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真的有些事,是可以讓人連命都不要的。
這並不是中國拍了幾千幾萬次的那種抗日電影。
它要傳達的,也並不是什麼可歌可泣的愛國主義精神。
它是在講,一群人,爲了自己的信仰和所要守護的事情,獻出生命的故事。
當十幾歲的賽德克族少年用尖銳的竹竿血洗了關滿日本婦女和小孩的房間,
當全部落的女人爲了留下更多的食物給出草的丈夫或兒子而集體選擇吊死在馬赫坡森林的古樹上,
你看到了嗎?他們的信仰和想要守護的一切?
而對於從小就被敵對部落的頭目莫那魯?shù)佬呷璧蔫F木瓦力斯來說,
他並不是叛徒,並不是日本人的走狗,並不是不想聯(lián)合其他部落共同把日本人趕出自己的家,
只是,他對於對抗莫那魯?shù)?,贏得作為部落頭目的男人的尊嚴,有著太深的執(zhí)念。
這是他願意為之獻出生命的東西,與別不同,但也不失尊嚴。
與光著腳扛著步槍和弓箭在森林中快速奔跑嚎叫的賽德克巴萊相比,
日本的先進武器和作戰(zhàn)計劃,那些所謂的馴養(yǎng)野蠻人的文明,變得像個笑話。
面對賽德克巴萊眼中燃燒的怒火,似乎連最猛烈的炮火也黯然膽怯了。
結局當然不出意料,血肉之軀如何抵擋的住火藥和毒氣的猛烈攻擊?
世代守護的森林終於被夷為平地,從1236人的出草到僅剩的不到300婦孺,
賽德克族就這樣被強迫遷離了自己的家園。
我還記得決戰(zhàn)的最後,頭目莫那拎著當年他第一次砍下異族人頭顱的尖刀大喊“戰(zhàn)死吧,賽德克!”
從來都沒有想過會成功吧。
這只是一場每年都會舉行,但空前盛大的血祭祖靈的儀式。
一個個異族人的人頭被砍下舉起,年少的成為真正的賽德克巴萊,在下巴和額頭刻下血的圖騰。
也許有人會覺得,片中的一切太過極端,婦女小孩也不放過,十幾歲的孩子也被鼓勵殺人……但,這一切本沒有對錯。
沒有任何一個民族能夠以“文明”的名義讓別的文明卑躬屈膝。
那些可以讓人連命都不要的信仰,那些需要用鮮血和頭顱去換取的自尊,總會在彩虹橋的彼端閃閃發(fā)亮。
2 ) 文明的野蠻和野蠻的文明
“我們不是在殺人,是在血祭祖靈?!笨赐辍顿惖驴税腿R》,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臺詞。而印象最深的場景,就是在血祭祖靈的現(xiàn)場,莫那魯多的妻子在族人終于奮起反抗傷害日本人的操場上,放聲疾呼,問道,孩子們,你們在干什么啊。操場上血祭祖靈時的兇殘和野蠻是電影對上下集的一個過渡,卻也是在我看來,整部電影當中最為精華的部分,它集中表達了人性與獸性,野蠻與文明,原始與現(xiàn)代之間的沖突。當賽德克人的刺刀一刀刀刺進日本人的胸脯肚腸,割下他們的腦袋,捍衛(wèi)自己的圖騰和族群的驕傲的時候,卻以平民日本人的死亡為代價。血祭祖靈的最后,莫那魯東身背著從日本人兵器庫盜來的十幾把槍,走上原本將要升起日本國旗的旗臺上,鏡頭俯視下,除了他即是那操場上倒在血泊當中的日本人。
用暴力和鮮血,用視死如歸的態(tài)度,賽德克人在蟄伏數(shù)十年后,決定反抗,這是文明試圖同化野蠻卻無法用文明的方式去實現(xiàn)自己的目的的悲哀。就像出草前夜坐在火堆旁邊,那個賽德克人所說的,他的父親不過殺死了一個日本人,卻導致了除了他之外整個家族的滅亡。日本人給賽德克人帶來了鐵路,郵局,醫(yī)院,學校,甚至原住民已經(jīng)被開始同化得能說日語了,可是他們在給予賽德克人現(xiàn)代化的物質(zhì)文明的時候,卻無法給他們精神上的自主和文化上的自尊,賽德克人在日本監(jiān)工的壓榨下,每日辛苦砍伐自己祖先留下來的獵場上的樹木,卻無法得到自己的正常報酬,憑借著武力上的威懾,日本人甚至可以肆無忌憚地對賽德克人進行身體上的鞭笞和精神上的侮辱。當殖民者帶著殖民者的驕傲同被征服著的驕傲相遇,當文明用野蠻的方式同野蠻相遇,暴力,鮮血和死亡是對他們二者最好的祭奠。而犧牲者也多是無辜者和情非得已,就如那平民日本人和被動的賽德克婦女們。
