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提示:如無法播放請看其他線路
影片以白色字幕開場,關鍵字“Replicant”(復制人)和“Blade Runner”(銀翼殺手)特別以紅字顯示,隨后出現(xiàn)高空俯瞰和眼睛特寫,這些元素與35年前《銀翼殺手》的開篇高度一致。
前作導演雷德利·斯科特的另一部作品《異形:契約》,開場也是以仿生人大衛(wèi)的眼睛為開端,銀翼與異形冥冥中自有聯(lián)系。
雷德利·斯科特最初為《銀翼殺手》設想的開場是這樣的:戴克來到一個農場中的小屋,屋內空無一人,只有一鍋湯在沸騰,戴克便坐在椅上靜靜地等待。農場主回到家,發(fā)現(xiàn)戴克的存在但無視了他。查看鍋里的湯后,農場主向戴克問話,戴克自我介紹后就開槍把他打死了。隨后戴克暴力拆卸了對方的下巴,證實農場主是復制人。
2049的開場與這一段相差無幾,不同的是:K在殺死復制人之前有一段重要的對話,K最后取走的是復制人的眼球。
2049的主角K與前作的戴克一樣,是一名銀翼殺手,但影片一開始就揭示了K的另一個身份——Nexus-9型復制人。
簡單介紹一下各個型號的復制人:
Nexus 1-5:泰瑞公司的產品,資料不詳。
Nexus-6:《銀翼殺手》中戴克追捕的幾個復制人均為Nexus-6型,他們只有四年壽命。
Nexus-7:《銀翼殺手》女主角瑞秋(Rachael)可能就是Nexus-7型的原型機,擁有更高精度的仿人類器官,因此更加接近于真人(連瑞秋也誤以為自己是人類)。如果戴克也是復制人,那么他極有可能也是一款Nexus-7。
影片中,K找到的瑞秋骸骨上,刻有以N7開頭的序列號,說明瑞秋的型號為Nexus-7。
Nexus-8:泰瑞公司在大斷電前生產的復制人產品。戴夫·巴蒂斯塔飾演的薩珀·莫頓(Sapper Morton)是其中之一,起義軍領袖Freysa也可能是Nexus-8型的復制人。
Nexus-8型擁有與人類相仿的自然壽命,而且外表會隨年齡而變老。為了把他們與人類區(qū)分開,8型的眼球會植入便于人類識別的序號。
Nexus-9:華萊士公司研發(fā)的新品,幾乎完美的復制人,聽從人類的所有指令(即使要傷害自己),已知的該型號復制人有K探員和冷酷女秘書Luv。
相信舊式Voight-Kampff測試裝置在2049年已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更便攜的手持裝置。
影片中K將一個類似POS機的裝置對準目標的眼睛,經過掃描眼球便能秒速確認了對方的復制人身份??梢娿y翼殺手的辦案效率被大大提高了,K探員你好意思向老員工吐槽“things were simpler then”?
影片中,復制人被人類貶稱為"skinner"或"skinjob",意思為復制人就像披著人皮的怪物一樣。
在《銀翼殺手》中,"skinjob"一詞最初由戴克的上司布萊恩特說出。
關于復制人的稱呼,菲利普·K·迪克在原著中將他們稱為"androids"(人形機器人,更貼近他們的本質),而"repilicant"(更偏向于“復制人”的意思)實際上是在前作電影中才被提出來的。
K到訪華萊士公司時走過的復制人陳列品中,除了以戴夫·巴蒂斯塔為原型的Nexus-8型復制人,還貌似出現(xiàn)了《異形》系列中的“工程師”(在預告片中都能看到)。
這可能只是個巧合,但畢竟《普羅米修斯》和《銀翼殺手》都是本片監(jiān)制雷德利·斯科特的作品,出現(xiàn)相似元素也是正常的。
實際上,《銀翼殺手》與異形世界的聯(lián)動在《普羅米修斯》就開始了。2012年《普羅米修斯》DVD推出時,有網友發(fā)現(xiàn)影碟中包含一段彼得·韋蘭(Peter Weyland,蓋·皮爾斯的角色)所寫的信件,信件內容暗示了韋蘭與《銀翼殺手》中的“復制人之父”埃爾頓·泰瑞(Eldon Tyrell)的聯(lián)系。
信中提到一個已離世的長輩,是韋蘭的導師和競爭對手,他“像神一樣在金字塔頂端俯瞰滿城的天使”,《銀翼殺手》中泰瑞正是住在金字塔之中,而金字塔的所在地洛杉磯(Los Angeles),正是有“天使之城”的別稱,另外前作和本片中都有用“天使”這個詞來指代復制人。
信中還提到那個人最終泡湯的機器人項目,里面描述為“Literally blew up in the old man's face”,可以理解為泰瑞被復制人羅伊掐眼而死的慘狀。
影片提到世界曾經發(fā)生過一場大斷電,導致所有的記憶儲存都被損毀。這場斷電的前因在前傳短片《銀翼殺手:2022大斷電》中有詳細解釋:
Nexus-8型復制人推出后,被人類視為威脅,很快引起了大規(guī)模的“人類至上”反抗運動,憤怒的民眾開始獵殺復制人,而他們用來辨別身份的方法是通過復制人注冊數據庫中的數據。
為了抹去這些復制人的數據,幾個從外殖民地逃回地球的8型復制人發(fā)起了一場起義,通過制造一場電磁脈沖,摧毀了美國大部分地區(qū)的電子數據。這樣,他們就能像人類一樣生活在世上。
這場黑暗浩劫催生了復制人生產禁令,泰瑞公司宣告破產。
2020年代中期,實業(yè)家尼安德·華萊士收購殘余的泰瑞公司并開發(fā)出新一代的Nexus-9復制人,并說服當局廢除了復制人生產禁令,然而舊款的8型復制人則又要過上被獵殺的日子。
高司令飾演的主角K,名字致敬原著小說作者菲利普·K·迪克(Philip K. Dick)。
影片沒有解釋為什么Joi把客戶(K探員)叫Joe,原著小說和前作電影都沒有相關的聯(lián)系。正常的解釋為:“joe"在英語中有”男子“的意思,詞組”the average joes“指的是“普通人”。
但如果非要找關聯(lián)的話,小說作者菲利普·K·迪克的父親就叫Joseph(簡稱Joe)。另外迪克的著作中也有名字為Joe的角色,例如Ubik中的主角Joe Chip和《高堡奇人》中的Joe Cinnadella。
還有一個解釋是:Josef K是弗蘭茲·卡夫卡著作《審判》中的主人公的名字。小說講述主人公在一個早上被喚醒后,原因不明地被捕,陷入一場難產的官司之中。我們可以理解為:K自從被制造出來,就身不由己地陷入了麻煩。
還有一個解釋是:在圣經《創(chuàng)世紀》中,Joseph是Rachel(瑞秋)的一個兒子,曾無辜被賣為奴,最終翻身成為以色列的重要人物。這個解釋也比較符合K(自己認為)的身世和使命。
Joi的名字除了有"Joy"(歡樂)的含義外,其實還隱含了更深層的意思……(未成年人請捂眼)
JOI是美國xxx片的一個類型,原意為“Jerk Off Instruction”(不懂的可以自行查一下),通常是一個女優(yōu)在鏡頭前做著各種和諧的事情,引導觀眾DIY,就像一個“虛擬女友”一樣。而且,影片中Joi的宣傳語為Everything you want to hear,就像JOI的內容一樣。這樣你該明白為什么未來的女性虛擬伴侶叫Joi了吧……
另外,Joi的開機音樂來自俄羅斯作曲家謝爾蓋?普羅科菲耶夫的作品《彼得與狼》(Peter and the Wolf),是一首帶旁白的管弦童話,暗示Joi對于K就如童話一樣,不存在的。
K探員每次執(zhí)行任務回到警署后,需要進行一項基準測試(Post-Trauma Baseline Test)。該測試通過念出一連串句子,讓測試者重復其中的詞語,來判斷它是否正常運作(沒有被人類情感所影響)。
K探員的測試詞看似亂說一通,但實際上這些念白都是來自俄裔美籍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的小說《微暗的火》(Pale Fire):
Cells interlinked within cells interlinked
Within one stem. And dreadfully distinct
Against the dark, a tall white fountain played.
