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_俄罗斯无码特级毛片_中文字幕人妻av一区二区_亚洲另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日本黄页网站免费大全_中文乱码人妻系列一区二区_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抽搐色欲_99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不卡

  • 當前位置:首頁 科幻片 大都會

    大都會

    評分:
    0.0很差

    分類:科幻片德國1927

    主演:阿弗萊德·阿貝爾  古斯塔夫·佛力施  布里吉特·赫爾姆  魯?shù)婪颉た巳R恩-魯格  Heinrich  西奧多·盧斯  ?

    導演:弗里茨·朗?

    提示:如無法播放請看其他線路

    提示:如無法播放請看其他線路

    提示:如無法播放請看其他線路

    提示:如無法播放請看其他線路

    猜你喜歡

    • HD

      磚墻謎攻

    • HD中字

      深??聃?

    • HD中字

      謊花

    • HD

      智慧囚屋

    • 正片

      天空的鐘聲

    • HD中字

      旅程終點

    • HD

      時間的皺折

    • HD中字

      魔法師的學徒

     劇照

    大都會 劇照 NO.1大都會 劇照 NO.2大都會 劇照 NO.3大都會 劇照 NO.4大都會 劇照 NO.5大都會 劇照 NO.6大都會 劇照 NO.16大都會 劇照 NO.17大都會 劇照 NO.18大都會 劇照 NO.19大都會 劇照 NO.20

    劇情介紹

    Freder(Gustav Fr?hlich 飾)是大都會主宰 Joh Fredersen(Alfred Abel 飾)的兒子。經一位圣潔姑娘(Brigitte Helm 飾)啟示,F(xiàn)reder 來到地下目睹了在此勞作的勞工們悲慘的境遇。Freder 向父親進言,想改變勞工們的處境。但 Joh 不為所動,卻對從勞工們身上發(fā)現(xiàn)的地圖感到憂慮。為弄清地圖所示,Joh 不得不向老對頭 Rotwang(Rudolf Klein-Rogge 飾)求教。地圖所示究竟為何地?勞工們?yōu)楹我ツ抢铮?/span>

     長篇影評

     1 ) 想到什么寫什么

    1927年的科幻反烏托邦

    在工業(yè)革命中牟取暴利富人的子女因契機接觸到社會底層,底層工人是工業(yè)革命企業(yè)中的“零件”為金字塔頂層輸送利益,壞了可以換一批

    不做員工做老板,花錢雇人完成瑣碎工作,老板可以騰出精力思考更重要的事

    不是摧毀電力,水利系統(tǒng),而是摧毀壓榨剝削人民的組織和系統(tǒng)

    有一個鏡頭失誤,資本家絕不會跪在地上抱頭,其會絕對理性的思考,怎么決策能達到自己目的,思考怎么解決問題

    跪地認命是窮人的行為方式

    導演為了讓資本家輸,搞了這么一個失真的細節(jié)

    影片收尾的一句話:“頭腦與巧手的協(xié)調者是心臟”這句話估計是影片年久又幾遭破壞導致部分遺失,翻譯有問題

    譯為:

    腦力勞動者和體力勞動者的相處方式為:善于思考的腦力勞動者對不思考的體力勞動者進行洗腦帶節(jié)奏,讓體力勞動者自覺遵守腦力勞動者制定的游戲規(guī)則

     2 ) 少數(shù)給三星的人有話講

    剛看完,覺得是給以緩和勞資關系來背書的作品,“手”即機器時代下負重荷的工人階級。披著宗教的外衣講2000年的新世紀巴別塔故事:腦和手的調節(jié)者是“心”,而工人階級一定要等待調節(jié)者的到來才能解決沖突,即等待大資本家概率為tan90o下發(fā)的善心??赡苁沁@概論太渺茫了,連科幻作品都連接不上邏輯了,所以只能安排貧窮女與富貴男的跨階級戀愛了。

    不過豆瓣一水的五星嚇壞了我,讓我產生了嚴重的自我懷疑。順著1927年上映時間查資料: 資本主義空前繁榮的背后蘊藏著隱患,隨后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直接帶來了二戰(zhàn)。換句話說,在導演的年代思考如何緩解階級沖突已經是有識之士不得已的舉動了: 一旦爆發(fā),就是洪流。 導演的構想只是他的一種解決辦法:手與腦因為同情、理解而合作勞動,最終升華為因為愛而握手言和。當然,歷史已經證明了能否可行: 1929-1933經濟危機席卷資本世界,隨后二戰(zhàn)幾乎將半個世界夷為廢墟。羅斯福新政通過開放公共工程來解決失業(yè)問題,隨后的福利國家政策雖然提高了工人待遇緩解了關系,但國家財政也背上了沉重負擔,遑論隨之而來的社會懈怠。最重要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 2008年資本主義無法避免的經濟危機如同八十年前一樣席卷全球。

