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3+2.5=5.5。
平成十三年間的電閃雷鳴,是昭和六十四年的禮拜一,我在電話這頭聽見無助的母親懇求孩子歸家的哭訴,默不作聲;
平成十三年間的傾盆大雨,是昭和六十四年的禮拜二,我在電話這頭聽見一向要強的父親害怕的不敢說一句重話,默不作聲;
平成十三年間的陽光普照,是昭和六十四年的禮拜三,我在電話這頭聽見記者們吵吵鬧鬧逼問消息,默不作聲;
平成十三年間的大雪紛飛,是昭和六十四年的禮拜四,我在電話這頭聽見官僚躲在辦公室秘密商討掩蓋真相,默不作聲;
平成十三年間的秋葉染紅,是昭和六十四年的禮拜五,我在電話這頭聽見自責不已的警察重新著“都是我的錯”的喃喃自語,默不作聲;
平成十三年間的狂風怒號,是昭和六十四年的禮拜六,我在電話這頭聽見孩子們不被父母理解的煩惱,默不作聲;
平成十三年間的風和日麗,是昭和六十四年的禮拜日,我在電話這頭聽見了我重復(fù)十三年后終于找到的聲音
一個熟悉的聲音
我哭了,掩面而泣
平成的十三個年頭,不過是昭和最后七天的循環(huán),日本人心中的裕仁天皇駕崩于昭和時代最后一年的昭和六十四年,而我心中的裕仁天皇駕崩于平成十三年兇殺歸案的“昭和六十四年”
雖是昭和64年發(fā)生的案件,但全片的劇情基本發(fā)生在平成年間,因為新的直屬體制,警察內(nèi)部沖突逐漸升級,結(jié)合即將失去時效的大案,再加上情緒高昂的記者們,相互之間共同推進了劇情的發(fā)展,很難說那方面情節(jié)占據(jù)主導,但劇中的每個人物都能難得的非常豐滿
當看完前篇緊接著觀看后篇時,伴隨著片頭低沉的音樂配合前篇結(jié)尾緊迫的氛圍,將我內(nèi)心的觸動與期待給直接推到了一個峰值,在此刻我知道不能完全割裂前后篇的聯(lián)系來看這部電影,相比社會派推理的注重社會現(xiàn)象,本片所有的閃光點還是在人的救贖上
前篇
前篇可謂伏筆眾多,無聲電話、父親手指傷痕、公用電話廳、黃頁等主要線索都出現(xiàn)了,這里有個細節(jié)雨宮推了一下地上的黃頁。但我們很難察覺到背后的邏輯所在。下篇昭示之時雖匪夷所思,卻又很難拒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感受到角色的堅韌與無奈,當警方內(nèi)部沉迷于權(quán)斗、記者熱衷于爭取新聞自由時,又有誰關(guān)注64案快過了時效期,兇手仍逍遙法外
對于影片中記者協(xié)會這個團體,最初還能贊其不懼強權(quán),而后感嘆原來也是吃人血饅頭的一群人,其找回使命感的過程也算是其中一部分看點。而片中日吉和雨宮的角色都有點超現(xiàn)實,但都沒有偏向魔幻,他們的處境真實的可憐,當日吉最終等到他的救贖,走出來后對母親說的第一話是:“辛苦了媽媽”,此時他對母親的愧疚才能被放到首位。
男主三上前篇中一直在各個身份中迷失自己,因為女兒選擇服從上司、因為案件和同僚結(jié)怨、在匿名權(quán)的爭執(zhí)中一直處于搖擺狀態(tài),在職責與道德的交鋒中漸漸變得堅定,可以說三山在前篇的心理過程是處于脫變狀態(tài)。
劇情最后的模仿案,攢動的人群和緊張的氛圍將觀眾的心理給直接推到了一個峰值
后篇
劇情終于回到了案件本身,雨宮這個角色配合演員富有張力的表演,為我們揭示了痛失愛女的父親背后承受的孤獨與隱忍,隨著電話廳外季節(jié)的變化,內(nèi)心不變的是需要記住一個不敢遺忘的聲音,如果說時間能沖淡痛苦,那雨宮無疑每一天都在重新揭開自己的傷疤。后篇中雨宮第一次哭是聽出了犯人聲音后的解脫,第二次車內(nèi)的哭戲演技直接炸裂,鼻涕也自然而然流了下來,但并沒有什么不適感,相反被深深帶入了那種自責、傷感的情緒(我相信雨宮當應(yīng)該是想報復(fù)兇手,但不一定是以牙還牙的方式,當被小女孩勾起了雨宮刻意回避的記憶后,為自己的善良而感到自責)
兇手的犯案動機也是因為家庭,在得知家人安全后,瞬間露出了其狡猾、殘酷的一面,最后主角三上和兇手的追逐戲,其實有點不明所以。另外本片中最有印象的配角,非二科長莫屬。有個細節(jié)是頭發(fā)隨著會議進度越來越亂,案件結(jié)束后心力交瘁到睡著了,仿佛看到了初入職場的自己
