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Memento Mori ————勿忘我
一直想為這個電影寫點什么
看過女高系列1至4,只有這一部給人的感動刻骨銘心?。?br>在影院第一次看過這個電影的當(dāng)晚,回到宿舍輾轉(zhuǎn)反側(cè)難以入眠,那些鏡頭翻來覆去地在眼前縈繞,第二次看整個人進(jìn)入一種恍惚的狀態(tài);然后第三次、第四次.....我從來沒有反復(fù)地重看一部恐怖片如此之多
可惜拍攝時間太早,試想,99年的片子,畫面可以好到什么樣?如此低成本的片子,制作可以好到什么地步?演員是新人,大家可以查查資料,都是新人~~最重要是有人說這個恐怖片,一點都不恐怖。。。。。。。。。但是種種種種,卻仍舊沒能阻止它成為經(jīng)典,仍舊沒妨礙它成為女高系列中最動人的一部!之后的第3部“狐貍樓梯”和第4部“聲音”,畫面越來越唯美,特別是“聲音”,音效剪輯幾乎達(dá)到了頂峰,但是卻再也找不到第2部曾給我的那種震撼和感動了。。。
初次看這個電影的人,可能會覺得混亂,情節(jié)的轉(zhuǎn)接有些突兀,這是因為引進(jìn)時被cut掉了許多,當(dāng)時在韓國公映時也因為某些原因而刪減掉一些敏感戲分,最后留下的就只有若仙和書韻同性接觸的幾抹淡淡的痕跡,但是這反倒使整個電影帶上一種純純的感覺,當(dāng)我們將所有那些刪減的鏡頭組合在一起時,對這部電影就會有一個完整的回憶,不是恐怖片,也不是les片,而是一部青春片,基本上就是講女孩間那種純真又帶一點點曖昧的友情,若即若離又迷茫無助的思緒···
“文若仙”,女高四部里最美的名字,善良卻不服輸,柔弱卻倔強(qiáng),特別是在書韻背叛她后,任同學(xué)欺負(fù)、老師反對,種種的壓力,卻仍舊愛得旁若無人,那種執(zhí)著,讓人心酸!?。”凰袆?,并不僅僅是因為她對書韻的執(zhí)著,也因為她死后選擇了不傷害別人,雖然她可以摧毀任何曾傷害過她的人,但是她沒有,所以最終讓這個角色成為一個善始善終的悲劇``
“書韻”,我最愛的女主角——我瘋狂迷戀她的氣質(zhì)!!表面冷漠高傲但擁有不可玷污的脆弱的自尊,內(nèi)心孤獨寂寞卻依然獨立于世人之外的疏離.....她也許是我心里那個永遠(yuǎn)無法企及的夢........
“明雅”,串起整個電影的一條線,她和兩位女主角的關(guān)系是推動故事前進(jìn)的關(guān)鍵,這個角色使我改變了對金敏善的印象.
如果沒有后面那段回憶,我可以在2分鐘之內(nèi)說出這部片子垃圾的N個方面,但是,那段回憶,真的把我深深打動了.......太美太美了,那段原聲音樂我直到現(xiàn)在聽起來還會落淚…………我曾經(jīng)不看畫面“聽”完了整個電影,結(jié)果眼淚仍然是抑制不住地流,“如果可以重新開始就好了”,令人心痛
………………………
………………………
………………………
因為你的死 我永遠(yuǎn)無法原諒你
生日快樂!
Memento Mori.