    協(xié)調者拉著你們握手言和啦

    寫到這里,我終于知道之前的觀影者為什么現(xiàn)在看這部默片還是覺得它“前衛(wèi)”了——因為這個問題九十年后仍沒有徹底解決,或者說沒有被認可。我認同你們的“前衛(wèi)”,這個詞試圖形容新銳的潮流或思想,但詞本身卻已過時。

    給三星: 因為我是BDO,片中有幾幕極為舒適。布景不錯,但是中心思想攤手ㄟ( ▔, ▔ )ㄏ

     3 ) 《大都會》 | 90年后依舊超前的科幻開山鼻祖

    這個時代,我們驚嘆于《銀翼殺手》《攻殼機動隊》里超現(xiàn)實的都市建構,

    《星球大戰(zhàn)》《2001太空漫游》中宏大的宇宙奇觀,

    臣服于它們取之不盡的想象力。

    但要說想象力,真正打開科幻世界大門的無疑是這部90多年前默片時期最偉大的作品——

    《大都會》

    Metropolis

    說其是最偉大的作品一點不為過,1927年誕生至今,它在電影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毫不夸張地說,你能在所有優(yōu)秀的科幻電影中找到《大都會》的殘影,它們不斷地借鑒,致敬。即便是現(xiàn)在再看它,思想依然超前,永不過時。

    這些都得益于這位有著預知未來能力的神人——

    弗里茨·朗

    導演 / 編劇 / 演員 / 制片

    1890年出生于奧地利維也納,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整個歐洲氣氛低沉,喪得不行。 這時德國表現(xiàn)主義興起,弗里茨·朗便是代表人物之一。表現(xiàn)主義是用象征和隱喻手法揭示人性的陰暗與復雜,總之悲觀到谷底。 《三生計》(左),《尼伯龍根2:克里姆希爾德的復仇》(右) 1921年他用《三生計》證明了自己,之后又接拍了的德國民間史詩巨作《尼伯龍根之歌》,并且拍得十分成功,一時玩嗨的他沒收住,立馬拍攝了《大都會》。

    但拍攝過程并不容易,甚至充滿艱辛。

    《大都會》可能是影史上最耗成本的電影之一了,德國UFA電影制片廠為其幾近破產。

    超過37,000名演員,耗費500萬帝國馬克(相當于2億美元)和200萬英尺膠卷,計劃拍攝310天,實則耗費18個月。

    這放在現(xiàn)代難以想象,但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德國的失業(yè)和通貨膨脹過于糟糕,他們不費吹灰之力便找來了500多名營養(yǎng)不良的兒童演員,在片中也描述并展現(xiàn)了這一社會問題。

    不僅成本難以把控,成片后由于政治敏感,遭到抵制。

    首映版本210分鐘因評價不高被嚴重刪減,每個國家的版本都不同,顛沛流離后《大都會》的母片散落各地。

    直到2001年被修復后回歸柏林電影節(jié),時長150分鐘,一經修復立馬被聯(lián)合國列為世界文獻遺產。

    因此,對我們來說,能夠看到這部電影的修復版本實數(shù)幸運,大家且行且珍惜。

    說到珍惜,希特勒可是《大都會》的頭號粉絲。

    這無疑是因為《大都會》所表達的主題與當時德國的處境不謀而合。

    片中從開始的題詞到結局,向觀眾傳達的“腦和手的調節(jié)者一定是心!”戳痛著當時的社會。

    希特勒和大資本家們猶太人之間的對立,與片中工人階級與資本主義一模一樣。

    故事發(fā)生于未來的2026年,分為三幕,序曲,幕間劇,終章。

    因為是無聲電影,所以是先言環(huán)境,先說話,后給字幕解釋故事情節(jié)。

    當演員在用肢體陳述時你會猜測他們的對話,這在現(xiàn)在是很奇妙的體驗,古老卻清晰的敘事方式。

    而之前所說的表現(xiàn)主義,也就是象征隱喻,對故事起到了非同小可的作用。

    導演將所有事物與宗教聯(lián)系起來,比如最明顯的人物瑪利亞,是圣母與先知;

    資本家強·弗雷德森是耶和華,兒子弗雷德是耶穌基督;

    工頭是使徒;發(fā)明家羅特旺是魔鬼撒旦;機器瑪利亞是敵基督;

