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提示:如無法播放請看其他線路
提示:如無法播放請看其他線路
提示:如無法播放請看其他線路
提示:如無法播放請看其他線路
如果恐龍與人類并存,現(xiàn)代社會變成什么樣?
從1993年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zhí)導《侏羅紀公園》開始,人們就不斷在此系列中添加各種獵奇腦洞。
《侏羅紀世界3》上映,故事到了最終章,關于人與自然的思考,依然繼續(xù)。
1
距離納布拉爾島被毀滅,已經過去四年。
恐龍早已不再是動物園里的玩物,反而在世界各地與人類共同生活。
只是,有些地方人與恐龍能和睦相處,有些地方恐龍仍是一口吞掉人,而人與恐龍的關系也變成了買賣與殺戮。
于是歐文與克萊爾帶著女兒梅茜隱居避世。
不過,正值青春期的女兒對此十分不解,父母也漸漸關不住這個好奇心爆棚的少女。
一天,一只迅猛龍幼崽出現(xiàn)在歐文家門口,女兒梅茜才突然感到害怕。
這只幼崽其實是布魯?shù)暮⒆?,也就是歐文曾經費心馴化的那只迅猛龍的后代,歐文及時出現(xiàn)化解了女兒的危機。
然而,看到布魯“喜當媽”的歐文卻不禁好奇,方圓十里都沒另一只迅猛龍,布魯怎么生出小恐龍的?
真正讓歐文與克萊爾心慌的是,這件事隱約指向的無性繁殖基因,也與梅茜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因為,梅茜壓根兒就不是歐文與克萊爾的親生女兒。
梅茜的生母恰恰是無性繁殖基因編輯技術的奠基者,而歐文與克萊爾帶著梅茜隱居多年,就是為了不讓居心叵測的惡人找到這個奇跡般的孩子。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小迅猛龍被拐走的那天,梅茜也一起失蹤了。
為了找到丟失的孩子,歐文和克萊爾立刻行動,迅速從中情局的熟人處展開調查。
另一邊,得克薩斯州的農場上正飛過一群蝗蟲,與普通蝗蟲不同,這波成蟲每只都有手臂大小,超越了自然科學理解的范疇。
受災的農場主趕忙聯(lián)系了生物學家艾利·薩特勒,而對方則從蝗蟲身體中提取出恐龍基因,她決定叫上老友艾倫·格蘭特一起找出真相。
一邊是尋找女兒的歐文和克萊爾,一邊是尋找蝗災真相的艾麗和艾倫,他們共同的目的地都是正在研究恐龍項目的生物合成公司。
只是,在找到真相之前,還有千百只恐龍擋在路上……
2
如果說以往的侏羅紀系列更偏重科幻與冒險,作為收官之作的《侏羅紀世界3》則貼上了驚悚標簽。
眾人零落于生物合成公司的恐龍基地,都面臨著生死考驗。
其一,是跳傘救女兒的克萊爾。
孤軍奮戰(zhàn)的她一落地就撞見了武力值最高的南方巨獸龍,為了活命,克萊爾只能急中生智躲進水池里屏住呼吸。
然而,正是這種她爬一步、恐龍跟一步的劇情,讓屏幕充斥著可怕的死亡威脅,也讓觀眾大氣不敢喘。
其二,是與女飛行員一同死里逃生的歐文。
好不容易在冰面迫降,真·如履薄冰的二人卻遇到了會游泳的雙脊龍,千鈞一發(fā)之際躲進電梯的橋段雖然老套,還是讓觀眾捏了一把汗。
其三,是偶遇艾麗與艾倫的梅茜。
本以為自己能在這兩位靠譜成年人的幫助下成功脫困,可臨時被關停的列車卻將他們送進恐龍聚居地,眼看恐龍撲面而來才解開逃生密碼的緊迫感,一點都不輸隔壁的老爸老媽。
《侏羅紀世界3》仍將主角團隊排列組合,用重重難關與各種恐龍“折磨”早就筋疲力盡的冒險者們。
既有功夫喜劇的驚奇反轉,也有驚悚電影的“鬼屋奇遇”,可謂是以恐龍樂園為母題進行大膽的類型雜糅。
而且,相較于前作中只能在侏羅紀公園進行的冒險創(chuàng)作,這次人與恐龍共生的故事背景,完全打開劇情發(fā)展空間,尤其在馬耳他上演的人龍大戰(zhàn),堪稱跨物種版“速度與激情”。
再加上變異蝗蟲、基因編輯以及無性繁殖等觸及科學倫理的刺激話題,《侏羅紀世界3》儼然大開大合的氣質,不斷填充主題公園類型片的豐富度。
3
《侏羅紀世界3》在雙線并行的故事里賣著“情懷與場面”兩大要素。
影片不僅有《侏羅紀公園》系列的主角艾麗與艾倫,甚至還有麥克倫博士驚喜出場,對老粉而言單是看著都無比開心。
更顯心思的是,在尋找小恐龍的過程中,艾倫、歐文與梅茜老中青三代齊上陣,頗有幾分代際傳承的味道。
場面上,《侏羅紀世界3》就是綠幕炫技集合,尤其是結尾處恐龍屆扛把子們的世紀大戰(zhàn),無不印刻著當代電影工業(yè)的技術成就,只用CG就能發(fā)出來自遠古的呼喚。
“星爵”克里斯·帕拉特、布萊絲·達拉斯·霍華德、山姆·尼爾、勞拉·鄧恩、杰夫·高布倫等,都是夢工廠舉足輕重的明星人物。
必須承認,《侏羅紀世界3》的確是久違的美式大片,但這種視覺狂歡背后,仍需保持理性。
因為,在支線頻出的人龍大戰(zhàn)之外,《侏羅紀世界3》幾乎親手堵死了故事內涵的上升通路。
除了在開篇提及人與恐龍該如何相處,147分鐘的作品始終在各種冒險里翻轉騰挪,全然忘記了對基因編輯、人與自然等議題的深入探討。
這也意味經歷過第二部的口碑崩盤后,《侏羅紀世界3》更傾向于娛樂,失去了系列背后的哲學審思,顯然是一種商業(yè)妥協(xié)下無法挽回的遺憾。
而且,《侏羅紀世界3》還存在劇情邏輯的明顯bug,比如為了讓主角光環(huán)開大而出現(xiàn)的各種工具人,角色扁平又缺乏行為動機,大大削弱了文戲存在感。
只能說,作為影院恢復正常后第一部上映的視覺大片,《侏羅紀世界3》是一針院線強心劑,但只談冒險不談思辨的偷懶,卻讓它最終走向了爆米花式的無所謂。
大哥大姐晚上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庫克,歡迎大家來到蘋果一年好幾度的新品發(fā)布會。
我每次都在想,作為以創(chuàng)新為本的蘋果,如何給用戶帶來嶄新,震撼的體驗呢?苦思冥想后,我們決定發(fā)布一款名叫iCinema的東西,這個名字很獨特,前面有一個i,表明是由蘋果獨創(chuàng)的專利型產品,大家記得交版權費哦
iCinema是由蘋果耗時10年研究出的一個能讓所有觀眾感受電影魅力的場所,我們有巨大的屏幕,舒適的座椅,豪華的音響...