2 ) 用日記交換了愛情和承諾
如果各位在青春期里迷戀神秘學(xué)、文學(xué)和詩歌,那么這部影片就沒那么理解了。
主人公之間為什么要用心電感應(yīng)交流,為什么要交換日記,又為什么有那么多奇怪的舉動——青春期孩子們的成長。
心電感應(yīng)的交流就是“你我”之間獨有的感情證明,就像有些孩子不想讓自己不認(rèn)可的人知道朋友之間的秘密而使用“暗語”、起代號。撿到日記本的女生正是知道了“暗語”的存在,所以才能和書韻心電感應(yīng)。
交換日記這個動作本身在沒有網(wǎng)絡(luò)和智能手機(jī)的年代意味著時代特有的“加群”。女孩子們交換日記代表認(rèn)可你是朋友,就和有些男生們交朋友用對講機(jī)聊天一樣。這種小團(tuán)體之間才能有的溝通方式就是認(rèn)同對方。書韻和若仙原本不在一個班級,因為“共患難(被老師罰洗泳池)”才有了交集,若仙了解到了書韻的個性,加上第一次見面的悸動,所以提出“我要和你做朋友”=“交換日記”的提議。
書韻和若仙為什么反反復(fù)復(fù),好像行動完全這一下,那一下的呢,心理學(xué)說青春期是狂風(fēng)驟雨期。她們一開始做朋友,到后來公布戀情的階段一直都是懵懂的。書韻以為敢于承認(rèn)戀情就等于被承認(rèn),結(jié)果現(xiàn)實很殘酷。自己不僅被老師扇耳光,同學(xué)們更加敵視自己。久而久之心生恐懼,想著遠(yuǎn)離若仙就不會被他人排擠。
若仙則敏感多思,對于詩歌有獨特理解。無論是課堂作詩還是寫日記用很多“暗喻”,無不體現(xiàn)出她已然有了堅固的個性。她早些時候被人排擠,所以不懼怕再度的排斥。她在文學(xué)中汲取很多東西,當(dāng)然也不乏一些文學(xué)糟粕(例如文學(xué)有些時候夸張的描述,若仙會覺得現(xiàn)實也該如此),一心認(rèn)為只要和戀人在一起就比什么都強(qiáng)。
若仙也很容易誘惑他人。書韻、男老師還有撿日記的女生,只要get到若仙的內(nèi)心世界和她創(chuàng)造的獨特表達(dá)就會傾向于若仙的做法。書韻在不清楚是否自已與若仙產(chǎn)生了愛情,若仙在日記里一錘定音,倆人是初戀。男老師欣賞若仙的才氣,但覺得自己的才氣無人欣賞和愛人不在身邊竟選擇越過紅線。撿日記的女生對于感情的知曉全都來源于若仙對于自己愛情的唯美描寫,一度帶入到若仙的角度審視書韻。
只能說,在女高封閉又躁動的空間中主角們的感受也是狹隘和自我的,她們擅長用龐大永恒的概念來對等自己愛情是多么偉大,自我概念多么重要,一味強(qiáng)調(diào)自己的視角后使得一些理性、成熟的觀眾覺得很“矯情”、很“夢幻”和很不真實。這是因為導(dǎo)演用了若仙=未成年青春期獨有的視角講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們,她們希望自己能夠被認(rèn)可為成年人,朋友老師不能詆毀自己的初戀,以及要用一種獨特的方式記錄自己,所以時間線、故事內(nèi)容和邏輯沒那么重要。重點是故事的主人公在抒發(fā)情感,這種情感才是重要的。
整部電影用插敘、倒敘等手法打亂時間線,但主旨一直在說,這是書韻和若仙通過日記講述著自己的故事罷了。至于結(jié)局到底怎么樣,到底校園發(fā)生了什么,這些都沒那么重要。想想自己的青春期,似乎記憶里也多半是當(dāng)時發(fā)生事件的心情怎么樣而已。
3 ) 青春期的愛情,就是女孩的全世界。
看電影的時候,我一面想著這愛情好大代價,這愛情太過夸張。電影末尾處大樓似乎都要坍塌,這愛情,好像要毀滅一切。
后來我想了想,年輕人的世界,那些情愛,似乎就是這腦子里思索的最多東西,年輕人的愛情可以是她的全世界,她可以為情人而死,死后還愛著情人。所以影片末尾這似要坍塌的高樓,就是整個青春的愛情世界,它美好時燈光璀璨,破滅時則是崩壞的,致命的,令人恐懼而瘋狂的。對,瘋狂,青春的愛戀是瘋狂的。
還有旁觀者,感情豐富的旁觀者。旁觀者窺探了他人的愛情,會感同身受嗎?體會到切膚之痛嗎?當(dāng)旁觀者不再置身事外,她才會懂,她才笑不出來。不再是好奇,而是感受到真切的痛苦。
該死的高老師,你有什么權(quán)利收走她的東西,毀了那盤磁帶。那是她寫給她愛人的歌,她是音樂,她把她自己送給了她的愛人。而高老師這么臟的家伙,怎么可以去碰它,就如同碰她一樣,他不配。
