚,這就是人性。參考影片《幸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