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提示:如無法播放請看其他線路
看了這部電影,我不評價它的藝術(shù)水準有多高或者有多少的bug,我只感覺這部電影真的很寫實,無論是在韓國還是在中國。
因為,在多年前的中國農(nóng)村,這種丟失孩子的家庭,和買了孩子然后虐待孩子的家庭,我都有過親眼目睹。
我目睹過丟失孩子的家庭,往往就是兩口子離婚,或者家里一個人會瘋掉,或者兩口子一輩子唉聲嘆氣。
買了孩子的家庭,有些比較實在的,還能對孩子當自己親生的看待,有些性格不好的人尤其是買了孩子后,自己又生了孩子的,真是對買的孩子非打既罵,夏天沒蚊帳,冬天沒棉襖,有時候鄰居都看不下去。
所以,我看了這部電影,感覺很真實,也對人販子深惡痛絕,但愿今后不再有這種情況發(fā)生。
這部電影對人類的惡演繹的非常透徹。
1、世界上有警察就會有小偷和騙子,但是警察變成小偷和騙子的時候,不是一個社會少數(shù)現(xiàn)象。當那句“我是警察”說出口的時候,卻讓人感到意外的寒心和絕望。
2、親情在金錢的面前變得毫無價值,女主的小叔子為了金錢,把侄子的疑似地址加上自己對侄子的了解(小腳指頭是兩瓣的,桃子過敏),“賣給”了女主,這樣的親情讓人感到無比的寒心。
3、漁場警察的“情婦”在民秀死后嘴里口聲聲說著:“我喜歡民秀”;強奸犯前科的癡傻男說:“沒有民秀,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獨”
然而這一切的現(xiàn)實卻是每天讓免費的童工民秀干最累最重的活,隨意虐待,辱罵,甚至猥瑣性侵民秀。別人的孩子是可以隨便對待的,撿來的偷來的孩子,小動物是可以隨意處置的。在現(xiàn)實我們雖然有兒童保護法,但是隨意處置虐待致s小動物的惡劣行為卻是常態(tài)……這是人性絕對的惡。
這部劇把人性的惡表現(xiàn)得一覽無余,相反女一在這部劇的大愛卻是全劇唯一的白月光,在看到死去的“民秀”小腳趾頭并非兩瓣之后,還是選擇抱著他的尸體大哭,這里面包含了對“民秀”這些失蹤(或是誘拐)兒童遭到非人待遇的痛斥,也有一點痛徹心扉的釋懷,畢竟,她懲罰了那些極惡之人,并收養(yǎng)了另外一個同樣遭遇的孩子。
因為,如果導演不讓女主開掛,我們這些 觀眾,就沖進去手撕導演。
我看了三次,才看完整部影片。
第一次看到女主在家里獨自回憶兒子時,關掉了。
第二次看到小男孩被踢進水里關掉了。
要不是看到短評都在說,女主后半段開掛,我都不會打開它第三次。
因為太TMD 虐了,身為人父母的,看這個片子,代入感太強了,虐到中端時,我只有一個想法,女主必須開掛后面,必須是大殺特殺,所有的仇恨真的是積累到了頂點,導演必須要給一個說法。
我不覺得后半段崩掉,從觀影的情緒角度來看,恰到好處,有些觀眾可能還覺得反殺的不過癮呢!
去吧,李英愛,我要賜你雙刀和一對風火輪,去屠戮光所有的妖魔鬼怪。
以上。
時隔十四年,李英愛重回大銀幕,扮演了一個尋找孩子的母親,在這個年齡,在她已經(jīng)做了媽媽的狀態(tài)之下,可想而知身份的代入與共情是多么強烈,而此片也基本上可以算是英愛一個人的電影,大女主的設定讓她淋漓盡致地完成了堪稱頂級的表演,她雖然五十歲了,但依然美的令人心動,那種沉浸式的演出更是震撼人心。
影片的故事在略顯平淡的過程中加入了不少戲劇化的設計,尤其最后結(jié)局揭曉之時,還是具有一定的沖擊力,對于人性的嘲諷與社會的批判也夾雜其中,至于女主在后期行為上的可能性與合理性,僅從劇情來講的確有些刻意為之,但從觀影情緒的角度出發(fā),只有這種安排才是滿足情節(jié)需求的操作,無可厚非。
這種題材的影片在市場上并不是熱點,也不會是投資者傾心的對象,影片上映后曝光度并不太高,關注的人也不多,但一個正向的社會無疑需要更多這樣的電影。
不是很理解一個得到消息自己去的人,對待壞人如果沒有策略只身前往,拯救不了想拯救的人,還會讓自己陷入險境。
人性本來就是冷漠的,沒有人會去在乎別人的事情,只能自己救自己。
不要太相信別人,但是做事情真的不能這么直接去尋找,一定要想更好的方法,更有效的方法
這個編劇有點太湊合了,把這一家人都送走了,這種概率真是慘絕人寰
