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Flandres莊園
Demester與 Barbe是欲望的伙伴
Demester只是愛而陪伴
Barbe只是陪伴而歡愉
她說 你干了我 只是干了我
我一點都不愛你
我只給了你的玩物一個高潮的微笑
Demester離開了
女人不曾是他的女人
他那樣說 她那樣想
Barbe投向一個男人的懷抱
女人哭著送別
兩個將赴塵土飛揚的戰(zhàn)場的男人
春天了
女人懷了男人的孩子
她寫信告訴了他
她并不想要
企圖利用另一個男人的熾熱欲望
戳穿雛形的頭顱
Demester最終還是棄下了被射中腿的男人
只身潛逃回來
他是第一個出場的男人
另一個則死了
死在了第二世界
女人拉著他的手
走進夏日的森林
如同以往一樣的歡愉
女人問他:他怎么死的?
被射中腦袋
你胡說!我當時也在那里!我看得很清楚!是你扔下了他!
因為你得不到的我懷了他的孩子!你得不到我!你扔下了他!
你永遠也得不到我!
男人:...
是我扔下了他...
男人開始哭了起來
女人拉他進了倉房
男人伏在她的身子上
他對眼前甘甜的女人
說這早該說出的話:
我愛你
女人撫著他憂傷的腦袋
我也是。
夏日的芬芳
彌漫整個莊園
2 ) 在這個世界面前,評判也變得蒼白
黃沙吹進了我的眼睛,
夾雜著淚水。
戰(zhàn)友在炮火中粉身碎骨,
耳邊是直升機螺旋槳的聲音。
《弗朗德勒》在戛納拿了評委會大獎,《風吹稻浪》拿了金棕櫚大獎。后者讓我看得昏昏欲睡。
《弗朗德勒》則異常讓人清醒,但又不是過度得渲染血腥以震懾觀眾的神經(jīng),油畫般的法國北方田園風景和中東戰(zhàn)場上黃沙漫漫的殘酷畫面相互切換,不緊不慢得持續(xù)著,最后的字幕在無聲中放完。
電影把人類的感情表現(xiàn)得異常質(zhì)樸,愛、欲、恨、妒......沒有人是對還是錯,《弗朗德勒》里的人都活在自己的感情世界中,不管是田野中的交和還是沙漠中的殺戮,都在陽光下進行著。
行軍途中早伏擊,站友們一個一個倒下,敵人好象險惡無比,但是當破門而入的時候只看到兩個舉著槍的十幾歲男童,一陣掃射后,一個被擊中前額倒斃,一個被擊中腹部,慢慢在呻吟中死去。這里正應(yīng)了前面說的“很多孩子在戰(zhàn)爭中死去”,原來那些孩子并不只是作為平民被屠殺,而是作為戰(zhàn)士倒在戰(zhàn)場。
一幫人到了一處平房,把里面的女人拖出來輪奸,后來他們落入這個女人手中,被女人認出的一個被抓進房間閹掉,女人毫不猶豫得把掙扎于地的他一槍打死。
這邊當觀眾得慘不忍睹時,導(dǎo)演就把鏡頭切到那邊眼光燦爛的鄉(xiāng)村美景。然而在寧靜的鄉(xiāng)村中,等待男人歸來的女孩流產(chǎn)了,性情變得瘋狂。
這些事情就發(fā)生在現(xiàn)在,而且還在發(fā)生,電影沒有做出評判,在這個世界面前,評判也變得蒼白。
3 ) 沒有音樂的電影
看電影的時間比較短,但也是很長時間沒有看過像《FLANDRES》這樣沒有音樂的電影了。我一直感覺這部電影的主題用一個字概括便可以了,那就是痛。