我聽到有人說這個場所很像電影院,不,iCinema是一個革新化的場所,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們?yōu)閕Cinema帶來了一部大投資,大制作,嶄新且沒有任何借鑒的大片,《豬邏輯世界3》,下面,就讓我為您們簡要介紹這部蘋果的新作。
這部影片的劇本我們是通過蘋果為之驕傲的神經網(wǎng)絡ai編寫而成的,里面囊括了大家最喜歡的劇情與角色,這個系列里大家喜愛的人物和恐龍在本片都有出場,所以如果你不喜歡本片,那不是因為我們拍得爛,而是因為你的口味太獨特了。
首先是我們的馴龍師小伙,我估計大家也不記得他的名字,那就還是叫他星爵好了。根據(jù)我們的“蘋果官方發(fā)布-豬邏輯世界系列觀眾最喜歡動作”數(shù)據(jù),星爵當年舉手馴服迅猛龍是觀眾熱議且模仿最多的動作。
所以在本片中,我們要求他只要遇到恐龍就要擺這個動作,并且不僅他要做這個動作,所有和他同行的伙伴,也都會被傳染式的做出這個動作,哈哈,觀眾們看到這個動作一定會開心得從iCinema的按摩沙發(fā)椅上跳起來的。
我們的蘋果官方榜單中還有一個“觀眾最喜愛的恐龍場景”這一項,投票最高的就是我們的滄龍兄弟,那好,開頭就再給你來一段,和劇情沒有關系?觀眾喜歡就行。
然后是我們的女主,說實話,由于她這幾年發(fā)福得太快,我們實在是想找個理由讓她歇菜的。
但是我們的ai小助手告訴我們一定要有個可以和星爵啵啵的女主,于是我們加了很多瘦臉濾鏡才讓她看起來可以跑得過恐龍(當然穿著高跟鞋跑就算了)。
而且我們還neta了很多人喜歡的《黑暗侵襲》的血池片段。
在怪物的追逐之下,女主潛入了血池之中,緊不緊張,刺不刺激?
但制片人告訴我說這個是全年齡向的電影,我一整個大無語,那把血池改成水池好了,我們可以說neta了吉巴羅,好像大家也挺喜歡這個的。
現(xiàn)在這個時代,觀眾最吃什么?當然是情懷了,君不見三蟲同框啥的票房躥到天上,我一尋思,這還不容易嗎,老版《豬邏輯公園》里不就是三個主角嗎?都花大價錢請來就是了。
千萬不要忘了,讓杰夫高布倫漏一點胸出來啊,他可是當年的性感男星,現(xiàn)在不少人就好這一口呢。
當然,相比于高布倫的裸體,我對他在《變蠅人》里的扮相更印象深刻。
有人批評我們是全白陣容?怎么可能,看我隨便給你們安插兩個黑人進去,一個豪放帥氣大姐大,一個精明智慧腹黑男,這下子沒人會說我們種族歧視了吧?別的不說,咱蘋果是業(yè)界平權的標桿,這點可不能讓人去嚼舌頭。
讓我再看看大家現(xiàn)在最喜歡的電影是什么,大家很喜歡湯姆克魯斯開戰(zhàn)機的《壯志凌云2》,那當然是安排上了,戰(zhàn)機大戰(zhàn)恐龍如何?
啥,你說戰(zhàn)機太快恐龍追不上不科學?隔壁鋼鐵俠黑亞當和戰(zhàn)機肩并肩也沒人說不科學啊。
算了,我搞一輛老飛機總行了吧。
用老飛機總覺得不太對勁,讓我看看湯姆克魯斯還干了什么?騎摩托,好,來一場城市摩托追逐大戰(zhàn)。
不知道怎么拍?就照著《碟中諜6》那么拍,把湯姆克魯斯的臉換成星爵,把摩托車追擊手換成恐龍就行了。
我還有一個點子,湯姆克魯斯是不是還有一個扒飛機的鏡頭,我們就搞一個摩托車扒飛機的怎么樣?
《碟中諜6》里面有飛身跳樓?
走,女主跳一個。
《碟中諜6》里面還有高空跳傘?
走,女主再跳一個。
好,該有的元素都有了,該想劇情了,這我可發(fā)了愁啊,編劇老讓我講科學,本來我還想學《鋼鐵蒼穹2》那樣讓星爵騎著霸王龍大戰(zhàn)其它恐龍呢。
看看《豬邏輯公園》講了什么,有一個公園里有恐龍,巴拉巴拉出了亂子,霸王龍巴拉巴拉。
看看《豬邏輯世界》講了什么,有一個更大的主題公園里有恐龍,巴拉巴拉出了亂子,霸王龍巴拉巴拉。
看看《豬邏輯世界2》講了什么,有一個火山島上有恐龍,巴拉巴拉出了亂子,霸王龍巴拉巴拉。
好了,我知道這一部的故事梗概了,我們搞一個超超超超大的地方,里面有恐龍,然后出了亂子,最后霸王龍一亮相,吼一嗓子,齊活了。
可愛的觀眾們一定會覺得劇情千篇一律,但我們是以創(chuàng)新為名的蘋果公司啊,我們得加上一段別的劇情,還得讓大家感同身受才行。
讓我搜搜今年上半年熱點,誒,這一條不錯,俄烏戰(zhàn)爭,糧食減產,大批人或將餓死,好,搞一場糧食危機的主線,就說有一種變異大蝗蟲出現(xiàn)了就好。
最后,讓我們定一下本片的主題,我一直以為電影是不要主題的,畢竟有情懷能買票就好了嘛,這幾年新冠疫情,網(wǎng)上叫得最兇的就是共存,那就共存吧,和恐龍共存,聽著也是這么一回事是不。
好了,這就是本期蘋果發(fā)布會的內容,iCinema和特供新片《豬邏輯世界3》的全部內容,為了給大家?guī)眢@喜,我會特別出演本片中縱橫捭闔,運籌帷幄的幕后終極boss,希望我的表演能帶給大家歡笑,讓大家在這么一個充滿對立,爭端,恐慌的世界里找到一小塊安寧之地。
Be Foolish,Be Happy 傻人有傻福。
電影院開張了,《侏羅紀世界3》上映了,新世界、大冒險、大恐龍!
本期銩銩,我們圍繞斯皮爾伯格開創(chuàng)的“侏羅紀”系列核心氣質,聊聊這部令人百感交集的最終章:
《侏羅紀世界》的格局何以越變越小?新的創(chuàng)作者應當怎樣找回當年拍攝《侏羅紀公園》的態(tài)度?
1993年,《侏羅紀公園1》。
1997年,《侏羅紀公園2》。
2001年,《侏羅紀公園3》。
2015年,《侏羅紀世界1》。
2018年,《侏羅紀世界2》。
2022年,《侏羅紀世界3》。
這是“侏羅紀”的電影序列。
1、2由史蒂芬·斯皮爾伯格導演,第3部導演喬·莊斯頓是《星球大戰(zhàn)》的視覺特效藝術總監(jiān)。
他們開啟的不只是一個電影系列,更是一個從影視、游戲到樂園,風靡世界的「頂級娛樂IP」。
理解“侏羅紀”系列,要先理解斯皮爾伯格最顯著的一個標簽:童趣。
小男孩騎車帶著E.T.飛過月亮,就是斯皮爾伯格的童趣。
《侏羅紀公園》里,童趣無處不在。
用蚊子血提取恐龍DNA,接近童話的美好時刻。
小姑娘躲在廚房,恐龍跑過來才發(fā)現(xiàn)那是反光。
《侏羅紀公園》站在孩子的立場,讓孩子出去撒野,跟恐龍玩耍、搏斗、冒險,用勇氣和知識解決問題。
如今,我們稱斯皮爾伯格為“好萊塢當代娛樂大片教父”毫不過分。他不光在嚴肅題材上有所建樹,還開啟了新的娛樂大片邏輯:
1、一個最簡單的故事(比如《侏羅紀1》就是密室逃脫)
2、大人和孩子都能欣賞
一下子打開觀影人群的年齡段。
真正的好萊塢合家歡,必須讓孩子也能感受到興奮。按捺不住的好奇,不顧后果的叛逆,與動物建立的真摯情感,都是侏羅紀的“孩子氣”。
“孩子氣”不光是趣味,也是一種價值觀。
大人帶著孩子們躲到樹上,一只恐龍靠近,眾人發(fā)現(xiàn)是只食草龍、沒有威脅以后,就折了根樹枝喂它。
他們臉上洋溢的歡欣,是對生命的熱愛。
恐龍面前,人類就是孩子。
對于短短幾千年的人類文明,恐龍這種未知的龐大力量,無異于外星生命或高等文明。
換言之,是一種“他者”。
整個《侏羅紀公園》,表面是孩子跟恐龍的追逐打鬧,實際上,是人類這一“搖籃中的生命”,跟另一種生命的隔閡與不可理解。
然而很遺憾,從“公園”到“世界”,侏羅紀系列最初的“童真”,在一點點消失。
《侏羅紀公園》把恐龍從6500萬年前帶回來,講的是敬畏“生命”。
《侏羅紀世界》則試圖把恐龍押回人類社會,恐龍的面目變成了“猛獸”。
在這次的《侏羅紀世界3》里,人類會殺害恐龍,甚至專門安排了一場戲讓恐龍彼此廝殺,人們好趁機躲到安全地帶。
那個瞬間,心頭有怒火掠過:
29年后,這部曾經教人敬畏生命的偉大科幻作品,最終下滑到了“動物表演”的層面。
如何對待生命,是侏羅紀系列的基調,也是它經久不衰的根源。
第一部電影里名叫伊恩·馬爾科姆的科學家,幾乎是斯皮爾伯格的化身。在看到恐龍破殼之,他說出了那句經典臺詞:
Life finds a way out。
但是,《侏羅紀世界》把自己困住了。
科學家端出沙盤說,這是我們公園將來的商業(yè)擴建計劃。
主角不再站在孩子這邊,反要通過大人的自我犧牲讓孩子感動。
最糟的情節(jié),是竟然可以“馴化”恐龍。
