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每個孩子小時候都想當科學家,每個人都有一個太空夢,至少我是這樣,所以對于一部披著太空科幻外衣的社會倫理片我感興趣的是影片中的科學邏輯,那么就來探討下86年飛到疑似可居住星球的可能性吧。 給出已知條件: 1、飛船起飛十年后,影片告訴我們發(fā)送消息到地球需要2個月1周3天,也就是40天,距離地球約為40/365=0.11光年;2、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恒星是半人馬座的比鄰星4.22光年,按飛行時間86年,平均速度相當于光速的5%,即1.5萬公里/秒。 小學生解題(技能四則運算): 4.22÷(0.11÷10)=383.64年,所以86年飛不到。 有人肯定會說,飛船一直在加速,這種算法不對,好吧,中學生登場。 中學生解題(技能勻速運動公式): 為簡化計算,飛船軌道限定為直線,光速為30萬公里/秒,一年為365天。 根據小學生的解題思路,飛船無法按時抵達,推論出飛船處于加速狀態(tài),根據條件1通過公式
代入已知條件x為0.11光年,初始速度為零(其實電影中飛船停留在地球軌道,初始速度應該是第一宇宙速度7.9km/s,這里簡化計算),t為10年,得出飛船加速度a為0.0022光年/年2,這個單位看起來很別扭,折算下就是2.09 m/s2 ,相當于0.21個G(地球重力加速度)。 飛行了10年的飛船,現在的速度是多少呢?通過另一個公式
代入已知條件a為0.0022光年/年2,初始速度為零,t為10年,得出飛船目前速度為0.022光速,也就是6600公里/秒,果然沒有達到平均速度。 考慮到要花費同樣的時間減速,那么飛行43年能加速到多快,飛多遠呢?根據以上2個公式不難得出答案,分別是0.09光速和2.03光年,看起來這部電影沒有在這點上翻車。 下面來猜測下電影中的飛船動力,可憐的0.21G加速度,估計使用的是離子發(fā)動機了,長時間長距離它最合適了,片尾的飛船尾部特寫也很像。
備注:本人不是天文物理專業(yè),才疏學淺,不當之處多多,歡迎各位指點。
《太空異旅》。5分。
尼爾·博格導演,泰伊·謝里丹、莉莉·羅斯·德普主演,科林·法瑞爾男配作品。
好萊塢電影有時候頭腦簡單起來,也是很可怕的。
在意識到地球最終不宜居住后, 30個童男童女被送往一顆新行星居住,船長是科林·法瑞爾飾演的理查德,他獨自一人一把屎一把尿的把這些兒童拉扯成了青少年。直到十多年后有一天,兩個愣頭青突然發(fā)現他們的飲用水含有一種抑制身體欲望的藥物。
沖突于是開始。少年之一故意殺死了正在太空艙外執(zhí)行任務的船長,然后開始在艙內自稱山大王。
這些從小接受高素質高智商的青少年,突然被釋放激情,變成了野獸——這個故事我估計好萊塢的街道班主任都不能相信。
莉莉·羅斯·德普表演不錯,值得點贊,畢竟她爹是強尼·德普。
這不是影評,只是個人觀后感
這部電影豆瓣只有5.3分,已經很低了。但是我個人覺這是一個非常不錯的,被忽視的電影。
這里講一講我的個人觀后感:故事背景是,地球上的生存環(huán)境極其惡劣,科學家找到一個可以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準備開始做星際殖民。最后決定拍出先遣隊去考察那個星球,但是由于距離很遠,一個人的正常壽命是無法到達那個星球的。所以他們計劃讓派出先遣隊去,這個先遣隊會在飛船上自行繁殖,最后到達目標星球 。
