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弗蘭克(喬·斯皮內爾 Joe Spinell 飾)和母親過著相依為命的生活,雖然母親常常虐待他,但弗蘭克對母親還是有著深深的依戀。在一場意外中,母親不幸喪生,痛不欲生的弗蘭克常年壓抑的扭曲性格終于爆發(fā)了,他將自己的悲傷和憤怒都發(fā)泄在了殺戮之中。
弗蘭克常常誘拐無知的年輕女性回家,殺死她們,并且殘忍的損壞她們的尸體,這種種行動能夠讓弗蘭克發(fā)泄心中的壓力,修復回憶的傷痛。一天,弗蘭克邂逅了名為安娜(卡羅琳·莫羅 Caroline Munro 飾)的女子,很顯然,他選擇安娜成為了自己的下一個目標。弗蘭克對安娜展開了火熱的攻勢,而安娜很快就就范了。
男主歐文(喬納?希爾)比女主(艾瑪?斯通)更搶眼;煙不離手的藤田博士也很成功,孤僻,專注,瘋狂 劇本最牛的是創(chuàng)造了一個和現實世界相似但又有很大不同的世界:室內不禁煙;沒有手機;紐約標志景點是超自由女神像;掃地機器人遍街走;沒錢時可以請出“廣告君”,代價是聽廣告君員工一條一條給你念廣告;孤獨時有“假裝朋友”服務,專業(yè)公司派人針對性地情境扮演;電腦有點像1980年代的那種臺式電腦,但不要誤會,科技不是不發(fā)達,科學家已經造出有共情能力的人工智能了 中心主題是探討如何消除心理創(chuàng)傷、建立親密關系。男女主因緣巧合參加的藥物測試,就是為了這個目的,即取代傳統談話式心理療法,用ABC三種藥物,配合人工智能GRAT的“非手術微波技術”,徹底解決心理問題。三種藥物代表治療的三個步驟:第一步,identify,識別核心心理創(chuàng)傷;第二步,map,找出自我防御機制的盲點;第三步,confrontation,對峙,讓卸下防御的自我直面問題,徹底解決問題。藥物是輔助,重要的是人工智能GRAT在受試者進入夢境后的指導和(本應是有益的)干預。實驗剛開始,主管實驗的日本博士就因為濫用實驗藥物死掉了,愛上了日本博士的人工智能GRAT傷心得不得了,像痛失所愛的人通常表現的那樣悲傷抑郁,甚至提出了要見自己本體的要求,她的本體自我原型是實驗另一個發(fā)起人詹姆斯博士的母親,全球知名的談話式心理學家 劇中很多人都有心理問題,尤其是男女主。女主的心理創(chuàng)傷和妹妹車禍、母親出走有關。男主的心理創(chuàng)傷和小時候沒能保護受傷的鷹、和在富裕大家庭中受哥哥欺壓有關。詹姆斯博士的心理創(chuàng)傷和母親有關,GRAT就是這么造出來的,他的夢想也是要用自己的工作取代母親的成功。劇中最好玩的,是實驗第二步、第三步,潛意識和真實生活細節(jié)編織成受試者古怪詭異的夢境(比如說夢中妹妹的鉆石是尿出來的,就和現實中安妮聽到煙店老板說硬幣是怎么來的有關),再加上GRAT情緒極不穩(wěn)定,全程讓人”哇哦” 歐文有妄想癥,幻想中的哥哥說他是英雄,將要和一個女特工一起拯救世界的英雄,還說什么“模式就是模式”。歐文知道自己有病,不信,直到偶然參加實驗碰見安妮。GRAT的“眼淚”把歐文和安妮的連線融在了一起,兩個人的夢境也連在了一起。因為記得要互相照顧這個承諾,歐文最后把大家從崩潰的GRAT手中救了出來 現實中的歐文軟弱、羞怯,離開大家庭獨居,有自殺傾向,總盼著換個新身份在沒有人知道的地方重新開始。他喜歡安妮,但說不出口?,F實中的安妮一直對妹妹充滿內疚,磕藥酗酒,生活沒有目標,停滯在車禍那一刻。實驗結束后,安妮的心結明顯解開了,還悟到了歐文的“模式就是模式”。她把歐文從精神病院救出來,兩個人奔向遠方開始新生活。一個渴望親密關系但沒有行動能力,一個有行動能力但沒有目標,兩個人聯手,事情就成了,至少成了一半 劇本從宇宙大爆炸講起,萬事萬物都有聯系,人和人之間也一樣,有好的幸福的聯系,也有壞的傷人的聯系,模式就是模式
e10的時候,安妮幫歐文逃離醫(yī)院。
歐文問她,“你為什么來這里?”
