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農(nóng)曆七月,老一輩總不厭其煩地叮囑我們不要去河邊或海裡戲水、不要在夜裡出門、不要做這、不要做那……因為這時鬼門大開,好兄弟紛紛從陰間來到人世間,須遵守的禁忌自然特別多。只是,現(xiàn)在還有多少人會理會這些禁忌呢?就像《盂蘭神功》裡的老婆婆曾奉勸宗華(張家輝飾):「不要出門亂晃,否則人在低運時,有些東西看都看不完?!够蛟S失業(yè)又失戀的宗華真的是運勢低落,老婆婆的話竟一語成讖,自此之後宗華身邊的怪事層出不窮,一樁接著一樁。
《盂蘭神功》是張家輝自導(dǎo)自演的導(dǎo)演處女作,以鬼片作為出發(fā)點,是很聰明卻又取巧的選擇。長久以來,在眾多的類型電影中,鬼片始終擁有穩(wěn)定的觀眾群,畢竟對未知世界的好奇是人的天性,這也意味著上映後的票房數(shù)字不至於會太難看?!队厶m神功》7月10日在香港上映後即開出紅盤,創(chuàng)下近十年香港鬼片上映首日最高票房的紀錄。然而,類型電影固然易於操作,卻也容易受制約,陷入過往的公式窠臼中,難以創(chuàng)新。
電影從宗華在大陸經(jīng)營出版社失敗,遂回父親(林威飾)所經(jīng)營的粵劇戲班開始,主要講述盂蘭節(jié)(即道教所稱之「中元節(jié)」)時戲班將上演神功戲的故事。傳統(tǒng)戲曲的悠長歷史使其增添一抹神祕色彩,這也成為鬼片發(fā)揮時的最佳養(yǎng)分,許鞍華的《撞到正》和《三更》裡的〈輪迴〉皆以此為拍攝題材??上У氖牵瑥埣逸x和編劇鄭建國並未善加利用粵劇的「舊」,片中僅少數(shù)一兩場恐怖的橋段是與此有直接關(guān)連。或許正如同粵劇的式微,鬼除了在特定時間點會聚集在戲臺下之外,電影院早已成為鬼出沒的另一種新選擇。
既然是鬼片,那麼嚇人的橋段自然是重點。就結(jié)果來看,我相信張鄭二人對此做了不少功課,片中靈異場面出現(xiàn)的頻率緊湊,幾乎毫無冷場,只是這些橋段幾乎可以在其他同類型的作品中看到。因此,有時你可以看到《咒怨》的伽椰子、《大法師》的詭異動作,也可以看到《靈動:鬼影實錄》的監(jiān)視器畫面,甚至還有一點西方活屍片的味道,整部片就如同是恐怖電影大雜燴,東拼西湊,完全沒有屬於自己的獨特性。
如果硬要說創(chuàng)新,那片中取材自加拿大籍華人藍可兒死亡事件的橋段或許值得一提。事件發(fā)生當時,新聞媒體紛紛以靈異的視角報導(dǎo),使其頓時成為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尤其是在賽西爾酒店的電梯監(jiān)視器所拍拍攝到的畫面,更是眾所關(guān)注的焦點。張家輝在片中亦如實複製此畫面呈現(xiàn)於電影之中。但是綜觀來看,這場戲之於整部電影是否真有其必要性?又,在片中起了多少化學變化?我以為,這不過是為了製造新聞話題罷了。
東方的鬼片多注重因果關(guān)係,鬼之所以有怨念,一定事出必有因,追本溯源找出怨念的源頭遂成為劇情的主要脈絡(luò)?!队厶m神功》以雙線並行的敘事手法,企圖製造懸疑性,讓觀眾到片末才得以恍然大悟。不過細究下來,劇情實在有太多缺憾之處,例如:宗華身為戲班老班主之子,卻對戲班的習俗和禁忌一竅不通,顯見他和父親之間必定有所疏離,然而在宗華返家後,父親又對他展現(xiàn)慈愛之情,彷彿父子關(guān)係親暱有加,其中的因果倘若陳述得更加完整,必能使劇情完滿許多。
姑且不論票房成績?nèi)绾?,《盂蘭神功》的內(nèi)容顯然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張家輝於受訪時曾說:「想再拍一部鬼片,把這次沒做好的事情做好,然後就不當導(dǎo)演了。」如果真的是收山之作,那不禁令人好奇張家輝會如何為自己的導(dǎo)演生涯畫下句點?