恐龍從人類文明之外的他者,變成人類的寵物和道具,格局一路降低。
這種無知,是童年的終結,也是一種人類的悲劇。
侏羅紀系列陷入的是很多娛樂大IP的困境:似乎面面俱到,實際淺嘗輒止。
大名鼎鼎的《異形》后幾部一路走低(老雷后來的《普羅米修斯》不算),也是這個原因。
1979年,雷德利·斯科特的《異形》呈現(xiàn)了太空里未知的恐懼。
后來的幾部,則進入到一種淺白的“怪物片”邏輯。
大怪獸更聰明、更厲害,但恐懼感下降,敬畏全無。
把“他者”拍成了“玩物”,把人類和他者之間的關系,縮小成了人類社會內部的問題。
其實能夠看出,侏羅紀新三部曲也在努力探討生命的議題,但是,怎么都不對味。
大結局中,恐龍融入地球生態(tài),跟其他生物一起在夕陽中飛翔,但人不屬于這個生態(tài),而是高高在上,以一種“造物主”的心態(tài)觀看這一幕。
人類的自大再次讓人失望。
導演說,這部電影是“侏羅紀”新、老三部曲共同的大結局,將為整個系列畫上句號。但是,作為風靡全球、影響一代人的娛樂IP,侏羅紀恐龍系列,或許不會真的完結。
真心期望未來的創(chuàng)作者可以回到斯皮爾伯格的初心中去,做一個孩子,做一個對敬畏世界的人。
畢竟,對恐龍來說,人類還處于童年。
沒有人會忘記當Laura Dern摘下眼鏡的那一刻臉上顯露出的驚訝神情,那張面龐詮釋著她在《內陸帝國》中同樣演繹出的恐懼,但更多地包含著一種激動的戰(zhàn)栗,這便是影史上的重要一刻——讓人回想起當年的人們在盧米埃爾的放映機前迎接撲面而來的火車時的震顫——在《侏羅紀公園》(以下簡稱“公園”)開場不久,主角望向眼前的龐然巨物愕然失色,而銀幕前的我們也得以第一次見到栩栩如生的恐龍。 自然,以當今的眼光來看,我們很難忽略這一幕CG特效的拙劣。所以我們需要依靠演員的反應來補足想象。而到了技術更加完善的《侏羅紀世界》(以下簡稱“世界”)中,我們則看到這一宏大的旅游勝地向全世界敞開大門,人變成了屏幕上的小點,就連主角在奔跑和逃亡的過程中面孔也逐漸模糊。(當然我也很喜歡Pratt和Bryce這對組合,但他們并不具備Sam Neill和Laura Dern那樣強烈的不可替代性。)歸根結底是因為特效代替人臉完成了對世界的呈現(xiàn)——從前電影是用人臉反射整個世界。特效水平的提高讓我們看到如世界2里暴虐迅猛龍在籠中裝暈時露出的狡黠神色,仿佛每一個細小的皮膚纖維的顫動都能盡收眼底。然而這樣是否就足夠真實,或者說足夠讓人暫時忘記它只是柏拉圖洞穴里火光般的幻覺?這個問題終究沒有答案。況且,要在想象的藝術中追求絕對的真實未免有些本末倒置。 “世界”前兩部和“公園”前兩部有著基本類似的情節(jié)架構(有趣的是連影片時長都近乎一樣),即講述人類逃出恐龍島和恐龍進入人類世界兩件事。后者在前者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了劇情,無論是游園、逃亡還是獵捕恐龍的環(huán)節(jié)都更加驚險刺激,但也陷入了主題公園式的窠臼中。在老版劇情中剛入園不久,Laura Dern便跳下游覽車循聲前往救助受傷的恐龍,通過掏挖糞便來判斷毒素的來源(公園3里主角亦有此舉),僅這一幕就有著特效無法超越的真實感,同時影片內部的主題也躍然銀幕上,而不像新版一樣要在環(huán)保組織或特工機構上大做文章。世界3開頭采用一段偽記錄的新聞媒介,反映全球生態(tài)之大變——這也是“世界”同“公園”最大的區(qū)別,恐龍徹底被解放了——與此同時還有更加貪婪的商人、更加險惡的基因計劃,但這些不過都是老調重彈,至于衍生出的克隆人議題更是無處落腳。 “Dinasours eat man. Woman inherits the Earth.” 公園1里Laura Dern的這句臺詞放到今天也絲毫不落俗套,且有著令人會心一笑的效果。斯皮爾伯格總能張弛有度地掌控電影里的各項元素,使得影片表面張力和內在主題的書寫并行不悖。關于兩性平等的影射從未在此系列中缺席。而對于冒險片而言,孩童的視角也至關重要,新舊兩版無一例外都在第一部中設計了一對孩童的獨立戲份,可以說也是這兩版各自最好看的段落之一。世界3有意繼承前作的這些表達,例如Bryce逃出黑市和從飛機上彈出后的兩段戲,以及最后她和Laura攜手大戰(zhàn)蝗蟲的情景都彰顯著woman power,但這種“霹靂嬌娃”式的場面——或者說就像《007:無暇赴死》中的Armas一樣——好看則已,可能還不如Laura Dern說的那句話有分量。 世界3最核心的情感力量無疑是父母找尋孩子的波折,而這事實上也跟公園3如出一轍,唯一的不同是救孩子和救恐龍成為了一體兩面。在此之前“公園”三部曲中人類對恐龍的態(tài)度始終停留在敬畏和觀望,新三部曲最大的改造便是挑戰(zhàn)了這一點——公園2里人類救治受傷的霸王龍幼崽反被“報復”,而世界1卻首先向我們展示男主角馴服了一批兇猛的迅猛龍(不知是否過于樂觀)?!笆澜纭毕盗胁粩啻蚱七@一問題的道德邊界,從馴服恐龍到營救恐龍再到放生恐龍,最后一部里營救恐龍幼崽已然揭示人類和恐龍之間建立起了情感紐帶,這似乎完全顛覆了老版電影里一以貫之的食物鏈法則而構想了一種烏托邦式的命運共同體。 “世界”三部曲除了全方位嵌套老版三部曲的劇情外,還充斥著各種戲仿和致敬。且不說影片中出現(xiàn)的琳瑯滿目的帶有“Jurassic Park”標識的元素和臺詞里字里行間的指涉,以及每部影片都是以霸王龍雄踞一方的怒吼作結,人物的性格和形象也有之前的影子。世界3里三位老主演的回歸更是帶來無數(shù)回憶,Sam Neill和Laura Dern之間互相信賴的約定,還有Jeff Goldblum這個活寶——就像當年主角三人團初次見面時Hammond介紹的那樣:“I bring scientists, you bring a rock star.” 他面對恐龍揮舞木棍的場景,以及在對講機里“失敗”的指揮,都讓人回想起公園1的情節(jié)。而邪惡商人作繭自縛的結局也是復刻公園1里反派程序員的死法。 這也正是公園1的偉大之處,它有無數(shù)讓人記憶猶新的經典橋段。而之后的幾部多多少少都從中借鑒,或是從其他地方汲取靈感。公園2里軍方捕獵恐龍的場景很容易讓人想到霍克斯1962年的《哈泰利》,而片尾霸王龍進城的橋段也在《金剛》之類的影片中有跡可循。公園3更換導演后則直接拋棄了前兩部的主線,變成了有些b級片趣味的逃生片。同樣地,世界3和前兩部相比也另起了一片爐灶,不僅借鑒了類似007的諜戰(zhàn)式敘事語氣,還有黑市逃亡、屋頂追逐這些更趨向于動作片的成分(也是全片最緊張的一段),以及不管什么都要致敬一下的《現(xiàn)代啟示錄》……很遺憾地說,這樣一鍋亂燉并沒有起到很好的效果。只有最后雙線匯聚、新老主角團相遇的場景讓我小小地激動了一下,也是影片的高潮。 當他們并肩站在突然出現(xiàn)的南方巨獸龍面前時,影片旋即轉入《怪奇物語》式的兒童片基調里:盡管面對危險,這一刻所有人是絕對安全的。“Run! ”隨著Sam Neill一聲令下,他們躲到翻了個的汽車背后,再鋒利的爪牙也傷及不到他們其中一人。從孩童的眼光來看,近在咫尺的危險和安然無恙的結局,這就是一部冒險片的真諦。
后記 對我來說,侏羅紀公園的Main Theme是像Hedwig's Theme一樣一聽就要起雞皮疙瘩的。它不僅是我的啟蒙電影,也為童年時代喜愛恐龍的我打開了一扇窗。因此在初中、高中、大學畢業(yè)都剛好趕上《侏羅紀世界》上映也算是一個美麗的巧合(雖然后兩部都挺爛…),在看到最后Sam和Laura接吻的那一刻,我感覺我的一部分回憶也圓滿了……總之,謹以此文獻給童年,我的侏羅紀情結永不落幕。
1/
時隔四年,《侏羅紀世界3》終于上映了,出于種種因素,今年能在國內銀幕上看到的好萊塢大片并不多,所以我也算是期待了蠻久。
上一部侏羅紀世界2的評價其實就不算太高,但作為前序,它在片中設下的種種鋪墊與伏筆都讓我對新系列的第三部要如何填坑感到很好奇——被釋放到全世界的恐龍會帶來多大的生態(tài)危機?疑似有恐龍基因的克隆小女孩會不會成為人與恐龍世界共存的關鍵人物?人稱滄老師的系列MVP滄龍能否在第三部混到更多的劇情?
