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短評不夠寫。
短評不夠寫。
最近很容易被電影感動,可能是正身處在沙漠之中,一點點的滋融也得被放大,可是我真的認為這部電影很好看,不知道為什麼影評好像不十分好。
他是一部很好很好的兒童電影,就像電影所說的,一些想法會慢慢的浸入你的腦中,兩隻狼中,他就是要你喂給對的狼。
前面開場開得很好,帶出了現(xiàn)今這個世界的絕望,卻也給了人無限的希望,尤其是喬治克隆尼說出:我以前看到的未來不是這樣的,那一刻簡直想起身鼓掌,再接上他的童年,對未來世界的描述等等,這可能是很老梗的場景與畫面,可是也確實勾起了我童年的回憶與感動,這不正正是我們現(xiàn)在正在遺忘的嗎?
關於開場對未來的詮釋這一點我覺得跟星際效應的概念有像,也真的很打動到我,因為我認為這正正是這世界現(xiàn)在需要的,也是缺少的。
而我們現(xiàn)今正正都在逃避或是忽視這件事,或許也正是這部電影不會得到太好評價的原因,另一個原因可能是後面收得確實不夠好,前半部我認為十分之好,從喬治克隆尼到女主角,一直都帶給我們期待與希望,直到後面的最大轉折點,發(fā)現(xiàn)世界終究到了盡頭,也是很好的,只是女主角意念一轉就破解了驚世大秘密那一刻就破盤了,後面變成了一部真真正正的兒童電影(我認為這部電影本身出發(fā)就是兒童電影沒錯,不過前面的好是作為成年的觀察也會覺得好看)。
不過我認為他還是一部很值得讚賞的電影,我在想要是我是小孩我會受到他影響多大?這正正是希望的價值呀,這個世界觀要從頭說起感覺還有很多很多東西可以講,這想像空間對小孩來說也是很美的一部分。
而一眾演員也演得十分出色,由喬治克隆尼帶領新的演員演出也是我認為很希望的一點,女主角也很有魅力,那浮誇卻不別扭的表演十分到位,不過我最想講的卻是演機械人的小女孩-Raffey Cassidy,她的表演簡直可以用震撼來形容(我也是看預告被她吸引才想看的),從電影的所有時空中貫穿,非常到位的演出了各種情節(jié)-文戲/武戲/感情戲,這對一個小女生來說是多麼困難的事情呀。
更重要的是,她跟喬治克隆尼有一段感情戲,也是我認為是電影中最美麗的設定,機械人跟人類,中年人跟小女孩,這是多麼奇怪卻又美到不可開交的設定,喬治克隆尼的表演當然到位,可是小女孩最後的告白絕對不輸喬治克隆尼,還更有魅力。而能把這樣組合拍得合理也是非常令人佩服。
這電影的的確確很迪士尼,可是他總是可以在老土的思想中卻也跟著時代一點點的慢慢去走,近幾年的迪士尼電影都給我這種感覺,像是JOHN CARTER我也覺得很很很好看,可是票房評價也不好,我常常認為電影確實是充滿所有可能性,不應該只有這種單純卻不真實的美好,可是我們小時候不正正是看了這樣的美好才努力成為美好的人嗎?至少我是這樣被影響的。
2 ) 硬核科幻的“巧克力”,嚼出了“雞湯”味
如果一部電影,聚焦夜色撩人的巴黎,將埃菲爾鐵塔變形、拆解,一部火箭從地底升起,飛向浩瀚的銀河,或許會成為電影史上值得定格的畫面之一。
要是進一步強調,這部火箭由愛迪生、特斯拉、凡爾納和埃菲爾四人商定、設計,背后還蘊藏著時空穿梭的宏偉規(guī)劃,相信會更引人入勝。
可惜,關切烏托邦和穿越時空兩大主題的《明日世界》,卻在高潮之后急轉直下,淪為一碗“科幻雞湯”。如果還要給這碗雞湯加一句描述的話,我覺得是:迪士尼定制。
影片起始玩起簡單的時間線跳躍的小花招。兩位主角弗蘭克?沃克和凱西?牛頓相繼口述,并引領了各自視角的敘事。
1964年,童年的弗蘭克懷揣發(fā)明的液氮加速器,前往紐約世博會。陰差陽錯之下,他見證了一個明日世界(tomorrow land)。這個世界,由當時世間最聰慧的大腦打造,群策群力,暗藏在地球深處,卻有極高的文明程度。
時光流轉至今,向往外太空的天才少女凱西無意間獲得了一枚紐約世博會紀念徽章。只要觸摸徽章,就能親見明日世界的種種景象。
