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自由與成見
給一部好電影寫評論是一件很鬧心的事兒,更何況我寫的實在算不上是影評,充其量是觀后感而已,不過總之是很鬧心的事兒。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這是一部好電影??!如果說是個一般的電影,隨便講幾句敷衍一下就行了,如果是大爛片,那就連評論都不必了。好電影不行,你想想,看了這么一部振聾發(fā)聵,醍醐灌頂,毀天滅地的電影, 你就寫出這么幾句不咸不淡,沒滋沒味的廢話,太淺薄了吧? 于是就好好寫,一心要好好寫,結果忘記了妙手偶得的真諦,用力過猛,使了拙勁,憋三天憋臉通紅,寫出的文章還不如敷衍出來的呢,所以說給好電影寫評論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兒。有時候真是羨慕魯迅先生,別人說,您得寫點什么,于是就寫點什么,于是就寫出《紀念劉和珍君》這樣的猛文,如之奈何?
妄自菲薄了半天,終究還是要寫點什么,首先贊嘆一聲,這真他娘的是一部好電影,強烈推薦大家看一下 。
影片的發(fā)展可謂出呼意料,本以為是個偵探片,結果發(fā)展成了史詩片。有人可能要問,這算不上史詩片吧?我說,要算,不是算,這就是史詩片。也許是一件小事,但是反映了一個時代的問題,承擔了一個民族的載體,這個載體再小,它也是史詩,史詩不一定要千軍萬馬,不一定要萬水千山,一個事件的升華,一個家庭的變遷,都叫史詩,《悲情城市》叫史詩,《收信人不明》叫史詩,《人證》也叫史詩,不管是文藝片,是警匪片,是偵探片。
影片反映的都是關于人性的問題,有個體的問題,有群體的問題,歸根到底都是成見的問題,以前看《葉塞尼亞》,只要是吉普賽人就都是小偷,以前看《轟天炮》,坐在警車后排的黑人,都是壞蛋,這就叫成見。這成見根深蒂固了,就成了主義,就成了道理,從一個錯誤的邏輯起點得出的結論,卻被信以為真,這叫什么,這叫做“積非成是”。故事建立在一個謊言,以及出于成見而對謊言的信任上,而有成見的人掌握了權力,成見就變成了迫害,這良民也就變成了野獸。那個黑人警官,努力想弄清事實,消除誤解,消除誤解不難,消除成見這談何容易,事情發(fā)展到最后,真相已經(jīng)變的毫無意義了,事情已經(jīng)不是被冤枉那么簡單,而是做人的尊嚴遭到了踐踏,那個黑人警官后來才意識到,今天和昨天,已經(jīng)是兩碼事了。人性不變,成見就會存在,無論你身處何方,是“上帝之城”還是“自由國度”,捍衛(wèi)自由,這談何容易?
無論如何,美國都是世界上最名副其實的自由國度。美國在制度上沒有成見,美國人不相信人,美國人只相信收銀機,因為收銀機沒有成見,沒有欲望。而實際上,美國人的人道主義,也是世界上最為真實的。美國有為人權奔走的“大赦國際”,美國有為死刑犯申冤的“絕對正義”,也有在這部影片里的尋找失蹤兒童的組織,這也是一種自由,依托于這個自由國度之上的自由,在我們觀看美國人自我批評的電影的同時,別忘了這個自由國度所帶來的偉大的自由。
我只想由衷的贊美一下朱麗安·摩爾,她奉獻了一次偉大的演出,奧斯卡卻欠奉她一個小金人。影片一開始在醫(yī)院那場戲,我自然而然的聯(lián)想到朱迪·福斯特在《控訴》中同樣在醫(yī)院里的演出,恍惚間,二者的面孔這般的相似。而在后面的審訊室里的一場戲,我只能用震撼來形容,朱麗安·摩爾身體力行的教你,該怎么發(fā)瘋,該如何哭泣,喜劇難演,而悲劇,演到讓人真的感到痛徹心扉的悲慘,更加難能可貴,如果奧斯卡當真視而不見,那他們可說是從心里往外瞎了,比花滿樓瞎的徹底。
影片中撒謬爾·杰克遜說:“現(xiàn)在是下午四點五十五分。”我瞥了一下表,竟然也是下午四點五十五分,真是太詭異了。
2 ) 有內涵的電影
這部影片沒有驚險的場面、高動感的打斗,但看完的感覺卻不亞于任何一部驚秫大片,我想任何一位正在看這部影片的人都會想到一個問題:歧視別的種族,有意義嗎?
我想,沒有。人們,停止所有的歧視吧,把歧視從心理消除!
