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_俄罗斯无码特级毛片_中文字幕人妻av一区二区_亚洲另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日本黄页网站免费大全_中文乱码人妻系列一区二区_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抽搐色欲_99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不卡

  • 當前位置:首頁 懸疑片 熱帶往事

    熱帶往事

    評分:
    0.0很差

    分類:懸疑片中國大陸2021

    主演:彭于晏  張艾嘉  王硯輝  章宇  姜珮瑤  蘆鑫  陳永忠  鄧飛  ?

    導演:溫仕培?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如無法播放請看其他線路

    猜你喜歡

    • HD國語

      狄仁杰之詭鎮(zhèn)幽魂

    • HD中字

      愚行錄

    • HD中字

      限制來電

    • HD中字

      燃燒2018

    • HD中字

      44號孩子

    • HD

      屠夫小姐

    • HD

      夏天19歲的肖像

    • HD

      狂暴黑鯊

     劇照

    熱帶往事 劇照 NO.1熱帶往事 劇照 NO.2熱帶往事 劇照 NO.3熱帶往事 劇照 NO.4熱帶往事 劇照 NO.5熱帶往事 劇照 NO.6熱帶往事 劇照 NO.16熱帶往事 劇照 NO.17熱帶往事 劇照 NO.18熱帶往事 劇照 NO.19熱帶往事 劇照 NO.20

    劇情介紹

    南方炎熱的夏日夜晚,年輕的王學明(彭于晏 飾)遭遇了一起意外。梁媽(張艾嘉 飾)的老公忽然失蹤,她尋求陳警官(王硯輝 飾)的幫助,卻不知自己已成為別人的下一個“目標”。陳警官負責老梁失蹤案,他發(fā)現(xiàn)案情的發(fā)展遠超自己掌控。這群不知命運已被悄然更改的人,都在試圖窺視關于那個夜晚的真相,但這個夏夜的記憶如錯亂的拼圖,愈加撲朔迷離……

     長篇影評

     1 ) 《熱帶往事》:華語黑色電影新一章

    01

    《熱帶往事》上映了,它強悍的視聽設計讓人難以想象這是一部新人處女作。

    不過,看到片頭的“壞猴子”標識,懂行的人也就明白了,這是寧浩主導的“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的又一個成果。

    該計劃自2016年誕生以來,經(jīng)過幾年運作,已成為中國電影市場不容小覷的一股勢力。其特點有三。

    2016年,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正式啟動。

    第一,發(fā)掘新人。

    在該計劃已上映的四部作品中,就有三部是新導演處女作。包括文牧野的《我不是藥神》、申奧的《受益人》,以及此次溫仕培導演的《熱帶往事》。

    其二,資源扶植。

    這種扶植不是簡單地前輩提攜后輩,而是提供一種“平臺級”服務。特別是憑借寧浩及其壞猴子公司在業(yè)內(nèi)的影響力,幫助新導演獲得更優(yōu)質(zhì)的創(chuàng)作資源。

    就拿《熱帶往事》來說,無論從臺前還是幕后,都堪稱豪華。

    主演囊括了彭于晏、張艾嘉、章宇、王硯輝等實力派;幕后更有杜篤之、朱琳等業(yè)內(nèi)大咖助力……對新人導演來說,無疑是夢幻配置。

    《熱帶往事》拍攝現(xiàn)場,監(jiān)制寧浩和導演溫仕培正在盯著監(jiān)視器。

    其三,類型多變

    如果把整個72變計劃看成一盤大棋,你更能看出寧浩的野心。他不止要出幾個作品,推幾個新人,更是要藉此帶領一批年輕人奮力拓展中國電影的類型疆域。

    就已公映的幾部作品而言,每一部都截然不同,且都是當下電影市場極為稀缺的“復合型”商業(yè)類型片及創(chuàng)作方向:《繡春刀Ⅱ:修羅戰(zhàn)場》是有歷史片格局的武俠片,《受益人》兼顧了犯罪、喜劇和愛情三種類型,《我不是藥神》是類型化的社會寫實文藝片,而《熱帶往事》則是以藝術探索為著眼點的犯罪片。

    《熱帶往事》還有特別的價值,因為它不同前三部,而是跳脫出了類型片的窠臼,去完成一種更深入電影本體的探索。

    02

    從藝術維度再看《熱帶往事》,我們可以把它和《暴雪將至》《暴裂無聲》《南方車站的聚會》以及《風中有朵雨做的云》等影片放進同一作品序列。

    為何如此?

    因為它們都具有相同的底色。這一底色,正是近年來華語電影悄然興起的一股“新黑色電影(Neo-noir)”浪潮。

    近年來中國影壇里出現(xiàn)了一支數(shù)量不多而品質(zhì)精良的新黑色電影隊伍。(圖為《暴裂無聲》劇照)

    作為犯罪片的一個亞類型,“黑色電影”通常描述的是“個體因欲望而導致的墮落”。

    借由這一類型,創(chuàng)作者可以深入人性最幽暗的部分,去探討深刻的存在主義議題;同時在外在上,這一類型又為影像調(diào)度、美術造型、光調(diào)設計、空間布局等提供了極致的發(fā)揮空間。

    這是近些年一批優(yōu)質(zhì)而嚴肅的中國青年電影人的集體追求,也是他們與國際影壇題材、風格潮流同步的體現(xiàn)。

    而在這一次的浪潮里,《熱帶往事》顯得更為單純直接,導演的全部心思都用在如何把一個簡單故事以復雜的方式講出來。換句話說,它是一部關于“視聽語言本體”的電影,它雕琢的不是故事本身,而是寫就故事的那支“筆”。

    章宇飾演的盲人歌手唱了一首《Are You Lonesome Tonight》,致敬了華語經(jīng)典《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它能被戛納選入“特別展映單元”——因為戛納向來最注重的就是藝術探索,而我們看《熱帶往事》,也應該著眼于導演的視聽技法,看他如何利用影像、聲音、剪輯……營造奇妙的體驗。

    03

    下面我就想從劇作結(jié)構(gòu)、文本曖昧性、情緒塑造三方面來拆解這部電影。

    首先說“劇作結(jié)構(gòu)”。

    《熱帶往事》的故事其實不算太復雜,講的是由一起車禍牽連出的一樁兇殺案。

    如果按正常時序講,這個故事原本平淡無奇,但是導演故意將時空打散、重組,使得原本簡單的故事變得異常復雜。

    他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包裹在影片最外層的是個“回憶體”的結(jié)構(gòu),主人公王學明(彭于晏飾)在出獄前一天,開始了對整個案件的回憶。由這個大括號框起來的,就是具體的“回憶內(nèi)容”,又分為兩條線:第一條線是車禍當天發(fā)生的事;第二條線是之后發(fā)生的事。

    電影從主角王學明(彭于晏飾)的視角出發(fā),延伸出了幾條敘事線。

    細看之下,這兩條線又各有不同。前者由于信息大量缺失,除了王學明的回憶外,還摻雜著他的夢境和想象;而后者牽涉人物眾多,除王學明,還插進了陳耳警官(王硯輝飾)、梁太(張艾嘉飾)、女友(姜珮瑤飾)等人的視角,共同構(gòu)成對真相的“注解”……

    由此,影片形成了“一外兩內(nèi)”的三線結(jié)構(gòu),而畫面不斷在這三條線之間跳躍,結(jié)構(gòu)起整部電影。

    聽起來有點復雜?