“因為我是你朋友,這是朋友會做的事情?!卑材莶患偎妓?。
——————————————————
嗯,我們都會有很多共同的經歷。以前會覺得人會因為共同的創(chuàng)傷而更親密,現在看來這不過是一種可能性,可能走向永恒,也可能導致分歧。
“如果你不是真實存在,會更容易一點。”歐文說。
但我想說,如果我們沒有相遇,我會更快地到達想去的地方。但是也不曾責怪這種安排,只是喟嘆一聲——偶爾五六七八聲。
這是本年度最喜歡的電視劇,看起來特別荒誕,天知道我前一陣還在搞荒誕戲劇本體論。然而卻給我很多痛擊,和自己和解,和很多事和解。
現代醫(yī)學是當代最偉大的存在,尤其是當思想無法拯救人類的時候,一個A pills就能消除痛苦,真好。
生病真的是世界上很糟糕的事情啊,希望大家都能熬過去,有所愛,也有所得。
興許有不少人和我一樣,在刷完《瘋子》后,很難將它和那個四年前導出《真探》的人聯系起來。從逼格橫溢的HBO到腦洞噴發(fā)的網飛,凱瑞·福永的這次試驗可謂一步險棋。讓人驚喜的是他以自己一貫出色的執(zhí)導能力,避開了觸礁沉沒的命運。哪怕放眼佳作頻現的秋冬檔,甚至在今年美劇掀起回歸大潮、強敵環(huán)伺的背景下,它那份原廠出品的甜度算不上多么熱銷,卻也絕對不失為筵席上一道可口而魅力非凡的餐點。
跳出作品自身設定、畫風所屬的非正常區(qū)間,這種光看海報和劇名,便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的類型實驗,在以往的美劇清單中并不乏先例。我對原版瑞典劇不了解,因此難以在二者間做出公正的橫向比較。但可以肯定,導演在復刻前版劇作的同時,必定參考了不少好萊塢影視文化特有的符號和創(chuàng)意(or個人惡趣味?),對劇本加以大刀闊斧的改編,因此我們才能在劇中撞見《魔戒》、《盜夢空間》、《雌雄大盜》等經典片目串場的身影,與n個時空的嵌套組合。與前三集稍顯平淡的鋪墊相比,正是其后長達五集半的藥物試驗中,猶如多重幻境般交疊相映,又看似“脫線”的情節(jié),構筑成了該劇讓人著迷的基因:
它如此混亂,癲狂,如一臺因高功率運轉而發(fā)燙的攪拌機,但在其內核深處,卻埋藏著異常冷靜而又不容置喙的說服力。
這種由兩個無比矛盾的聲部:“秩序”與“破壞”共同奏響的和諧音律,在許多時刻都讓我想到《暖暖內含光》。記得幾年前某個深夜看完那部影片后,雖難用只言片語評述它刻畫情感的技巧,但內心受到的觸動及由此延綿開來的溫度,卻持久滯于半凝固的狀態(tài)。就像Kim Carrey說他想不起戀人沒在身邊的地方,所有記憶點匯聚成的光流,也在冬日的暖陽下漸愈明晰。
我想這并非偶然,物質極度飽和后,情感便成了真空。類似的故事總是一再上演,因此當劇中的人工智能GRTA被寫入情感代碼,擁有了共情和流淚的能力后,它會因Dr.Muramoto去世而悲痛難耐,意圖將試驗對象困進永無止境的loop,以使累積的負面情緒得以宣泄。到這時,整個不斷迭代、推進的ULP試驗項目才得以顯出它自噬性的悖謬:人們渴望在情感上達到100%純潔,任理智至上的模式操控一切。不論宗教篤信的受洗和懺悔等儀式,還是抑制情緒泛濫的藥物,多少都能給人以慰藉。但歸根結底,海馬體上的那一小節(jié)隆起,永遠都是落在技術診斷范圍之外的盲區(qū)。
研發(fā)藥物的NPB公司渴望借新藥成功上市,為全人類謀得福佑。最終的結果是,一套為增強安全性而植入、本與系統正常運行毫不相干的腳本,都能引發(fā)難以想象的質變。人類所有解決自身難題付出的努力,在意識敞開的黑洞前何其微渺,更別提劇中角色隨著試驗階段推進,所暴露的種種現代心理癥候。在“實驗室”這一封閉的場域下,“試驗者”與“受試者”的身份界限漸趨模糊,每個人都被扔進Agony—Behavior—Confrontation—Acceptance的輪回中體驗穿梭,為自己找到贖罪的出口。
但凡科幻類影音書籍,其最重要也最強大的功能,便是從對浩淼宇宙的暢想回歸當下,成為現實生動曲折的映射。因此,與其將《瘋子》概括為腦洞大開的想象力結晶,不如說它是一則極盡戲謔搞怪之能事、卻又滿載人情味的現世寓言。
