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當年在努布拉島營建侏羅紀公園時,約翰?哈蒙德(理查德?阿滕伯勒 Richard Attenborough 飾)曾把附近的索納島作為恐龍的制造工場。侏羅紀公園淪陷后,索納島上的恐龍在完全隔絕且缺少必要合成元素的情況下生存了4年時間。哈蒙德對此頗感好奇,他重新找到馬科姆博士(杰夫?高布倫 Jeff Goldblum 飾),邀請他前往小島考察。4年前經歷讓馬科姆心有余悸,他斷然拒絕哈蒙德的提議,但當得知女友莎拉(朱麗安?摩爾 Julianne Moore 飾)已前往小島之時,只得跟隨探險隊整裝出發(fā)。
在索納島上,另一組野蠻的探險隊已經先期到達,他們抓捕恐龍將其賣到外國。利欲熏心使得這些貪婪之徒全然不顧危險,竟然打起暴龍的主意。索納島旋即變成恐怖的屠殺地獄……
文章首發(fā)于公眾號「電影彩蛋堂」,專注分享電影彩蛋。
1. 相對于第一部影片,第二部《失落的世界》大量取材自《侏羅紀公園》原著小說,其中來自小說的情節(jié)包括:小女孩在島上被恐龍咬傷、瀑布中躲避霸王龍(以及霸王龍用舌頭舔人)、狩獵隊副手被一群細顎龍分食(小說中哈蒙德的死法)等。
小演員的名字叫卡米拉·貝勒(Camilla Belle),長大后主演了電影《史前一萬年》。
2. 影片中運送暴龍到圣地亞哥的輪船叫“冒險號”(Venture),與1933年《金剛》中運送大猩猩到紐約的船只同名。
3. “冒險號”上的船員可能不全是被暴龍殺死的,因為盡管死去的人很多,但以暴龍的體型不可能在不破壞船艙的前提下殺死室內的人,于是有理論指出,船員可能遭到了迅猛龍的襲擊。
影片中并沒有關于迅猛龍是否在船上的暗示,但在電影相關書籍《The Making of The Lost World: Jurassic Park》中附有這樣一張概念圖,內容是一只迅猛龍站在走道的淺水中,遠處有一人拿著電燈照射,這個畫面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迅猛龍曾登上了船。
4. 據說在拍攝霸王龍城市大暴走時,劇組刻意安排了幾個日本人一邊逃命一邊驚慌喊叫:“我離開日本就為了這個?!”,指的是島國最著名的怪獸——哥斯拉。
這一點有待商榷,彩蛋君反復看了這個片段十幾遍,還是沒有找到這句話,甚至連一句日語都沒聽到,反而在尖叫聲中隱約聽到了一句粵語的「救命」,看來還是地球上還是有廣東人不敢吃的生物……
5. 在錄像店旁被霸王龍吃掉的人是本片的編劇——大衛(wèi)·凱普,在片尾演職員名單中可以看到他的角色被署名為“倒霉的混蛋”(Unlucky Bastard)。
6. 錄像店中能看到幾部“好萊塢大片”的電影海報,包括施瓦辛格主演的《李爾王》(King Lear)、羅賓·威廉姆斯主演的《杰克與“豆莖”》(Jack and the Behnstacks)、湯姆·漢克斯主演的《海嘯日出》(Tsunami Sunrise),當然這些都是假海報……
7. 編劇大衛(wèi)·凱普為《失落的世界》撰寫劇本時,會把一封信貼在電腦屏幕前。信里面的內容是一名觀眾對第一集的吐槽,說影片中恐龍的出場時間太晚了。
8. 第一部中山姆·尼爾飾演的格蘭特博士以美國知名考古學家杰克·霍納為原型,而第二部中的羅伯特·伯克(Robert Burke)則影射古生物學家羅伯特·巴克(Robert Bakker)。
現實中,兩人是學術上的死對頭。霍納認為霸王龍是一種食腐動物,巴克則認為霸王龍是主動的獵食動物?;艏{曾建議劇組讓伯克在影片中被暴龍吃掉,結果羅伯特·巴克得知后卻很高興,給霍納回信道:“我就說暴龍是獵食動物了吧!”。
9. 影片中,鉆進羅伯特·伯克衣服里的蛇是一條無毒的奶蛇。人們經常會把奶蛇和具有劇毒的珊瑚蛇混淆,因為它們的顏色和條紋都十分相似。
10. 原著中,莎拉(電影中由朱麗安·摩爾飾演)是一名動物行為學家,而不是電影中的古生物學家。小說里獨自提前去索納島的是馬爾科姆的朋友,古生物學家理查德·萊文,而莎拉是最后一個到達索納島的。電影中則刪除了理查德這個角色,改由莎拉提前獨自上島。