明日世界不僅有流水線上生產、服務的機器人,沿軌道而上的航天飛機,還有在空中穿梭的飛船、列車。由于技術的發(fā)展,空間得以充分利用。如是場景,在《第五元素》等較早的科幻電影中已有呈現(xiàn)。形似主題樂園的摩天高樓,也像極了圣埃利亞在20世紀前20年所作的未來主義城市設計。
因為招募管雅典娜的慧眼,弗蘭克在明日世界逗留了一段時間,卻因為建造了時空監(jiān)測塔而遭到放逐。原因無他,時空監(jiān)測塔能夠接受“超光子”,明日世界能夠洞悉過去與未來。
可監(jiān)測到的未來,卻昭示著人類難以逃避的滅亡:氣候變暖、自然災害、暴力斗爭、河道污染……凡此種種,都令明日世界的執(zhí)政官大衛(wèi)?尼克斯心生退意。
當此危局,曾經招募弗蘭克的雅典娜再次深入尋常世界,遍尋拯救世界的人選。這一回,她找到了凱西。兩位主角的線索,得以匯攏。
照理說,如是設定理應延展出穿越時空、挽狂瀾于既倒的硬核科幻故事。可在漫長的打打殺殺動作片之后,影片的結尾卻倒向了說理與煽情。時空監(jiān)測塔不僅洞見未來,還制造了世界滅亡的消極預言,令世人放棄努力。而喚醒眾生的途徑,則是將時空監(jiān)測塔粗暴地炸毀。
由于事先攜帶的炸彈未能派上用場,最終,依靠雅典娜的自爆,才達成了目的。這又讓草率的結尾蒙上了一絲吊詭的喜感。弗蘭克借液氮噴射器回到地面,也像是穿越到隔壁放映廳,看起了《哆啦A夢:伴我同行》。
影片的最后,弗蘭克和凱西面對一群孩子,分發(fā)新制作的徽章。這些孩子象征“人類的希望”,而未來,“需要的是夢想家”。為此,畫家、建筑師、園藝師、農民,各種膚色、種族,競相收到了象征明日世界入場券的徽章。乍一看,還誤以為是新一屆世博會的主題宣傳片。
此時再想想埃菲爾鐵塔,“犧牲”了這么多,簡直是白瞎了。原來,迪士尼大費周章,不過是想借科幻的殼,拍攝一部主題公園和周邊的廣告片。
科幻題材之所以動人,在于超越此在現(xiàn)實,探討地球和宇宙、自我與外物之間的廣泛聯(lián)系。因為征途是星辰大海,眼見的美好與丑惡、和諧或齟齬,置于更恢廓的時空,才能拉伸出更深層的人性與思辨。
遺憾的是,多數的科幻電影,卻繞開了玄理難以訴諸鏡頭語言的困擾,專攻畫面、特效以及商業(yè)衍生的可能性。當情節(jié)的高度遭到刻意的松弛乃至矮化,虎頭蛇尾的問題便幾成共性。
《明日世界》稱不上爛片,但可看的前半部接續(xù)力不從心的下半程,卻叫人唏噓。至于人物性格的扁平、情感的稀薄,或許和基調的寡淡出于同樣的緣由。某種程度而言,這也正是佳作和流俗最大的差別所在。
3 ) 不了解平行宇宙你怎么知道一切皆有可能
《明日世界》的票房這么慘我沒想到,評分這么低我更沒想到。大概是最近一年都在研究平行宇宙的原因,布拉德·伯德這部電影在我看來簡直就是神作?。∷米钔ㄋ椎姆椒ㄖv了有關平行宇宙的一切,真是連去年引發(fā)硬科幻大討論的《星際穿越》都沒能做到的事。我查了一下《云圖》還有8分呢,《明日世界》大概是輸在沒有大場面以及不夠裝B吧。
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或者之后,我都推薦去讀加來道雄的《平行宇宙》一書,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117464/,寫的非常好,我已經看了兩遍了,證明文科生也能讀懂。
然后說回到電影,《明日世界》一句話概括講的是少年拯救地球的故事——誰叫導演以前拍動畫片的呢。故事我就不累述了,看電影的過程中腦子里浮現(xiàn)的是阿西莫夫的小說《神們自己》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6264967/ ,而這本書的副標題就是:關于平行宇宙的一切。小說講另一個宇宙因為能源枯竭跟地球交換資源,明知即將導致地球毀滅而在所不惜的陰謀。這本書寫的早,對平行宇宙的研究成果還不到今天這個程度,所以另一個宇宙看上去似乎也就是一個穿越了蟲洞和我們聯(lián)系的外星球而已,3P的外星人與人類形象也相去甚遠。但在《明日世界》里,平行宇宙里的人在生理上跟我們沒什么兩樣,只是他們的科技更發(fā)達,但他們確確定定是人類,是“明天的人”!