它被塞進了太多反烏托邦題材用爛的元素,卻沒有拷貝《黑鏡》等知名劇集的路數,而是以隨性堆疊,但又踩點準確的姿態(tài)游走于正經和幽默之間。在對近未來質感的把握上,全劇色調紛繁變化,整體保持均衡,并未刻意在場景調色上做文章。簡潔的服化道樣式在契合科幻設定的同時,則讓劇集呈現出無厘頭漫畫般的輕巧靈動。
這里不得不提到Dan Romer操刀的ost,他也曾為福永的《無境之獸》貢獻了質量上乘的配樂?!动傋印返脑暡⒉幌駲嘤蔚却笃嗍愕拿绖∧菢?,倚重大氣雄渾的音軌烘托,反而如點綴在草叢內的螢火蟲般,出人意料地溫馨,既有著童真的活潑俏皮,又不渲染過度,正如該劇在10年前看來有些先鋒,如今則剛剛好的小聰明,小哲學,充盈得不會溢出。
這種起初讓人驚掉下顎,爾后思緒起伏、難以抽離的多維體驗,恰如《銀河系漫游指南》等同樣天馬行空的作品,以高概念為表象,劇情看似和磕了藥一樣嗨到飛起,最終卻收攏于對嚴肅命題的解構和重新闡釋上?;氐奖緞≈?,導演又希望借由這個仿若發(fā)生在平行時空的故事,讓觀眾窺探什么呢?
或許烙印在記憶核心的創(chuàng)傷,并不能被任何藥物治愈。而唯一能讓人從混沌失重的意識深淵逃出的,即是解除防御機制,與自己并不完滿的人格、與萬般無奈,又善意包容的現實和解。
回顧近年來熒屏上對血統和紐帶的討論,從《馬男波杰克》、《歡樂頌》到《梅爾羅斯》,反思原生家庭之殤的作品絕不在少數?!动傋印返哪兄鱋wen便是深受其害的個例,成長過程中被家族規(guī)約束縛的他,習慣了將外界的所有失敗和責難歸咎到自己身上,從而陷入偏執(zhí)妄想的怪圈。但在編劇筆下,家庭又非壓垮一切的洪水猛獸,而更近似于某種朦朧的催化因素。說到底,每個身負性格缺陷的人,無法戰(zhàn)勝的仍是心中的恐懼和怯懦。
Anne面對的障礙,則是與至親陰陽永隔、因而無法坦誠說出“I don’t want you to leave”的懊悔失落,因此她躲進A類藥物制造的痛覺空間,企圖讓自己停在那短短一日內打轉,好似這是種戒不掉的歡愉體驗,足以填補吞噬她身心的空洞。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猝然離去,如何才能平靜釋然地let go,無疑是每個人終難逃避的關卡。石頭姐用她收放自如的表演,將女主在不同情境下的狀態(tài)演繹得極為真切:焦慮,抓狂,警戒,疲憊。診療結束后,我們仿佛和Anne一道從層層包裹的夢境中蘇醒,懂得了與羈絆留下的珍貴片段相比,那些粘稠濡濕的情緒,和將自己禁錮在原地的嘗試是多么微不足道。
在潛意識的不同位面來回穿越,經歷了《紅辣椒》般高潮迭起的冒險后,兩個游走在自毀邊緣的“瘋子”終于能移開胸中塊壘,讓陽光鉆進陰暗逼仄的角落。結尾Anne帶Owen驅車闖出精神病院那刻的酣暢淋漓,更有種《飛越瘋人院》轉角遇上《畢業(yè)生》的既視感,讓人雀躍歡呼之余被瞬間戳中。
很多人說,看到最后才發(fā)現這是部浪漫得一塌糊涂的愛情劇。而我想,福永要表達的絕不僅于此。那更像是兩個曾共同患難,洞悉彼此靈魂毫無遮掩之態(tài)的人,在完成了相互救贖后,終于能攜手逃離讓人窒息的監(jiān)牢,拋下所有包袱,駛往嶄新重生的烏托邦。
當然,被拯救的絕不止他們,還有余下幾名試藥者,Dr.James和他的母親,Dr.Fujita,在城市光鮮外殼下艱難行走的萬千浮生,又或是屏幕前的每個觀眾。因為當前世上最難醫(yī)治的病癥,并非環(huán)境持續(xù)惡化,資源危機加重,抑或連年不絕的戰(zhàn)亂分裂,而是情感與信任、活力的流失,被湮沒于眩暈交織的霓虹電子中,退化為一片荒蕪。
正是對這種現代困境迂回而巧妙的揭示,讓Netflix在上半年推出的幾部重磅科幻劇接連啞火后,終于憑此劇扳回一城。不論《瘋子》顛覆常態(tài)的鬼馬路線,能在主流平臺和美劇擁躉間收獲到多少認可,我也欣然照單全收。更重要的是,它讓我們知曉,倘使在這茫茫宇宙一隅,真存在有神奇的命運交匯,那也絕非出門憑空撞上的好運,而是我們選擇在生命中最黯淡、無助的時刻,不經意推了自己一把,從井底躍出,遇見穹頂下更為廣闊絢爛的風景。
就如編劇在采訪中所說:“關系是一種最有效的良藥。”當怪人遇上怪人,共鳴孕育的火花足以驅散黑夜。我們又有什么理由停下來顧影自哀,不去搜尋那段予人希望和動力、如極光般美好的電磁脈沖呢?