浪費了一個半小時,槽點太多,唯一可以確認的就是這果然是一部爛片,當然本來也是因為最近喜歡張家輝才看的。所謂“恐怖”在這里就是夸張的音效+烏漆墨黑的視效+嚴重脫水的人暴著青筋翻著白眼吊著威亞跳機械舞(自己覺著總結(jié)地很精辟,哈哈)。當然最讓我不能理解的是憑什么一個玻璃心的惡毒女人活著時候害死了那么多無辜的人,死后還能害死那么多無辜的人,那些枉死的無辜人死后是否也要變成怨鬼呢?是否也要去害其他無辜的人呢?還是大家都變鬼了,終于可以再找那個惡女鬼公平掐架?這么說人都不用活了,反正都是死了變鬼比較厲害,活人都是弱雞。不得不感嘆一下:活著真難!
第一次正經(jīng)寫影評,希望以后可以寫更多更好的。
整個電影的故事很簡單,當東南亞的七月十五碰上太久未歸家的失意男人,簡化一下甚至可以被當作一部電影的名字。在大陸做生意慘遭詐騙且人到中年一事無成的宗華回到了家鄉(xiāng),接受過高級教育的知識分子遇上鬼門大開的迷信戲班,百分之八十的電影好像都是這樣開場。
導(dǎo)演采用雙線敘事的方式,在結(jié)局二十分鐘到來之前這本來是一個很能讓人信服的故事。某地方遺留下的冤魂足以讓前面的所有鬧鬼故事合理,兩條線的主角甚至不需要產(chǎn)生聯(lián)系,因為這是一部鬼片,像冤魂鬼怪執(zhí)念輪回報應(yīng)一類的事情從來不需要任何的物理意義上的聯(lián)系,只需要看上去有關(guān)系就夠了,但編劇很顯然想加強這樣的聯(lián)系,于是他寫:不如我們讓女鬼和倒霉的男主角有一些關(guān)系,不如就寫女鬼被男主角的父親傷害然后其實男主角是他的兒子。這一點挺差勁的。
整部電影看得出很多模仿和借鑒的痕跡,在主要故事的邊邊角角塞滿了各種恐怖小把戲,會把腦袋擰過三百六十度的女高中生,模仿留學生電梯錄影帶的橋段,jump scare,以詭異角度擰斷的肢體,所有的小把戲都算是恰到好處,并沒有一種刻意營造恐怖氛圍而畫蛇添足的感覺。
電影的畫面基本上算是暖色調(diào)?類似夕陽將要下落的時候,是曖昧危險的感覺,鏡頭語言(寫到這里我記不起任何很有代表性的鏡頭,不好意思)。配樂某些時候很嘈雜,用bgm凸顯恐怖氣氛這一招用的不算太好,反而一開始響起音樂大家就會知道這里要出現(xiàn)什么靈異事件,而作為一部恐怖片也并沒有什么創(chuàng)新,跳臉和看閉路電視的情節(jié)算是重頭戲,雖然恐怖氣氛烘托得很好,但完全不出人意料。
總的來說我認為這是一部雖然談不上浪費寶貴生命但也算不上不容錯過的電影,聰明之處是故事發(fā)生的地點和傳統(tǒng)戲曲的參與,東南亞本來就讓人覺得神秘,各種宗教與風俗加上戲曲,當一項需要傳承的古老藝術(shù)遇上一些特殊時間,此時不鬧鬼更待何時。
如果不算上去年的李碧華大雜燴《迷離夜》&《奇幻夜》,香港電影圈已經(jīng)很久沒有制作過一部拿得出手的鬼片了。
作為東方好萊塢的傳統(tǒng)類型之一,恐怖片/僵尸片/鬼片曾經(jīng)也是佳作輩出的,動作系如元彪洪金寶林正英錢小豪,演技派如發(fā)仔偉仔秋生,美型團如華仔和諸多女將,也都算是曾有涉獵,更不用說曾經(jīng)捧出鬼后羅蘭這種業(yè)界良心。這種名氣和規(guī)模上的領(lǐng)先地位,是其它任何地方都難以匹敵的。而其內(nèi)容上的多樣化,也在早年間成功地吸引了一大批內(nèi)地影迷,相信許多人都和我一樣,心中都有一部“童年陰影”的港產(chǎn)恐怖片(我的是呂良偉、鄭則仕主演的《再世追魂》)。
但隨著回歸前后的電影圈整體萎縮,創(chuàng)新力的日趨低下,恐怖片這種受眾并不算廣的類型電影必然是頭一批被拍倒在沙灘上。而近年來整個行業(yè)生態(tài)在大躍進之后,也開始重新尋找屬于本土的那份特色和情懷,在這種趨勢下,才有了去年一鳴驚人的《僵尸》。
而金像影帝張家輝先生選擇了靈異題材來作為自己的處女作,更像是一種有趣的呼應(yīng)。