也就是說,離開地球的是爺爺輩的先遣隊,到達目標星球的是孫子輩的先遣隊。
這就關系到一個問題,這趟旅途中,由于資源是非常有限的。為了保證先遣隊能按計劃完成任務,他們就需要這些隊員,能保持低欲望的生存狀態(tài)。舉個例子,一個人吃1個饅頭就可以維持生存,但是如果人有欲望,他就想吃兩個。甚至不滿足一吃饅頭,還要加咸菜。
如果大家都這樣毫無節(jié)制的滿足自己的欲望,飛船上的資源是完全不夠他們完成任務的。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上的人,已經無法完成任務了。因為他們的欲望是被打開,打開了就很難收回去了。
這就像如果你一直住30平米的房子,你也不感覺有什么問題。但是有一天,你去住了100平米而且還有空調的房子,那時候原來30平米的房子在自己心里就變成地獄了。
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
科學家通過克隆方式,培養(yǎng)了一群新人類。讓他們在完全隔離的空間,成長,訓練,完全和地球隔絕,保證他們的欲望是非常非常低的。任務開始執(zhí)行后,孩子們也長大了,春心開始動了,怎么辦呢?科學家會在先遣隊的食物里加藥,壓低他們的原始欲望。
這樣說就明白了,第一代和第二代先遣隊的任務,就是保證繁衍出第三代先遣隊。到達目標星球開始殖民計劃。也就是說,對第一代和第二代先遣隊員,是不是沒有人性和道德呢?但是在那個科技條件下,這是唯一能完成任務的方法,那又該怎么選擇呢?
電影里自然是要選擇執(zhí)行計劃的,他們就出發(fā)了。有一個計劃制定者跟著去了(我們叫他老騷男),作為領導者去輔助這些年輕的先遣隊員去適應這個任務。他知道自己踏上的是一條不歸路,因為這支先遣隊就沒有回到地球的準備,但是他還是決定要去,這算是一種犧牲精神嗎?
后來有兩個小伙子,一個叫頭號玩家,因為他是頭號玩家的主角。另一個叫英國小伙。發(fā)現了自己食物中加了藥,就偷偷停止服藥,這樣欲望打開了。
中途,老騷男遇到意外離去。那么第一代先遣隊們就開始民主投票選出新的領導者,這時候英國小伙想當領導者,但是投票結果是頭號玩家當了新的領導者,但是英國小伙卻在背后鼓動大家都停止服藥。大家有了欲望,開始慢慢被人類原始的欲望控制。
有了欲望,就有了嫉妒。有了嫉妒,就有了恨。有了恨,就有了爭奪。本來井然有序的飛船,開始混亂。大家都不去做分內的工作,都在貪圖享樂。自律者很少很少。
講到這里,剛剛到了電影的一半。后面還有很多精彩的小橋段故事,比如有疫情歧視等等等等,導致人們的分裂和內斗。但就不挨個劇透了。只要大家?guī)е粋€思考去看電影,就會有自己的發(fā)現
這個思考是:當個體主義無限制擴大時,對我們的未來可能會造成什么影響。
然后我們再回想一下,這兩年來的疫情。信奉個體主義的歐美世界發(fā)生了什么。答案是我們自己得出來的,也僅供自己思考。
所以我個人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反應當下世界的嚴肅問題的電影。我這里做一個個人的總結,僅代表自己的觀點。
有些問題,需要每個人犧牲個體利益來解決,而這類問題往往是關系重大的,整體的,決定性的。其實這道理不復雜,就像打仗,如果士兵都沒有相互協(xié)作的意識,肯定要輸的。而相互協(xié)作的意識,是需要一定的集體主義思想的。