    巴別塔是宗教寓言中天國的建立。

    而對于大都會與地下城市的對比,也隱喻了天堂與地獄。

    天堂里的人們尋歡作樂,夜夜笙歌,地獄中的人們面如死灰,毫無生機。

    說起人物,用現(xiàn)在的角度看確實有些夸張,但你無法評判表演是否真實,因為當時的表演環(huán)境與現(xiàn)在不同。

    表現(xiàn)主義基本放棄了自然演技,取而代之的是豐富的肢體語言,無需臺詞,一顰一眼便知情緒。

    當然最值得說的還是電影本身的概念與設計。

    在沒有特效的年代,那充滿未來感的摩天大樓,和錯綜復雜的交通樞紐,地下工廠的工業(yè)機械,都是通過手工繪制,人工搭建而成,并通過定格攝像拍攝。

    導演賦予這些建筑威懾力,并影響了之后科幻電影的走向。

    他甚至已經想出“機器人”這一概念,還有機器人與人類之間的博弈,這太恐怖了。

    我指的不是機器人,而是說導演的腦洞,這可是歷史上第一部出現(xiàn)機器人的電影。

    你不得不承認,這真是一部好電影,它賦予了未來太多的可能性。

    縱觀如今的科幻電影,我們有了先進的科技,也有了便捷的工具,卻再也沒有像《大都會》這樣劃時代的作品。

    趨于雷同的生命體,無法創(chuàng)造更為驚人的想象力,這是否是人類的悲哀?

    當我們開始反思,是什么束縛了我們自己,所謂標準正在變成未來,而打破常規(guī)變成病態(tài)。

    但越是如此,反抗才會越多,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也會越來越多。

    當商業(yè)電影充斥著市場,仍舊有一幫正在創(chuàng)新的獨立電影人。

    我們相信并期待著,數(shù)世紀后的人們回頭望時,也會驚嘆于我們的想象力。

    AME第二期工作坊學員招募鏈接:

    AME暑期工作坊第二期先導預告,招募持續(xù)中~

     4 ) Metropolis里的父權和蕩婦主義

    電影課上有幸學到這一部,綜合老師與書籍的論點,歸納這部電影中描述的人類和機器人的斗爭,實質上是男人和女人的斗爭。

    Maria的形象是分裂的。一方面,她是Virgin Mary的化身。導演在這部電影中,毫不掩飾地表達了他大家長般的父權態(tài)度。片中的女性角色被定義成無性特征(這里特指性欲),是男性欲望趨勢下的一件物品,失去了女性本來的特質。作為主角之一的Maria散發(fā)著不討好的女性含蓄。她是蒼白的,簡單的,常常擔心,脆弱并容易受到驚嚇的。在電影的描述中,作為Rotwang和Frederer情感缺失的現(xiàn)實投射,Maria像童話故事里的可憐公主一樣,被壞人綁架,在英雄和巫師的戰(zhàn)斗中被拯救,并被送回她應該回到的地方-無憂無慮的伊甸園。可以說,Maria是等待被救贖的睡美人與基督神話中圣母瑪利亞的混合體。

    在角色設定方面,Maria是Hel的化身,她不僅是Frederer的媽媽,Rotwang的情人,也是Frederson的妻子。對Rotwang來說, 她是逝去Hel的替代品;對Frederer來說, Maria是從未見過的母親,而對他的父親來說,Maria是那個并巧妙處理成照片的女人(Hel)。同樣的,這個Maria是安全的,柔弱的,不會構成威脅的。Maria超越了女性本身,成為了一個代號,一個不可侵犯的道德形象,當然,也喪失了基本的人性(特別是女性)的特質。

    另一方面,機器Maria是“其他女人”。她被塑造成性感鮮活的,賦予挑逗的狐貍精形象。機器人Maria很“壞”,因為她和男人調情,釋放性感,對自己的性欲不加掩飾,并享受這樣的樂趣。她被定義成Femme fatale,被排斥,最后像中世紀女巫一樣被處死在木頭柱上。注意我用了“處死”這個詞,因為她必須得死,她是男人的威脅-她不受控制,她讓男性們感到焦慮;他也是女人的威脅-她們對她的自由懷有莫名其妙的嫉妒和痛恨。諷刺的是,機器Maria反而很生動,很生活化。她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比真實的Maria更人性化。

    電影中這種對無法控制的女性性感的恐懼感,巧妙地暗喻了當時的德國知識分子對于無法掌控的科技的悲觀態(tài)度。電影借助對機器Maria的形象塑造,妖魔化了女性的性征及性欲。機器Maria構成的威脅反映了男性對于強大領導力的幻想和渴望,即將女性化的大眾(這里指的是擁有服從特質的)和潛在的有破壞性的技術牢牢掌控。

