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盧旺達大屠殺
昨天看完這部根據(jù)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或者說是當年盧旺達大屠殺的某種形式的紀念品,內(nèi)心久久難以平復。在1994年盧旺達發(fā)生了讓全人類蒙羞的種族大屠殺,胡圖族人在短短3個月時間內(nèi)瘋狂地屠殺了將近80-100萬的圖西族,約占整個國家八分之一的人口。影片是講述是飯店經(jīng)理保羅如何在屠殺中,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拯救了1200多位難民的故事。這部影片不僅是部優(yōu)秀的電影,更是從某個角度回顧當年大屠殺的紀錄片,也是人類自我警醒的良藥。
盧旺達是個距離我們非常遙遠的國家,國內(nèi)主要有兩個民族,胡圖族占人口85%左右,圖西族占人口的15左右。從歷史上溯源,他們是非常接近的民族,共同的文化、語言、習俗,只是在古代圖西族更偏重游牧的生活方式,胡圖族更多從事農(nóng)業(yè)。其他國家的人很難分清他們的種族。就好比影片中哪位美國攝影師提出的疑問:胡圖族和圖西族到底有什么區(qū)別?區(qū)別并不是天生的,就像矛盾也不是天生的一樣。在19-20世紀的殖民時代,盧旺達是比利時的殖民地,比利時為了方便統(tǒng)治,特意拉攏膚色比較接近白人對自己比較親善的圖西族人,給予他們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上的特權(quán),借助他們來通知盧旺達。對于兩個種族的區(qū)分甚至是非常隨意的,比如影片中提到的身高、鼻子的寬度、頭顱大大小、膚色的些許差異等等。這實際上為九十年代的種族大屠殺買下的定時炸藥,比利時跟盧旺達的淵源在影片中通過很多細節(jié)表達出來。比如保羅所在的酒店就是比利時航空公司的,在維護部隊中也有很多比利時的士兵等等。那么在二戰(zhàn)結(jié)束后六十年代的時候,胡圖族開始反抗圖西族的統(tǒng)治,甚至將大部分圖西族的貴族和精英驅(qū)趕到了鄰近的烏干達等國家
盧旺達獨立后兩個種族的矛盾就從未停止過,影片最開始就是胡圖族的極端主義地下廣播進行種族歧視宣傳。保羅經(jīng)常去購買酒店補給物資的商人,也帶有極端的種族傾向,后來在大屠殺中成為民兵組織的領(lǐng)袖。實際上這就是我們說的冤冤相報何時了,到了1994年的時候?qū)嶋H上兩個種族的沖突還是很嚴重的,不僅僅有歷史舊怨的殘留。這時候西方國家罔顧實際情況,以終止經(jīng)濟援助要挾盧旺達實行多種族多黨制度,所以當時總統(tǒng)是胡圖族人,總理和幾位部長是圖西族人,可以想象兩個懷有積怨的種族,在沒有完全和解的情況下,聯(lián)合政府的管理必然是混亂沖突的。當時逃亡到烏干達的圖西族人參與了烏干達國內(nèi)戰(zhàn)爭,他們支持的烏干達實力獲得了勝利。圖西族人在國外組織力量成立了盧旺達愛國陣線(RPF),這就是后來影片中所謂的“反政府叛軍”。
在當時國內(nèi)外種族矛盾沖突嚴重,政府行政和國家發(fā)展都有很大困難的情況下。胡圖族的總統(tǒng)終于明白種族和解的重要性,因此在周邊國家調(diào)節(jié)下跟圖西族達成了和平協(xié)議。這是影片開始時酒店里的人歡呼達成和平的背景。但是胡圖族和圖西族的激進分子都反對和平協(xié)議。胡圖族的總統(tǒng)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完成談判后,和布隆迪總統(tǒng)西普里安·恩塔里亞米拉的飛機在盧旺達首都基加利附近降落時被土制的炮彈擊落,導致兩個總統(tǒng)當場斃命。這次事件直接導致大屠殺,至今都沒有定論到底是誰策劃發(fā)起了這場襲擊。如果沒有這次襲擊,如果沒有導致總統(tǒng)死亡,那么很可能并不會爆發(fā)后面的大屠殺。
總統(tǒng)身亡不到一天后,大屠殺就開始了,這讓人非常懷疑墜機事件是胡圖族激進派有組織的實施,也可見兩個種族積累矛盾之深。從政府高層來講,圖西族的勢力迅速被清洗。影片中胡圖族民兵丟過來帶血的聯(lián)合國士兵頭盔,就是在總統(tǒng)飛機被擊落逝世后,胡圖族報復性地殺害了圖西族的女總理和部長,同時殺害了保護她們的比利時士兵,逼迫比利時維和部隊撤退。在民間的屠殺就更加恐怖,胡圖族的民兵開始用槍支、尖刀、木棒屠殺圖西族人。這場屠殺顯然是有組織的,因為保羅妻子的哥哥(圖西族)說他的胡圖族朋友告訴他們,行動的暗號就是“把高大的樹木砍到”。另外體現(xiàn)屠殺場景的是美國攝影師在街頭錄制的屠殺現(xiàn)場,以及不斷涌入到酒店里的難民。
實際上保羅在最開始是對沖突采取息事寧人的態(tài)度的,當他的鄰居被胡圖族民兵以“間諜罪”抓捕的時候,他的妻子懇求他救救鄰居的時候,他很明確地表示說只有親人是最重要的,而且也不確定鄰居到底是怎么回事。他的工作可以接觸到盧旺達將軍、聯(lián)合國官員、外國的大使,他最初對于局勢的判斷是偏于樂觀的,所以他安慰和勸說妻子的哥哥和嫂子要冷靜,不要急于逃離盧旺達。我想后來發(fā)生的變故一定讓他的內(nèi)心充滿了愧疚和痛苦。接著他將希望寄托在西方國家和聯(lián)合國介入盧旺達的局勢,制止這場兇殘的暴亂,認為在聯(lián)合國的干預下,事態(tài)很快就可以達到控制,這也代表了當時盧旺達兩個種族溫和派和關(guān)注盧旺達局勢人士的普遍意識。但是當聯(lián)合國部隊僅僅將歐洲人撤出酒店,將難民和本地人拋棄的時候,他們的希望被無情的事實摧毀了。就像影片中的聯(lián)合國部隊司令那樣,他懷著愧疚和無奈對保羅說,你應(yīng)該痛罵和鄙視我們。