    影片最有趣的部分就在于此。導演利用剪輯點的設置,巧妙地將三條線勾連起來,使觀眾在時刻保持懸念的同時,又不至于迷失。

    具體說,勾連方式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通過“標志性聲音”來勾連。

    比如車禍當天,導演特意安排了一段汽車廣播的聲音,是主持人在宣布樂透號碼。

    這段聲音起到兩大作用。第一,提醒作用。每當觀眾聽到它時,就會馬上意識到這是案發(fā)當天的事;第二,這串中獎號碼同時又起到“時間刻度”的作用,比如之前念到“第四個號碼”時,畫面切出,等過段時間再回來時,廣播正在念“第五個號碼”,由此組接起劇情……

    看到最后你會發(fā)現(xiàn),導演正是反復利用這串號碼,不斷跳前跳后、錯進錯出,一點點拼湊起了案發(fā)當天的故事。

    第二類是通過“標志性畫面”來勾連。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主人公王學明臉部狀態(tài)的變化。案發(fā)當天,他的臉是干凈的;案發(fā)后一段時間,他蓄了胡子且鼻梁有傷;又過了一段時間,因為打架,他的眼角和嘴角也都有了傷口。也正是利用臉部狀態(tài)的不同,導演直觀地告知觀眾當下是什么時間的故事。

    王學明的臉,起到的也是“時間刻度”的作用。

    王學明的臉上帶傷,這是車禍剛剛發(fā)生之時。

    類似設計還有很多,此處不再贅言。

    這也是《熱帶往事》最表層的一個觀影樂趣,就是通過導演提供的劇情碎片,在腦海中拼成一個完整故事,而每個觀眾得到的答案又可能不同。

    這也就帶來了一個效果,也就是下面要著重講的:文本的曖昧性。

    04

    在文本上,《熱帶往事》留足了解讀的空間。

    這一方面是通過上述“非線性敘事”實現(xiàn)的,另一方面則是通過情節(jié)上的大量留白,制造出曖昧的效果。

    最明顯的例子是,片中的死者老梁究竟做過什么?被他鎖起來的那一大袋子錢,是哪來的?他和殺手之間又是什么關系?

    這些在一般犯罪片里通通屬于最核心的懸念,但在這部電影里卻被徹底留白。這也為整部電影蒙上了一層看不透的陰影。

    再來,王學明是不是殺害老梁的兇手?

    這也是個說不清的事兒。

    不可否認的是,老梁的尸體上確實有兩處槍傷,但這依然沒法證明,他不是被王學明開車撞死的。

    王學明主動接觸受害人的妻子梁太(張艾嘉飾)。

    還有,梁太和丈夫老梁的關系到底如何?

    我們知道,他們的兒子是因老梁漏接了電話,未得到及時醫(yī)治而死,這對他們的關系造成了怎樣的影響?老梁臨死那天,他們究竟為什么而爭吵,以致于氣得梁太說出“你最好死在外面別回來了”這樣的狠話?

    在這些說不清的關系里,又是否隱藏著真相的另一個版本?

    如此種種,影片透過大量模棱兩可的敘述,一寸寸瓦解著整個故事的封閉性。

    更不用說,整部影片實際都來自王學明時隔八年后的“自白”——他自己一開始就說,“犯了什么(罪)進來(監(jiān)獄)的?”每次講都會講得不一樣。所以,這個不可靠的當事人的不可靠的回憶,也是影片最大的一處曖昧性所在。

    觀眾所看到的所有故事均是由王學明講述,這是否是一種敘述性詭計?

    那么他的回憶是真的嗎?有沒有一種可能,這些回憶只是他出獄前為尋求自我解脫而在潛意識里拼湊出來的?就像《記憶碎片》里的主人公所做的那樣?

    這些問題,通通沒有結(jié)論。

    但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文本,接下來第三部分的“情緒塑造”,才顯得尤為重要。

    05

    電影中的情緒是最難拍的,而《熱帶往事》又恰好是一部充滿情緒張力的電影。

    拋開那些復雜敘事,這部電影實際在講:一個負罪之人的自我救贖。

    主人公王學明開車撞了人,棄尸逃跑,因心懷負罪,他開始接近死者的妻子,并由此一步步接近真相。

    在整個過程里,導演始終在用視聽語言外化主人公的內(nèi)在情緒。具體可總結(jié)為:一個基調(diào),四個階段。

    先說一個基調(diào)。

    不難發(fā)現(xiàn),這部電影有個貫穿全片的情緒基調(diào),就是“躁動”。

    這種躁動不止來自燥熱的天氣,更來自主人公內(nèi)心“灼人的秘密”。

    于是表現(xiàn)在影像上,你會發(fā)現(xiàn),影片用了大量過曝、虛焦的畫面,營造出一股股熱浪撲面而來的視覺效果;據(jù)說攝影師甚至給鏡頭套上了絲襪,以增強畫面的躁動感……

    電影使用了濃烈的色調(diào)和布光,來營造燥熱的氛圍。

    這是全片的大基調(diào),而在此之上,主人公的情緒經(jīng)歷了前后四個階段的轉(zhuǎn)變,分別是“犯錯、負罪、坦白、解脫”。而每次轉(zhuǎn)變,都輔之以精準的視聽語言。

    首先是第一階段,犯錯。

    那是案發(fā)當日,王學明把尸體推下土坡時,原本照在他臉上的燈光,瞬間熄滅,他的整張臉一下隱沒在黑暗中。這一由明到暗的轉(zhuǎn)場,也象征著他的內(nèi)心已墮入深淵。

    緊接著是第二階段,負罪。

    王學明逃離現(xiàn)場后,整日活在負罪感當中,他的意識總是不斷回到案發(fā)當天,重歷自己犯下的罪。

    最精彩的一場戲,就是王學明借修空調(diào)的名義第一次走進梁太的房間,看著懸在頭上的鐘表,他瞬間陷入回憶,車禍當天的場景一一浮現(xiàn)。等畫面再次切回時,你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鐘表的指針竟然絲毫未動。

    張艾嘉憑借精湛的演技賦予了梁太這個角色更多的層次。

    這一連串調(diào)度精準地呈現(xiàn)了王學明的處境,他是個被困在罪惡記憶里寸步難行的人。

    下面是第三階段,坦白。

    經(jīng)過一番掙扎,王學明終于鼓足勇氣向梁太坦白。

    那是在墓地,而梁太告訴他,老梁其實死于槍傷。那一刻,樂隊奏著歡快的旋律從車前經(jīng)過。

    這一幕直接致敬了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只不過《牯嶺街》是用一段激昂的軍樂為一場失敗的告白助興,而《熱帶往事》中墓地里的歡快旋律則奏出了王學明內(nèi)心的悲喜交集。

    到這里,王學明本可以徹底抽身,不再過問這件事。但最終,他選擇繼續(xù)追查事情的真相。

    陳警官(王硯輝飾)也在找尋受害人老梁的死亡的前因后果。

    因為此時的他已由一個被動等待審判的人,蛻變成了一個自我裁決的人。盡管在法律層面,他并沒有真的“殺人”,但他內(nèi)心的良知卻驅(qū)使他去救贖自己萌生過的惡念。

    也正因如此,影片結(jié)尾,他才迎來了真正的“解脫”。

    只見走出監(jiān)獄的王學明,再次回歸了當初的干凈模樣,他開始縱情奔跑,跑向陽光深處,而鏡頭始終溫柔地追隨。

    那一刻,他終于逃離了“罪惡記憶”的牢籠,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自由”的人。

    06

    由多線交織的劇本結(jié)構(gòu),制造出充滿曖昧性的文本,再經(jīng)由光影、鏡頭調(diào)度、配樂、動作設計等元素來呈現(xiàn)人物的復雜心理,由此,《熱帶往事》構(gòu)建起自己獨特、自洽的美學系統(tǒng)。

    準確說,它就是一部“視聽體驗型”的電影。它不以故事作為邀請,而是以視聽語言作為入場券。

    而溫仕培作為一個新人導演,敢這么去“玩”,也是不多見的。這一方面體現(xiàn)他的創(chuàng)作膽識和意識,另一方面也是背后的有力制片團隊給了他相對自由的創(chuàng)作空間。