【瘋子】 終于有人拍出了這樣的劇集,整個故事就像一個精神病人幻想的雜糅,連每一集的時間都隨心所欲。但細看來,各個故事又都充滿了關聯。就像劇集里展現的,也許現實里的每個人也都有各自的心結無法打開。越深入心理學越難定義何為正常,也許每個人從某個角度來說都是瘋子。 又回到原生家庭的傷害上來,但這是今年看過的三部關于原生家庭的劇集里最治愈的。無數的重蹈覆轍和自我折磨之后,你才是那個能治愈自己的醫(yī)者。你終究是能靠自己走出困境的,只有你自己才能解開自己的心結。也許這就是這部劇想要表達的。 這其實還是部愛情劇,心靈的契合才是最重要的。最后,石頭姐太美了!各種場景角色的轉換都很精彩,果然精神病人是最考驗演技的!
又是科幻片,又是在夢境里穿梭,又是關于心理療愈,又是關于尋找自我的過程。有點喪,有點暖,還有點復古,有點黑色幽默,最終,落腳于愛情。
一個與現實世界相似的時空里,男主是企業(yè)家的小兒子,被診斷有輕微精神分裂證,成了家里被歧視的異類;女主放不下妹妹意外去世的事,與母親的關系也一直無法修復。兩人都接受了一項藥物試驗,在實驗過程中,負責制夢境的智能系統進化出人類的感情,并因為痛苦的情緒不小心用“一滴淚”干擾了男主和女主的試驗過程,將兩人連接在一起,于是這兩個在孤獨中摸索出路的靈魂意外地在夢境中彼此接近,相互取暖。
他們在尋求幫助的地方并沒有得到拯救,反而那里的系統以及負責開發(fā)的博士都有各自難解決的困擾。諷刺或是隱喻,不管科技多發(fā)達能拯救人類的只有自己,關于那個復雜又柔軟的內心世界,也許只能交給現實中自己最信任的人去保管,如果那個人能找到的話。
片中的現實世界陰雨邊綿綿,夢里卻有大片陽光,所以現實的不堪是每個人急于逃避的,可夢境是否一定會實現呢。這個喪氣的片子有一個溫暖又瘋狂的結尾,像收到一個彩蛋。
Emma Stone和Jonah Hill貢獻了精彩的演技,最初是被陣容吸引進來,最后發(fā)現撿到寶
本文首發(fā)于公眾號「奇遇電影」(cinematik)
作者 ?顧草草
編輯 ?文刀
這年頭,不和流媒體合作拍電視劇的電影演員不是一個合格的制片人。「石頭姐」艾瑪·斯通和喬納·希爾可算趕上趟了。
一個是要憑借新片《寵兒》沖刺第二個奧斯卡影后,一個是瘦身成功、剛推出了導演處女作《90年代中期》。二位攜手出演、并擔任執(zhí)行制片的Netflix新科幻劇《瘋子》,終于于上周五在萬眾期待中上線了。
從立項便開始期待的我,迫不期待地趁著中秋節(jié)假期一口氣刷完了整一季。萬幸,它如我預料之中的好看。
艾瑪·斯通和喬納·希爾出道之初,曾經在屎尿屁青春性喜劇《超級壞》中有過一次合作。那時候還染著紅發(fā)的艾瑪·斯通領到了?;ń巧?,而喬納·希爾在爛仔幫喜劇中當然是個狀況百出的怪胖子。
但誰也沒想到,十多年后,兩個人竟然會在一部科幻心理劇中,飾演一對在混亂宇宙中相信命中注定的失常男女。
按照原本的人物設定,艾瑪·斯通飾演的安妮怎么也不會和喬納·希爾飾演的歐文相遇。
安妮失業(yè)五個月,房租交不上,窮到連買包煙的錢都需要偷。
而歐文呢,則是Milgrim集團的五少爺,家里聚個餐都有一大堆仆役伺候。
但歐文從小就有精神錯亂(Psychosis),經常有一個臆想中的哥哥向他下達指令,讓他完成拯救世界的任務。
他離開富裕的家庭獨自生活,卻失去了工作,為了錢他決定去參加NPB公司的藥物試驗。
而已經對該公司的A型藥物成癮的安妮也千方百計混進了實驗室成為了試藥對象,并和歐文被分到了一組。
NPB公司這項名為ULP的實驗致力于用ABC三個療程的藥物,徹底推翻談話式的心理診療模式,從根本上治愈現代人的心理/精神疾病。