整個電影的開篇,就是以主角的痛開始的,故事鋪陳開來,一個個的痛一點點地展現(xiàn)出來,而痛達到高潮的部分正是在戰(zhàn)爭的過程之中,痛苦掙扎的男孩,被法國兵強奸的少女,被割掉陽具的士兵,這一切似乎都把“痛”這個主題演繹到了極致。而在鄉(xiāng)村里苦苦等待最終患上神經(jīng)官能癥的女人,也是另一個角度的痛的流露。當主角一個人回到家鄉(xiāng),而另一個被女人深愛的男人戰(zhàn)死沙場,女人在傷心地哭。這一段場景沒有任何煽情的音樂,卻可以把最深的哀傷從遙遠的銀幕傳遞到觀眾內(nèi)心里最偏僻的角落,這無疑是一種成功。
電影中,最痛的時刻不是身在戰(zhàn)場看著最好的朋友奄奄一息,而是回到家鄉(xiāng)的一刻,男人和女人感受到未來的絕望。
我不得不再次考慮音樂的事情,因為我覺得這個電影最大的特色便是在于它的無音樂。我想導(dǎo)演如此的安排也許就是為了說明它痛的主題,因為痛苦不需要任何音樂來表現(xiàn),世界上也不會有一直曲子可以完整地表現(xiàn)人類的殘忍和卑鄙。然而聲音和圖像卻可以,導(dǎo)演用膠片制造了一個人間的地獄,而這個地獄卻實實在在地存在于我們所生活的世界,仿佛一伸手指,便可以觸摸到血肉模糊的尸體。
難怪很多地方把這部影片歸類為災(zāi)難片。這幾個人的痛苦,足以表現(xiàn)人類的災(zāi)難了。
4 ) 戰(zhàn)爭
這似乎是對伊戰(zhàn)的影射。
一個平凡的小鎮(zhèn),演繹著古老的兒女情長。
然而,年輕人的命運卻因為一場毫不相干、莫名奇妙的戰(zhàn)爭而永遠改變了。
在平靜的鏡頭下,隱藏的是激烈的沖突和恐懼,人性的卑劣在戰(zhàn)爭中是被扭曲還是被呈現(xiàn)?
5 ) 是影評或者不是?想看就看,不看就算!
一直覺得布魯諾杜蒙是在把電影做成哲學的圖像化表達形式,在這部弗朗德勒中,他再一次做了這樣的探討,也許或者應(yīng)該只能是源于讀哲學出身的他吧。
影片做到了極致的簡化卻不簡單,這一次片子中的鏡頭不再像《情色沙漠》般那么長,而是有了一種類似布列松式的簡約,也就是鏡頭長度的克制(當然這個長度是相比他之前的片子而言),而在這樣增加了剪輯次數(shù)的鏡頭連接上更加流暢和自然,有了布列松一般的風采。更加美麗景致的鏡頭中則有了一股美到極致而走向其反面“惡”的危險隱憂,其后的片子中我們將看到這樣“惡”的轉(zhuǎn)化。至于,這一次布魯諾較之《情色沙漠》也好,《哈德維?!芬埠玫募毼⑥D(zhuǎn)變,不知道是不是一定就是好的,或者進步的。也許恰恰在多了以上的優(yōu)點后,較之前作的感染力和震撼力,以及鏡頭透出的力度似乎也有了此消彼長的變化。盡管舍得兩難,但杜蒙卻嘗試常新。
故事并不復(fù)雜,實質(zhì)的主角是那個叫做巴赫貝的女人,而所謂的男主角一個是生還的德米斯特,一個是死去的布隆德,而在三個主角之外輔以另外兩個同一小鎮(zhèn)上的一對情侶。
開篇詩意的鄉(xiāng)村生活寧靜而甜蜜,在布魯諾捕捉的鏡頭下,美散發(fā)到了極致以至于讓觀眾看著后怕,物極必反,“惡”的到來恐怕不遠了。
果然,征兵入伍適時發(fā)生,巴赫貝臨走前吻了德米斯特和布隆德,而明顯吻后者的時間更長更深情,影片中在巴赫貝和布隆德纏綿舌吻的時候,鏡頭轉(zhuǎn)向德米斯特的面。盡管杜蒙鏡頭下的人物并不會故意展示過強的情感意味,但兩個場景一連接,觀眾自然可以感知到此刻德米斯特的復(fù)雜心理,妒忌?無奈?這一場景,為后面埋下了伏筆。
戰(zhàn)爭場面,個人認為的確不是布魯諾擅長的,控制力也顯得有些力不從心,恐怕他應(yīng)該也知道自己的弱點,于是把戰(zhàn)爭部分做到了最簡化,所以恰恰這樣的戰(zhàn)爭表現(xiàn)也是我之前,前所未見的。