    盡管這部電影宣揚反社會反婦權,但是在戰(zhàn)敗并充滿羞辱感的德國父權社會,這樣的題材無疑滿足了大眾的精神需求。

     5 ) 一場對于工業(yè)社會的反思

    1927年,一部電影成為了《黑客帝國》、《銀翼殺手》和《2001:太空漫游》等這些經典科幻巨作的開山之作——《大都會》。

    說起德國電影,我們的思路可能會集中在那些沉重的反思一戰(zhàn)二戰(zhàn)的歷史/戰(zhàn)爭系列上,但這部默片與戰(zhàn)爭的關系不大,主題沒有那么沉重,是德國表現(xiàn)主義時期電影的典型代表。其導演弗里茨·朗也是表現(xiàn)主義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導演之一。作為造價最為昂貴的無聲電影,其視覺效果在當時無出其右,表現(xiàn)手法和主題放到90年后的今天似乎也不顯過時。

    《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中說道:“科幻不是預測未來,而是選擇未來,關注我們所處的世界和我們想去的方向?!?927年的德國,正處于魏瑪共和國的“黃金時期”,經濟略有復蘇,工業(yè)生產也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但隨著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發(fā)展,新的生產關系和生產形式將更多地工人送到了機器旁邊,科技對人的異化,新型勞資關系都成為了社會性問題。所以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導演在這個時期拍下了這部反思工業(yè)社會的反烏托邦史詩。


    這部影片的角色設置很有趣,也頗有些宗教色彩。

    “Mittler zwischen Hirn und H?nden muss das Herz sein.”資本家之子弗雷德就是這樣一個“調合者”的形象,同時也是導演表達的人文反思最重要的承載者。一個本在花園中享受天堂般榮華富貴生活的公子,到地獄般惡劣的地下城感受并主動承擔著普通工人的疾苦,是影片中人文關懷的集中代表。解救瑪利亞和孩子們,手撕羅特旺,將工人和資本家的關系調合,似乎有救世主的味道。

    而瑪利亞這個名字本身就具有很強的宗教色彩。在宗教中,圣母瑪利亞以服從、信德、希望和熾熱的愛情和救主超絕地合作,為重建人靈的超性生命。這和電影中的瑪利亞和弗雷德相愛并聯(lián)手拯救人們基本吻合。電影中瑪利亞出現(xiàn)的時候被孩子們簇擁在身邊,最后將他們救下,也多了一些“圣母”的形象。最重要的是,她是地下城工人們的精神寄托,即代表人民群眾的信仰和信念:主張和平,反對暴力,等待救世主的降臨。

    邪惡的瑪利亞由機器人Hel變化而來。Hel在北歐神話中是洛基的女兒,是死亡女神,皮膚一半是正常顏色,另一半是藍黑色,這象征著她的身體一半是死的,一半是活的。而邪惡瑪利亞的身份在圣徒的書上可見一斑,截圖中這段話來自《啟示錄》第十七章,描述的是巴比倫淫婦。在電影中,她代表了七宗罪,她用行淫誘惑著那些權貴們,讓他們對她趨之若鶩,且所至之處必生混亂與矛盾。另一方面她代替了善良瑪利亞成為了人民新的信仰,她鼓勵人們暴動和革命,以暴力解決問題。邪魅的笑容配上變奏版《馬賽曲》,帶領人們走向短暫短視的“自由”。被識破后又如《啟示錄》中所寫得那樣,“使她赤身”“吃掉她的肉”“用火把她完全燒掉”,被正義的人們處決。

    《啟示錄》節(jié)選

    再來說說羅特旺這個弗蘭肯斯坦式的人物,一心想摧毀資本家的大都會,并讓底層人民也跟著受苦,是個不折不扣的魔鬼。他有如撒旦一般,摧毀人們的信仰。他代表著狂熱的科技崇拜、大機器崇拜者,那些妄圖通過機器滿足自身利益,無視人性的人。當然他的結局也像撒旦一樣,因背叛了上帝而被“趕出”天國。

    其實個人認為最有意思的角色設置是資本家。一般反應民眾疾苦,飽受壓迫的作品都會將肉食者作為抨擊的對象。但在這部電影里資本家形象變得異常矛盾。他一方面壓迫著人民、隨意開除手下、摧毀人們的信仰、想要以暴制暴,一方面又沒有過多限制兒子的行動、與科學家似合作似敵對、最后與工頭握手言和。外加演員慈眉善目,角色多愁善感,看上去并不像狠角,感覺導演并無心將資本家徹底黑化,只是將其設于矛盾的境地:既要讓工人工作,使其不被所謂的自由言論所左右,維持大都會正常穩(wěn)定運行,又要和工人保持和諧的關系。