上下篇一起看完,除了后半部分有點乏倦, 節(jié)奏感還是很緊湊的,很多地方非??季浚缱詈笥陮m燒掉達摩娃娃是為了表達辭舊迎新的美好祝愿。這種告別儀式讓他終于有決心開啟了自己的新人生
看完只能感嘆,在時代的洪流下,普通人的一生就如滄海一粟。那么微不足道,微不足道到只能堅持做完自己想做的事情,同時又秉持住良知。翔子他爹花了一輩子,終于從山海般巨量的電話號碼中上找到了那個聲音,但他最終也沒有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放犯人的小女兒下了車,犯人伏法只是命運對他的一點點獎賞和憐憫。
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昭和64年只有短短的七天,本該是戰(zhàn)犯在牢里被關(guān)到死的裕仁天皇掛掉,這報道鋪天蓋地,將一個普通家庭的破裂的傷痛深深掩埋。翔子的家人,當初犯下關(guān)鍵性失誤的警察,持有良知舉報的警察幸田,他們的時間囿于這七天組成的“昭和64”,真相一天不大白就永遠留在原地,不得解脫。
警方歷時三屆頭目,花了14年時間持續(xù)掩藏當初失職的真相,甚至有一個警察每天的工作任務(wù)就是監(jiān)視曾經(jīng)舉報失職真相的前同事,我認為這個警察真是全劇最慘的人,所以我給他找了一張圖片放在下面,他叫柿沼。很難想象如果現(xiàn)實中真的有一個人花了14年時間去做這樣的事,他的身上又發(fā)生過什么呢?又有過怎樣的掙扎和無奈?沒有人會記得,被迫捆綁在“昭和64”的還有這么一個人。他既不能因為是正義的一方得到心理慰藉,又沒有得到任何利益,甚至當初的犯錯也和他毫無干系。周而復(fù)始,周而復(fù)始,即使這樣最后居然還沒有完成任務(wù),讓舉報警察給跑了。日語中有一個詞叫“皮肉”,是“諷刺”的意思。藍忘機 “問靈十三載,等一不歸人” ,已經(jīng)夠慘了;這個警察還多一年,也只做了一件事,他的頭發(fā)里也夾雜了不少銀絲,不談這14年時間的意義,只談結(jié)果居然還失敗了,真諷刺。
這是個沉重的電影,在這里抖機靈不合適。 男主三上演的很社會人,其實還是不錯的,除了他每次哭戲我都要出戲。 有些評論說看的時候哭了好幾次,那大概是我心硬如鐵哭不出來吧。。。不僅哭不出來,看到二科長的戲份時我甚至笑的好大聲,他好像是哪個中二漫畫穿越過來的,弦太緊了的時候總要有個人松一松。記者虐他千萬遍,他仍中二說隨便。當他被蹂躪到抬下去的時候,仍然強撐著說我還能戰(zhàn)斗,讓我繼續(xù)。如此柔弱又堅強,連一貫隱忍的三上都忍不住A了一把吼記者”你們別動他!”。一個有斗魂的合格背鍋俠,我真的要一秒入粉了好嗎! 這個演員叫柄本佑,查了一下居然是安藤櫻的老公。2019年《你的鳥能唱歌》第92屆電影旬報獎最佳男主角獎 。果然金子總是會發(fā)光的。
一個懸案未必都有昭雪的一天,有的人放下了,有的人困住了。但如果破了能安多少人的心啊。這個世界上有惡魔,有吃人血饅頭的人,也有真正的戰(zhàn)士,一想到這里,就欣慰到要哭了。
2016日本懸疑片《昭和64年 后篇》,根據(jù)日本同名推理小說改編,豆瓣評分7.4,時光網(wǎng)評分6.9,IMDb評分6.3。
前篇鋪墊,后篇偵破,因此后篇要比前篇好看很多,前篇過于劇情化,后篇才展開偵破脈絡(luò)。
故事很有日本懸疑作家東野圭吾的味道,不是簡單的犯罪偵破故事,其中蘊含了豐富的人性,影片并未在兇犯的犯罪動機上著墨過多,更多的是體現(xiàn)兇犯以外的角色們?nèi)绾卧跁r過境遷14年后尋獲陳年罪案的兇犯。
由于時間跨度14年,所以影片有些難以服人的硬傷,比如說,有人模擬14年前的路線犯案,但14年前的地點在14年后全都在,這未免缺乏真實性,要知道14年來會發(fā)生太多太多的變化。再舉例,影片結(jié)尾時找到了14年前的那輛車,難道這個地方14年前后一直原封未動嗎,那輛車14年來沒人動過嗎,光是被人拿去賣廢銅爛鐵的可能性就很大,怎么可能14年來還在原位呢?