    導演溫仕培、監(jiān)制寧浩、演員王硯輝(從左至右)正在監(jiān)視器上觀看拍攝片段。

    可以想見,如果把他這一套視聽技巧,用在一個更純熟的電影文本上,勢必能迸發(fā)出更強的力量。

    中國電影市場應該給予更多新導演探索、試錯的空間,不拘一格降人才。我們不需要下一個寧浩、下一個畢贛,我們需要的是不斷有標新立異的新導演站出來。


    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子戈說電影

    只寫不一樣的深度影評。

     2 ) 特別關注 | “王學明是一個無法行動的人”——《熱帶往事》編劇趙秉昊專訪

    采訪人:張也奇(影評人,電影研究青年學者)

    被訪人:趙秉昊(《熱帶往事》編劇)

    原文鏈接:【西部影談】特別關注 | “王學明是一個無法行動的人”——《熱帶往事》編劇趙秉昊專訪

    歡迎關注西部影談公眾號

    電影《熱帶往事》有非常吸引人的明星班底,海報上彭于晏和張艾嘉的這對充滿張力的組合很難不令人產(chǎn)生遐想。在端午檔期前,《熱帶往事》曾位居院線排片量排行的首位,很多媒體也在票房預測中也認為這部帶著“懸疑”、“犯罪”、“驚悚”標簽的影片帶有檔期票房冠軍相。然而,《熱帶往事》的面紗只有走進電影院完成觀影后才能真正揭開——這其實是一部在敘事和鏡頭上都非常有野心的藝術片!雖然可以估計到國內(nèi)票房成績可能會比預測結(jié)果打個折扣,但這部影片可以激發(fā)起一個迷影者最快樂的體驗,去揣摩,去回味,或者純粹的享受畫面的質(zhì)感,場景的氛圍。

    從影院出來,耀眼的陽光讓我瞇起眼睛,腦海中不斷蹦出一系列的問題。

    敘事結(jié)構(gòu)應該如何理解?似乎是一種套層式的線性敘事和非線性敘事的相互參照:大的框架總體而言是一個倒敘結(jié)構(gòu),但構(gòu)建回憶講述的部分就是各種好玩的非線性敘事手法,我看到了大量的閃回、定格、同一場景不同視角不斷對故事進行補充乃至推翻的重敘、不同時空的拼貼。

    鏡像美學的意義指向如何?《熱帶往事》中潮濕、悶熱、不安、失格的南方一下讓我想到《地球的最后夜晚》、《南方車站的聚會》,還有去年的《除暴》。90年代的南方城市成為了近幾年年輕導演們集體關注的空間。對那樣一個嚴打時代的廣州,影片的呈現(xiàn)是多么迷人!日常生活的層面可以看到廣府文化的傳統(tǒng)脈絡一直沒有斷,另一方面它又有非常新鮮躁動的一面,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香港和東南亞的各種滲透,這兩者都指向了一種與傳統(tǒng)中國文化和新中國意識形態(tài)都截然不同的社會文化,一種類似淘金時代的社會氛圍,對金錢的追逐,秩序的崩塌與重建,叢林法則等等……

    王學明是誰?在遭遇偶然事件之前,身體里有沒有住著一個沉睡的亡命徒?他最后的自我救贖,是一種走投無路的妥協(xié),還是內(nèi)心力量的牽引,或者說,是一種負罪感的升華,一種俄狄浦斯式的甘愿為自己無心的過失而付出代價有的古典英雄色彩?王學明、他的女朋友、盲人歌手、警察、老梁、梁太、殺手、東北人,所有人都是孤獨的,沒有親密的人際關系,甚至除了警察,也沒有什么明確而體面的社會身份,這些人物構(gòu)成的群像是一群茫然而孤獨的邊緣者,這是編劇的刻意處理嗎?

    從一開始的故事創(chuàng)意,到構(gòu)思和執(zhí)行的具體過程,編劇想寫的這群人,這個故事,這個主題,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帶著這些問題,我采訪了《熱帶往事》的編劇趙秉昊。

    趙秉昊:雙語作家、編劇、創(chuàng)意制作人。電影作品入圍戛納電影節(jié)官方特別展映單元,柏林電影節(jié)創(chuàng)投單元,戲劇作品曾在紐約、東京、倫敦、阿德萊德、臺北等全球多地上演。曾獲國家藝術基金,全球泛華青年劇作家等獎項榮譽;

    Q:能不能給我們講講你寫作這個故事的緣起?導演曾在訪問中提及故事最初來自一個真實案件,你們是怎樣由這個素材出發(fā),一點點演繹出了整個故事? A:寫作的緣起是導演拿著一個新聞故事找到我:一個車禍肇事者接近受害者家屬。當時我們的想法很簡單,想寫一個故事探尋這種兇手的心理以及和受害者家屬直接產(chǎn)生的關系。在發(fā)展故事的過程中,我們又加入了關于“真相”究竟可以是什么的探討。

    Q:你覺得這個劇本中最核心的主題是什么,它和原來的現(xiàn)實素材之間的關聯(lián)性在哪里?

    A:關于主題,我在很長期的寫作過程中一直嘗試去探討“孤獨”這個母題,包括人與人之間的不可靠近、無法交流、事實無從尋覓,電影的前半部分最終是在討論這個問題。

    Q:能不能談談你在敘事上的構(gòu)思,劇本中整個的結(jié)構(gòu)是如何設計的?影片有復雜的結(jié)構(gòu)但是還是可以清晰的還原事件,有趣的敘事線和紋絲不亂的情節(jié)鏈條,是怎樣同時保證的?

    A:關于劇本層面的敘事,和最終剪輯的版本不太一樣,劇本是從三個視角還原故事的(學明、梁媽、警察),警察的部分因為時長等等問題在最終剪輯時被削減了一部分。

    Q:警察的視角能不能展開說說?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怎樣的世界,這個警察對老梁之死這個案子的態(tài)度如何的?

    A:這個很復雜了,很多事情也是一部電影完成過程中不可避免都會經(jīng)歷的,這里就不談了。最初的設計還有警察的感情和生活部分(案件對他產(chǎn)生的影響), 但最后的版本都刪掉了。

    Q:講講你的王學明。

    A:關于王學明這個人物,在寫作的過程中,非常明確的一點是他是一個無法行動的人。這就是我想表現(xiàn)的人物特質(zhì)。因為他是個無法行動的人,所以電影其實是關于如何表現(xiàn)他的內(nèi)心的。故事里有許多內(nèi)心焦慮的外化的場景,除了和梁媽的交往那一個部分,他的整條人物線索也幾乎全都是內(nèi)心焦慮的外化而非其它。

    Q:身邊的很多男性觀眾在耿耿于懷,為什么影片中沒有讓王學明和梁媽在那個修電梯的下午或者英雄救美的晚餐后發(fā)生關系,彭于晏和張艾嘉的床戲可以讓票房更值得期待不是嗎?但影片非??酥?,兩個人的關系一直保持著不確定性,復雜、曖昧、多變而且隱含了很多闡釋空間,比如甚至有的觀眾已經(jīng)解讀出了案件的真相是梁太買兇殺人雖然中間失去了對王學明的控制但最終依然全身而退……作為編劇,你是如何理解和構(gòu)建王學明和梁太的關系的?除了性張力,這一對人物關系最吸引你的東西是什么?