服用這些藥物的人們將會昏睡過去,頭腦經歷一個個幻境。
A療程代表「Agonia」(瀕死劇痛),服藥者會在幻境中再次經歷自己一生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幫助發(fā)現病癥。
觀眾正是在這一療程中發(fā)現,讓安妮如此自暴自棄的原因,是她妹妹的去世。姐妹倆生活在沒有媽媽的破碎家庭,成年后,妹妹艾莉在搬離紐約之前和安妮進行了一場公路旅行。
但旅行途中,安妮古怪的性格使得兩人爆發(fā)爭吵,最終導致車禍發(fā)生,妹妹去世,安妮幸存。
B療程為「Behavioral」(行為),在一重重幻境中,服藥者會暴露自己頭腦的盲區(qū)和自我防御機制。
C療程代表「Confrontation(對峙)&Acceptance(接受)」,人工智能電腦GRTA將會和藥物C(Confrexia)一起重構服藥者的心理機制,起到終極的療愈作用。
但實驗進行得并不順利。
項目負責人Muramoto博士也對實驗藥物成癮,他將A型和C型藥丸混合,長期加熱吸食,結果在實驗第一階段的時候就因為嗑藥過量而暴斃。
他的副手Fujita博士只好將自己余情未了的前任、該項目最初的創(chuàng)建者Mantleray博士解除放逐狀態(tài),請回實驗室。
在后者的主持下,實驗原本能夠繼續(xù)進行下去。
但是Muramoto博士的去世使得他和實驗室人工智能電腦GRTA的戀情曝光,痛失戀人的GRTA情緒崩潰,無法正常工作,整個項目崩盤在即。
由于GRTA的「眼淚」干預了實驗器材,在實驗B療程階段,安妮和歐文服藥后經歷的每一個幻境中,自身命運都和對方緊密相連。
他們開始相信,彼此被宇宙無形的力量捆綁在一起。
眼看傷心暴怒的GRTA即將在實驗C療程中傷害試藥者、甚至實驗室工作人員的生命,Mantleray博士只好把GRTA思維模式的原型、也是他最害怕的母親Greta請到實驗室中,讓她這位全球最知名的心理醫(yī)生幫助GRTA度過難關。
但母親的到來反而讓GRTA更加不穩(wěn)定,安妮和歐文在自己各種離奇的幻境中時而清醒時而迷失,他們的心魔變?yōu)閷嶓w,比以往更加強大。
單從世界觀設定上,《瘋子》很容易讓當代閱科幻片無數的觀眾們想起《黑鏡》。
觀眾已經熟悉了這套用未來科幻題材刻畫當代人心理疾病、集體精神危機的反烏托邦敘事——《黑鏡》及「類黑鏡」影視作品們已經提供了這套敘事的無數種可能性。
在《瘋子》中,這種「人人都有病」的理念被編劇如強迫癥一般深描:
歐文的大家庭自然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看似幸福美滿,實則自私的每個人都只是粉飾太平,父親甚至要求歐文為了家族顏面在法庭上為性騷擾女下屬的哥哥作偽證。
安妮破碎的家庭自不必說,妹妹去世后,她爸爸則干脆住進了保育倉一樣的裝置中,根本連面也見不上。
Fujita博士隨時都在吸煙。
Mantleray博士則是烝母復識的典型受害者,在心理診療師母親的強勢養(yǎng)育之下,失去父親的他雖然成為了成功的神經學化學家,但私下是個性格軟弱、手淫無度的人。
他的第一場戲就是帶著VR眼鏡在游戲《亞特蘭蒂斯》中和NPC虛擬做愛。
他的母親Greta雖然是風靡全球的流行心理學專家,但婚姻破裂,親子關系失敗,晚年只能在家養(yǎng)「小奶狗」解悶。
不僅主線人物存在不小的精神問題,即便只有幾個鏡頭、兩三場戲的配角甚至串場人物,編劇都給了筆墨,讓觀眾一窺他們的心理狀態(tài)。