莫那魯多見識過日本人的堅船利炮,他和族人也知道此番出草必敗無疑,可是,他們視死如歸,因為,也許再過數(shù)十年,先祖留下來的獵場即將被殖民者用征服的方式強迫他們自己砍伐殆盡,先祖?zhèn)鞒邢聛淼脑诿恳粋€成年的男人上所應有的圖騰也即將不復存在。對于莫拉魯多來說,這是他幾十年來忍辱負重,收集火藥的必然結果,在被日本人丟棄他所擁有的敵人的頭顱,用以證明他英勇的象征物時,他就已經(jīng)堅定的告訴了自己和敵人,他不甘心。對于大部分的男性族人來說,在日本人的欺壓下生活幾十年,受過無數(shù)的苦難和屈辱過后,反抗和宣泄也是正常之舉。
但對于賽德克的女人們來說,這樣的結局未必是她們所能猜想和忍受的,就像莫那魯多的妻子,達多的母親在發(fā)現(xiàn)隱藏的火藥時所咆哮的,你們這些男人都瘋了,即使到了萬不得已時,賽德克那么多的女性集體上吊自殺,也不過是莫那魯多告訴她們,擔心她們承受不住繼續(xù)活下去。而悖謬的是,當最后終于戰(zhàn)敗時,達多卻對馬紅說,你要繼續(xù)活下去,要生很多很多的孩子。這是賽德克人所面對的窘境,要么出草而滅族,要么隱忍而喪失尊嚴?!叭绻銈兊奈拿魇墙形覀儽肮?,那我們就帶著野蠻的驕傲反抗到底。”這并非集體賽德克人的共識,反抗或者隱忍都只是當下的權衡之計罷了,現(xiàn)實并不如同字面上展示地那么讓人血脈噴張。
按說,賽德克人是有信仰的,不論屬于哪個部落,他們所向往的都是在彩虹橋的另一端,帶著野蠻的驕傲他們將能夠遇見他們心中的獵場,可是馬赫坡的人聯(lián)合各部落反抗日本殖民者時,口號是為了血祭祖靈,而道澤部落同日本人合作追殺其他反抗的部落時,同樣是號稱自己在血祭祖靈,尤其,當鐵木瓦力斯目睹了賽德克女人集體上吊的場景時,他橫著彎刀告訴小島說,我們戰(zhàn)斗,是為了血祭祖靈,而非為了給你的家人報仇。其實,血祭祖靈不過是暴力的借口,原始的野蠻和個人的仇恨共同造就了鐵木和日本人的合作。當鐵木選擇和日本人合作時,讓他下定決心的原因是,他回憶起莫那魯多說不會讓他長大的那句話。個人之間的仇恨在此時成了同殖民者合作的理由,信仰在瞬間崩塌,精神的野蠻此時卻已深入骨髓。而在鐵木決定不干了的時候,當初那些竭力奉勸他反抗的人,在進一步見識到日本人的強大過后,卻反過來告訴他還要學會隱忍,現(xiàn)實便是如此諷刺。當戰(zhàn)爭結束,道澤部落的人提著其他部落的人頭去找日本人領賞時,信仰早已被拋棄在地府暗自嘲笑這群可憐的自稱有信仰的野蠻人。
信仰并不如同想象的那么美好,當它成了一個借口時,掩蓋在他之下的可能是壓迫和借口。血祭祖靈的野蠻像獵殺動物一般殺死了諸多日本人后,讓殺得性起的賽德克人已經(jīng)忘記了之前說好的不殺漢人的承諾,而見人就殺,不論老弱婦孺,也已經(jīng)讓他們無法看清眼前身著和服的人到底是日本人還是自己的族人,野蠻和暴力才是本質(zhì),圖騰和驕傲已經(jīng)無足輕重,于是巴萬和其他殺死自己的老師只是因為他平時打過他,比打日本孩子還要多,于是,二郎的妻子巴索的女兒身著和服從一群被掃射的日本婦孺當中爬了出來?;▽焕杀е约旱钠迌赫驹诓賵錾夏慷弥@一場慘烈的出草和屠殺,已經(jīng)預示了自己的命運,直到他死去,他選擇切腹的方式,卻用的是賽德克人的彎刀。身份認同的模糊已經(jīng)讓他無力去招架族人的責問和文明生活的誘惑,不是日本人的神社也不是祖靈的墳場,而是如他弟弟所說的,哪也別去了。
而小島卻由賽德克人的朋友變成屠殺賽德克老弱婦孺的兇手,原因是,他的全家在賽德克人的出草當中被趕盡殺絕,為了報仇,他只能選擇如此喪心病狂的不擇手段。個人在社會和歷史的裹挾之下成了時代的弄潮兒,但當時代拋棄了他和他和他的家人時,他蛻變成了冷漠的殺手,反過來成了歷史和時代的締造者。在小島身上所體現(xiàn)的文明的痕跡已經(jīng)消失殆盡,作為一個殖民者時,他能夠友善地對待被殖民者,可是當暴力和暴力相接,人性和獸性也已經(jīng)泯然沒有區(qū)別,文明和野蠻只是在事件之中體現(xiàn)他們之間的息息相關。