3 ) 基本上超越了我的理解范圍
沒細看其他評論,不便下“好”、“壞”的結論。2個小時出頭的影片,分3回看完,依然很疲倦。一個神經(jīng)質的、近似瘋癲的女主角和還算熟悉的男主角(看此片也基本上沖著他去的)周旋始終;一場初為劫車后為過失殺人的案件和一種由來已久的種族對立情緒交織。就是這部電影。
是保護婦女兒童?是消除對黑人社區(qū)暗含著種族歧視的成見?
片名freedomland,是否是對美國這一以freedom理想立國的land的反諷?
很遺憾,這些問題我都沒能看出來答案。我相信作者是想向觀眾傳達某種觀念的,但在我這里他徹底失敗了。
4 ) 又見種族歧視與精神分裂
Julianne Moore,在freedomland中,依舊是一個母親,一個身上充滿了種種疑問的母親,不斷的找尋自己孩子的母親,一個可怕的母親。在Julianne Moore身上,我們看到更多的是蒼白與絕望。但是在最后一段她說出兒子死因的那一段,給人的感覺是很窒息,煩躁不安,以及恐懼的。這段鏡頭的安排很好,低角度與正面面部拍攝,交叉出現(xiàn),再加上Julianne Moore的那張蒼白的,幾乎沒有眉毛的臉,和那雙藍的恐怖的眼睛,會讓你坐立不安,整個人的神經(jīng)好像被一雙手在蹂躪一樣。
Samuel L. Jackson,在電影中作為警察的角色來講,可以說是手到擒來,根本沒有難度,但是不同于以前電影中的警察,這部電影中的警察應該屬于感情特別細膩,但是又很堅強的那種,但是直到最后,Samuel L. Jackson才表現(xiàn)出來一種父親的形象,與之前發(fā)哮喘時候的形象有很大的反差,在整個電影之中,感覺印象模糊,只是在開頭與結尾的時候很深刻。可能是對于他的警察形象,觀眾已經(jīng)沒有新鮮感了。
但是電影本身其實是借小孩失蹤的事情,來映射在美國人心里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對于南非以及拉丁美后裔的種族歧視,而電影本身雖然一直在圍繞著尋找失蹤的小孩這條主線展開,但是對于整個美國社會,以及生活在這樣一個社會中的人性的陳腐面的刻畫,可以說是很好,但是每個人的性格特征不夠獨特,表演的成分很高,投入的成分少。
其實美國電影中,常有幽默的或者殘酷的表達方式,來描述種族歧視,而freedomland所用的是正面描寫,直接的沖突,沒有幽默,沒有一點隱藏的,好像在說在白人眼里,所有的黑人都是罪犯,直到最后Julianne Moore承認自己以為能把事情賴到黑人頭上,接著就是黑人與警察的正面沖突,而也把整個事件推上了高潮。但是在電影最后,那個點燃導火線的小孩舅舅,并沒有交代清楚,而這可能就暗示著種族歧視這種事,是不會有任何結果的,生活依然繼續(xù),而種族歧視依然存在。
另外值得注意的就是電影中母親的這個角色對于自己孩子的感情。首先需要肯定的是她自己的性格和精神是不健全的,本身是具有成為精神病人的可能性。她自己承認有孩子是因為失誤,也就是說她并沒有準備好做母親,典型的未婚媽媽,或者失足少女。按道理來說,母親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另一方面對孩子的“不請自到”又感到很反感,孩子成為自己幸福路上的絆腳石,所以在潛意識上來講,這個母親是希望沒有這個孩子的,或者希望孩子失蹤,或是死亡。換句話說,即便孩子現(xiàn)在沒有死,在將來母親是有可能會虐待孩子甚至殺死自己的孩子。而電影同時也在表達一種冷漠,人與人之間的那種自私自我的冷漠,甚至于母親與孩子之間。最近電影中經(jīng)常會有一些比較獨特的精神案例,多重人格,精神分裂,其實在這里電影作為媒體來講,并不是憑空臆造,而是對于目前事實事件的一個反射,所以我們可以說目前社會中每個人的精神以及心理,可能也都會因為文化進步或者宗教以及信仰的失落,而產(chǎn)生難以預測的變化,而這其中媒體可能是對于精神影響最大的。所以說,到底是媒體影響人呢?還是人類影響整個媒體的發(fā)展呢?
5 ) 這個故事沒有講好
其實題目加上海報并不吸引人~既然說號稱是劇情片 那就看看唄.
故事似乎大體說的是一個失子的母親聲勢浩蕩的找自己的孩子,
結果有些出人意料.
然后中間穿插了些種族問題,還有兒童關愛問題等等的社會問題.
差不多就是一個沉著睿智的黑人警察 一個人瘋瘋癲癲白人媽媽
來得一場逼真表演.