特意去IMAX影廳觀影完畢后,我的感想……果然證實了那句真理——沒有期待就不會失望。
本片觀感的平庸,大半歸功于這部電影BOSS擔當?shù)娜祟惙磁珊涂铸埍憩F(xiàn)實在有夠拉胯。
尤其是這位BioSyn公司的老總,看完電影我?guī)缀醵家獙λ畋硗榱恕W鳛槿蚩萍脊揪揞^,本應該想做什么打個響指都有下屬替他安排,而這位大哥卻不管做什么事都得親力親為,連刪庫跑路這種程序員干的事都要自己來……為什么?因為他的手下全員都是老六!全公司上上下下沒一個人是真正站在他那邊的,盜獵團伙馬上就要被恐龍咬死了還不忘供出情報,白衣女雇傭兵張口閉口就是給money才做事,黑人小哥又是二五仔,公司雇員們遇到危險只想趕緊潤了,最后他不得不坐地鐵逃亡,沒有助理幫他打包收拾行李也就算了,身為大老板……他甚至連幾個貼身保鏢都沒有???而且連把槍也不帶(估計他滿口袋都是能量棒吧),最終慘死于幾頭小恐龍之下,慘得我無語凝噎。
電影界里要是評選一個混得最失敗的反派,我估計他應該能排得上號。和那么菜的反派作對,主角一伙人的冒險之旅當然也就沒啥阻力可言了。
所以整部電影劇情平平無奇,缺乏高潮也就罷了,在特效大場面上,相比前作也沒能帶來更強的突破和沖擊。第三部既沒有第一部作為新時代開篇給人的恢弘冒險奇旅氛圍,也沒有第二部古堡驚魂式的刺激觀感, 雖然恐龍已經擴散到全世界了,但電影的視角還是收縮回了《侏羅紀公園》那種主題公園式的小范圍冒險,而那種在潮濕叢林里,主角們屏住呼吸,背后緩緩出現(xiàn)一條大恐龍的鏡頭……拜托,前幾部我們已經看得太多了,導演能不能來點新意?
另外我有一個問題,為什么近幾年凡是電影里BOSS是科技公司大老板的設定,都要長得一副蘋果CEO庫克的模樣?從《不要抬頭》到《侏羅紀世界3》,還有別的什么電影幫我回憶下,老板們都是那種一頭白發(fā),外表斯文(弱雞),滿口禪學、改造地球、love & peace什么的,實則內心貪婪、利益薰心的設定……好萊塢你們真的不是在暗中黑蘋果公司嗎,以后電影里的贊助還想不想要了?
2/
說到電影里那個叫拉姆齊的黑人小哥二五仔,我另一個問題就來了。
在那家大公司里,他作為二號人物,老板欽定的替身使者……啊不對,代言人,想要拿到變異蝗蟲的基因標本,豈不是去研究室隨便轉一圈、開口說兩句話就能輕松拿到了?為什么還要大費周章地在暗中讓《侏羅紀公園》老三人組主角團冒險闖入地下實驗室去拿呢,這不是玩呢?
話說回來他的設定背景究竟又是什么,為什么可以年紀輕輕就身居高位,然后為什么又莫名其妙地要反叛蒂姆庫克?通通不知道,我只知道這是劇情需要。
整部電影里,像這樣有頭沒尾、莫名其妙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
電影開頭女主驚險地從恐龍養(yǎng)殖場里救了一只被特別單獨關起來的三角龍寶寶,那只三角龍似乎是什么伏筆的樣子,然后……就沒了。它特別在哪呢?不知道。
黑人女飛機駕駛員,替非法組織送貨送了那么多年都好好的,結果就因為人群中多看了那個小女孩一眼,立刻善心發(fā)作,一秒變成主角們的得力助手,出生入死不在話下,為什么?不知道。能為了才見過一面的陌生人被恐龍追、白給一架飛機、甚至墜機時還讓出降落傘……我都懷疑她是不是圣母瑪利亞轉世了。
而女主角也在上洗手間時,莫名其妙地一眼就相中黑人女,覺得她一定會是我的好姬友,莫名其妙地找這個路人各種求幫忙,原因僅僅因為她會講英語,我整個人就是一頭問號?請問你是開了編劇的天眼還是咋的?
這部電影里的主角,總是能像想睡覺時隨地倒下去剛好遇到一個大枕頭,剛巧不巧地遇到各種工具人替他們出手解圍。
梅茜被抓了?沒關系,第二部的黑人小哥剛好加入了中情局,正正好在抓捕那個盜獵團伙,馬上就要展開收網(wǎng)行動了。好了主角偷偷跑去馬耳他參與抓捕行動,一看抓捕小隊,咦?你說巧不巧,這不就是第一部里的另一位黑人大兄弟嗎,于是倆人又有了一波親密無間的抓龍配合。
好了,他們打聽到了是科技生物公司抓走的小女孩,可是要怎么去呢?此時草叢里就跳出了一位野生的黑人女機師,開著一架飛機直接把他們送到意大利去。后來一伙人在恐龍叢林里冒險,正不知道該怎么去找小女孩的時候,老主角三人組一頓翻車操作,在偌大的叢林里剛好就翻到了主角團面前,把女孩送了過來——“您的外賣已送達?!?/p>
你說世界上怎么有那么多剛剛好的巧合呢?真的非常神奇有沒有。
飛機迫降那一段劇情是全片最鬼扯的,你和我說一架飛機從三千米高空高速正面撞到結冰的冰面上,半架飛機都插水里頭了,主角還能毫發(fā)無損地從飛機里爬出來半點事都沒有?這科學嗎,除非他們都是超級賽亞人吧?早知如此,女主應該很悔恨只有自己被彈射出去吧。
提到這彈射裝置想想就更奇葩了,正常飛機如果只有一個彈射座椅的話,百分之三百會是屬于駕駛員座椅吧,結果卻是某個乘客的座椅有彈射逃生裝置,理由是“我這架飛機平常不載人,所以只裝了一個彈射座椅”……仔細想想,這邏輯真的有點太逆天了。
還有這家公司的安保措施,也是相當?shù)拿曰蟆?/p>
一個小女孩能從被關押的實驗室,在老板眼皮子底下越獄跑路。
老主角CP拿著個手環(huán),可以隨便從更衣室換一身白大褂,就潛入地下實驗室里。
實驗室里的變異蝗蟲,可以從密封的地下實驗室里,冒著火逃到地面去,最開始是哪個大聰明設計的這套安保系統(tǒng),能開除嗎?