ok,你是否要問,既然他們是“明天的人”,為什么對地球毀滅的事情漠不關心?他們又是怎么跳出世界末日這個時間結點的。我想答案應該是:這個明日世界,已經與當下脫干系了。物理學家安德烈·林德提出的膨脹理論認為宇宙的膨脹是持續(xù)和永恒的,宇宙大爆炸始終在發(fā)生,一些宇宙從其他宇宙萌生出來,創(chuàng)建了多元宇宙。這就像孩童時期玩吹泡泡的游戲一樣,假設每一個泡泡就是一個宇宙,他們每分每秒都在誕生不同的平行宇宙,時間有先后,但是發(fā)展卻有各自的方向。我們的宇宙只不過是眾多宇宙中的一個,像泡泡一樣漂浮在無邊無際的泡沫宇宙之海中。有的“泡泡”相遇了,產生交集,可能會互相影響,我們不確定,因為我們的歷史上對此沒有明確的記錄,但人類從有思想開始就想象著看到“明日世界”的那一刻,這在各國文學作品、神話傳說中都有跡可循。比如耶穌和杜麗娘都死而復生,但丁和唐明皇都游過地府,中國喜歡用做夢解決平行宇宙的問題,黃粱一夢、南柯一夢,好多種宗教都有一個不同的天庭。特洛伊之戰(zhàn),希臘和特洛伊打的昏天黑地,兩邊的“諸神”也在另一個世界為他們出人出力,封神榜也是這樣的故事。復活節(jié)島的雕塑、埃及金字塔,那些世界上數不清的未解之謎,那些人類文明極度落后年代產生的超時代的紀念碑,以前我們說是外星人的禮物,宗教則說那是上帝的神跡,但把上帝說成是平行世界里未來的人也未嘗不可。所以看到埃菲爾鐵塔上那場戲時我覺得簡直太贊了,埃菲爾、愛迪生、凡爾納、特斯拉“當然”都是去過“明日世界”的夢想家!為什么在人類的歷史進程中總有天才英雄橫空出世,改變世界,他們很可能就是真的見過“明日世界“又不肯說的守秘人。所以,小時候的男主角說,當你看到一個小孩從你頭頂上飛過的時候你就會覺得,一切皆有可能。一切皆有可能,霍金最近在澳洲舉辦的一場講座上也說過同樣的話。有學生問他,“單向樂隊(One Direction)的成員Zayn離隊讓全球無數少女心碎不已,這件事會產生怎樣的宇宙效應呢?”霍金機智的回答: “對于那些個心碎神傷的女孩子們,我的建議是,一門心思撲到理論物理上,因為也許某天多重宇宙就被證明真的存在了。在另一個平行宇宙里,Zayn仍然是One Direction的一份子。而且在另一個宇宙,也許心碎的女孩跟Zayn還能結為夫妻呢。”
如果現(xiàn)在還有人告訴我說要拍一部有關時間輪回的電影,比如《回到未來》那種,探討一個人怎么回到過去和自己媽媽產生愛情卻又必須讓自己媽媽和爸爸結婚最后不得不斬斷情絲的故事,又或者《終結者》那種未來人回到過去殺死救世主以求統(tǒng)治未來,我都會覺得他太蠢了。阿西莫夫在《永恒的終結》里已經告訴我們,時間悖論不會存在,你對過去產生的影響不會波及未來,因為產生影響的那一刻,宇宙已經分裂出去,朝著不同的方向發(fā)展成為不同的宇宙。薛定諤的貓,另一部小成本科幻神作《彗星來的那一夜》講的就是這個理論。
《明日世界》也好,《星際穿越》也好,大致都代表著科幻片的最先進方向。一個細節(jié):電影里所有人都在高談闊論,溫室效應、環(huán)境問題,但小女孩舉手提問解決方案時,沒有人能夠或者愿意回答。雖然如何拯救人類的主題依然沒有改變,但在科學界基本都明白了宇宙大坍縮不可避免,宇宙終結必將到來的結果之后,人們似乎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了平行宇宙上?!缎请H穿越》的最后,未來人通過五維空間傳遞信息拯救地球,類似的故事還有科幻作家格列格·拜耳的《Eon》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5729106/,似乎平行宇宙就是最后的希望。所以電影里我們的男主角問女主角,如果你知道你在一個確定的時間會死,你會做什么?就個體而言,當然是想法設法的拯救自己、改變命運最重要了。但如果全世界都知道了世界末日呢?很多科幻電影和小說都告訴我們那樣的結果非常糟糕,世界會瘋狂,人性會毀滅,因為在這種情況下,人性最丑惡的一面都會暴露出了并互相影響。所以女主角提出了摧毀時空觀測塔不讓地球接收末日思想的方案,最終他們也是通過這樣的方式成功拯救了地球。未來人也再次收留了他們,重啟夢想家的招募行動,用先進文明去推動落后文明的發(fā)展。這當然只是編劇寫的故事,道德拯救世界,好萊塢電影賣錢的不二法寶(有一本編劇書就叫《故事的道德前提》),但如果有一天這樣的事情真的發(fā)生,智慧生命的延續(xù)恐怕不會是這么簡單(所以有人說這部電影爛尾我也可以理解)。好在,我們還有足夠的時間去想辦法看見未來!
