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電影講述的是凱文·羅麥斯本——一位保持不敗記錄的年輕律師來到紐約著名事務所,并受到老板彌爾頓(撒旦)的重用,從前途一片光明到最終發(fā)現(xiàn)自己是撒旦之子,并以自由意志(free will)殺身成仁,抵御了魔鬼的誘惑,最終卻落入又一重原罪的考驗。 撒旦認為,法律是這樣一個領域,它最接近生活,又是通往特權(quán)的通行證,律師可以利用它將罪犯們無罪開釋,把天堂鬧得天翻地覆。聽到這番話,叫我這個法學院學生熱血沸騰,原來法律的權(quán)力如此強大,從權(quán)貴到底層無孔不入,只要法律人愿意就能攪得世界天翻地覆,法律人的自由意志,可以一念成魔,一念成佛。然而現(xiàn)實世界是這樣的:法律雖深入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卻只能在其他社會規(guī)范均失效時發(fā)揮效用;法律雖以暴力機關為后盾坐擁最高的強制力,卻不能在法外強迫任何一個公民承擔任何額外的義務;法律雖有智謀過人的精英們作為其實施人,卻不能面面俱到,古今中外的冤假錯案仍無以避免。法律由定紛止爭而生,法律人竭盡所能維護正義,最終竟背負起“劊子手”這個意志自由選擇之下的惡名。 西方世界對法律人尤其是律師異常厭惡,德肖威茨教授在《最好的辯護》導言中寫道:“沒有人需要正義”——“刑事被告和他們的律師當然不需要什么正義,他們要的是開釋或者盡可能短的刑期;檢察官想贏得官司,尤其當一個有罪的被告極力想借政府‘技術上’的非法行為而逃脫時;大部分法官對正義不感興趣,是警察和檢察官的延伸,他們打心眼里希望罪犯能被認定有罪并關進監(jiān)獄,也關心司法制度的運作效率和極力避免上級法院推翻其原判這樣的恥辱發(fā)生在自己的身上”。法律人是這樣一個群體,他們的職業(yè)目標是維護公平追求正義;而法律人又是一個個鮮明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自由意志,他們最初宣誓效忠法律,卻無法擺脫作為個體的人的原罪——正如影片中如陰霾般籠罩凱文的——金錢的引誘、求勝的渴求、對名聲的追逐,每一種欲望都能將他從成為一個“好人”的正軌上拖入深淵:拋棄愛妻,無視委托人的虛假證言或惡意引用法律原則極力為其脫罪。問題好像回到了“好律師能否成為好人”這樣一個終極困局(律師能否為明知有罪的人辯護?)之中。人人都會為惡,可為何法律人尤其是辯護律師總是首當其沖為人詬病,原因只怕在于前文中撒旦所言,智慧、謀略再加上通天入地之權(quán)力,自然如蝴蝶效應般,為善愈善,而為惡愈惡。既然如此,就全憑個人的自由意志了。自由意志是人們依照其擁有的條件去決定是否做一件事情的能力,這已經(jīng)不是靠法律本身就能解決的問題了,在哲學、宗教、心理學以及道德倫理領域都有不同的討論,是作為人類共同面臨的價值和道德取向的問題而一直難以得出定論。 不論是自然界原生的法則,還是人類為管理社會生造出來的制度規(guī)范,都應當是沒有善惡之分的,它只是恰好出現(xiàn)在在某個地域和歷史中最合適的位置,法律當然也是如此。我們要懲治犯罪,所以有警察和檢察官起訴嫌疑人,我們又懼怕冤枉無辜者,所以發(fā)明了疑罪從無和非法證據(jù)排除的的訴訟規(guī)則;我們期待利用死刑以懲戒最危險的罪人或以儆效尤,又因為死刑的不可逆性而倡議少殺慎殺乃至廢除死刑;我們制定了一般的法律規(guī)則,期待構(gòu)建一個將人的行為都納入法律的規(guī)范之內(nèi)理想世界,卻不得不處處受到人權(quán)、宗教、種族(民族)的牽制。法律和法律人時刻都面臨著兩難的抉擇,正義與不正義有時沒有明確的界限,甚至要在兩方均是正義時還要作出價值評判。這個世界的道德本就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卻叫一個有限理性的個體去得出絕對正確的答案未免有些強人所難。 法律人除了人類本身的原罪并沒有比其他的職業(yè)人背負更多的罪惡,我們能做的唯有審度自己的良心,以最接近正義的方式使社會以一個最不壞的制度運行下去。
不明白為什么凱文的老婆來到紐約之后不開心,不就是有錢了丈夫忙起來不理自己嗎,多么完美的生活,簡直是dream life,可能我不配擁有純潔的愛情吧……
現(xiàn)實與超現(xiàn)實的交錯,人性的對抗,恰當?shù)臅r間看一部恰當?shù)钠?,很有感觸。如同導演說的,原來的劇本被帕西諾推了幾次,最后這個劇本雖然也有過于顯露教育意味的瑕疵,但仍不失為一種對傳統(tǒng)的對抗。另外,結(jié)尾的高潮部分,還有最終的結(jié)局都并不遵循常理,算是亮點。
每個人都是上帝和撒旦的混血兒,你并非不愛她,你只是更愛你自己。
除卻片中部分人物的穿著打扮有年代感,真的看不出是97年的片子,尤其最后阿爾·帕西諾房間整面墻會幻化的雕塑,特效絕了!阿爾·帕西諾氣場太強大,大段大段的個人獨白就是為了他的詮釋而量身定做的。人心理應向善,但總會有被撒旦鉆空子的時候,天枰善與惡的兩端,該向那面傾斜,不好拿捏??!