整家大公司上上下下,幾乎沒有任何武裝防御力量,喂喂,你們是在養(yǎng)恐龍還是在養(yǎng)倉鼠???
公司地鐵的隧道里,居然可以跑進恐龍,平常真的不會發(fā)生事故嗎?
為了對付主角的飛機,庫克一聲命令關掉了防空系統(tǒng),然后飛機被風神翼龍搞墜機了,你們這系統(tǒng)就這樣一直關著不開了?其他人是不打算坐飛機了嗎以后?話說回來,為什么老板跑路要坐地鐵不坐私人飛機,這逼格好像有點低,話說回來的回來,為什么老板是最后一個獨自跑路的??其他雇員是從哪里跑路的,他們沒有受到主角他們斷電的影響嗎?
通通不清楚。
不只是劇情的莫名其妙,電影的剪輯和節(jié)奏也是一樣的問題,缺乏高潮的表現(xiàn)力,總是演出到一半,下一秒忽然就迷之轉場了,讓我在觀影時有種聽別人講話講一半就被打斷的卡喉不適感。
比如電影最后,一群人還在爭論要不要帶吳博士離開,結果話也沒說完,大家就準備上直升機了,于是主角們就不再爭論剛剛的問題,直接跑路。
類似這樣的剪輯安排充斥全片,比比皆是,常常讓人看得沒頭沒腦,感覺非常糊弄。
對此,我只能表示:
我生平最討厭兩種人了,一種是說話只說一半的人,另一種……
3/
前面提到了,相比前兩部的恐龍BOSS——暴虐霸王龍和暴虐迅猛龍,本片的恐龍BOSS南方巨獸龍實在是沒什么壓迫感。
首先它可能是個瞎子,當它在叢林中夜遇主角團,七個大活人站它面前,它愣是看不到,就圍著汽車和他們玩起了秦王繞柱play,雖然我知道這是在致敬《侏羅紀公園》里的經典躲騎車橋段,還有站大恐龍面前不動它就看不見你的設定,但這頭大恐龍遲鈍的模樣居然讓人感覺有點呆萌。而后面在塔樓上,南方巨獸龍圍攻了主角一小會不成后,它大概是心想“算了算了,人類吃起來好麻煩的樣子,不如去吃那些鹿好了”,然后居然就這么灰溜溜地放棄跑走了,你作為BOSS的尊嚴呢?
片尾的三龍大戰(zhàn)也是,明明可以拍得很震撼,但實際表現(xiàn)就很水。
昔年在《侏羅紀公園》里名震四方的T-REX霸王龍在新系列里連連吃癟,各種作為背景板擔當,這一部《侏羅紀世界3》主打情懷牌,不僅老三人組占據(jù)了非常多的戲份,連霸王龍也怒刷了一波存在感,更是在片尾特意COS了一次真龍版LOGO。
只是它在戰(zhàn)斗力方面依舊拉胯,先是在森林里于南方巨獸龍面前低頭認慫一波,最后決戰(zhàn)時發(fā)現(xiàn)單挑打不過,只能聯(lián)手鐮刀龍背后陰人(在看電影時,坐我身后的小朋友直接在電影院里喊道:霸王龍?zhí)嚵耍。戏骄瞢F龍看起來魁梧粗壯,實則是個脆皮,直接被鐮刀龍的利爪穿胸而過,幾頭巨龍的混戰(zhàn),從鏡頭的力量感到野性的釋放,都跟鬧著玩似的,非常拉胯。
最關鍵的是,本片里最拉風牛逼、作為全場輸出擔當?shù)溺牭洱垼钚卵芯恐赋?,它在現(xiàn)實中大概率是食草恐龍,身長10米,行動緩慢,爪長75厘米,卻能一爪子給14米長的南方巨獸龍扎個透心涼……鐮刀龍泉下有知,知道自己在電影里被拍得那么牛逼plus做夢應該都能笑醒了。
電影里的其他龍也不遑多讓,開頭星爵拿著一條套牛繩就想拉住一頭感覺跟犀牛身板差不多的食草龍,你是在逗我嗎?中間反派用激光筆標記獵物、恐龍追襲的樣子讓我想到了我家的貓在玩激光逗貓棒的樣子……唯一牛逼了三部曲的滄龍老師還是和之前一樣,出場時間非常短暫,驚鴻一瞥后就繼續(xù)神隱大海。
說起來,這部電影里戰(zhàn)斗力最強悍的大概是變異蝗蟲了,個頭堪比我們南方的蟑螂那么大,單體可以撞穿農場門板,集體可以從地下四層的研究室直接一飛沖天撞破鋼筋水泥天花板逃走,被烈火炙烤后都能不死,還能帶著火焰飛個大半天,生命力實在是頑強到炸裂,比起恐龍來,擁有更接近毀滅世界的可能性,建議環(huán)球下一部電影可以拍《蝗蟲世界:起源》。
只是我在看電影時一直在思考,據(jù)說烤蝗蟲特別香,因為蝗蟲一身都是蛋白質,油炸過的蝗蟲肉質鮮嫩,有如大蝦,如果電影里的蝗災傳到了中國,這些尺寸和澳洲龍蝦差不多大的蝗蟲豈不是會成為饕客們的絕妙食材?什么十三香大蝗蟲、奶油焗大蝗蟲、醬油水清蒸大蝗蟲紛紛上架,以中國吃貨的戰(zhàn)斗力,我感覺被吃絕種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吧。
4/
電影的劇情、演出都屬實平淡,如果說本片還有什么亮點的話,那肯定就是電影滿載的初代《侏羅紀公園》情懷牌了。
格蘭特、艾莉、馬爾科姆的三人組回歸,讓人感慨三十年的歲月變遷(不過說實話,山姆·尼爾老了以后,感覺顏值比中年時帥多了,居然有點肖恩康納利的味道了)。
除了他們戲份之多、甚至有蓋過新版主角的趨勢外,電影里也頻繁出現(xiàn)對第一部《侏羅紀公園》致敬的各種彩蛋和經典臺詞,比如格蘭特出場時正在考古挖化石的畫面,他的“恐龍一般不會從正面對你發(fā)起進攻,而是從兩側突襲……”臺詞、第一部開頭終于被填坑的剃須膏罐子、艾莉博士見到小三角龍寶寶時興奮逗恐龍的樣子……在第一部里,兩人在公園里第一次接觸到的恐龍就是一頭生病的三角龍。
情懷牌是個簡單有效的法寶,只要讓當年的老演員出場,提到一些當年的經典臺詞、講講當年的梗、讓當年用過的道具再度出現(xiàn)成為彩蛋,就能把一幫子老粉絲感動得淚眼汪汪,怒喊爺青回,最近這些年的電影里很是常用,屢試不爽(說的就是你,小蜘蛛3)。
但看電影的,除了老影迷、還有新觀眾。
他們對于再多的經典彩蛋也只能表示一頭霧水,本片大打的情懷牌并不能掩蓋電影本身的無聊與平庸,雖然有新老主角聯(lián)手拯救世界的橋段、還有最后恐龍與地球生靈和諧相處的壯美景色,在氣氛烘托上,確實擁有了作為完結篇應有的那種圓滿氛圍。
然而這一份圓滿,卻總讓人感覺有點空洞與表面。
如果回看第一部《侏羅紀公園》,你會察覺到斯皮爾伯格并不只是單純在拍一部關于恐龍的視覺大片,還有許多對基因技術的應用、人類科技對于地球生態(tài)的影響、物種滅絕后強行被復活是否有悖天理與自然選擇的各種探討和思考。而到了《侏羅紀世界3》,這些宏大、具有深度的思索都被簡單的拉到用愛能解決一切問題的層次了,那么我們還能說什么呢。
整部電影的主題無非就是拯救小女孩、順便搞垮一家巨頭邪惡公司,平平無奇的好萊塢冒險大片,已經在其他電影里被拍過了一千次的套路,甚至就算剝離了影片里所有的恐龍、基因改造之類的元素,把恐龍改成雇傭兵什么的,主角改成007,故事結構也完成能成立,那么這部電影真的有傳承到《侏羅紀公園》系列最初帶給人何等不可思議的情懷與沖擊嗎?