K與Joi共進晚餐時,Joi拿起的一本書,正是《微暗的火》。
這本書不是隨機放到電影里的,K的測試詞來自書中的詩人描寫的一段瀕死體驗,后來他在報紙讀到一個女人的瀕死體驗,發(fā)現(xiàn)他們的所經歷的景象是如此相似,于是詩人找到那個女人,發(fā)現(xiàn)女人并沒有那些記憶,后來才發(fā)現(xiàn)是報社印刷錯誤產生的誤會,但女人又對詩人描述的景象產生濃厚興趣,兩人之間虛實真假的聯(lián)系實際上反映在K的那段關于木馬“記憶”中。
神秘探員蓋夫(Gaff)在影片中出場,向K透露出戴克已退休的信息。與上一部電影一樣,他總在做一些莫名其妙的手工折紙,這一次他折出了一只綿羊,這不禁令人想到菲利普·K·迪克的原著小說《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 ?)。在書的開頭,戴克家里就養(yǎng)著一只電子羊。
蓋夫說話時仍然使用他標志性的Cityspeak方言。Cityspeak是影片中洛杉磯市民所用的語言,集合了西班牙語、日語、德語、匈牙利語、中文和法語,體現(xiàn)了洛杉磯在未來的文化多樣性。
實際上,Cityspeak語言是蓋夫的演員愛德華·詹姆斯·奧莫斯在研究角色時所創(chuàng)的。
蓋夫這個角色其實在原著中沒有出現(xiàn),而在K.W. Jeter的續(xù)作小說《銀翼殺手2:人類邊緣》中,蓋夫才根據電影被添加進去,但他沒有像本片一樣活到退休,而是在一次任務中犧牲了。
1982年《銀翼殺手》中的“復制人之父”埃爾登·泰瑞被插目而死。本片中,杰瑞德·萊托飾演的大反派,繼承了金字塔和仿生人產業(yè)的尼安德·華萊士(Niander Wallace),卻患有白內障而雙目失明,果然干這一行眼神都不太好。
35年前《銀翼殺手》中的一幕,可口可樂標志赫然出現(xiàn)在城市高樓中的巨型廣告牌上,令人印象深刻。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對此解釋道:“即使在一個反烏托邦國度,可口可樂仍然是永恒的”(老爺子是有多愛喝可樂)。果然,這個飲料品牌在2049年依然發(fā)光發(fā)亮。
在現(xiàn)實中,可口可樂也仍然是世界大品牌,但其它一些在前作中出現(xiàn)過的品牌就沒有這么好命了,例如泛美航空(Pan Am)在1991年宣告破產,曾經的游戲業(yè)霸主雅達利(Atari)因爛作頻出在1983導致市場大崩潰,如今幾經轉手的公司名存實亡。盡管如此,這些品牌都出現(xiàn)在影片里的未來世界中。
K駕駛的飛車(spinner)是一架標致(Peugeot)。然而在現(xiàn)實中,這個法國汽車品牌在1991年起就沒有在美國發(fā)售了。
K與Joi前往垃圾場(圣地亞哥)時,Joi身穿的服裝是一件透明外套,與《銀翼殺手》中玩蛇女所穿的服裝相似。
這可能是又一個與異形相關的彩蛋!Joi在K的飛車上,抬頭望向天空,玻璃上映射出一艘母艦,外形像極了1979年《異形》中的Sulaco殖民船。
這也許并非巧合,因為Sulaco的設計者Syd Mead,也參與了兩部《銀翼殺手》的視覺設計。
市集賣家看到K的木馬說,說K肯定發(fā)財了,因為那是非合成的木頭,這說明樹木在2049年變得十分稀缺,如果細心留意華萊士公司的場景,你會發(fā)現(xiàn)華萊士公司內部完全由木頭制造,可見華萊士的財富數之不盡。
瑪麗特在K的住處醒來后,留意到床頭的小木馬,這時木馬映射在桌面上的影子,形成了一只獨角獸。獨角獸曾出現(xiàn)在《銀翼殺手》導演剪輯版中戴克的記憶里,戴克在影片最后拿起獨角獸折紙若有所思的段落,暗示了戴克其實是一個復制人。
《銀翼殺手》中,戴克使用圖像增強設備對照片不斷進行放大和增強,最終找到隱藏在照片的秘密。在本片中,K用同樣的技術在沙漠中找到了生命反應。
《銀翼殺手》開場中,一個復制人接受VK測試,被要求設想自己獨自一人走在沙漠中。隨后瑞秋進行測試時,被問到“黃蜂爬到手臂上”的情景。這些影像都在2049中出現(xiàn),K探員找到戴克前,走過了一片荒涼的沙漠,并發(fā)現(xiàn)一只蜜蜂爬到了他的手上,不同于瑞秋的反應“殺死它”,K任由蜜蜂在他手上爬,這個細節(jié)也暗示了K與瑞秋的“關系”。
另外,橘紅色沙漠的視覺靈感來源于2009年發(fā)生在澳大利亞東部的一場沙塵暴,相信土澳市民還能回想起曾一度被沙塵暴支配的恐懼。
K與戴克會面前看見一架鋼琴,并上前彈了一個音符,令人想起前作中戴克彈鋼琴的場景,也就是在這里戴克腦海里閃現(xiàn)出獨角獸的畫面(導演剪輯版新增的內容)。
戴克對K說的第一句話是“你身上不會帶著一塊芝士吧?”,這句話來自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創(chuàng)作的小說《金銀島》(Treasure Island)。在《銀翼殺手》的一段刪減片段中,戴克到醫(yī)院探訪受傷的同事霍頓,霍頓當時正在看《金銀島》。
戴克出場時所持的手槍正是他在前作中追捕仿生人所用的,這支槍并沒有官方的名字(一般稱為LAPD 2019 Blaster或Blaster M2019),原著小說也沒有提到槍的具體細節(jié),所以我們姑且把它叫做“戴克的手槍”吧。
據說這支槍的原型本來在一個收藏家手中,后來他慷慨地把槍借給了《2049》劇組,好讓他們重新制作出一模一樣的道具。
《銀翼殺手》中,戴克喝威士忌的鏡頭多不勝數。本片中戴克仍然保持著這個習慣,而且還會給狗狗分一小口。
影片中K問戴克他的狗是不是真的,真假動物的議題在原著中也有討論。
書中提到大部分動物因環(huán)境惡化而滅絕,使得照顧動物成為了道德的象征,買不起真動物的人(如戴克)只能養(yǎng)仿生寵物做做樣子,所以詢問別人動物真假的行為被視為是無禮的。原著中戴克拼死捕殺仿生人的原因正是為了賺取足夠的錢去買一只真的綿羊。
所以在影片中,市集賣家看見K帶來的木馬后,便問K要不要買一匹真馬(原著中戴克也曾想過擁有一匹馬),說明動物在2049年仍然是珍稀的商品。
戴克顯然很喜歡動物,在酒吧的桌面就擺放著很多動物的木雕。有Reddit網友發(fā)現(xiàn),影片出現(xiàn)的這些木制動物,實際上組成了瑞秋(Rachael)的名字:
Rhinoceros(犀牛)、Antelope(羚羊)、Cat(貓)、Horse(馬)、Antelope(羚羊)、Elephant(大象)、Lion(獅子)。
(關于這個,我在看片時沒有發(fā)現(xiàn)貓和羚羊,麻煩大家?guī)兔α粢庖幌聗)
影片中多處出現(xiàn)索尼的產品,其中最明顯的是K在戴克家中打開的全息影像機器。實際上,這部電影也是索尼(影視娛樂)負責國際發(fā)行的。
復制人瑞秋(肖恩·楊)在影片高潮驚喜出現(xiàn),可以猜想華萊士利用Luv偷來的骸骨重新制作了瑞秋的同款仿生人。當然57歲的肖恩·楊早已不再是當年水靈靈的模樣了,據說特效公司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來重現(xiàn)當年瑞秋的風采。
導演還特意減少瑞秋出場的鏡頭,讓特效組有足夠的時間進行CG制作。
肖恩·楊沒有直接參與影片的演出,而是被請到劇組中,親自教導替身演員關于瑞秋的舉止言行。影片中瑞秋出現(xiàn)的場景是秘密拍攝的,參與拍攝的人員很少,肖恩·楊也被要求對公眾媒體否認自己沒有參與影片制作,她還故意慫恿粉絲:如果影片里沒有她,你們就抵制這部片吧……
片中戴克拆穿華萊士時提到:瑞秋的眼睛是綠色。很多網友表示原來的電影里瑞秋的眼睛并不是綠色,戴克只是編造借口拒絕華萊士。實際上,瑞秋的眼睛在電影里大部分時間看起來都像是深棕色的,但在戴克為瑞秋進行VK測試時,裝置上顯示瑞秋的虹膜確實是綠色的。
影片的最后,K在雪中安然躺下,背景音樂響起前作的插曲"Tears in Rain",《銀翼殺手》中復制人羅伊在雨中逝去時,提到記憶會在時間中消逝,就像雨中的眼淚(tears in rain)。
參考來源:Mr Sunday Movies | Looper | Den of Geek | ScreenRant | WhatCulture | Reddit
本文彩蛋由本人收集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 電影彩蛋堂,專注收集電影彩蛋。
注意?。?!嚴重劇透?。。。。。。。。。。?!
一年前,我去《銀翼殺手2049》片場探班,在一架子的道具堆中發(fā)現(xiàn)了一本舊書——納博科夫的《微暗的火》。當時我就非常好奇這本書和電影的關系,直到整整一年后,電影上映才揭開謎底。而且,這本書的意義似乎并不簡單。
這本書出現(xiàn)在高司令扮演的K的家中,有一場戲是Joi想讓K給她念這本書,但K拒絕了,理由是“你并不喜歡這本書”。
而這本書里的段落,則出現(xiàn)在K在警察局中經受的“基準線測試(Baseline Test) ”里,他兩次提到了書中的詩句。
先來說一下這本書是怎么回事。俄裔美國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的《微暗的火(Pale Fire)》出版于1962年,那已經是他的《洛麗塔》在美國“爆紅”之后的事了。《微暗的火》出版后收獲了評論界的贊賞,被認為突破了小說的形式。
納博科夫虛構了一名教授兼詩人謝德(Shade),以及他的同事兼鄰居金波特(Kinbote),詩人死后留下了一首自傳性質的九百九十九行詩,而鄰居則為長詩寫了前言和評注、索引。
它的結構確實十分奇特,長詩僅占全書十分之一,評注卻非常冗長繁瑣。主體長詩講的是詩人的一生,他死去的女兒、他對人生、愛情、死亡、真實與虛幻的理解等等。而鄰居通過長長的評注,強行把詩的意思扭轉,變成一名來自贊巴拉(一個虛構國家)的末代國王的故事。這位鄰居可能就是那個被廢黜的國王,逃至美國、化名金波特在學校任教,想讓詩人把自己的經歷寫進詩里。也有可能他在牽強附會、捕風捉影的過程中,把自己幻想成了那個虛構的國王。
“微暗的火”出自莎士比亞悲劇《雅典的泰門》,指月亮是小偷,靠吸收太陽的光源得到“微暗的火”。納博科夫借此諷刺鄰居,即他是月亮,從詩人身上竊取光芒。
說到這里,是不是覺得有一點點熟悉?K在執(zhí)行任務的過程中,認為自己就是那個“奇跡”、“天選之子”,可最后才發(fā)現(xiàn)“天選之子”另有其人。當然,他跟《微暗的火》里的鄰居不同,是被誤導、被當成“疑兵之計”的人。但一個人的經歷是真實的,而另一個的經歷是虛幻的;一個人把自己當成另一個人……還是讓我覺得非常相似。
而金波特對“詩”這種藝術形式進行“再創(chuàng)造”,也對應了K如今擁有和愛上另一種人類創(chuàng)作的產物——全息女友Joi。所以這可能可以擦邊球式解釋一下為什么Joi“不喜歡這本書”,這似乎是提醒著她:她完全是人造的,被創(chuàng)造者賦予內容,甚至還不如復制人。
還有一個巧合是,《微暗的火》的索引中,鄰居金波特(Kinbote)用“K”來指代自己,用“S”來指代詩人謝德(Shade)。而《銀翼殺手2049》中高斯林扮演的角色恰恰叫“K”,而德卡真正的女兒姓Stelline——K與S。
再來看看K警官的基準線測試(Baseline)。片中有注釋提到,基準線測試是一種創(chuàng)傷后測試;高斯林在本片的藝術手冊里解釋道,“基準線是為了測試銀翼殺手的工作對他的大腦和心理的影響,因為他們要去獵殺自己的同類,所以他們要不斷地接受評估,看看工作有沒有給他們造成精神沖擊。”
而K的基準線測試內容的關鍵部分,就是節(jié)選自《微暗的火》中長詩的第三章:
“血黑色的虛無開始編織
一個網絡,細胞之間相連
再相連,與那主干再相連。
于是在那黑暗襯托下,
顯現(xiàn)一座噴泉向上高噴的白水柱。”
?。ù硕魏鸵韵乱玫谋緯g文均來自 譯者:梅紹武,上海譯文出版社)
原文:
And blood-black nothingness began to spin
A system of cells interlinked within
Cells interlinked within cells interlinked
Within one stem。 And dreadfully distinct
Against the dark, a tall white fountain played。
這一段單獨抽出來看,很難理解它到底是什么意思。但聯(lián)系上下文,它的意義就清晰了。
這是詩人在描述自己的一次瀕死經歷,他確信自己已“跨越了邊界”,在鬼門關走過一遭。但他的醫(yī)生卻認為他只是產生了幻覺,并沒有死過一次。而在詩人的這次經歷中,“白噴泉”(a tall white fountain)是一個關鍵的意象。
后來,這位詩人又遇到一件怪事:“我發(fā)現(xiàn)一樁好似孿生表演的奇跡”(I came across what seemed a twin display)。他在雜志上看到一位女士的事跡,她心臟病發(fā)作后被救活,向記者描述自己見到的“死后境界”,其中她看到一座果園,果園里有“一座又高又白的噴泉(a tall white fountain)”。于是詩人震驚了,他趕緊聯(lián)系寫文章的記者,要到了這位女士的地址,驅車去拜訪她。但他卻沒有跟她深入探討那座“白噴泉”,原因是:
“我原本可以讓她講些更多有關我倆
在“死后的境界”見到的那白噴泉。
但(我覺得)我如果提出那一細節(jié),
她就會猛撲過來,好似抓住一種可喜可賀的
親密關系,一種神圣的結合,
把她和我神秘地連接在一起,
我倆的靈魂頓時就會像
兄妹在那敏感的亂倫邊緣
瑟瑟發(fā)抖?!?/p>
后來詩人去找采訪這位女士的記者,他卻告訴詩人,這篇文章有一處并不關鍵的誤印——是山巒(Mountain)而不是噴泉(Fountain)。也就是說,詩人在瀕死的狀態(tài)中看到的是“白噴泉”,而那位女士看到的則是“白山巒”,并不一樣。于是詩人又一次受到心靈的沖擊,本以為兩人存在一種神圣的的聯(lián)系,到頭來才發(fā)現(xiàn)只是一個無關緊要的誤會。
這難道不就是《銀翼殺手2049》里K的遭遇嗎?一度以為自己是“天選之子”,最后才發(fā)現(xiàn)只是個誤會。而《微暗的火》這段關于“白噴泉”的誤會,其中“孿生”、“兄妹”的描述,又讓人聯(lián)想到電影里同一天出生的男孩女孩、同樣的基因,K與Stelline博士像雙胞胎兄妹一樣的關系。
目前還沒有找到電影主創(chuàng)對《微暗的火》的解釋,但不管符不符合我上述的過度解讀(劃掉),《微暗的火》是一本編得像迷宮一樣,有著豐富內涵、可供不同角度解讀的書,同樣的,不同的觀眾也能從《銀翼殺手2049》中咀嚼出不同的味道。這大概也是兩者的相似之處吧。
懂大聰的人都知道,我最愛的類型,就是科幻片。10月6日,這部片一上映,立即奔赴零點場首映!如饑似渴的觀賞了這部今年最期待的科幻片《銀翼殺手2049》!