就拿疫情來說,為了阻止疫情傳播,我們家里不出去,犧牲了自己自由,但會換來更好的未來。
這里要說,這部電影是2021年拍的,還是一部美國電影。我個人猜測,可能導演在經歷疫情時,看到了信奉集體主義和信奉個體主義價值觀的世界,對待疫情的方式和產生不同的結果,引起的一些反思才拍了這部電影。
所以我個人認為這部電影是一部不錯的電影,是值得大家觀看的
2021.太空異旅 5.2 太空版蠅王 未來主義的社會實驗 一群孩子太空殖民延續(xù)人類香火 欲望一旦釋放便成末日 各種勾心斗角拉幫結派 利用恐嚇控制人群解決說真話的人 影射社會邏輯人性本能
幾乎所有社會實驗的結果都是悲觀的,無論電影里還是現實中。因為善的社會結構要維護所有人,那么就有人會利用這種善來行惡,這就是悖論所在。維護任何系統(tǒng),都必須要有規(guī)則和強制執(zhí)行的能力,說白了就是專制。否則的話,就算總統(tǒng)再得民心也沒用,一樣會被選舉舞弊給搞掉。片子里船長指責大家說,你們誰都不去工作,這也可以理解為針砭時弊——當所有人都不愿意承擔責任,再好的制度也得完蛋。
一個合格的社會人,要有勇氣選擇和承擔,要能為了公共利益而付出奉獻,而我們今天的年輕人缺的就是這個。從出生到大學畢業(yè),連做選擇的機會都沒有,而他們追的明星普遍逃稅,都是為了個人利益損害公共利益的典范。今天互聯網的各大平臺,都在無限放大人的貪婪,你需要什么我都能滿足,所以你的欲望就是最重要的,所以為了個人利益就該不擇手段。
說來確實有點悲哀,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如今就走到了這一步,人人逃避責任,人人假公濟私,人人推波助瀾。如果站在種群利益的角度,互聯網不應該是今天這樣,它不該教人學壞而應該帶人學好。人性本來善惡同在,而網絡的社會職能應該是懲惡揚善。它不光應該實現人與人的連接,更應該實現對人的控制,應該是規(guī)則透明開放監(jiān)管,人人有權監(jiān)督他人,也同樣人人都處在別人的監(jiān)督之下。關鍵是要有一套量化考評系統(tǒng),和每個人的利益息息相關,而衡量的標準,就是對公眾的付出奉獻。
總之人類幾千年一直在搞社會實驗,我只是提出了一種新的模型,有興趣歡迎一起玩。如果有天能夠實現,你可以叫它天下大同或者人類命運共同體,那時候我們就真的大國崛起了。
下面梳理一下關于社會實驗的電影,你想先看哪個,發(fā)私信告訴我,立刻給你片名。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幫你選擇,在同類佳作里掐尖,得到最爽的觀影體驗。
關于斯坦福監(jiān)獄實驗:
8.0 德 斯坦福監(jiān)獄實驗改編 探索人性黑暗面的極限 培養(yǎng)虐待狂只需五天 拿捏精準極具張力 無形的壓力貫穿始終 造成精神的緊迫感受虐感 影像音樂都有實驗味道
7.3 艾德里安·布洛迪 犯罪 斯坦福監(jiān)獄實驗改編 權力使人迷失制度改變人性 絕對權力必將導致暴政 道德淪喪殘酷而現實 人類是最可怕的動物 我國曾用10年進行實驗
7.3 犯罪 著名的人性轉惡實驗 還原度很高 白描展現了六天創(chuàng)造地獄 驗證了禽獸本質罪惡傳染 觀測者同情心的喪失最讓人震驚 把失控與暴力渲染得真實冷酷