    A:在劇本寫作的過程中,我們探討了學明和梁媽關系的多種可能。在初版的幾稿劇本中,梁媽和學明既像母子、又像情人,又什么都不是,最終只是兩個孤獨的人。在拍攝時,導演也拍攝了多種關系,但也是在最終做了取舍。這個故事最開始吸引我的就是梁媽和學明的關系,這是我喜歡處理的問題。

    Q:盲人歌手,和東北舞王,他們的形象是如何設計的,除了主題性的隱喻功能,有沒有對90年代廣東社會現(xiàn)實的指涉?

    A:是有的。盲人歌手的設計來自導演,東北舞王來自我。這些人物其實就是想體現(xiàn)九十年代那種社會和文化層面混亂的感覺?!?/span>Are You Lonesome Tonight》是貓王的老歌,之前楊德昌導演在《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也用過這首歌

    Q:你對中國南方,特別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廣州如何理解?影片里的南方氛圍是非常準確和精妙的,但其實你并不是一個南方人,場景和事件中的南方在地感,你是如何實現(xiàn)的?

    A:《熱帶往事》的導演溫仕培是廣東河源人。影片呈現(xiàn)的空間是他的老家。

    Q:你們都是哥倫比亞大學電影導演及編劇專業(yè)的MFA對吧?

    A:是的。我其實不是南方人,所以最初開始創(chuàng)作的時候,我就專門飛到了導演的家鄉(xiāng)廣東,感受著南方的潮濕和悶熱。我就在那個特定的空間里開始了最初的寫作。

    Q:這個片子里面似乎可以看到很多類型的元素,國內(nèi)的宣發(fā)也是五花八門,懸疑、驚悚、犯罪、情感等等等等,但我的觀感是《熱帶往事》挑戰(zhàn)類型的意味還是很明顯的,應該被視作一個反類型的嘗試。所以,你在寫劇本的時候,有類型的追求嗎?是想嘗試類型的雜糅還是干脆就是在挑戰(zhàn)類型的規(guī)則和邊界?

    A:對,在創(chuàng)作階段,我們經(jīng)常會講敘事中的ambiguity、unreliable narrator,強調(diào)這些原則。在劇本創(chuàng)作的最初幾稿,我們也嘗試加入這些敘事技法增加故事發(fā)展的不同可能,雖然后來這些東西在最終呈現(xiàn)的過程中被簡化了。關于劇本的類型,我們在最開始創(chuàng)作的時候并沒有那么多的類型元素,本來我們只想做一個小的東西,后來這個項目變大了一些,也不得不加入一些懸疑的類型元素。

    Q:這里面就有了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因為電影就是典型的有多少錢決定怎么拍的,這個題材和你們期待表達的主題有沒有因為要加入類型元素或者市場化的程度更高而發(fā)生了偏離,項目過程中資本性質(zhì)的變化有沒有使最初的故事和成片間出現(xiàn)裂隙?

    A:這個回答只代表我個人,嗯,其實片方加入之后確實會影響成片的方向,用多少預算和什么樣的演員從大方向上會對最后成片的呈現(xiàn)方式產(chǎn)生影響,毫無疑問。但我也覺得現(xiàn)在的成片方式是好的,如果說裂隙就言重了。

    Q:對,這個問題其實是我就是想了解一部作品——特別是對你和導演來說都是處女作——從小到大的過程里面,你們是怎么把握自己的核心概念的。面對投資方的要求,面對市場的現(xiàn)實語境,你有沒有舍棄或者權衡?

    A:其實片方并沒有具體的要求這個片子需要變成什么。大多時候是創(chuàng)作者內(nèi)部需要對影片和片方同時負責,在商業(yè)和藝術追求尋找平衡或者說是某種和解和妥協(xié)。我最初想象這部電影的模樣可能是更慢的、更關于人的。原本的故事和人物關系比現(xiàn)在復雜的多,如果說舍棄的話,就是最終成片做了一些減法。但我覺得最后的結(jié)果是好的,這種簡化也是正確的。

    項目剛啟動時主創(chuàng)團隊的合影(左起:制片人王婧、編劇趙秉昊導演溫仕培、 編劇王一諾)

    Q:最后一個問題想回到你身上來?!稛釒隆窇撌悄愕你y幕處女作,未來的創(chuàng)作計劃是什么,這部影片的成功會改變你目前的生活狀態(tài)嗎,在996和下一部作品之間,你的期待是什么?

    A:我覺得沒有其實。我寫到現(xiàn)在,越發(fā)覺得寫作本身是自身的修煉。我之前也寫過許多別的項目,后來由于這樣那樣的原因,項目沒有最后進入到制作階段。我現(xiàn)在更多時候是互聯(lián)網(wǎng)打工人,在做一個游戲IP的 Lead Writer。我其實也從編劇這條路上又往旁邊的賽道走了一步,做游戲IP,是一種跨媒介的講故事。但我的感覺是,現(xiàn)在的工作并沒有遠離創(chuàng)作,相反更接近了,之后會有更多的作品通過不同的媒介與大家見面。

    趙秉昊


    陜西省電影行業(yè)協(xié)會·西部影談

     3 ) 少年不要強說愁——《熱帶往事》

    一年半后終于和劉小姐有機會去看了一個電影《熱帶往事》。上一次和劉小姐在影院看電影應該是疫情前的《美麗人生》,不同的是這次都是劉小姐買單,不花錢的感覺大于本次的觀影體驗啊【這里有大笑三十聲】,因為電影太一般了,套用豆瓣友鄰的話是:《熱帶往事》距離《南方車站的聚會》中間隔著十個《地球最后的夜晚》。

    《熱帶往事》的英文名叫【ARE YOU LONGSOME TONIGHT——今夜你是否孤獨】,兩個名字看完電影之后都覺得很扯。中文名我能理解,在這城中村、筒子樓林立的南方濕熱的氣候里回憶的一段往事。但是英文名,如果只是為了配合貓王那首歌,只能說形式大于內(nèi)容。如果說人物狀態(tài),這就是耍流氓。

    電影卡司陣容挺好,章宇、張艾嘉、王硯輝、彭于晏,但是這個卡死我完全沒看出什么碰撞的效果,特別是章宇和王硯輝,白瞎。而盲人歌手章宇,如果殺手也是他,這電影要比現(xiàn)在有意思多。

    電影有兩條主要的時間線,一條是彭于晏的,一條是王硯輝的,中間還有章宇的回憶、張艾嘉的回憶。整個敘事結(jié)構(gòu)也符合“往事“這詞,各種非線性敘事疊加。這里不得不說一句,這些年所謂的處女座,新人導演都喜歡用非線性敘事,談視聽風格,然后構(gòu)建出一個破碎又完整,碾壓一部分觀眾智商,又讓一部分觀眾覺得果然如此,敘事上只要能自圓其說,結(jié)果都不會差。但實際上,真的是似是而非,學馬像驢罷了。那些所謂的試聽啊,攝影、色彩的探索,說實話,故事都沒講好,你和我聊藝術?別扯淡了。

    電影從彭于晏即將出獄的回憶開始。上世紀90年代中期,作為空調(diào)修理工的小彭某天晚上開車途中撞死了一個人,恐懼令他肇事后逃逸了。在一場大雨中看到某阿姨(張艾嘉)手握尋人啟事,通過和賣瓜群眾的對話,讓他明白尋的人也許是他撞死那位。良心的不安讓他尾隨到阿姨家附近,故意弄壞阿姨的空調(diào),第二天上門維修,光明正大的接觸了阿姨。在接觸的過程中最終向阿姨坦白了自己是撞死她老公的兇手,可是阿姨說她老公死于槍傷,讓小彭迷惑了,不是我撞死的?為了調(diào)查清楚真相,小彭接觸了盲人歌手(章宇)得到重要線索:火車站的儲物柜、錢、殺手、槍等。后來到火車站儲物柜取到了阿姨老公提前寄存的錢,悄悄的給了阿姨,結(jié)果在我黨英勇偉大執(zhí)法機關的層層布局及排查下小彭最終還是被王硯輝抓捕入獄了。電影的結(jié)局,是電影的正序,2005年,社會環(huán)境一別熱帶叢林里的蛇蟲鼠蟻,魚龍混雜,陽關明媚,樓白街凈,小彭出獄了。阿姨依然一個人,和舞伴跳跳舞,買買菜,做菜還是一個人吃。至于觀眾期待的小彭和阿姨發(fā)生點什么,電影沒有交代。

