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1900年北京,慈禧太后當(dāng)權(quán)、中國領(lǐng)土四分五裂。端親王力主出兵,并派義和團圍困外國使館,當(dāng)千軍萬馬兵臨城下之際,美國軍官義無反顧,率領(lǐng)各國聯(lián)軍作困獸之斗,終于扭轉(zhuǎn)命運,殺出重圍。
兩部影片異曲同工,首先白人扮演黑人和黃種人(雖然群眾演員有部分華人但主要角色都是英美演員),講的都是“劣等”有色人種對“高貴”白種人進行無端攻擊最終被被挫敗的故事??梢哉f兩部影片都是美國種族歧視文化影響下的產(chǎn)物(慈禧和中國官員的造型基本和傅滿洲系列并沒有多大差別)。不同的是現(xiàn)在的美國社會絕不會認同后者,而一些中國人卻認為前者真實地還原了那時的中國,雖然讓人無奈,但也表明美國人用文化霸權(quán)扭曲中國人的心理,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看電影之前可以先聽聽這首很好聽小曲,就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了,也有每個國家視角的不同版本(包括義和團的),都可以聽聽
The year was Nineteen-Hundred 那是1900年 T'is worth remembering 我們應(yīng)該銘記那些 The men who lived through 在北京居住了55天 Fifty-five days at Peking 的人們 T'was called the Boxer Insurrection 據(jù)說是義和團 A bloody, Oriental war 發(fā)起的一場血腥的 Against all nations 關(guān)于外交使團的 Of the Diplomatic Corps 東方戰(zhàn)爭 The flags of France and Britain 法蘭西與不列顛的旗幟 How they fluttered in the breeze 飄揚在微風(fēng)里 The Italian and the Russian 還有意大利與俄羅斯 And the flag of the Japanese 以及日本的國旗 Then came the sound of bugles 突然響起號角的聲音 The rolling drums of fury 戰(zhàn)鼓憤怒的翻滾 And the streets of Peking 以及北京街道的 Were as empty as a tomb 安靜如同墳?zāi)? Bom-bom-bom-bom-bom-bom Bom-bom-bom-bom-bom-bom The Empress of all China 中國的女皇 Gave the signal to begin 給出宣戰(zhàn)的命令 Let the foreign devils 讓外國的魔鬼們 Be driven from Peking 被逐出北京 They stormed the French Ligation 他們攻擊了法國使館(Legation) They attacked with shot and shell 他們開炮和射擊 And they came in blood red blouses 他們鮮血染紅上衣 Screaming "Sha Shou" as they fell 倒下時卻高喊我們是“殺手” The drums have long been muffled 戰(zhàn)鼓長久地沉寂 The bugles cease to ring 號角也停止長鳴 But through the ages 但是這么多年過去 You can hear them echoing 我們?nèi)阅苈犚娝鼈兊幕芈? Bom-bom-bom-bom-bom-bom Bom-bom-bom-bom-bom-bom Fifty-five days at Peking 在北京的55天 Bom-bom-bom-bom-bom-bom Bom-bom-bom-bom-bom-bom Bom-bom, bom-bom-bom Bom-bom, bom-bom-bom Fifty-five days at Peking 在北京的55天
最近無意間看的三個片子,都講述了義和團的往事,分別是《清宮秘史》、話劇版《正紅旗下》和這部《北京55日》;拍攝時間也不同,分別是上世紀40年代末、21世紀初和上世紀60年代初;當(dāng)然講述的角度,也更是不同,《清宮秘史》是根據(jù)話劇改編,對于義和團作法那段,就有些文人不相信封建迷信的角度,畢竟義和團總強調(diào)自己神功護體、刀劍不侵,并且還能讓人感受到慈禧有病亂投醫(yī),用了一堆烏合之眾。 話劇版《正紅旗下》,雖然是老舍這個知識分子的作品,但是表現(xiàn)的角度,是劇情里一個父親在義和團興盛前夕,對于兒子參與其中的擔(dān)憂,他擔(dān)憂什么呢?他見識過洋人,見識過有權(quán)有勢之人對于洋人的卑躬屈膝,他擔(dān)憂兒子意氣用事,擔(dān)憂兒子被當(dāng)做gun使,被利用,會被人不公平對待,會喪了命。 但《北京55日》的視角,就很微妙,一步步偷換概念,然后顛倒事實,比如,剛開始一個人命要20美金,是為了展示義和團的貪婪;然后在英公使主辦的宴會上,被美大兵用劍威脅,是展現(xiàn)義和團的狐假虎威;但是在刺殺克林德這個問題上,就開始走偏了!