類似蠅王的:
7.8 英 高度忠于原作 孤島人性試驗場 太容易走向極端 野蠻專制取代理性民主 用兒童來講述殺戮 誘導出了被教化掩蓋的愚蠢盲目和獸性 穿越熒幕撲面而來 停格攝影頗為前衛(wèi)
7.2 俄 動作 成人版蠅王 斯坦福監(jiān)獄實驗的變種 僧多肉少的生存博弈 極端環(huán)境下人性被消耗殆盡的無奈 拍出了原始本能的罪惡 粗獷大氣很有質感 各種隱喻抒情密布其間 劇本演員攝影都在線
其他社會實驗:
8.5 情色 安部公房小說改 符號感很重 封閉空間的社會寓言 加謬的存在主義哲思 細節(jié)豐富生動 諷刺力道十足 無限壓抑中的欲望涌動 原始與文明的二律背反
8.6 英 青春犯罪人性 威尼斯外語 漫長而完滿的暴力實驗 深刻嘲諷社會政治的極權寓言 社會體制反人性被利用 制度下人人都被洗腦 富麗色彩和后現代圖形太沖擊感官
6.0 犯罪恐怖 封閉空間從團結到猜忌到自相殘殺 社會隱喻人性善惡表達得完整到位 處處透著絕望 規(guī)則讓人面目全非 微型社會縮影 徹骨寒冷瓦解世界存在根基
7.4 黑幽 兒子死于手淫父親偽造遺書 意外演化成全民狂歡 父親將才華寄托到兒子身上讓他為萬人景仰 假想的社會實驗 讓人百感交集的寓言 極其諷刺直指社會與人性
7.0 傳記人性 經典社會實驗串起主角一生 用假電擊研究人的從眾 敘事的顛覆性實驗 不遺余力制造間離感 多次打破第四面墻向觀眾對話 服從權威是人的本性 舞臺劇風寓意深刻
5.7 英 抖森 科幻政治小說改 荒誕黑色寓言 階級大樓內知識分子引發(fā)秩序崩塌 革命發(fā)生改良破產 存在主義反烏托邦 骯臟齷齪的人性展露 強烈戲劇感 社會學實驗教程
社會寓言:
8.4 犯罪人性 官商勾結社會里的哈姆雷特 小人物孤身反抗黑暗體制 富于隱喻的社會寓言 悲天憫人的直接抨擊和徹底反省 每個鏡頭都極其好看 調度打光完全貼合情緒
7.5 科幻反烏 個體與社會的政治寓言 獻給書籍的情書 當局對知識自由的恐懼 堡壘從內部攻克 有趣直白的諷刺 冷峻的英國味 預言了中國文革對人類文明的戕害
7.5 情色 神話四部曲之三 人吃人的社會平行對比的寓言 人生虛無不如豬狗 人性兇殘最終為自然法則消滅 映射骯臟齷齪殘暴冷血的法西斯集權政治 把資本主義黑出了屎 攝影場景絕美
7.6 青春犯罪 恐怖的喻世寓言 把學校作為社會縮影無限放大其殘酷 所有人都試圖消費別人的悲劇 極盡嘲弄盡顯荒誕 殺人哲學堪與七宗罪媲美 青少年心態(tài)極其精準
7.1 家庭主婦自我意識的覺醒 環(huán)境病對周圍一切產生排斥反應 展現了尋找庇護的徒勞努力 鴕鳥式的微縮社會寓言 隱喻現代人的困境不安 氛圍攝影絕佳 摩爾精湛震撼的表演
7.0 架空背景的世界末日文明逐漸退化 構建了異化絕望的社會縮影 人性善惡互相依存 探討極具哲學意味 高度寓言化政治化 異常鋒利神秘無解充滿詩意 拍得很講究很克制
7.3 政治 即將分崩離析的社會人人自危 強權社會的腐敗失衡源于自身的以暴制暴 痛入骨髓的荒誕寓言 蘇聯解體的深層隱喻 極端變態(tài)惡趣味至極 人物豐滿立體
7.1 加拿大 科幻 諾獎小說薩拉馬戈的失明癥漫記 出色的反烏托邦末世寓言 災難下人人回歸原始狀態(tài) 人類全盲的幸福生活 越可憐越會互相傷害 隔離區(qū)是人類社會的縮影 一點點考量人性的丑惡