簡單的說來,無非殺,被殺,小孩,女人,隊友,死,生,幾個關(guān)鍵字。但是,其間簡單極致的故事里,蘊藏的哲理卻讓人不能不打動內(nèi)心最深的神經(jīng)。小孩被殺,女人被強暴,無辜者一個個死去,誰之罪?沒人能夠解釋,這中間果真存在著道德和倫理嗎?答案有嗎?所以導(dǎo)演一切交給了鏡頭,簡單的畫面,血淋淋,活生生直接擺在你眼前,標尺你自己去掌握,請君入甕,你參加到影片的創(chuàng)作中來。杜蒙似乎是要被電影拍成真正的“新小說”,情節(jié)的鋪陳往往或省略,或隱晦,他對看他電影的觀眾有著足夠的信任,需要觀眾付出跟他拍電影同樣的努力,才能感受其中的力量。
這里再來談?wù)勅齻€場景的哲學意味。
第一個經(jīng)歷困難重重,德米斯特一行沖進了樓房,一腳踹開門的將士們,不分青紅皂白地大干一場,一陣掃射。兩個小孩在將士們面前一個當場死亡,一個身受重傷。也許,在士兵扣動扳機的那一刻,人性“惡”的部分本身就迸發(fā)而出,子彈掃射的快感在艱難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下一下子找到了發(fā)泄的洪口,頓時傾瀉而出。所以,是不是小孩,可以視而不見了。在兩個小孩躺下后,戰(zhàn)友還一沖而上的又吼又打。但是這里,國籍和語言本身的差別,就帶來了一種疏離效果。因為語言失去了作用,被侵害者默默承受著欺辱,而施暴者盡享著釋放的快感。一切動作之后,有人開始冷靜,似乎意識到了自己與對方都是作為“人”的存在,開始不知所措,開始喘息。這時候杜蒙又一次把鏡頭聚焦到了臉上。單純看鏡頭中臉的表情并沒有極度夸張的成分,如若僅僅看著一表情可能會有不同的聯(lián)系。但此時此刻,拋棄配樂的正反打,就赤裸裸的擺在了觀眾面前,這一場罪過的元兇是誰?有沒有對錯和道德?都在對觀眾進行深深地拷問。當然杜蒙自然不會有他的答案,而細心的觀眾可能會發(fā)現(xiàn),此處其實恰恰是杜蒙對影片前半部分酒吧談話中,當時德米斯特預(yù)備隊員那番話:“戰(zhàn)爭總是會有人傷亡的,尤其是小孩子?!彼敃r說的稀松平常,而此時此刻,一語成讖。當真正經(jīng)歷的時候,似乎并不向說的那么平常
第二個場景,即是眾人對女戰(zhàn)俘的強暴,人人都上了,只有心中裝著巴赫貝和本身性無能的德米斯特沒有參與。他沒有參與也許最后救了他一命,但沒有參與的原因大概也并不是因為他對戰(zhàn)俘的同情,而是自身的原因和好惡吧。在殺完小孩后,他們又繼續(xù)殺死了無辜的老人??墒菦]有想到,前一刻還是施暴者的他們,下一刻竟然變成了被施暴者。這里也許有著杜蒙因果轉(zhuǎn)化的哲學思考在里面吧。下一次,他們被敵軍抓捕,一個個死于冷酷的殺戮下。由于前面觀眾看到他們施暴的行為,此刻當將士們大難臨頭,觀眾卻又產(chǎn)生不了同情。杜蒙此處試圖做到的就是懸置“道德和倫理”的介入,讓觀眾直面最原始的人性。將士可以毫不眨眼的開槍殺了無辜老人,同樣叛軍抓到了德米斯特一行,就連女人也可以毫不遲疑的開槍痛下殺手。在這個“殺人”與“被殺”的角色轉(zhuǎn)化中,一切發(fā)生得如此之快,我們根本看不到一點遲疑和憐憫。原始的人性的“惡”在極端的情景下,被徹底逼供了出來,交到觀眾面前,讓觀眾自行去審判。同樣的轉(zhuǎn)化關(guān)系,這是不是也在逼著觀眾進行自我的審判呢?