為什么當時聯(lián)合國會對盧旺達采取冷漠和無視的態(tài)度呢?當時國際社會的形式非常復雜。美國剛剛在索馬里經(jīng)歷了“黑鷹墜落”的慘痛教訓,并被國際輿論批評是為了那里的鉆石,所以無意在卷入當時的盧旺達內(nèi)戰(zhàn)。法國當時在非洲有很大的影響力,因為包括盧旺達在內(nèi)的大湖區(qū)都是法國傳統(tǒng)意義上的殖民區(qū)域。但當時法國是采取支持胡圖族的態(tài)度,給予胡圖族很多的物資武器訓練。甚至當大屠殺開始的時候,采取完全漠視生命的態(tài)度,對于逃到法國部隊駐地的圖西族不予接受,任憑他們在營地外被屠殺,甚至不少傳聞?wù)f法國部隊參與了大屠殺。在圖西族重新掌握盧旺達政權(quán)后,跟法國的關(guān)系急劇下降,當法國法庭根據(jù)少量的證據(jù)拘捕盧旺達高官后,盧旺達做出強烈的反映起訴法國前總統(tǒng)、總理、部長和軍隊高官,指責他們直接間接參與導致了盧旺達大屠殺。這也是法國和非洲附屬國之間矛盾的集中爆發(fā),最終導致法國在非洲影響力急劇下降。就像那個美國攝影師對保羅說的。當人們看到這條屠殺新聞的時候,他們會說:天啊,太恐怖了。然后繼續(xù)吃自己的晚餐。這不僅僅是其他國家政府地盧旺達的冷漠,也是普遍民眾對于發(fā)生在他國時間的漠視。我們的新聞媒體都在報道發(fā)生在其他國際的暴亂慘劇,但我們真正關(guān)注的有多少呢。畢竟大家都有自己的日子要過。
影片里的保羅機智而勇敢,他是溫和派的胡圖族人,他通過賄賂和威脅的方式,盡全力來保護酒店這塊最后的綠洲。他發(fā)動所有有海外關(guān)系的人不停打電話和寫信,喚起國際社會和其他國家對盧旺達的關(guān)注。他最終得以挽救大約1200名的難民,雖然相對死去的100萬圖西族人來說,簡直就是滄海中的一粟,但對于人類野蠻屠殺中而言,這無疑是人性光輝一面的閃光。但就整體而言整個屠殺沒有被阻止,當圖西族的武裝將胡圖族的軍隊和民兵打敗后,這場屠殺才開始接近尾聲。聯(lián)合國對盧旺達大屠殺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和價值。在1998年克林頓訪問盧旺達,在機場向死難的盧旺達人民表示了歉意,提供了補償性的援助。聯(lián)合國秘書長安南在盧旺達大屠殺十周年紀念時,留下了悔恨的淚水,作為非洲人的安南,正是當時向盧旺達聯(lián)合國部隊下達不允許首先使用武力的人。他當時是處理盧旺達事務(wù)的副秘書長?;蛟S正是由于盧旺達和南聯(lián)盟的人道危機和種族屠殺,才使得后來聯(lián)合國對于人道主義危機的反應(yīng)更為迅捷和敏感,因為人類無法在承受如此讓自己羞愧的慘劇。
當保羅質(zhì)問胡圖族民兵組織領(lǐng)導人的時候,他說:難道你沒有想過,你是不可能把他們都殺光的?那個胡圖族民兵領(lǐng)導人反問他:Why not?我們已經(jīng)殺了一半了。在最后他們抵達聯(lián)合國難民營地的時候,紅十字會的女士說:他們說車上已經(jīng)沒有空間了,保羅回答說:我想空間永遠都會有的。前者是代表了人性最陰暗的一面,后者則代表了希望和未來。
后記:
當時的(包括現(xiàn)在的)聯(lián)合國實際上在處理國家問題是存在體質(zhì)上的缺陷。實際上聯(lián)合國的影響力仍然依附于美國等強勢國家,當美國考慮自身利益不愿意介入時,聯(lián)合國自己無法去實施干涉,內(nèi)部成員國意見和利益的不一致,各個國家對局勢發(fā)展的判斷和定性。在沒有發(fā)生大屠殺之前,誰能保證預料到未來呢。在人道主義措施和干涉其他國家內(nèi)政之間的界限太過于模糊,情報和判斷也很難做出決斷和假設(shè)。在人道的后面摻雜了太多的國家和集團利益,使得事情的發(fā)展絕對不會是完全理想和理性的。事情往往是非常復雜的,國際性的事物就更加復雜。比如伊拉克大規(guī)模殺傷武器的錯誤判斷。假如當時盧旺達后來不會發(fā)生大屠殺,聯(lián)合國又介入了盧旺達內(nèi)政,那今天又如何來評斷你。有時候犧牲幾千人或者某些正義合法的權(quán)益,但是可以挽救幾十萬人的生命,但是在事情沒有發(fā)生前,沒有人能夠預料未來。
現(xiàn)在國際上很多遺留的問題,都是西方殖民者當年留下的禍根。比如盧旺達的種族歧視和沖突、比如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領(lǐng)土爭端、比如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糾結(jié)。太多的事情都是那些偽善的殖民者留下的,然后他們拍拍屁股走人,或者重新以調(diào)停者裁判者的身份出現(xiàn),對著他們自己造成的禍事指手畫腳,充當救世主的角色。人類是不是可悲呢。
2 ) 100萬對我們來說只是數(shù)字
你不能想象,這是現(xiàn)代文明的20世紀末;你不能想象,在一整個國家,法律、道德、秩序、人性完全喪失殆盡;你不能想象,在一百天的時間里,100萬人慘遭屠殺;你不能想象,面對這一慘劇,全世界竟然默不作聲!