最后我只想罵導演一句:為什么還不派人來丟徽章給我呢?。?!
4 ) 樂觀主義者的烏托邦
《明日世界》是一部理念十分獨特,然而敘事和人物塑造并不成功的電影。前一百分鐘的華麗鋪墊,以后三十分鐘的倉促說教結束;花了大量時間來凸顯明日世界的美好設定,而忽略了對劇情走向的解釋,還沒有達到高潮就開始了最后的煽情。影片想要激勵的是“夢想家”,然而給我印象最深的角色卻不是女主角或大叔,而是蘿莉機器人,副線有宣兵奪主之嫌。
可我還是會推薦這部電影,它和我近幾年看到的科幻片都不一樣。很多人將《明日世界》定位為兒童片,它也確實符合很多兒童片的特征,但在我看來,它的低齡化主要是由于概念的復古。在人們初嘗科技發(fā)展帶來的甜頭時,期盼依靠科學發(fā)明的力量能夠獲得更美好的生活,早期的科幻小說的幻想要更加大膽,更加脫離現(xiàn)實,也更加樂觀。明日世界正是基于這種對科技的樂觀主義,從它的四位創(chuàng)建者就能看出來:埃菲爾,締造建筑史奇跡者;儒勒凡爾納,科幻小說之父;而愛迪生和特斯拉,難以想象兩位死敵竟然愿意握手言和,這也表達了“發(fā)明家們?yōu)榱斯餐膲粝雸F結在一起”的心愿。這種樂觀主義很容易就和低齡化混淆,孩提時期,人們總是對未來充滿了希冀,而隨著成長,悲觀主義滋生;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它可能為我們帶來的福利也被有意識地淡化了。這是現(xiàn)代科幻小說的同一趨勢,也是反派豪斯大叔持有的觀點:科技好啊,然而并沒有什么卵用,人該作死還是會作死,科技只不過成了作死和反作死的工具。
明日世界中,城市被一片金色的麥田圍繞,有藍天白云,有極富未來感的高樓建筑,也有綠色的植被,它的審美是一種大眾化的審美,是一座開放的城市,像是多啦A夢里的未來世界。而很多科幻電影的想象中,確實為了追求效率化,林立的高樓擁擠不堪;工業(yè)廢氣,去植被化,貧富兩極分化導致的破落的窮人街,主角住在狹小不堪的房子里,或是飛船里,整體是壓抑的,封閉的氛圍。觸手可及的科技背后不是夢想而是消費主義,最尖端的技術掌握在利益集團手中為虎作倀,最后靠個人英雄主義僥幸逃脫,這自然是現(xiàn)實的投射。在世博會上豪斯大叔對年幼的弗蘭克說,發(fā)明的東西得“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這句話在《硅谷》中也反復出現(xiàn),然而在競爭者的勾心斗角爾虞我詐,現(xiàn)實的破產危機的映襯下,這句話的濫用顯得那么蒼白可笑。悲觀主義是普遍的,它以大人的面貌出現(xiàn),《明日世界》孤零零地站在其中,人們認為它如孩童般天真。
《明日世界》中的矛盾,是樂觀主義和悲觀主義觀點的碰撞,是喂養(yǎng)哪條狼的選擇。作為一個懷揣科學家情結的人,我也幻想過一個剔除了政客財閥,只由學者組成的城市,盡管這種假設是極其站不住腳的。這部電影想要傳達的價值觀,是遺失已久,彌足珍貴的。然而糟糕的結局,把它變成了一篇只有結論沒有論據的三流文章,使得有人感覺受到愚弄。假如它能夠更務實地去看待這個問題,那么一定會是一部非常好的電影。
當然,未來世界是一個過分理想的情況,現(xiàn)實要復雜得多。而我依舊相信未來會是明日世界的樣子:無論人種性別都有均等的機會,尊重文化和多樣性,科技在溫床中騰飛,個體自由地發(fā)展。聽從本真的憧憬和渴望,不要在憤世嫉俗中浪費人生。
5 ) 這部電影我打滿分,而且是看過最好的電影之一
這部電影我打滿分,而且是看過最好的電影之一
原因很簡單,電影真正探討的是,我們對未來該報有一種什么樣的態(tài)度。
在互聯(lián)網和科技高度發(fā)達的今天,我們每天要處理巨大的信息,其中不乏各種因為科技文明發(fā)展帶來的危機:全球變暖、水資源污染、貧富差距分化等等。
而很多文學和電影作品則打算通過渲染這種末日氣氛,希望激起人們的警醒,從而改變世界。
然而心理學告訴我們事實并不是如此,人們面對危機,特別是由于全球化和工業(yè)化產生的特大危機的反應并不是警醒,然后去想解決方案,而是被嚇到,然后選擇逃避。
這種反應有個詞,叫鴕鳥心理。
這些可能的災難和我們無關嗎?