很多人會說,它不過就是一部娛樂用的爆米花電影,較真找尋意義有什么意義,有被娛樂到就夠了。
可是,你真的有被娛樂到嗎?
霸王龍是挨了三部打而活著的唯一的龍。它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條臟兮兮而黢黑的尾巴。吃的雖然是肉食,可是又虛又弱,似乎吃的是素食肉,也沒吃飽。它對人說話,總是滿口吼哈嗷嗚,叫人半懂不懂的。因為它姓霸,別人便從描紅紙上的“霸王龍?zhí)煜碌谝弧边@半懂不懂的話里,替它取下一個綽號,叫作霸王龍。霸王龍一到侏羅紀,所有進食的龍便都看著它笑,有的叫道,“霸王龍,你臉上又添上新傷疤了!”它不回答,對鐮刀龍說,“砍兩顆草,要一只鮮鹿肉?!北懵┏鼍蓬w大牙。它們又故意的高聲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食物了!”霸王龍睜大眼睛說,“你怎么這樣憑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親眼見你偷了南方巨獸龍的鹿,吊著打。”霸王龍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吃鹿不能算偷……吃鹿!……頂級掠食者的事,能算偷么?”接連便是難懂的話,什么“霸王卸甲”,什么“我焯”之類,引得眾龍都哄笑起來:侏羅紀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沒有與恐龍同行
2018年看完《侏羅紀世界2》的時候,我就跟同行的朋友說,這個系列要繼續(xù)拍下去就要成《恐龍快打》了,結果幾年后的《侏羅紀世界3》并不是這么回事。
當時俺這么說是有原因的。
一些大朋友們,小時候玩街機的時候,應該都玩過《恐龍快打》。
這款游戲戰(zhàn)斗系統(tǒng)非常爽快,槍械和道具等種類豐富,敵人有大壯漢也有變異恐龍。四個主角:白人、小妞、小黃帽(我們那叫“工人”)、大漢。
小時候我一個人玩,不續(xù)關最多只能到扔鐮刀那個boss那里,跟小伙伴們合作的話,運氣好能一幣通關。后來PC模擬器上又玩了很多遍,最愛的街機游戲之一。
故事改編自1986年漫畫家Mark Schultz的系列漫畫《新侏羅紀神話》(Xenozoic Tales),漫畫后來被改編為電視動畫《凱迪拉克和恐龍》(Cadillacs and Dinosaurs)。
《恐龍快打》是基于動畫改編,于1993年4月CAPCOM在CPS1街機基板上發(fā)行。
游戲的故事背景很有意思,典型的廢土科幻。
地球環(huán)境被破壞,人類只能在地下居住。直到26世紀地球才生態(tài)恢復,人類再次回到地面時發(fā)現(xiàn),生態(tài)好了之后恐龍也復活了。一些人認為應該和恐龍和諧共存,另一些人則以獵殺或抓捕恐龍牟利。還有一些人則認為應該利用恐龍,對人類進行基因改造從而變得更強。
所以游戲里有野生的恐龍,也有被壞人控制的基因恐龍,更通過基因工程,把人類與恐龍基因融合的變異怪獸,幾位主角一路打得就是這些玩意兒。
我們再來看《侏羅紀世界》前兩部的劇情發(fā)展趨勢。
“侏羅紀”六部中的恐龍都是基因工程的產物,但“公園”只是單純地讓恐龍復活,而“世界”里就開始人工干預恐龍行為了。
比如《侏羅紀世界》第一部中聰明的迅猛龍布魯,還有基因合成恐龍狂暴龍(Indominus Rex)。
《侏羅紀世界2》更直接了,不但有基因恐龍暴虐迅猛龍,連小女孩都是基因技術的產物。
所以照這個趨勢發(fā)展,到了《侏羅紀世界3》里,人類和恐龍混居的世界,大概率會再現(xiàn)《恐龍快打》的劇情——人類基因和恐龍基因混合的變異恐獸。
一步一個臺階,這才是三部曲故事的應該有的發(fā)展趨勢。
但《侏羅紀世界3》,根本沒走這一步,電影的故事,基本上就按照第一集的模式重來了一遍。
這還不是最失望的,最失望的是該片忽悠人。
《侏羅紀世界3》公映之前最大的賣點是什么?很顯然,就是恐龍來到了人類世界,將對人類世界產生何種影響?
《侏羅紀世界2》里小姑娘一個人擔著“圣母”的罵名,結尾把所有恐龍都放了出去,就是為了第三部這個大噱頭。
結果電影完全浪費了女孩的苦心,《侏羅紀世界3》根本沒有這些內容。
正片開始的時候,大部分恐龍已經被關起來了。
根本不用想1997年《侏羅紀公園2:失落的世界》結尾霸王龍在圣迭戈街頭橫沖直撞的場面,就連去年發(fā)布的5分鐘片段——《侏羅紀世界3:序章》里,霸王龍來到汽車影院把人類嚇跑的橋段,都沒有。
這就好比《復仇者聯(lián)盟3》結尾告訴我們要決戰(zhàn)滅霸了,結果《復仇者聯(lián)盟4》開場告訴你,滅霸已經打完了,大家開始收拾殘局了。
擱著這玩我們呢???
所以,《侏羅紀世界3》哪怕故事差一點也無所謂,噱頭足賣點多就行,但該片前期噱頭營造很足,應有的賣點卻沒有出現(xiàn)。
馬耳他篇章,是全片最好看的地方,“星爵”與野蠻盜龍的飆車,食肉牛龍在廣場上吃了個人,這唯一一處人類與恐龍在當代世界的PK。
其余就再度回到了封閉的叢林,把系列模板故事又演了一遍。
看看當年飽受詬病的《失落的世界》是怎么拍的,大批人馬來到恐龍聚集地圍捕恐龍,三角龍大鬧營地,霸王龍撞翻房車,迅猛龍圍獵偷獵者,霸王龍來到人類世界搞事情,這才是“恐龍與人類混居的世界”。
結果《侏羅紀世界3》演了半天,也就副櫛龍跟馬一塊奔騰,翼龍跟群鳥比翼齊飛,滄龍跟藍鯨并駕齊驅,跟人類在馬耳他打了一架,就這?失望。
但話又說回來,不要抱太大預期,當成娛樂爆米花電影,還是可以看的,最起碼值得去電影院。
新老三部曲主角齊聚,但情懷部分僅適合老粉絲,新觀眾還需要溫習前作,否則對電影中出現(xiàn)的幾位老面孔都不熟悉。
電影有很多呼應93《侏羅紀公園》的橋段,比如南方巨獸龍“美麗的大腳”、馬爾科姆博士再度當了“誘餌”、基因公司的壞人又一次被雙脊龍“相中”等。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boss”庫克先生“。跟93“公園”里那個偷恐龍基因的胖子,真的就是同一個公司的。
看來這么多年過去了,這家公司當年雖然沒偷成恐龍基因,但最終還是做大了,不過到頭來負責人最后都栽在了雙脊龍腳下,這就是宿命吧。
電影不僅僅情節(jié)上致敬了《侏羅紀公園》,后半段風格上也是極力在靠攏該片——走驚悚路線。
我看到很多觀眾不喜歡這樣的設定,認為娛樂片不應該有這些驚悚場面。
但是,恰恰這樣的風格,才是最為“正統(tǒng)”的,因為“侏羅紀”系列本身就是“技術恐懼類”科幻電影,是要讓恐龍更加嚇人才對。
但看到“星爵”教格蘭特博士訓恐龍的時候,總感覺有些奇怪。
時代變了,從“公園”到“世界”,30年的時代發(fā)展,也代表著人類對待“技術禁區(qū)的觀念的拓展。
《侏羅紀公園》改編自作家邁克爾·克萊頓的同名小說,該小說于90年代初期出版。
原著中,“技術禁區(qū)”的邊緣就是用生化技術復活滅絕的恐龍,但這一切都是客觀原因,主觀原因還是人類的貪欲,最終導致危機。這都是《侏羅紀公園》三部曲的故事。
所以前三部電影中,為基因工程誕生的恐龍賦予了原始荒蠻的特征,人類與恐龍涇渭分明,各自代表著文明與自然的屬性,人類不應該干預自然,這是小說和電影的主題。
但《侏羅紀世界》就變了。
在“世界”系列里,“技術禁區(qū)”邊緣得到了拓展,不但人類與恐龍的互動就越來越多了,而且恐龍的自然屬性淡化,基因雜交、智商飛躍、甚至被開發(fā)出了兵器用途。文明與荒蠻的界限已經開始模糊。
上一部里,迅猛龍布魯甚至成為了主角的幫手,本片里,甚至還有不少養(yǎng)恐龍的畫面。
這就是“技術禁區(qū)”拓展的標志。30年前,人類覺得“用科技復活恐龍、克隆生物”是有危險的;如今人類眼界開闊,對“復活恐龍”這種事情是大致默許的,但對“基因技術”的濫用,還是反對的。
所以依照此趨勢,再過30年,人類什么觀念,那就不知道了。
最典型的就是杰夫·高布倫飾演的馬爾科姆博士。
★他在97年《失落的世界》里那番演講,直接表明基因生物,本來就不應該存在,就算復活滅絕的恐龍也不行!
