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掌控著觀眾的心
看到這里的差評,真的覺得很不公平。這部電影原作和內地上映的版本長度相差很多好不好??往往是被中影截去的那段才會讓影片更加完整。災難片有很多種,也有很多的表現形式,好萊塢電影講究的是視覺沖擊,而這部電影恰恰相反,巧妙地運用病毒襲擊日本來表現出人性的美好,這是一種精神上的沖擊,給我了今后想去當醫(yī)生的沖動。
再來看看演員的演技,妻夫木聰,我第一個喜歡的電影明星(就是因為看了這部影片),特別是一開始的笑容真的很感人?,F在的醫(yī)生哪個不是天天一副囧臉啊。還有就是他穿著防護服進行急救的時候,那種眼神真的非常傳神。
至于結局,女主角死去了,留給男主角的,就是男主角偷拍的合影,正式這張合影,讓我淚光閃閃了。
總之這部電影的原作是非常能掌控觀眾的心的?。?br>
2 ) 初看不識劇中意,再會已是疫中人
整個故事情節(jié)很簡單,某現代化工廠進駐菲律賓某個小島,破壞了當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使居民不得不進入深山老林伐木以供日常之需,第一次進入森林深處的居民不幸接觸了帶菌蝙蝠,回家后沒幾天便發(fā)病而亡,病毒也迅速擴散,直至整個島上的居民全部感染。一個小女孩偷偷離開了小島,并把這個情況告訴了一位老醫(yī)生,老醫(yī)生獨自前往小島救治病人,自己卻也被感染了,并在回日本探親的短短幾天時間內,把病毒留在了日本。病毒迅速且不知途徑的擴散,沒有醫(yī)治的方法,感染者和死亡人數劇增,使日本全國陷入恐慌。最后是一位女醫(yī)生舍身實驗新的治療方法,使日本國民得救,可惜她自己的實驗卻沒有成功,最后這場災難造成了超過1000萬人感染,300萬人死亡的悲劇。
以前看這部影片沒覺得有什么太大的波動,就覺得是一個中規(guī)中矩,一切都在意料之中的災難預演,頂多再多混合一些日本經典的純愛場景,沒有韓國同類影片《流感》的規(guī)模浩大,更沒有大片《2012》的震撼。現在再看卻真是應了那句初看不識劇中意,再會已是疫中人,當我真正經歷著一場這樣的災難,才能發(fā)現這部影片對于人情、人性的寫實刻畫才是真正的卓越之處。
首先是醫(yī)生,作為整部影片的主體,醫(yī)生不僅僅是在與病毒作戰(zhàn),更是在與道德,與自己的靈魂作戰(zhàn)。起先接觸第一例日本病例的醫(yī)生因誤判受到指責,也必須頂住壓力繼續(xù)調查。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呼吸機數量不夠,只能放棄病情嚴重的病人去救更有希望救活的那一個,對于曾宣誓“竭盡全力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維護醫(yī)術的圣潔與榮譽”的醫(yī)生來說,拔掉病人的呼吸機,放棄一條生命去救另外一個人,是多么殘忍的事情?救死扶傷的同時,醫(yī)生也在時時受著煎熬,面對病毒人類無能為力,只能看著患者在家人無限悲痛的哭聲中漸漸逝去,越是盡力的醫(yī)治,在病毒面前似乎都更是在諷刺人類的弱小。
影片中的悲劇人物小林榮子醫(yī)生,在開始的時候,我并不喜歡她,影片中對于她的刻畫近乎冷血,她不關心病人感受的提問,小男孩要用呼吸機維持生命,另一名小女孩也需要,她親手拔掉了小男孩的呼吸機,然而小女孩在使用了呼吸機之后沒多久,也只是以死亡告終。奪取別人生命的決定是艱難的,但總要有人去做,只有這樣,才能給更多人生的希望。小林醫(yī)生不幸感染病毒之后,用自己最后的力氣說出血清治療或許有效,她的方法救了眾人,自己卻沒挺到成功的時候。
在我看來,最終勝利的解藥是信念,小林醫(yī)生生命最后一刻說出的治療方法,松岡按動的發(fā)送鍵,三田護士看著女兒發(fā)來的短信后倒下,作為與病毒殊死搏斗的一線醫(yī)護人員,她們都憑借堅定不移的信念,拯救病人到了最后一刻。
和現實中的病毒一樣,《感染列島》中的病毒也來自于大自然,未來發(fā)展而破壞自然平衡的人們,遭受著病毒毫不留情地報復,在難以想象的壓力面前,有那么一群人選擇守望相助,放棄了自己的家庭和生活,冒著被感染的風險也不愿意放棄任何一條生命。
哪怕世界不完美,所謂人性善惡,一念之間,堅守的信念會給我們戰(zhàn)勝致命病毒的希望和勇氣!
