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_俄罗斯无码特级毛片_中文字幕人妻av一区二区_亚洲另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日本黄页网站免费大全_中文乱码人妻系列一区二区_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抽搐色欲_99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不卡

    • 正在播放:我的姐姐2021-第07集
    當前位置:首頁 日本劇 我的姐姐2021

    我的姐姐2021

    評分:
    0.0很差

    分類:日本劇日本2021

    主演:黑木華  杉野遙亮  久保田紗友  若林拓也  平巖紙  ?

    導演:吉田善子?

    猜你喜歡

     劇照

    我的姐姐2021 劇照 NO.1我的姐姐2021 劇照 NO.2我的姐姐2021 劇照 NO.3我的姐姐2021 劇照 NO.4我的姐姐2021 劇照 NO.5我的姐姐2021 劇照 NO.6我的姐姐2021 劇照 NO.16我的姐姐2021 劇照 NO.17我的姐姐2021 劇照 NO.18我的姐姐2021 劇照 NO.19我的姐姐2021 劇照 NO.20

    劇情介紹

      幽默又刻薄的姐姐白井千尋(黑木華飾)和雖然被姐姐捉弄卻能乖乖聽話的弟弟白井順平(杉野遙亮飾),在父母不在的一段時間里相依為命。工作結(jié)束后回到家,一邊喝著酒,吃著各自喜歡的東西,一邊圍繞戀愛、工作、興趣、人生展開對話。@哦擼馬

     長篇影評

     1 ) 學朋友寫觀后感之第一篇

    這并不是一部站在女性立場講話的電影。

    以第一場戲為例,安然爸媽手機里沒有安然的照片,這本來就是個視覺信息,但是被處理成交警的臺詞,一句帶過了,讓本來就有“姐姐”經(jīng)驗的觀眾去想象這種感情,沒有“姐姐”經(jīng)驗的人得到父母雙亡這個信息就夠了。這兩個信息在這場戲的主次是拍反了的。是不是有意為之,我還不確定,畢竟第一場戲。

    安然的困境,家庭和社會讓她養(yǎng)弟弟,但是她不想養(yǎng)弟弟。幾個層次,一是從情緒出發(fā),不想養(yǎng),沒好好拍(第一場本來應該完成這個任務,閃回也在完成這個任務);二是實際情況,不能養(yǎng),幾乎沒拍——為什么不能養(yǎng)?因為掙錢難,結(jié)婚難,這個弟弟要不要花錢,耽不耽誤她掙錢學習?沒拍,安然男朋友的家人對弟弟惡作劇的反應,沒拍(現(xiàn)在安然非要讀研的心理被處理成賭氣我也是服了,男朋友分手也處理成他媽的性格問題,這些都可以間接的理解成“不能養(yǎng)”,但是非常間接,同樣需要觀眾有“姐姐”經(jīng)驗)。

    直接的,用戲、用影像拍了啥?弟弟的可愛,弟弟的犧牲懂事,反向拋棄自己成全姐姐。

    我就說這個故事可能在文字上成立,電影化根本不成立,姐姐沒法和弟弟“打”,牛逼的張子楓沒法和這個天才小演員打。弟弟無辜,且是弱勢群體,不戰(zhàn)而勝。但是編劇導演,到底想說什么呢?當?shù)艿軤奚约哼€被姐姐打哭了之后,你們留給姐姐什么選擇空間了嗎?

    姐姐只能跟姑媽打,另一個姐姐。我媽在我大一跟我說,想要個孩子,但是怕她跟我爸出事了我相當于多個兒子,負擔不起。我媽還沒為我舅犧牲過什么夢想,這是一個母親會考慮的事情。這里面的姑媽,有文化背景有理想,被環(huán)境壓垮了,反過來壓迫姐姐,這應該是這個故事的開始(事實上,這也確實是這個故事的開始,只不過被截胡了不知道為什么,可能是不會寫劇本吧。)

    片子里面的女性群像,都很匆匆,堆在一起,沒有前因后果,我就說雞賊吧,我自己也這么干過。

    我打個一星吧。

     2 ) 優(yōu)點和缺點都很明顯的一部電影

    這部電影的評價兩極分化,我覺得各有各的道理。

    電影的優(yōu)點在于,它展現(xiàn)了姐姐們在成長過程中普遍面臨的困境和不為人知的辛酸。電影拍得非常樸實,許多細節(jié)看似輕描淡寫,卻真實動人。幾位主演的表現(xiàn)非常到位。

    重男輕女的議題一直都存在。

    上一代各種叫“招娣”的女性,獨生子女一代各種不惜交罰款也要生兒子的父母,以及開放二胎、三胎后越來越懸殊的二孩、三孩男女性別比,無不昭示著社會普遍存在的對新生嬰兒性別的偏袒。

    電影中,那位生了兩個女兒的高齡產(chǎn)婦一家,不惜冒著產(chǎn)婦的生命危險“拼”一個兒子,便是重男輕女的真實寫照。一直以來,由于女性是實際懷孕和生育的人,所以,“生不出兒子”的罪名,總是被強加到女性身上,使得許多女性自責、內(nèi)疚、不惜拿自己的生命作為賭注。但新生嬰兒的性別,實際上取決于男性的精子。女性根本不該背負這些苛責,更不該不斷為“生兒子”這個飽含性別歧視的目標承擔健康和生命風險。

    這種偏袒,不僅表現(xiàn)為生育前人為的性別篩選,也會貫穿在部分女性的成長過程中。

    在父母不斷表達生兒子的意愿、對女兒的嫌棄以及對兒子明目張膽的偏愛時,身為女孩,經(jīng)常會自責:“為什么爸媽更偏愛弟弟?是我的錯嗎?是我做得不夠好嗎?”