---以下無劇透影評,絕不影響觀影---
早前,影片在美國點映評論解封后,《2049》的口碑就井噴爆表,史上最難拍的續(xù)集,出人意料的獲得影評人的一致好評,實屬難得。
大聰看完后,覺得影片不負眾望,雖然不是“科幻片教父”斯科特執(zhí)導,但在他的監(jiān)制,以及新崛起的美學科幻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的操刀下,《2049》還是帶來了新的一次視覺和思想的沖撞。
整部影片看上去很沉穩(wěn),不急不躁,劇情娓娓道來。影片視角從高司令主演的K身上展開,一步步帶觀眾進入2049年洛杉磯以及美國西海岸發(fā)生的一切。
《2049》在《銀翼殺手》之前打造的世界中,繼續(xù)擴充銀翼殺手的背景和故事,讓整個故事背景更豐滿和立體。
而且,《2049》在斯科特的監(jiān)制下,依然在很多情節(jié)上挖坑和留白(斯科特風格),同時也有很多隱喻和映射的地方。
影片在多處情節(jié)上,也致敬了前作《銀翼殺手》,其中就有著名的放大再放大橋段。
在光影視覺上,影片醞釀的影調和氛圍依然黑暗和頹廢,導演丹尼斯之前的《降臨》,就很好的給我們展示了他對電影科幻美學的功力。
如今丹尼斯執(zhí)導的《2049》,他在《銀翼殺手》賽博朋克美學的基礎上,加入了很多他自己獨愛的極簡美學,給觀眾展現(xiàn)了全新的,更科幻,更現(xiàn)代的賽博朋克世界。
比如預告片華萊士的總部,極簡主義金字塔結構。
但到了城市街道,回歸賽博朋克,但科技感更豐滿。
不光是場景設計,在鏡頭的運用和構圖上,影片的每一幀都讓人想截圖當桌面。影片的配色通過場景的轉換,變換著冷暖色調,讓人著迷。
在電影原聲上,《2049》找來了神級配樂大師,同時也是大聰最愛的電影原聲大師之一漢斯季默!另外還有漢斯季默的愛徒本杰明.瓦爾菲斯。
這一次漢斯季默已經到了走火入神的地步,不得不個人主義的說,大聰愛死這種哥特式電子管風樂了。
漢斯季默運用了自己最拿手的Shepard tone(錯聽風格),再利用電子哥特管風樂詮釋,再依附著C大調旋律,已達到最大程度高亢。
電影原聲再配上影片呈現(xiàn)未來黑暗城市的全景,瞬間提升了影片的史詩程度。制造出一種如夢如幻,酒醉絕望的世界。
聊到這,不難看出,這已經是2017年最不能錯過的一部科幻片了,影片在海外定級為R級,國內11月10日上映,定會有刪減。
大聰觀影后認為,刪減部分應該在露點部分,不會影響劇情,在打斗場面上,并沒有很血腥,因此大家會看到完整的爆炸戲和打斗戲。但到底刪減多少時長,還不得而知。
既然是1982年《銀翼殺手》的續(xù)集,那《2049》就不得不和前作作比較。
出于《銀翼殺手》經過了時間的淬煉和打磨,影片早已功成名就。而《2049》現(xiàn)在口碑雖然很好,但相較于前作,還需要時間的沉淀。
一般殿堂級的電影續(xù)集,是很難和前作抗衡的,更何況,《2049》是《銀翼殺手》的續(xù)集,能拍好并保有高品質,已經實屬不易。想要比前作更好,那簡直比登天還難。
但不得不說,《2049》在劇情的敘事上,更符合現(xiàn)代人的觀影口味?!?049》更通俗易懂,沒有《銀翼殺手》這么晦澀和哲理。而在視覺效果上,自然會比前作更勝一籌。
不夸張的說,《2049》這個故事,貌似要重新拿起《銀翼殺手》構架的科幻宇宙,力纜狂瀾,重新打造一個史詩級宏大的科幻篇章,如果說《銀翼殺手》是序曲,那么《2049》就是前奏,在《2049》之后,銀翼殺手的故事一定還會繼續(xù)。
那么問題來了,很多人會問,1982年的《銀翼殺手》離我太遙遠了,沒看過這部電影,那么《2049》還能看懂嗎。
答案是,能看懂,但一定會看的不爽,就是那種“我去密室解謎,只玩了主線,但密室的很多支線故事和小秘密,依然沒有解讀到”的那種不爽。
因此如果有時間,最好能補課科幻電影界的神級作品《銀翼殺手》。
而沒時間補課,接下來《2049》終極指南會能讓你受益良多。
想當年《銀翼殺手》,其實并沒有像今天這樣,被大家封為神作,影片剛上映的時候,由于太過隱晦,以及緩慢的節(jié)奏,在評分和票房上都沒有很高。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漸漸意識到,這是科幻電影的啟蒙。
無獨有偶,另一部起初不被看好的神作,是著名導演是斯坦利庫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1968)。
而今天,《銀翼殺手》和《2001太空漫游》,不分你我的坐上了電影界科幻類型一哥位置。被眾多影評人定位“有史以來最佳科幻電影之一”。
《銀翼殺手》開創(chuàng)了很多先河,包括反烏托邦的主題,以及被后人津津樂道的賽博朋克風格。
《銀翼殺手》改編自菲利普.K.迪克的《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他同時也是賽博朋克風格的倡導者之一
不難看出,《2049》中高司令飾演的主角名字叫K,也是致敬這位菲利普.K.迪克。
《銀翼殺手》的故事,背景發(fā)生在2019年的洛杉磯,在影片中那時的洛杉磯已經非常發(fā)達,在今天看來,2019我們還做不到電影中那樣子。
在影片中,2019人類已經發(fā)展到外太空,而地球作為母星,已被人類吸取殆盡,整個環(huán)境臟亂差。
而在那時,人類已經成功研制出了復制人(人造人),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人工智能研發(fā)成功,投入到復制人中大量產出,并被派去遙遠的星球執(zhí)行高危任務。
但由于復制人屬于非人類,有著常人不能比擬的力氣,因此復制人只是拿來服務人類出任務,而不是伺候人類,于是地球被禁止大規(guī)模使用復制人,并且,他們的壽命只有4年,四年一過,他們就停止運作。
這些復制人,由泰瑞公司出品,型號是NEXUS6,他們擁有和人類一樣的思考能力,正因為如此,所以他們一些中的一些人,同樣也有違法犯罪,甚至從殖民星球逃回地球,躲避出任務等等。
在這種情況下,一個新興的職業(yè)誕生,他們叫“銀翼殺手”,專門追捕那些違反逃逸的復制人。
我們的主人公德克,就是已經退休不久的銀翼殺手,但他的上級布萊恩收到通知,有復制人從外星逃回地球,只能逼德克再次復出,追捕這些復制人。
在德克的追捕過程中,拜訪了出產復制人的泰瑞公司,并認識了泰瑞老板的女助理瑞秋。
而瑞秋也是復制人,但當下她并不知情。德克和瑞秋這么一來二去,兩人相愛了,瑞秋同時也開始知道自己是復制人,于是私自逃出泰瑞公司去找德克,遭到被警方通緝。
這些逃亡的復制人,以羅伊為代表,通過各種方法,最終找到了創(chuàng)造復制人的創(chuàng)始人,也就是泰瑞公司老總泰瑞。
復制人羅伊眼看四年壽命就要到期,所以請求自己的“父親”泰瑞延長壽命,但泰瑞卻拒絕了,羅伊一怒之下殺死了泰瑞。
之后羅伊以及其他復制人,和德克展開了正面的交鋒,展開了激烈的打斗。
整個銀翼殺手的故事主線,就是在說銀翼殺手德克,如何追捕這幾名逃回地球的復制人,并且同時也幫助瑞秋躲避追捕。
而故事的支線,就是從復制人的角度展開,他們之所以逃回地球,是因為他們不滿四年的壽命,想要獲得更長的時間。甚至他們想要自己被公平對待,和人類一樣,被視作人類。
整個影片的劇情,其實和現(xiàn)在科幻電影的故事沒啥太大區(qū)別,無非都是人工智能和人類的對抗。
《銀翼殺手》這部電影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從頭到尾想要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哲學概念,這個概念是關于生命的解放,人性的壓抑。
而影片詭異的悲傷氛圍,如果觀眾能懂導演的意思,就很容易沉浸在當中。
影片中其實沒有闡述誰到底是正派,誰是反派,不管是主角德克,還是瑞秋,還是復制人羅伊,造物者泰瑞。他們都在當下的背景飾演著不同角度的悲情角色。
《銀翼殺手》的魅力就在于此,脫掉科幻特效的外衣,闡述一個關于人性假想設定的延伸。
到底人工智能覺醒后是否可以和人類一樣擁有靈魂?
人類是否能掌控自己制造出來的,比人類自身更高級的“物種”?
造物者人類之于上帝,難道就不會犯錯嗎?
生命與價值,生命與消亡的定義是什么?
這些哲學議題,都在影片中被拿出來討論,而導演斯科特玩得最高級的是,對這些哲學議題并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而是讓觀眾進入自我的思考和回望,對整個生命的意義,給出自己的答案,畢竟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不一樣的。
比如最后德克和復制人羅伊的最終大戰(zhàn),羅伊的心理情緒變化一波三折。
一開始,羅伊的情緒是憤怒的,他想要用盡一切力氣殺掉德克,之后他又轉變情緒,像折磨動物一樣折磨德克,虐待他并不直接殺死他。
到最后德克在建筑的邊緣,馬上要墜落的時候,羅伊反而出手相救。
羅伊這一系列的心里變化,原因正是因為他四年壽命馬上就要結束,他在生命最后的一刻,心理變化由憤怒生命,變?yōu)槊暌暸按詈笞優(yōu)橄硎苌?,憐憫生命。
而他最后在雨中懷抱鴿子,念出最后對生命的對白詩,堪稱是影史上經典中的經典,被大家稱作《雨中淚目》詩。
“我曾見過人類無想想象的美,我曾見太空戰(zhàn)艦在獵戶星座旁熊熊燃燒,注視C射線在天國之門的黑暗里閃耀,而所有過往都將消失于時間,如同淚水消失在雨中...死亡的時刻,到了?!?/blockquote>諸如類似的經典橋段,還有很多,而被眾人探討了十多年的,則是影片中的結尾,就是德克到底是不是復制人。
在最初的1982年上映版本中,結尾是德克和瑞秋開著汽車逃亡的鏡頭,而且有些航拍鏡頭,還是斯坦李庫布里克《閃靈》開頭拍剩下的畫面....