3 ) 感覺特小成本制作的災難片
意料之外的幾乎滿場,可能是國慶黃金周的緣故。其實有點不解為什么2009年1月的日本影片,中國會在2010年的10月引進。不過畢竟電影的好壞與你看見它的時間也并無多大關系。似乎中國很少引進日本的影片。竟然是中文配音,這點有點悲劇。一開場,身邊就有人說“阿~日本的”有點汗。然后妻夫木聰的顏一出來,左邊就有一男的說好看還是帥之類的話。身邊還有小朋友在吵,十分不解怎么會有家長帶小朋友來看這種片,女主倒下的時候還有一男的超無聊的在數1~2~3。作為災難片的話,覺得這個劇本本身并不好,場面不夠宏大,基本在一家醫(yī)院,還有感覺人的作用實在是有點太被動,幾乎也就是等,等著死,或者康復。生命力頑強的男主,怎么著都不會被感染。比較飚眼淚的就是在那些醫(yī)務人員舉手自愿參加感染區(qū)的工作的時候,真的很感動。不過,那些搶救場景看起來真的覺得有點假,設備什么的也特有模型的感覺。
不過男女主單獨出現的場面拍的都很唯美,畫面感不錯。
4 ) 確實不差啊,怎么評價那么不好
在災難片中也算非常棒的片子,值得一看。
全片基本找不到特技的影子,所有的情結都從微小處著手,細致入微,需用心體會。
影片劇情發(fā)展有波有瀾。開篇的鏡頭極為重要,看第一遍時沒注意,后來才發(fā)現開始的一段與養(yǎng)雞場的確沒有聯系,而是一個鋪墊,為最終病毒發(fā)源地的浮出水面埋下伏筆。而養(yǎng)雞場場主被人們誤解,羞愧自盡,便是增加劇情波瀾性與復雜性的有力一筆。
個人認為,本片最卓越之處在于對人情、人性、人物性格的刻畫。
首先是醫(yī)生,全片的主體。醫(yī)生不僅僅是在與病毒作戰(zhàn),更是與道德,與自己的靈魂斗爭。在殘酷的自然面前,沒有對與錯。因誤判被指責,需要頂住壓力。人工呼吸器數量不夠,不得不殘忍的放棄一個病人的生命去拯救另一個。“先救有希望的病人”成為了奪去另一個人生存權利的冷酷的宣言。這種倫理問題的糾結在片中成為了所有救治者的心魔,可說到頭來,在病毒殺手面前,人們的這種掙扎恰恰證明了我們的弱小。因為我們從未決定過自己的命運。生存還是毀滅?這由不得你。
小林醫(yī)生,似乎是先抑后揚,開始主要刻畫其冷酷:對醫(yī)院強勢,拔病人呼吸器,不顧病人心情的訊問般的提問···可是她的變化卻改變了整個醫(yī)院的氣氛,松島請求她信任院中的醫(yī)生,于是她選擇以自薦方式選取抗病毒的專職人員(很老套的一人舉手,萬人隨同的表現方法,不過依舊能打動人心),而后的行為逐漸改變了人們也是觀眾對她的看法。于是劇情的升華來到。當小林榮子在車上咳出一灘血跡時,觀眾都知道,這名醫(yī)生要獻身了。(不管是出于導演的安排,還是劇中那個超低的治愈率)她選擇了新療法,拯救了很多人,卻犧牲了自己。(又很典型的表現方式)
而后是更小的細節(jié)刻畫,比如“魔法短信”,天真無邪的小姑娘與她的護士媽媽。第一次的短信交流很溫暖,讓人看到希望。但第二次三田護士卻沒能回復。那天正好下雪,小姑娘難以按捺初次看到雪的激動心情,一直等著媽媽的回信。爸爸在醫(yī)院門口傷心,孩子卻并不知情。醫(yī)生代替過世的三田回復小姑娘,短信還是那么溫暖如初,孩子激動的大叫,看到短信的父親則抱著孩子在雪中大哭。(我準確的預測了三田死后的這個情節(jié),卻仍然沒能控制自己的情緒,直接淚奔···)
當然還有松島醫(yī)生,另一個主角,仁愛、執(zhí)著,一次又一次在打擊面前挺住,終于盼來了光明。還有仁志教授,笑呵呵的宣稱,人要與病毒和平共處,卻為了分離病毒倒在一個山洞中,一病不起。