11. 斯皮爾伯格在觀看《全職浪子》(1996)試映時,對文斯·沃恩(Vince Vaughn)的印象十分深刻,于是邀請他在《失落的世界》中出演一個角色。
12. 狩獵隊副手迪特爾·斯塔克受到細顎龍襲擊時,他先是對它們大喊并扔石頭,接著含糊地說了一些話。實際上他說的是瑞典語的臟話,斯皮爾伯格覺得這很優(yōu)秀,于是把這個片段放到正片中。
13. 拍攝中使用的兩只霸王龍模型各重9噸,由于移動起來十分困難,所以劇組干脆把布景建在它們周圍。
14. 小說的標題去掉了“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只留下“失落的世界”(The Lost World)幾個字,封面也只是簡單的恐龍頭骨圖案。環(huán)球公司擔心這會讓公眾誤認為是柯南·道爾所寫的科幻小說(同樣是《失落的世界》),他們曾想過將影片的名字改成“失落的島嶼”(The Lost Island)。最后,“失落的世界”被保留下來,并加上系列的名字“侏羅紀公園”。
15. 第一部小說中,約翰·哈蒙德和伊恩·馬爾科姆都被殺死了(后來馬爾科姆在續(xù)集中復活了)。而在電影里,兩人都仍然活著。
16. 影片結尾中有一幕,電視上播放著CNN新聞片段,注意屏幕上映射出的人像,你會發(fā)現本片導演斯蒂芬·斯皮爾伯格和演員們一起坐在沙發(fā)上。(老實說有點詭異……)
文 | 彩蛋君KL
參考 | IMDB
【任何形式轉載請聯(lián)系公眾號授權】
拓展閱讀:
喜歡本文的朋友喜歡關注我的公眾號「電影彩蛋堂」,專注分享電影彩蛋!
真的爛到爆…前半段完全照搬第一部,偏偏又和第一部的銜接生硬無比,角色上要討人厭得可以,尤其是那個女兒,本來就招人煩,還套個單杠達人的設定,居然踢爆一只迅猛龍,看得我下巴都掉下來了,那個前女友也JB煩,沒事的時候愛作死,一出事就只會尖叫…后半部莫名其妙變成了哥斯拉的模式,還死了一條狗
故事寫的太小兒科,雖然不是黑白分明但也是相當二元化了,思辨性遠不及第一部;不過史匹堡磨戲肉的能力確實強,以懸崖墜車為代表、霸王龍一出現就是精彩絕倫。
飼養(yǎng)員劉師傅哪兒去了?給我把劉師傅找回來!
果然2沒有1好看
當時見到那樣細致的恐龍,不能不震撼阿~~~~~即使放在現在來看,也不失技術上的領先地位。所謂情節(jié),都是浮云,主要還是為了襯托威猛的恐龍們啊~~~~~~~~~
好看!!
女主聲稱不要給恐龍的生存環(huán)境添加人為因素,卻非要給小霸王龍療傷,坑死隊友。每次危急關頭,我都盼著她趕快掛掉,卻偏偏活到最后。
第二部就開始作死了,女朋友背著自己去看恐龍,女兒悄悄跟過過來搗亂,同行的還有非要救小恐龍的圣母,主角沒被他們害死真的是主角了,另一個同伴就超委屈,拿了繩子救掉下懸崖的他們,勤勤懇懇幫助人,最后被恐龍吃了,三個作逼啥事沒有,氣不氣!
故事整體比《侏羅紀公園》要好得多,雖然在特殊效果上做得更為逼真了,但其中的靈感卻消失了。但不失為一部佳作。
特效還好,情節(jié)沒第一部好看
影片的故事是斯皮爾伯格和戴維柯普改編于邁克爾克里奇頓的《失落的世界》,整體比《侏羅紀公園》的故事要好得多。但在某些情節(jié)上則有失誤
覺得沒有第一部好看
環(huán)保主義立場太煩了,集中到女主身上尤其煩,斯皮爾伯格你是不是歧視女性啊,而且最后完全變成了怪物片。當然特效還是具有時代意義上的領先立場的。
每次看到恐龍來了就很緊張
特效好逼真啊
相比第一部,這部的特效要好得多,但個人感覺情節(jié)比不上第一部
自然和人性在斯皮爾伯格眼里永遠是對立的么
不如第一部
還是挺好看的 雖然不如1
在索納島上,另一組野蠻的探險隊已經先期到達,他們抓捕恐龍將其買到外國。利欲熏心使得這些貪婪之徒全然不顧危險,竟然打起暴龍的主意。索納島旋即變成恐怖的屠殺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