★到了25年之后的《侏羅紀世界3》,他出場又是一番演講,觀點大致是這類“基因生物”貌似可以被自然所接受了,但不能人工干預他們。
這就是“公園”與“世界”最大的不同之處。
PS,比如前兩部《侏羅紀世界》,給人類世界造成最大危機的都是人工基因恐龍,而“普通恐龍”,某種程度上,最后都“幫助”人類消除了危機 。(下圖就是區(qū)別)
依照這個觀點,《世界2》里結尾小女孩把恐龍們都放了出去,也不是什么“圣母”行為,這跟把動物放歸大自然沒什么區(qū)別了哦。
而《侏羅紀世界3》,在這個“混居”噱頭之下,是打算重新讓電影中的恐龍具備荒蠻屬性,才在后半段的風格和主題上靠攏第一集的。
所以電影后半段就變成了相對復古的“怪獸驚悚片”,片中的里恐龍,才重拾嚇人的特征——“沒有人性,追著小朋友亂咬”。
(周星馳的電影說了,咬人的都是資本主義恐龍,中國這只絕對不會?。?/p>
終究而言,《侏羅紀世界》三部曲,基本意味著電影從昔日的科技恐懼主題科幻片,變成了徹底的爆米花娛樂,但也不用較真,為當代的“恐龍熱”添磚加瓦就夠了。
因為看完確實很想養(yǎng)恐龍。單憑這一點該片就值得一看。
PS,能看2D,就絕不選3D,因為是2轉3,小弟我兩天看了兩個版本,3D效果除了黑,跟沒有一樣,親測。
彩蛋,恐龍熱
說到恐龍,本片中的恐龍達到27種。
除了“最大的”南方巨獸龍,連少見的“鐮刀龍”都出現(xiàn)了。
一直覺得“侏羅紀世界”這個系列的主創(chuàng)對是不是跟霸王龍有仇。
你說第一部里讓年邁的霸王龍打不過基因恐龍還情有可原,第二部里霸王龍直接變吉祥物了。第三部里霸王龍連南方巨獸龍都打不過,就有點扯了。
一定要記住,霸王龍,又名雷克斯暴龍,這么有名,就因為他是恐龍時代最重最大的食肉恐龍,白堊紀的霸主。
南巨龍頂多比霸王龍高一些,論體重和咬合力,都不如霸王龍,“最大的食肉龍”更是無稽之談。它要是最大的話,為啥電影到現(xiàn)在才想起來。
鐮刀龍就有意思了,這是個植食性恐龍,看它那么小的頭和鳥喙一般的嘴就知道了,電影中也有呈現(xiàn)其吃素的畫面。
不過鐮刀龍卻是獸腳類肉食性恐龍演化的結果,說白了人家祖上是吃肉的,但大概是由于生存環(huán)境和食物匱乏,逐漸改吃素了,但脾氣依然暴躁。
新老角色和明星恐龍都回來了,但唯獨缺少了《侏羅紀公園3》的大主角棘龍,讓我這個棘龍粉絲好生郁悶。
難道就因為戰(zhàn)神棘是“錯體龍”嗎?
PS,因為電影拍攝時棘龍資料較少,后來新挖掘的化石顯示,棘龍根本不長那樣。人家是一種水生恐龍,四足類恐龍,造型有點像大號鱷魚,尾巴上還有鰭。
要這么論的話,迅猛龍(Velociraptor)還是錯的呢。
這個恐龍出身復雜。Velociraptor的學名叫“伶盜龍”,被翻譯為“迅猛龍”,這是兩種不同的恐龍,真正的迅猛龍跟公雞差不多大小,伶盜龍頂多也就哈士奇體型,反倒是片中的野蠻盜龍體型是差不多的。
實際上是當年原著作者邁克爾·克萊頓故意把恐爪龍寫成伶盜龍的,他覺得后者名字夠酷。
電影里也直接表明,這種恐龍是基因改造之后的產物,圓了當年的“錯誤”。因為最新研究表明,無論是“迅猛龍(伶盜龍)”還是“野蠻盜龍”,身體應該覆蓋著羽毛。
所以電影里也出現(xiàn)了未被基因改造的同類恐龍——一身羽毛的火盜龍。
可惜迅猛龍在本片里,直接淪為吉祥物了。
最驚喜的,就是異齒龍,就是在礦坑里想要吃人的那些玩意兒,小時候在畫冊上見過,最愛的恐龍之一。
但異齒龍跟翼龍一樣,不屬于恐龍,屬于盤龍類。
這種生物生活在二疊紀,比恐龍時代早很多,嚴格意義上異齒龍類是獸孔目的根源。也就是說,它們跟哺乳動物關系更近。
關于影視,那些你不了解并很有趣的故事,第一時間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可關注WX工號:
電影文酷
dreamcrowfilm
就“世界”系列的觀感而言,1>3>2。1.看前需重溫前5部(舉兩個例子,本作大反派道奇森就是在《侏羅紀公園》開場不久指使胖子去偷恐龍DNA的那個角色,老版女主塞特勒本來就是個植物學家,本作以蝗災導致生態(tài)災難為切入點把她拉回來沒啥問題)。2.本片真正片長是147分鐘+ 6分鐘。一年前就放出的6分鐘“開場”片段并沒有出現(xiàn)在正片里,但卻有關聯(lián)。3.務必務必 選擇IMAX 2D 版本!這是個從頭到尾都在看(涵蓋前5部)彩蛋和名場面致敬的情懷落幕作。老角色們戲份很多,開場僅20分鐘一代男女主就出場了。如果真要拍后續(xù)的話,麻煩給滄龍大大像《巨齒鯊》那樣拍個solo吧,它的戲份比前作還少….
生物公司的老板好庫克??