不論如何,多數(shù)人只是時代的犧牲品。在文明和野蠻的碰撞當中,崇尚武士道的殖民者和擁有圖騰式驕傲的被殖民者所塑造的尸體和留下的血液,都在訴說著關于暴力和反暴力之間無法隔離的關系,而很多人,就是在這樣的曖昧當中莫名其妙地喪失了自己的生命。用暴力去反抗暴力只會導致暴力的延續(xù),血的代價倘若再次用鮮血去償還只是無底洞的延續(xù)??墒?,當丟失了尊嚴丟失了圖騰走投無路又無法用文明的方式重新捍衛(wèi)自己的族群時,對暴力橫加傾軋是不是又成了另一種野蠻的殘忍?如果文明不用野蠻的方式干涉野蠻,如果文明能夠尊重野蠻的方式,那么野蠻也不會以更野蠻的方式進行報復和血祭。
紅色的櫻花和紅色的炮火同樣絢爛,日本兵躺在草地上喊出了,“好美啊”的兩處場景分別對應著櫻花和炮火。紅色也是血的顏色,櫻花象征著文明,炮火代表著野蠻,生者看到了文明的櫻花,而死者則看到了野蠻的炮火。櫻花生長在日本也生長在臺灣的高山之巔,臺灣的櫻花比日本的櫻花更加鮮紅。茹毛飲血和堅船利炮也不過是人類存在的兩種形態(tài),你可以冠之以野蠻,冠之以文明,卻不可用炮火這文明的野蠻試圖撕毀這二者之間的區(qū)別,否則,野蠻的文明比山上的紅色櫻花更加絢爛。
3 ) 賽德克巴萊的不實
淚洗面的女人─瑪姮?莫那
文/瑪姮?巴丸(瑪姮?莫那之孫)
當我有記憶開始,我每天見到的都是以淚洗面的女人,常常低吟著悲傷的曲調(diào),經(jīng)常性的酒醉,沒有她笑的記憶,這是我對瑪姮?莫那的印象。
從我有意識開始,就排斥著「瑪姮」這個名字,這是瑪姮?莫那賜給我的族名,源自於她的名字,它代表著傷痛,讓我拒絕了解這段歷史的始末。一直到拍了紀錄片,封鎖已久的記憶湧上心頭,它讓我好痛、好痛,心疼瑪姮?莫那、爸爸、媽媽所承受的委屈。
外界有人在放話,莫那?魯?shù)罌]有後代,媽媽陪伴了瑪姮?莫那32年,爸爸陪伴了她15年,這其中的辛酸甘苦不是外界所能了解的。瑪姮?莫那遺傳了頭目家族威嚴的氣勢,每天逼著爸爸為其父兄平反冤屈,經(jīng)常哭泣叮嚀,常常讓爸爸無法入眠,有家睡不得,被逼得只好睡在後屋簷下。
瑪姮?莫那要爸爸為她父兄定位、正名。因為,在莫那?魯?shù)肋z骸未回故鄉(xiāng)之前,忠烈祠霧社事件抗日英雄的名字,是花崗一郎。爸爸為了幫莫那?魯?shù)勒?,一路跌跌撞撞,得罪了不少人。爸爸說:?你們還小,沒有人幫我,在沒有背景、沒有勢力、沒唸多少書的情況下,瞭解霧社事件始末的人有限,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只能任她天天罵我沒用?。
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除了瑪姮?莫那的口述,爸爸常常要花很多時間跟已經(jīng)封口的部落長輩們博感情,以便了解歷史事件的始末,這些事情都像是用刀一點一滴的刻在心頭上,讓爸爸無法忘記。(日據(jù)時代,日本人利誘部落族人,提供曾參與霧社事件勇士的名單,被點名的人無一倖免慘遭活埋。所以,部落裡人人自危,不敢再談論相關情事,因此,爸爸這一代的族人清楚霧社事件始末的人是少之又少)。
瑪姮?莫那臨終遺願:?不能讓人改變歷史,要口傳歷史,一定要找到莫那?魯?shù)赖倪z骸,以其髮指入棺、常伴父親左右。你們在地面找、我在地下找,二者力量結合,一定能找到。?祖靈悲憐有心人,終於在瑪姮?莫那死亡那年,找到莫那?魯?shù)肋z骸,讓父母親完成了她的遺願。
爸爸教育程度不高,不是見多識廣的人,只能用自己的方法傻傻的、認真的、堅持的做事,只是為了達成瑪姮?莫那的遺願。然而,外界卻否定爸爸的價值與努力。所以,爸爸終日心情抑鬱、眉頭深鎖。瑪姮?莫那強行自原生家庭領養(yǎng)媽媽,就此改變了媽媽的一生;爸爸也因媽媽改變了一生;我們也因此被迫承受這些歷史遺留下來的傷痛,我們也不願意,但是,上天就是這樣安排。
有意識以來,隱約知道家裡有事,家中總是瀰漫著不安的氣氛。打從小時候開始,習慣性的,我的腦海裡就會自動過濾排除這些資訊,如鴕鳥般把頭埋在土堆裡,不願面對,只求安然的過一生。
但是,現(xiàn)在瞭解了,又有人利用影像置入性的美化花崗一郎、二郎,醜化莫那˙魯?shù)?。莫?魯?shù)罌]有參與人止關及姊妹原事件,更沒有用槍殺害自己的妻子及孫子。