在這個快樂逃亡結尾中,制片方覺得還不過癮,還在不同上映的地區(qū),加入了不同的字幕,以加強結尾happy ending的效果。
其中最狗血的字幕就是“ 復制人瑞秋的壽命不止四年,她和德克從此過上美好生活” 。當然這些在1992年的導演剪輯版中,導演斯科特當然不滿意這種圓滿結局,于是把瑞秋和德克開心逃亡的開心結尾去除,瑞秋也不存在超過四年的壽命說法。
之后制片方覺得1992年的導演剪輯版太倉促,加上科技修復技術的提升,又在2000年的時候增加了一個特別導演剪輯版。
這還沒完,或許由于粉絲觀眾的抗議和討論,同時斯科特這十多年的人生經歷,讓斯科特和制片方決定,要給出觀眾一個最終剪輯版。
于是,目前在市面上,大家能找到的資源,大部分都是2007年的導演最終剪輯版。
從1992年版本開始,剪輯版中就加入了獨角獸的畫面,也就是德克在家里做的一個白日夢。
這個夢境德克沒有告訴任何人,但最后被他的同事蓋夫在他家的的樓梯留下了獨角獸的折紙。
蓋夫在剪輯版本中,也被說明是警方的臥底,來監(jiān)視復制人的夢境,蓋夫的折紙,對應了當時復制人的夢境,會把相應的折紙放置在現(xiàn)場,說明那個人是復制人。
而德克最后結尾拿著復制人若有所思,然后點點頭,說明自己領悟到,自己也是復制人,于是更絕然而然的帶著瑞秋遠走高飛,遠離塵囂。
我們今天聊的《2049》,就是在《銀翼殺手》2019年的背景之下的30年以后,劇情也和德克,瑞秋30年內發(fā)生的事情,有著緊密的關系。
關鍵詞:三支短片
或許制片方和導演丹尼斯,都意識都《銀翼殺手》離現(xiàn)在太遙遠,畢竟已經有35年的時間。
于是在《2049》上映之前,制片方另請導演和團隊,制作了三支短片,用來銜接《銀翼殺手》和《2049》影片里面30年所發(fā)生的事情。
這三支短片,墻裂建議都去看看,時間不長,但作用很大。
不僅有三支短片,官網還爆出“Road to 2049 "編年史資料,從2018-2049大事件,一網打盡!
接下來,我們按照Road to 2049 "編年史資料結合這三支短片,大聰給大家梳理了《銀翼殺手》故事背景從2018-2049發(fā)生了的重大事件。
2018年11月,有幾個NEXUS-6復制人叛變逃回地球。
2019年11月,銀翼殺手德克負責清理掉這些復制人。
2020年初,泰瑞公司創(chuàng)始人泰瑞被自己的復制人殺掉。
之后德克結束了這幾名叛逃的復制人,事情就此告一段落。而后德克和復制人瑞秋逃亡。這些都是《銀翼殺手》的劇情。
2022年,時間來到第一部短片《銀翼殺手:2022黑暗浩劫》。
短片為了緊密聯(lián)系經典前作《銀翼殺手》,《2022》可謂誠意十足,在許多細節(jié)上致敬滿滿。
比如短片場景的風格緊跟前作,依然賽博朋克風,甚至在鏡頭語言上,都十分相似。
短片中也同樣出現(xiàn)了鴿子,和《銀翼殺手》羅伊死時懷抱的鴿子一樣,象征了鴿子帶著羅伊(復制人)的靈魂一起飛向自由。
短片一開始,就引進了新角色:N8型復制人,相較于前作《銀翼殺手》的N6型復制人,N8型復制人擁有了人類一樣的自然壽命,只不過每個N8型復制人,右眼都被標記了序列號,從這個角度上來說,N8型復制人更像一款人造產品,奴役性寓意更強。
通過短片,我們可以看到在2019-2022三年間,復制人如何韜光養(yǎng)晦,密謀一場復制人的反叛革命,讓人類走向一場未知的黑暗浩劫。
復制人革命的誘因,是由于他們在外殖民星的卡蘭沙戰(zhàn)場上發(fā)現(xiàn),雙方軍隊均為復制人,這樣“游戲人生”般的命運,復制人不服。
而直接導致復制人革命的導火索,是由于人類至上主義運動浪潮興起,人類通過搜尋復制人的電子檔案,以此來辨別復制人,并不斷虐殺他們。
這樣雙重窒息環(huán)境下,復制人開始聯(lián)合起來,絕地反擊,制造了2022大停電事件,目的是摧毀人類檔案館的所有的磁軌備份,包括復制人的檔案資料,以此來隱藏自己,不讓自己是復制人的身份被輕易暴露,防止遭到趕盡殺絕。
但是復制人制造大停電的目的是消滅人類嗎,不是,他們只是想通過大停電,更好的隱藏自己,重新找到自身的價值和生活的意義,換句話說,復制人要的是自由。
正如片中復制人頭目伊基說的:“我們可能比老版復制人壽命更長,但是壽命,絕非生命,我要的是生命,我們就是為此而戰(zhàn)”
大停電計劃的成功實施,導致了人類進入了長達數周的黑暗浩劫,同時摧毀的人類多處檔案館里復制人的資料,再也無法修復。人類由此進入大停電前后的時代劃分。
短片最后,復制人頭目伊基,挖下自己帶有序列號的右眼,意味著在他身上最后一處是復制人的證明,也得到剔除,復制人就此取得階段性勝利。
短片《銀翼殺手2022:大停電》
那條視頻不見了-騰訊視頻
人類經過了這次大停電的黑暗浩劫,頒布復制人生產禁令,泰瑞公司也因此破產。
這時候解決了人類食物短缺危機的華萊士公司迅速崛起,收購了泰瑞公司。
這就要說到另一部短片《銀翼殺手:2036復制人黎明》。
在短片里,華萊士在2036年某日,召集司法部門的幾個大佬,談判廢除禁止復制人生產的禁令。
為何華萊士有如此大的號召力?
根據官網“Road to 2049”的資料顯示,在大停電事件后,2025年前后人類多個全球危機爆發(fā),其中最嚴重的就是食物短缺問題。
有著理想主義的尼亞德.華萊士科學家,也就是華萊士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雖然他眼睛失明,但憑著他的智慧,公司在他的領導下,通過對轉基因食物的革命性研發(fā),成功解決了食物短缺危機。這使得華萊士個人的影響力迅速提升,公司的業(yè)務也開始向外殖民星擴張。
在2028年,泰瑞公司正式宣告破產,華萊士公司收購了泰瑞公司,雖然法律禁止生產復制人,但華萊士公司并沒有停下研究新型復制人的腳步。
在2030年,華萊士通過基因技術和新記憶植入技術,初步得到一個更順從于人類的新型復制人模型。
終于在2036年,華萊士公司成功研制出第九代復制人,華萊士決心說服司法部門廢除生產復制人禁令,讓新型復制人得到重新量產。
第二支短片視頻:《銀翼殺手2036:復制人黎明》。那條視頻不見了-騰訊視頻《2036》短片一開始,華萊士姍姍來遲,反而讓司法部門的人等他,足以可見他當時的地位和影響力。
起初,司法部門始終不愿意解除禁令,不管華萊士從人類生命發(fā)展角度,還是從外殖民星產業(yè)需求角度,都沒辦法讓司法部門松口,因為最讓他們擔心的,是2022年大停電事件造成人類大量傷亡,他們不愿意看到悲劇重演。
其實正常談判的話語權,一直在華萊士的控制之下,說到復制人造成傷亡,他借著這個切入口,正式介紹他的第九代復制人。
這些新型的復制人,可以根據客戶定制存活時間,永遠不會反抗,也不會逃跑,只會絕對服從。
絕對服從到什么地步,華萊士就此讓跟隨他的復制人,上演了一次自我割臉,嚇得司法部門連連喊停。
但華萊士并沒有過癮,他直接命令復制人在大家面前自殺,上演了一次極端的“產品”演示。
短片最后可以看到,司法部門的表情,從開始的質疑到驚恐,再到面由心生的喜悅,說明他們認可了第九代復制人。為此,華萊士拿到了量產新型復制人的許可,華萊士公司也因此更加壯大。
另外發(fā)生在2048年的《銀翼殺手:2048無處可逃》,是專門為《2022》里的通緝犯薩柏制作的一部短片。
《銀翼殺手2049》6分鐘前傳片段_騰訊視頻
短片里出現(xiàn)了一個叫LAPD洛杉磯警局下屬的一個新部門,是洛杉磯警局和華萊士資助的,在2040年投入的部門,支持現(xiàn)有的銀翼殺手分隊,用來追捕非法犯罪的復制人,包括正在逃逸的第八代復制人。
薩柏在大停電事件之后,雖然能隱藏起自己是復制人的身份,但必須小心翼翼的活著,不然就很容易被LAPD“掃眼驗證”。
他靠著自己養(yǎng)殖的一些蛋白蟲,販賣給黑市,艱難維持著自己的生活。
雖然薩柏在哪都覺得處處都低人一等,但好在還算有自己的生活,交上了自己的朋友,而且還是以書會友,經常介紹好看的書給自己的朋友。
值得一提的是,薩柏介紹的這本《權力與榮耀》,是英國大師級作家格雷厄姆.格林的作品,書中說到的“惡”無處不在,但最重要的卻是個人內心道德和精神的斗爭,在污泥中綻放出人性光彩的部分。
這也借此說明,這本書是薩柏的精神支柱,書中說到關注靈魂的掙扎和救贖,都和他現(xiàn)在生活的環(huán)境和處境息息相關。
或許正是因為這本書讓他找到人生價值,當他看到一群流氓欺負他的朋友時,他選擇不再躲躲藏藏,而是以牙還牙打退了那群流氓。
為了解救一對母女,展示了自己非人類的力氣,暴露了身份。
《2049》的電影開始,完全緊密連接著《2048:無處可逃》這支短片,應該這么說,這支短片放在《2049》做開頭,一樣合情合理。
至此,從《銀翼殺手》到三部短片再到《2049》,從2019年到2049年的銀翼殺手編年史大事件,我們就有了清晰的藍圖。
更多熱門影評,請?zhí)D時空門:
《雷神3》笑到法令紋固化,彩蛋多到膽固醇偏高
《大聰看電影》公眾號,不追求跑量,只研磨精品!