    工頭的形象就簡單多了,作為平民階級的優(yōu)秀領導,風平浪靜的時候認真工作,有問題及時匯報,遇到動蕩的時候不被言論蠱惑,以冷靜清晰的頭腦分析問題,率領人民剔除邪惡。

    所以說,導演并沒有將工人和資本家的對立全部歸結為資本家的剝削,也沒有將人們的暴動革命給予勝利的果實。在導演眼中,“自由引導人民”并不是萬能的,相反,暴動的結果可能就是家破人亡。在國家機器中,人民暴動這種看似大快人心的極端做法隱患無窮,真正能保證社會穩(wěn)定的就是和諧與各司其職。引導自由的反倒是邪惡瑪利亞,而救世主卻在做著調節(jié)者的工作。相信,這種主題也是《大都會》長期為人津津樂道的原因之一。


    除了內容和主題方面讓人嘆為觀止外,作為表現(xiàn)主義時期的代表作,這部影片在視覺沖擊上也帶給我們不少享受。

    夸張的人物動作(工人無力的步伐,弗雷德傷心的時候一直捂著胸口,最后兒子和科學家打斗時弗萊德森跪地仰視雙手抱頭)、多次出現(xiàn)的萬花筒式鏡頭(機器在運行下的壓抑感,大都會紅燈區(qū)的觥籌交錯、燈紅酒綠,男人們被完全誘惑住的心理)、荒誕地將人物內心世界可視化(機器變成怪獸,弗雷德內心的恐懼,邪惡瑪利亞代表著七宗罪)、某些特寫(如警報鐘錘的特寫表示時間的緊迫)等等,就像卡夫卡筆下將人變成甲蟲一樣的荒誕又極其直接的表現(xiàn)方法。再加上當時愛森斯坦發(fā)明了蒙太奇理論,電影中也有很多值得稱贊的蒙太奇片段,比如說邪惡瑪利亞初次登場跳舞和弗雷德的恐懼幻覺間近4分鐘的片段。

    工人機械性地運動

    工作的機器

    燈紅酒綠

    表現(xiàn)主義下的恐懼

    同上

    邪惡瑪利亞代表七宗罪

    另外,未來都市的賽博朋克風在這里就可以初現(xiàn)一二,通體金屬質感的機器人Hel也有很強的未來主義風格,在《銀翼殺手》和《星球大戰(zhàn)》中,也能看到些許這樣的影子。本片的所有海報中也都是用Hel和高樓大廈作為海報元素,極具前衛(wèi)科幻風格。還有很多構圖很美很講究。比如在這里放出來的幾張光影效果和透視效果都非常棒。

    類似賽博朋克

    畫面1

    畫面2

    構圖1

    構圖2

    機器人Hel


    在驚艷了兩個多小時之后,這樣大團圓的結局對于現(xiàn)在的觀眾來說有些過于穩(wěn)妥。就我個人而言,家破人亡,弗雷德和瑪利亞無力回天逃出巴別塔,而被蠱惑的群眾依舊狂熱地消滅機器,與資本家同歸于盡……類似于這樣的悲劇性結尾似乎更來得震撼。當然,1927年電影結構還是趨于傳統(tǒng)的戲劇式,而且和平的結尾也可以反映出導演對于工業(yè)社會的樂觀希冀和“手和腦的調節(jié)者一定是心”主旨的重現(xiàn),與前面多次呼應,并在最后達到高潮。 ps:影片中出現(xiàn)的德語字幕也都不難,是為數(shù)不多“初學者友好”的德語電影!