    電影只有97分鐘,不長,也不精致。結(jié)局的字幕也不意外,都習慣了,就當沒字幕看就好。而導演想要在國產(chǎn)犯罪片或者說國產(chǎn)類型片中做出點新東西,中間真的還隔著好多個《地球最后的夜晚》。那些為賦新詞強說愁,大可不必。

     4 ) 曖昧,不和諧與視聽創(chuàng)新。。。

    《熱帶往事》是今天慶端午合生匯電影馬拉松里我最喜歡的一部。。。

    這是一部觀念和思維都相當現(xiàn)代性的電影作品,這是一部導演處女作,卻已經(jīng)有了完整的視聽美學和個人風格,且并不晦澀。。。

    對于普通觀眾親和力角度,在《暴雪將至》和《路邊野餐》之間,故事沒什么看不懂的,但電影創(chuàng)作元素的豐富性就不好說了,如果是專業(yè)電影從業(yè)者,可以從這部并不依賴大制作的電影中,看到各種主創(chuàng)的思考、探索與努力創(chuàng)新,可能對于觀眾,就是這個語焉不詳?shù)姆缸锲桑鋵嵤切U大的誤會。。。

    首先是曖昧,有敘事取舍的曖昧,視角的曖昧,人物關系的曖昧,內(nèi)在表達得曖昧。。。

    曖昧并不是不清楚,而是對不確定性的接受,對于觀眾,曖昧往往關乎于認知與感受力邊界。。。

    其次是不和諧,很多場戲都在營造豐富的不和諧的視聽組合,建構(gòu)氛圍,營造情緒。。。

    聲音和音樂搭配得非常好,很多場戲,有特別明顯致敬大師與經(jīng)典作品的痕跡,無論是希區(qū)柯克、科波拉還是阿彼察邦,總之給了我很多聯(lián)想,但我并不覺得做作和刻意,完全是作品本身給我的自由聯(lián)想,這不正是欣賞電影的一部分嗎。。。

    還有關于創(chuàng)新,我看了前15分鐘,就猜想這個導演不會滿足傳統(tǒng)的視聽語言,估計會有所新探索——果不然,他通過章宇客串的盲人歌手視角,嘗試用一種盲人心理蒙太奇手段來進行敘事,且進行視角的混合與錯位,非常新穎,也很大膽,這是今天一口氣看五部片最讓我覺得有意思的幾分鐘。。。

    我不知道這個導演來自哪里,但顯然是有備而來,且野心宏大,因為至少從這個故事來看,《熱帶往事》完全不關心“中國”,也就是說這個故事是世界性的,片中所有的中國元素都不重要,導演的表達和觀察是世界性的,并不本土化,可能也特意回避本土化、年代感。。。

    這個特點到底會發(fā)展出什么,要看導演第二部才會有相對靠譜的答案吧。。。

    總之,這是一部少有的思考成熟,且非常專業(yè)的電影制作團隊的新銳作品,值得各種稱贊。。。

    連續(xù)電影馬拉松看片就會有串臺效應,王硯輝扮演的警察持槍狂奔抓嫌疑犯,沒跑幾步就呼哧帶喘,我說,不對呀,你不是全程馬拉松都拿下了,咋還跑兩步這么累??????

    剛才手欠,去看了一下豆瓣,各種不友好的評論實在無語,的確太多網(wǎng)友自己看不懂且無知,又高高在上的感覺,其實對于一些特別通俗的娛樂電影,當然觀眾可以自由踩踹,觀眾部分的意義就在于此。。。

    但如果遇到不確定好不好,在自己感受和認知邊界之外的作品欣賞時,我覺得還是可以先了解一下專業(yè)人士的觀點,再在網(wǎng)上發(fā)表自己的觀點,不然真的徒增噪音罷了。。。

     5 ) 意 識 流 犯 罪 片

    文章作者:三杯貓

    公眾號:源桌 觀眾們經(jīng)常有一種誤區(qū),認為電影就是應該講故事的。他們將故事的復雜程度和所呈現(xiàn)的戲劇張力作為評判一部電影的質(zhì)量的首要標準。 這就衍生出了一大批喜歡看所謂的‘“燒腦”犯罪片的觀眾。而同樣作為犯罪題材的影片,許多觀眾也給予了這部《熱帶往事》同樣的審美期待。 但講故事從來都不是電影的首要任務,這部電影也沒有將重心放在故事本身上,而是更注重對于電影語言本身的探索與運用。導演通過迷亂復雜的敘事,加重視聽語言的“濃郁”,來呈現(xiàn)一個潮濕悶熱,罪惡叢生的南方都市景象。這部電影的故事其實非常非常的簡單,既沒有設置太多“燒腦”的懸念,也沒有無限的劇情反轉(zhuǎn),更沒有什么陰謀論在暗度陳倉 ,可以說,故事本身在這部電影當中已經(jīng)無關緊要了,導演更側(cè)重去呈現(xiàn)一個人的主觀世界,或者說是多個主觀世界拼湊起來的對于同一事件的完整描述。 比如,在電影反復還原著事件的經(jīng)過當中,其中章宇飾演的盲人歌手就提供了一段主觀的回憶。在他的回憶當中,導演刻意加強了動作的聲音,用動作的聲音連接出了對于一個場景的完整敘事:走路的聲音,仍棍子的聲音,椅子被推開時與地面摩擦的聲音。配合上唯一一束強聚光燈,我們在黑暗當中模糊地看見了制造出聲音的主體。這些元素共同構(gòu)成了一個盲人的感官世界,構(gòu)成了在一個盲人的主觀視點里,對于一件事情的認知。 影片采用的非線性結(jié)構(gòu)正是為了構(gòu)建出一種虛實錯亂的幻覺體驗。導演對于時空進行了重新的排列, 其意義并不是像主流懸疑電影那樣為了制造一個包袱,然后塑造或者揭示懸念。導演反而以一種反戲劇,反類型的方法,將時空解構(gòu)成無數(shù)的碎片,又按照主角的主觀世界進行重新的組合。電影從一開始就是主人公王學明的陳述,隨著景別的縮小,幾個疊化的轉(zhuǎn)場,以及王學明的自敘,影片進入了他的回憶當中。這一處的兩個技術處理在影片中被反復的使用。幾乎在每個時空交替的節(jié)點,景別都會縮小,聚焦在某一物體或者主人公身體的局部上,以此表示進入了該主體的主觀世界或者回憶當中。實際上,疊化和小景別推進的配合,在影史上經(jīng)常用來表現(xiàn)幻覺、夢境、臆想等場景。大衛(wèi)林奇的電影里就常常出現(xiàn)這樣的手法,比如《藍絲絨》開頭那個偽善虛假的美國生活景象,就隨著疊化與景別的推進進入到罪惡泛濫的現(xiàn)實,從而形成一種客觀與主觀的對照,一種真實與虛幻的對照。電影無疑因此進入了一種個人化的,主觀的回憶當中。 這樣的主觀敘述幾乎在電影里無處不在,導演毫不吝嗇地用著極大篇幅來刻畫王學明誤以為自己殺人后的體驗與內(nèi)心掙扎。尤其在影片前半部分,導演刻意規(guī)避了常規(guī)的敘事路徑——即描寫警察,梁媽,以及罪犯之間的博弈。而是一直在強調(diào)王學明的行為與心理活動,或者說,他內(nèi)心的善意與人性之間的博弈。 導演著重刻畫了王學明內(nèi)心這種關于惡與善的自我掙扎。他不斷地找機會或者創(chuàng)造機會與梁媽見面,甚至保護了梁媽,替補了缺席的男性身份。而這些行為的根本動機,就在于王學明渴望著被救贖。實際上,整部影片的核心就是這樣一個關于救贖的故事,王學明的人物歷程就是一場擺脫人類本性的過程。影片中間,電視上播放了1993年著名的辯論賽中關于人性本惡還是本善進行的探討。這成為了整部電影的點題之筆,辯手論述的“人性本惡”,就是整個影片的基調(diào)。在王學明去警察局自首的那場戲里,導演模擬了他的主觀視角,用升格鏡頭環(huán)繞了整個警察局的人物群像,那就是一個混亂、暴力、罪惡橫行的城市面貌。而王學明,則是這個罪惡都市里,懸而未決的存在。 實際上,他是被命運強行安置在了一個惡人的位置,也就意味著,集體無意識試圖將人性本惡的宿命,安插在他的骨子里。所以王學明一直迷茫和探尋的,就是在宿命里尋求自我解救的方式,尋求成就善的方式。他一直與人性之惡進行著對抗,他不斷地尋找可以和解與彌補的方式,但人間在導演的鏡頭里是一片苦海和地獄,他始終只能游走在邊緣的位置上,躁動地等待著被捕,甚至他幾次三番地去打那些流氓,混混,以及地痞。我們看到王學明好像毫無理由地就參與到了這些人的打仗當中,但其實象征的是王學明對于人性之惡的反抗。那些在街頭打架斗毆的人,正是王學明心中所抵觸的人性之惡的具象化,他通過打這些人,來尋求一種救贖,因為在那一刻,他其實象征的就是一種阻止惡行發(fā)生的正義身份,是一種善的力量。 因此,監(jiān)獄就變成了一個有著“子宮”意味的場所,王學明的回憶,更像是一場對于“前生”的回顧。根據(jù)王學明的自敘,在監(jiān)獄里他感到逐漸的遺忘,逐漸的忘記自己的來處,這其實象征的是一個重獲新生的過程,或者說是孕育的過程。從客觀上來講,監(jiān)獄最著名的標語就是那句“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所以當我們聯(lián)系起王學明的個體命運和內(nèi)心掙扎就可以知道,監(jiān)獄所象征的就是一個凈化人性之惡的場所。所以在影片結(jié)尾,王學明出獄,他快樂的奔跑在馬路上,奔跑在陽光里,我們知道那是他完成自我救贖的時刻,是他戰(zhàn)勝人性之惡獲得解脫與人性之善的時刻。 不過這也產(chǎn)生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既然是一場“主觀的回憶”,那么警察的形象是否需要那么的清晰。如果電影能夠?qū)⒕斓娜宋镄蜗笤偬幚淼姆柣?、陌生化一些,會讓整體的表達更加完整與精彩。但無論如何,作為新人導演的處女作長片,其對于視聽語言的運用,對于氛圍的把控,對于故事的理解都是非常深刻且優(yōu)秀的。