本片完全依據(jù)真實事件改編。盧旺達這個非洲國家有兩個主要民族,胡圖族和圖西族。在1962年獨立以前,這里是比利時的殖民地。災(zāi)難的根源正是來自這些殖民者。圖西族人皮膚較白,五官較接近西方人,比利時人竟以這個理由讓占總?cè)丝?5%的圖西族人管理占總?cè)丝?5%的胡圖族人。然而盧旺達獨立之時,比利時人又讓胡圖族人接管了權(quán)力。兩個民族的矛盾爆發(fā)了。圖西族武裝撤退到鄰國烏干達(那也是個恐怖的地方,見影片《末代獨裁》),時刻準備反攻奪權(quán)。而盧旺達當局的胡圖族政府也通過廣播在不斷煽動民族仇恨,在軍隊之外滋生了許多更為激進的民兵組織。雙方的矛盾不斷加深,在1994年的這個危機四伏的緊要關(guān)頭,盧旺達胡圖族總統(tǒng)的座機被不明飛彈擊落。胡圖族激進分子一口咬定是圖西反政府武裝所為,于是屠殺爆發(fā)了。
保護圖西族女總理的比利時維和士兵連同女總理一起被暴徒殺害,美國剛剛經(jīng)歷了在索馬里美軍士兵遭虐尸事件(詳見影片《黑鷹墜落》),決定不干預盧旺達事務(wù),國際社會普遍持相同態(tài)度。聯(lián)合國維和部隊大部分撤離,法國派兵將西方人全部撤離盧旺達,隨后也就離開了,留下了這一片完全無秩序的人間地獄。這時候,盧旺達首都基加利的一座比利時人開的酒店經(jīng)理,胡圖族人保羅·盧斯賽伯吉納擔負起了辛德勒的責任。在這個人間地獄中,他歷經(jīng)艱險保護了1000多名圖西族人,而他自己險些遭到視其為叛徒的民兵的殺害。在盧旺達飯店,一幕又一幕驚心動魄或感人至深的場景上演。
整整一百天過去,直到圖西族武裝和烏干達軍隊攻入基加利,屠殺才告一段落。然而慘劇并沒有結(jié)束,200萬胡圖族人害怕遭到報復,紛紛逃往鄰國,盡管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沒有參與屠殺。無數(shù)的人在路上和難民營中死于霍亂和瘧疾。直到這時候,全世界仍然默不作聲。正如影片中一位西方記者所說:“我把這些畫面送到全世界,他們會叫到‘Oh my God, it's horrible!'然后他們將繼續(xù)吃晚飯?!?
酒店經(jīng)理保羅,平常對在酒店瀟灑的國際政要唯唯諾諾,不斷周旋,希望能在危機爆發(fā)的那一天得到一點幫助。然而,人間地獄降臨的那一刻,這些白皮膚的人拍拍屁股,一去不返。即便是那位勇敢的拍下屠殺畫面的記者。當然,我們不能責怪他,他已經(jīng)盡到了責任,然而他臨走時留給他的盧旺達情人的只有一堆廢棄的鈔票。維和部隊的長官對保羅說:“你善良、禮貌、聰明,可惜你是黑人!在西方人眼中,100萬個你不如一張選票!”可笑的是,保羅卻利用了西方大國的“正義威信”震懾住了屠殺者:“美國間諜衛(wèi)星一直在監(jiān)視!他們會審判戰(zhàn)犯!”
100萬人,對我們來說似乎僅僅是個數(shù)字。當我們看到南京大屠殺30萬遇難者的數(shù)字時,你會覺得它不再是數(shù)字。然而對于其他民族來說,這仍然是個數(shù)字。這部電影沉重、真實地讓全世界看到這100萬意味著什么。影片導演特里·喬治和當事人保羅· 盧斯賽伯吉納一起在幸存者敬仰的目光中走過,一起在4000具干尸邊走過,他將他的所見所感真切地反映到了影片中。
《辛德勒的名單》、《上帝之城》、《血鉆》、《末代獨裁》、《不朽的園丁》、《戰(zhàn)爭之王》、《黑鷹墜落》……一個又一個名字只能告訴我們,在所謂的現(xiàn)代文明下,人間慘劇從來就沒有停止?,F(xiàn)在,這滅絕人性的一切正在被遺忘的大陸---非洲上演。
說點題外話。美國干涉索馬里內(nèi)戰(zhàn),遭遇美軍士兵遭到虐尸的慘劇,某媒體鼓噪道,“美國霸權(quán)主義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對”。在國內(nèi)的壓力下,美國不再干涉盧旺達內(nèi)戰(zhàn)。坐看百萬人被屠殺后,該媒體責難道“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這起人道主義災(zāi)難視而不見”。我說這個正在偉大復興的民族,是否也該開始承擔一點國際責任,而不是在一旁冷嘲熱諷。比如現(xiàn)在的蘇丹達.爾.富.爾,已經(jīng)20萬人喪生了。我并不打算美化西方人,美國高聲問罪,只不過因為這是給予壓力的籌碼。無論對于哪國,20萬,30萬,100萬,600萬都只是數(shù)字而已。
一切只能靠自己。如今揚眉吐氣的猶太人,讓全世界人都知道600萬同胞被殺的慘劇,讓德國人低下了頭。中國正在變強,聲音正在變得有力,相信我們當年的慘劇也會得到更多的認知。那盧旺達人,烏干達人,津巴布韋人,索馬里人,蘇丹人呢?
-----------------
2022年注:這篇影評寫于2008年。下邊的評論論調(diào)很好地體現(xiàn)了這十幾年來的變化。
3 ) 泣血的非洲——《盧旺達飯店》
盧旺達大屠殺發(fā)生在1994年位于非洲中部的盧旺達,胡圖族的政府軍與圖西族的盧旺達愛國陣線之間所發(fā)生的武裝沖突,是一場有組織的大屠殺,也叫做盧旺達內(nèi)戰(zhàn)。當時據(jù)說在這場武裝沖突中遇難人數(shù)超過一百萬人。
——維基百科
“我很高興你能拍到這些,整個世界都會看到的,這是我們獲得國際干預的唯一辦法。”
“是的……如果沒人干預,也值得播報嗎?”
“看到這樣的暴行,怎么會沒人出面干預呢?”
“哦……如果人們看到這段錄像,他們會說‘太可怕了,天??!’,然后繼續(xù)吃他們的飯?!?br>
——盧旺達飯店
看完這部電影,考慮了許久,是否應(yīng)該做這篇評論。每寫一個字,電影里面的這段臺詞都像芒刺一樣扎在我的心里……
超過一百萬……只是一個冰冷的數(shù)字。一百萬人被屠殺是個什么概念?我無所適從。我們會為逝去的親人流淚,會為肥皂劇里纏纏綿綿的男女主人公流淚,甚至會為一兩句感動的歌詞流淚……我們會為成千上萬種理由流淚,可是一百萬人……你會為一百萬人流淚嗎?你的眼淚夠用嗎?!
我只能說,看完這部電影,我恥為為人!
我們喝著上好的紅茶,眼含熱淚看完這部電影,在有暖氣的房間里面義正言辭的批判著那些令人發(fā)指的罪行和國際社會的麻木不仁,然后睡一覺,漸漸淡忘這兩個小時的震撼與感動,然后在新的太陽升起時繼續(xù)抱怨自己的福利與津貼,花幾百塊錢買上一大堆煙花爆竹忙著送年……
然后,這部電影被我們拋在了腦后。我們看它就是因為我們每天渾渾噩噩麻木不仁的活著,所以我們需要感動,這部片子確確實實感動了我們,感動的稀里嘩啦的,ok,它是一部好片,影評結(jié)束…………
可是,電影之外的東西呢?那里,黑非洲,那些人們,現(xiàn)在又怎樣了呢?你會去關(guān)心嗎?