    這種困境,并不會隨著長大而煙消云散,而是大概率會貫穿人的一生。有的女性不斷督促自己變強、賺更多錢、為人處世更周到,并不是完全出于個人理想和個人意志,而只是為了解決童年時的困境——為了證明自己值得被愛。

    這樣一個廣泛存在卻一直不被討論和關(guān)注的話題,如今可以出現(xiàn)在大熒幕,我認為是好事。它讓姐姐們被看到,讓姐姐們的困境被關(guān)注到。

    這種困境最令人痛苦的地方在于,姐姐們所面臨的并不是一個具體的敵人。電影里,沒有一個絕對的惡人,每個人看起來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和困境,也都有溫柔和善良的一面。但砸在姐姐們身上的鐵拳,卻是真實存在的。她們無法把自己人生的悲劇歸咎于某個具體的人,也正因如此,她們無處使力、無從逃離,只能在父權(quán)制的天羅地網(wǎng)中苦苦掙扎。

    但電影的缺點也很明顯。

    電影的敘事有點雜亂,節(jié)奏較慢,對幾個重要情節(jié)沒有充分展開,比如安然的父母為什么把她寄養(yǎng)在姑媽家,安然成長過程中還遭遇什么性別歧視等等。這幾個情節(jié)對觀眾共情安然至關(guān)重要。

    作為女性觀眾,幾個蜻蜓點水的細節(jié)就足以讓我共情到安然,理解她的剛烈、決絕和矛盾。但電影還有大量享受著性別紅利卻渾然不知的男性觀眾,輕描淡寫的背景交代很可能讓觀眾難以對安然產(chǎn)生共情。

    而電影最為人詬病的,是結(jié)局,這導致許多觀眾憤而給出差評。

    雖然結(jié)尾嚴格意義上來說是開放式的,并沒有給出安然最終的選擇,但她放下簽字筆、帶著弟弟離開領(lǐng)養(yǎng)家庭,看上去像極了接受“姐姐”的身份、并與這個身份和解。這顯然與她之前大量的抗爭背道而馳,也讓許多觀眾對電影傳達的三觀極度失望——無論父母如何對待姐姐,無論姐姐對弟弟多么沒有感情,她最終都會承擔起“扶弟魔”的責任。

    老實說,我對結(jié)尾也是失望的,哪怕是戴著鐐銬跳舞,電影也可以結(jié)束在姐姐糾結(jié)要不要簽字的剎那,留一個徹底的開放式結(jié)尾。

    雖說姐姐最終與“姐姐”的身份和解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在性別歧視、情感綁架、道德綁架三座大山下,人很難憑借一己之力掙脫天羅地網(wǎng)。

    但父權(quán)社會對女性的道德綁架和情感綁架實在太多了,即使電影本身是復雜的,摻雜了復雜的情感和無奈,但復雜的東西一經(jīng)廣泛傳播,很容易被理解得極為簡單粗暴,進而成了進一步綁架姐姐們的籌碼。所以,我完全理解部分觀眾對結(jié)尾的憤怒,尤其是有弟弟并且從小生活在重男輕女環(huán)境中的女性的憤怒。

    但我并不想因為結(jié)局而徹底否定這部電影。

    在我看來,這部電影的珍貴之處在于,對于廣大獨生子女和廣大男性來說,這不失為一個了解姐姐困境、了解重男輕女現(xiàn)象對女性造成的傷害的途徑。在當下這個越來越割裂的社會里,我們尤其需要渠道去理解彼此、共情彼此。

    要知道,一個人做出的選擇,未必出自個人意志。顯然,安然哪怕最終決定撫養(yǎng)弟弟,也違背了她最初的個人意志。姑媽雖然一再為弟弟犧牲自己,但不代表那就是她的個人意志。高齡產(chǎn)婦雖然自己說愿意冒險“拼”兒子,但這背后,又有多少雙手正掐著她的脖子呢?又有多少社會的PUA強加于她呢?

    我們要看到的是這些選擇背后的無奈和困境,而不是用一句“這是她們自己做出的選擇”來簡化問題,無視強加在她們身上的性別歧視、道德綁架和情感綁架。

    通過這部電影,希望更多的人能認識到姐姐們的困境,不要再參與到綁架姐姐們的隊伍里。也希望姐姐們不要為自己的性別而自責、內(nèi)疚。如果你不想為家庭做出犧牲,不想被弟弟吸血,想要追求自己的人生,那么,你完全可以站出來說“不”,因為出生不是你能決定的、弟弟的出生也不是你能決定的,應該為弟弟負責的是決定生育他的父母,而不是你。你沒有義務為別人的決定做出犧牲。你首先是你自己。

    每當面臨人生選擇,女性一定要多問自己幾句:“我快樂嗎?這是我自己想要的,還是別人強加給我的?”

     3 ) 又是為了“她”

    《我的姐姐》熱映,女性議題毫無懸念地再次成為焦點。

    為此,網(wǎng)友們爆發(fā)了激烈爭論,內(nèi)容圍繞影片對姐姐形象的刻畫,對其在男權(quán)社會中困境的描寫,以及她在片中的最終選擇。

    這篇文章我想從這一爭論入手,談談我的看法。一部分是為這部電影“辯護”,一部分是給它挑刺。

    我們先從爭論聊起。

    01

    看過《我的姐姐》的結(jié)局,我就知道,這片兒少不了要挨罵。翻看評論,果不其然,很多網(wǎng)友異常憤怒,撂下各種狠話。

    首先,我非常理解他們的感受。特別是作為女性觀眾,看到姐姐安然最終拒絕在合同上簽字,領(lǐng)走了弟弟,似乎前面所有的努力都白費了,她最終還是乖乖聽話,為守護家族的唯一男根犧牲了自己。這是哪門子獨立女性?難道更合理的做法,不該是果斷簽字,瀟灑離開嗎?

    這個想法很在理,姐姐應該甩掉弟弟——這一“重男輕女”觀念的產(chǎn)物,去追求自己的生活,才算是實現(xiàn)了一個受壓迫的女性向獨立女性的轉(zhuǎn)變。好,那我們沿著這個邏輯,試想另一個場景:如果姐姐簽字時,看到弟弟的臉上有明顯的傷痕,她還應該簽字嗎?

    你一定覺得我在強詞奪理。明明沒有的事兒,為什么要假設?

    其實我這么問只是想提醒大家,在所有的“女性議題”之下,始終都潛伏著一個更底層也更具決定性的命題,叫作“樸素的人性”。我們在思考任何問題時,都不該繞過“人性”去直接追求更高的東西。

    當然,我不是說“把弟弟送去領(lǐng)養(yǎng)”是沒有人性的做法,我絕無此意。我只是想說,我們可以設身處地地想想姐姐的處境。她面臨著一份合同,簽字以后,她將和自己的親弟弟——世界上血緣關(guān)系最近的人——永別。而她和弟弟的關(guān)系起初很陌生,她甚至很厭惡這個弟弟,但父母死后,經(jīng)過短暫的相處,弟弟對她表現(xiàn)出一定的依賴,而她雖然談不上喜歡,至少也已經(jīng)接受這個弟弟了。這時,當她面臨這樣一份訣別的合同時,她還能毫不猶豫地簽字嗎?