這是個宗教片,宗教片跳出宗教的話,對于無神論者很沒說服力。
真做作,浪費了阿爾帕西諾的精湛演技和基諾的性感屁股
阿爾·帕西諾的大段說教很不靠譜~~
我可憐的基努啊,你雖然英俊高大卻如小白兔般被矮小的大灰狼老教父壓得死死的。阿爾帕西諾的演技不是一般的贊吶,把邪惡演繹得如此優(yōu)雅、迷人而令人久久回味?;叵胫袊难輪T似乎吳鎮(zhèn)宇在《無間道2》里也模仿了一把。
這才叫演技,帕西諾看跪。變形的鬼臉,空無一人的大街。人類迷失的后世界鬼影,女神割喉自殺,她看到世界都背離了上帝。
主流電影說到這個層次也算可以了,再多說該嚇著那幫孫子了
魔鬼時時刻刻都在我們身邊,在你對正確與錯誤做出抉擇的那一瞬間,就是與魔鬼戰(zhàn)爭的過程。老帕的演技毋庸置疑,犧牲頗大的塞隆也用精彩的演出讓人感覺完全不輸于老帕?!铩铩铩?/p>
錢不該是我們所惟一追求的,就跟茹素一樣,吃植物我們照樣可以活下來,為什麼一定要吃動物的屍體呢?錢夠用就好,真的夠用就好,其他的生命,我們應該思考並且做些性靈上的探索,不枉為一番人,連動物都有預知災難的能力,而人類,卻連此基本的生存能力都喪失了,這是為人的可恥。
前半段瞌睡,后半段驚恐。阿爾·帕西諾老派花花公子味道挺特別的
妻子發(fā)瘋轉(zhuǎn)變得太突兀,某人自殺后的反轉(zhuǎn)劇情有點俗套,但最后一個鏡頭又有驚喜。反正善惡都是人類的選擇,認了就是,何必賴到魔鬼頭上
我們總是先擁抱撒旦,然后回去皈依上帝。其實撒旦就是上帝,是我們自己把世界分為上帝和撒旦。善與惡既是不可分割,我們就必然為魔鬼代言。最后,Pasino居高臨下帶著驕傲的微笑,用他那特有的沙啞嗓音說出箴言:“虛榮,是我最喜歡的原罪”,然后意味深長地孑孑怪笑過后,真的讓人回味無窮。
結(jié)尾太棒了
電影很不錯,而且最后的演講差點說動我了。不過最好笑的是,即使是撒旦和上帝的賭注,和尊重人類的free will。好像也只是尊重侽性,這個社會的“主角”而為基礎。一個又一個的女性,只是陪襯和轉(zhuǎn)換“主角”心智的工具犧牲品。這實在是太好笑了,撒旦和上帝的世界不需要女人。如果電影的設想是真實的,那么我對此的看法就是,神本身最值得下地獄。
我常這樣想:在18世紀現(xiàn)代性浪潮中上帝敗得一塌糊涂,然后一種名為科技的怪獸趁虛而入填補了這種空虛,科技算不算一種迷信?數(shù)據(jù)和邏輯是不是一種更為高明的騙局?每當這樣想時我都會出于本能的岔開思緒,而觀看這部電影的過程中這種毀三觀的思緒不斷重現(xiàn),且連帶出來的是一串難以言語的哲學思辨。5星
Pacino 飾演「約翰·彌爾頓」,他那場演講還真有失樂園里撒旦的風采。雖然歷史上的彌爾頓骨子里仍然是一個基督信徒,但他確實有一股撒旦的氣質(zhì),非常迷人的氣質(zhì)。
看得人脊背發(fā)涼不寒而栗。請保持一份善良正直的心,堅持做正確的事;懂得克制自己,不要利欲熏心讓撒旦趁虛而入。佛州和紐約的比喻很恰當,一個假想的蝴蝶效應,一步錯 步步錯,結(jié)尾的反轉(zhuǎn)再反轉(zhuǎn)真是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