人性……我覺得我們?nèi)魏我粋€人看完這部電影后來談這兩個字都是荒唐可笑的。不知為何我的腦子里總是浮現(xiàn)出這樣的場景——一間莊嚴肅穆的會議室,一群衣冠楚楚的紳士,一場激烈異常的爭論,曠日持久,無休無止。他們在議題是盧旺達究竟是否發(fā)生了種族屠殺;記者們提供的錄像會不會片面有失公道;沖突中死亡的人數(shù)究竟是500還是5000(事實是兩個50萬);究竟該如何保證本國公民的安全撤離;發(fā)往非洲的援助應(yīng)該用美元結(jié)算還是法郎結(jié)算;UN維和部隊的指揮官應(yīng)該是美國人還是比利時人;往返盧旺達的飛機應(yīng)該一周一次還是一周兩次……他們掙得面紅耳赤,他們是多么的高尚啊,因為他們做的這一切都為了那兩個神圣的字眼,人性!在他們討論的每一個小時,都會有400人被殘忍的殺死,而他們就這樣整整討論了100多天……
其實我們也和這些紳士們沒有什么區(qū)別,因為我們是那樣的義憤填膺,可是,也僅此而已,我們什么也做不了。
回想起不久前看過的一本書,叫做《雨啊,請你到非洲》。我是比較抵觸拿別人的痛苦來煽情的,所以我并沒有認真去體會作者金惠子那種刻骨銘心的悲憫與痛苦。那本書里面的照片也并沒有給我留下太深的印象,因為在中國太多的孩子處境比起非洲好不到哪去。
現(xiàn)在我明白了,當你成為那片絕望之地上成千上萬絕望之人唯一的一點希望時,當你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去拯救你所能拯救的一切時,你才有資格提起那兩個字——人性。
愛在付出之前不能算是愛。
這是金惠子書里的一句話,我深以為鑒。我不想一本正經(jīng)的去討論這部電影的藝術(shù)價值成功與否,更不想唾沫橫飛的去研究什么人性和種族屠殺的背景。也許若干年后,我真的有能力去拯救和安撫一些正受饑餓和戰(zhàn)火摧殘的靈魂。
所以我只想說說我的心里話,我的朋友們……我真的希望我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可是一旦知道了這一切,你又怎能無動于衷。
引用幾段金惠子書中的文字:
一個人要有多少只耳朵,才能聽見人們痛苦的吶喊?
在塞拉利昂的一個救助站里,我們見到了一個雙臂都被剁掉的男人,只剁掉一只手的女人,還有幾個被砍去一只手臂的男人。
每個人被剁掉的部位各不相同,是砍掉手腕還是手臂或是從胳膊中間砍斷,全看叛軍當時的心情。其中一個女人,手腕沒有被徹底砍掉,還連著一部分,于是她就托著血肉模糊的手腕逃跑,直到5天后,才在一塊鋒利的石頭上蹭掉了連接的筋骨部分……
這不是歷史,不是小說,而是在人類文明高度發(fā)展的當今,非洲大陸的真實生活。
我情不自禁地摸摸自己的手腕、胳膊,慶幸它們的完好。
我感到痛、痛、痛,碰到哪里都是痛,最心痛的是那些幼小的孩子:那些餓得像骷髏一樣,經(jīng)常以青草為食的,細胳膊大肚子的孩子沒有什么要求,只是想吃飽肚子,維系他們微若塵芥的生命而已。
饑餓的幼兒閃著純真而無助的大眼睛,眼巴巴的只有一個請求:“給我點吃的!”而人民幣8角錢就可以使他們一天吃飽,但他們卻沒有。
上帝!你為什么讓我來到人間!
我不知道愛有多大應(yīng)該有多大,我只希望有生之年能盡我一切努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靈魂……
4 ) 今天的世界和以前有什么不同
如果不是因為有盧旺達飯店這部電影,我不會想起關(guān)注1994年盧旺達大屠殺。
如果不是盧旺達飯店的這些人用他們的聲音打動了那些他們認識的西方人,他們或者不會獲救。
但是,我也不能忘記一名記者的話:我們拍了這些又怎么樣?那些人看到了會說:“噢,真可怕”,然后繼續(xù)吃自己的飯,過自己的生活。
我為自己不能做些什么而羞愧。就象那些在屠殺開始前離開的外國人一樣。
最近我一直想,其實,我可以做點什么。或者,我應(yīng)該做點什么。既然,我已經(jīng)意識到了這些。我希望在2010年底寫總結(jié)的時候會有一筆,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捐助,給那些需要的人。
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很奇妙,科技日新月異,蘋果又發(fā)布了新的ipad,阿凡達也給了我們更多的想象,而在另一面,甚至不過十多年前,仍然有種族屠殺,沒有法治,不講道理,沒有人性,拿著原始的砍刀隨便的撂倒那些無辜的人。甚至今天,海盜猖獗。有時候,真不敢相信。
如果你注意到了那些殺人工具,不是原子彈,不是核動力,不是變形金剛里的先進武器,只不過是些打磨了的鐵片,在一端用布或者別的什么簡易材料纏了一個刀柄出來,它們就要八十萬人的生命。所以,到最后,也許不是外星人滅了地球,而是人性中的惡魔從潘多拉的盒子跑出來,人類自己消滅了自己。
