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坊間流傳著一個恐怖的傳說,它和一盒神秘的錄像帶有關,傳說中,凡是看過這盤錄像帶的人,會在七天之后死亡。理性至上的女記者凱勒只將此當成是一個玩笑,可侄女凱蒂的死卻讓她的信仰產生了動搖。凱勒的姐姐告訴她,凱蒂曾和三個同學一起看過一盤詭異的錄像帶,而這三位同學無一例外都死于了非命。凱勒決定著手調查此事,她找到了凱蒂曾經看過的錄像帶并看了錄像帶中的內容,之后,一個神秘的電話預示了凱勒死期已近。想要活命,凱勒就必須在七天之內找到錄像帶詛咒的真相,時間緊迫,凱勒最終能夠成功脫險嗎?
類型:鬼屋
子類型:超自然怪物
根據鈴木光司的小說《午夜兇鈴》及中田秀夫導演的同名電影改編。 這個故事表面上看是在討論現(xiàn)代科技的危害,講述的是沉迷電視的可怕后果,但實際上《午夜兇鈴》的成功在于它關注的是一個更為原始的母題。本片與《驅魔人》非常相似,也向其借鑒了許多特點。娜奧米·沃茨所扮演的職業(yè)女性,從一個自私的單身母親,變成一個為了拯救兒子而不顧一切的女人。為人父母的責任,才是這部“屋里有怪物”影片真正要講述的東西。其中的道理是娜奧米從一個錄像帶中的幽靈——同樣是一個母親——身上學到的,而這個幽靈正是她自身的黑暗鏡像。 本片改編自鈴木光司的同名小說,以及中田秀夫導演的日版電影。在戈爾·維賓斯基(Gore Verbinski)的執(zhí)導下,美版《午夜兇鈴》擁有了極其嚴謹的結構。這部電影是“超自然怪物”的典型例子,也是我覺得最恐怖的一類,無論怪物是以什么形態(tài)現(xiàn)身的:在《驅魔人》中是魔鬼,在《危機四伏》(What Lies Beneath)中是幽靈,還有在《鬼影人》(Gothika)里當我們在理性中尋找慰藉卻終歸失敗時所發(fā)生的事情。這些怪物無孔不入,占據了我們的夢境,扭曲了我們的世界,讓我們無法分辨真實與虛妄。 在所有“屋里有怪物”類影片中,這是最讓人不安的一類故事,因為它們與前世或是另一個維度的“原罪”直接相關。再加上我們每個人都害怕失去自己的靈魂,因此這些電影顯得更為沉重。 子類型:超自然怪物
開場畫面:郊區(qū)的一座房子。進入房間,我們看到的是星期五夜晚最熟悉的一幕:兩個女孩一邊看著電視一邊閑聊。 闡明主題:“我討厭電視?!逼渲幸粋€女孩說(誰不是呢?)。電視被家長們當作了自家孩子的保姆。這一幕間接地暗示了影片的主題:為人父母的責任。 布局鋪墊:我們了解到了殺人錄像帶的傳說:只要你看了錄像,電話鈴聲響起,七天之后你就會死去。一個女孩說自己一周之前就看過那盤帶子,也就是說,今晚就是她的大限。果然,預言應驗了!接下來是一段精彩的引子,帶出了片子的女主角——新聞記者瑞秋·凱勒(娜奧米·沃茨飾演)一邊拿著手機抱怨不停,一邊走進了托兒所,她遲了很久才來接兒子艾登[大衛(wèi)·多夫曼(David Dorfman)飾演]。沒錯,瑞秋在競爭激烈的“壞媽媽大賽”中勇奪頭籌。但是多虧了這個故事,她的想法會有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她在內心深處明白自己的“原罪”,明白只有重拾對兒子的愛,才能讓她獲得救贖。 觸發(fā)事件:原來,死掉的女孩是瑞秋的侄女,也是小艾登最喜歡的親戚。身為記者的瑞秋按上級的要求,開始調查這一樁離奇的案件。很快她就發(fā)現(xiàn),這一切都與一盤可怖的錄像帶有關。