    如果導演要她擺出一個獨立女性的姿態(tài),大筆一揮,瀟灑轉(zhuǎn)身,這非常容易,也非常討好;但我想了想,如果我是她的話,我很可能也會猶豫,下不了筆。因為這時,比起女性意識,更能影響她的是“人之常情”。換句話說,面對這個具體選擇時,姐姐腦子里想的不會是“性別對立”,更不會是對“男尊女卑觀念”的徹骨仇恨,她只會想,如果簽了這個字,自己就再也見不到弟弟了。她能坦然接受這個失去嗎?很顯然,她不能。

    基于這一點,她拒絕了簽字。我覺得這個選擇是完全可以被理解的。

    當然,你還是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并覺得我在胡扯,我完全尊重。我只是對于僅以這個結(jié)局為由就否定整部電影的看法,感到有些遺憾。

    02

    《我的姐姐》這部電影盡管不夠尖銳,不夠深刻,但它想要完成的關(guān)于“女性追求獨立”的表述,還是基本完成了的。

    說到底,什么是獨立?

    其實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主決定未來。而整部影片的故事,其實就是在講述安然如何卸掉身上的一個個包袱,最后給自己爭取到一個“自主決定”的機會。

    在這個過程里,她面臨著三重障礙。

    第一,妥善安排好弟弟;第二,家中長輩的責難;第三,與男友的情感糾葛。

    關(guān)于第一點,剛才已經(jīng)說過,安然最終找到了一個理想的領(lǐng)養(yǎng)家庭,經(jīng)濟條件不錯,夫妻二人也和睦,所以這個障礙基本不存在了。

    第二點,長輩的責難,這份責難主要來自于姑姑。姑姑和安然剛好形成了兩代“姐姐”形象,前者完全是一個犧牲者,為了家庭、為了弟弟可以付出一切;而安然則是一個因為受到父母不公的性別待遇而極具叛逆色彩、獨立意識的女性,父母去世后,為了弟弟的撫養(yǎng)問題,她公然頂撞的第一個人,就是這個父系家族的大家長——“大伯”。而最終,姑姑也理解了安然,不再干預她的選擇。

    第三點,和男友的情感問題。安然的男友是一典型的媽寶,沒什么主見。他一面答應和安然去北京闖蕩,一面又不敢把這個決定告訴父母。由于原生家庭問題,安然在情感關(guān)系中一直都缺乏安全感,因為連父母的愛對她來說都不是確定無疑的,更何況是他人之愛。因此,安然一直期待有人能無比堅定地愛她,但很顯然,她的男友無法做到這點。于是,安然果斷與他分手,自這份情感中解脫。

    至此,擺在安然面前的三重障礙都已消除,她終于可以純粹地替自己做一個決定。而這個決定,最終就落在了那份合同上。但我想說的是,這份合同簽與不簽,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安然在做這個決定時,是否自愿,是否不受脅迫。

    因為,當我們在說女性權(quán)利或說任何人的權(quán)利時,不是規(guī)定Ta一定要做出什么樣的選擇,才算是維護了自己的權(quán)利,而是看Ta是否自愿做出選擇并承擔后果。而后者才是Ta真正的權(quán)利,也才可視為Ta真正掌握了自己的人生。

    那么很顯然,此時弟弟已經(jīng)有了好的歸宿(雖然并非弟弟本人所愿),姑姑也不再阻撓,男友也不再構(gòu)成去北京的牽絆,安然的決定可以完全發(fā)自本心。那么到這里,無論她怎樣選擇,她的女性獨立之路其實都已經(jīng)完成了。

    當然,我這么說,你可能覺得我在狡辯。但實際上所有電影都是如此,最終結(jié)局不重要,重要是結(jié)局之前,主人公是否完成了自己的弧光。

    隨便說幾個例子,比如漫威電影,鋼鐵俠最終死或不死重要嗎?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死之前由一個吃喝嫖賭的花花公子,成長為一個救世界的英雄,當那句“I am iron man”說出之后,他的身份確認就完成了,結(jié)局是什么無關(guān)宏旨。

    再比如《我不是藥神》,片中的程勇最終是被釋放、被判刑、或者出逃他國,重要嗎?也不重要。重要是,他從一個唯利是圖的小商販,成長為一個散藥救人的平民英雄,當這個弧光達成后,這個人物就已經(jīng)立住了。

    回到《我的姐姐》,當安然身上的一個個包袱被卸掉,當她重新?lián)碛袥Q定未來的權(quán)利時,她就已經(jīng)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獨立女性了。怎么選,其實無所謂。

    當然,你仍然可以說,她的選擇讓人感到不舒服。我部分同意,但我也能部分理解安然的決定。除了上述的關(guān)于“人之常情”的原因,還有兩點變化可以參考。

    一是她當初要去北京的決定,一定程度上是因為考研、自我追求,還有部分原因是因為她要逃離絕望的此地,但隨著故事發(fā)展,當父母離世、姑姑轉(zhuǎn)變、男友離開、與弟弟的關(guān)系緩和等一系列事件發(fā)生變化后,北京還是非去不可的選擇嗎?

    其二,安然內(nèi)心其實一直都在期待一種無須懷疑和戒備的親密關(guān)系的建立。這點上,父母不能提供,男友無法勝任,姑姑和舅舅也無法替代,那么當她和弟弟之間存在這種可能時,是否也影響了她的選擇呢?

    我覺得這些都是主創(chuàng)們留下的一些合理線索。

    當然還是那句話,你可以完全當我在胡扯。但我只是覺得,這部電影在它有限的表達上,還是盡可能地將其合理化了,這點不該被忽視。

    03

    最后來說說問題。

    在我看來,《我的姐姐》最大的問題不在于它已經(jīng)完成的部分,而在于它沒能完成、甚至不敢觸碰的部分。

    這部電影看似展示了當今女性在男權(quán)社會中的種種痛苦,但其實它給自己加足了各種保險,淡化甚至回避了更深的痛楚。

    首先,我們看全片的“反派”,也就是安然遇到的最大阻力,是什么?找來找去,發(fā)現(xiàn)幾乎沒有。在她的家族中,最適合出演“反派”的其實是大伯,他作為整個家族的大家長——男權(quán)象征,秉持著傳統(tǒng)的傳宗接代的觀念,最可能對安然的自由構(gòu)成威脅??墒?,這個大伯只在影片開始露了一面就徹底消失了。反而是姑姑——另一位女性,成了家族中最大的阻撓力量。這其實已經(jīng)把矛盾悄悄轉(zhuǎn)移,甚至淡化了。