坦白地說,張家輝為什么要拍一部恐怖片來上手,估計誰也說不清楚。畢竟身為金像金馬雙料影帝,他似乎更適合在林超賢導(dǎo)演的警匪片中露臉,甚至是王晶為代表的一系列喜劇中出演角色。作為一名新手導(dǎo)演,對這一類型電影的拿捏上很容易小狀況不斷。在這一點上,《盂蘭神功》盡力去營造一種精致/精良的恐怖氛圍,卻難免受到經(jīng)驗不足的影響。
故事聚焦于七月半盂蘭節(jié)時期。張家輝飾演的宗華在內(nèi)地出版社生意失敗,回到了香港的粵劇劇團。林威飾演的父親對他的歸來甚是高興,而同父異母的妹妹晶晶(李元玲飾)卻對他冷言冷語——其中的原因并不清楚,在影片的結(jié)尾也沒有交代(或許就是一般意義的叛逆少女?)。相反地,宗華在絕大多數(shù)的非獨角戲時間里,都是和劇團的主要演員,小燕(劉心悠飾)在一起,在寬容和鼓勵的氣氛下緩慢推進這種曖昧感覺。
更加值得驚喜的,應(yīng)該是平行敘事中,由吳家麗飾演的另一個粵劇劇團的主心骨。戲份不多的情況下,通過面部表情的變化,準確地把握了人物的心理變化。故事中的粵劇名角在舞臺上扭傷腳踝,和力爭上位的后生女以及色迷心竅的班主之間備受折磨。在影片最后解釋了這一次要情節(jié)對于核心故事的重要性。故事的真正的展開是宗華父親中風住院后,宗華匆忙接手工作開始的,不僅要面對不服領(lǐng)導(dǎo)的演員和班底,也開始撞鬼,生命危在旦夕。
可以肯定的是,演員的表演是這部電影的長板所在,幾乎所有演員都在戲里,幾乎沒有違和感。尤其是李元玲飾演的妹妹角色,演員缺乏表演經(jīng)驗,卻能貢獻如此演出,實在是令人欣喜。而其他的主要角色更是代入感十足,這種專業(yè)精神在近年的純港產(chǎn)片中的確是很少見的。
(非常臉熟的阿叔:葉清方)
但影片真正的優(yōu)勢,在于其對國內(nèi)外優(yōu)秀恐怖片手法的戲仿。
長期以來,東方恐怖片都是以心理恐懼聞名的。自香港恐怖電影衰落之后,日韓泰類型片的崛起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各個國家有著各自的特色和切入點,日式陰冷絕望,韓式壓迫感十足,而泰式更有其獨特的文化韻味于其中。而與東方電影講求果報不同,西方恐怖片的便當通常是先發(fā)給天然呆的童鞋們的,惡是無因的惡,以增加觀眾和角色的恐懼心理,因而也不憚于觀眾面前展現(xiàn)視覺上的恐怖元素,從而常見得血漿四濺。
而《盂蘭神功》就像一個拿來主義大拼盤,力圖將各路手法都拿來一點挪為己用,并且試圖將其統(tǒng)一到整體風格之中。
十成戲仿藍可兒案件的電梯視角。主角妹妹是首個被附體的角色。
《第六感》風格的半臉化妝。
小燕的附體更是直接的《驅(qū)魔人》再造。這種西方式的驅(qū)魔電影曾經(jīng)無數(shù)次地重現(xiàn)銀幕,而此番竟也在香港電影中有了影子。
同樣來自《驅(qū)魔人》的360°轉(zhuǎn)頭戲碼,配合張家輝的表演簡直不能再有趣了。
嚇得張家輝花容失色的《靈動鬼影實錄》。裝監(jiān)控然后拍到不潔之物儼然成了必然。
附贈喪尸咬人。
如果以上所有的恐怖手法都讓你能達到看圖識物一樣程度的熟悉,那是應(yīng)該的。借鑒上述類型片的經(jīng)典橋段,結(jié)合90年代典型的香港風格恐怖片,往好里說是取長補短靈活多變,往差里說,還要回到創(chuàng)新力低下的路數(shù)上來。
但創(chuàng)意上的乏力不是這部電影最大的缺陷,更加致命的是缺乏一致性和連貫性,并最終摧毀整個影片的根基和前提。影片中的確有鬼,但觀眾從來沒有得到一個清晰的概念,譬如是誰的魂靈,又為何在這些人身上作祟。盂蘭節(jié)的大背景提供了一個普遍性的鬼現(xiàn)世的理由,卻因此而缺乏了針對性和特殊性,也就是說為何是這些人和這些鬼之間發(fā)生這樣的故事。