展開討論:這是真的嗎?幾個少年的詭異死亡都是因為一盤錄像帶,這可能嗎?瑞秋打探到,這些孩子在死前一周曾經去過一處宿營地。她來到宿營地,從前臺掛著“七日租賃”標識的架子上偷走了錄像帶,然后來到了12號小屋(喜歡研究數字命理的人懂了吧)。瑞秋應不應該看這盤帶子呢?提示一下:要是她沒看,就沒有之后的故事了! 進入第二幕:現(xiàn)在,我們終于能和瑞秋一起對這盤錄像帶一探究竟了。錄像帶里是一系列駭人的場景,其中一些甚至是自從《視差》(Parallax View)里的洗腦場景以來最令人不安的畫面。接著,電話鈴響。瑞秋正式踏進了黑暗世界。倒計時開始,她的生命還剩下七天。
副線故事:當我們遇到了艾登的父親諾亞·克雷[馬丁·亨德森(Martin Henderson)飾演]時,便多少明白了為何瑞秋會選擇離婚,成為一個單身媽媽。頭發(fā)蓬亂、住所簡陋的諾亞,完全就是個沒長大的巨嬰。身為電影制作人,諾亞也許可以幫助瑞秋解開錄像帶的疑團。他完全不把警告放在心上,也看了錄像。如此一來,瑞秋和諾亞之間的關系便不只是孩子的父母那么簡單了。 玩鬧和游戲:瑞秋和諾亞分頭調查,各自都發(fā)現(xiàn)了錄像帶的詭異之處。比如,瑞秋從電視屏幕里抓出了一只蒼蠅,這就是本片中的“玩鬧和游戲”。我們也了解到了錄像帶里女孩的經歷,知道她的母親已經神秘身亡,并且,她從小生活的農場曾經發(fā)生過一件登上報紙頭條的事情:獲獎的純血馬突然精神錯亂,像旅鼠跳海一樣自殺了。瑞秋開始出現(xiàn)流鼻血的情況,而且她的身影在照片中會變得扭曲。雖然這趟歷險只是剛剛進入探索階段,然而錄像帶的詛咒已經開始顯現(xiàn),危機迫在眉睫。 中點:瑞秋的兒子也看了錄像帶,“危機加劇”?,F(xiàn)在,艾登也陷入了危險。雖然小男孩擁有一些特殊能力,但是顯然在把錄像帶塞進機器的時候,他正處于“停機”的狀態(tài)。瑞秋發(fā)現(xiàn)兒子看了錄像帶,同時主線和副線故事也發(fā)生了交會:諾亞打來電話,說自己的照片變得很奇怪。顯然,他也受到了詛咒。 反派逼近:瑞秋和諾亞告別兒子繼續(xù)出門調查的時候,我們也聽到了鐘表倒計時的嘀嗒聲。時間已經所剩無幾。兩人了解到錄像帶里那個小女孩的更多事情:她的頭發(fā)嚴重分叉……當然,最重要的是她能把自己腦海里的恐怖畫面投射到錄像帶和照片上。她的父母把她送到了精神病院,而我們難免對她產生了同情。但是更值得我們同情的是瑞秋,她也和那些馬兒一樣,因為女孩的精神投射而出現(xiàn)了失常。 失去一切:瑞秋在農場見到了女孩的父親理查德·摩根[布萊恩·考克斯(Brian Cox)飾演]。他還活著,但是早已被自己女兒強大的精神力折磨得不成人形。這個“半人”意識到詛咒不會終結,便在浴缸里電死了自己(“水”也是電影的母題之一)。一切希望都破滅了,瑞秋已經是窮途末路,再沒有人能幫她解開謎團了。 靈魂黑夜:瑞秋和諾亞在谷倉里——理查德和妻子關小女孩的地方——找到了一個房間。房間里擺著一件父母最喜歡用來安撫小孩的東西:一臺電視機。 