肯定有關。
那我們現(xiàn)在有辦法做些什么嗎?
沒有。
然后忽略這件事情獲得一種心理上的慰藉。就像Casey的老師一樣,被Casey問到我們能做什么的時候尷尬地讓學生下課。
是不是發(fā)現(xiàn)這種場景似曾相識,擁有鴕鳥心態(tài)的人在我們生活中其實無處不在。
量子力學告訴我們未來不是根據現(xiàn)在就完全確定的,而是一種種不同結果的概率。
現(xiàn)在的一舉一動,都有可能擾動未來的導向,在真正的未來到達之前,誰也說不準這個骰子最后會落在幾點。
面對一些太大的社會問題時候,
有一部分人覺得自己無能為力,然后順利成章地無所為,比如面臨失業(yè)的Casey老爸、年老時期的Frank。
有一部分人倔強地相信通過改變現(xiàn)在,我們能獲得一個好的未來,比如Casey和年輕時候的Frank。
實質上,這部電影表達的是這兩種人的沖突。
悲觀無作為的人越多,導向災難未來的可能性越大。
樂觀實干家越多,導向美好未來的可能性越大。
徽章給予人們對未來美好的想象,而時間塔則相反。
電影圍繞著兩派人的沖突展開。
Which wolf do you feed?
The darkness and despair one,
or the light and hope one?
Recruiter通過徽章讓人家看到一個美好的未來,讓別人相信未來是美好的,從而讓美好未來的概率增大。
Nix通過超光子發(fā)射塔,讓別人相信未來是災難式的,從而讓災難未來的概率變大。
Casey和Frank的特別之處在于,他們面對Dream killer的否定時,表現(xiàn)出來的是那種無理由的樂觀和永遠不放棄的精神。
所以有了小時候的Frank和幫他制作噴氣背包工程師的沖突的鏡頭。
所以有了小時候的Frank憑著成功幾率微小的噴氣背包依然相信能入選進入Tomorrowland一份子,而Athena特別給了他徽章的鏡頭。
所以有了Casey和她老爸就發(fā)射塔拆毀之后未來的沖突的鏡頭。
所以有了Casey在課堂上倔強地屢屢舉手問老師解決方案老師無視她的鏡頭。
所以有了Casey和她弟弟Nate第一次對話是圍繞著Tiny change can make a huge difference in the future這個話題展開。
所以有了Casey為了讓Frank帶自己去未來世界把一個拖拉機燒掉的鏡頭。
所以有了Casey在Frank的相冊邊上,找到1964年博覽會傳單上面寫著“Never give up."的鏡頭
所以有了Frank帶Casey上時間塔時,讓她什么都不做,Just be your self. 的鏡頭。
所以有了反派只需要左右人們對未來的信心就可以左右未來的劇情設置。
因為Casey、遇見Casey之后的Frank、Athena就代表那頭the wolf of light and hope.