與之平行的故事依舊發(fā)生在鄉(xiāng)村,看似一切尋常卻偏偏已經(jīng)物是人非,景還依舊美,女人的種種卻產(chǎn)生了與開篇相背的情景和感情。女人患上了精神病,而這樣的病源應(yīng)該有各種各樣的元素促成,但是,細讀影片,我發(fā)現(xiàn)其中最重要的應(yīng)該是巴赫貝被壓抑的性而導(dǎo)致了她的癲狂。從她肆意和任何人做愛以至被同伴說成蕩婦可以看出,她對性是欲求不滿的,而與她做愛的人,場景只寫的有兩個,一個是情人德米斯特(之后他們之間的愛名存實亡),一個是趁著兩個情人出走而趁機占便宜的偷歡者,從兩次最愛來看,這兩人性能力都不強,持續(xù)時間很短,而巴赫貝遠遠沒有得到滿足。而沒有明確拍出的應(yīng)該是巴赫貝和布隆德之間的性愛場面,這次神圣的交媾在酒吧談話后發(fā)生。經(jīng)過我反復(fù)的觀看,甚至把聲音調(diào)大后可以發(fā)現(xiàn)。酒吧談話后,巴赫貝主動去找布隆德,布隆德說送其回家,然后他們出去了。而之后,德米斯特也跟著同伴出來了,德米斯特望著旁邊的車,表情驚愕,此時把聲音調(diào)大最大, 可以聽見斷斷續(xù)續(xù)的叫床聲或者著狗吠聲,然后德米斯特無奈離開。這一場省略實際上非常關(guān)鍵和有意義。在這里,盡管德米斯特愛著巴赫貝,當因為性無能,他給不到其想要的快感,所以也沒有辦法阻攔她尋找缺失的“性”。而從另一方面,我們看到只有布隆德讓她得到了滿足,這也就導(dǎo)致了巴赫貝的愛從德米斯特像布隆德轉(zhuǎn)移,突然其來的征兵卻又導(dǎo)致了布隆德(性與愛)的缺失。由此觀之,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兩人出走時,巴赫貝會突然淚如雨下,以及之后在莫名其妙和趁機占便宜的人偷歡(她顯然沒有得到任何歡樂,片中她說了句“我很累”),以至于最后走進了精神病院。
戰(zhàn)場上德米斯特拋下了最后一個生者布隆德,獨自逃生,鄉(xiāng)村里,巴赫貝患上精神病進了醫(yī)院。然后一切止于此,本片的高明之處也在此。
影片一共有三次黑幕,第二次在此瞬間黑幕,幕啟時又回到了鄉(xiāng)村,德米斯特已經(jīng)戰(zhàn)場歸來和從精神病院出來的巴赫貝在一起了。這中間發(fā)生了什么?導(dǎo)演完全沒有交代,一切給了黑幕,黑幕可以是混沌,可以是死,可以是海德格爾的“此在”,列維納斯的“他者”,不需要任何合乎邏輯和理性的具體解釋。德米斯特回來了,從“死”中回來了,巴赫貝回來了,也從“死”(瘋癲)中回來了。
但是,相遇的兩人還是陌生。兩人還是象征性的做了一次愛,可德米斯特依舊累趴了,巴赫貝依舊面無表情(也許在想著布隆德,不管顯然沒有得到性的滿足)。巴赫貝之后追著德米斯特,說她知道,什么都知道,甚至親眼看到了德米斯特拋棄布隆德逃生的一切情況,而原因是渴望得到她,獨自占有她。這一段讓人更加神奇,巴赫貝說的一切恍似真的她親眼看到了一樣,這不符合邏輯和常理,但是我們仔細一分析,卻可以看到這個看似神奇的對話有著一種雙重性的解釋在里面,一方面基于女主角的精神病史,顧我們可以理解為布隆德托夢或是她自己的預(yù)感或臆想正好符合戰(zhàn)場的情形,這樣也許可以解釋得通。而另一方面,似乎又要回到“性”的缺失上面,因為巴赫貝對布隆德唯一的“性”滿足被奪走,而歸來的缺失無法滿足的“性”缺失,在這樣的“性”心理基礎(chǔ)上,壓抑的她做出一個有些癲狂的,甚至超自然的解釋,似乎也合情合理。