進入第三幕:諾亞在小女孩房間的墻紙后面發(fā)現(xiàn)了一條線索!主線故事和副線故事再度交會,將我們推進了第三幕。 結局:這條線索引導兩人回到12號小屋,也就是那群孩子第一次集體看錄像的地方。瑞秋和諾亞意識到小屋坐落在一口老井上方,那里正是“原罪”誕生之處——女孩就死在這口井里。他們打開了枯井,瑞秋直接摔了進去。在井底,她和女孩的鬼魂碰面了,詛咒就此終止。之后,人們安葬了女孩。但是,詛咒其實并沒有結束,艾登發(fā)現(xiàn)瑞秋被騙了:女孩是一個邪靈,而瑞秋恰好放出了她!女孩從電視機里爬出來,殺掉了毫無防備的諾亞。瑞秋趕來,發(fā)現(xiàn)了諾亞的尸體。 終場畫面:破除詛咒的唯一辦法就是將其傳遞下去。為了挽救自己和兒子,瑞秋制作了錄像帶的拷貝。這既保證了他們的安全,也保證了會有續(xù)集!
事先聲明,日版是去年看的,美版是今天晚上看的,所以可能有記憶不清的地方。我就是對不同文化背景處理同一題材這種命題很感興趣,姑且記一筆。
首先,日版給人的感覺很沉悶,我覺得最佳的地方是在錄影帶這個創(chuàng)意上。美版則活潑得多,至少1小時40分鐘我沒有想關掉視頻,這還是在已經知道了故事結局的基礎上。
大多數場景,美版是照貓畫虎地翻拍過去的。美版自己添加的地方有這么幾處,一是貞子的靈異能力,很直觀地表現(xiàn)在“瘋馬”這個元素上,二是將女主角兒子也設計成一個神叨叨的角色,三是恐怖錄影帶多了好幾個鏡頭,原作那種幽深寂靜的恐怖,變成了比較直觀的視覺刺激,真·恐怖錄影帶。
發(fā)瘋的馬我覺得加的挺莫名其妙,如果是為了嚇人那沒說。我不是鬼片的受眾,所以這版還是原版都對恐怖的元素無感。原版女主在井下往上面舀水那段,真的氛圍蠻不錯的,美版改了,我覺得略可惜。
美版的優(yōu)點在于,比日版邏輯清晰,我相當于是通過這個版本,才終于理清了這個故事的來龍去脈。但是在恐怖片的拍攝技巧或者嚇人技巧上,這片子挺一般的,比后世的《招魂》《潛伏》系列有相當的差距。美版另一個優(yōu)點,大概是演員演技比日版的好?至少是人物形象更立得住吧。原版的女主角,看得我昏昏欲睡。我覺得,這個版本當作懸疑片看,其實蠻不錯,就像《萬能鑰匙》那種結尾帶反轉的懸疑片。
日版則勝在氣質。日式恐怖片有一種特有的美感,靜水流深,于無聲處聽驚雷,還有一種幽深嫻雅的氣質。所有的長發(fā)女鬼,若生前不是溫婉的大和撫子,是絕對沒有這種恐怖效果的。試想一個聒噪的金發(fā)白人,怕是變成鬼也沒什么好嚇人的。
因為歐美文化里沒有類似的東西,所以拍的沒有日版好,大概也沒什么好苛責的。況且,我驚異于美國人對于日版這個故事精髓的把握,可見在恐怖領域,文化是相通的。
怎么個相通法呢?舉個例子。美版和日版一樣,都沒有解釋貞子不論是生前還是死后,到底是超能力者還是怨靈,但是,毫無疑問是具有不可測實力的“他者”。這種“他者”的神秘魅力,我找不到合適的詞來形容,總之,是那種安上任何已有的流行文化的東西,就會神秘感頓失。比如,貞子是生前有超能力的人,死后超能力通過電波傳遞,或者貞子生前會魔法,是巫女,或者貞子生前能夠溝通冥界,所以有神奇的力量……總之,你要是嘗試解釋,“他者”的魔力就蕩然無存了。
劇情:
一、引出