    再來,片中的弟弟是一個過分“宜人”的存在。他只在有限的時間里,表現(xiàn)出一個被父母寵壞的“小皇帝”的形象,但更多時候,他像一個聽話的、識趣的、令姐姐難以割舍的“情感工具人”。這無疑嚴重削弱了姐姐面臨的困境,也使得最終的“團圓”結(jié)局顯得輕易而廉價。

    再看安然周圍的那些男性角色,舅舅、男友、肇事司機……他們都有各自的性格弱點,但這些弱點其實都是小罵大幫忙,相反對于女性,他們都是極其友好的存在。至于曾經(jīng)傷害過安然的姑父、表哥,前者已癱瘓在床,徹底失語;后者則直接淪為隱形人,毫無作用……

    而以上所有因素加起來,就使得這部電影在女性議題上根本無法走得更遠,因為它在各方面都小心翼翼、步步謹慎,不去觸碰更深、更血粼粼的傷疤。

    終究,主創(chuàng)們還是不夠大膽,他們只有心闖入一個時髦的話題,卻無力為這個話題提供新鮮的觀點。到頭來,這部電影又成了諸多“女性故事”里一個毫無新意的案例,難以留下任何印記。

    也許從片名中,我們早該意識到這點。

    “我的姐姐”中的“我”,到底是誰?為什么在一部以女性為絕對主角的電影中,“姐姐”再次成為了“他者”?

    這些問題都沒有答案。

    但可怕之處或許就在于,我們對答案的缺席早已見怪不怪、習以為常。


    歡迎關(guān)注我的公眾號:子戈說電影

    只寫不一樣的深度影評。

     4 ) 這電影不假也不矛盾,想為它說幾句話。

    身為一個比自己弟弟大17歲的姐姐,我很喜歡這部電影,因為這電影沒有迎合任何群體的喜好或者對它抱有的期待,它拍的只是真實的人性(的多重可能之一)。

    作為一個獨立的人,我很小就跟家里人說,你們生可以,但不要想著以后靠我養(yǎng)他,我不會因為任何人而犧牲自己的人生。但這并不代表我不愛我弟弟,因為被生下來不是他的錯。

    本來想表達很多,但還是附一段和死黨的聊天記錄,她特別明白我的意思(有這樣的朋友我真的感覺非常幸運),表達的也比我清晰有條理。

    并不需要贊同,我只是想為這個電影發(fā)聲。

     5 ) 浮于表面而又缺乏真誠

    看完《我的姐姐》感到很氣憤,總想找一句話來形容這部片子給我的感受,搭地鐵回家的路上突然想到了,這是一部浮于表面而又缺乏真誠的片子。

    導演和編劇都是女孩子,看得出她們對于女性議題的討論欲望。

    片子的立意不低,想要接觸的社會問題是熱門而又復雜的。

    那些在網(wǎng)絡上被議論的,甚至于貶低的,但又真實存在的“伏弟魔”們,像安然一樣的女孩們,她們的處境是什么樣的?她們能不能脫離這個困境?我想這是這個片子最想討論的話題,但是導演處理不好這么復雜的題材,于是整個片子顯得稀碎,人物七零八落。

    從一開始就擺明了安然的困境,甚至是一種極端的困境:給安然安插了太多不如意,被父親嫌棄、寄宿在姑姑家、被霸凌、被性騷擾(姑父偷看洗澡)、有一個只會賭錢的舅舅跟一個苦哈哈的姑媽、弟弟年紀太小、男朋友除了脾氣好啥也沒有......導演和編劇把一切不如意都放在了這個角色身上。兩個小時的時間里,我都在非常耐心地等待導演和編劇對于這種困境的回應。

    然后呢?

    沒有然后。

    本來是社會困境,是時代遺留問題,結(jié)果用愛粉飾太平。用愛和可愛的孩子煽情這個問題就解決了嗎?

    一直期待安然會走掉,深知這種走掉是無情的,故事中的安然跟弟弟都會因為這個分別而痛苦,甚至于是會受到電影的觀眾指責,那也很好,至少比現(xiàn)在好。

    因為無法解決的問題,因為選擇了愛自己而面臨的“歷史遺留”問題,就是會長久的悲痛下去,這種無法解決的問題讓無辜的安然跟弟弟雙方都是破碎的,以更大的沉默的傷痛延續(xù)下去,都更能發(fā)人省醒。

    但是整個片子,看不到一丁點的思考,好像用愛就能解決一切。

    弟弟這么可愛,這么小,能有什么辦法呢?當然是跟他一起生活啦。

    這算什么?

    片子多是設計感,缺乏真誠的表達和思考。

    在角色設計上,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姑媽跟安然的角色是一對相互映照的角色,角色與角色之間的關(guān)系非常的程式化,安然是覺醒的姑媽,相戀五年的男朋友是沒有用的只會添堵的工具人......整個片子真的非常的程式化。

    子楓妹妹一直都是一個蠻好的演員,可是妹妹畢竟年紀不大,在本片中造型也有些問題。著實不能讓人信服這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女孩,總是看著太小了,無論是牽著弟弟一起走還是跟男朋友一起,都特別特別有違和感。

    所以從一開始,電影在日常生活的營造上就顯得七零八落。

    整部片子看下來,就是一部披著社會熱點跟女性問題外衣的無腦商業(yè)片。我從來不覺得文藝片與商業(yè)片有高低貴賤之別,但文藝工作者貴在真誠,有多大能力做多大的事情。要做商業(yè)片做就是了,遵循那套運作邏輯,刺激觀眾爽點,也不失為非常優(yōu)秀解壓的作品,但是拿著社會話題作為幌子,看不到一點真誠的思考和努力,甚至連故事的真實性和日常生活都令人詬病,這種賣社會噱頭無腦圈錢的商業(yè)運作,浪費了演員的好演技,也浪費了這個故事的好立意,同時披著社會熱點的外衣以為自己是一部好電影,真的很令人生氣。


    【新更新】

    1.根據(jù)評論區(qū)的專業(yè)小伙伴提醒,刪掉了自己對于俄語看法的那一段。確實是自己在對于俄語語言認知方面的有誤跟不深入,導致了對于影片的誤會,在此刪除,表示歉意。