5 ) (多圖)2022年的盧旺達|那些我去了盧旺達之后才知道的事
因為工作需要,7月下旬去了一趟盧旺達。時間倉促到?jīng)]空做功課,僅有的認知也停留在《盧旺達飯店》那部電影里。
一、初到盧旺達
1、他們的摩的都帶了顏色統(tǒng)一的頭盔,不是紅色就是綠色,后面幾天見到了少量的黑色。每個頭盔上都打了廣告。摩的是按時間收費的,起步的時候在手機的計時軟件上摁開始。(戴頭盔也不是一件新鮮事,但新奇在顏色樣式能這么統(tǒng)一)
2、盧旺達的馬路是有人行道的,中央分隔帶做了綠化,還有正規(guī)的公交站。(對標肯尼亞,這一點很不錯了)
3、馬路邊上間隔一公里左右就有警察,但是他們的警察不會隨意攔車,隨意敲詐,張口就要錢。在盧旺達的四天里,沒有一次因為我們是中國人的面孔被敲詐勒索。(不好意思,又內(nèi)涵了某個肯字開頭的國家了)交警是24小時執(zhí)勤,所以晚上出門也安全。
傍晚時分,酒店附近的商場
4、干凈整潔——名不虛傳。雖然在路邊沒有看到垃圾桶,但馬路旁邊的草坪上沒有散落的垃圾,也沒有臭不可聞的排水溝。即便是個收入很低的國家,但大家都穿得干凈整潔?;永侨侵拮罡蓛舻某鞘?,盧旺達也是非洲最早實行禁塑令的國家。
5、隨處可見的自行車——原以為在這個“千丘之國”,自行車并不是適用,但在郊區(qū),出行卻可以打一輛自行車,只不過是遇到上坡的地方得下車,還要幫忙推車。在鄉(xiāng)村,自行車更加普遍,用來馱甘蔗,土豆、香蕉。
6、安全———剛到的時候,還帶著從肯出發(fā)的恐懼,窗子不敢多開,有人靠近車窗馬上就覺得緊張。但在基加利,車窗想開多大就開多大,在這里一點不用擔心被搶劫。下午和晚上沒事做的時候,下樓去附近的街道晃蕩,也沒有一個人會因為膚色的不一樣多看一眼,大家都行色匆匆,忙碌著自己手頭的事。十點的路邊,仍然有人在路邊擺攤賣蔬菜,小孩子手腳麻利地幫忙母親打包,收拾小攤,幾個西紅柿,幾個包菜也是一天的生意。
7、雖然街邊也有乞討的小孩和婦女,但比內(nèi)羅畢的少很多,只在大酒店附近有那么幾個。穿著也挺干凈,也不怎么糾纏。
8、每個月的最后一個周六是全民大掃除日Umuganda。
9、他們有正兒八經(jīng)的出租車,是那種在車頂上標記了“Taxi”的統(tǒng)一車型的車子。(雖然不至于驚訝,但內(nèi)羅畢就沒有。。)不過打車軟件在這里不適用,路費靠砍價。
10、千丘之國Land of a Thousand Hills——有點像重慶,只是沒有重慶那么5D魔幻,這邊的房子高層只有幾棟,超過20層的樓都沒有,大多數(shù)房子只有1-2層。某一日去基伍湖,一路都在山路十八彎里穿行,直線行駛不到100米就有一個坡道或者彎道,越過一個山丘,接下來還是山丘。出城的路段遇到一條河流,岸邊是蔥蔥郁郁的竹林。老家在四川的同事忍不住感嘆:這個地方真讓人親切,跟她老家那邊的風景一模一樣。
11、基加利十字路口有紅綠燈,但是沒有拍照功能,倒是一路上有測速檢測裝置,大部分路段都限速在60km/h。
12、位于基加利的酒店H?tel des Mille Collines就是電影《盧旺達飯店》的原型,但電影不是在盧旺達而是在南非拍攝的。
13、中餐館有五家左右,在盧旺達的四天里,前后去了四家中餐廳,但味道嘛,跟大內(nèi)村沒法比。這一點內(nèi)羅畢完勝。
某中餐店的自助早餐還不錯
14、盧旺達的當?shù)卣Z言是盧旺達語,法語、英語被廣泛使用,也有一些人會講斯瓦西里語。
想起來來的第一天跟接機司機的對話:
我們:你是英語比較好對嗎?
司機:一點點。
我們:那你是講法語?
司機:只會一點點。
我們:哦哦,你講斯瓦西里語?
司機:一點點。
我們一臉地迷惑,那他到底會說什么語言?
(原來還有一種語言叫盧旺達語,是我們無知了)
15、盧旺達咖啡————是繼肯尼亞咖啡和埃塞俄比亞咖啡后最受歡迎的非洲咖啡。但跟其他兩個產(chǎn)國不同,盧旺達沒有悠久的栽種歷史,更沒有野生遍地的原生品種。地理上,它擁有適合栽種咖啡的條件,但自1904年由德國傳教士傳入起,當?shù)氐目Х榷际翘幚聿涣嫉纳逃眉墑e,當中大部分被出口到宗主國比利時。咖啡是鄉(xiāng)村農(nóng)家唯一可以賺取收入的作物,咖啡蓬勃發(fā)展但不像其鄰近國家有集中拍賣制度, 推動精品咖啡生產(chǎn),是在經(jīng)歷戰(zhàn)火蹂躪后、經(jīng)濟重回正軌后才開始。幸存的小咖啡農(nóng)中,有很高的比例是婦女甚至是寡婦。
傳統(tǒng)意義上,種植包括咖啡在內(nèi)的經(jīng)濟作物一直是以男性為主,而以女性作為種植咖啡的主力在世界范圍內(nèi)都非常罕見。對于幸存下來的盧旺達女性來說,一起種植咖啡不僅是她們支撐家庭生計的手段,更是改變生活僅有的希望。
她們期盼著以自己的力量重建生活、女性群體和這個國家,為更好的生活著。
正是大家擁有這個共同的目標,這些曾經(jīng)在暴力沖突中互相對立的婦女于是放下仇恨,重拾勇氣與希望,咖啡成了她們連接彼此的紐帶,逐漸在當?shù)匦纬捎膳灾鲗У目Х群献魃纭?