從病院起,晶晶就被不知何處的惡靈附體了(后來才通過演神功戲天賦知道大概);然后輪到小燕;然后是其他劇團的人。這種不分地點的無差別攻擊,和針對宗華本人的各路鬼魂的無差別攻擊之間顯然存在著無法調(diào)和的沖突。兩代人的恩怨不假,但是在影片的這種設(shè)定之下,顯然有些讓人摸不著頭腦,在惡靈和因果之間難以抉擇,在東方的內(nèi)核和西方的手法之間難以取舍。直到影片的最后一個鏡頭,都沒能化解這種矛盾。
鬼魂本身缺乏特點,怎么能讓尋仇顯得合理呢?顯然電影無法解答這個問題。
在新時代港產(chǎn)片中持續(xù)延續(xù)的內(nèi)在精神,也就是對昔日榮光的追憶和不甘,在本片中也同樣留有一席之地。不過粵劇的文化地位下滑不是一部恐怖片就能理得清的,更不用說神功戲這種特色劇種了。盂蘭節(jié)是人和鬼的盂蘭節(jié),又何妨不是時光的盂蘭節(jié)。
滿座高朋鮮有生氣,滿滿的亡靈,實際上是對舊日光景的懷舊。
但值得肯定的是,張家輝的導(dǎo)演工作是可以打個合格分的。在有限的時間之內(nèi),他盡力維持了整個電影的懸疑氣氛,雖然沒有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來解釋劇情上的缺憾,卻在表演和服化道的細節(jié)上下了相當?shù)墓Ψ?,十分賞心悅目。只要你是個恐怖片的入門級愛好者,這部片子里的任何元素你都不會感到陌生,但也會獲得標準鬼片的愉快觀感。盡管公式化現(xiàn)象嚴重,但和我近期看的《乘客》和《7500航班》相比還是很出彩的。前者嬌柔做作毫無亮點,劇情老套了無新意,安妮海瑟薇大嘴一叫才是片子最嚇人的時候;后者不知所云作繭自縛,角色令人生厭,劇情毫無邏輯。
欲嚇人必先嚇己。張家輝在片中貢獻的一聲尖叫,也是有些醉了。
http://i.mtime.com/cydenylau/blog/7810809/說實話挺失敗的,不過為了張家輝賣力的表演給多顆星吧。
恐怖不過關(guān),懸疑也沒做好,邏輯更是硬傷!
吐槽的地方數(shù)不過來:
1…香港經(jīng)典老鬼片槽點——永遠不知道要開燈,無論過了幾十年,怕是永遠都是省電和節(jié)能狀態(tài),就算因為神秘的鬼神之力導(dǎo)致燈處于壞的狀態(tài),起碼你也把開燈的動作和意愿表現(xiàn)出來,別侮辱觀影者的智商好不?
2…都二十一世紀了,出了問題還是老香港電影那一套,自己硬抗,真是剛啊,都見了鬼了,腿都被忽悠瘸了,也差點被鬼給弄死,竟然心大的還留在那里。
3…兩個女的前后明顯變化是個正常人都能發(fā)現(xiàn)出來,結(jié)果愣是老香鬼片的處理手法,詭異就詭異,不正常就不正常唄。
4…雙戲臺班子輪番劇情演示,光從服飾看就知道是兩個年代同一個地方的事情,昭示的劇情太刻意和明顯了。
5…香港鬼片總會有幾個不正常的老太太,化成先知一樣的角色,可惜沒有羅蘭老戲骨的神韻,太僵硬!差評…
6…四十年前的大火,按縱火女的年齡來看,他兒子怎么也得快五十了吧,可是張家輝怎么也不像是她兒子,片尾回放顯示張家輝剛回家拿出的照片,確認是其兒子,那些年齡就感覺對不上。
7…接上一條,縱火女是因為沒上得了戲臺唱花旦,那他老公也是戲班子的班主?這是個什么情況,看劇情這個老公就是那個四十年前那個戲班子的班主?可是那大火沒燒死他?而且看四十年前的劇情,兩人貌似也不是夫妻,更像是茍且之人。
…還有好多槽點,大家補充吧
驚悚效果不錯,故事講的不明不白,給初做導(dǎo)演的張家輝三星以資鼓勵。
好得人驚啊, 我都算熟知拍戲手法, 依然嚇得我……尤其係睇監(jiān)視嗰場, 一轉(zhuǎn)頭又無嘢同我經(jīng)驗好似,訓(xùn)係床形住(感覺到) 有嘢摸我,一掰大眼就乜都無……美術(shù)聲效鏡頭真做得好,完全唔似第一次拍戲,鏡頭剪接好專業(yè).識得用留白呢招,劇情唔好太畫公仔,模糊等觀眾去捻,會有更恐怖空間,張導(dǎo)您真?zhèn)S深不可測……
給張導(dǎo)一點面子好了處女座已經(jīng)可以了雖然邏輯混亂,為了嚇人而嚇人但是嚇人效果還可以就是鬼不夠高清。有的地方還是很逗,可能是片長太短了故事沒講好。
這破劇本漏洞百出莫名奇妙實在不能忍!