凱蒂和朋友貝拉,在屋子里看電視,貝拉突然問凱蒂是否聽說過那卷錄像帶,看過后來電話7天后就會死,貝拉想講恐怖故事嚇唬凱蒂,凱蒂就順勢說自己偷著跟男朋友看過了,今天是第7天,然后裝出卡嗓子的樣子,貝拉緊張起來,發(fā)現(xiàn)凱蒂是開玩笑。突然樓下電話來了,凱蒂看著時間有些害怕正是自己看錄像帶的時間,貝拉搶過電話接起來,原來是凱蒂的媽媽問凱蒂在干嘛,貝拉吧電話交給凱蒂就自己上樓了,凱蒂打完電話,奇怪的事發(fā)生了,電視自動亮,拔了電源還是亮,凱蒂就這樣死了。。死狀恐怖。
二、找到錄像帶
凱蒂的媽媽和父親沉浸在痛苦中,女主是個記者卻沒有時間管自己的兒子,兒子也很懂事。母女來參加凱蒂的葬禮,凱蒂媽媽求女主調查凱蒂的死因,凱蒂在葬禮上通過和凱蒂同學的對話,知道凱蒂處了對象,而凱蒂的對象也是跟凱蒂同一天死的。女主發(fā)現(xiàn)凱蒂有照片洗印就把照片洗出來了,但最后一張照片,4人面部扭曲,女主通過查看新聞、報紙發(fā)現(xiàn),照片上4個人都是晚上10點死了,女主發(fā)現(xiàn)線索,并想著凱蒂同學說的錄像帶的事。女主前往照片里4個人去過的旅館。女主發(fā)現(xiàn)并觀看了旅店里傳說的看了7天會死的錄像帶。
三、調查
女主發(fā)現(xiàn)給自己照相也是面部扭曲,女主復制了錄像帶找了男主,男主不信也看了錄像帶,男主發(fā)現(xiàn)錄像帶比較奇怪,不像是翻錄,就像是原版,覺得這個帶子奇怪,男主沒有同意女主的調查,女主在網絡上查找錄像帶里的線索,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小島,小島上有燈塔,錄像帶里的女人叫摩根,擅長騎馬,后來馬都發(fā)瘋沖進大海溺死,摩根也跳下了懸崖,期間,女主也慢慢發(fā)生了一些靈異情況,男主去超市買煙,發(fā)現(xiàn)監(jiān)控畫面里的自己面部扭曲,他相信了女主,他們一同展開調查,女主前往小島調查發(fā)現(xiàn)摩根的家,打聽到了摩根懷不上孩子,收養(yǎng)了一個孩子,然后小島上發(fā)生怪異事情,人們感冒,魚也會死,馬也會沖進大海,后來摩根的丈夫把孩子送到了精神病院,小島才慢慢恢復正常,根據男女主的線索,我們發(fā)現(xiàn)摩根把孩子推進了井里,摩根可能也跳崖自殺了,摩根的丈夫還活著。
四、結局
摩根的丈夫用電自殺了,還說著:你的到來就讓我知道不會結束,你非要把一個人的痛苦帶給全世界。一頭霧水的女主和男主并未發(fā)現(xiàn)結局,女主覺得自己時間馬上到了告訴男主要繼續(xù)調查,男主發(fā)狂一樣不肯接受摔著東西,突然發(fā)現(xiàn)地下有東西,兩人扎開地板,發(fā)現(xiàn)有一口井,女主時間已到,被詭異的意外沖進井里,女主救出了摩根孩子的尸體,男主女主以為解救了尸體,覺得孩子被推進井里7天才死非??蓱z,可是第二天,女主的兒子問女主:你為什么要救她呢,她根本不睡覺,女主回想起來,她的目的就是殺戮,害人,急忙給男主打電話,可是男主已經死于電視里爬出來的貞子。女主把原版錄像帶給燒毀了,卻發(fā)現(xiàn)床下她之前丟棄的翻版錄像帶,她好像明白了什么又把著兒子的手新翻錄了一個錄像帶。
五、猜測、、、