    2.非常認同評論區(qū)說的,故事雖然有欠缺,但是使得人們關(guān)注了這個問題。就這一點來說,這個片子做到了,大家為此爭論不休,使得這個問題浮出水面,當然很好。但是這一點對我來說,不能夠成為片子就非常不錯的理由。從不認為電影要給任何人答案,但是電影也許可以展示和深挖每一種選擇或是每一種無法選擇的困境之后的,人的情感。就這個角度來說,我覺得這部電影沒有做到。理由是:為姐姐安排的苦難非常程式化,前文所述并不是非要姐姐不養(yǎng)弟弟,去北京就好,而是,也許展示姐姐去了北京,但并非心安理得,姐姐和弟弟在各自的生活里并沒有因為這種關(guān)系的擺脫而過的快樂,這樣子是不是會更好呢?會不會更加引起人思考呢?這不是一部爽劇,電影的功能,尤其是試圖關(guān)注社會問題的電影,不應該只是一部爽劇,去北京解決不了問題,不去北京同樣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這才是問題的所在。因為都沒有解決這個問題,都讓人心里沉甸甸的,我覺得這才是這個電影所關(guān)注的社會問題同樣能夠給觀眾留下深思的地方。我之所以氣憤,就在此處,這是一個沉重復雜的問題,那個溫馨地一起踢球也許是夢境也許是真實的結(jié)局配不上這個立意,處理得過于簡單的了,這才是我覺得這部影片浮于表面的地方。當然也有評論區(qū)的朋友說,這是一個開放式的結(jié)局,那么或者,也許安排成姐姐沒有簽字,把弟弟叫過來抱著弟弟哭泣結(jié)束,是不是也會更好呢?

    3.以上都是提供一些可以討論的可能性,歡迎所有有不同看法的小伙伴一起禮貌地討論,確實在評論區(qū)學習到了很多,很多想法都是在改變和不斷調(diào)整完善的,關(guān)于有的朋友說結(jié)局的開放性,也是我之前未曾思考到的,見仁見智吧。畢竟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以上。

     6 ) 專訪 |《我的姐姐》導演編劇回應結(jié)局爭議

    編劇游曉穎:“告訴女性應該怎么做,是不公平的。我們一直強調(diào)支持,而不是支配。

    導演殷若昕:“安然是一個強者,她不可能像姑媽那樣走老路,因為已經(jīng)是新的了,不再在一個套子里了?!?/p>

    (舅舅、安然與舅舅的關(guān)系沒來得及問,有些可惜)

    導演殷若昕和編劇游曉穎

    01 為什么父母不在場?

    Ifeng電影:姐姐的父母,并沒有特別直接或大篇幅地進行展現(xiàn),為什么決定這樣設計?

    編劇游曉穎:第一稿,父母有出來過兩三場,但覺得寫得也不是很透,把事件的延展性拉得太長了。

    因為我跟導演都是學戲劇出身的,當時在聊《日出》里有個金八爺,他從頭到尾沒出過場,但是他的影響一直都在,所以最后決定讓父母幾乎處于一種不在場的狀態(tài)。

    其實有一場戲,講了父母為什么要這樣對姐姐,后來拿掉了。因為如果是國人看的話,可能不需要去解釋太多,比較能夠理解。

    導演殷若昕:國人真的不需要你再去強化,當你看到他們的時候,就能夠明白家庭的氛圍。比如父親打小女孩的時候,媽媽抱著女兒哭,爸爸的打也會落在媽媽的身上。

    他們都處于時代的局限性里、傳統(tǒng)里,說“你讓老漢沒有面子”。父母可能都沒想明白,我為什么非得這么弄?

    02 姐姐為什么在墓地示弱、原諒?

    Ifeng電影:父母有局限性,姐姐的局限性在哪?

    殷若昕:這個我們討論過,更愿意把它稱作是一種矛盾性的統(tǒng)一,而不是局限。

    姐姐表面上的那種硬和她內(nèi)心的那種軟,有一個反差。她內(nèi)心那種情感藏得很深,需要被一層層剝開的。但有情感、有軟肋不是一個局限。

    游曉穎:姐姐是一個格格不入者,她的格格不入源于她心里面很深的情感矛盾。她必須不斷地觸碰外界,才能得到回應,才能確定自己想爭取的到底是什么。我覺得她在探索的,是和世界相處的方式。

    Ifeng電影:情感的矛盾,指的是她對父母有特別深的愛和依戀,但是她的父母并沒有同等給她嗎?

    游曉穎:我覺得是她對父母有特別大的遺憾。

    Ifeng電影:“遺憾”是什么?

    游曉穎:父母去世之后,她再也沒有辦法去求證,她是不是被愛的。

    殷若昕:整個童年過程里,她對親密關(guān)系和愛的那種需要、付出,很多是沒有回應的。

    我們也閃現(xiàn)了一些快樂的畫面,一家三口騎自行車,一起學游泳,但下一瞬間就是父母離她遠遠的、非常冷漠的形象,這是姐姐不斷求證的東西。那些快樂、甜蜜,媽媽給她洗頭的時光,擁抱在一起的感覺到底存在過沒有?

    因為我覺得父母孩子是彼此需要,所以姐姐這部分一定是缺失的,但這個空洞永遠就是遺憾,因為她沒有辦法再得到那個答案。

    Ifeng電影:姐姐最后去墓地,有一段類似自我情感的告白,她說“其實我做了那么多,只是希望你們看到之后會說,我女兒還不錯”。她父母竟然偷改了她的志愿,相當于摧毀了她的夢想,但她最終好像沒什么恨意,甚至還非常示弱地希望得到父母的愛、諒解、認可。

    游曉穎:墓地這場戲,很多人問是不是姐姐原諒了,我認為她沒有,也不只是示弱。但是她敢于敞開,在恨著的同時又渴望著被認同。

    她說了很多的大話,表現(xiàn)得非常的硬氣,我要掙脫這一切,但是到這一刻是沒有辦法的。她必須要承認,我沒有辦法忽視你們對我的態(tài)度。當她承認這一點的時候,某種程度上她可以放下枷鎖和包袱,輕裝上陣。

    殷若昕:實際上從父母離世到墓地這段戲,仍然是一個極短的時間,安然她已經(jīng)用了24年的時光,探索她和父母之間到底是怎么回事,此刻經(jīng)歷了一個巨大事件,她仍然在探索。

    因為像我們這個年紀,周圍的朋友也都30多了,可能原來上大學的時候,我都沒有聽過她家里的事情,這些年會聽到越來越多。

    我有個朋友是獨生女,她的父親渴望她是個男孩,對她有打罵、有忽略,甚至你的職業(yè)必須是我安排的,我不尊重你。直到這些年她才開始說出來,她恨、她痛苦,這些一直影響她現(xiàn)在的生活。