更有人積極透過網(wǎng)路及各種媒體,把莫那?魯?shù)琅c高山初子緊密相連,不同部落、毫無關係的兩人怎可綁在一起報導,莫那?魯?shù)烙凶约旱挠H生女兒,那就是當時莫那?魯?shù)兰易逦ㄒ坏膫喆嬲摺脯攰?莫那」。
賽德克?巴萊電影正夯,我想告訴大家的是,瑪姮?莫那的一生坎坷,不想讓她在死後繼續(xù)受委屈被踐踏,不願讓父母親的心血白流。我沒什麼背景、也沒什麼勢力,也只能靠大家?guī)兔?,瑪?莫那為什麼要爸爸為其父兄定位、正名。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歷史一定有跡可尋,我現(xiàn)在也成了「以淚洗面」的女人。
4 ) 《舌尖上的中國》與《賽德克巴萊》
因為到了奔三望四的年紀,所以學會了克制妄動,用經(jīng)世的統(tǒng)籌學安排生活主次,這樣的安排能最大兼顧責任和興趣,這樣的安排也讓我錯過了在蘇州絕大多數(shù)影院僅公映8天就匆匆下線的《賽德克巴萊》。當然這部電影在別處的境遇也好不到哪里,從舉步維艱的籌資過程就可以看出,尋找真相在一個相對安寧、富足的時代并沒有多大市場。在這里,我們更容易被輕松的、戲謔的、嘩眾取寵的東西所吸引,而非血腥、沉思、以及生死大義。這個定理同樣可以解釋央視熱播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為何在此地大受歡迎。
如果沒有看過BBC2011年的紀錄片《人類星球》(《Human Planet》),那《舌尖》一定會帶給你愉快的觀影過程。討巧的題材,唯美的畫面,讓俯首皆是的意識形態(tài)灌輸也變得不那么生硬了。從南方的燒臘到北方的泡菜,從古代的智慧到現(xiàn)今的融匯,泱泱風范寄題于小小飲食,這是中國人的做派。當歷史變遷與社會更迭潮汐般地來來去去之后,沉淀下來的是普通百姓對安寧生活的熱望,這種熱望在中國延續(xù)了數(shù)千年以上。
記憶中的外婆菜,瑪?shù)铝盏男↑c心……食物確實是維系物質(zhì)與精神的最佳紐帶??粗赖挠捌瑤缀踝屓丝煲?,在中國的現(xiàn)實是:這種感情正被金錢誘惑瓦解,尚未消弭,但卻式微了。現(xiàn)實是我們對食物不再含情脈脈,我們對待一切都不再含情脈脈。食物只是牟利的工具,于是食物鏈條上的每個人,一面從中分享財富,一面吸食他人貪婪的毒。
《舌尖》是本美好而有失真實的實驗作品,它的視角是西方的、他的敘事是西方的,從畫面到配樂也都有臨摹的嫌疑。像大多數(shù)西方紀錄片的思維模式,它拋開了傳統(tǒng)的中國式的時間軸敘述,轉(zhuǎn)而去關注那些鮮活卻并無太多特點的普通人了,盡管畫面上,這些質(zhì)樸的微笑顯得有些牽強和突兀。唯一可取的是它還是抓住了中國人骨子里最喜聞樂見的情結:富足與團圓。不知這是一種進步還是一種妥協(xié),因為憑我們的想象力已經(jīng)無法想到另一種形式來表達自我,誠如我們的性格,中庸太久,欲辯忘言。
真實地活著是需要膽量的,真實地拍一本片子也是需要膽量的。
這是《塞》帶給我的震撼,它沒有矯飾的溫情,沒有高大的主義,甚至既不煽情也不美好,只將文明與野蠻的對立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把問題無言拋給我們?nèi)ソ獯稹?br>反觀我們的銀幕,隨處看見一群明星龍?zhí)?,演著既白癡又爛俗的故事,不知愛從何來,不知恨將何往,即便這樣票房還是輕輕松松突破一個億、兩個億……制片商不愿動用道德去投資,導演不愿動用誠意去創(chuàng)造,演員不愿動用感情去表演,觀眾不愿動用智商去看戲。只是消遣,而無建樹,總有一天我們會在這種消磨中徹底丟掉祖先的精神圖騰。
這些年所看的臺灣影片總有些“小”,但卻又總有動人之處。并不是說經(jīng)過歷史深加工的道德傳統(tǒng)和固化形象都該打翻,才能還原真實,而是先有感情的認同才是真正根植心靈的主義和形象??偸亲鲆粋€旁觀者,又怎會投入。什么時候才有從形式到內(nèi)容真正代表我們的東西問世呢?