1.女主因侄女看錄像帶死了,帶著男主一起找答案,以為貞子死于貞子的父母,是受盡了苦楚而死。他們以為拯救了貞子的尸體就結束了。卻沒有發(fā)現(xiàn),原來當年貞子的父母忍痛殺了貞子是因為貞子就是殺戮、害人的詛咒,他們的想法是結束這所有的痛苦。
2。觀看影片,我們知道,貞子的養(yǎng)父是最后一個拿走錄像帶的人,但他看沒看呢?女主問他好不好奇,明顯養(yǎng)父知道錄像帶的事,并且養(yǎng)父家還有其他貞子的錄像帶,所以我猜測養(yǎng)父是看過錄像帶的,但他得看過幾十年前了吧,那他為什么沒有死,我猜測是他復制了給他老婆看了,他老婆為了結束詛咒把貞子推下井,然后跳崖了,這一切就都結束了。這也就是養(yǎng)父說:我看到你來就知道不會結束,你為什么要把一個人的痛苦帶給全世界??赡莛B(yǎng)父就是這個自己承受著痛苦的口中的一個人。又或是養(yǎng)父把錄像帶放在旅店的吧。
3。不知道為什么錄像帶在旅店里出現(xiàn),女主復制了錄像帶,女主沒事,因為女主把復制品給了男主看,男主死了,臨片尾,女主用兒子的手翻錄了一個新的錄像帶,她可能是要繼續(xù)傳遞保護兒子的命,女主可能也是通過男主的死,和貞子養(yǎng)父沒有死的原因分析出了自救的辦法,那就是復制錄像帶傳播下去,自己就不會死。
4。為什么貞子會天生自帶詛咒就看第二部吧或者后續(xù),但為什么女主的兒子能夠畫出預言呢?這是我疑惑的地方。養(yǎng)父為什么自殺呢?愧疚嗎?還是忍受不了痛苦了?貞子的尸體救與不救有什么區(qū)別呢?可能貞子的尸體也已經不重要了,她的詛咒已經變成錄影帶里的病毒,需要復制和傳播?
我接觸《午夜兇鈴》的時間線:
— 小時候去音像店租了2002年的美版《午夜兇鈴》DVD,回家偷偷看的。疑似盜版碟,也可能是家里電視太差,全片畫質呈現(xiàn)為片中恐怖錄像畫質。對女主角從喉嚨里扯出錄影帶的鏡頭印象深刻。值得一提的是那張《午夜兇鈴》盜版DVD好像是我人生中自己租的第一張碟。
— 1998年的日版《午夜兇鈴》是我高考后看的第一部電影。夏天坐在明亮的窗前,在筆記本電腦上在線播放,拿著半透明的圓扇遮著看的。沒有覺得很嚇人,對松島菜菜子在井底母性光輝爆發(fā)擁抱貞子的骷髏以及最后在公路上邊開車邊打電話的情節(jié)印象深刻。那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看日本恐怖片。
— 2019年7月18日晚,出于學習目的,心血來潮地找1998年日版來重看。在洛杉磯的公寓里,在Youtube上找到了中文字幕的完整電影,airplay到新添置的大彩電上看的。非常喜歡日本原版,受益匪淺。(剛看完電影就收到了京阿尼第一工作室被縱火的噩耗。2019.7.18真的是一個黑暗的日子。電影開始播放前小黃樓還是好好的,電影看完后一切都不好了。題外話,現(xiàn)實世界比恐怖片可怕很多??植榔揪褪且环N讓人忘記現(xiàn)實恐怖的存在。這樣一想,恐怖片就很可愛了。)
— 2019年7月19日晚,出于對比分析學習目的,看了2002年的美版。作為優(yōu)愛騰全會員很有覺悟地對比了三家平臺上該片的長度,騰訊是1小時50分鐘,優(yōu)酷1小時54分鐘,只有愛奇藝是和IMDB數據吻合的1小時55分鐘。騰訊刪減也忒狠了吧。友情提醒,國內平臺看國外電影注意比較平臺長度,選長度最長的看。