這就是 ABAKUNDAKAWA,意為“我們這群熱愛咖啡的人”。
這也是盧旺達的“女性力量”?!o錄片《盧旺達咖啡故事》
2020年6月,阿巴坤達卡瓦咖啡都在星巴克門店上市。
星巴克中國的紀錄片《盧旺達咖啡故事》截圖
在盧旺達Question Coffee出售的咖啡包裝袋上,標記了一行字“Grown by Rwandan women ”。
16、銀背大猩猩——從基伍湖回來的路上看到了大猩猩的廣告牌,還以為是自己眼花了,888USD/人,后來查了攻略,888已經(jīng)算很低的價格了,別人去過的是1100USD或者1500USD的門票價,這個低于1000的價格已經(jīng)是疫情期間的打折價了?!M麓五X包鼓一點的時候去看一下金剛的原型。
17、中國公司修建公路的里程占到盧旺達公路總里程的70%。從基加利國際機場出來不久,便駛上總長36公里的城市主干道。(這條主干道由中國路橋設(shè)計施工。)
18、香蕉酒——比普通的啤酒甜,但度數(shù)有12度。
來之前我想象里的盧旺達,是個自然資源幾乎沒有,進出口還要用別人家的港口,底子弱到普通玩家會選擇刪號重練的爛攤子吧,但真正踏上這片土地,但沒想到的是它以鳳凰涅槃的姿態(tài),在廢墟中新生,在破敗里重建,欣欣向榮,充滿希望。閑暇在基加利漫無目的地散步的時候,總會為點點滴滴的不一樣所觸動。這里也是非洲,卻是不一樣的非洲。
二、盧旺達大屠殺紀念館
周末的上午,去了一趟紀念館,買票后,工作人員會發(fā)一個戴耳機的播放器,可以選擇語言,有普通話選項。先進去看一段視頻,然后進入展廳,展位有編號,到了在播放器上摁下對應(yīng)的編號,就會有詳細的音頻播放。
即便在去之前做了一些心理上的準備,但仍然被驚心的圖片壓得喘不過氣來。省去了尸骸館,最后一站是兒童之家,里面的圖片上列了小孩的照片和去世原因,看完嗓子都疼。
出館的時候看到一段話,忍不住淚目。
三、基伍湖一日
一天往返基伍湖確實是緊張的行程,因為限速的原因,單程耗費4個小時左右,但架不住閑著也是閑著,不如出去玩一趟。
起了個大早,一路上的行人很多,看起來像是國內(nèi)趕集的模樣,有的推了自行車,有的全靠人力,帶的大多是甘蔗和香蕉。
大步行走的人群
路邊的廣告畫風讓人想起海瀾之家
顏色統(tǒng)一的房子
路過一塊草地,被這個天然氧吧的地方吸引。
到湖邊也才10點多一點,風很大,冷到打顫。飯店里正好有人結(jié)婚(據(jù)說是盧旺達人都是周六結(jié)婚,這個說法沒有找其他人驗證),等到快中午的時候客人陸續(xù)進場,但直到我們吃過飯離開,也沒有看到新人。
盧旺達的物價很感人,四個人點了魚+披薩+炒米飯+烤香蕉,還有四壺咖啡,也才34000當?shù)貛?,約等于3400Ksh。
門口的露天餐廳正在給婚禮準備餐食,同事過去看完回來說做的是豆角燜面。
吃過飯坐著車在湖邊晃了一圈,然后去坐船,基伍湖的浪有點大。
有房屋的那片是剛果的地盤
盧旺達的地盤
離開前,有個當?shù)厝说男∝溸^來兜售他的明信片,一開始的期待并不高,但看了之后愛不釋手,因為圖案的設(shè)計很有故事感,也做得很精致,所以挑了不同的圖案各買了一張。(除了黑色的線條,其他顏色是用木材(可能是樹葉)和布料貼上去的)
回來的路上,買了路邊的烤串、烤土豆還有當?shù)氐牟ぬ}飲料,相當好吃,是驚喜一樣的存在。
快進城了,能看到的那幾棟高樓是基加利的市中心
郊區(qū)民居,房屋雖然簡陋,但盧旺達沒有貧民窟。
四、Muhazi湖的下午
周末的下午去Muhazi湖,初衷只是想去找個安靜的地方吹風曬太陽,仿佛只有這樣的狀態(tài)才叫生活。
因為限速的原因,從基加利市出發(fā)去湖邊,花了兩個小時左右。雖然一到酒店就點了午飯,但真正吃到飯是兩個小時后。
Muhazi湖
地圖上的的Muhazi湖有很多分支。
湖邊有成雙入對的灰冠鶴,身高接近1米,走路也快。本來想湊近拍個照的,未果。
還有一只老鷹,在幾米外的草地里曬太陽,曬一會兒飛出去晃悠一圈。
餐廳里的兩桌當?shù)厝丝雌饋聿⒉徽J識,但因為各自的小孩互相好奇,于是大人們安排倆小孩拉著手出去玩,于是羞澀的倆孩子開始了一連串的同步動作,小心翼翼地走幾步,再小心翼翼地觀望大人,甚至連扭頭的角度都是一致的。
等午餐的漫長時間在湖邊的秋千上度過的。
回到餐廳落座后,音樂突然停了兩分鐘,然后傳來了中文歌的聲音,還是一首我們都沒聽過的歌?;蛟S是因為歌曲節(jié)奏太慢的原因,全餐廳人的目光齊刷刷地看向我們,我們看向遠處的服務(wù)員,他一副“看我多懂事”的表情。我和朋友面面相覷,就差把“不是我們點的歌”幾個字寫在腦門上了。
(百度了歌詞才知道那首歌叫《梅花夢》,聽完就知道畫風有多割裂了)
幾分鐘的時間可真漫長,原以為只放一首就結(jié)束了,沒想到中文歌持續(xù)了整個用餐時間,成龍的歌,晃著腦袋假裝享受服務(wù)員給的驚喜。
在盧旺達喝得最多的是樹茄果汁
吃完飯就逃離了餐廳,看完夕陽回來的時候,發(fā)現(xiàn)歌曲切到了英文歌。
湖邊夕陽
五、最愛的是基加利的夜景
在盧旺達的每一個晚上,都沉迷在星光閃閃的夜景里。
在Ubumwe Grande Hotel,從停車場坐電梯直達Roof top,看夜景最理想的地方,可以俯瞰到整個基加利城。
某一個晚上去了會議中心大樓(燈光的顏色取自盧旺達國旗的顏色),基加利的地標,去停車場的時候,對面一群西裝革履的當?shù)厝擞蟻?,潛意識地躲到了朋友身后,我以為跟肯尼亞一樣,肯定又是一番“盤問”,結(jié)果他們只是問我們需不需要出租車。連忙擺手說不需要,他們馬上離開了?!赡苁沁@塊是比較正式的場合,所以出租車的司機也都打扮得比較正式吧。
會議中心旁邊是麗笙酒店。
某一晚興致勃勃地去找了一個稍高的小山包看星星,但最后禁不住風大,沒等到十一點,老早就返回了酒店。
盧旺達政府鼓勵民眾在晚上亮一盞路燈,給晚歸的路人還有大屠殺的去世的人照亮回家的路。于是才有了這璀璨夜景。
引用紀錄片《盧旺達咖啡故事》里的話作個結(jié)尾:
“They say my country is so beautiful that although God may wander the world during the day. He returns at night to sleep in Rwanda.”
盧旺達如此之美,以至于上帝白天巡游世間后,晚上都會選擇在這里入眠。
6 ) The Abyss
Nowadays, gory scenes that depicted a battle or a human tragedy in Hollywood have become as trendy as the obnoxious white wires sticking out of ipod user’s ears on a San Francisco bus. Started with Saving Private Ryan, directors competing to win the most realistic and most horrifying visual affect of physical human beings being destroyed.
We were literarily in disbelief when we saw a movie that didn’t show any blood gushing scenes that froze audiences cold in their seats, teeth chattering. Especially in a movie that seemed to have all the permission to use it, Hotel Rwanda.
Judging by New York Times review, there are certainly audiences who demanded to see such scenes. I, am not one of them. Neither, it seemed, are my friends who saw it with me. We were all grateful of their absence.