    安然能夠說出來,非常勇敢,完全不是弱者的姿態(tài)。好了,我承認了,我也不在那里剛著不交流了。這個對她自我探索和完整的一個部分,很重要!落點落在這,更像自我的過程,我們在這點上一致是統(tǒng)一的。

    游曉穎:勇敢不是我在你面前豎起銅墻鐵壁,一個人最大的勇敢,是我在你面前不設防。因為安然足夠強大,才敢把內(nèi)心里最深處的東西剖析出來。之前弟弟說想吃肉包子,她說沒有,很激動,她不肯承認,她拒絕回憶。

    我跟導演老是在探討,現(xiàn)在大家拒絕情感、拒絕交流是容易的,但去交流、去表達是難的,所以安然其實是做了一件難的事情,完成了一個很勇敢的自我解脫。

    Ifeng電影:安然一定要離開成都,是正面的情感更強一點,還是她討厭這個地方,負面的情感更多一點?

    殷若昕:在她的生命過程里,這是會變化的兩種力量。

    我覺得她要離開,更強的動力是她真的想掌握自己的人生,因為她這個訴求曾經(jīng)被打破了,掌握人生是她真正的原動力。

    03 弟弟為什么在最后掌握了主動權(quán)?

    Ifeng電影:一些觀眾認為弟弟的臺詞有些成熟,比如“你喜歡我”,“我只有你了”,不太像孩子。

    游曉穎:有一場姐姐很生氣,把衣服扔在弟弟身上,讓他走。然后弟弟一下子把門關(guān)過來,說“你冷靜一點”。剛開始我們也在探討,后來有一次我記得導演跟我說她去兒童游樂園,突然背后就有一個小孩,對她媽媽是吧?

    殷若昕:對周圍的小朋友大喊,你冷靜一點。

    游曉穎:對,印證了這一點。之前真的有交流過,至少我觀察到的一些小孩,說這種話太正常了。他有的時候是在學大人,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有的時候他就是能夠說出來。

    在網(wǎng)絡時代成長起來的小孩,真的超越了我們對小孩的定義。

    殷若昕:我原來在寫劇本的時候還沒孩子,也會問,這個話小孩會不會說出來?當你真的有了小孩,他說出的話會讓你很驚訝。

    比如說我的小孩今天早上跟我說了一句“媽媽我不要你變,你不再是昨天的媽媽了”。很奇特,她其實才只有兩歲半。

    而且小朋友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和觀察能力很強,弟弟去舅舅那呆了幾天,就學會了說臟話。

    Ifeng電影:有一個說法,好像每個人都有一個落魄離譜的舅舅,我也有。

    游曉穎:為什么都會有的,因為家里的兒子,特別是上一代的好像總是被偏愛、被寵愛,過分寵愛之后,就像舅舅說的“屁用都沒有”。成人世界,沒人寵著他,就會有一些失落。這也是一個真實的寫照。

    Ifeng電影:有沒有考慮過,如果弟弟設定在其他年齡,會有不一樣的走向和結(jié)局?比如他是個嬰兒,或者已經(jīng)上初中了。

    游曉穎:開始寫劇本的時候,我希望看到弟弟跟姐姐之間的情感交流。嬰兒的話,就是姐姐單方面的輸出。

    電影里有很多關(guān)系,確立姐弟關(guān)系的時候有一個關(guān)鍵詞叫“相互”。因為姐姐成長過程中,“相互”的經(jīng)歷是比較少的。

    然后6歲這點,當時我身邊的一些朋友,他們的小孩差不多是這個階段。通過一些觀察,尤其是對男孩子,覺得這個階段就是天使和魔鬼混合的時刻,我覺得是比較能夠去做人物關(guān)系的。

    Ifeng電影:姐姐從舅舅那把弟弟接回去的時候,我自己以為故事就要結(jié)束了,但突然弟弟就掌握了主動權(quán)。

    游曉穎:這就是“相互”的東西,前半段占主動的是姐姐,弟弟不斷去靠近姐姐,但姐姐的態(tài)度有點琢磨不透。但把他再帶回去,弟弟這邊就落聽了,然后他就會有一些主動的表達。

    殷若昕:這是他們兩個的回應時刻,姐姐想要的是什么?他其實懵懵懂懂,所以他要去確認,那個東西我可不可以為你做,我覺得這是很純真、很純粹的。

    Ifeng電影:為什么弟弟從來沒有問過姐姐,我可不可以跟你一起去北京,這好像是一個比較直接的反應。

    游曉穎:他問過“我們可以一起嗎”,他甚至說過“你可不可以等等我”,這可能是一種小孩的表達。他不強調(diào)北京,他強調(diào)我們能不能在一起。

    04 姐姐和姑媽最終走向了同一個命運嗎?

    Ifeng電影:朱媛媛老師飾演的姑媽有一點俄羅斯經(jīng)商的設定,這個是有原型人物,還是說有一些歷史依據(jù)?

    游曉穎:有原型的,是我身邊的一個阿姨。當時她遭遇了下崗,想去俄羅斯做生意,到了莫斯科就接到了她小孩的電話,“媽媽我好想你”,一直在電話里面說,所以她最后回去了。

    我把這個移植到姑媽的身上,只是會更殘酷一點,并不是為了自己的孩子。

    Ifeng電影:姑媽有一個特別美的鏡頭,她躺在椅子上看一盞漂亮但是蒙塵的燈,這個鏡頭當時是怎么創(chuàng)作的?

    殷若昕:我想談一談我們主創(chuàng)的契合,大家都在吃透這個故事。姑媽家做美術(shù)陳設的時候,就說一定要看到姑媽家有一些審美的、趣味的部分,是跳脫開市井的。

    這盞水晶燈,當時我走進現(xiàn)場,就跟美術(shù)指導說太棒了,水晶燈我一定要拍。姑媽忙乎完了家里面所有的事情以后,夜那么深了,她很累躺在躺椅上,看著那盞燈,可能就代表著她的過往,很璀璨,但是蒙塵了,就是她的人生。因為前面弟弟在看她年輕時的照片。

    游曉穎:“我那個時候真年輕”,她說了一句這個話。水晶燈很美,但是又很易碎。

    Ifeng電影:姑媽和姐姐是兩代女性的代表,但是最終她們的選擇好像是相似的,兩位怎么看待這兩代女性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游曉穎:首先可以探討一下,她們最終的選擇是否相似。這也涉及到觀眾很關(guān)心結(jié)局問題。

    我本人的感覺,她們兩個對于細膩情感、對于人的同理心,對于理解情感是共通的。結(jié)局,至少在我個人來說,姐姐一定不是和姑媽走向同一個結(jié)局。

    落筆落在那,是想說姐姐在不拒絕愛的前提下,依然可以走自己的道路。至于怎么選,我們一直都在強調(diào)支持,而不是一種支配。

    Ifeng電影:這也是不給出明確結(jié)局的原因?