     6 ) Fritz Lang:《大都會》

    《大都市》無疑是默片時代最經典的黑色科幻寓言,未來城市不斷地向上向下擴張自己的軀體,仿佛熱帶稠密的雨林,不同的植被層上聚居著不同的族群。——在機器的轟鳴中,影片拉開了序幕,身穿黑色工作服的人們僵尸一般走向了冰冷的大機器廠房,乘著電梯到地下工作;而在城市的高樓之上,衣著光鮮的人們則在盡情娛樂——森然對立的階級,剝削和吸食得那么明目張膽??墒?,如果以為影片旨在鞭撻這種不公,那就錯了??催@句臺詞,“The mediator between Hand and Head must be the Heart!”竟然在片子的中間和結尾反復出現(xiàn),完全就是中心思想了。
    “頭”當然是城市的統(tǒng)治者,把握著城市政治和經濟的命脈,以他為代表的上層充分享受著閑暇和文明的成果;而“手”則是地下居民,他們被剝奪得一干二凈,沒有名字,只有編號,不停干活。誰是“心”呢?統(tǒng)治者Joh Fredersen的兒子Freder。
    Freder偶然遇見了來自地下的女子Maria,她召喚著他去關注一個被忽略的世界,地下的陰暗與憤懣?!质荕aria, 這個名字帶著圣母的光輝呢,她還是一個先知,在地下對工人們發(fā)表動人的演說以撫慰他們受挫的靈魂,她散布著“心”即將降臨的訊息。她演說的內容是電影的一個中心意象,改編自語言巴別塔的故事:人們想建造聳入云霄的高塔,以傳揚自己的偉名。但想建塔的人自己不勞動,而是雇傭了別的人來勞動,但用手建造高塔的人卻不理解塔的意義。頭和手嚴重分裂了,只有心才能重建頭和手的緊密聯(lián)系,壓制頭的傲慢以恢復手的尊嚴。Freder和Maria再次相遇了,他們彼此一見鐘情——上層與下層的調和又要以如此老套的方式進行么?
    父親窺視到了兒子的行蹤,他要求科學家Rotwang把Maria變成機器人。——科學家的實驗室類似于中世紀的煉金室,帶著鬼魅的化學氣息,還有有無數(shù)秘密通道,連接著大都市的上與下。Rotwang到地下抓住了純潔的Maria,并且成功地把她的面容復制到了機器人的身上。新誕生的Maria是紅色的,科學家又在她的密碼里偷偷添加了死本能。于是她以巴比倫大淫婦的形象登場了,引誘著上層的紈绔子弟為她瘋癲決斗;又跑到下層去教唆工人們摧毀機器,破壞城市,交通癱瘓,洪水泛濫——她是無節(jié)制的欲望和摧毀。在城市行將崩潰之際,白色的Maria從Rotwang的煉金術室里逃了出來,她終于又和Freder遇見了。他們似乎成了救世主:一起救出了在被圍困在地下的孩子們。
    紅色的Maria被綁在火柱上燒死了,臨死前,她興奮異常,只到化作一堆鋼片。耐人尋味的是,科學家看到自己的紅色Maria已死,就奔向了白色的Maria。Freder自然要保護心上人,一番搏斗之后,科學家從教堂上摔死了。為什么死的是科學家和機器人呢?他們真是冤枉,被利用之后又成了替死鬼。劫后余生的工人們接受了調停,這個時候“心”降臨了。Freder把父親的手和工頭的手拉在了一起。并且還加了一句,“多點兒忠誠,少點兒階級意識。”
    可見,影片的政治態(tài)度還是保守的,主張調和而非對抗,淡化階級強化制度。社會被比喻成人體,任何一個器官都是孤立的,只有在整體中才能獲得功能和生命。不同的人占據(jù)著不同的器官,器官本無高下之分,要建構一種平衡的動力學,“心”是不可缺少的橋梁。當然,影片也表現(xiàn)了剝削,工人們死氣沉沉的形象與地獄一般的勞作都在意指著剝削的無所不在——但剝削在這兒并不能歸結于某個階級,剝削是個情緒化的字眼,人們總習慣于轉嫁自己的苦難,卻忘了自己的位置。在《大都會》里剝削被轉化成機器,或者說異化了。但這個異化并不是個人的異化,而是作為社會整體的異化:產業(yè)工人成為“手”并不可怕,統(tǒng)治者成為“頭”也無可厚非,可怕的是這個“手”沒有了跟“心”或“頭”交流的機會。這套理論到是很符合現(xiàn)代社會的專業(yè)化分工呀,還強調各部分的“聯(lián)絡”?!@種狀況恰恰是馬克思一直警惕和抵制的異化,人徹底成了手段,淪為社會機體的器官,脂肪或頭皮屑了。當然,人又怎么可能是目的?搞清楚自己到底是軀體的哪個部分豈非最有自知之明的選擇?不要妄圖譖越,離開了軀體,只是一無所是罷。因此,《大都會》盡管令人心寒,眼光卻犀利地洞察了人類的位置,無論是福是禍,總得繼續(xù)干下去。
    結尾的時候,工人們照舊僵尸一般去上班,一片升平。龐然大物之中,要緊的是把每個人都擺在合適的位置,個人的全面異化不可逆轉,卻成就了高效的制度性運營,只為了巴別塔揚名的速度。然而,速度也預示著毀滅,紅白Maria本來就是一個人,臨界點總會觸到,而造物終將會反抗造物主。