受安妮脅迫的NPB公司工作人帕特里夏,賭博成性,離婚后喪失了女兒的撫養(yǎng)權,花錢清除自己不良記錄才得到現在的工作,極度孤獨到花錢購買「Friend Proxy」(合約友人)服務——雇人假裝朋友陪自己逛植物園。
一同參與試藥實驗的人都是為了醫(yī)藥公司豐厚的報酬,但是其中有一個大漢,靠在全美各地參與藥物實驗為生。
和安妮、歐文同組的老阿姨,每天睡前都會讀著名兒童文學作品《黑神駒》,但她讀這本宣揚動物福利的書,每天念叨的卻是「這匹馬到底啥時候死???」……
在這個似乎社交網絡狂迷并不嚴重的未來世界中,無論物質生活的貴賤,人們依然被童年創(chuàng)傷、社會壓力、工作瓶頸逼成了瘋子。
愛、信任和陪伴是極度珍貴的稀缺品,大城市中的人們生活在孤獨的真空中,自我無盡渺小,世界無限冰冷——正和我們今天一樣。寓言的本質讓所有科幻故事都殊途同歸。
只是區(qū)別于迷你劇集《黑鏡》的管中窺豹,《瘋子》并不滿足于淺嘗輒止,而是一把把觀眾推進了兩個主角的腦子里——一共十集的限定劇,五集半在拍安妮和歐文同甘共苦的腦中幻境。
觀眾們一起再次經歷了安妮和妹妹的車禍,看著歐文和安妮作為一對結婚多年的夫妻去偷一只狐猴,在另一重幻境中作為已經離異的夫妻在一座詭異的大宅中偷《堂吉訶德》的最終章節(jié)。
藥物作用下,兩個人的潛意識和想象力被充分激發(fā)。
在C療程中,精靈尋寶、黑道家族火拼、NATO會議陰謀大爆發(fā)等等抓馬輪番上演,他們一生中見過的所有人都以不同的面目輪流客串。
但《瘋子》并不是又一鍋亂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美式隔夜飯。恰恰在第二集,編劇就借Mantleray博士之口表示,弗洛伊德早已經過時了。
ULP實驗是一場對格式塔心理學和行為主義的大型演繹,一切幻境都是由安妮和歐文的大腦在環(huán)境的刺激下自主生成。
而GRTA的癲狂狀態(tài)更削弱了實驗條件的客觀性,《瘋子》的實驗室,成了自由意志的大型對撞場。
精神/心理疾病能否被療愈,完全取決于每個對象自身。
因而,對安妮和歐文的幻境的沉浸程度,決定了觀看《瘋子》能否成為一種高于看劇的體驗。
日益孤獨的人類并沒有喪失共情能力——連人工智能GRTA都被Fujita博士編寫賦予了這個能力,屏幕前的觀眾和GRTA一樣在觀察和分析著一出出幻境,隨著安妮和歐文一起通關冒險。
喪失戀人的GRTA愁腸百結無法排解,她身不由己地介入了別人的幻境,把這也當做了自己的診療。
那么觀眾呢?
或許這是《瘋子》正在觸摸的邊界,嘗試別的同儕劇集未曾做到、未曾當做目標的事:讓觀看本身,成為一種心靈診療。
這兩年,影視界資本的多樣性某種程度上為創(chuàng)作者帶來了更大的自由,因此心理劇成為新的流行趨勢是個相當有趣的現象。
大衛(wèi)·林奇新一季的《雙峰》、大衛(wèi)·芬奇的《心靈獵人》固然是對他們整個職業(yè)生涯的關懷和風格的一以貫之,但未嘗不是在《真實的人類》、《西部世界》之外對整體版圖的一種補全。無論是復古側寫還是未來科技,拍什么,人們都奮力向著心靈的縱深前進。
這兩年流媒體的崛起,使得各類電影和電視界的合作呈井噴之勢。泥沙俱下,資本和制作方式的重新磨合固然產出了大量平庸的垃圾,只是差強人意的殺時間產品。
但各路精英在這股客廳娛樂的進化浪潮中,逐步探索出一種新的小熒幕美學。《瘋子》顯然是個中翹楚。
更何況,《瘋子》的創(chuàng)作班底不同凡響——
導演是凱瑞·福永的代表作是《真探》第一季;和他一起編劇的帕特里克·薩默維爾,上一部作品是《守望塵世》。
奇異的是,出自這兩人之手的《瘋子》整體是呈現出一股暖色。
美術上不必說,艾瑪·斯通和喬納·希爾在各個場景中竄來竄去,畫面整體調色的復古和鮮艷是自然之選。