最后,兩人抱在了一起,德米斯特悔恨萬分說出了實情的確如此,他供認不諱。但是他的動機果真如巴赫貝說的那樣只是為了占有她嗎?恐怕不是,在那樣的情況下,德米斯特其實是無動機的,就算有動機僅僅應(yīng)該只是為了“生”而已,他不得不拋下同伴,他難道想到了后來巴赫貝所說的那么多?他來得及想嗎?(雖然導(dǎo)演在此停住的鏡頭給出了這樣的迷惑性)我認為是不太可能的,只是后面生還后他回想起來,潛意識中應(yīng)該有著這樣羞恥的想法而導(dǎo)致他心理產(chǎn)生了默認。這樣一個情景似乎恰恰對應(yīng)了薩特那句話“他人即是地獄”。事實上,巴赫貝對德米斯特又何嘗不是地獄呢?他愛著她,卻又不得不忍受因自己性無能而逐漸喪失的愛,以至于在戰(zhàn)場上每每遇到良心不安的抉擇時他依舊選擇了享受“惡”。他的確有選擇的余地,也給出了選擇,可是這樣的選擇果真有真正的自由嗎?盡管如此,他也不得不對此負責。
影片結(jié)尾,德米斯特再一次撲倒在了巴赫貝的身上,這一次他甚至連做愛都沒有進行。他只是說了句“我愛你,巴赫貝?!庇谑?,電影最后一次黑幕,全劇也就這樣劇終。德米斯特沒有得到回答,就像影片中種種拋到觀眾眼前的問題沒有任何回應(yīng)一樣?布魯諾的鏡頭冷靜而克制,給出了懸隔一切道德倫理框架的限制,讓觀眾直接觸碰到了現(xiàn)象,而在此思考才剛剛開始,黑幕卻已來到。它帶給我們可供思考的東西夠多,且源源不斷的來到,想了一個沒有問題的問題,又會有新的問題來到。但是,它又好像什么也沒有給我們帶來,帶來的恰恰是虛無和荒謬。不過,正好這個度,布魯諾做到了最好。
6 ) 得獎的原因
Flandres 之所以能夠得到戛納的評委會大獎,原因其實并不復(fù)雜。本片的最大優(yōu)點就是導(dǎo)演克制住了敘事的沖動,而沒有滑進情節(jié)劇的俗套,并且始終保持了影象的沉靜和意境的開闊。在這個流俗的時代,這樣在美學風格上回歸50年代末期的電影,自然會取得資深評委的青睞。
7 ) 當你厭倦了家園……
這是一部雖然未必稱得上好看,但確實不那么容易忘記的片子。
法國農(nóng)場的冬天,肥沃但不平坦的土地。蒂斯特曼敦實的身材在空曠的田野里是那么渺小,但走路時咯吱咯吱的聲音卻能傳出很遠很遠?!娪暗拈_頭是如此的蕭殺。
蒂斯特曼是這個農(nóng)場的主人。他熟悉這里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一定是因為太熟悉了,蒂斯特曼決定離開這里,去伊拉克,反正是要離開。他覺得自己沒什么舍不下的:地里本來也沒有種什么作物;家里院子跑著的豬和雞都是無關(guān)緊要的東西;至于鄰居家的漂亮古怪女孩鮑博爾,更是送上門的發(fā)泄工具,是不需要負什么責任的。
在法國的冬天下雪的時候,蒂斯特曼在伊拉克的土壕里喝著啤酒,抱怨該死的天氣真熱。戰(zhàn)爭的場面并不宏大壯觀,但死亡明天都在發(fā)生,因此避免死亡就成了一天最大的勝利。