于是,帶點懸疑的劇情,一次一次的用傷感的場景沖擊觀眾的淚神經,效果很好。
此片細節(jié)上確實下了極大工夫,以致我根本無法寥寥數字就能概括完。
但,光淚奔,光波瀾還算不得好片。重要的是它有意義?;蛟S不同的觀眾得出不同的感受,但重要的是,我們確實可以從人們對病毒的抗爭,從MINAS島上的生態(tài)破壞,從劇中的人物的言行中受益良多。
最后說一句,請大家不要因為是日本片就先入為主的一味批判。
5 ) 我挑了點刺
這是一部典型的災難片,一開始就在激勵渲染著這種病的恐怖,患上的人,渾身抽搐,七孔流血而亡。之后這樣的病大范圍的在日本蔓延開來,最終死亡人數達到1000萬,最終小林榮子為醫(yī)學事業(yè)獻身以身試藥,找到解救全日本的方法。
但實際上,這是我看過比較粗糙的電影了,整個故事的脈絡不清晰,細節(jié)凌亂,感情表達的不到位,也沒有突出的亮點。就這幾方面,我先總結下。
我認為這里面有幾點情節(jié)處理太不妥當。首先,這個病毒到底是一什么樣性質的?從頭到尾沒有一個清楚的交代。給我的感覺是,想要渲染它的恐怖的時候,就拿恐怖的生病的畫面來表現,如:會咳血,會抽搐,會七竅流血而死;要交代情節(jié),不發(fā)病的時候就一點問題都沒有,跟平常人一樣。三田護士發(fā)病就是這樣。三田護士被感染死亡的這一點,導演應該是想要重點刻畫的,但是前面不做鋪墊就暈倒,然后就搶救無效死亡。而且除了最先前輩感染的醫(yī)生外,在治療期間也沒有去刻畫其他醫(yī)生感染了疾病,這個感人的細節(jié)卻讓人覺得造作,適得其反。其次,松岡不是把病體交給一個業(yè)余的醫(yī)生么?結果呢?沒了下文?如果發(fā)布這次的病毒并不是新型的觀點是這個業(yè)余的醫(yī)生發(fā)布的,后面就再也沒了交代,那么這個情節(jié)是為了什么而設計的?再者,如果在國外救助的醫(yī)生明明知道自己已經感染了疾病時日無多,想要回國看看自己的女兒,那么作為一名醫(yī)生,又是電影著重強調極有醫(yī)德的醫(yī)生,那么他回國回家居然都不做防護措施,吐血都不做處理,這點是在難以讓人信服。
這里感情的處理也略為狗血。小林榮子與松岡剛在醫(yī)院外交談完大雨就澆了下來,且不說這橋段是多狗血,這種情況下淋雨不怕生病么,要記得這是災難片又不是感情戲。最后救治的辦法可以有點創(chuàng)新么?又是血清。血清療法應當是一種普遍方法了,也相當好想到的吧,怎么搞的跟秘密武器一樣(難道是我常識有點多?)。女主榮子從醫(yī)的理由也可以創(chuàng)新下不?又是因為家里有生病的親人,致力于醫(yī)學,如果襯托女主的思想及風險精神完全可以有更好的詮釋。
但是這部電影也不是全無可取之處,比如,仁志教授所說的:病毒跟人的關系就像是人與自然,明明知道汲取太多宿主死掉自己也無法存活,但依然……只是稍稍可惜,本可以升華的思想就這么戛然而止,后面再無交代。再比如,三田護士發(fā)病前沒有來得及發(fā)出的短信,卻還是發(fā)到了孩子手中,這樣一個小小的舉動實則隱含著許多的無奈。還有,巨大的死亡和工作壓力下,許多的醫(yī)生和護士都經不住這樣的心理考驗,演的脆弱和暴躁。我理解他們,畢竟那樣的情況下,看著成批死去的人們,他們的哀嚎,他們的痛苦,想要保持一顆不崩潰的心太難了。
但不管這部影片表現得如何,我們人類面對災難都拿出應有的勇氣,畢竟我們是如此的頑強。借此向SARS期間的醫(yī)療人員致敬,謝謝。
6 ) 一本正經的災難愛情片
閑的腎疼,時隔一年后來寫評價
第一次看是在二外課上的時候日語老師放出來的,當時只是覺得,妻夫木聰帥炸了!