故事好弱啊,純粹是聲音在嚇人
電影里的鬼太沒節(jié)操了,逢人就上,讓上誰就上誰。(監(jiān)視器那段嚇哭了媽的)
3.5;整體不錯 節(jié)奏可以再調(diào)整一下 好久沒看到主角們死光光的電影了。。
純?yōu)閲樔硕鴩樔?。香港恐怖片抗旗人張家輝表示自己其實很膽小,聽人講鬼故事他會捂著耳朵尖叫:阿…我什么都聽不到…小時候看鬼片,嚇得他一路狂奔滾回家。他心目中最嚇人的三部恐怖片第一是港片《女魔》,第二《驅(qū)魔人》,第三《午夜兇鈴》因為聽人說太嚇人還沒敢看。所以你他媽拍的這是什么雞脖玩意
可以看到很多泰式(鬼的化妝,白眼)、港式(故事劇本)、日式(肢體的怪狀)甚至美式的(監(jiān)控器那段)恐怖片橋段,模仿意味太重,敘事冗長而邏輯散亂,實在只能說是一般。但是還是喜歡張家輝,表示支持!5.9
@ 旺角Broadway 陪Ally去看,本來抱著娛樂的心態(tài),結(jié)果出來的時候倆人都一頭霧水。邏輯硬傷交代不清而且總覺得制作略粗糙……但是快結(jié)尾的地方詐尸好評,最后的溫馨牌打得還行,女演員鬼上身的演技也還不錯。それだけ。
影院深巷回頭客,舞臺飄飄灰面娘,鬼影實錄X驅(qū)魔人X喪尸出籠,剪刀插喉關(guān)公扎心,花樣夠多。張家輝還是先留在香港好好發(fā)展吧,玩到極致后再來大陸整個主旋律盂蘭行動之類,總比現(xiàn)在不上不下的低壓槽好
好無聊……老班主心真寬,一家子剩了他一個人還開臺唱戲……
已被嚇傻,說好的感官世界呢TT
音效忒幼稚,鬼一出來就duang的一聲,還以為成龍要出來了。
作為恐怖片,本片的氣氛烘托已經(jīng)到位了,雖然時不時的一驚一乍挺作的,但車下的小孩,化妝的爛面女鬼,瞬間的鬼附身還是足夠嚇人。故事相對薄弱了一些,吳家麗那條故事線作為輔助,未免太模糊了點,嚴重破壞了電影整體的完整性。不過鑒于這是張家輝的導(dǎo)演處女作,很認真,所以還是很不錯的了。
音效還蠻嚇人的。。。故事真的。。
張家輝的導(dǎo)演處女作,消極之處是故事講得一塌糊涂,各種鬼上身很難對號入座,需要腦補,因果報應(yīng)這一層幾乎看不見,張家輝在駕馭故事方面還需要歷練;積極之處在于本片的恐怖效果極佳,氣氛陰森,監(jiān)視器那段最滲人,民俗+東方式靈異+西方鬼上身,張家輝是個拍恐怖片的好手
劇情勉強能完整交待可恨大半驚嚇場面靠聲音恐嚇,沒成就氣氛卻成了玩笑但張家輝裝閉路電視後的劇情愈見可喜,因著劇情交待漸見清晰,中後段的驚嚇感愈增原先好想批評戲班所有演員均帶著很重口音,但後來發(fā)現(xiàn)主要是馬來西亞演員後就覺得也無甚麼,馬拉沒有馬拉特色的粵劇嗎﹖整體也算中規(guī)中矩
屯門UA聲效震耳欲聾 心悠美眉挺漂亮的
中國七月十四背景下的西方惡魔附身。。。整體氣氛營造和音效都不錯,但是邏輯略混亂,舊線略潦草,莫名其妙的開始,莫名其妙的結(jié)束。。。PS:鬼上身的時候,心里直接浮現(xiàn)的是,這貨不就是《驅(qū)魔人》里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