但這變得越來越難,前遭做下的孽,后遭總是會報應(yīng)。在這個靠運氣生存的煉獄,蒂斯特曼撿了一條命回來。
夏天,農(nóng)場靠近村子的那片小樹林里郁郁蔥蔥。蒂斯特曼回來了,一切都沒有變,除了那句“我愛你”,是電影的最后對鮑博爾說的。
如果你喜歡minimalist或Bruno的fan的可以看看。
已經(jīng)過時的裝
09.5
讓人揪心
我是杜蒙鏡頭下不語嘶吼的獸,也是匍地而做野合說愛的人。
這大概就是超強寫實主義戰(zhàn)爭片,普通人的罪惡也同樣令人發(fā)指,當然苦逼命運也是與之相伴。戰(zhàn)爭片段以外的可看性比較糟糕。
也許是見過最冷酷的電影了,電影雖然很短,而且沒有音樂,滿眼的荒涼,對戰(zhàn)爭人情的敘述也顯得不很熱情,但恰好就是這樣,使人看過之后久久不能抹殺——只剩下無奈、憤恨、甚至恐懼。
9/4/2007 9:45pm Kwai Tsing
和‘風吹麥浪’一樣殘酷
2014年8月29日 20:00 膠片(放映小哥焦老對不實)英字(前兩本沒有)。拍得很好。好像已經(jīng)有一陣子沒看這種復(fù)雜有文化的電影了。
忍完了
看了四部,四種題材:公路、懸疑、宗教、戰(zhàn)爭。感覺杜蒙是在用布列松的手法,向庫布里克看齊;《弗朗德勒》會讓人想到《全金屬外殼》,只是鏡頭更優(yōu)美,手法更直接,過程更殘酷,結(jié)尾在愛與寬恕中落幕,觀眾和主人公一起獲得救贖。
冷峻,殘酷,真實
反—戰(zhàn)爭,應(yīng)征入伍作為時間的終結(jié)存在于法國鄉(xiāng)村的日常之中,而它的最終到來將形成了一種平行的時間結(jié)構(gòu),將Andre和Barbe的另外一個情人投入到土沙色調(diào)主宰的,低飽和度的暴力世界,他們所進入的是另一重時間性,這兩種時間性有如海德格爾的”技藝“與”座架“——現(xiàn)代性誕生的時刻。然而,這一現(xiàn)代性的二元對立消解于蒙太奇中,動物性或者說人類的生成—動物令一種淺薄的鄉(xiāng)村浪漫主義失效,Barbe的身體在古典時代的村莊之中被占用,被瘋?cè)嗽阂?guī)訓,而三人則在無名的空間之中繼續(xù)發(fā)生異化。走向瘋狂是人類的命運,然而杜蒙在影片結(jié)尾的處理是巴迪歐的,回溯性重構(gòu)在一個基督教式的懺悔中被消解,互為Pharmakon的兩人向?qū)Ψ秸归_,然而愛真的能化解apre holocaust嗎?抑或是僅僅是一部情色的福音電影?
06戛納評審團大獎
080525開始了凌晨看碟的日子,生活似乎回到正常。希望不是假象。那些憂傷無力在這片面前微不足道。女孩的臉很少是笑,不知道她在那些男人身下是什么想法。戰(zhàn)爭的殘酷不容的人感慨。512遇難人數(shù)已達六萬。
此君乃是當今世界最偉大的導(dǎo)演
人,所能為
做作……
應(yīng)該還是他媽的反戰(zhàn);經(jīng)歷戰(zhàn)爭殘酷洗禮,喪失人性;回到家中,女人也痛苦,男人也無法釋懷;最終兩人只能接受現(xiàn)實,戰(zhàn)爭奪去了很多,但生活還要繼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