本來是想看完美版寫個短評就完事兒了。但是怪自己話多,短評裝不下,就這樣很久很久沒寫長評的我過來碼字了?!段缫箖粹彙废盗幸菜闶浅砷L過程中重要的回憶,值得記一筆。
這里主要做一點日版和美版的對比分析,重點講講美版作為翻拍片的成功與不足。首先,1998年的日版《午夜兇鈴》就是我心目中的低成本恐怖片扛鼎之作,故事一氣呵成,處處恰到好處。
美版作為翻拍電影交出這份答卷實屬不易。日版珠玉在前,美版成功地把這個極具東方色彩的鬼故事嫁接到了西方背景中,做出了自己的特色:
1. 美版著力使用視覺語言營造印象恐怖,恐怖錄影帶的蒙太奇更長,更為意識流,片中處處以圖形和線條呼應恐怖意象—形如井口的杯底水漬,樓梯,鐵欄。更有致敬《后窗》的女主窺視各家電視屏幕的鏡頭。在藝術上不可謂無追求,也難怪這部電影上映后在美國當時的流行文化圈掀起一陣熱潮。
2. 對“貞子”的故事和游戲規(guī)則新增了一個原版電影沒有的解釋——被困在井底能生存七天,這就是為什么看完錄影帶有七天的時限。不知道這個設定是否是小說里有的,如果是美版電影團隊原創(chuàng)的概念,可以說相當靈光了。
3. Naomi Watts演的女主角性格上更為獨立,符合時代對強勢女主的期待。不過這個女主塑造得沒有很成功(后面再講)。
美版還有很多和日版不同的地方,大多數感覺是為了不同而不同,很多改編處理都比原版的效果差一點。比如:
4. 美版的女主性格獨立,在影片前半部分獨立調查。松島菜菜子的女主比較柔弱,很大程度上依賴前夫推進調查。雖然強勢主動的主角是金科玉律,但是美版對女主性格的調整過猶不及,整體上顯得不近人情,性格不穩(wěn)定,作為母親的角色弧光十分生硬。而松島菜菜子貫穿影片的柔弱反而襯托出她領悟真相后的決斷。
5.男女主角的關系。美版男女主角從第一場對手戲開始就有chemistry,卻又像是剛認識一樣,實在很不像一起生過小孩后又分手的一對男女。日版中則完全是一對生分了的前夫婦。我更喜歡日版的感覺。日版里女主和前夫的關系是有完整的成長弧線的,松島菜菜子對生分了的前夫仍本能地依賴,兩人共度危難,還幾乎重修舊好,最后前夫領了便當,松島菜菜子被迫獨立前行,成為比原來堅強的女人。
6. 男主角設定差異。 美版男主角是個有點天然呆的小可愛。日版是個超能力沉穩(wěn)大叔。這個就蘿卜白菜了,我更喜歡日版的男主。美版男主角的幽默可以博人一笑但有點違和,男女主角都不像是知道自己馬上要死的人。
7. 美版“貞子”的背景故事令人困惑。第二幕后半程明顯拖沓,南轅北轍。甚至不清楚貞子有何危害,為何非殺她不可。馬的情節(jié)也有點不痛不癢。
8. 劇本質量。日版的劇本干凈通透無贅肉。美版有不少脫戲和出戲的對白。父子在車里談心的一場戲寫得尤其失敗。
其余部分美版就算做得和日版不同,也總算無功無過,除了……
9. 美版徹徹底底把貞子爬出來的高潮戲拍毀了!如果說其他部分要做得和原版有差異都可以理解,但這場高潮戲我認為是可以照搬的!說說這場戲毀在哪里:
a. 本來前夫的死是第三幕的大轉折。日版做了從平安無事到天降橫禍的無縫銜接,效果很好。美版非在中間加一場母子戲,戲精本精的小男孩告訴女主你丫薩比了,老爸藥丸。見過這樣劇透的么?