     6 ) 我在這犯罪片里見識了浪漫

    (有輕微劇透)

    《熱帶往事》是我這幾年看的最浪漫的華語電影,沒有之一。

    可能還沒有看過片子的朋友會感到奇怪,不是說《熱帶往事》是一個懸疑和犯罪類型的電影嗎?為什么會用浪漫這樣的詞語來形容它?

    如果要討論這個問題,必然需要先明確:浪漫是什么?

    我個人對此的觀點是:

    浪漫從來不是那種唧唧歪歪、刻意為之的儀式感,它也不是都市麗人們喝兩口酒,吹兩口煙,分泌一些過剩的腎上腺素,配上一條今晚月色真是美的朋友圈,最后不知道跟哪個人產(chǎn)生了一段疾風平地起的愛情。

    不是。

    真正的浪漫是深入骨髓的,它無關愛情,只關乎人們看待生活的目光。

    《熱帶往事》中就明確地展示了這種目光。

    導演溫仕培在這個電影中很誠懇地講述了一些殘忍的、現(xiàn)實的甚至是黑暗的故事,這故事中的所有人(彭于晏飾演的王學明、張艾嘉飾演的梁媽等等),他們的內(nèi)心中,可謂各有各的隱秘,各有各的冰冷,各有各的嚴寒、各有各的陰霾,但是這一切,均沒有阻礙他們對于生活依然保持著某種溫柔與誠懇——

    比如說,王學明在撞到了梁媽的老公之后,心懷愧疚,他試圖去自首,但是又因為內(nèi)心中的懦弱而選擇臨陣退縮;他去她家修空調(diào)、吃飯、幫她打要債的混混,他反復猶豫,最終鼓起勇氣,在車里告訴了梁媽自己就是殺害她老公的「真兇」。

    這一切對于王學明來說,是無心之失,但是也是舉步維艱。

    他還年輕。

    他并不是故意撞到梁媽的老公的,也絕非不想負責,但是他的生命從某種意義上說,剛剛開始。

    沒有人能告訴他,他應該如何是好。

    固然,事兒沒落在你和我頭上的時候,我們當然都正直正義。但是,誠實地說,每個人心中,亦都有這樣一個「懦弱」「猶豫」「徘徊」「恐懼」的區(qū)域。

    我們不是天生勇敢的。

    不是。

    勇敢是一個需要去學習的行為。它要求你我不斷地解剖自己的內(nèi)心,去審視曾發(fā)生過的一切、正發(fā)生著的一切、將發(fā)生的一切。

    王學明在故事中,最終為自己的過失買了單;

    而梁媽也在某種意義上重新選擇了自己的人生。

    他們的成長,就是在那個時候來的,伴隨著他們的勇敢和軟弱,一起來的。

    是的,梁媽是在五六十歲的時候,繼續(xù)成長的。

    她老得皺紋爬上了臉,她早已不再風華正茂,但是她依然有權力選擇是自己一個人吃飯,還是跟喜歡的人吃飯。

    她六十了。

    她日子很寂寞。

    但是她依然選擇尊重自己的精神和靈魂,拒絕了非意中人的邀約,帶著笑容一個人在陽光下走回家。

    這是我特別喜歡這個梁媽這個人物的地方:她對于自己的感受無比誠實。

    對此,導演還有一處描寫是,梁媽的丈夫去世后,鄰里妯娌全都假模假樣地前來悼念,但是她哭不出來。

    她對于一個她不愛、或許也沒有愛過她的男人的死亡,內(nèi)心中是一種巨大的空虛(因此她會到處發(fā)傳單找他),但是同時也是一種巨大的冷漠。

    這種「習慣」和「誠實」完美地結(jié)合在了梁媽身上。

    這種誠實,也是浪漫,也是梁媽的美——

    她把自己活成像杜拉斯小說里的女人:

    我已經(jīng)老了。有一天,在一處公共場所的大廳里,有一個男人向我走來,他主動介紹自己,他對我說:“我認識你,我永遠記得你。那時候,你還很年輕,人人都說你美,現(xiàn)在,我是特為來告訴你,對我來說,我覺得現(xiàn)在你比年輕的時候更美,那時你是年輕女人,與你那時的面貌相比,我更愛你現(xiàn)在備受摧殘的面容。