只是Frank被超光子塔預示的未來嚇到了,失去了信心。而Athena重新找到候選人Casey。
這種面對災難時的精神無時無刻都在影響著未來的走向。
前面的層層鋪墊,都是在漸漸影響著未來的走向,而不是劇情的拖沓。
所有的一切,最終表現(xiàn)為Casey看到災難未來后仍然不放棄,沖到Nix前面質問他,而超光子傳來的信息出現(xiàn)了短暫的美好未來。
而影片的最后,58天后,世界依然很好地在運轉,第二代Recruitment計劃開始。
有人說結局爛尾了,生硬出現(xiàn)的反叛被消滅,時間塔被炸毀,就結束了。
其實只是一個電影結束慣用的形式而已。
而象征著對未來災難想象的時間塔被炸毀,象征著樂觀想象的徽章被重新制作。
世界開始喂養(yǎng)那條光明與希望的狼,導向一個好的未來的概率從此變大。
這不是部科幻片,它是部童話。
人們相信著什么樣的未來,那什么樣的未來就更可能成為現(xiàn)實。
導演想通過電影的方式,讓我們的現(xiàn)實世界導向一個更好的未來。
現(xiàn)在太多的災難片流于市面,不要說兒童了,就算是成年人看了之后很可能都會漸漸認為未來就是這樣充滿災難,而作為一介草民的自己顯然是無能為力的。
兒童的世界觀未形成的前提下,得到的如果是充滿災難性的信息,那么他們以后很可能也會成長為新一代的犬儒主義者。
不幸的是,大部分的災難片都不涉及討論解決方案,嚇唬完人就結束了。
這時災難片已經失去了警醒人的意義, 變成了一種消費品,就跟Nix說的巧克力手指餅一樣。
導演把如此宏大的未來議題包裝成兒童能接受的童話,顯然是件非常難的工程,于是劇情后來的牽強,反派塑造的薄弱的硬傷也開始突出來。
畢竟這個議題太大,太難童話化了,有紕漏也是在所難免。
但至少現(xiàn)在看來,結果還不壞。
影片首映前夕導演布拉德·伯德,喬治·克魯尼和布麗特妮·羅伯森都來了中國造勢。
布拉德·伯德為了這部片推掉了星戰(zhàn)7,而喬治·克魯尼則是為了自己的電影首次來華。
除了商業(yè)票房上的考慮,他們的宣傳上談了許多環(huán)境和全球變暖等社會議題。
眾所周知,中國當今的迅猛發(fā)展讓世界讓中國成為一個環(huán)境問題上的主要戰(zhàn)場。
如此強大的發(fā)展動力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污染源,也成為了世界上最富有創(chuàng)新可能性變革領地。
中國選擇什么樣的明日世界,很可能會極大影響世界選擇怎么樣的明日世界。
也許布拉德·伯德和喬治·克魯尼是來告訴我們,F(xiàn)eed the right wolf.
有人說Tomorrowland這個名字是坑爹,根本不是什么未來世界,只是一些很厲害的人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個很厲害的同一時間的世界罷了。
我覺得導演另有深意,Tomorrowland確實是我們的明日世界,而決定這個世界是好是壞,鑰匙就在我們的手上。
電影在炸毀時間塔之后到招募夢想家結束。
而電影也在這個時候戛然而止沒有深挖,其實是最好的結尾。
導向一個更好的未來的方案是不確定的,電影是無法展現(xiàn)出來的。
但能確定的是,一群倔強的夢想家在一起,導向一個更好的未來的概率會變大。
Dreamers should stay together.
他們可能是音樂家,環(huán)保主義者,工程師,文員、律師......
但他們一定都是倔強的夢想家,
用自己倔強的樂觀,
擾動未來不同可能的概率,
讓世界導向一個更好的明天。
Which wolf do you feed?
The darkness and despair one,
or the light and hope one?
6 ) Wonderful land
1.機器人雅典娜,滿臉雀斑的小女孩,是個夢想招募者,雖然一開始看著滿臉雀斑微有吐槽,我知道外國人可能就這審美 就喜歡雀斑 ,但第一眼有點無法接受。不過,小姑娘演得不錯哦~最后,機器人也有自己的情感并用盡自己最后的價值拯救了地球
2.未來世界描繪的真的超級棒,amazing!
3.最后反派被干掉了,地球保住了,俗套情節(jié)
4.埃菲爾鐵塔那段美呆了
5.看完電影還趕上了回家的末班車,真棒!