(插嘴兩句, 1.我以為黑人警察的那幾次受傷會對后來的劇情有什么爆發(fā)性的影響.
結果讓人失望, 受傷顯得意義不大.有沒有兩可.
2.女主角的發(fā)型很不自然...這種狀態(tài)下亂是應該亂,從頭到尾亂的一摸一樣
還不管風吹雨打,就顯得不自然了~ --#)
不知道是拍的太深奧還是沒把故事說清楚,
看完這本片子我總覺得自己好像斷斷續(xù)續(xù)看了很多本同樣主角演的電影.
這種感覺很奇怪~
就像兩個人非常買力的表情豐富的聲情并茂的,而且用了很多不恰當比喻再加上東拉
西扯的講一個他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故事的故事.
影片的開頭的顏色就讓人非常壓抑`
漆黑的街上, 漆黑的警官,漆黑的人的眼神.
注意,是壓抑而不是驚悚! ``
我現(xiàn)在還有點記憶的場景 就是
為了一個走丟的孩子,成千上萬的人自發(fā)的組織起來手拉手,在一個廢舊的荒地里展開
地毯式搜索.這個還蠻感動人的~~至少這邊丟一個孩子從沒聽說過受這么大重視的.
還有麼就是 黑人和防暴警察門的集體斗毆.
印象最深刻的大概就是黑人婦女罵人時候的那一口順溜~ `比說唱還說唱!``
這本片子大概就是像我以上的文字 感覺有點像拼圖, 一塊一塊的
可是怎么都拼不成一個完整的故事.
也許他的劇本還是不錯的`
但是導演拖兒帶女的講了太多問題反而加大了理解主題的難度.
我感覺導演好像下定決心再也不拍電影了~非要把自己的所有的世界觀都擠在一本電影里.
(說實話.很想看看原著有沒有這么不知所謂.)
說到底 ,故事講的好不是看你一個故事里面的道理有多少,
而是看你一個故事一個道理能不能講好.
6 ) 捍衛(wèi)自由:值得思考的電影
由一件刑事案引發(fā)出來的一系列問題,種族沖突在美國的敏感,人與人之間的相處,無數(shù)的矛,太多的社會問題。
這不是一部單純的影片,它有著更深的思考,反映著隱藏于表面之下的陰暗,帶給觀眾心靈的反思。
男女主角都很不錯的,特別是女主角的演技可說是爐火純青,將所演角色植入了人心。
看得有點糾結。女主角有點歇斯底里。
主題有點模糊,摩爾演得很棒
又是一部只為看Moore的片子。片子很沉悶。很沉重。Moore哭戲爆發(fā)戲很有看點。為了Moore,再加一星=O=造型是個BLOND=V=
主線到底應該是哪條?
2006.7.17 新航飛機 Freedomland其實本可以成為一部更深刻的電影.一個好的滑冰手從不試著從兩個不同的方向進行.
劇情一般,演員功底深厚啊!
膜拜顧大人……神經(jīng)病女演員演得好啊
結尾最后的溫情片斷減弱了影片的批判力度。。。
能夠想象的沖突在劇本架構方面就沒立起來,表達清晰但是還不夠極致。另外摩爾演得太好太好,她的表演唯一做到極致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懸念設置的不如原著
什么爛片啊 看不下去了 一個瘋婆子哭哭啼啼的說著臺詞 艸
表演的非常精彩
種族問題在影片中只是佐料,讓劇情更複雜化,本質是一個說謊母親的掙扎。Julianne Moore是問題起始者,Samuel L. Jackson是問題解決者,而孩子是問題關鍵。Jackson哮喘病發(fā)時滿嘴髒話看得人真帶勁。Moore在審訊室的一場戲,情緒層次逐步展開最後崩潰,讓人憐多過恨。
一般般,一個半小時的片子愣是拍了快倆小時。BD-Rip 11/02/11
被海報騙了,原以為得有多懸疑呢,結果是個欺騙加種族題材的路線,Julianne Moore選戲大多數(shù)挺獨到的,這種片該不會又是奔那個大獎去拍的吧?
在綁架案的偵破過程中不斷加入對種族問題的拷問,以及對辦案的沖擊。朱利安摩爾讓人印象深刻的表演,各種情緒手到擒來。
又是一部以小見大的電影從親情問題到種族問題。
竟然看涵蓋了美國社會的這么多現(xiàn)實問題
就種族問題的思考深度,讓人肅然起敬。
種族人種。 向在黑白中制衡的洛倫佐致敬。雖然面對問題他也無法冷靜和泰然的處之卻已足夠鶴立雞群。雖然這是部黑白矛盾的片子。&謊言沒有善惡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