    是的。

    她不年輕了。她婚后帶孩子做飯給老公擦屁股,她或許錯過了很多。

    但你不得不承認,這也是一種歲月之于她的滋養(yǎng)。歲月折磨了她,但是沒有毀滅她,相反,歲月鍛煉了她的堅強。

    漂泊大雨中,她淋了一些雨,但你看看她的神情。

    并不落魄。

    反而她眼角眉梢,有的是不服氣生活的色澤,陽光一照,就光輝熠熠。

    事實上,這是很多人的人生縮影。

    很多人的一生,都是在一場大雨中,學會了享受大雨;在沒有遮陽的地方,學會了親吻陽光。

    是這樣的。

    人生繁瑣無奈,但它們不阻礙導演選擇一種優(yōu)美的語言對故事中的現(xiàn)實進行審視和撫摸,這就是我一直用「浪漫」這個詞語形容《熱帶往事》的原因——

    我欣賞它在敘事方向上的審美選擇。

    不論是鏡頭還是聲音,抑或是美術和演員,導演始終都在追求著一種似有若無的輕松與愜意。

    對于這一點,鏡頭上體現(xiàn)得最明顯的就是兩處長鏡頭:

    1、小混混來梁媽家找事兒,王學明一個拳頭就過去打起來了,戰(zhàn)況激烈,但是這個時候,導演卻用了一個非常舒緩、輕松的平移長鏡頭來表達這個地方自己的態(tài)度。

    他知道,這個行為結(jié)束后,梁媽和學明的感情就要升溫了,所以他不急不躁地,饒有玩味地在一個激烈的打斗中,給出了自己愉快活潑的感受;

    2、學明告訴梁媽是自己害死了她的丈夫,但是同時,梁媽又告訴了學明另一個真相。

    在學明成瞠目結(jié)舌的錯愕中,導演又給了一個長鏡頭,從車前橫移,開始拍攝舞龍舞獅。

    原因還是一樣的,他知道,這個行為結(jié)束后,梁媽和學明的感情就要升溫了。

    他或許和我一樣,滿意這個小伙子的莽撞和灑脫、赤忱與柔和。

    甚至我一直覺得王學明和梁媽直接存在著某種男女之情。

    雖然二人沒有戳破,但是只要看了片子,你就能確定,那種感情是存在的。是真實的。

    比如說倆人聽同一盤磁帶的同款黯然神傷。

    《熱帶往事》的英文翻譯就叫<ARE YOU LONESOME TONIGHT?>,學明在梁媽家發(fā)現(xiàn)了這首歌的磁帶,但是梁媽又趕走小伙子,一個人在家聽<ARE YOU LONESOME TONIGHT?>.

    本來錯過了這首歌的學明,之后又在大排檔聽到了它。

    你說,這世界上什么巧合歸根結(jié)底不是命中注定呢?

    非常有趣。

    非?!?浪漫。

    是的,不用提醒我,我知道《熱帶往事》是一個有著強烈懸疑、犯罪色彩的影片。

    但我堅持非要用浪漫來形容《熱帶往事》不可。

    因為我贊同導演所表達的,人生是孤獨的,世界向來寒冷。

    我承認這一點。

    但是,我也贊同他說在這個根基上所表達的另一點,那就是:

    即便是在最逼仄的人生,我們依然擁有一個選擇,那就是我們看待世界的目光。

    是寒冷,但就一定要拒絕寒冷嗎?

    是孤獨,但就一定要躲避孤獨嗎?

    是無奈,但就一定要譴責無奈嗎?

    即便世界并不見得值得,但是,或許存在一種可能性是,世界上存在某人,某人值得;你們之間未來可能存在一個瞬間,這個瞬間值得。

    碌碌無為是人生的常態(tài),但我絕不相信,你的人生中沒有一個瞬間讓你反復摩挲、午夜夢回。

    這就是我理解的,真正的浪漫。

    它是你我作為一個鮮活的生命個體從我們的眼眶里投向外界的目光,以及我們心中的溫柔。

    它是在潮濕炎熱的南方,空調(diào)壞掉,人們對著風扇降溫,胸脯上與額頭上的汗液都一點點蒸發(fā);它是在惱人的雨季,人們淋著瓢潑的雨濕透全身,卻也在不經(jīng)意間完美邂逅。

    一切幾乎都是美麗的。

    我簡直沒有任何理由不喜歡整個影片。

    即便在這個故事中,人某種意義上是被命運制裁和支配的。

    但是這不影響這些人面對生活依然采取善良溫和的人生態(tài)度,這也不影響導演對于這些并不見得個個都光明磊落的人依然懷有一種內(nèi)斂與天真的愛。

    我沒有任何理由不喜歡它。

     短評

    我可能這輩子都不喜歡上寧浩的“壞猴子”計劃了。劇本孱弱到一句話就可以說完,結(jié)構(gòu)剪輯的也非常老套,在風格和打光上和“最后的夜晚”至少差了十萬個“南方車站”,彭于晏就算瘦成約翰尼德普和中年版吳彥祖也沒辦法掩飾他不會演戲的事實。如果瞎子和影子殺手要是都是章宇演的話,或者維修工和未亡人還能有更進一步的故事,可能我還可以再給一星。哦對了,聲音很棒,配樂也還很不錯,lonesome tonight完全沒有發(fā)揮意義。不過應該慶幸,半老徐娘(褒義)的張艾嘉延續(xù)了當年山河故人的風韻猶存,中年女演員的戲路,因她而美麗。最討厭這種徒有其表的形式主義,疊印一次還可以,連續(xù)疊,再加上太刻意的蒙太奇,看的我真的是emmmm…

    5分鐘前
    • mr.left
    • 還行

    打五星是因為彭于晏。說回整部影片的話,確實不是商業(yè)片的路線,時間線很跳躍,鏡頭也是比較近。彭于晏一直在“被濺一臉血”,就沒干凈過...

    6分鐘前
    • 飛蜥跳跳
    • 力薦

    其實是能看得出導演對視聽氛圍構(gòu)建和角色心理外化的構(gòu)思和執(zhí)行能力,盡管比較零散細碎,還沒能成為統(tǒng)一連貫的整體性風格,但單拎出來每場戲都很能打,也是得益于整個制作團隊(單是聲音指導就坐擁杜篤之+李丹楓),讓整個片看起來非常昂貴(很羨慕了)??梢韵胂笕绻莻€更小體量和規(guī)模的項目,最終效果或許會更好,尤其他這個方向是歐洲市場以及戛納電影節(jié)想要在東亞類型電影作品中探尋的風格化視聽嘗試(評分掉那么快再多說一句:無論再怎么不完美這也是屬于大銀幕的電影(Cinéma)創(chuàng)作,比一年內(nèi)大多數(shù)國產(chǎn)電視質(zhì)感院線片都更值得去電影院看

    8分鐘前
    • 陀螺凡達可
    • 推薦

    80/100,承繼著新黑色電影的靈魂,從濕熱的雨林地貌延展至色光斑斕的舊城景觀,困獸怒吼般的底噪環(huán)繞乏力的軀體,帶來持續(xù)而均一的審美體驗。當然是感官體驗壓過敘述的電影,困乏、失聰或眩暈得已被風格化呈現(xiàn)。又恰是因為南方難耐的燥熱,巨大的不安才嬗變成幻覺驅(qū)動著人前行。

    11分鐘前
    • 德卡的羊
    • 推薦

    新人導演駕馭這樣的卡司、體量和類型,最終效果非常好了,在大銀幕上看,好像是一部成熟的老電影。尤其是能在眾多前輩參與的情況下依然保有自己明確的導演風格,在影像和聲音方面的設計特別突出,搭建出了能夠支撐起所有情緒、氛圍、觸感的類型框架。在一眾依靠劇本殺出重圍的新人導演里,這種完全屬于電影屬于大銀幕的導演,值得更多的鼓勵。