去看這片的路上遇到大雨,有一段時間幾乎是盲開,雖然差點遲到,卻無比應景。
《銀翼殺手》是1982年的片子,35年前,在那個時候是非常前衛(wèi)非常震撼的,但是不瞞你說,前幾天我復習了一遍,的確覺得節(jié)奏和特效不能滿足現(xiàn)在的觀眾了。但是(還有一個但是),這個片子雖然是科幻,其實在表現(xiàn)手法上是文藝片,cult片,有的地方尺度很大,有的地方非常講究詩意,探討人性的終極向問題,末世氛圍十分令人著迷(漫天的無休無止的雨?。虼?,雖然局部的特效和節(jié)奏讓我有點腹誹,整片看下來,還是很服氣,也欣慰自己從前看片并不是人云亦云,當年喜歡的理由仍然成立。
然后就持續(xù)擔心,續(xù)集要怎么既保持原來的調調(不然前作鐵粉不干?。?,又能吸引征服現(xiàn)在的觀眾,35年以后,還有什么關于人工智能/人造人的話題能給人以想象空間?以及,還有什么畫面是大家還沒看過的?陸續(xù)有信得過的朋友看了給好評,并不能平息我的疑慮,一切都要看過片才說。
首先,這部片子居然能拍出來,差不多是個奇跡。因為,這是一部成本2億時長兩小時四十分鐘的R級文藝片啊同學們。對,它居然成功地保持了文藝片的內核,堅持自己的節(jié)奏、色調和情懷。到處在下雨,到處是霧霾,到處是破敗和黯淡,然而又呈現(xiàn)出絕美的意境。不但延續(xù)了前作的末日,還加上了廢土(但完全不同于Mad Max那個廢土片的凌厲)。前作中那些現(xiàn)在看起來笨拙的電腦和儀器,被巧妙地設計成既保留原來的神韻,又融入現(xiàn)代感。前作中出色的建筑線條和室內設計風格,被放手發(fā)揚光大??罩酗w車也保留原來的神韻,但造型和質感都符合時下的審美習慣。
迷蒙雨夜。魅惑廣告牌。透明塑料雨具。形形色色黑市。人造寵物。。。。。。都出現(xiàn)了,被有機地結合進故事,做得很精致,并且拓展到蛋白質農場、垃圾城、孤兒院,童工工廠和廢棄的豪華酒店。從容地慢慢地展現(xiàn)給你。不要期待快速剪輯的動作場景和俏皮賣乖的對話,一切都那么沉著和八十年代,可是又那么華麗那么宏偉。很久以來他們已經不拍這樣的片子了。稍有不慎,就會淪為坎普。幸好沒有。
有那么一刻,看著劃過車窗的雨線,構圖對稱的天空,沉浸在那個世界里,覺得做一個科幻影迷好幸福,35年之后還有這么完美的續(xù)集可以看。
再說前作討論的人造人的話題。這部的主角仍然是人造人(前作主角其實是Roy大家都沒有異議吧),仍然討論他們的人性和地位,討論愛的價值。并不覺得過時,也許我們永遠辨不清楚這些問題。另外還加入了人工智能虛擬現(xiàn)實。不過搞3P那段我不太喜歡,有點尷尬,也許要的就是那種尷尬?而且這個點子在《Her》里面已經用過了。
《2049》比前作好的一個地方是,這次的blade runner真的是個相當厲害的警探,有案情,有線索,有順藤摸瓜,有反轉,是個不錯的偵探故事。劇本其實比前作扎實。反派也相當華麗靠譜。
有海量致敬?,F(xiàn)在剛看完還沒完全回過味來,應該會二刷。能夠記得的有:
雨。各種雨。充分發(fā)揮水這個設計元素。
霓虹廣告牌。3D虛擬街頭廣告。不再只有日本姑娘,廣告尺度很大。索尼和可口可樂植入XDDD 應該還有其他品牌。街頭招牌有各種語言,看到好大一個“酒”字。XDD
飛車駛向廣闊迷蒙的城市輪廓線。
圖片放大儀。當然是改進版。
機構內的室內設計直線條,大空間,明亮。個人居所則簡單清冷蕭索。
開頭有前作的角色Gaff出場,照例折紙,折的是羊。致敬菲利普原作《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
多次提到“我看到奇跡”。
仿生人警察出勤回來后要通過baseline測試,證明他的服從。致敬前作的仿生人圖靈測試。
出現(xiàn)多處舊款仿生人的雕像。
仿生人的總設計師是瞎子。
男主的活體Siri有一幕穿了透明塑料雨衣,致敬前作的耍蛇姑娘。
…………
(如果有二刷再來補充)
大家演技都在線,福伯不是醬油,高司令雖然表情不多但是切合角色。女性角色都很美,也蠻豐富(Robin Wright好帥,竟然氣質上有點像年輕時的Sean Bean,然而像豆叔么……你懂的啦)。但是,她們仍然是完全為男性服務的。不過我不打算追究這個,因為你不能要求《銀翼》的續(xù)集忽然關心女權,前作的女性物化更厲害。我就自行幻想一會兒我的李佩斯外形活體Siri好了。
說起來,如果不喜歡前作,應該也不喜歡續(xù)集,前作看睡著了,續(xù)集也會睡著。這個片,不適合所有人。
看片之前預習了三個宣傳短片,對欣賞片子很有幫助。
畫面滿分。原聲滿分。設計造型場景滿分??苹靡馕稘M分。適度裸體和暴力血漿八分。劇情八分。演技七分。
《銀翼殺手》中的2019年快要到了,片中想象的世界跟實際發(fā)生的并不太一樣。那么2049年,我們會不會有飛車呢?至于殖民外星,應該不會出息到那種程度吧。
二刷補充:
注意到了納博科夫的書《Pale Fire》,是這個封面?!禤ale Fire》里的詩句用于片中的baseline測試,因此K的家里有一本。在2049,還有紙書,而且是幾十年前的封面,是一本古董書了。
注意到了在華勒斯總部的雕塑,并不像是舊款的仿生人,而是... ...《普羅米修斯》里的工程師!?。。▎柼柲槪?/p>
飛車的牌子是標致。
3P時那個真人姑娘,剛出場時化的是煙熏妝,致敬前作Pris的煙熏裝。
第二次看,感覺到2049的洛杉磯比2019時整肅,但更蕭索。2019時雜亂,但還有人間煙火氣,2049的體制建筑更宏大凌厲,民間則一路襤褸破敗下去。2019下雨,2049除了下雨,下雪對氛圍和情節(jié)的作用更強。美術設計里面是放了多少心思啊。
啊好喜歡這個片,越想越喜歡。也開始迷上了配樂,甚至高司令。嚶~~~
萬字長文解讀科幻神作
《銀翼殺手2049》并不是一部難懂的電影,恰恰相反的是,本片比起1982年的第一部,在風格和格調甚至敘事層面上都高度一致,但故事方面,相對比較簡單。這跟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的特點有關,這位的作品,無論是《邊境殺手》還是《降臨》,都是那種信息量很大的電影,但故事方面卻很簡單,本片也不例外。
《銀翼殺手2049》的故事基本上都能看得明白,但要想真正了解電影的主題,才是不容易的事情。作為一部160分鐘的電影,而且信息量很大,而且維倫紐瓦有個毛病,他不喜歡把故事講得太明白,而是將線索和解謎信息,隱藏在故事情節(jié)之中。稍不留神就錯過一個關鍵點。所以這片在國內出現(xiàn)兩個極端,被科幻迷奉為神作,被一些不經常看科幻電影的朋友認為不好看,太冗長。
平心而論,《銀翼殺手2049》不是那種純正商業(yè)類電影,盡管不晦澀,但還是偏于文藝,且節(jié)奏緩慢。不過電影的視覺風格還是得到一致的肯定,但對于電影的主題和隱喻,似乎并不那么容易get到。
所以,有必要解讀一下。不是在說故事,而是讀懂電影的主題表達,從《銀翼殺手》到《銀翼殺手2049》兩部電影一款說,我盡量說得簡單,大家也能看得輕松,希望能對各位了解這部今年最好的科幻電影,有所幫助。
(以下文字涉及到大量劇透)
已故科幻小說家菲利普·K·迪克擅長將“追尋實質”的哲學理念通過超現(xiàn)實的幻想展現(xiàn)出來,使之成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科幻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就是《機器人夢到電動羊了嗎》,后來被改編為電影,就是1982年的《銀翼殺手》。
作為科幻電影里程碑式的作品,不但影響了日后很多電影,更成為智能類(AI)、賽博朋克科幻電影開宗立派之作,關于《銀翼殺手》影響了哪些電影,這里不再贅述了,各位百度一搜,就可以出現(xiàn)一大票關于這部電影影響力的文章,再說下去這篇文章就成了另一個故事了。
只不過還要簡單提一下,關于電影中人機關系的論證發(fā)展:
★《銀翼殺手》為起點,乃至《電子世界爭霸戰(zhàn)》和《神經漫游者》開創(chuàng)了賽博朋克風,給出AI的存在與認知命題;
★《攻殼機動隊》是承上啟下之作,不僅風格延續(xù)前者,而且在主題給出了存在與思維這樣的二元辯證關系,讓人機關系模糊,機器有了靈魂,并完成“AI→人性”的逆變;
★《黑客帝國》綜合了以上兩者的特點,討論機器擁有靈魂之后的結果。
如上三部電影,代表著同類科幻電影的三個節(jié)點,如三座里程碑一樣。初次接觸的朋友,了解這些就足夠了。
要想了解《銀翼殺手》的主題,就必須了解電影中的“復制人”是怎樣的存在。
1、Replicant*
在《銀翼殺手》世界觀中,復制人的英文叫做“Replicant”,是1982年《銀翼殺手》的原創(chuàng)。
原本在原著作者菲利普·K·迪克的小說《機器人夢到電動羊了嗎》,對于復制人的描述是“Android”,就是“生化人”,也是該片核心。
生化人這個概念,廣義上與機器人“Robot”是一致的,都是來源于人造,而robot的最初的含義,是“徭役”,因此無論機器外表的Robot還是合成外表的Android,他們的功能性都是稱為人類的奴仆。
但《銀翼殺手》之所以將這類人造人稱為“復制人”,也是有著原因:
★首先,復制人的誕生過程,是來源于基因工程師對人類細胞的復制,從而誕生的人造人,有點類似我們所理解的克隆,但并不是“復制”另一個自己,而是產生了與自己完全不同的“他人”。
★其次,復制人與真人外表完全無異,甚至在某種在某種機能上還超越了人類,比如力量、耐力等等。
所以,《銀翼殺手》系列中,復制人的概念已經完全超越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機器人,而是被當做了客觀存在的客體來對待。而且兩部電影,都是側重于人類和復制人之間模糊的界限,進一步加強了后者的人格說明。而這些特征,也正依托了造物主,權力者與被造之物三者關系延伸出了人自誕生以來一直探討的哲學命題——對于自我身份的認知。
彩蛋1:
“Replicant”這個詞,來自于《銀翼殺手》的編劇大衛(wèi)·韋伯·皮普爾斯 ,因為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想要打造與眾不同的“生化機器人”,為了打消觀眾的偏見,將其以真正“人”的身份去對待。大衛(wèi)在改寫劇本的時候,咨詢了他的女兒,后者是一名生物化學的微生物學的研究者,“Replicant”是源于她的建議。
2、移情測試*
復制人作為人工產物,是有著自我意識的,這與很多描述人工智能類作品“是否進化出自我意識”的側重點不同?;蛘?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銀翼殺手》系列干脆略過了這個問題,只是強調將區(qū)分人類與復制人的方式,在于情感。而鑒別人類與復制人就是通過“移情測試”(Voight-Kampff),也稱“人性測試”。