5 ) 一個臺灣朋友關于這部電影的通信
昨天看了這部電影,個人很驚詫于豆瓣上某些人低分與邏輯,和臺灣的一位朋友聯(lián)系了下,問問她們自己對于此片的看法。把信抄錄下。
在臺上映時,我們都滿心期待,希望臺灣能拍出自己的史詩大片。電影劇本可能為了戲劇張力,表現(xiàn)的煽情一些(例如出草的血腥畫面),但它全程用(賽德克族)母語和日語來演譯,已賣力地還原歷史。雖然,也有電影中人物的後代出來反駁電影詮釋,就是怕被污名化成了日本人的幫兇。有時候,時代造就個人物性格,其實沒有對錯的問題。所以,你更貼近了臺灣的原住民歷史和在地文化的多元性。也因此你不會問我,臺灣的高山族是怎麼回事,因為臺灣沒有高山族。臺灣的歷史曲折,這只是一小段的歷史,也可見臺灣和日本之間糾結的情感,很難一刀兩斷。但是血液裡的不羈,面對現(xiàn)實,還是必須以犧牲成就,這裡可以有太多引喻,大陸官方的審檢不知如何拿捏 ~~ 呵呵!
我們當然會有傻帽,政治上特別多 ... 好萊塢片是娛樂用的,臺灣人自己拍的國片(雖然臺灣不總是"艋舺"和"海角七號"這類,"聽說"和"陣頭"有更多的勵志和希望),更貼近生活,所以共鳴大。賽德克這片,要拍不容易,不管評價如何,魏德聖算是對得起自己,霧社事件這個故事,我們從小就知道,在臺灣這個山多於平原的小島,還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我知道豆瓣,看過一些裡面的文章,有些挺不錯的。
6 ) 驕傲
“拿生命來換圖騰印記。那拿什么來換回這些年經(jīng)的生命?”
“驕傲!”
驕傲!多么矯情的一個詞。到底驕傲是他媽的什么東西?我一直以為,慷慨赴死、無所畏懼叫勇氣,我從未想過這居然是一種“驕傲”。當一個高等的文明在向一個低等的文明炫耀力量的時候,得到的卻是如此的回答“如果文明是要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就讓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正是這句話,讓我淚流滿面,也正是這句話,讓我重新理解了什么是“驕傲”。
之前關于《賽德克·巴萊》的周邊新聞已經(jīng)很多,這恰恰不是我想寫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發(fā)現(xiàn),其實每個成功的背后都有自己的艱辛,所以反復提及過程的困難沒有一點意義。讓我感到震撼和感動的是電影本身,而不是眼球經(jīng)濟時代伴隨著電影而來的八卦。
有一個部族叫賽德克!
從古埃及、古巴比倫到瑪雅、印第安,弱小文明被強大文明攻占、屠戮、毀滅的歷史我們聽過太多,但我們大多數(shù)人并未產(chǎn)生太多情感,只是這些侵略者和我們無關,這些被屠殺的人也和我們無關。如果不是看過這部片子,我不知道中國還有一個部族叫賽德克,不知道這個部族曾經(jīng)有過三百人拼死一搏只為驕傲。中國青年對于日本有著太多復雜的情節(jié),南京大屠殺的故事時常被說起,但伴隨我們更多的話題是蒼井空和《海賊王》。我個人覺得現(xiàn)在舉國提倡極端的反日情節(jié)是完全沒有必要的,但我卻能在觀看《賽德克·巴萊》的過程中體會到自己植根于骨髓深處的民族仇恨。只因為,那個地方叫臺灣,那個侵略者叫日本!“霧社事件”對于臺灣人來說也只不過是教科書里草草提及的一段文字而已,而導演用了276分鐘的電影將其展現(xiàn)給觀眾,我覺得除了贊美原住民的信仰和勇氣以外,還是對中國民族精神的一種喚醒。曾經(jīng)和幾個臺灣朋友聊過,其實臺灣人很多都沒有根的感覺,他們知道腳下這塊土地不是祖先出生的地方,他們也害怕腳下這塊土地被大陸“共和”。這部片子對于缺乏歷史感和歸屬感的臺灣社會無疑是一次觸動,同時這部片子也震撼了我這樣的大陸人。原因其實還是那句話:“只因為,那個地方叫臺灣,那個侵略者叫日本!”