     7 ) 《大都會》原始版本重見天日 長度增加25分鐘

    據(jù)Zeit雜志日前披露,弗里茨·朗的《大都會》700米原始版本的膠片在遺失80年后重見天日。

      80年后這些膠片雖狀況不佳,但仍清晰可辯。一些次要人物變成了重要角色,一些難以理解的情節(jié)得到解釋,一些場面也變得更加富有戲劇性。人們勢必將以新眼光來審視這部杰作。


    監(jiān)視Freder的偵探The Slim(由當時大明星Fritz Rasp飾演),這個角色得到擴充。該市名為“Metropolis Courier”的報紙也出現(xiàn)在他手中。

      《大都會》是默片時代耗資最貴的影片(折合2億美元,2005年),原始210分鐘版本于1927年1月10日在柏林首映,但得到評價不高,為此進行嚴重了刪減,剪掉的膠片長達948米,相當于總長度1/4。(《大都會》的版本和長度有存有疑問,影片拍攝的膠片速率如今已無法確切知曉。我們通常見到是美國影評人Channing Pollock剪輯和配幕間字母的版本,以及1984年意大利音樂人Giorgio Moroder剪輯和重新配樂的版本,不幸的是,它們都與朗的原始版本以及德國上映版本相去甚遠。)

      據(jù)報道,最初首映后阿根廷一家發(fā)行公司的Adolfo Z. Wilson送了一份未剪膠片回國,幾經輾轉流落到了現(xiàn)在布宜諾艾利斯的電影博物館,但其真正價值從未為世人所知,直到新任館長Paula Félix-Didier上任。她帶著這份珍寶來到德國,其真實性和價值立刻得到了專家肯定。

     短評

    親愛的盲女..不枉我等到配合阿根廷那版的、超過兩個半小時的最終修復版.感謝arte和茂瑙基金會,現(xiàn)在這個故事總算是完整了.果然等到2009還是有收獲的.27版和大友的那版大都會均是我鐘愛的作品,此一作中大量的技法能讓人去由衷感嘆德國在默片時代的全方位偉大,現(xiàn)世代的電影還剩下些什么

    6分鐘前
    • 文澤爾
    • 力薦

    披著科幻外衣的傳統(tǒng)宗教故事,相當反動,資本家是主,工人是臣民,科學理性是魔鬼

    11分鐘前
    • 離凈語
    • 力薦

    C+/ 觀感從開頭的十星波動跌落,綜合爆炸的剪輯與視聽取四星。不可否認是無愧于時代的杰作。要是弗里茨·朗拍了個和開頭一樣震撼的結尾,黑客帝國等等顯然不會有現(xiàn)在的影史地位??赐曜顝娏业母邢胧亲约簽槭裁催€沒看《圣經》。

    16分鐘前
    • 寒枝雀靜
    • 推薦

    《大都會》是當年最龐大的電影制作,共拍攝兩百萬英尺膠卷,雇用25000名男演員、11000名女演員和750名兒童演員。該片的初拍完成版本長達三小時半,德國柏林首映版本長達153分鐘(菲林長度為4189米,以每秒廿四格放映),后由發(fā)行商剪輯成約兩小時的版本于德國以及海外上映。不過基于票房收益與政治審查等因素,過去于世界各地上映的版本均為刪除半數(shù)以上內容,片長不一的剪輯版。自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該片的原始母片散逸世界各地難以尋齊,過去雖曾多次重映,但均非原本的完整版本。 2001年,穆瑙基金會主導的修復版本在柏林影展面世,經多年發(fā)掘及考證后,約四分之一的片段被認為可能永久散失。同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獻遺產。2008年,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的電影博物館中,發(fā)現(xiàn)了該片的16厘米版拷貝,并找到其中約23分鐘失落片段畫面?!?/p>

    18分鐘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薦

    。。。。。。里面的男人和男人之間的說話像是要接吻一樣。。。。。。。。

    21分鐘前
    • 澈黑
    • 推薦

    鼎立膜拜的電影,視覺上真蓋帽兒了,德國表現(xiàn)主義電影就像遠古的恐龍,神秘而巨大~

    24分鐘前
    • Over5
    • 力薦

    Cyberman前傳。

    27分鐘前
    • Griet
    • 推薦

    工人暴動的旋律中回響著改裝版的馬賽曲,弗里茨朗眼里的法國大革命就是一群暴民無腦而造成的災難。兩個瑪利亞其實是兩個彌賽亞,一個是耶穌,一個是馬克思,后者是資本主義對自己的一次實驗——它導致的是災難性的后果,把自己的后代都給害了。大都會就是通天塔,勞資合作才能創(chuàng)造偉大的人類文明。