7.4 科幻人性災難 新版1984 革命推翻獨裁的政治寓言 封閉小社會充分展現善惡美丑 敘事復雜精巧從頭到尾巷戰(zhàn) 隱喻象征引人深思 反烏情境非常精彩 倡導人民反暴政諷刺洗腦教育
7.5 童年犯罪迷你劇 一出性本惡的詭異寓言 由現實到達魔幻滿篇荒誕神經 探討法國社會平靜外表下的暗流 解剖歷史現實中蘊含的罪惡 諷刺偽善和自以為是的人們
7.8 萊卡工作室的停格動畫 哥特童真加階級隱喻 走出盒子接受真實自我 人物復雜隱喻很多充滿寓言性 折射當今的社會現實 場景人物有特效做不出的質感 地下世界太美
5.9 懸疑犯罪恐怖 社會加速帶來異化 表面完美內里千瘡百孔的夫婦 氛圍營造寒盡纖毫 教科書級的布局調度 光影聲音的把握太厲害 大膽前衛(wèi)的都市寓言 手術刀般切開人心底的恐懼
6.5 名著人性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改 俄版城堡寓言 集權社會眾生相 全民昏睡集體作惡的黑暗腐敗 每個被虐待的人都是暴行的小螺絲釘 作惡者剖白心跡荒唐又悲憫 把俄國黑出翔
7.1 黃渤編導演 黑幽 文明人退回原始時代的現代寓言 中國社會50多年最完整的隱喻 從部落建立貨幣誕生講到政權形成烏托邦破滅 荒誕中揭示人性 真像才是統(tǒng)治者最害怕的東西
7.6 西班牙 懸疑科幻恐怖 設定精彩的階級寓言 反社會令人作嘔 赤裸展現了人在體制下的生存 直指制度設計問題重重和共產主義的不可能 論證團結改革之不可行
7.7 犯罪 翻拍誤殺瞞天計 遍布反轉和算計 節(jié)奏緊張刺激停不下來 高度濃縮的社會寓言 階層對立公權私用 植入了數不清的迷影梗和彩蛋 陳沖猙獰的表情猶如惡魔附體
6.4 懸疑人性 類型片鬼才 純粹到豁出去 被精神貧窮折磨的現代人 細思極恐的政治寓言 美國社會狀貌反思錄 底層不滿正在顛覆整個系統(tǒng) 邪惡正是我們自己 視聽極為驚艷
1 槍隱喻核彈,最后的小伙槍擊減壓倉其實就是人類為了自己的私欲而無視共同家園的安危也要發(fā)動的核大戰(zhàn),都死了算。
2 固定每天要喝的藍墨水隱喻教育。諾貝爾獎+麻省理工的基因很不錯,但藍墨水得天天喝,喝的不夠,也是個野獸。男二為了性資源占有而嫉妒殺人,直接就會把男二打回動物原型(妖怪還不快現原形,于是男二就現原形了)這都是因為(藍色藥水)教育的缺失。其實,不是說誰是天生善人,沒有那回事。只有教育可以把你我身上的獸性關在籠子里。
3 男二號第一次用的登山鎬,最為第一次出現的冷兵器,隱喻在蠻荒時代的武力。唯有武力可以征服一切,所以登山鎬和后來的槍就代表真正的軍隊,軍權在手政權我有。
4 男二的死大家的從眾行為隱喻老百姓,其實普通民眾只求自保。小眼睛亞洲女代表的老百姓無奈倒戈,站隊都是為了自保。如果霸權的威脅消失,管誰叫老大都行,只求賞口飯吃,我就老實過日子。
5 結尾女主思考如果不喝藍藥水如何避免再次沖突,生孩子唄,隱喻家庭可以讓社會穩(wěn)定的。有了家庭概念,男人就沒那么暴走了。
6 最狠的一個隱喻,就是塞拉當了女船長。黨社會需要穩(wěn)定而不是發(fā)展的時候,女性執(zhí)政官比男性更適合時代需要。她第一個繁育后代,他是事實上族群最大的功臣。她當船長是對比母系社會。
這些都是電影里面的表達,我只是把它們挖出來而已,沒有任何創(chuàng)造發(fā)明。
補錄:
7 太空異形的謊言,隱喻鬼神之說。男二借此為由達到自己不可見人的政治目的。掩蓋篡權,清除異己。自編自導做實鬼神,讓老百姓活在恐懼與期望生活在被強權方保護傘下的意愿。當男二死了,那一瞬間本能會屈從于更強的保護傘。