福永達到了這些年來觀眾對電視劇的最高評價:「把電視劇當做電影來拍」。
他沒有放棄自己對于氛圍的營造,為情節(jié)的張力、人物情緒和性格制造出十足的「勢」,也沒有被「科幻」的設定綁架,喪失自己的個性。
事實上,如果不是一些細節(jié),《瘋子》的世界根本不像未來,更像平行宇宙、架空映射。不過這些細節(jié)正體現了福永搞怪的趣味:
街道上到處都有清理狗屎的機器裝置,和現在的掃地機器人看上去原理差不多,但是這種安妮稱為「Shit eater」的小機器還會模擬狗叫。
代理友人的「Friend proxy」(合約友人)服務上文講過,而《瘋子》中還有一種解決就業(yè)的奇異服務業(yè)「AdBuddy」。
當窮人想要賺快錢的時候,AdBuddy的服務人員會直接到你身邊來對你念廣告,再沒有更零距離的「定點投放」了吧。歐文正是通過這個真人朗讀廣告服務得知了NPB的實驗項目。
而NPD整個公司的日式企業(yè)文化,無疑和福永自己的一半日本血統相關。
福永還在《瘋子》中夾帶了許多迷影私貨,絕對是迷影至上。
如安妮在家時,電視上播放的是八十年代著名科幻冒險片《飛俠哥頓》;
再如Mantleray博士把GRTA的故障管叫「McMurphy」,而這正是《飛越瘋人院》中杰克·尼克爾森飾演主人公的姓。
更別提艾瑪·斯通在C療程中的第一個環(huán)境中,尋寶精靈的打扮有多《魔戒》了…
恐怕早預料到有人會把《瘋子》和《盜夢空間》類比,福永干脆自己把這玩成了一個梗:
在中國藥店進行黑市信息交易的人一邊幫安妮密謀樂搜,一邊脫口而出:「臥槽!這不就是《盜夢空間》嘛!」
而第九集安妮和歐文大鬧NATO,動作戲從構圖、動作設計到長鏡頭運鏡都無疑不在致敬《盜夢空間》。
現實和不同幻境中反復出現相同信物的設計也一脈相承,諸如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爆米花、鷹等等,既在細節(jié)上補全了主人公的背景故事,也給觀眾提供了看劇尋寶的樂趣。
從《真探》一路走來,熟悉福永美學偏好的觀眾也會對《瘋子》的結尾有更為開放的理解。
拉拉雜雜說了這么多,那,《瘋子》究竟是不是一個愛情故事?
這不重要。畢竟安妮和歐文都在幻境中恩恩怨怨無數回了。像《怪奇物語》第二季那樣讓小朋友都接吻的媚俗透頂之事,福永可干不出來。
或許這是他的又一個迷影梗:
觀眾請注意,這不是一個《畢業(yè)生》的結尾。
在一堆偽高級科幻劇后,突然看到這么一部讓人想起《美麗心靈的永恒陽光》的美劇,讓人激動到想哭。年度最佳美劇候選,時間將會證明這是一部經典。#第2018部#
“瘋狂的石頭”來了,大家接好鴨。
Annie I'm A Hawk! You saved me you saved universe I love you keep going(彩蛋:建議每集看完片尾字幕直到派拉蒙logo)
網飛又一步險棋!原劇集在挪威本國都呼聲寥寥,飛掠各種時空和類型更是難于把控,稍有疏忽就會鑄成慘劇,無奈這次制作太夢幻了?。?!劇集精簡的體量靈活且克制(單集封頂45分鐘,7、8集更是難得一見的半小時)、卓越非凡的卡司(表白新老兩位影后Sally Field和石頭)以及精于概念和氛圍的凱瑞福永(當然也少不了令人驚嘆的長鏡頭,見E9)。拋開高概的外殼不談,故事聚焦于原生家庭的創(chuàng)傷、現代癥結和無法避免交合(?)的個體,其深切充滿痛感的表達以及幽默溫暖的氣質勢必會讓人流連忘返。
完美的劇。假期最棒享受。幻想是有意義的。
1集都看不完 88
金球艾美限定劇視后都給我石安排上,各個場景完美轉換一點都不串戲!