只看電影名字“ Bring Me Home ”和簡介的前幾句,再加上劇情前四十分鐘,很容易讓人誤以為這是講述一個韓國家庭尋找被拐賣孩子的普通劇情電影:為尋找孩子放棄事業(yè)的父親,自責的母親,最終被毀的家庭,以及金錢高于親人感情的兄弟。還有惡作劇的熊孩子,性侵未成年人的成年人,作惡一方的執(zhí)法者,以及片中相互包庇的釣場人。
在民秀落水前,正妍只是想要通過各種方法找回兒子。 民秀落水,普通思路:母親報警,其他警察調(diào)查民秀的的來歷,以及落水責任。 但警長和釣場人勾結(jié)在先,再加上民秀落水前被警長銬上了手銬,普通路子走不通了。 翻回來看一眼港版譯名:復仇母親。好,這部電影到底是普通劇情片還是犯罪片,不用看完已經(jīng)可以確定。
除了對胖子的復仇干脆利索,其他時候,母親都被打的很慘。 這里讓我形成一個反差,警長這個時候越囂張,他后來被淹沒在大海里的時候,我心里越痛快。 最終,母親帶著另外一個孩子逃脫了釣場,并成為了一家人。 警察到現(xiàn)場后,釣場的其他人下場如何,母親是怎么帶著另外一個孩子回歸生活的,電影沒有明說。 但至少結(jié)局里充滿陽光。
有兩個地方我很在意。 1、雖然電影在前期給了很多證據(jù),讓大家以為民秀就是允秀,但最后小腳趾不是兩個指甲這一點就直接推翻之前的猜測。 既然他只是民秀,那他為什么要在地板上刻金允秀? 大膽猜測:或許是長久的虐待和侵犯,已經(jīng)讓他忘記了自己曾經(jīng)是誰,黑暗中看到一點希望,他可能真的以為自己是那個金允秀,是一個始終被父母尋找的孩子。
2、手銬。(附豆友最新解讀)
警長被自己的槍蹦傷了雙眼,在海里把母親銬在了一個有繩子的桿桿上。 一邊拷在繩子上,一邊銬了母親,母親努力把手從手銬中脫出來進而脫身。
在警長和小男孩纏斗時,母親正妍把手銬的另一邊給警長銬上,把警長銬在了桿桿上。 警長一邊口出狂言一邊想開手銬,不料慌亂之中,鑰匙掉入了海里,警長涼涼。
我個人的感受,是電影有點分裂,前半像是講述被拐兒童家庭的劇情片,但后半又轉(zhuǎn)成了犯罪片。 要素很多,每個單獨拎出來,都可以拍一部片子,我現(xiàn)在開始妄想:原班人馬出一部韓劇。
李英愛和劉在明的演技很值得一看。
最后,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這句話同樣適用于人口買賣。雖然只是一部電影,但非常可惜,這里面讓人感到不適的要素,統(tǒng)統(tǒng)有可能出現(xiàn)在現(xiàn)實生活里。 但現(xiàn)實里不會有這樣的復仇,更多的只是無數(shù)個因此被毀掉的家庭罷了。
以上,請尋找我,觀后感。
2020年5月5日。
#tiff19第四場2.5分。后半段全面崩塌。我不覺得一個正常的成年人身處那種境況,竟然會有膽子一個人去狼窩里救孩子,而且還是明知道有黑警的情況下。扯淡的是,女主還團滅了那群戰(zhàn)斗力明顯高于自己的人渣,而自己毫發(fā)無損。這個故事還告訴我們什么道理?說了多少遍,開車不要玩手機。
三星半。看了個開頭,知道是拐賣兒童題材的影片,就想關掉不看,但是李英愛柔和的面孔還是被吸引住,一點點滲入。細看每一起社會事件,大多都是人性冷漠占大部分原因,拐賣兒童更甚,這部電影尤其走極端。就連看似還有憐憫之心的小叔子,在金錢面前也不管侄子的死活,敲一杠子,讓人心寒至極。越是平時對自己好的人,在關鍵時刻也會以己為重,這種反差比一直惡人嘴臉示眾給人的傷害更大。劉在明演了一個惡警,突破不大。倒是樸??〉母赣H角色讓人很溫暖,夫妻二人在失去兒子的六年里互相安慰打氣,互相取暖。而不是互相埋怨,以惡相向,唯一的缺點是戲太少。很喜歡李英愛,那種淡定、大氣、溫柔,讓人感到很踏實。最后,沒想到韓國也會有喪盡天良的人販子,靠拐賣兒童牟利的渣人,很震撼。
每個轉(zhuǎn)折都預測到了的劇情走向,結(jié)尾竟然還happyending給了希望,話說我自己腳的小拇指是兩瓣兒指甲誒。
印象最深的反而是爸爸車禍后不甘的眼神,那一刻腦海里浮現(xiàn)的什么,被車撞過的人立刻get?了登時有點兒承受不住……
前半部分像現(xiàn)實題材,后面又淪為犯罪復仇類型,混搭的有點不倫不類,但李英愛的演技還是一如既往的穩(wěn),讓這部電影塌的沒那么厲害。
拐賣兒童的人渣全都去死!