于是乎,學業(yè)不太繁忙的時候補完了整部片子,不過是一部在從未見過【病毒感染】的背景下的又一部愛情片【一直很佩服日本的導演,無論什么情況下都可以拍出DOKIDOKI的純愛片】整部片子無論背景多么宏大,病毒多么可怖,氣氛多么緊張,都是為了男女主的愛做鋪墊,看罷全片覺得編劇是怎么做到乍一看是部醫(yī)療片卻沒有什么卵關系的
還覺得很像我看之前剛讀不久的一本小說,畢淑敏老師的花冠病毒,然而又缺少了畢淑敏老師那種將東西一層層剖開,告訴你一些血淋淋的事實
而且特別想吐槽的一點是,為毛妻夫木聰飾演的角色無論帶不帶防護面具,怎么跟病人近距離接觸都不會感!染!【感受到主角光環(huán)的深深惡意】難道長得帥就能自帶抗體么么么……
給最后一段大學時期的回憶殺好評 ,終于解釋了整部劇男女主沒有表白,沒有談情說愛,剪不斷理還的感情是什么,讓人忽然明白是愛
我一直堅信,愛與希望能有一切
即使明天地球滅亡,今天也要將蘋果樹種下-馬丁路德金
7 ) 《感染列島》:如同末世的傳染病爆發(fā)
很有些超前意識的影片,上映之后就爆發(fā)H1N1,幸好蔓延并不夸張,死亡率也比較低,要不然被懷疑成陰謀論也有可能滴。
其實從影片出品到流感爆發(fā),只是個巧合罷了,畢竟很多科學家都警告過人類可能再次爆發(fā)傳染疾病。回頭看看,本片更像是在回顧幾年前的SARS,從初期無法正確診斷開始,到大規(guī)模傳染,死亡率也較高,醫(yī)護人員也難以幸免。除了發(fā)病特征,其他都比較相似,估計劇本是有參考那次流行病的。
相比較日本之前的災難片所帶來的恐懼、絕望、悲情,本片在表達手法上顯得相當溫柔與和諧,換個說法,就像是日本的主旋律片。很容易被感動的我,說實話,從頭看到尾,顯得相當平靜。不是說咱變了心,而是影片刻意去塑造的情感沖擊,實在是很平淡,即使連主線所帶有的感情,也由于相當局限的展現,而無法制造出感動。要知道,在電影中創(chuàng)建感人的情感磁場,可是日片的一大特色。
順便說下,作為災難片,本片在制作流程上顯得有些不夠嚴謹。如此大規(guī)模的傳染疾病,無論在人員調配、醫(yī)療設備,還是場景布置、治療過程,很容易看到不合理之處。醫(yī)學本身其實相當無情的,就像片中小林說過,把生的希望留給更可能治好的人,在困境面前,肯定是優(yōu)先救助希望大的。從有情到無情,并不光光是人性的轉移,而是一種負責任的態(tài)度;為了達到戲劇效果,影片在把握這個度上相對混亂了些,缺少邏輯。
8 ) 病毒災難片類里可看的災難片,偏寫實
我其實是不懂為什么這片子的評分這么低的。
相比較流感的夸張以及大場面,感染列島其實有點類似于紀錄片的寫實。不過在相似病毒傳染病類的電影里都是可看的。
不過還是覺得時長挺長的以及結尾強行煽情,雖然我也的確有被感動到。
因為看了太久了,也記不得太多,不過印象最深刻的還是男主進到感染島里其中一個屋子里的場景以及那個到一直照顧居民最后也沒放棄居民們的醫(yī)生(并不是最開始把病毒傳播出去的醫(yī)生,雖然那個醫(yī)生也很好)
男主很嫩女主很老。BUG太多無力吐槽。不過這是09年的片子?!!國內現在還好意思放?!?。。。。。。。。。。。。。。。。。?!以后這樣的電影請我也不去了TAT
純粹為了看蛋娘,為了某影評家的一句貶義的話語?,F在我可以說,不管這片子的劇情有多不靠譜,節(jié)奏是如何的沒有章法,蛋娘的演技還是無可厚非的。只是可惜這題材真的更適合剪輯成4,5話的TV特別篇。但是不妨礙我們在最后為櫻花下的男女主角小小的感動一下。
一般來說,我都會很喜歡煽情的日本片,但到底看過如此多的災難片,病毒感染什么的來說,此片樹有史以來最無聊。妻夫莫聰是帥的,和女主是完全不般配的。
雖然電影都是美好的,雖然電影是日本的,但我怎么還是那么想狠抽國內那些醫(yī)生呢?