b. 美國貞子爬到一半居然咔的剪到Naomi堵車。為什么要這樣?!為什么? 就算午夜兇鈴翻拍一百遍,也不能有人打斷貞子姐姐爬出來!因為這樣的時刻咔到別的地方一定是反高潮的。我們已經知道男主必死無疑,也知道女主無能為力,又不是碟中諜營救,干嘛在最重要的時候咔掉。
c. 貞子爬出的鏡頭用了側面的角度。效果遠弱于日版的正面角度,也就是男主角的主觀視角。
d.美版貞子雖然特效更貴,但是長得很好笑,真心比不上那時日本貞子的眼神明亮又美麗。
e. Naomi來找男主時先看到椅背。本來是很好的一場戲,結果她把椅子翻轉過來的時候又咔掉了,最后在閃回時才給一秒男主的死相。剪輯真的很善良,對嚇人這件事完全不誠懇。
話講完。日版真的很棒美版也很不錯,兩部片都值得多年后重看?!段缫箖粹彙芬菜闶亲钤绲馁惒┡罂丝植拦适轮涣?。90年代末人們對電視、電話、傳播的恐懼。那之后過了20年,人類社會經歷了互聯(lián)網、智能手機、流媒體、社交網絡等大變革。就連貞子本子也會感慨時不我待吧。不禁有點好奇,超能力少女貞子小姐姐能否追上時代呢?
Naomi Watts使這部翻拍有了可信度。
媽的打兩只星星的灰布會看電影啊、、
...覺得調查過程還蠻有意思可惜基本故弄玄虛 不怎么恐怖...害得我在沙發(fā)上蜷縮著看完了……早知道我就鎮(zhèn)定的看了嘛!
沒看過原版,初中看美版都被嚇尿了。現(xiàn)在分析,美版的優(yōu)點是把錄像帶和熊孩子鬼上身表現(xiàn)得更華麗,似乎有《驅魔人》的影子,然后對于故事節(jié)奏的把握更好。缺點是日版的深邃幽怨氣質蕩然無存,娜女神的尖叫又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觀眾這是部美國傻片。
讓老美理解東方的冤魂文化真是折磨死他們了
前面部分幾乎就是復制了日版的劇情,后面關于詛咒起源的部分有了些偏向西方理解的改編。整體比較流暢,氛圍也營造得不錯,但相比日版還是要遜色一籌。這類解謎式的恐怖片,還是日韓拍得更有感覺些,東方的宿命論常常讓影片的懸疑詭秘氣氛更足點,而西方人則更側重視覺上的表達。日版娓娓道來的懸疑風,氣氛持續(xù)堆疊,到最后貞子從電視中爬出達到高潮,非常震撼。美版基本上維持了這個脈絡,但在氣氛上比日版還是差了些,比如錄影帶內容就遠遠沒有日版的詭秘氣氛,女主兒子偷看錄影帶也沒有營造出那種突如其來的驚悚感。還有最后的高潮,貞子的出現(xiàn)多么驚艷,但美版薩馬拉就只有拙劣的模仿,伊野尾理枝對肢體語言的應用比黛維·切斯小姑娘強多了。
日本的恐怖片向來不看,不是因為恐怖,而是因為厭惡它們的矯情和惡意企圖,歸根結底那就不是一個善良的民族,而這部美版不過不失,四千多萬拍成這樣還能如何, 說實話原版可能更勝一籌,錄像帶內容很搖滾MV泛兒,美式視覺重口適當的加入,保證了美國本土的觀看性,娜奧米表現(xiàn)一般!