科林法瑞爾在故事里頭只能算是客串。
一個人在寂寞的長途旅行里頭,把一幫熊孩子拉扯大確實不容易。
到最后“死”在這幫熊孩子手上,有點悲催。
其實,人類發(fā)展到“那個時候”,在科學上沒有突破的話,只能老老實實采取以時間換空間的辦法,帶上足夠的物資,在太空中飄蕩,運氣好的話,能順利到達目標,運氣不好,那就……。
其實,人類為了“對付”這幫熊孩子,也是做了一些防御手段的。
這“太空一代”其實在成長的過程中,都被人為的“壓制”了神經,為的就是在這場長途旅行中不出意外。
把人當做機器一樣運行,老老實實完成“旅行”和“延續(xù)”的目的。
但如果故事就這樣發(fā)展下去,也就沒那么有趣了。
根據相關定律,這樣的安排遲早會出事。
這不,帶頭的倆熊孩子發(fā)現了科林法瑞爾在他們的食物里頭下藥,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這樣做的后果很嚴重。
在停藥的幾天后,熊孩子就發(fā)現,一個簡單的襲胸,就能讓自己的小宇宙爆發(fā),說不定,還有比這更刺激的呢……。
在“干掉”了科林法瑞爾之后,在這艘“人性號”上爆發(fā)了“戰(zhàn)爭”。
人類的劣根,在人類精挑細選的“精英”中仍然是無可避免的爆發(fā)了。
哪怕是面對茫茫未知的旅途,這些承載著人類“最后希望”的熊孩子還是上演了從人類誕生以來就一直延續(xù)的紛爭。
說實話,這段喪到了極點。如果導演再狠心一點,繼續(xù)喪下去,這故事的結局就相當精彩了。
然而,還是要給人類一些希望的。
所以故事在最后,還是給人類安排了一個妥帖的結局。
也是,如果人類就是如此不值得拯救,說不定早就在宇宙里消失了。之所以還能存在繁衍,一定有一些是即便沒有人為也能延續(xù)下去的因素存在。
“為什么大家都瘋了?”
“也許他們沒瘋,這才是真實的他們…我們有規(guī)矩讓我們遵守,可這才是我們的內心”
一部不講求背景邏輯的太空沙盒故事,一群正在青春夢寐狀態(tài)、極具攻擊性與荷爾蒙、不知何為權威卻試圖反抗秩序、沒有經受任何社會磨礪和接受任何歷史經驗的年輕人,在本能與本性的驅使下,重新演繹了原始社會、中世紀、二戰(zhàn)等動蕩時期的野蠻、愚昧與混沌
恐懼被利用為宗教,欲望被曲解為自由。
多巴胺讓靈感誕生,逐步創(chuàng)造人類社會。更使情緒激昂,最終導致毀滅人類
拋開這不切實際的故事背景和最后1/3段里下行的劇情發(fā)展,本片還是頗具歷史浪漫精神的科幻作品,放在12年左右的國內也應該是能拿個銀河獎的…
每個歷時代而來尚且還在茍延殘喘的文明,走到今天,步步都是鐵與血的延伸,都是名為“自強不息”的教訓
在某些地方帶有劉慈欣的感覺。不同的是,大劉在絕大多數時都不相信人類,但他作為人類一員的固有身份,從此角度講他也依舊認為人類值得延續(xù)
“走上陸地的魚,就不再是魚了,就像那些踏入太空的人類,已經不是人了”
【7.7】
一
科幻片是我比較喜歡看的一類電影類型。
這類電話一般來講看起來比較輕松,因為觀眾總會想這都是講未來的事,又不會實際發(fā)生在現實生活,純粹是天空行馬的想象。同時也正因為只當作未來的故事,觀眾們思想上就不會有太大的壓力,圖個新奇或者樂子。要是都像王家衛(wèi)大導演拍的《東邪西毒》,這樣的文藝片沒人看得懂,而且導演拍的時候也未必知道自己在拍個什么故事!