    游曉穎:對,告訴女性應該怎么做,是不公平的,因為你沒有處在那個女性所處的位置上,你沒有面對她的那些矛盾和艱難。

    所有的女性,無論你是選左還是選右,都會有人來告訴你,你應該怎么生活。

    但我們從劇本到電影,我們都不是希望教女性應該怎么生活。

    哪怕今天你堅強了99%,你有1%的軟弱,我們接受。哪怕你軟弱99%,你今天想要掙脫一切,我們也接受,我們想要支持。

    所有的人都應該有自己的選擇,去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命運這種東西,不是說我拍一個爽劇就完了,生活總會伴隨著很復雜的意味在里頭。

    殷若昕:關(guān)于姑媽和姐姐,在她們兩個人對談之后,姑媽說了,套娃不是要套在同一個套里。

    姑媽的那一份轉(zhuǎn)變是很迷人的,她不甘過,但她已經(jīng)沉進生活里了。

    安然不斷追溯,其實也在問她,所以姑媽會說出那個話,她希望安然是不一樣的。

    這個套娃我自己看劇本的時候非常喜歡,最后就給了套娃一束光。

    我們沒有去苛責哪一代的選擇,我們要相信每一個人是獨立的個體。

    安然是一個強者,她不可能像姑媽那樣走老路,因為已經(jīng)是新的了,不再在一個套子里了。

    可能人生后來更艱難,但是安然一定是一個堅持自我的人,她不可能會放棄的,但是平衡點是什么?怎么會處理?我們是想傳達給觀眾的。

    游曉穎:所以其實是某些觀眾自己不相信,不相信姐姐安然可以做不一樣的選擇。

    殷若昕:對,安然尤其勇敢的是,她敢于面對代際帶來的仇恨與怨恨,她也敢于切斷這種仇恨與怨憤。

    *本文首發(fā)于Ifeng電影微信公眾號

     短評

    從強制一孩到開放二胎,歷史的組合拳就這樣無差別地打在姐姐們的身上。而當姐姐們轉(zhuǎn)身想為自己的生活奮力回擊時,卻只絕望地發(fā)覺無處下手——因為往往并沒有什么十惡不赦的大壞人,讓她們窒息的正是這充盈各處的厭女空氣,以重男輕女之手,穿梭于日新月異的時空,如出一轍、駕輕就熟地扼住一代又一代女性的咽喉。(姑媽送走安然后喃喃自語俄語單詞的那一刻淚崩了??

    5分鐘前
    • 狗不見??
    • 力薦

    三星給演員們,結(jié)局讓人太惡心了。典型的男權(quán)社會下的“政治正確”,女人就要犧牲,被親情捆綁。就算不從情感角度出發(fā),那大家理性思考一下,姐姐現(xiàn)在只是小姑娘,如何養(yǎng)育好一個娃,送出去給富裕的家庭養(yǎng)對兩個人都好,弟弟還小不懂事,姐姐也不懂事嗎?還要媚男到什么時候?

    7分鐘前
    • Whatever
    • 還行

    堅持了47分鐘,一邊劇烈精神嘔吐一邊出來了。我以為我受得了這種題材,算了,放過我自己。沒看完,不打分,不是受眾,及時止損……(聽說結(jié)局了,還好提前出來了,不然我可能會徒手拆了電影院)

    8分鐘前
    • Virgil
    • 還行

    看完最大感觸:只有成為真正冷血無情的人,才有可能擺脫痛苦,這是儒家的詛咒,能破除的中國人寥寥無幾。情節(jié)看似由急風驟雨般的沖突構(gòu)成,實際上全是如履薄冰的斡旋。剪輯是加分的,幾乎抹除了所有令人“生疑”的空隙,讓這場風暴盡量逼真。

    10分鐘前
    • 嘟嘟熊之父
    • 還行

    最后安然帶著安子恒跑出領(lǐng)養(yǎng)家庭的時候,忘了把銀行卡帶上,這個事兒讓我很掛心。

    11分鐘前
    • 查無此人
    • 推薦

    其實可以不要那么多刻意煽情,有些話從小朋友口中說出來就假了。好的是關(guān)注到了中國姐姐這個身份帶來的苦難以及長久以來做出的犧牲,但結(jié)果是新時代追求個人價值的姐姐仍有可能選擇老一輩的“苦難”,從被逼迫到自愿,這弧光不值得鼓勵,無法展開的某些原因和結(jié)尾的親情綁架讓人嘆氣。張子楓的演技還是頂?shù)米荒樚貙懙摹?/p>

    14分鐘前
    • 理易封
    • 還行

    它本可以是《何以為家》,但它選擇了《以家人之名》。

    18分鐘前
    • 關(guān)於藤井樹.
    • 還行

    姑媽那條線 就是兩代人的悲哀

    22分鐘前
    • WRONGCOLOR
    • 推薦

    垃圾結(jié)尾。結(jié)局是這樣,這部電影的意義又是什么。為什么現(xiàn)在的電影都喜歡講四川話。

    24分鐘前
    • XM7–局外人
    • 還行

    姐姐天生就是沒有底座的套娃,是沒有殘障的瘸子,是挖掉了西瓜瓤的瓜皮,是裝進了保溫杯的咖啡。生育證明像與生俱來的一紙符咒,經(jīng)文是女孩要被迫獨立和犧牲。天生沾染了長女如母的氣味,卻跟弟弟擁有不同的爸爸??杀M管他是肉包子里的花椒,仍是姐姐要捐出的功德。她說從此經(jīng)文她來誦,而功德都贈我。