愛情為何,輕易得到時覺得面子重要。
失去了,才知道世界崩塌了三分之二。
還有三分之一是眼淚和迷茫。
4 ) 我想這是一部文藝片。
一看這部電影,發(fā)現(xiàn)很多熟面孔。都是現(xiàn)在活躍的女明星啊,原來她們在十年前是這個樣子的。
對啊,這是一部十年前的電影,也是注定是在十年前會發(fā)生的悲劇。雖然不知道現(xiàn)在韓國社會是怎樣的狀態(tài),反正在我的身邊,同性戀已經(jīng)不會被歧視了,可是在某種程度上還是會被不理解以及不接受的。
這部電影,我嚴(yán)重懷疑是一部文藝片,畫面唯美,音樂感人,感情細(xì)膩。除了幾個血淋淋的鏡頭以外,并不像是一部恐怖片。不過在感情上面的處理,是會讓人覺得從內(nèi)心的恐懼。哪個女孩子沒有懦弱害怕的時候,哪個女孩子沒有膽小怕事的時候,哪個女孩子沒有渴望被人愛的時候。
若仙愛了,卻沒有愛對,在不成熟的愛情面前,我們是不是應(yīng)該等一等。書韻愛了。卻沒有愛的坦蕩,在不清楚的愛情面前,我們是不是應(yīng)該想一想。
恐怖文藝片的魅力,就在于它不僅讓你害怕,還讓你恐懼。
5 ) 青春過往
現(xiàn)在回想起來。這個片子居然是女高怪談四部中最好的。至少是我最喜歡的。
在成長的過程中。每個女孩子是不是都會有那么一個要好的女友。一起上廁所。一起上下學(xué)。一起在路邊攤上買東西??赐槐緯?,聽同一首歌,喜歡同一個明星。
只是。我們漸漸長大??忌狭瞬煌膶W(xué)校。一個星期寫一封信。一個月。一個季節(jié)。一年。
也許,就失去了聯(lián)絡(luò)。也許還記著她們家的電話號碼。有時候也想著給她打個電話,聊聊現(xiàn)在的情況。卻只撥了幾個號碼便把電話放下。
或許撥了出去。當(dāng)聽筒里傳來那曾經(jīng)無比熟悉如今卻如此陌生的聲音。一時間卻沒了言語。只訕訕地打了個招呼便放下了。
因為,人生再沒有交集。
只有那個交叉點。我們曾經(jīng)那么那么地親近。那么那么互相喜愛??墒侵挥心莻€交叉點而已。
我倒真的不認(rèn)為女高怪談講的是赤裸裸的同性之愛?;蛟S吧。她們相愛的。可是在青春的歲月里。愛上一個人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越長大,卻越失去愛人的能力。
所以喜歡天臺上的那一段。若仙和詩韻就那么無憂無慮地在一起。她們共同的回憶。不可割離的青春。她們也只是。想永遠(yuǎn)停留在那個點上吧。即使是以死來追求永恒。
6 ) 愛之可悲,在于投入。
其實,她只渴望被理解。
其實,她們只渴望被接納。
只是,被接納注定在異樣的眼光和嘲諷中成為笑柄。
而她,與年齡不符的姣好身材和敏銳多愁的思想,注定她成為這個校園里另類的人、才華橫溢卻遭人鄙視的人、溫情善良卻不被包容的人,一個另類的邊緣人。
她的愛,被不想做邊緣人的愛人撕得粉碎。
她絕望的自殺,這幾乎就是注定的。
美麗、驕傲、才華橫溢,女人幾乎該有的優(yōu)點都在她身上體現(xiàn)。
她不像個學(xué)生,就是個散發(fā)著成熟魅力的女人。
這樣的人,在滿是嘰嘰喳喳吵吵鬧鬧小女生的校園里,怎能不引人注目?
她的性取向,又怎能不成為眾人關(guān)注、辱罵的話題?
她可以為她的愛人而死,那是必然。
因為諾大的世界在她的眼中,只濃縮成一個人,她今生最愛的人,她可以用生命去換取的人。
肉體,不過是徒有其表毫無生命的軀殼。
她任由那個男人在她身上發(fā)泄,她只感到麻木、疲憊。
她崇尚精神上的愛。
愛情,還能有什么道理?
只不過,她的摯愛,也是個女人而已。
這對她來說一點都不重要。
她只知道,她愛她,她像任何陷入熱戀的年輕人那般愛著她。
這場愛造就一個毀滅性的悲劇,也造就一個永陷痛苦的靈魂。
愛之可悲,在于投入。
愛之可愛,也同樣在于投入。
有人說畫面蠻美的,我覺得那本日記確實很漂亮。不太能理解那種感情http://v.youku.com/v_playlist/cc00f1261444o9p1.html(觀看地址)
其實吧,這個也不算是鬼片了。要不是套了個女高怪談的名頭,我可以把它看成文藝片。。。
是一部涉及女同成份的文藝片,加上了恐怖片的成份總有點怪怪的,純拍成愛情文藝片還更好。死去的女生總覺得有點太成熟了,另外兩個就學(xué)生氣很足
整個系列中算是最溫情的,只是,既然被定位為一部恐怖片,很大篇幅都去營造溫情,而非驚悚恐怖氛圍,是不是有些離題了?