Sometimes, trusting an audiences imagination is respect.
The absence of cruelty in visual elements didn’t diminish the movie’s powerful emotional message in any way. We were still left frozen cold in our seats, teeth chattering, tears pouring, ashamed of what had happened in Rwanda, ashamed of the rest of the world’s inaction, indifference, and cowardice.
It reminded me of The Pianist, because it presented the same drastic contrast of the most beautiful of human being side by side with the most cruel and senseless of the same species. The blinding contrast blew me away. Left me stunned with incomprehension and sadness. Instead of Chopin’s immensely pretty piano concerto resounding above the ruins of Jewish Ghetto in Warsaw, we saw the beautiful Tutsi girls dancing their traditional dance in the middle of the massacre. Their heads roll in that lovely curves, the radiant smiles on their face as if shone from the sky like sunlight, so lyrical and so full of joy amidst of all the chaos happening around them. The only thing separate that joy and the savage death occurring a few yards outside the hotel wall was one man’s courage and wit. At that moment, I felt the same way as when I was watching the Pianist. I wanted to will that beauty away, diminish it, hoping it is not so stunningly pure and happy. Because in the back of my mind, I wondered that if human beings is not capable of producing such beauty, maybe they wouldn’t be able to produce such cruelty either.
We often used the word “savage” or “animal-like” to describe human cruelty. But I haven’t heard one kind of animal out there would not stop once their enemy admitted defeat and left their sight. What animals out there would go for genocide, over and over again? What animals have such crazed appetite for blood and destruction, except us humans?
I also liked the fact that the script showed how Paul didn’t start out as a saint and savior. At the beginning, all he wanted was to save his own family. No more, no less. But the environment, and all the events led up to the final rescue forced him into his position. Somehow that reminded me of Johe Irving’s Owen Meany, where the talk of “being God’s instrument” played an dominate role. I was also grateful the director left God out of these. Hotel Rwanda remained a movie about humans. Human behavior, human characters, and human psychology. In the middle of the ever more darkened landscape, the characters remained ordinarily human. That alone seemed extraordinary.
I remember when I first saw Schindler’s List some twelve years ago, I said everyone should see that movie once in his/her lifetime. I would say the same for Hotel Rwanda.
7 ) 盧旺達種族大屠殺背景補充
國名:盧旺達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Rwanda)
獨立日:7月1日(1962年)
國慶日:7月1日(1962年)
國旗:2002年1月1日開始使用新國旗。
自然地理:面積為26338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東部赤道兩側(cè),內(nèi)陸國家。西和西北與剛果(金)為鄰,北與烏干達接壤,東與坦桑尼亞毗連,南界布隆迪。全境多山地和高原,有“千丘之國”之稱。大部地區(qū)屬熱帶高原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溫和涼爽。
人口:801萬(1998年),由胡圖(占85%)、圖西(占14%)和特瓦(占1%)三個部族組成。官方語言為盧旺達語和法語。1999年1月18日盧旺達總統(tǒng)比齊蒙古宣布,英語將作為官方語言,取消法語的官方語言地位。居民65%信奉天主教,9%信奉基督教新教,25%信奉非洲原始宗教。1%信奉伊斯蘭教。
首都:基加利(Kigali)。
簡史:16世紀圖西族人在盧旺達建立了封建王國。19世紀中葉起,英、德、比勢力相繼侵入。1890年淪為“德屬東非”保護地。1916年被比利時占領(lǐng)。1922年根據(jù)凡爾賽和約,國聯(lián)將盧“委托”比利時統(tǒng)治,成為比屬盧安達-烏隆迪的一部分。1946年成為聯(lián)合國托管地。仍由比利時統(tǒng)治。1960年比同意盧“自治”。1962年7月1日宣告獨立,定國名為盧旺達共和國。獨立后,圖西族和胡圖族多次發(fā)生沖突,戰(zhàn)事持續(xù)不斷。1991年6月盧實行多黨制。
政治:盧旺達實行總統(tǒng)制,立法、司法、行政三權(quán)分立??偨y(tǒng)為國家元首、政府首腦(部長會議主席)和武裝部隊總司令,執(zhí)掌國家的行政權(quán)。
外交:奉行和平、中立和不結(jié)盟政策,強調(diào)睦鄰友好,維護非洲團結(jié),是非統(tǒng)組織、中非國家經(jīng)濟共同體、大湖國家經(jīng)濟共同體和非洲開發(fā)銀行成員國。
關(guān)于種族清洗大屠殺:
1994年4月6日,盧旺達總統(tǒng)、胡圖族人哈比亞利馬納的座機在基加利上空被導彈擊落,機上人員全部遇難。該事件立即在盧全國范圍內(nèi)引發(fā)了針對圖西族人的血腥報復。7日,由胡圖族士兵組成的總統(tǒng)衛(wèi)隊殺害了盧旺達女總理、圖西族人烏維林吉伊姆扎納和3名部長。在此后3個月里,先后約有100萬人被殺,其中絕大部分為圖西族人。
飛機失事是導致種族屠殺的直接原因,但究其內(nèi)部原因則是盧旺達胡圖族與圖西族兩部族長期以來矛盾沖突的直接碰撞。20世紀60年代以前,僅占人口10%—15%的圖西族在盧旺達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88%的政府官員都是圖西族人,并擁有絕大部分可耕地。1959年,盧旺達南部的胡圖族農(nóng)民開始反抗圖西族貴族的統(tǒng)治并掌了權(quán),把土地重新分配給無地的人,許多圖西族貴族逃到了鄰近國家。1962年盧旺達宣布獨立后,圖西族和胡圖族多次發(fā)生沖突,戰(zhàn)事持續(xù)不斷。
地處非洲中部、有“千丘之國”之稱的盧旺達是一個落后的農(nóng)業(yè)國家,1992年被聯(lián)合國列為世界47個最不發(fā)達國家之一。1994年的內(nèi)戰(zhàn)和種族屠殺給盧旺達帶來了巨大災(zāi)難,使這個原本貧困的國家雪上加霜,大批勞動力喪失,國家經(jīng)濟處于崩潰邊緣。大屠殺還使這個國家的人口結(jié)構(gòu)產(chǎn)生了很大的變化,全國14歲以下的兒童約占總?cè)丝诘?0%,許多婦女成為寡婦,至今仍有大量逃亡鄰國的胡圖族極端主義分子滲入鄰近國家,給這些國家的安定帶來負面影響。
2004年2月13日,盧旺達總統(tǒng)卡加梅在非洲互查機制首屆論壇上宣布,2004年4月盧旺達全國上下將舉行盧旺達大屠殺10周年紀念活動。3月26日,聯(lián)合國秘書長安南在紐約聯(lián)合國總部舉行的“盧旺達大屠殺10周年紀念會”上發(fā)表講話,呼吁國際社會采取行動,防止盧旺達大屠殺事件重演。他希望各國人民響應(yīng)盧旺達政府的提議,在每年的4月7日中午12時默哀1分鐘,以追思過去,警世未來。聯(lián)合國大會將每年的4月7日定為“反思盧旺達大屠殺國際日”。1994年11月,聯(lián)合國安理會設(shè)立了聯(lián)合國盧旺達戰(zhàn)犯法庭,審判犯有大屠殺罪的嫌疑犯。
在非洲,是個多亂的是非之地,種族大屠殺經(jīng)常發(fā)生啊!