野蠻的驕傲
這是貫穿整部影片的全部。影片的第一個片段便是兩個部落為了爭奪一頭山豬進行的小范圍沖突,而最終以砍下兩個人頭而結束。獵殺、戰(zhàn)爭、奔跑、砍頭、高聲歌唱、茹毛飲血,導演沒有刻意掩蓋賽德克族的“野蠻”。這樣的“野蠻”在充滿了節(jié)奏的獵殺中,在暢快淋漓的屠戮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導演甚至沒有將一個愛情故事融入其中,因為戰(zhàn)爭已是這部電影的全部。電影中最震撼我的并不是來自兇悍賽德克男人,而是來自婦女與兒童。在大多數(shù)的描繪戰(zhàn)爭電影中,婦女與兒童以一種弱勢群體的姿態(tài)呈現(xiàn),逃亡或者被傷害。《賽德克·巴萊》中的婦女與兒童,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展現(xiàn)了這個種族的“野蠻的驕傲”。母親和妻子為男人準備好食物便在家中集體自殺,只為了把糧食節(jié)省下來;年少的孩子,面對敵人沒有一絲遲疑,抱著他跳下山崖……
凄美的山歌
在日軍進攻村落的時候,在賽德克男人砍下敵人頭顱的時候,在母親與妻子上吊自殺的時候,在年少的孩子與日軍同歸于盡的時候,在漫天櫻花飛揚綻放的時候,那凄美的山歌緩緩唱起,讓人心醉,讓人心碎……“我的孩子??!你們尖刀的寒光,讓月亮蒼白如蠟……我的孩子??!你們悲憤的額頭,還能展開一座美麗的彩虹橋嗎?……孩子啊,你們怎么了?我的孩子啊,你們到底怎么了?”
整部電影,透露著一股不可名狀的憂傷,這種憂傷不但體現(xiàn)在賽德克族人身上,也體現(xiàn)在日本人身上。但我不想多提及戰(zhàn)爭給日本人帶來的苦難,因為這壓根就不是整部電影的重點。對于中國人來說,看到的并不是一場關于野蠻與文明的交戰(zhàn),看到的是中國與日本的交戰(zhàn),看到的是那種久違的民族情結在臺灣原住民賽德克族人身上淋漓精致的體現(xiàn)……
7 ) 語錄
你們部落造反,你以后也別想好過了!
和日本人打仗不能用日本人的想法,要用風的想法。
今天我們雖然成功地血祭了祖靈,取得了通過彩虹橋的資格,不過接下來所要面對的,不是歡慶的酒宴,而是選擇死亡的方式!
森林里的祖靈鳥正驅(qū)趕著吃腐肉的烏鴉,水氣后的陽光只會讓彩虹更艷麗。
記住,要驕傲!彩虹橋上我們一起過!
瘋了!我們家的男人全瘋了!
你們得跟日本人長期戰(zhàn)斗,這些存糧不夠那么多人吃的。
“二郎,我們到底該是日本天皇的子民,還是賽德克祖靈的子孫?”
“切開吧!一刀切開你矛盾的肝腸吧!哪兒也別去了,當個自在的游魂吧!”
這只是動物性的野蠻行為。
幾千名火力強大的武裝部隊,竟被三百個生蕃耍得團團轉(zhuǎn)?我們的飛機在空中飛半天、轟半天,為何就是打不到人?
這死老烏龜,有種造反,卻沒種出來和我決一死戰(zhàn),算什么戰(zhàn)士!算什么頭目!
(獵首獎金)頭目150元到200元不等,壯丁100元,婦女30元,小孩20元,特別獎——莫那魯?shù)溃?br>
好獵人要學會安靜等待。
從前,在白石山上,有一棵大樹,名叫“波索康夫尼”,他的樹身一半是木頭,另一半是巖石。
有一天,他的樹身生下了一男一女,后來這對男女又生下了許多的孩子——這就是我們,真正的賽德克人!
我們戰(zhàn)斗是為了血祭祖靈,不是替你死去的家人報仇!
在彩虹頂端的美麗獵場里,大家是不是就會成為永遠的戰(zhàn)友,不會再有仇恨了?
哥哥要求死很容易,你們要活下去卻很艱難。
比荷沙波被捕后,在拘留所被毒打致死。達多莫那與最后的戰(zhàn)士悉數(shù)自盡。莫那魯?shù)缽拇耸й櫋?br>
三百名戰(zhàn)士抵抗數(shù)千名大軍,不戰(zhàn)死便自盡……為何我會在這遙遠的臺灣山地,見到我們已經(jīng)消失百年的武士精神?