一、克林德緣何被刺。片子里展現(xiàn)一生西裝干干凈凈的克林德,坐著人力車,就被端郡王指使下的義和團亂劍刺殺了,可事實呢?事實是克林德在看到清兵有人用槍瞄準但并未射擊,于是先發(fā)制人,可并未命中目標,卻造成了清兵反擊,克林德被擊身亡,隨行翻譯受傷。所以影片中的情節(jié)除了渲染義和團野蠻克林德的無辜,顯然與事件本身有些遠! 二、使館區(qū)保衛(wèi)戰(zhàn)。利用英公使小兒子被流彈打中,其妻發(fā)出戰(zhàn)爭感慨,簡直在模糊概念,使館所在區(qū)域雖然屬于使館領(lǐng)土,但是你們得來就不義啊,你們是侵略者。本來就下逐客令了,但你們?yōu)榱俗约旱睦?,才選擇不撤離的啊!搞得跟義和團真侵略美利堅和英吉利一樣。 三、天壇、皇宮傻傻分不清楚。美利堅小縱隊居然過地下河道去偷襲清朝彈藥庫,我的天啊,他們對清朝的水利建設(shè)有什么誤解,你以為那是巴黎嗎?為啥要偷襲彈藥庫,因為離慈禧慶生的地方比較近,我們再一看慈禧慶生的地方,好家伙,綠汪汪的天壇啊,可能錢不夠搭紫禁城的吧?!
當(dāng)然也不是毫無優(yōu)點—— 1.畫質(zhì)精良,色彩飽滿,服化道用心,可以說是一部很有水準的史詩片。 2.西班牙外景很精心。萬萬沒想到,我們能通過60年代的片子,一窺北京宮城附近的建筑物——北海的白塔、前門等地,寫得不是很好看,但基本能表達清楚意思的中國字——扶清滅洋、滾出去、仁芝堂等。尤其是晨曦之時,遠看宮城,三面環(huán)山,蔚然壯觀,終于明白過去老外為啥癡迷北京的天際線了,但美中不足就是中國人一看,就知道是搭的外景,因為真正的北京城,在那時那刻,只會更加美好。 3.劇情感人。公使兒子被流彈擊中,他老婆因此發(fā)表感慨;混血小女孩先是失去母親、失去了愛她的父親,又遭遇一個不想當(dāng)她后爸的美國大兵,那楚楚可憐,等待有人照顧她的樣子;還有女神最后把其他公使夫人覬覦的項鏈給當(dāng)了,換成急需的醫(yī)藥和給孩子們吃的水果,然后最后還中彈了,簡直不要太圣母了;女神臨終時,主治醫(yī)師對她的真情告白,毒舌男人說起情話,簡直不要太要人命。 4.女神艾娃加德納。我艸,我就是為了艾娃加德納才看這部片子的,女神一身白裙,配上那串祖母綠項鏈,我的天啊,太美好,她發(fā)著光,更不要說最后床榻時,導(dǎo)演用了柔光,女神好嬌弱但依舊好美。 5.語言俏皮。日常乳法、乳英;主治大夫讓女主趕緊干活兒,說這不是冬宮接待大廳,好毒舌;女神說我要不戴這串項鏈,你們怕是都不認識我了吧。 6.部分反映事實。比如,開頭兩個中國人就在說他們在瓜分中國,然后端郡王和榮祿殿前爭辯,及慈禧對于韜光養(yǎng)晦隱忍等的選擇,最后一邊是勝利的使館區(qū),一邊是慈禧落寞地穿著農(nóng)婦的服裝,準備逃難,說了那句回蕩了100多年的經(jīng)典名言,大清完了!
最后還有說一句,男主是是一塊美好的木頭,雖然他得過奧斯卡,但是看他演戲,總感覺是看一個健身教練在表演,就咋說呢,演個運動題材更合適吧,但是他50、60年代,好像還演了不少古裝戲、歷史題材啥的。
另一角度的八國聯(lián)軍進北京侵華。 角度新奇。值得一看。我發(fā)現(xiàn)兩處雷點:1. 開篇使館區(qū)升各國國旗時,俄羅斯、日本用的都是和現(xiàn)在一樣的國旗,我好像還看到了西班牙國旗??? 八國聯(lián)軍里貌似沒有西班牙。 2. 02:03:50秒左右,英國公使跟美國上校提到清朝皇家軍隊,他說"PLA Amry", 你逗我呢?