烤螞蚱公園
編劇敷衍至極,這幾年吃了幾波情懷殺的紅利就開始無限整爛活兒上癮了。劇情全靠各種巧合推進,Tim庫克演了一個白癡;一分給音效,多一分給政治正確,T-Rex永遠占著系列C位,坐等爛番茄暴跌。
2.6 隱隱有些covid指涉,某時仿佛在看《不要抬頭》,反派又被指向了一個Tim Cook一樣的商人。總是依靠找回舊IP的角色依然還是創(chuàng)意枯竭的體現(xiàn),中段的動作戲像在看邦德,越來越同質化。
零期待走進影院,看完覺得真沒有那么不堪啦,至少不帶腦子去看IMAX廳我還是有爽到。雖然70%的刺激場面在預告片里都給劇透了個干凈,但整體看下來還是貢獻了幾場精彩且饒有趣味的段落的。比如古城恐龍追車戲,的確驚險刺激;洞穴那塊驚悚氛圍做得也不錯,有被嚇到。但是整個劇情也很多胡逼扯的地方,小女孩逃出實驗基地宛如走出自家大門,還有帕帕徒手揍恐龍我真的發(fā)出一聲爆笑,頓時魂穿《銀護1》把恐龍?zhí)唢w,這是合理的嗎哈哈哈。能夠理解到這一部在劇作上的為難,一方面要收買老三部曲粉絲的情懷,另一方面又要讓新三部曲主角進行最大程度的發(fā)揮,兩撥人馬直到2/3的地方才強行匯合,但是又無法確保這么多角色每個都面面俱到,所以多少是有點顧此失彼的。但咋說呢,考慮到現(xiàn)在好萊塢院線大片真的看一部少一部,還是珍惜這種機會吧,給三星。
當年,我怒噴侏羅紀公園3是狗尾續(xù)貂,如今看完侏羅紀世界3以后,我必須向它道個歉,沒有最爛只有更爛。92年那陣,斯皮爾伯格左手拍辛德勒名單,右手拍侏羅紀公園,可謂文體兩開花。斯皮爾伯格畢竟是大師,100個人拍暴龍追逐戲,絕逼是以暴龍在后面追,人在前面拼命跑為買點,唯獨斯皮爾伯格別出心裁,他讓角色躲在車后面屏住呼吸,和暴龍玩躲貓貓,緊張的氛圍瞬間拉滿,那時候電影技術沒有現(xiàn)在那么發(fā)達,但我至今仍記得,博士第一次見到恐龍的場景,兩頭巨大的腕龍涉水而過,副櫛龍群在一旁喝水,侏羅紀公園的經典主題曲適時響起,那是一瞬間,我比第一次見到活恐龍的博士還激動。如卻再也找不回當初那份情懷,唯獨有的,只是當主題曲響起的時候,心底還能泛起些許漣漪,現(xiàn)在電影技術確實更發(fā)達了,但會講故事的導演卻越來越少了。
這應該是疫情期間最能撫平我對好萊塢科幻片死氣沉沉爛泥扶不上墻怒火的一部續(xù)集之作,撇開販愛賣情懷的通病,IMAX全程炸裂,特效場面無可挑剔,一掃《蝙蝠俠》《神奇動物3》廢話連篇又無所作為的爛長無力,雖然新舊男女主角的相遇不意外用了個爛俗的雙線橋段,主角群像光環(huán)閃瞎眼,故事推進全靠巧合,但不妨礙它構架的宏大,氣勢上的磅礴,而且盡可能讓每種恐龍有獨特的出場方式,細節(jié)更是數(shù)次致敬斯皮爾伯格的開篇風格,有角色之間的碰撞,有招牌情懷的呈現(xiàn),給來看特效的觀眾最大的誠意,給愛驚悚冒險的觀眾布置重重危機,狹小空間的對峙,森林里的肅殺氛圍,陸地上空的追逃獵奇,再陷研究基地的種種未知,盡享恐龍世界的奇妙神秘,兼具驚悚與壯闊,一秒回到“侏羅紀公園”的童年噩夢,今年進口片中最值回票價的視效佳作,妥妥的得二刷!★★★☆
只要你活得夠久,be了20年的cp都能等來he……太感動鳥,嗚嗚……
心態(tài)逐漸變成有得看也行
在這部大和諧的電影里,不僅恐龍活下來了,黑人、白人、黃種人、LGBT、單性繁殖生物…都活下來了
又長又碎又累的大雜燴。不明白為什么要在侏羅紀的世界觀上混搭一個蝗蟲危機,電影解釋不夠合理,一個試圖利用蝗蟲控制糧食生產的boss,何必花那么多精力來養(yǎng)恐龍?主要人物太多了,到最后主角集合,一句話甚至要五六個人接力說,觀感非常累。老演員也沒用好,老男主全程心不在焉,只想著怎么和老女主復合;混沌學教授更是像得了老年癡呆,任場面再緊急也像無事發(fā)生……劇情推進也很孱弱,恐龍追車戲占了那么大篇幅,結果只告訴帕帕小女孩被送去哪兒了,有效信息太少了吧。進入主題慢,前面鋪墊太長。巧合也很多,所有人總會在需要的時候恰好出現(xiàn),翻車能恰好翻到主角身邊,霸王龍又恰好出現(xiàn)了。黑人小哥上一秒還在和boss斗嘴,下一秒就準確得知主角位置并匯合……影片最后還不忘來一場恐龍battle,恐龍全面淪為道具,財富密碼真是玩明白了
實名嘲諷蘋果庫克
不堪入目。劇本稀里嘩啦,兩條主線硬生生綁一塊。臺詞無腦??铸?zhí)匦迕?。最客氣的?John Williams 的 Welcome to Jurassic Park 竟然只出現(xiàn)了小片段和變奏,暴殄天物!論情懷差了《壯志凌云2》十萬八千里。
雖然叫侏羅紀世界,但仍然離不開美國中心,外景只去了馬耳他,估計也是疫情原因。雖然格局小,文戲各種尬聊,動作戲都是套路,但是主題公園就是要驚險刺激,腎上腺素飆升,比漫威看的興奮!缺點是恐龍的音效太刺耳了。P.S. 胖胖的Owen和Claire好可愛!
三妹迅猛龍3分鐘,二姐霸王龍5分鐘,大姐滄龍4秒鐘。過氣女明星是不配出道了嗎,環(huán)球我勸你做個龍吧...
六部曲全家福拼盤,每個人物和恐龍都出來露露面,戲份分配很平均。Claire貼著水面躲避恐龍、恐龍咬住梯子周圍鐵籠、城市跑酷的那種對巨獸的恐懼感,霸王龍現(xiàn)身演繹經典logo,還有很多前幾部片子的小梗,這樣一些讓人會心一笑的小瞬間能讓我這樣不喜歡恐龍、對這個IP也沒啥情結的普通觀眾也有點感動了。太久沒在電影院看好萊塢片了,看的過程還是很快樂的。恐蟲、密恐者慎看!龍卷風一樣的巨大只蟲群!又見生物科技公司研發(fā)項目玩過火差點毀滅人類,反派也太像Tim Cook了,這么多人居然只有boss掛了哈哈哈。
侏羅紀公園就是那種看的時候覺得特別驚險刺激,看完想起立鼓掌,但回家睡一覺就開始遺忘劇情的電影。但是看的時候,那種心潮澎湃,對恐龍的恐懼,對大自然的敬畏,對造夢者的感激,都是真的,一瞬間都回來了。這次新舊兩條線交匯在一起,完成度很不錯,值得看!
很一般 庫克帶領蘋果企業(yè)轉型失敗 被恐龍吃了
6/10,抱著最低預期來看這部電影,其實我倒覺得這部遠遠強于第二部,侏羅紀世界整體系列:1>3>2??隙ㄒ幌聝?yōu)點:首先,讓侏羅紀公園老三部曲老年主角團回歸,情懷值拉滿。迅猛龍追逐男主女主逃亡這場戲,無論是任何動作電影,都處于一流梯隊的高質量追逐戲。再來說說缺點:1.你永遠不用擔心強大的主角光環(huán),主角團一個人都沒死,壞人總是死的干凈利落,總是讓人覺得違和感滿滿。2.為什么總要設計如此愚蠢的結局?總是讓霸王龍和其他恐龍在大結局和混血龍打一架?完全沒有必要的廢戲,也是被玩爛的套路。3.第三部真正的問題并不是圣母白左,而是偏離主題,就好比一篇完美的高考作文,用詞如此華麗工整,但是侏羅紀世界竟然研究起蝗蟲了,就算前面的爆米花大場景設計的再好,偏離主題,閱卷老師也只能無奈的給出及格分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