今年的花開早了,現(xiàn)在不應該是櫻花的季節(jié)。
事件之后,小島源治煽動道澤部落以為鐵木瓦力斯報仇為由,趁夜擊殺在收容所里手無寸鐵的老弱遺族。
僅存不多的遺族被日方強迫遷居至方便監(jiān)控的川中島,臨走前他們放火燒盡了他們最后的家屋。
四年后,莫那魯?shù)赖倪z體在深山的巖洞中被發(fā)現(xiàn)。尸體半邊腐化成白骨,另半邊則風干成木乃伊。
次年,能高郡役所竣工,日本人將其遺骨及武器陳列于木箱中公開展示。之后,遺骨再度失蹤。
莫那魯?shù)赖倪z體在二度失蹤39年后,又在臺灣大學醫(yī)學院的標本室中被發(fā)現(xiàn)。
在遺族代表的扶靈下,終于回到闊別43年的故山霧社安葬。
8 ) 請溫柔的割下我的頭
莫那魯?shù)肋€年輕,躲在山澗邊伏擊仇敵部落的青年,為的是獵取頭顱,那是彼時泰雅人的成年禮。手臂鐵一樣,混著汗水,閃著油膩膩的光。腰間倏然抽出鋒利的長刀,手起刀落,鮮血噴濺在屏幕。
此刻是香港的四點鐘,周末,影院在尖沙咀某座商場的高層,一墻之隔是香港秋季的后半天。大樓里充盈著食客、買主,香水店里的氣味落在人身上,無處擺脫。莫那魯?shù)赖哪且坏陡铋_了兩個世界,度周末的人們大約不知此刻頭頂上殺戮的故事正在上演。
《賽德克?巴萊》要在香港電影節(jié)上映,早早托朋友買好票,規(guī)規(guī)矩矩等著。座位在第一排,一直須仰視。抬著頭,呆呆的看殺人,五個多小時。先是部落人殺部落人,后是部落人殺日本人,后是日本人殺部落人。人殺人,人自殺。地球無非是屠場,此刻我們互相凝視,但沒準千百年前祖先們兵刃相見。死人是不足為懼的,再過千百年,我們在干凈的世界里和解,饒有興致彼此表演。
年輕的莫那魯?shù)溃瑢а菡鏁x人,朋友說是找遍整個臺灣才在馬路邊發(fā)現(xiàn)的:本職是卡車司機,還住在部落。桀驁不馴,滿眼殺氣,但干干凈凈,演得來獵殺,也懂得被日本人槍托打倒后的屈辱。老年后的莫那魯?shù)?,演員是部落里的牧師,“總懷疑披風下面的那只手,隨時會抽出刀來”。靈魂歸屬上帝,卻本分的扮演嗜血的英雄,有一陣我出現(xiàn)幻覺,真以為他就是莫那魯?shù)溃鹆x失敗遁入深山,尸骨被發(fā)現(xiàn)時半邊白骨半邊風干,日本人把他的遺體掛出來展覽,后又藏在臺大的解剖室,前年才由族人扶靈歸葬故土。
還有鐵木瓦里斯,莫那達多,莫那巴索……虧魏得勝費心,攢的一幫男女老少,個個好看。
故事是霧社事件:甲午戰(zhàn)爭后日軍割據(jù)臺灣,侵入山地,費盡心機教化當?shù)厣F(xiàn)在的泰雅人,1930年代他們不堪羞辱,起義,失敗,滅族。這是真事,有名有姓的人物記載可查,據(jù)說只添加了一個虛擬的少年。
反抗不難理解,但反抗的理由不容易想通。日本人來了,迅即以武力恐嚇住了原住居民。男人們做伐木工人,女人們拉去陪酒。獵場毀棄了,曾經(jīng)的英雄成了醉鬼。但也并不至于去死,日本人建了學校、醫(yī)院、郵局、商店,所謂“現(xiàn)代化”了。莫那魯?shù)辣淮饺毡荆H眼看見滿街的人,聲光化電,蠻橫的武器。但最終卻還是要反了,明知其后無非死路一條,不但自身性命難保,還連累著族人。
果真,三百起事的土著士兵全部戰(zhàn)死或自盡。女人呢?早早的將還未成年的孩子仍下山崖或親手扼死,然后集體投繯,為的是不給活著的戰(zhàn)士添累贅。
電影里他們個個毫無悔意,連了結生命都井井有條,間或還唱著歌。眼睛里分明是前現(xiàn)代的不服氣。那眼光并不陌生,如果有人見過失去草場的蒙古男人,哈薩克男人,見過拿救濟金買醉的鄂倫春:那就是了。
現(xiàn)代人不明白,明明可以活,何必選擇死?這問題也可以問問撿起石塊擲向坦克的中東男孩。二十世紀的文明到底將野蠻打掃干凈,以文明的旗幟,以野蠻的驅(qū)使。從此天地間光亮整潔,一塵不染,按時上班下班,閑暇娛樂購物。獵頭不再有了,茹毛飲血不再有了,除非在博物館:一步步排列著,領著你走到今天。
文明的人們沒有不可失去的財產(chǎn),房屋、錢財是身外之物,不中意可隨時處理。有錢人可以買下島嶼,赤貧階層也可以努力換部手機?;钪臅r候,有藥品和儀器維持生存,死了堂堂正正盤踞一方木盒。生前有父母兄弟親朋好友,其樂融融,如不是橫遭不幸,大多數(shù)人都輪得上頤養(yǎng)天年,善始善終,不必費心外出狩獵,不必擔心隨時飛來一支竹矛貫穿心胸。