相信這部彌漫殖民主義的片子代表當(dāng)時大多數(shù)西人對華人的看法 -- 中國人大都象森林里未開化的愚昧猴子一樣,在拒絕(或無法)自身“進化”的同時,拼死抵抗人類文明給予的“教化”。
雷結(jié)束職業(yè)生涯之作。歷史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文化霸權(quán)與意識形態(tài)輸出同樣如此,我們尚且不去討論意識形態(tài)差異會從此片生出多少矛盾。觀眾當(dāng)然可以對這版救世情懷的美化不認同,但至少應(yīng)該承認其表達觀點的權(quán)利,那么就電影本身而言,它同樣是一部消費異域奇觀的商品,服化道的功課是足夠的,至于敘事上,就這單方視點的英雄主義,對西部片多少了解的觀眾都明白這是建立在對歷史準確度的犧牲之上的。
可與《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法國小日報等記錄的晚清》一書對照著看,尤其是聯(lián)軍究竟是「滅火」還是「縱火」那張。
難得從歐美視角反應(yīng)1900年義和團事件,近三小時片長足見野心,中途看到老好萊塢常時代見的“Intermission”真有意趣。不去說片子為八國聯(lián)軍洗白的事情,光是其置景道具的講究,令人悅目,實景搭建的北京城,城墻、城門、護城河、民居挺有古意,街上販夫走卒引車賣漿纖毫畢現(xiàn),那時的天真藍。
最后義和團戰(zhàn)敗慈禧變民婦的結(jié)局設(shè)置,導(dǎo)演童鞋,你幼稚園剛畢業(yè)么~傻逼,慈禧就是化裝成民婦逃跑的!
開頭就說這些國家意謀侵略中國了,又沒美化侵略。無差別殺洋人不愚昧?義和團不愚昧?阻礙近代化不傻逼?看個電影還愛國情緒爆棚。片子中慈溪自大的態(tài)度不很能反映當(dāng)時狀況?我是看著看著害怕了,那種極端民族主義的浪潮我不想經(jīng)歷第二次。
在沒有CG的年代布景簡直就是噩夢啊 前門樓子 天壇都挺像回事兒的
當(dāng)年的70毫米大制作,布景什么的還行,除了色彩,看不出尼古拉斯雷有什么發(fā)揮
劇情就是各國游兵散勇在一位美國英雄的領(lǐng)導(dǎo)之下團結(jié)一致 ,成功擊退義和團,入侵中國的感人故事。
非常有意思的電影,第一次看到美國人對于八國聯(lián)軍的描述。而且不得不說的是,雖然是搭建的外景,但是里面的北京城很美,即使現(xiàn)在在北京也沒有如此景致了。
一是看看人家那邊怎么理解這個事情。二是看看人家當(dāng)年怎么在沙漠里搭個城市出來拍大片。
讓我們換個角度看。義和團就是紅衛(wèi)兵,不過是被用來對付洋鬼子的。能向11國宣戰(zhàn),殺公使圍攻使館,真的不可理喻。(補記)
哇哈哈哈,殖民主義視角單邊敘事,大男子主義個人英雄白人至上,中國人都是陰陽怪氣的惡魔,打起仗來簡直就是會叫的僵尸,白人男子與中國女人私通生下的孩子理當(dāng)被救回美國,白人女子與中國男人通奸則傷天害理必須以死謝罪……這片子的三觀簡直沒救了!最后還借慈禧太后的口說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所以八國聯(lián)軍就是那水嗎?“忍辱負重”地入侵并打敗中國,就是用西方文明來開化我們對吧……果不其然這片子之后的半個世紀正是美國打著“民主”的幌子滿世界侵略主權(quán)國家的時代,我看直到今天他們的世界觀也沒進步多少,薩義德的《東方主義》真是白寫了!最后憑良心說,兩星全給chinoiserie的畫風(fēng)。好走不謝!
這是電影嗎?挺爛。
尼古拉斯雷,真的很雷
波斯宮廷版的天朝,吸血妖后還帶著一個巫師仆人。聽西太后講英文還蠻異域風(fēng)情的,幾場和義和團的戰(zhàn)爭戲還不錯,道具也很鋪張。但后半部的正義之師就進入到倫理片的領(lǐng)域了,很色情很不道德了。
要從西方角度拍庚子事變不是不行,但本片充滿無意義YY情節(jié),完全未反映來華傳教士和中國基督徒犧牲殉道的事跡。
八國聯(lián)軍抗擊義和團和清政府的故事。
除了布景,整體乏善可陳,拖沓的節(jié)奏讓人昏昏欲睡,過分主觀的視角也影響影片的層次,幾個洋人扮演的滿人倒是挺有味道。這部彌漫殖民主義的片子代表當(dāng)時大多數(shù)西人對華人的看法 -- 中國人大都象森林里未開化的愚昧猴子一樣,在拒絕(或無法)自身“進化”的同時,拼死抵抗人類文明給予的“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