好吧,我承認完全是沖著某男豬去的。。。結果看了一出灰常狗血滴,內容完全在掌握中的沒有新意的災難愛情片。。。誰要看你們母子戀啊?。。?!
很有美國大片的范兒,加之不少日影獨有的細膩情感刻畫以及人情味兒~~算不錯了,還很應景,國內該引進~~~看看人家怎么把玩兒災難大片的~~~
哪怕明天世界毀滅,今天你也要種下蘋果樹……前面其實無感 結尾感動了 太喜歡妻夫木聰了 哈哈
たぶん,無論何種暗黑系,Satoshi你就是溫情少年。「たとえ明日地球が滅びるとも、今日君はリンゴの木を植える」充滿治愈力量的這句話加上你的笑容,令我在「人類自作孽感染滅絕」這種末日劇情中也始終感到正面與希望。
她那死于腦癌的弟弟在死前跟她說“姐姐,你一定要成為醫(yī)生,然后告訴像他這樣的人(絕癥者)會有明天?就算明日世界末日,今天也去種蘋果樹“就算明天地球就要毀滅,今天你要將蘋果樹種上”(即使明天是世界的盡頭,今天仍要種蘋果樹)
節(jié)奏感,大片范兒。玩兒人性,很精細。。。這就是人家日本電影的水平。。。
花癡無罪,Satoshi萬歲。
最近,某視頻app先后給我推薦了《釜山行》,《盲流感》和此片。這部電影里面講到了封城、搶購衛(wèi)生紙、病毒來源于蝙蝠,最后,是用病愈者的血液去救治病患……嗯……托腮
建立在一種虛擬的流感病毒之上的災難,沒有生化危機那么夸張,但比SARS強大很多倍。病毒直接攻擊人,比地震什么的干脆多了,而且會傳染,每個人都是敵人。就算臨死也不要放棄希望,把希望傳給別人。當然,對地球好點吧。
中規(guī)中矩的災難片,病毒似乎是伊波拉、SARS和H5N1的結合變種。故事比較強調環(huán)保理念,對極端狀態(tài)下人性的善惡著墨不多。某些煽情位很狗血??磥韻u國心態(tài)/原子彈傷痕深深糾結于每一個日本人的心中,很難擺脫。
日本人用他們獨特的人文視角講述不同立場的人們對待未知流感病毒的無措彷徨和絕望。聰聰的陽光帥氣讓這部沉重的影片充滿希望,真是越來越愛他了!~“即使明天是世界末日,今天你也要將蘋果樹種上?!薄?/p>
編劇自己似乎無法駕馭這樣的題材?想傳達的事情好像不止災難所帶來的警告效果而已,卻什麼都沒有交代好。妻夫木很帥,只是為什麼他沒死女主角卻死了?女主角與國仲都沒被毀容呢。看到池脇千鶴很開心,好開心看到她有新作品,雖然只是小小的角色。
日本版《2012》,沒有大場面,但有小細節(jié)。總能看到日本人性格中纖細的一面。(20100621)
工整排列式的拍法,所有痛點都沒有揮發(fā)出力量。
“由于大量的藥品和抗生物質使土壤變質了,人類把自己生存的場所用自己的手給毀了。病毒行為也和人類一樣,明明宿主死后自己也會死,然而依然要吞噬宿主?!?/p>
我搞不明白這么好的電影豆瓣評分如此低,也許那時候大家都當做一部普通的商業(yè)片去看待吧,沒有特效打斗,沒有刺激的感官。而如今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今天,看到電影中的情節(jié)就看到了我們國家這一個月的經歷,除了病毒的致死率比現實中的新冠病毒要強得多,其余簡直可以說是很生動了,雖然我不是武漢那邊,但可以想象的到疫情剛剛公布時的情景了。片中導演沒有過多談及統(tǒng)治階級的事情,而是將視角視角始終放在基層醫(yī)生護士病人身上,想想現實也是這樣,每次發(fā)生疫情也是他們想白衣戰(zhàn)士一樣頂在第一線,拋家舍命奉獻犧牲。嘴拙想講的太多但是無奈詞窮,只希望人們都能夠健康快樂的活著,希望今次頂在抗疫前線的英雄們能夠凱旋回家與家人團聚,武漢加油!中國加油!世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