想看又沒看過《午夜兇鈴》的觀眾,還是優(yōu)先選擇日本原版的比較好,美國翻拍版感覺都快變成魔幻片了?!b于劇情主線什么的改動不大,所以新版的某些橋段難免讓我與老版進行比較,氣氛不夠陰冷壓抑、英語臺詞聽著怪怪的、骯臟惡心的尸體卻被特效給代替......原來陰森恐怖的靈異片儼然失去了它的魅力。
與日版的瘆人相比,美版更注重劇情的推動,將故事大部分時間放在了追尋真相上,娜奧米·沃茨也很適合這個角色,不過經典的穿越電視機橋段看著不太驚悚,可能也是空間太開闊的原因,還是日式的房子更適合貞子來嚇人。
受不了女人的尖叫和刺耳的音樂,雖然有準備,但部分鏡頭還是震的我脊背發(fā)涼。。 媽的這化妝師也忒給力了。。
片子不壓抑也不恐怖,但是懸疑氣氛很好,節(jié)奏緊湊,非常吸引人。但是我不太明白這小女孩爲啥是個詛咒,她到底有啥問題,不可能平白無故生下來就想害人吧,這方面的解惑太少了。
不是為了完成作業(yè)我真的不想看恐怖片...不過諾米·瓦茨演得還是蠻精細傳神的~那盤死亡錄影帶也比日版的有視覺效果~但美版的恐怖片就是缺少一點日式的靈異感。
講道理美版真比日版好看。尊崇原故事保持沒變的基礎上,細節(jié)處理有很多獨到的想法,詭異程度見長。安全期的7天時間日版是完全放松神經,美版卻得提著膽兒看,始終保持著緊張氛圍的營造。唯一不如原版的一點就是,卷發(fā)女人梳頭比不上貞子她媽黑長直梳得有感覺。
三星半。算是翻拍片中的奇跡,個人覺得比日本版更好看,改編得很有特色,畫面有點像現(xiàn)在很流行的AVG游戲心靈殺手和暴雨,是下過功夫的翻拍片了。
氛圍很好,時間一天天減少,如果這一天沒有什么新進展,觀眾的心理壓力就會進一步加重;但爬出電視機和井里的橋段就很平庸了,女孩為什么殺人也沒說清楚
美國的翻拍突破
不敢看原版所以才看的美版好么。。。!話說前面都挺嚇人的,最后貞子出電視那個效果太喪了!!還是日版那個慢慢爬出來的樣子比較嚇人!
「I can't imagine being stuck down a well all alone like that. How long could you survive? → Seven days. You could survive for seven days.」
與日版相比改變挺多的,但最致命的弱點就是——不夠恐怖
本片翻拍於日本同名經典驚悚片,並由曾經打造過“加勒比海盜”三部曲的大導演戈爾維賓斯基執(zhí)導。此片情節(jié)安排上雖然不可避免地沿襲了原作的設定,但卻有不同的視覺詮釋,比如把女鬼“貞子”變成類似扭曲而不協(xié)調,時而遲緩時而敏捷的喪屍,而不像日本版本一樣有種“隨風漂浮”的虛浮感,甚至日本版本中的風吹,草動,空屋,滴水等靜態(tài)鏡頭一並皆被隱藏在好萊塢緊湊的敘事節(jié)奏中,而是以更直觀的視覺效果來呈現(xiàn)“恐懼”,從而讓“貞子”的出現(xiàn)更實際威脅到人們(帶來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