唉原來是個les片。
原來和女同有關(guān)的恐怖故事,覺得劇情敘述的太奇怪。
很奇怪她倆接吻的時候其他人有什么權(quán)利去拉開,如果一男一女在接吻是不是就都鼓掌了?不過再看看電影上映年代1999,也是無奈。即便放至現(xiàn)今,英國有個小超市的售貨員也去阻止了,不過可喜的是老板需要賠償,更可喜的是第2天來了一群gay和les占據(jù)店內(nèi)每個角落接吻。韓國也是不行,亞洲要贊臺灣。
其實就是部女同片,女孩子之間愛來愛去、要死要活的那一套,一點也不恐怖。To come out or not to come out ,it is a question ,一個有關(guān)出柜和背叛的問題。
太緩慢太文藝太苦逼。打著恐怖片的旗號 ,其實是個教育片,說的不錯。整體風(fēng)格很像臺灣文藝片子,小清新風(fēng)格= = 偷看女二號有點像王祖賢,她其實還是正面的一方把,雖然行為不對,但是畢竟心不壞。
那個高老師就是一直對女學(xué)生下手的慣犯,好歹是最后死了。刪女一巴掌的男老師也夠惡心,在辦公室就碰女學(xué)生肩膀,之后更是原形畢露。短發(fā)女是嫉妒女老師和女二,發(fā)圈女是嫉妒女三喜歡女一,而不要她的友情。女一和女三下樓那段雙樓梯,一閃而過他準(zhǔn)備掀女學(xué)生的裙子,對女二下手也不奇怪。二人在鋼琴階梯教室那段對話,有些部分唯美,然而和男的玩(即便是他勾引的)的女友不分留著過年嗎?最后那段俯拍和眼睛。蛋糕那段。仍然有霸凌。日本人養(yǎng)動物也就兔子,她們學(xué)校竟然養(yǎng)鹿。日記做的一些手帳機(jī)關(guān),道具細(xì)節(jié)好評,,串珠手鏈,大頭貼(時代的眼淚)金平糖。女三真勇,啥都敢往嘴里放著吃。如果劇本是高mj了女二,其實這劇本就四顆星了。1里女演員美,這部女演員中性美。刷泳池和屋頂剪影那段。烏龜,雀,死掉的雀鳥
沖著我們孔姐姐看的,出道作品一定要看,比我還大的一部電影,恐怖不足,哀默有余。
目前系列我個人最喜歡的一部,有著真摯的情感和淡淡憂傷的深沉。全片恐怖橋段屈指可數(shù),少到快稱不上恐怖片了,甚至沒人真正的命死冤魂,孝信鬼魂登場也依然和生前一樣美麗,而非兇鬼般扭曲可怖,大量回憶穿插描繪了一場愛情的悲劇破碎,我非常中意金泰勇的這部女高怪談。
其實一點都不恐怖,還蠻感人的,那種不顧一切、歇斯底里的愛,有種哀傷神圣的美~~
題材倒是不錯,但是導(dǎo)演是不是拍文藝片出身的?影片的主體就是在講主人公們的糾葛,恐怖呢?要是這樣干脆別打著恐怖片的旗號。
因為L情節(jié),所以給3星~其實一點兒都不好看~
女高系列~就喜歡這個~~~我愛小百合~!
待看3小時導(dǎo)演剪輯版。結(jié)構(gòu)很像《少年的你》,不僅呈現(xiàn)了真實自然的校園生活,還有著現(xiàn)在的韓國主流商業(yè)片中已難覓蹤跡的真摯情感。不過正因為情感部分的成功,反而讓恐怖段落顯得像敗筆(結(jié)尾頂棚上的人臉設(shè)計得很好?。?/p>
幾乎純愛片,少量的「鬼視角」和片尾幾乎接近于《嘉麗》的大屠殺(最后還是放同學(xué)們生路)更像是青春期少女過敏性反應(yīng)。全片女高生活雖然依舊有暴力教育的直接描寫,卻還有難得的歡樂與童真。兩個女孩子之間的愛情太抒情,甚至于蓋過了最后的悲劇。
蕾絲邊的愛恨情仇,好多花里胡哨的東西可是人物還是有點單薄。導(dǎo)剪三小時??97分鐘都覺得長了
。。這部被評價得很高,因為女同或者感情什么的 但。。還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