7 ) 明日幻想
中年男子弗蘭克·沃克(喬治·克魯尼 George Clooney 飾)和身邊的女孩凱茜·牛頓(布麗特·羅伯森 Britt Robertson 飾)大吐苦水,他慨嘆現(xiàn)代社會充斥了戰(zhàn)爭、饑餓、災難以及種種不公,他回憶起自己童年時代的一段經歷。當年小小的弗蘭克(托馬斯?羅賓遜 Thomas Robinson 飾)帶著自己的得意發(fā)明來到某主題公園,結果卻碰了一鼻子灰。而美麗的少女雅典娜(拉菲?卡西迪 Raffey Cassidy 飾)偷偷伸出援手,讓他見識了令人咋舌的未來世界。與之相對,凱茜則是對未來充滿幻想的陽光女孩,她渴望有朝一日遨游太空。心懷夢想的她甚至私闖NASA,為此惹了不小的麻煩,不過卻由此得到一枚神秘的徽章從而結識了弗蘭克。
影片中對未來暢想也是通過不同媒介反映虛幻場景,說明所謂“未來國”的不確定性,以及人們對未來主觀能動作用。接觸T字徽章剎那奇幻美麗的新型都市,在金色麥田引領下高聳入云的科技之塔,一個由愛迪生,特斯拉等科學家和藝術家建造的自由都市,沒有政治暴力壓迫,沒有學習工作壓力,科學與自然和諧的烏托邦世界(人造天堂)。相反地,超光子塔上搜索時間洪流時發(fā)現(xiàn)卻是另一番前景:特拉法加廣場上抗議,美國內陸龍卷風和紐約洪水,如同最后審判一般的末日災難,而且僅在58天后一切將變?yōu)楝F(xiàn)實,似乎無法改變的悲傷人類文明的末日。
電影,所謂的“明日世界”更像是一個烏托邦式的存在,象征著最和諧與進步的人類生存環(huán)境。整部電影都帶給我們正能量,觀影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一種積極向上的感覺,讓人感覺到自己所處世界的美好。在“明日世界”科幻未來感外衣的包裹下,表達的其實是對當今世界環(huán)境問題的控訴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這部電影讓我深刻地意識到了環(huán)境保護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對于我們來說,我們應該極力去當一個環(huán)保者,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美麗,無污染,更加和諧的“明日世界”!
8 ) You are not special, you are yourself...
豆瓣上過低的評分讓我差點錯過這部電影,其實真的蠻好看的...
這是一個基于平行空間設定的科幻故事。由于平行空間的存在,同時存在著兩個世界,一個世界是我們所處的現(xiàn)實世界1.0版本;另一個世界是則由人類精英所打造的2.0版地球。當2.0版本發(fā)現(xiàn)1.0有嚴重的系統(tǒng)bug于是決定停止對1.0版本的維護時,1.0的部分得知消息的用戶決定奮起反抗的故事。
一個Geek女高中生被命運推動著,承擔了這個任務。我很喜歡電影的前半部分,女主得知了另一個未知世界的存在,看起來很美好,而且她對于那個世界來說是很特別的。好多問題牽引著她。那個世界是什么?它在哪里?我真的可以做星際穿越么?哪些女孩兒要去哪個學校?我也可以去么?等等。真的很誘人不是么?于是她懷著無比的期待,無論如何也要找到去那個世界的方法。無論哪個世界是什么樣子的,再讓她選一萬遍,她仍舊會義無反顧的踏上這條旅程。
2.0版本的世界著墨不多,這里的人也未必就是壞人,只是覺得對于1.0的世界無能為力而已。于是所謂的人類精英計劃宣告結束,招募機器人即將被報廢,持反對意見的人被逐出,兩個世界之間的聯(lián)系被切斷,所謂的眼不見心不煩吧。來到了這個世界之后,女主角的自我認知頓時發(fā)生了嚴重的失調,原來自己并不是什么special的人,只是一個不甘于結束任務并且極力尋求招募存在感的機器人的玩笑,對于這個2.0世界來說,她什么也不是,想留也好,想走請自便。
所以這個電影在探討的話題其實很大,比如“自我價值”和“命運”,等等。倒不如先反問一下自己,我的價值到底在哪里?是身邊的人的肯定所定義,是身上的標簽所示意的,亦或是過去的經歷所預示的?還是最終的結局來決定的?我想大多數人對自我價值的判斷都基于以上的線索。比如我們敬愛喬布斯,因為他創(chuàng)造了偉大的蘋果;再比如人們避諱談及雨果的逝去,因為他死的那么不體面?!懊魅帐澜纭钡脑O定就是要將一個人置于這樣一個境地,你的存在在這里沒有意義,你的未來就是一個悲慘的結局,在這種情景下,在主角的生命逝去之前,傳統(tǒng)意義上的自我價值,已經先行死去了。
“信念”這個感覺虛無縹緲的東西,卻在這里充當了救世主一樣的角色,在信念的驅使下,女主重新自建了2.0版本的自我價值,即完全由自我的信念所驅使的自我價值。我想經過此役,她已經破繭成蝶,不論1.0的世界是否得救,無論兩個世界將會走向何方,她都有一個堅強而淡定的內心去擁抱,去體驗。
機器人小蘿莉的自爆讓我淚流滿面。其實挺希望她說一句,I love you之類的話,可是她的那句You are not funny 才真叫人一邊噴笑一邊飆淚。小蘿莉雖然身體上無法長大,但她在自我意識上的成長卻悄然發(fā)生著。她驚喜地意識到了自己對小正太的感情,小心的呵護著那份感情。也就是說,有一個“她”,在觀察著“她”,第一個“她”就是她的自我意識。由于自我意識的覺醒,當得知自己即將被肢解的時候,她冷靜地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她從頭到尾都是冷靜的,包括預見到喬治克魯尼可能會死去,包括接受自己的死亡的時候,都異常地冷靜。她也是一個具備2.0意識的個體,與女主一樣,盡管她不是人類。
頭一次見瑪麗蘇淪為電燈泡,真是開眼了??唆斈崛膛叵?,房子叔大段舞臺劇獨白讓人跳戲,蘿莉很亮,女主很逗,視效很電游。所以要精英主義救國...所以要用被選召的孩子...連徽章都給了,可惜誰也沒進化
挖坑不埋,會有報應的...