移情測試中,被測試人回答問題,要顯示出是否有“人類”的特質——臉紅反應、瞳孔波動、虹膜擴大等。
從這方面可以看出,復制人在“與真人無異”的基礎上,被創(chuàng)作者刻意抑制了情感,喪失掉了作為“人”的人格屬性,所以才被當做機器來奴役。
彩蛋2:
《銀翼殺手》故事線中,一般型號的復制人,即連鎖6型復制人大約通過20-30個測試問題之后就可以被辨認,而瑞秋(新型實驗體)測試問題超過了100個,才被確認為復制人。
3、虛假記憶
在《銀翼殺手》中,泰瑞爾公司了為了更好的控制復制人,開始為連鎖6型復制人植入的記憶,讓他們以為自己是真正的人,從而安于現(xiàn)狀。
但這無疑是一個餿主意,因為賦予了復制人社會屬性,卻扼殺了他們的自然屬性。
連鎖6型的壽命只有四年,當他們的記憶讓他們與外界建立情感聯(lián)結時,就會渴望生存。而且復制人遠比人類優(yōu)秀,自然要奮起反抗。
★ 《銀翼殺手》中這些被植入的記憶中,來源不明,但電影中從瑞秋的記憶可知,她的記憶來自于制造者泰瑞爾博士的侄女,說明《銀翼殺手》中,復制人被植入的記憶,至少有一部分是來自于其他人類的真實記憶。
★ 在《銀翼殺手2049》中,記憶移植依舊存在,只不過在電影的設定中,植入真實記憶是違法行為,這里植入復制人的記憶是虛假的,來自于安娜(玻璃罩中的小姐姐)的記憶構建。
同時以主角K為首的連鎖9型,被賦予了正常人類壽命(其實從連鎖8型就開始了),但增強了情感方面的抑制功效,讓他們不再反抗。
因為有了虛假的記憶,所以復制人會做夢。夢,成為《銀翼殺手》兩部作品中的關鍵。因為主角追尋蛛絲馬跡的線索,就是夢中“我好像來過這里”的啟示。
至此,《銀翼殺手2049》中的復制人,擁有了“正常壽命、被抑制情感、虛假記憶”的特征,同時也令本片與第一集形成了一個死循環(huán),即“抑制→反抗→尋找真我”。
但《銀翼殺手2049》比起第一集,還進化了一層含義,這里暫時留個懸念,下面的文章再解釋。
兩部《銀翼殺手》的共同點,都有著一定的前史,想要更加深入的了解故事,先要了解世界觀和故事構架。
1、《銀翼殺手》大事記
21世紀初,泰瑞公司發(fā)明出復制人,他們在身體上進行了強化,用于地外探索。
2018年:一支連鎖6型(Nexus 6)戰(zhàn)斗隊在地外殖民地的血腥兵變之后,有關當局宣布復制人出現(xiàn)在地球上是非法行為,但凡發(fā)現(xiàn)格殺勿論,并美其名曰“退役”。為了追捕復制人,地球成立一個特別行動小組——銀翼殺手。
2019年:6個不同型號的復制人(連鎖6號主導)來地球試圖尋找制造者延續(xù)生命,但都失敗了。其中2個穿越電網時被電死,另外4個被銀翼殺手狄卡直接或間接搞死(最后一戰(zhàn),復制人羅伊救了狄卡,耗盡4年生命而終)。
2019年:與此同時,泰瑞公司開發(fā)出了新型號復制人(大可稱之為連鎖7),實驗原型機——瑞秋,在移情測試中,狄卡用了超過100個問題才確認他為仿生人,而且瑞秋的虛假記憶,是來自于泰瑞爾博士的侄女。后來瑞秋出逃,遇見了狄卡,并相愛,隨后消失不見。她一直不相信自己是復制人。
2019年:結局,泰瑞爾博士被自己的產品——連鎖6羅伊殺死,狄卡認知到自己也是一名復制人(此處存疑,見問題三)。
2、《銀翼殺手2049》前傳
本片有著三部前傳短片,為:
★渡邊信一郎的《銀翼殺手:2022大斷電》(15分鐘)
★盧克·斯科特的《2036: 復制人時代》(6分鐘)
★盧克·斯科特的《2048:無處可逃》(6分鐘)
想要更加深入了解《銀翼殺手2049》,建議看一下這三部短片,當然不看也沒有關系,如下為概述:
2020年,連鎖6號復制人在4年壽命終結后,泰瑞爾公司推出新復制人連鎖8,供人類在地球外使用。比起6型,連鎖8有正常人類的壽命,不過他們的右眼有可以識別出身份的標志。
2022年:一枚核彈在美國西海岸上空爆炸,造成城市斷電數周,同時泰瑞公司發(fā)生爆炸,大部分關于連鎖8號復制人的信息被銷毀,與此同時,大斷電導致經濟,食品供應都受到巨大影響,很多人陷入黑暗與饑餓之中。泰瑞爾公司倒閉。
2023年:政府推出復制人禁令,部分復制人在逃脫追捕后得以存活。
2025年:農民企業(yè)家華萊士通過基因工程解決了食品短缺問題,以至他的公司業(yè)績越來越火爆。
2028年:華萊士收購泰瑞爾公司殘余部分。
203X年:華萊士改良泰瑞公司技術,使得復制人可控且忠心。
2036年:復制人禁令被廢除,華萊士公司推出連鎖9型復制人,至此,泰瑞爾公司相當于借尸還魂,復制人時代又回來了,只不過換了名號。
204X年:洛杉磯警察局動用連鎖9型復制人,被當做銀翼殺手,搜捕老型號的復制人并處決他們。
2048年:一位連鎖8型復制人在城市被人認出,追捕復制人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2049年:復制人瑞秋的遺骨被連鎖9型銀翼殺手發(fā)現(xiàn),而且發(fā)現(xiàn)她死于難產,這位“假人”,懷孕了。
關于哈里森·福特飾演的狄卡是否是復制人的爭議,伴隨著《銀翼殺手》公映后多年,且有兩個版本:
1、公映版
當年哈里森·福特參演本片的條件就是,不能讓狄卡成為復制人,而是作為真人存在。所以公映版中,狄卡是作為一名人類而存在。
2、導演版
但導演雷德利·斯科特不敢茍同,并在隨后問世的導演版中加入了大量細節(jié)(獨角獸夢境)來佐證狄卡就是一名復制人。而且2012年導演訪談中,這位還親口承認了狄卡就是復制人,但不說不要緊,說了更懵逼,因為導演說狄卡還是一個連鎖6。
當被問到《銀翼殺手》續(xù)集動向,以及哈里森·福特是否會參演的時候,導演回答道:“哈里森·福特?他太老了。好吧,他是連鎖6型,但我不知道到這個角色能活多久。”
所以導演版中,狄卡是一名復制人。
3、《銀翼殺手2049》中狄卡
那么問題來了,作為續(xù)集,《銀翼殺手2049》的設定是沿用公映版還是導演版呢?
相信多數影迷認同導演版,而且認為狄卡是獨一無二的,因為作為連鎖6,他沒有四年壽命的限制,否則他不會出現(xiàn)在《銀翼殺手2049》中。所以后來很多影迷,甚至包括電影的制片人在內,都稱狄卡是連鎖7型,與瑞秋為同一型號,大概為了給導演的話填坑。
而且《Future Noir: The Making of Blade Runner》一書的作者保羅·馬斯(Paul M. Sammon)還認為,連鎖7型復制人,甚至可以擁有無限壽命,因連鎖7這一對兒,是獨一無二。
但實際上并沒有那么重要,保羅·馬斯還說,因為《銀翼殺手》系列的核心,就在于“尋真”,無論是人類還是復制人,都有一個自我認知疑問,這關系到造物主和被造者之間的博弈,重點在于人類與復制人界限模糊不清*,所以這樣模棱兩可的答案才是最具魅力的。
▲復制人型號及角色列舉
彩蛋3:
順便也能理解《普羅米修斯》和《異形:契約》中關于仿生人大衛(wèi)8“是否真的愛上博士”的論調了。真假與否并不重要,雷德利·斯科特要的就是“模棱兩可”的魅力,求同存異,人類與仿生人界限模糊,造物主的身份過度,有爭議才不更好嗎?(這老賊!)。
《銀翼殺手2049》之所以沒有砸了招牌,甚至不亞于第一部,主要還是在于,本片完完全全在《銀翼殺手》的基礎上,既沒有打算超越,也沒有借著名號亂拍,而是擺正姿態(tài),將自己作為一部續(xù)集來對待。
1、神同步
為一部宗師鼻祖類作品拍攝續(xù)集,是一種怎樣的勇氣?
最起碼之前個人的角度,認為這絕對是一個餿主意。因為《銀翼殺手》的概念和主題早已被各類模仿者挖空了,早已不算新鮮,隨便劃拉一堆關于智能類的科幻,10部作品中估計有八部半跟《銀翼殺手》的主題差不多,都這樣了,還拍什么呢?舉例上半年的《攻殼機動隊》的糟爛結局就是證明。那么《銀翼殺手2049》究竟能拍成什么樣子,我心里一直是很忐忑的。
而最終結果呢,《銀翼殺手2049》選擇了一種很巧妙的方式“曲線救國”,因為本片的定位很明確,電影無論從風格還是主題,乃至完全遵循《銀翼殺手》,乃至情節(jié)發(fā)展的節(jié)奏甚至人設,那如獨行俠版穿梭于未來都市之中的主角,無論是首部的狄卡還是本片中的K全是如此。
從開場眼睛的特寫,到移情測試,連鎖6型復制人到8型乃至更加逼真的9型,還有對于復制人記憶真實與移植的有關設定,以及主角關于自我/他人身份的認知。電影的主線和故事發(fā)展,與1982年哪部作品非常相似。
就連電影的主題音樂,配樂大神漢斯季默也是在格調上朝著首部的范吉利斯靠攏,雄壯而震撼的太空風電子樂,那種史詩般的氣派,完完全全是懾人的感覺,精彩絕倫。
讓人振奮的,就是本片的視覺效果。羅杰·狄金斯的攝影充滿了儀式感,黃色調的廢土世界與藍色調的未來感世界的對立,煙、霧、剪影、復疊構造出來的神秘感,充滿了迷幻和多文化雜糅的朋克風,這就是融合了復古和潮流的賽博朋克,最標準的風格,讓人激動且震撼。
2、世界觀拓展
《銀翼殺手2049》與第一部有著形似神似的地方,但也有著不同之處。因為本片并沒有坐享第一部的成就,而是抽絲剝繭的走得更遠了一些。
首先是風格方面,電影首次出現(xiàn)了廢土風。就是“外城”的設定。
昏黃的色調,殘破的大地,空曠的大樓,還有“廢鐵鎮(zhèn)”一般的平民窟(這是來源于原著的設定),里面有著大量等待領養(yǎng)的孩子們。這兩處的場景是首部曲中所沒有的,而這兩處場景在本片中的定位,則是代表了舊文明的落寞和廢墟上燃起的希望。
廢鐵鎮(zhèn)的孩子們,被黑心主人收養(yǎng),無論他們的身份如何,他們象征著新文明的星火。而廢土一般的荒漠都市,唯有蜜蜂悠然自得,電影用這種擁有蜂群意識的生物,強調環(huán)境適應能力下的生命。
至此,能看出,《銀翼殺手2049》在世界觀上,拓展為三層含義:
★”內城“洛杉磯,藍調底色,代表著東西方多元文化、新舊科技雜糅、大公司壟斷的賽博朋克風,也就是當下文明的狀況。
★“外城”廢土荒漠,昏黃色調,殘破的雕像、復古歐式建筑,也是狄卡的所在地,代表著舊時文明,象征著西方文明的墮落。
★“廢鐵鎮(zhèn)”破爛場,灰暗色調,遍布著科技時代的垃圾和廢品,象征著科技時代的落幕。但這里生存著大量孩子,也是復制人反抗軍的所在地,也象征著建立在廢墟上的新文明。
本片三處不同風格的世界觀,基本上將未來派的科幻電影最常見的場景都包圓了。
從這個角度,也就帶出來本片主題的思索。
還記得《銀翼殺手》的主題嗎?連鎖6在體能上比人類更加先進,但只有四年的生命,結尾狄卡的夢,代表著人類/復制人的身份認知思考。而在《銀翼殺手2049》中,復制人不但比人類更加先進,而且擁有人類的正常壽命,甚至出現(xiàn)了繁殖的可能,從而引出下一個問題。
五、復制人繁殖代表了什么?