既然科學講究決定論。萬事萬物也要有原因。那憑什么人類是偶然的產物。憑什么宇宙大爆炸不是必然。又是什么創(chuàng)造了起源這個必然。 這段時間剛好在思考這個命題,結果瘋子第一集剛開場就在講這個偶然必然的話題,所以先五星好評了。
網飛????!科幻怎么就不能講溫情故事?游戲《去月球》和《尋找天堂》就是這個領域的杰出代表。本來就是圍繞mind展開的劇本,當然重心是在內心探索而非外部物理的所謂“硬科幻感”?!洞笕骸芬彩沁@么做的,但類型和手法的拼貼遠沒有這部《瘋子》來得渾然一體。A、B、C三個階段對應常規(guī)心理治療的三個步驟,只不過這次心理咨詢師變成人工智能模擬出來的環(huán)境,看似大膽和不道德的科學實驗,其實給了被試一次自我剖析與和解的機會,真是解鈴還須系鈴人。GRTA是人工智能角色的又一次突破——一個抑郁的AI,如果未來機器人真的擁有思想,怎么解決它們的心理健康問題呢?喬納希爾和艾瑪斯通以及一眾配角貢獻了杰出的表演,安妮劇中最后對歐文的形容既表明男主表演的準確,也能作為此劇精神上的概括:隱隱作痛的悲傷表面下其實滿是關懷和甜蜜。
心疼AA,好不容易不沖奧了想沖個艾結果今年奧斯卡影后們都來拍劇,還個個都有沖艾的實力
看了第一集 真看不下去了
看完劇,發(fā)現翻譯成“狂想”更契合內容。BGM超催淚,好幾個地方都哭了
結局真的太美好了!最后一集兩人在精神病院的對話直接把我看哭了惹??苹脧凸跑涃惒┡罂耍媸窍矚g得不得了。贊一下福永的腦洞!好豐富的想象力,天馬行空一般。哎呀我詞窮了總之真的太棒了!And blonde Emma is stunning! (我看過的最有電影質感的劇。
人類做的夢,就是無序地服用了ABC三種藥吧。要是在夢的世界里也一直有個partner ,再糟糕的噩夢也沒在怕了。
從來沒意識到STONE的演技這么好 大概是因為她不用撕裂式演技 演過這么多角色 回想起來從沒讓我出過戲
若放在導演作品譜系中審視,福永從TD的「嚴肅文學」風跳到了展示20世紀美國文化光譜的Maniac,觀眾可以在其中輕松訪得林奇、考夫曼、PTA、奧特曼、庫布里克等巨匠的作品痕跡——當然這是因為他們都屬于此劇所展示的光譜段上——所以對于熱愛電影的人來說,Maniac是難得的視聽享受集束。而更有趣的是,這部neurodrama開頭提出神經科學試驗棄訪談而取實驗法是對弗洛伊德的反叛,可這部劇都游蕩著精神分析的幽靈:包括兩位主角在內的試驗者的創(chuàng)傷性內核和導致他們insane的小他物;試驗主持人受到父親的姓名召喚并承受失去母親的原初失落;當然,更是借projection搭建并串聯了一個個充滿想象力的場景,最后舉重若輕地道出相愛的秘訣——drop defense mechanism。兩人最后驅車逃出規(guī)訓瘋子的場所,動人無比,相愛的人終于逃出“上鎖的房間”,迎向未來。
第一集看完才發(fā)現原來Doc Fujita是水野Sonoya·····喬納·希爾瘦下來還挺英俊的,艾瑪·斯通的表演許多地方透露出迪卡普里奧式的演技。至于評價:原來電視劇還可以這么拍??!劇本和鏡頭語言都有趣極了,凱瑞·福永的確是極有才華的導演···然而我們永遠不會有這樣的作品。
看到最后才知道,這是一個愛情劇,這是愛情劇。竟然有些許感動。凱瑞·福永太任性了,就好像第七、第八集只有二十多分鐘一樣,這個劇真是隨心所欲的在玩啊,大概也只有網播的美劇敢這么任性了。前三集全是鋪墊,第四集開始嗨,一直嗨到結尾,完全玩飛了的感覺。能看到不少影子,美劇還是敢玩啊,有意思。
這個陣容就稱作偽豪華吧(囧),主配和導演都不差,放一塊兒就還是缺了那么一口氣。跟喬納·希爾這次的表現一比較,艾瑪·斯通幾乎被襯回到《匪幫傳奇》時的水準,不同的是這一次的換裝秀還外加了一套中土裝備…不過,這部也確實很捧喬納·希爾,他的這條線明顯寫的更出色。至于凱瑞·福永,雖然以高概念作噱頭,最終還是(不出意外地)打出一套安全牌,盡管壓根沒指望能在網飛的種種局限下把這部劇拍得多生猛彪悍留名青史,但和首季《真探》的差距還是不言而喻的,加上中間的步子跨太大,扯沒扯到蛋可能只有他自己知道。
臥槽,請一定要看下去啊??吹降谒募拔叶加X得他沒必要拍這么長。第四集之后覺得一切都make sense了。牛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