很多人都說想起了《親切的金子》,但是我卻想起了李詩英的《姐姐》。尋子母親反擊惡警和刁民的故事 簡直和《姐姐》里拳擊教練姐姐一路教訓欺負智力殘疾妹妹的禽獸的劇本神相似。被拐兒童主題的電影在韓國并不算多,但是這部電影卻展露了很多人性的善與惡,最險惡的不僅僅是右拐兒童的販子、也是購買并奴役兒童的漁民們、更是收受賄賂共同做惡的警察、甚至是那些對失蹤兒童漠視甚至視若無睹的人們——雪崩的時候 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請尋找我」是那些被誘拐的孩子們的呼喊,不要忘了我們、不要放棄我們、一定要找到我們。李英愛與生俱來的母親臉 演這樣的角色真的再適合不過了。丈夫?qū)ぷ舆^程中的車禍、惡警的溺斃、發(fā)現(xiàn)苦苦救援的孩子并沒有腳趾兩瓣的特質(zhì)、結(jié)局時在孤兒院與兒子的大團圓,一切都太過戲劇性 反而就沒有那么能觸動人心了。
奇怪的節(jié)奏
最后挺感動的,算是一個安慰的結(jié)局,不會太過虐心
這劇本走向能把人看得一愣一愣的
20_80。導演不合適吧,還拍了這么久真有點浪費李英愛啊。雖然是講這個XX(不劇透)問題,但也不算講得特深刻(以下要劇透了),中間還扯到了孌童虐待等問題,你說他是想專一講這問題嘛,但講的又是不要放棄尋找,其實我覺得在最后發(fā)現(xiàn)(真要劇透啦)死去的小孩不是自己親生后放棄自殺救了另一個小孩離去,在那里完結(jié)會更好。也許有點冷漠,失去小孩后自己放下再繼續(xù)生活也不是不能原諒的事吧
三星半。我個人能接受復仇的過程可以痛苦吃力成功機率低有時要靠運氣,但不能接受不痛快,所以這個電影比親切的金子那種形式化削減了復仇的整個動勢要更打動我,整個電影我也覺得很流暢,實際上做了一個大的跨度,也不是一上來就直奔主題,擺脫了韓國電影那種常見的商業(yè)套路,而對立面的人物我也認為可圈可點,不是按照作奸犯科的大反派去寫,而且是在自己的理解和限度內(nèi)做出了對別人惡的事,但幾個演員的表演要收斂就好,李杭娜就挺不錯,她在演那個人,而不是演某種作用。最后逃生那場戲拍得太糟,不僅犯下警察開槍打不中的錯誤,而且在警察銬手銬又被反銬那場戲警察自言自語太多,徹底削弱了緊張感,反而有一絲搞笑。
片子本身拍得有點繞,劇情走向非常怪。但是李英愛的表演還是可以的。
拍得實在太平了!
親切的金子把李英愛格式化了,可惜
幾乎沒有做任何功課就因為有一張免費票入場看的電影。本來以為對這類題材的電影無感,誰知看到中間開始全身一直抖到散場,雖然沒有哭出來,但結(jié)束之後持續(xù)了好久難過的感覺。儘管知道那些錯過都是導演編劇刻意安排的戲劇衝突,還是不得不說韓國電影真的很擅長營造壓抑的氛圍。最讓人接受不了的是,娃娃魚的爸爸竟然是大boss啊!
為李英愛而作的電影,李英愛靠演技撐起來的電影。鏡頭從一開始就充滿不安與焦躁,烘托出來的緊張氣氛還是近來韓國電影中比較好的。無數(shù)次會想起《親切的金子》,但沒有了金子的精致,多了份了難言的沮喪。
她以前不顯年輕,到這個年紀反而看起來變化不大
好慘的故事。到后面拍脫了。但是影片的節(jié)奏還是不錯的,恐怖陰森的氛圍營造得也很到位。終于又看到李英愛了,童年女神啊,還是這么美!
早些年會在這樣的電影里只看見“一個母親”,而現(xiàn)在似乎能感受到更多東西,比如:人性的復雜,體制的可怖,執(zhí)念的強韌,正義的虛妄,活著的代價,以及當世道險惡不足為善時唯有殺戮和復仇才能帶來的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