機器人最早的雛形,也就是Robot這個詞,是在捷克作家家卡雷爾·恰佩克于1920年在科幻劇本《羅素姆萬能機器人》中創(chuàng)造的。這部作品描述著人類創(chuàng)造了一種生化機器人,并且壓榨這些機器人為世界經濟的依靠,直到有一天機器人起反抗“主人”,將人類趕盡殺絕,直至有兩個特殊的機器人“進化”出了生育能力,取代人類進行繁衍。
★意識與肉體的二元論
《銀翼殺手2049》全片,就是展示了科技高度發(fā)達的未來世界,卻也帶來了泛科技時代下,科技對人的肉體和意識的思考。賽博朋克之下的反烏托邦的主題,電影極大化的模糊人與復制人之間的界限,這都是《銀翼殺手》的主題——“人機關系、身份認知”。
可是如今這個時代,在討論這種老梗就太無趣,索性在此基礎上,對人類為了發(fā)展方向提出了質疑,也代表著當下人工智能類電影的發(fā)展方向:
從《大都會》時期的“碳/鐵對立”,到阿西莫夫的“三大定律”之后的“碳/鐵和諧”、如今轉化到了“碳/鐵相融”的時代*。
彩蛋4:
“碳”代表碳基生命的人類,“鐵”泛指人工智能,包括《機器公敵》的機器人、《普羅米修斯》的仿生人、《銀翼殺手2049》的復制人。
其實就是把世界用理論符號進行抽象簡化,將之用到人工智能上的這一派,試圖用程序來示范對世界的形式表述。在這個前提之下,意識和記憶只不過是客觀存在的一個客體而已,是典型的“二元論”。
人類的大腦、對世界的感知、甚至記憶都可以用程序模擬,那么是否具有意識,真的不那么重要了,也許我們人類也不是真的。
因為,他們(復制人)已經可以繁殖了。
或許未來世界不是波瀾壯闊的星際帝國,而是走進一個現(xiàn)在無法想象的人類新紀元,假如我們可以被稱之為“人類”的話。
這里就需要將虛擬女友與蜜蜂、復制人對比著說。
1、蜜蜂
蜜蜂是一種社會性生物,有著明顯的分工和等級,在很多科幻小說中,不止一次將蜜蜂或者螞蟻來隱喻人類社會。
但蜜蜂也是擁有蜂群思維的生物,即集體意識,這是人類不具備的。據說,蜜蜂的個體記憶只有三天,但蜂群思維則有三個月。無論這個說法是否正確,但肯定的是:蜜蜂的集體意識要高于個體意識。
電影中出現(xiàn)世界觀,動物稀缺,包括《銀翼殺手》中出現(xiàn)的所有動物都是仿真的,機械構造(貓頭鷹,蛇)。但蜜蜂卻在自顧自的繁衍,除了突出其環(huán)境適應能力,還隱喻未來地球的主宰和人類的發(fā)展方向。
2、虛擬女友
再看虛擬女友喬伊,作為華萊士公司的量產商品,虛擬女友在初始狀態(tài)下,所有喬伊的記憶點一模一樣,說的話也一樣,代表了集體意識。但主角K的那只,在電影中的種種表現(xiàn)表明,這只女友,有了與K獨處的個體記憶。
虛擬女友,是集體意識“蜂群思維”的代表,走到哪里都能被總部追蹤到。但最后K的“女友”喬伊,卻有了自己的個體記憶,來自于與K的朝夕相處,一旦拔掉記憶棒,這位所以的記憶都沒有了,相當于恢復出廠設定。
這只虛擬女友與蜜蜂的記憶構成是本末倒置的。K的這只虛擬女友,本該是蜂群思維為主,卻進化出來了個體記憶,從她片中處處幫著K,對K不舍的情感狀態(tài)上可見:喬伊是個體記憶要強于集體記憶。這是又一種對未來人類發(fā)展的影射。
但諷刺的是,這只喬伊,是假的。
你跟一臺電腦朝夕相處,電腦會對你產生感情嗎?不可能的。你天天問siri同一個問題,丫永遠回答同樣的話。無論電影那個時代,科技是否讓虛擬AI有如此多樣的智能,但可以肯定的是,電影在用虛擬女友的存在與記憶,來映射復制人。
★虛擬女友的記憶被存儲在記憶棒里,復制人的記憶是被植入的;
★虛擬女友是假的,復制人是真的;
★虛擬女友的記憶是與主人朝夕相處而來的真實,復制人的記憶來自于他人的虛假;
★虛擬女友的真實記憶可以被消除,復制人的虛假記憶永遠存在。
所以,這里明白出現(xiàn)的虛擬女友的意義了吧。虛擬女友與復制人之間的關系是是相輔相成的,卻也是兩個極端。一個是真實的,一個是虛擬的,人類未來的發(fā)展充滿了變數。反而蜜蜂這種大自然創(chuàng)造的生物,卻依然悠然自得。
還記得喬伊第一次“現(xiàn)身”時,雨滴打在她身上,出現(xiàn)了實體與虛體之間的模糊狀態(tài),這不就象征著復制人與人類的模糊界限嗎?
電影用存在與意識的二元論關系,來對首部曲“身份認知”的哲學問題進行了點到為止的總結,卻用了“集體/個人意識”來對未來人類的發(fā)展進行思考。
七、為什么所有人都在找“孩子”?
電影中,主線動力就是所有人都在搜索復制人瑞秋的孩子,他們的動機是什么呢?我們不妨以派系來劃分一下:
1、洛杉磯警察局
他們的動機非常簡單,就是要瞞天過海。
復制人懷孕,這是一個了不得的事情,知道這個消息之后。中尉喬什,第一件事就是命令K找到并消滅他,而且下令嚴格保密。這是一種“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做法,她可能沒有想到太多,只是覺得復制人繁殖,會讓社會再次陷入復制人危機,因此要將其扼殺在搖籃里。
她只了解到一個復制人懷孕,卻沒有想到如果有其他復制人也有繁殖功能怎么辦?所以并沒有去尋根。
2、反抗軍
地下反抗軍,動機也很簡單,就是要造反。
反抗軍為被銀翼殺手追殺的連鎖8型,與第一部中連鎖6型的定位類似,都是謀生謀權的代表,但本片中上升到了反抗全人類的層面。擁有可以繁殖的復制人,有望讓復制人徹底擺脫人類的控制,并且自我繁衍,取代人類,反正比人類更加先進,再開發(fā)出繁殖功能,那人類可以一邊涼快去了。
但《銀翼殺手2049》在這方面筆墨并不多,可以理解,關于“智能叛變”類的電影如今太多了,是個人工智能都打算跟人類比劃兩下,本片在這方面沒有深究是正確的,不但沒有落入俗套,而且電影已經快三個小時了,根本沒有空間。
3、華萊士
這位動機不太明確,但看過《銀翼殺手》的同學,應該會了解。
瑞秋,是獨一無二的。首先瑞秋作為連鎖7,只是一臺原型機,泰瑞爾博士還沒來得量產她,就“先走一步”了。事實證明,瑞秋是一臺任何方面都與真人相差無幾,乃至最接近的復制人原型,不但可以與人類墮入愛河,還能懷孕。
而狄卡,也是特殊的,無論他是不是復制人,是什么型號都不重要(但從《銀翼殺手2049》中來看,應該以按照導演剪輯版的故事發(fā)展的)。因為要讓復制人懷孕,必須要受精,狄卡如果是復制人,也是特殊的,所以華萊士不但要孩子,連狄卡也一塊擄走。
而對于華萊士來說,這是一位打算完全掌控復制人的野心家,在前傳《2036: 復制人時代》中,華萊士介紹了他的天使復制人,并且用自殘和自殺的方式向立法當局證明,我的復制人完全可控。
▲泰瑞博士與連鎖6型羅伊
但華萊士卻無法研制出可繁殖的復制人,甚至他也做了一個一模一樣的瑞秋,但被狄卡當場識破(眼睛顏色不對),所以華萊士一心想要找到了孩子,根本目的在于研究并掌控,從而超越前輩。
我們可以理解,華萊士是個科學怪人,他把自己當成了造物主,一心打算制造完美的復制人,可惜總是不成功,就缺繁衍生息的關鍵一環(huán)。
八、K的記憶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
電影中,我們的主角K的心態(tài)經歷了大起大落,人生難得精彩一次,一切源于一個“真實的謊言”。
1、復制人的“真實記憶”
《銀翼殺手》中瑞秋被植入了泰瑞爾侄女的記憶,狄卡被植入的獨角獸記憶,無不告訴觀眾,他們是假的,所謂的意識都是虛構的。
而在《銀翼殺手2049》 中,主角K的記憶,在記憶學博士安娜中被驗證,是真的。而直到電影的結尾觀眾才明白,K也是一名復制人,安娜才是瑞秋的孩子,那么他的記憶,也代表了意識,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呢?
首先,安娜在電影中的身份,是記憶制造者,是華萊士的供應商,為后者旗下的復制人提供虛假的記憶,也就是說,所有復制人的記憶,是安娜姐姐自己編得。
其次,安娜是復制人狄卡和瑞秋的誕下的女兒,而K之所以有著“我就是那個孩子”的錯覺,是因為他就是狄卡女兒的復制品,完全的復制。這在電影中有著大量情節(jié)暗示,小馬木雕,被欺負的夢,以及追查時,K發(fā)現(xiàn)的與狄卡孩子一同被送走的,是一男一女,女孩得病“死去”,男孩不知去向!
所以,K才會根據自己的夢和木雕,認為“臥槽,老子就是復制人生的孩子,老子真人!”
最后,K在構架記憶的時候,問安娜“我的記憶到底是不是真實的?”,安娜說,“是真的”。這里是個雙關語。
★第一層意思,你的記憶是來自于真人,當安娜洞悉K的記憶時,發(fā)現(xiàn)他與自己小時候的記憶一樣,索性在違法的前提下,將自己的真實記憶構架給了K。此時,K作為復制人擁有的,是安娜的記憶。
★第二層意思,當安娜洞悉了他的記憶之后,留下了眼淚,因為此時,真假已經不重要了。復制的記憶,讓對方有了跟自己一模一樣的經歷和內心,怎么忍心去說破?
2、真真假假
1982年的《銀翼殺手》就是這樣,我們的記憶,是真實的嗎?那些被植入記憶的復制人,他們也以為他們有著自己的人生,實際上,那些只是別人的記憶或者虛假的記憶,他們只是一張被填充了幾筆記憶的白紙。
那么,《銀翼殺手2049》更加深入地追問了這樣一個問題,記憶即便不屬于我,難道我就不是真實存在的嗎?
聯(lián)系到蜜蜂、虛擬女友、復制人,這些真真假假的產物,即便擁有記憶,無論是個體記憶,還是集體記憶,難道就能有比我更加真實的人生么?
《銀翼殺手》中關于復制人身份認知的問題,在《銀翼殺手2049》中,畫上了句號。
★虛擬女友的記憶是真實的,但你是不存在的??!
★蜜蜂是大自然真實存在的,但你們的記憶是集體記憶啊,沒有個性!
★我是復制人,記憶也是假的,但老子是真實存在的!
★你們是人類,但你敢保證你的記憶是真的嗎?
“哥這兩天的復制人生豐富多彩,大起大落,跟虛擬女友搞對象,不斷揍人又不斷被人揍,差點認錯了老爸,從救世主變成了路人甲,這樣的經歷,只有客觀存在的我才能切身體會,這才是最重要的,其余的破事我哪里管的了那么多!”
結尾,K和狄卡兩位復制人,坐在雨中面對波濤洶涌的浪潮一句話不說,估計心里面想的,就是這些內容。。。
“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 莊子在《齊物論》中這句莊周夢蝶的典故,其中蘊含了“作為認識主體的人究竟能不能確切地區(qū)分真實和虛幻”這樣復雜的哲學道理。
其實這樣命題無論在東西方哲學里都有出現(xiàn),這樣復雜的哲學命題,沒有答案,卻是電影討論的方向,并且在《銀翼殺手2049》,給出了一個很大眾化卻又讓人琢磨不透的觀點:
“我思故我在”唄!