相關(guān)事件:亞美尼亞大屠殺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8673102.html?si=9
當電影成為我們銘記歷史的唯一方式 是幸或不幸
電影沒有什么花哨精巧的剪輯,有的只是質(zhì)樸之中最撼動人心的真實。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真正的人間煉獄。當世界遺忘他們,國家陷入瘋狂的時候,一個比辛德勒更加艱辛的男人在一個人人力求自保的環(huán)境下敞開了他的雙臂。記住他的名字——保羅·盧斯薩巴基納?!铩铩铩铩?/p>
人禍最慘??晌覀兛赐晷侣劊€是會安心的吃完晚餐。
盧旺達的孩子們從神職人員身邊被拽開時,隨著背景音樂,眼淚忍不住打轉(zhuǎn)◎◎基于背景值得一看!
1994年,當?shù)厍虻囊欢嗽谟懻搼?yīng)該是阿甘正傳還是低俗小說拿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時候,地球的另一端卻正在發(fā)生著慘絕人寰的百萬級別的大屠殺??!距離現(xiàn)在也才區(qū)區(qū)26年時間。所以種族歧視被提高到一個特別敏感的地步,被當做不可觸碰的政治正確也是非常自然的,即便是已經(jīng)2020年了,【黃禍論】依然在很多地方大行其道。盧旺達大屠殺的原因之一就是比利時充當了攪屎棍,這種騷操作對于有著大量殖民地的英國實在是太稀松平常了,印巴戰(zhàn)爭就是不列顛的“杰作”,而美國則繼承英國的衣缽,繼續(xù)制造中東和東歐的各種戰(zhàn)亂和難民潮,而無疑最終會被反噬,自食其果!華金在電影中的戲份不多,卻留下了最有名的臺詞,人類命運共同體真的不只是說說而已,值得全世界所有的領(lǐng)導人認真思考,拒絕仇恨,只有這樣人類才有真正的未來,而不是繼續(xù)讓人間悲劇重蹈覆轍!
很早以前看黑鏡頭就知道這段歷史了片中還是側(cè)重于胡圖族對圖西族的屠殺但實際上 在圖西族控制的地區(qū) 對胡圖族也發(fā)生著同樣的殺戮這是一場無法說清的事實事實沒有真相只有荒謬的讓人不可理解人們用最原始的武器棍棒刀叉去和自己的鄰居搏命只因為他們覺得 不殺死對方對方就會來殺自己
當這個世界閉上雙眼,他卻敞開了懷抱。
堪與辛德勒名單媲美的影片
記者和保羅對話,對于外國觀眾看到圖西族遭受的慘象后所可能的反應(yīng)作出的揣測,令我想起《關(guān)于他人的痛苦》,蘇珊·桑塔格在書中提到,我們看多了反映苦難的照片,就會在某種層面上以為自己真的幫助了那些身陷囫圇的人。當然這是一句題外話,但與我們切身相關(guān)。
做一個好人總會有好報的,為人一定要正直。
最荒唐的是,胡圖族與圖西族是比利時殖民者人為劃分出的種族。
記著人世的罪惡,也記著在罪惡中的人性光芒
一部會讓我們靈魂受到強烈震顫的電影。通過飯店經(jīng)理保羅在大屠殺中的經(jīng)歷,來紀念和反思人性中永恒的東西。雖然沒有對大屠殺全景式的再現(xiàn),卻用深刻的心理描畫使得觀眾的心靈受到同等的沖擊。電影并非單純的贊揚保羅,而是深沉的紀念普通人在滅絕人性的災(zāi)難中散發(fā)出的光輝,不僅僅是保羅。電影成功的做到了不忘記歷史的目的.但這十年里,發(fā)生在非洲大陸上的、視生命如草芥的屠殺,從來便沒有停歇過--誰又將見證,新的苦難與創(chuàng)傷?他們被世界遺忘了。
屠殺縱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對屠殺的漠視。
幾乎是一邊哭著一邊看這部電影。盧旺達種族大屠殺,表面上看起來是胡圖人對圖西人的種族大屠殺,但請一定要記住,是比利時人煽動了兩個民族之間的民族仇恨,是法國人提供了武器。所以,究竟是誰殘忍,究竟是誰野蠻?是那些自詡早早進入文明時代的殖民者,要永遠記住他們的殖民者身份。令人感動的是,在一切人世間的悲劇之中依然看到了閃耀著的人性的光輝。
我們看了那些屠殺的鏡頭 然后繼續(xù)吃大餐
我所聽過的最美的片尾曲,震撼心靈的人性故事,愿真善永存,苦難和邪惡遠離所有人
這種歷史不應(yīng)該被遺忘,在歐洲人用辛特勒名單紀念猶太屠殺的時候,非洲也同樣有盧旺達飯店記錄著感人的大救援。沒有慘烈的屠殺與交火鏡頭,然而帶給人的感動是那么真實,那種真實的生的欲望與善的本性。男主角在這部電影中的表演非常精湛,完全投入,徹底地讓人記住了這樣一位英雄。至于里面殺人工具砍刀來自中國的場景,也只有對于中國制造的一種無奈。
看到一些評論突然想說:如果看到他人的這些苦難,我們的反應(yīng)是慶幸自己生在和平國家,應(yīng)該對當下的生活感到知足。這種思維難道正常?這種教育的產(chǎn)物難道不該反思?事實上這種慶幸就是在以民族、種族、國家等為分界線,把自己放在隔岸觀火的立場上,為災(zāi)難沒有降臨在自己身上而竊喜。這種對他人災(zāi)難極度缺乏共情的邏輯,理所應(yīng)當?shù)昧钊嗣倾と?。而這也正是所有仇恨和殺戮的根源。
“他們來這不是來幫助我們的。英國人,法國人,美國人……盧旺達無法為他們贏得一張選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