沒人敢宣稱那個野蠻的社會的美好。但我們沒有祖靈之地,沒有彩虹橋,沒有傳說中只為勇士賽德克巴萊開放的肥美獵場,我們顏面光潔,不再忍受皮肉之苦刺上圖騰。死了有火葬,不必苦心尋找先人魂魄,我們無須天然的認可某位頭領,無須從心底臣服于他統(tǒng)治叢林的本能,無須牢牢背誦創(chuàng)世傳說。連帶著,與四季無關,與水土無關,與軀體無關,從此無關。
更有甚之,從某一個時刻,死亡,甚至滅絕成為某種意識形態(tài)的私產(chǎn)。今天有人希望贖回自己粉碎的前世,以英雄的名義。
戰(zhàn)友被子彈打穿面頰,十五歲的巴萬抽刀切下他的頭顱:即使我無法助你堅強且幸福的生,至少我可以送你去彩虹之橋,祖靈之地。用我的刀。
這片子的大陸版本也已上映,削剪得干干凈凈。即便如此,我還是希望有人能好好觀賞。我們都是賽德克巴萊的子孫,等著憑吊一個逝去的宇宙,等著莫那魯?shù)莱槌鏊目斓?,溫柔的割下我們的頭顱。
雖然木衛(wèi)二等豆瓣電影紅人對本片尤其完整版有些不屑,但對我來說本片是繼《血戰(zhàn)臺兒莊》之后,最出色的抗戰(zhàn)片,莫那頭目恐怕會成為今年最帥的老爺子。話說部落砍人頭叫野蠻,征服者說殺小孩“20元”卻是文明,讓我想起《現(xiàn)代啟示錄》那話:我們教孩子殺人,但不允許他們說臟話。因為這并不文明。
走上彩虹橋
不錯不錯
“二郎,我們到底該是日本天皇的子民,還是賽德克祖靈的子孫?”“切開吧,切開你矛盾的肝腸吧,哪兒也別去了,當個自在的游魂吧?!眮喖殎喌墓聝海_灣真不幸啊。
女人孩子成就了部落男人的靈魂。部落的所有人都是好樣的。他們都將走過彩虹橋。緊張的攻防戰(zhàn),煎熬的戰(zhàn)斗,卻煎熬得如此神圣。有些東西必須堅持,它們不能失去,比如那戰(zhàn)斗的靈魂與驕傲。
劇本很有細節(jié),角色的塑形與戲劇安排都很精采。花崗兄弟自盡、賽德克族婦孺自盡撥動人心,差點就眼淚失守。
對于開心就歌詠舞蹈,從小就喝熱血的賽德克巴萊,這部電影的神性是必須的,殺戮是必須的,連冗長都是必須的。
臺灣也能拍出這樣的大型戰(zhàn)爭片啊~ 不知道以前又沒拍過鄭成功收復臺灣之類的電影呢
《賽德克·巴萊》是華語電影里最像大片的大片。土鱉們都在說廉價的誠意卻滿眼黃金欲望,大談虛頭巴腦的情懷,盡皆一副扒光褲子的山寨小丑相。魏德圣真誠意,有骨氣,拍出了民族史詩的氣概,力有不逮的地方都讓人原諒??催@個片子會想起梅爾·吉普森2006年的《啟示》。喜歡《啟示》的人應該也會喜它。
A man is not made for defeat, 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
早起趕上臺灣最早上映的那一場【賽德克巴萊】,該怎么評價呢?打星已經(jīng)不能表示我內(nèi)心的肅然起敬和熱淚盈眶。相比于【太陽旗】時,人人屏住呼吸,充滿希望的等待,【彩虹橋】是讓所有人帶著心知肚明,必然的悲劇,掙扎熬兩個半小時,渴求幾乎不可能的希望。感謝日本演員尊重史實的敬業(yè)演出,野蠻的武士
血淚史
幾乎就是從頭殺戮到尾,節(jié)奏上不錯,魏德圣真的是舍不得剪素材?。D女兒童的自殺讓人震撼了一把,電影為了商業(yè)片的節(jié)奏幾乎舍棄了人物的內(nèi)心戲,這一集的劇情就像毫無懸念的白開水,導演又想當婊子又想立牌坊,所謂的原住民文明只剩演員的那一身行頭,所謂的精神不過只剩簡單粗暴的主旋律殺戮?!铩铩?/p>
國際版的結尾停在英雄就義,原版的結尾卻安排了最后的戰(zhàn)士們一個一個慢慢死掉。電影院看前者爽,回過頭來還是后者慘烈動人。
解放軍替你們報仇了!
不容易
歌聲
放開所有你先前接收到的文明去看這部電影,會接觸並了解到更多賽德克族在當時為何做出這樣的選擇,發(fā)現(xiàn)到一選擇後就沒有所謂的絕對正確或絕對錯誤。從電影中我也發(fā)現(xiàn)到一點,我們每天當下都必須做出選擇...我們自己的人生也就是從選擇中所產(chǎn)生出來,這也沒有絕對的正確或錯誤。
寫了一大堆的影評,居然不見了……很氣,已經(jīng)沒有激情了……只能說很好看,絕對是比《阿凡達》高很多的史詩巨作!
真能拖啊,其實還能再拖出一部……但是怎么也不該說它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