▲笛卡爾得意的笑
增補一條問題:
很多人再問,復制人到底是不是“活了過來”,其實這并不是《銀翼殺手》系列的核心,正如前文“問題三”中的描述的,在《銀翼殺手》系列的世界觀中,最大的魅力就是人類與復制人界限模糊不清,復制人基于人類細胞制造,有著與真人無異的外形,體能高于人類,甚至可以繁殖,這些方面都是極大了拉近了復制人與造物主人類之間的關系。而不是真正確定下定論復制人人是否“活了”或者“有了靈魂”。
更何況,后者都是老梗,30年前在討論的主題,如今再研究的話,真得沒什么價值了。
所以本片的關鍵點,復制人本身就是“活的”。復制人跟機器人不一樣的,根本沒有什么三大定律的限制。區(qū)分人類與復制人,靠的是移情測試。也就是說,人類與復制人之間的區(qū)別,在于情感和人格,統(tǒng)稱為“移情能力”。有移情的是人類,缺乏移情的是復制人。也恰恰基于這個設定,電影的故事發(fā)展,讓復制人和人類之間變得更加模糊,在于兩個細節(jié):
1、Luv的眼淚
冷血殺手Luv,是華萊士的殺人工具,但片中這位哭了幾次,這是一個很值得推敲的地方。其中華萊士在解決一個復制人實驗品的時候,這位在旁邊掉眼淚;另外她親手殺死洛杉磯警察局局長的時候好像也很動情。這些細節(jié)無不說明,復制人是有感情的,但只不過是被抑制了。
華萊士一直生產完美可控的復制人,而且為了向當局證明,還在他們面前下令讓一個復制人自殘并自殺(前傳短片《2036: 復制人時代》)。再聯(lián)系起來本片Luv的行為,足以證明,人類賦予了復制人虛假的記憶,并讓復制人充當銀翼殺手去獵殺其他復制人,這是讓他們具備人的社會屬性,卻抑制并扼殺了他們的自然屬性,讓他們缺失了人格。
從《銀翼殺手》第一部中,我們就能看出,狄卡追捕的復制人的過程,是一個人性逐漸復蘇的過程,也是越來越接近人類的過程。結尾復制人羅伊救了狄卡,自己消亡,原因是“我覺得你是個好人”。這是極具諷刺的設定,復制人不僅克服了人類七情六欲的本能,更超越了具有普世價值的生命本能,比人類更具有美德和人格。
而在《銀翼殺手2049》中,我們完全可以看到,Luv在執(zhí)行任務時,完全是執(zhí)行命令的機械行為,但從她流淚的設定上來看,我們可以完全可以猜得到她心里想著什么。她有著飽滿的情感和人格,也會感到悲傷,但不得不受制于華萊士,機械的執(zhí)行命令與內心掙扎的相悖。因為她作為復制人,卻擁有了移情能力。
2、K手上的蜜蜂
沒錯,還是蜜蜂。
電影中有個情節(jié),K將手伸進了蜂箱,隨后看了看手上爬滿的蜜蜂。這段情節(jié)有些晦澀,所以需要聯(lián)系原著《機器人夢到電動羊了嗎》以及《銀翼殺手》依靠來看。
在原著中,人類與復制人幾乎毫無區(qū)別,鑒別他們就是移情測試。連鎖6無論從智力還是體力上都超越人類,從殘酷的實用主義的角度來看,他們比人類更先進。但是,一個復制人,無論多么優(yōu)秀,卻永遠無法通過移情測試。移情現(xiàn)象只發(fā)生在人類身上,因為移情,所以能夠互相理解,才能更好地生存。
同時,原著中的世界觀中,因為世界大戰(zhàn),動物變得非常稀有,大部分動物,都是人造的假動物,比如原著中主角飼養(yǎng)的電子羊(主角的羊死于一年前,所以他定制了一個與自己寵物一模一樣的電子羊,為了買一只真正的羊,他才當了銀翼殺手,去追捕復制人賺取賞金),還有《銀翼殺手》中的貓頭鷹和蛇。
養(yǎng)真正的動物成了人們攀比的唯一標準,很多人隨身都帶小盒子,如果碰見一只真正的昆蟲,就跟中了彩票一樣撞大運。不照顧動物的人被認為道德淪喪,沒有同情心。
所以,移情測試中,大多數問題是圍繞著動物而來,比如狄卡問瑞秋的問題:
狄卡:“你有一個小男孩,他給你看他的蝴蝶標本收藏和殺昆蟲的酒精瓶?!?/blockquote>瑞秋:“我會帶他去看醫(yī)生?!?/blockquote>狄卡:“你正在看電視,忽然發(fā)覺手臂上有一只蜜蜂。”瑞秋:“我會殺了它?!?/blockquote>這是復制人的標準答案,因為他們沒有移情能力,不會對其他事物產生感情,卻絕不會因為生日禮物收到牛皮錢包而對那頭牛感同身受,更不會因為打死一只蜜蜂心情低落,更不要說非常稀有的真實動物。片中瑞秋表現(xiàn)的非常復雜,狄卡用了100個問題才確認她是復制人。是因為在問題中,關于人類的問題卻有著相對正常的讀數,這是因為瑞秋被植入了假記憶。
但是在《銀翼殺手2049》中,K手上的蜜蜂,他的舉動完全表示了這位是有移情能力的。
這是本片設定上的亮點,因為在之前的情節(jié)中,觀眾甚至包括K自己,都認為K就是復制人生的孩子,他是個人類,蜜蜂的細節(jié)表明,作為“人類”的他,是擁有移情能力的。但隨后的故事表面,完全是K一廂情愿,他仍然是復制人。
那么蜜蜂這個細節(jié),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既然是復制人,也有了移情能力,讓全片人類與復制人之間的界限更加模糊。回想起K之前的種種舉動,包括對虛擬女友的情感等等,都在側面表示復制人也有情感,也具備人格。
再聯(lián)系起來Luv的淚水,因為作為與K相同的連鎖9,她也擁有移情能力,人類幾乎對所有的生命都能產生移情,《銀翼殺手2049》則更進一層,復制人也是一樣的。
首發(fā)于公眾號:電影文酷(dreamcrowfilm)
虛體觸摸到雨滴,廢土生發(fā)出黃菊,復制人可以生育,這是你見證的奇跡;隕落前沖上去說的我愛你,濃霧里黃蜂糾纏的手臂,穿過漫長時空煙塵的對望,這是你感受的奇跡;暴雨在窗上逆行,微雪融在手心,傀儡有了靈魂,這是你經歷的奇跡。在溫箱里盡情想象,于記憶里放肆尋覓,見過了奇跡終于可以了此一生。
雖消費大街上亞洲文字舉目皆是,但那個城市一張東方臉孔都沒有。心靈依歸的上好文化仍然是那個good old America。女體的物化與操控仍然是這類片種的必備元素,憤慨的呵欠。(我們鮮少看見赤裸的男性人工智能,身體被人隨意玩弄殘虐。)要平權,務必以槍枝浪漫革命?對運動的想像仍然蒼白。
半夜走出影院,竟然久違地下起了密雨。
形式大于內容的視覺系科幻片,與前作一樣都是漸入佳境,存在主義,廢土美學,人類之渺小,情感之虛妄,思想維度高級。適合都市白領禪修凈心,重新看待世界。
生死去來,棚頭傀儡。一線斷時,落落磊磊。
這不是一部適合約會和朋友談資的娛樂爽片,因為它有一種宗教般的肅穆、宏大、緩慢和沉重,但這應該是一部二十年后你會跟你兒子吹逼說:“爸爸我當年可是在電影院看過”的電影(是的,就像三十幾年前那部銀翼殺手本尊一樣)
某些時刻感覺像塔科夫斯基在拍銀翼殺手,但歸根結底維倫紐瓦只是故作深沉,相比163分鐘片長和視覺上應接不暇,文本簡單明晰到過于單薄,更不可能創(chuàng)造出前作過度繁冗的解讀空間。不過仍舊是對得起前作和粉絲們的優(yōu)秀年度之作。好萊塢對這個藝術片導演如此放任地重用在今天大環(huán)境真是匪夷所思。
很暗,很慢,很不一般。好萊塢還有這種拋棄主流爆米花觀眾的玩咖,我服。喜歡的幾場戲: 1、高司令多重曝光玩3p 2、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 3、北京霧霾立了大功,不給LA任何機會 4、沙塵暴城放大四倍抬高四百米致敬老版銀殺 5、杰瑞影音光控室戲耍老狄克 6、待續(xù)
我們耗費了太多時間去尋找生命的意義 去尋找自我的靈魂 我們連理解自身都做不到 卻想要觸手未來 去挑戰(zhàn)自然 或許生命本身 就是去聞一朵破碎的黃花 去觸碰拍打著翅膀的蜜蜂 讓煙霧從身旁飄過 讓雪花在手心融化
從第一部的存在主義,思考人類與復制人之間的界限,到這部變成人類之子的議題,“繁衍=希望(界限)”,以及父與子的命題之類,不免還是有點禁不住細想了。其實福特那個角度更值得好好拍一部的,誰知道Deckard在三十年間手握這么大的秘密卻不能去尋找,是如何在漫天黃沙中度過漫漫長夜的呢
一開始是復制人,后來以為是天選之人,最終只是個局外人……如此經歷便是“人”了。
格局很小,氣勢很宏大,劇情也很簡單,然而講的很復雜。說真的這個導演去拍攻殼多好……
太想把故事說清楚,反而顯得笨拙,丟失了點原作那樣的韻味。但同時又出色的對原作主題進行了延續(xù)和更具時代性的探討,在超級英雄電影橫行的好萊塢逆流而上,節(jié)奏如此之慢高潮戲場面如此之小卻釋放出了維倫紐瓦和迪金斯合體的最大威力和魅力,有幾場戲值得入選任何人任何媒體的年度最佳電影瞬間。
四星半,文藝科幻大片。維倫紐瓦迄今最成熟的一部作品,將他的風格化融入科幻劇情當中,廢土與神秘。羅杰·迪金斯大玩煙、霧與剪影,影像與配樂都很強烈。超巨大的建筑物帶來強大的儀式感,讓整部電影更具神秘主義,還有仍然覺醒式的劇情。近些年太少見的嚴肅科幻大片。杰瑞德·萊托戲份不多,卻很亮。
簡直科幻版海邊的曼徹斯特,“我的女友住在U盤里”也太慘了吧。不過這場年度憋尿大考驗我還是輸了!Shame on me!
「極度冷靜和克制的人才懂浪漫」。有生之年能等到維倫紐瓦+狄金斯一起拍三體嗎?(沙田UA)
維倫紐瓦又一個被封神的導演,21世紀最好的電影續(xù)集。電影從第五分鐘開始就已超神,在接下來的近三小時里猶如神游太虛,這將是科幻迷一輩子都會魂牽夢繞的電影,羅杰迪金斯不拿奧斯卡簡直天理難容。電影在原作的基礎上進行擴展,本質上卻是一部原創(chuàng)電影,這使得本片既「銀翼殺手」又不「銀翼殺手」。 @2017-10-05 12:11:19
這不是商業(yè)片啊,這是碉堡了的文藝片??!維倫紐瓦用最擅長的慢性把雷德利·斯科特的邪典完全磨成了自己的東西。故事并不復雜,甚至比老版少了點哲學意味,但呈現(xiàn)的廢土美學震得人七葷八素嘆為觀止!越慢越好看,慢性出詩意,高潮你麻痹!163分鐘真~~~過~~~癮~~~
奧斯卡大叔應該跪著把攝影獎給羅杰·迪金斯遞上。
高司令似乎還沒有完全從上一部角色中跳出來,看見鋼琴都要上去按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