當然嘍,不少科幻電影其實是影射現實世界的,其中有不少像《阿凡達》這樣的既好看又叫座的電影,而且大師們在里面夾帶的私貨也不少?!八截洝边@個俏眼兒只有懂的人才看得懂,拍的人與看的人思想產生共鳴,不禁會心一笑;只是大多數的觀眾看電影就是看一個熱鬧,實在不用深究太多的。
從這個意義上說,本片《太空異旅》故事情節(jié)簡單得過分了。
二
地球人要殖民外星球??紤]到路途遙遠,宇航器狹小的密閉空間等客觀因素,殖民機構決定通過人工生殖三十個孩子,然后從小就把他們封閉在如宇航器這樣的有限空間內生活,讓他們適應小空間以及很小的社會組織形態(tài)。在孩子們七八歲左右的時候,先遣隊終于出發(fā)了,指揮官是一直陪伴他們成長的由科林.法瑞爾扮演的軍官。他們作為接力一代,注定是要死在旅途中,
在途中,隨著孩子們成年,荷爾蒙的激增使得幾個男孩越來越叛逆,他們想給枯燥的生活添加點不一樣的內容。要知道這第一批的孩子注定只是接力一代,他們生于容器,長于容器,最后也要死于容器,看不到任何能夠離開這個大罐子的希望。誰不希望人生有點色彩呢?
不過,惡作劇越開越大,平靜的局面變得失控,不僅如此,指揮官還被壞男孩謀殺!本來團結的群體分裂成了兩派,男主角、女主角雖然因為共同的理念湊成一對,但是他們的生命也受到了壞男孩的威脅。狹小的空間讓他們無處可逃!可是小小的詭計讓壞男孩消失于外太空之后,飛船上秩序就恢復了。
民主和自由,從來就是西方導演講故事的大補藥。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環(huán)境,包治百病。
二十幾個人的小團隊,一人一票,任何事情全體通過,然后執(zhí)行。于是飛船上從此再無紛爭,大家順利地渡過了旅途。當他們白發(fā)蒼蒼時,一顆藍色星球出現在他們的眼前。
好吧,西方再一次成功了!
三
講真,這些年來,看了不少英語片。不得不說,意識形態(tài)還是挺嚴重的!西方導演們對于他們這一套政治制度的宣傳是不余遺力的,夾帶的私貨千篇一律,民主和自由嘛!
人性中的暴力和專制最終戰(zhàn)勝不了這些西方人認可的普世價值。你看,本片中這一艘太空船是不是跟當年英國殖民者踏上美洲大陸的“五月花”號很像呢?他們是新世代的五月花號!
其實,人類社會就是這么吊詭!
最有效率的、最能抵抗危險的團隊并不是這樣一人一票來進行決策的團伙,反而是二三強人領導的集體。原因無他,一人一票所謂的民主決策過程太慢了,組織成本太高,往往不能夠及時對于外界的危害作出有效的反應。君不見,類似這樣的團隊在早期斗爭中基本都不能存活下來么?往往還沒有等到作出決定,威脅就吞沒了他們。
人類社會的根基均是建立在暴力上的,一定要正視這一點。
這么講起來,原來,這也是一個關于“烏托邦”的故事呢!
西方有烏托邦,中國有桃花源。對于未來,總是讓人充滿想像!