    16分鐘前
    • 蜉蝣
    • 推薦

    亞熱帶潮濕躁熱的廣州與暗紅色調(diào)里的噪點,視聽是享受,坐在第二排仰著頭更容易恍惚。為了去看張艾嘉,果真,好到不留痕跡,完完全全融化在角色里。也真的好美好美啊…那件非常港的連衣裙,午后悶熱的房間,呼吸間的韻味,你知道我有多想同她曖昧。似乎銀幕上很久沒有出現(xiàn)這樣無法定義的女人了。五六十歲,有過家庭,經(jīng)歷過失去,某種寂寞的欲望感蔓延在每一處神態(tài)、眼角、發(fā)絲,卻似乎唯獨不悲傷,“我哭不出來”,或許裝著隱秘的心事在生活,讓人忍不住好奇又猜不透她的過去。只有孤獨,怎么可以一個背影就看到孤獨的具象,Are you lonesome tonight,旋律隨著她一次次出場,最后真正地落到她身上了。只是似乎不能當犯罪懸疑片看。電影一八年拍完等了三年才上映就知道,是不是也不能怪故事不太完整了。

    20分鐘前
    • 笑忘錄在別處
    • 推薦

    作為新人導演還是可圈可點的。張艾嘉是中國于佩爾吧,永遠的少女。彭于晏快瘦成張震了,有幾個狠戾的片段不錯,可惜還是演了正面角色,狀態(tài)還不夠極致。配樂很強勁,視覺風格不及《南方》,濫用柔焦沒有重點。最大問題還是劇本,后半段幾乎沒有人物塑造,功能性地完成情節(jié)推進。(劇透預警:要我改劇本,就完全寫成張艾嘉和彭于晏的愛情故事,把懸疑兇殺弱化成背景,彭于晏一直不告訴張艾嘉自己撞了人,但張艾嘉從蛛絲馬跡里猜出來了。他們一直不捅破窗戶紙,用對方填補自己的孤獨。若干年后彼此輕巧地說出來,哈哈一笑,因為他們都知道對方知道些什么。這才是are you lonesome tonight好嗎!現(xiàn)在我都不知道彭于晏在lonesome些什么。)另外就是“熱帶”元素太單薄了,高溫和大雨用得很平庸,起碼整點大蟲子什么的吧。

    23分鐘前
    • 傅爾曼
    • 還行

    我到底還要忍受多少打著風格化的旗號各種拼貼大師作品元素的四不像?那些號稱前途無量的新導演就沒有一點別的東西可以拍了嗎?連基本的人物都不會塑造嗎?連基本的故事都不會講述嗎?寧浩培養(yǎng)他的目的是毀滅中國電影的未來嗎?導演是不是隨便拉了幾部早期北野武以及樸贊郁的電影就以為自己會拍類型片了?我都以為“內(nèi)容空洞”成為新導演入行的第一標準了!

    25分鐘前
    • 謝謝你們的魚
    • 較差

    上聯(lián):地球最后的夜晚,下聯(lián):南方車站的聚會,橫批:熱帶往事。

    28分鐘前
    • 謀殺游戲機
    • 還行

    犯罪線好難看,還不如拍彭于晏為了贖罪和張艾嘉(在暴雨天、潮熱的涼席上)瘋狂做愛

    31分鐘前
    • 王大根
    • 還行

    硬不起來,就是這種感覺

    34分鐘前
    • 假塑料樹
    • 還行

    確實是Wild Bunch喜歡的那種中國電影,雖然是導演長片處女作,但導演意識非常強,聲音尤其出彩,一直用聲音去還原男主角在極端情境里的極端情緒。這部電影表面上是用類型片化的犯罪故事來包裝,但導演的野心卻在如何借助視聽技巧去完成風格化的敘事。他用男主角的回憶重新構(gòu)建敘事,用情緒來主導故事,重回記憶現(xiàn)場,濕熱的環(huán)境,低照度的攝影,霓虹燈色的打光,加上時刻跟人物心理變化同步的聲音設計,都在強化導演一心追求的那種風格化的敘事。片子跟《南方車站的聚會》是一個類型,不過刁亦男雕琢于復雜的視聽調(diào)度,溫導是如何用視聽技巧手段去輔助并強化敘事。對于這個類型的電影,導演在視聽語言探索永遠比故事更好看。當壞猴子遇到這樣的新導演,化學反應還是挺奇妙的,寧浩竟然讓新導演這么玩。

    39分鐘前
    • 褻瀆電影
    • 推薦

    彭于晏,章宇,南方,犯罪,擁有一切我感興趣的元素,卻沒能拍出一部我感興趣的電影。

    42分鐘前
    • RIPPER
    • 還行

    標記想看的第800天,千呼萬喚始出來,片名、風格和氛圍最亮眼,沒想到張艾嘉會是這樣的,潮濕曖昧,皺紋、發(fā)絲、衣服的質(zhì)地都是韻味。彭于晏瘦脫相竟然比健身房里的樣子順眼。如果章宇演彭于晏的角色,彭于晏演王硯輝的角色,仁科演章宇的角色,是不是也很好玩,敘事可以再打磨??吹酵醭庉x的時候突然笑了,國產(chǎn)犯罪片定律之一:必有王硯輝,他一出現(xiàn)就覺得親切了,期待早日組成王硯輝犯罪片宇宙。

    45分鐘前
    • Syfannn
    • 推薦

    氛圍到位。但我想看相差二十歲的風韻美寡婦和健碩修理工汗津津的曖昧故事(。

    49分鐘前
    • 皮皮一號
    • 推薦

    我只想說,這個片值得一個戛納。IMAX大銀幕觀影,是我今年以來在電影院里看到的最大驚喜。黑色電影的味兒太正太純,this is what we call CINEMA man!電影前面部分,彭于晏和張姐的情節(jié)稍嫌俗套和平吧,但是整體漸入佳境,槍殺線出現(xiàn)后,真是完全吸引我注意力。上世紀90年代混亂飛地的廣州,兇悍冷血的殺手,帶著致命錢財疲于奔命的男主,美術的還原感以及攝影呈現(xiàn)的電影氛圍太厲害了,甚至讓我聯(lián)想到第三人和M就是兇手。各種街巷槍戰(zhàn)都拍的很好,還有最后一段在紅白藍塑料棚的街市里的追殺戲最是精彩。剪輯也很有想法,時間線倒來倒去但卻不失清晰。更難得的是,這個片不是裝腔作勢的空洞霓虹燈美學,里面還有很鮮活的廣州市井人物的呈現(xiàn)以及幾處好玩的冷幽默。也許劇本的前面部分和人物塑造可以更好,但溫導是真的會拍電影的人,值得大銀幕觀看!

    51分鐘前
    • 高峰秀秀子
    • 力薦

    不洗澡的彭于晏也還是讓人想睡。

    56分鐘前
    • 島上的夏奈
    • 還行

    你以為是《南方車站的聚會》式的犯罪片,其實是《繼園臺七號》般的倫理片。典型的有佳句無佳章,每個片段都很好,但就是連不成完整的故事,導演的各種花活兒實則是露怯的表現(xiàn),孱弱的劇作往前無法推動,只得不斷倒回,多視角敘事的解謎快感一次兩次還行,不斷重復就是黔驢技窮了,就像一篇無話可說的作文,只能用華麗的辭藻和啰嗦的語句來湊字數(shù)。

    60分鐘前
    • 天馬星
    • 還行

    不止是所謂新導演的炫技,確實視聽上的很多處理很喜歡,整個觀影過程也很享受,但缺點也非常明顯,甚至給我的感覺很像一個半成品。期待導演可以接一個更好的劇本,至少是拍一部更完整的作品。

    1小時前
    • 阿暖
    • 還行

    建議電影院不要把空調(diào)開那么低了,我還以為我在看冰雪奇緣。

    1小時前
    • 侍酒郎
    • 推薦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影

    電視劇

    動漫

    綜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