    29分鐘前
    • 灰狼
    • 力薦

    因為幀數(shù)限制,有時會讓人覺得像定格動畫那般有趣。受之舞臺劇風格影響,表情帝(后)令印象深刻,某些時尚的元素(像服飾設計)即便放到現(xiàn)在來也毫不落后,因為超越時空的影響,各種元素閃(散)見后大都會時代的經典科幻。

    33分鐘前
    • 惡魔的步調
    • 力薦

    非常牛逼,弗里茨.郎絕對是天才?,F(xiàn)在流傳的版本時長1小時58分鐘,缺少了1/4原版拷貝。很難想象是1927年的作品,鏡頭牛逼,剪輯牛逼,布景牛逼,竟然還很cult!牛逼牛逼牛逼,需要仔細分析

    37分鐘前
    • 西老米
    • 力薦

    格局磅礴,氣象恢宏,描摹階級對立及消弭,具超強想象的未來科幻圖景,都擁有無可比擬的普世前瞻意義;人性不可根治的「七宗罪」親手毀滅這座死亡之城,天譴已降,大洪水末世寓言已顯;雙面瑪利亞的隱喻,更像是《自由引導人民》場景,及呼應貞德;無知民眾與血肉鑄就的資本握手,如烏托邦童話。

    41分鐘前
    • 歡樂分裂
    • 力薦

    1927年放到今天看仍然震撼,反烏托邦,前衛(wèi)視覺,科幻藝術,人文意識,宗教隱喻,無不具有里程碑的地位

    43分鐘前
    • 兮稱
    • 力薦

    視覺意象超前,不愧為時代影像經典;故事本身邏輯混亂,表演夸張,細節(jié)處不可深究。

    46分鐘前
    • 艾小柯
    • 推薦

    一遍又一遍的說腦子與手之間的調和者是心,為資本家辯護之心昭然。也就是說這兩個階級只可交流,不可融合,牽線搭橋的還需要另外一個人。塑造的好壞瑪利亞的角色都令人感到厭煩。不過,這部二十年代的經典默片場景之壯觀,拍攝構思之創(chuàng)新,從電影的審美角度非常值得贊揚。

    49分鐘前
    • 思陽
    • 還行

    默片時代經典之作,弗里茨朗的德國表現(xiàn)主義科幻宗教片,2010修復版很棒。演技、畫面、科幻、動作戲和內涵思想性都領先一個時代!一部可以近乎無限解讀的神片。基督教寓言、反烏托邦、機器時代反思、未來城市、烏合之眾與民粹主義、勞資矛盾等全都一網(wǎng)打盡!不愧是世界文化遺產的電影。(9.0/10)

    52分鐘前
    • 冰紅深藍
    • 力薦

    1927年的德國觀眾看到這個電影的時候,在視覺上,肯定比我看見阿凡達時要震驚的多,在其他方面,也不是好萊塢的任何電影可以比擬的。把希望寄托于改良派作為社會矛盾的調停者固然不妥,但弗里茨·朗居然寓言了信息科技發(fā)展與倫理的沖突,共產主義式混亂,暴民政治將會給德國帶來的深重災難

    55分鐘前
    • 袁牧
    • 力薦

    太先進了!很多鏡頭特效剪輯非常奇特,現(xiàn)在都很少用。跟著手撿絲巾的鏡頭看到我就驚訝了。男主好像小李。。女主大小眼挑眉的樣子太像我下鋪了= =

    60分鐘前
    • 彌張
    • 推薦

    對于我,一部默片能如此有趣,足矣

    1小時前
    • 桃桃林林
    • 力薦

    1.無法超越的科幻片;2.表演無比生動,選角也是一番謹慎;3.群眾領袖的個人魅力,與隨波逐流、不辨是非的人群的相互映襯,讓人感覺到大多數(shù)的悲哀;4.科技的發(fā)展與人性的喪失是一對正相關;5.愛情產生于有共同的理想、目標和追求,有一樣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6.腦和手,需要心臟的橋接和調節(jié)?!韭?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 德國影史十五佳NO.05

    1小時前
    • 有心打擾
    • 力薦

    視聽加一星,編劇扣兩星。這么NB的世界設定講出這么狗血的故事真可惜。對比了一下120分鐘版的“簡裝正版”,主要剪掉的是一些靠后的大場面戲。不得不說2010年的修復版真是美好?。?/p>

    1小時前
    • 胤祥
    • 推薦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影

    電視劇

    動漫

    綜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