天吶。。。這個霓虹海報到底是哪里來的靈感呢?可以說跟內容沒有一毛錢關系。。。就還行吧,主要來看小鮮肉的,內容比較俗套,唯一跟科幻沾邊的移民也是玩爛的老梗,第一次看莉莉演戲沒有平面好看演技也一般有點泯然眾人啊,然后胡紫蕊我之前沒見過,但全程王德發(fā)表情也是令人難忘。。。就兩個男主還可以吧
《蠅王》太空版?
一個休眠艙就可以搞定的事情讓你們惹出這么多事情來
后面蠢的沒法看
人類的本性值得毀滅。這樣的故事換個環(huán)境,只要有人,總會不停地上演。
比較簡單的設置,講了一個通過推翻Richard或藍液來實現父權的故事,Zac和Christopher是后裔的一體兩面,就稍顯無聊,唯一有意思的就是類似非那雄胺控制雄性激素這種安排,其實有一定道理,但是太淺了,抑制劑作為“保護年輕人”的關鍵道具,讓第一幕算是說得通,但不喝了也就失去了作用,至少要在第二幕作為“控制反對者”的工具進行復用,如果能夠在第三幕銜接點成為“金手指”起到“反作用”才算有點意思
前半段還好,有2001太空漫游的鏡頭和夢之安魂曲的剪輯,還算新穎的設定,密閉空間傳達的焦慮,青少年壓抑情緒的迸發(fā)。從飛船玻璃看向無邊無際黑暗非常驚艷,甚至有cult片即視感。到了懸疑部分雖然制造沖突的方式特別單調,但無聲且未知的驚悚感還是能抓住人的注意力的。然后到后半部分,所有小孩就開始發(fā)瘋,沒有別的解釋就是發(fā)瘋,莫名其妙拉幫結派自相殘殺,刻意地令人尷尬。Alien的結果揭曉之后,單一場景所傳達的密閉與恐懼感瞬間就蕩然無存,一下就變得非常無聊且冗長。以下劇透預警?。?!大家都是抱著看異形和太空殺手之類的東西來的,結果你告訴我就是個小男孩,真的就是隨意吃了個飛醋導致的?Dumb就一個詞。happy ending更dumb,但凡是隨便一個開放式結局都比這好。新變種人完成度都比這高
德普女兒長得夠goth 東亞妹的臉太動漫東亞了
一個未來主義的社會實驗,人類文明的發(fā)展階段不斷在太空艙內映射。文明走向太空,延伸向其他星球,其中也包含野蠻。
最精彩的是海報系列
文明的誕生漂流教室三體里逃走的那艘飛船
我覺得一群人完全是在過家家,情欲戲和打斗戲的簡陋完全證明了這一點。消除危機的方法是殺了壞人,然后就世界和平,太兒戲。男主天生一副好人臉,男二天生一副壞人臉,兩人就是搞基都比這電影有意思。
好萊塢電影有時候頭腦簡單起來,也是很可怕的。
太空內卷?!綯ye Tye無人在意的又一部。
2.5星。和《安尼亞拉號》比起來簡直是小打小鬧。我要是男主的話,覺得自己要和這么多蠢貨共度余生,簡直絕望...以及,這劇本真的挺糟糕的。
太空版《蠅王》,非我族類黨同伐異,槍桿子里出政權最終輸給了民主投票?對人類本性的想象還是太天真了點
好像想探討什么,但是都流于形式
3.5星。沒有馬列武裝頭腦,就敢征服星辰大海?
Nobody chooses what they're born into. But you have to find a way to live your life. You gotta decide what kind of person you want to be.
6分。背景設計挺有感覺的,三代人的外星移民之旅,但可惜1/3不到就變成青春版饑餓游戲之類的故事了。我還以為Colin Farrell的角色會最終黑化成為大BOSS呢,結果直接就掛了,故事變成《蠅王》的類型了。而且最后的結局也太偉光正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