老父親憑借對罪犯聲音的記憶尋獲兇犯,這一劇情讓我想到了韓國犯罪片《那家伙的聲音》,兩部影片的著眼點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部影片有兩條故事線,一是偵破陳年舊案,二是警局內(nèi)部斗爭,凸顯男主在警局內(nèi)部斗爭的泥沼中中把持正直、堅持正義、為受害者伸張正義的職業(yè)品格。
前篇在片尾有后篇簡介,后篇在開頭有前情提要,前呼后應(yīng),這使得這兩部電影看起來就像是電視劇一樣。
影片有一處硬傷,就是片尾男主與兇犯搏斗時,兇犯其實根本沒有可以搏斗幾個回合的機會,因為男主是刑警出身,制服罪犯輕而易舉,根本不存在和一個普通老百姓過招的機會。這種硬傷在其他電影中也見過,當然,如果警察一招制敵,電影就看著沒啥意思了,電影是要有戲劇性的,不能太寫實。
加戲累贅。
人物情緒,用太多低級的閃回鏡頭來表達;大咖云集,但表演太扁平,張力完全不夠;案件高潮過早曝露,續(xù)寫的緩解警民關(guān)系的結(jié)局是狗尾續(xù)貂。說實話,電影上下篇也就比五集劇版壓縮了不到一個小時,真沒有拍攝的必要,日劇光是片頭就能秒殺之。
沒看過橫山秀夫的任何小說,但是從電影里卻感受到了當年松本清張的味道,兩部電影四個小時下來展現(xiàn)了兩個時代背景的下的體制悲劇,正義人士的難以作為,警方和媒體之間的博弈,就是因為有些事情你知道是對的卻做不了才是最悲哀的吧。好的改編電影讓人看完之后迫不及待想再翻一遍原著,反正本片是做到了
#SIFF#第十三部。尷尬啊,怎么突然就變成個人主義了,最后還強煽。日本電影這樣結(jié)尾不應(yīng)該啊。前篇鋪墊的倒是不錯,略顯可惜了。洼田小哥的妝誰給畫的啊,讓小哥連哭都得繃著,演戲都沒法演。
拍得很細,但是需要一些警察組織和記者俱樂部的背景知識,如果沒看過社會派或者警察小說會不太明白,能聽到很多觀眾的議論,大牌云集,鏡頭一晃而過的熟臉太多,不是單純的推理懸疑,所以略水土不服
從重現(xiàn)64案結(jié)束以后就變得很無聊了,后面30分鐘左右有種硬湊加上去的感覺~
佐藤浩市和三浦友和同框就很讓人振奮了
記者們?yōu)槭裁床蛔约撼鋈フ{(diào)查呢?都等著警察報,再兇也是被動啊。
后半段哭成狗。相比前篇,后篇一層層揭開謎底的時候,真的太揪心了。這個世界的惡,總是善良的人被懲罰。
8.7/10
瞎雞巴改。
后篇當然也看過啦
后篇扳回一局。以父愛復(fù)仇父愛,毅力感人。
siff連映,除了犯罪,更多涉及到警局的腐敗,中年危機職場和家庭之間平衡的關(guān)系。一切前面的鋪墊在最后昭然若揭,全篇不是激昂的結(jié)束,而是life gose on....3.5
后半部分發(fā)力,精彩看點:1、年輕發(fā)言官對記者,即佐藤的救場;2、昭和64年失蹤女孩父親按照電話簿一遍遍試出真兇;3、善良警察導演的一場假綁架案;4、警室部長為了自保不顧真相,不顧受害人家屬的心情太卑鄙。PS:柄本佑演的小發(fā)言官好可愛。
復(fù)仇戲碼很刺激,謎底類似圣女的救濟有種典型的日式執(zhí)念。如果殺人的是我這種姓ZHU的十五年都找不到吧……#SIFF2016# 18 June @ 上海影城
最悲愴的推理,對于64綁架案的父親來說。
接不到的電話,終于放下的樹枝。延續(xù)了一下官僚壓迫和城鄉(xiāng)矛盾,但馬上轉(zhuǎn)到倫常破案復(fù)仇了。兩次引蛇出洞政治不太正確啊,好慘好無奈,最后卻也算解脫
修改不反對,但現(xiàn)在這個結(jié)局確實有點別扭。原作通過三上的視角展示了<64>事件深不見底的“黑暗”,不僅是事件本身,從個人到團體,再到整個社會都被這股"黑暗"籠罩著。所以最后<64>事件真相大白后的那道“光”或許是最美好的,而不是現(xiàn)在這個結(jié)局所展示出的三上個人英雄主義,正義感變得只剩違和感了
前篇副標題“怒濤”積攢能量爆發(fā),后篇副標題“慟哭”轉(zhuǎn)向感人真相;后篇開場就馬上高燃狀態(tài),但沒維持多久,騷動的場面,角色凝聚魄力不如日劇版。二渡這客串角色的戲份加太多太刻意了,像迎合SP把背景串聯(lián)起來。結(jié)尾改編部分顯累贅,嚴重失分。若喜歡故事,推薦日劇版更多驚喜(盡管劇情幾乎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