    29分鐘前
    • 西樓塵
    • 還行

    攝影很好很有設計感哦。女性電影,隱隱擔心并非女權(quán)電影,我也分不清楚。跟《82年生》相比代入小男孩視角柔化了沖突,弟弟表演過于小大人了,臺詞寫的也有點糟糕,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女性視角。一二幕搭建的特別好,第三幕有點拉胯了,每一場戲都煽情等于沒一場煽情。仔細想想拍的太MV了,咔咔懟特寫上音樂,何必呢。結(jié)尾很喜歡,好的電影應該帶給觀眾思考而不是瞎給答案。今年是張子楓年。如果迷霧劇場能上就是肖大寶年。

    32分鐘前
    • 牛奶很忙
    • 推薦

    可能還不夠好,但它值得被看到。它所涉及的東西在過去的大部分時間,都探討得太少,而在這個時代也尤其需要,即使只是被提起。演員們真好,堅強的張子楓格外可愛;朱媛媛的角色讓我想到很多身邊的人,她像媽媽、像姑姑、像她們那個年代過來的很多女性的集合,你可以輕松地質(zhì)問很多“你為什么不……”但最后她就是選了最難的一條路,出于本能、規(guī)訓或者愛,但她本身終歸是偉大的,但也不該被偉大綁架;肖央徹底改變我心里的印象,很有戲的人,層次全出來了。影片的節(jié)奏有問題,情感有多次的斷點,轉(zhuǎn)折強硬,太突出戲劇性了。很多生活化的段落太過“工整”,少了閑筆,流露出太強目的性;尤其是弟弟的臺詞,句句“一針見血”,沒了孩子本性的天真,只有大人“睿智”的設計,就會讓看的人識別出來,再難融入,好在小朋友太可愛了,所以依然抓人,哭了好幾次

    37分鐘前
    • U 兔
    • 推薦

    21世紀的女性回歸自我了嗎 沒有

    39分鐘前
    • 廢物仙子罷了
    • 還行

    我能理解喜歡這片的人,但我是很不喜歡的,甚至看不下去。因為幾乎每個情節(jié)都在意料之中,大多數(shù)地方的拍法也全都提前猜到。哪里什么情緒,哪里該發(fā)火哪里該哭,觀眾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很有規(guī)劃,但換句話說就是極其套路。所以,哪怕背后是非常好的真情實感,哪怕張子楓、肖央、朱媛媛都很精彩,也被套路給損耗了。這對新導演或者院線片來說也許算好事。但我只能刷手機了,尤其是這個弟弟,太假,那些臺詞都不是小孩說的,而且句句精準到位,編劇實在讓我受不了。而且對主題和人物的表現(xiàn)方面,編劇也不用廢筆,場場為他的目的服務,實在太刻意了,缺乏生活中真人的感覺。

    43分鐘前
    • Chris 一切由無聊開始
    • 較差

    《感動中國》好歹還能做到——主題明確、態(tài)度明朗;本片,并不。從獨立到奴隸,這是不敢動。

    44分鐘前
    • [未注銷]
    • 還行

    作為有兩個姐姐享受社會紅利的弟弟,我一直對我的姐姐們抱有虧欠感,即使如此我也無法完全了解她們作為女性所遭受的困境。而《我的姐姐》則真實地將這種困境展現(xiàn)出來,女性就像套娃,一代代被裝進重男輕女的男權(quán)社會套子中,壓抑感和無力感充滿我的胸膛,眼淚不爭氣地在眼眶里打轉(zhuǎn)。除此之外,我還蠻喜歡這個結(jié)尾的,因為它展示了女性最強大的情感力量:愛與善良,影片通過姑媽鼓勵年輕女性“套娃不必非得裝在同一個套子里,自己的路自己走”,同時用這樣的結(jié)尾告訴她們不要放棄愛與善良,因為女性獨立和愛與善良從來都不是二選一。作為男性和弟弟,我們能為姐姐們做點什么?或許就從尊重她們的意志、了解她們的困境、支持她們的發(fā)聲開始吧!男人要有內(nèi)自省性。P.S.張子楓拿影后吧!PP.S小時候的安然是王圣迪(普普)演的,她未來也會拿影后的!

    49分鐘前
    • 天馬星
    • 推薦

    全片最震驚的一句話“從小被表哥當沙包,被姑父看洗澡”。

    54分鐘前
    • 滋養(yǎng)豐富風味絕
    • 推薦

    我其實不喜歡這個結(jié)局,如果在簽字的地方就留白,可能會更好吧。這個故事沒有解決實際性的問題,人物也不能算跟自己和解了,很難受,讓我想起地久天長的那種難受

    59分鐘前
    • 楊驍艾
    • 推薦

    看到結(jié)尾我就知道,這片兒肯定要挨罵。很多人肯定覺得它不夠女權(quán),甚至是打著女權(quán)反女權(quán),不然最后姐姐怎么會做出那樣的選擇。我覺得吧,電影好壞先放一邊,姐姐做任何選擇都是可接受的,只要影片給足了理由和鋪墊,以及只要這個選擇是她自愿做出的就可以。我們說女權(quán)或說任何人的權(quán)利的時候,不是規(guī)定Ta一定要做出什么樣的選擇,才算是維護了自己的權(quán)利,而是看Ta是否自愿做出選擇并承擔后果。后者才是Ta真正的權(quán)利,才是Ta真正掌握了自己的人生。

    1小時前
    • 子戈
    • 還行

    原劇本叫踢皮球一語三關(guān),編劇設計了三組姐弟關(guān)系用女主產(chǎn)科護士的身份設定勾連起幾代女性的困境,困境中細密編織了無數(shù)議題,扎實嚴肅,盡管瑣碎但克制沉穩(wěn)。人物之豐滿,幾乎每個角色都在最后翻轉(zhuǎn)出來立住,被迫放棄念書的姑媽,不得已放棄孕婦的產(chǎn)科女醫(yī)生。第二幕結(jié)尾連續(xù)兩場震撼人心的和解與獨立的大戲,對孕婦家屬怒吼發(fā)問“你都有兩個女兒了,為什么還要生兒子?”它講的不是一位當姐姐的女性的個體遭遇,是強制引產(chǎn)上環(huán)計生政策到二胎政策放開被迫生子之下所有無法擺脫命運的女性,生育困境的背景籠罩于全片。最巧妙的是開放式結(jié)局,當所有人跟隨導演的細微視角去體會她溺水般掙扎的困境,選擇似乎不再重要,因為這是一個拍給所有人看的“知曉我命運”的故事。無論是社會意義,還是行業(yè)意義(有話語權(quán)的女編劇把女導演帶了出來),都是典范。

    1小時前
    • 冷水浴缸
    • 推薦
    加載中...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影

    電視劇

    動漫

    綜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