我就想知道,2億花哪了?順便吐槽下大叔蘿莉的感情設定…迪士尼你這樣拍小孩子看真的好么
同樣覺得,這確實就是一個迪士尼主題公園的大宣傳片,甚至宣傳片的功能都沒有那么好。也許為了照顧兒童觀眾吧,劇情實在太過簡單且糊弄,尤其結尾,真就是一通亂來就草草結束了。又是神選者一樣的女主,又是中二反派。唯一的亮點就是那個蘿莉吧,以及雜兵們的壞表情
前半部分好看,劇情很勾人,后半徹底爛尾,但是我已經被眼神凌厲,身手敏捷,高冷炫酷的機器人小蘿莉迷得七暈八素了。
同樣,視覺效果非常 突出。結尾把Hugh Laurie搞死了。。。非常不滿。。。
整部影片與《星際穿越》在某些方面有異曲同工之妙。不愧是《迷失》、《普羅米修斯》的編劇,電影前半段節(jié)奏把握、懸念營造可謂是做足了功夫,可惜后半段卻落入了俗套,休·勞瑞的反派角色塑造的也并不成功。Giacchino的音樂有不少亮點但綜合來看卻就是差那么點東西。鳥導你還敢說你不是安蘭德的粉絲?
小女主最后問克魯尼:你知道為什么你從來沒有讓我笑過嗎?克魯尼遲疑:為什么?小女主:因為你一點也不好笑?!?,笑死了
長生不老的機器人蘿莉和長成大叔的童年搭檔的“忘年機器人之戀”?PS:Raffey Cassidy小蘿莉太靈了。George Clooney更像爸爸……
double大叔與double蘿莉?甚至還double小正太!已把我絕殺,加上編劇是心有多大坑有多大的達蒙林德羅夫。
作為全新系列的開篇,采用了常見的剝繭敘事。但設定被剝開后,多少有些弱。想把惡念與希望都具象化,但失于劇情的漏洞,邏輯的牽強。此前對導演布拉德·伯德和編劇達蒙·林德洛夫的聯(lián)手,還略期待,可惜感覺都沒在狀態(tài)。挖了個大坑,自己掉進去了。
可算明白為什么要找Britt Robertson來演了!這部電影跟她出身一樣,都像是從nickelodeon直接復制粘貼出來的??上У鲜磕峁蓛r肯定還是得漲,因為今天去看電影一大幫小鲅魚看得那叫一個樂啊。
結尾感覺像是在搞傳銷的邪教【
為了喬治克魯尼看完了一個迪斯尼宣傳片。大叔蘿莉的感情設定真的好嗎...劇情一般甚至有點簡單,看到結束都不知道女主特別在哪里,倒是反派說的很有道理。最后要贊一下小蘿莉的演技,相當厲害。
建立在兒童可接受三觀基礎上的科幻,所以會有點接觸不良,但最失望的是未來世界本身構造的沒啥吸引力,都2015年了,還是60年代的感覺。
唯一有趣的就是講預言自我實現(xiàn)的理論,但真的只是在講而已~作為兒童大片,摻雜暴力和這種復雜的理論實在是有些cult了。
近年來看過的最失敗的瑪麗蘇電影。群眾們一直給搭臺說女主很special,可到頭來除了求知欲異常聒噪異常我是沒看出來哪special了,我都替反派冤。。。
作為廣告該給9分, 但現(xiàn)在只7.4分, 還是給那雀班小女孩, 她正一個小版奧黛麗赫本, 又很紫天椒, 有這樣女友夫復何求, 得另拍外傳講她們這段人機苦戀……
想象力是最強大的治愈系。但有兩個問題:1、美劇出身的女主該回家再練練演技。2、結尾太俗,尤其最后那組散鏡,簡直像公益廣告。
抵達明日世界之前都精彩好看,不料抵達之后迅速開始崩壞急轉直下。還是挺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