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_俄罗斯无码特级毛片_中文字幕人妻av一区二区_亚洲另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日本黄页网站免费大全_中文乱码人妻系列一区二区_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抽搐色欲_99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不卡

    • 正在播放:復仇2009-高清

    復仇2009

    動作片/中國香港,法國/2009
    當前位置:首頁 動作片 復仇2009

    復仇2009

    評分:
    0.0很差

    分類:動作片中國香港,法國2009

    主演:約翰尼·哈里戴  黃秋生  林家棟  林雪  葉璇  任達華  黃日華  張兆輝  吳廷燁  邵美琪  西爾維·泰斯蒂  谷祖琳  馮淬帆  ?

    導演:杜琪峰?

    猜你喜歡

    • HD國語

      赴湯蹈火2025

    • 已完結

      虎膽救援

    • HD中字

      三惡人2024

    • HD

      鬼手傳奇之聽風瓶

    • HD

      尸殺泰拳

    • HD

      展昭·探案

    • 正片

      三惡人

    • 更新HD

      弒君者

     劇照

    復仇2009 劇照 NO.1復仇2009 劇照 NO.2復仇2009 劇照 NO.3復仇2009 劇照 NO.4復仇2009 劇照 NO.5復仇2009 劇照 NO.6復仇2009 劇照 NO.16復仇2009 劇照 NO.17復仇2009 劇照 NO.18復仇2009 劇照 NO.19復仇2009 劇照 NO.20

    劇情介紹

    費蘭斯?高德勒(約翰尼?哈里戴 Johnny Hallyday 飾)20年前曾是叱咤風云的殺手,收山后他在巴黎開了一家餐館,過著平靜安寧的日子。某天,他定居在澳門的女兒愛蓮(Sylvie Testud 飾)一家遭到不明身份的殺手的襲擊。女婿和兩個外孫全部遇難,只有愛蓮僥幸逃生。費蘭斯得知消息后連忙從法國趕往澳門,在見到現(xiàn)場的慘狀后,他決心不惜一切代價為女兒一家復仇?! ∮捎谌松夭皇?,費蘭斯的調(diào)查毫無進展。偶然間,他在酒店遭遇一起暗殺事件,三個殺手阿鬼(黃秋生 飾)、阿柱(林家棟 飾)和肥樂(林雪 飾)給他留下極深的印象。經(jīng)過短暫的試探和接觸,費蘭斯決定雇傭阿鬼三人作為幫手。憑借愛蓮留下的線索和在兇案現(xiàn)場的勘查,眾人逐漸縮小包圍圈,一場復仇戰(zhàn)隨即悄悄地展開,而幕后的陰謀也慢慢浮出水面……

     長篇影評

     1 )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先說硬傷。讓我很不爽的硬傷有兩處。
    1. 后來被肢解的多比和尼克做控辯交易,指控和他一起的從犯為主要犯罪人,并且指控其殺人強奸。既然是兩人一起犯罪,為何尼克在明知道多比是主犯的前提下和多比做控辯交易,卻無視從犯?因為謝爾頓的昏迷供詞不能作為證詞所以兩罪犯互為證人,既然是此前提,為何從犯不能做控辯交易指證多比?而且那個從犯從頭到尾都沒有認罪,直到臨死還在用冤枉委屈的眼神表露出他是多么得死不瞑目。這說明只要有人作證,那個被指證認不認罪都得死。那為啥不能是從犯指證多比呢?當然這一切如果實現(xiàn)了就沒有后面的故事了,但這一點是非常硬的硬傷,搞得我感覺導演完全是為了自圓其說找個噱頭說明多比為啥后面被肢解。一句話,死有余辜。
    2. 犧牲的麗薩的男朋友切斯特給尼克寫的那封信,一下子將其從完全無望的境地中扭轉乾坤掌握主動權。這未必太扯了吧。導演一手塑造的牛逼得不行的謝爾頓,會因為那幾處房地產(chǎn)的資料就出賣了自己的老巢?難怪一大堆人懷疑這個忽然出現(xiàn)的切斯特就是謝爾頓本人。但很遺憾,這里就是導演的硬傷。

    不爽的硬傷說完。說說感受。

    這片子看得我很不舒服。它完全沒有標榜任何英雄。從頭到尾它講述的就是一個腐朽脆弱的司法體系,以及圍繞著這個體系的所有人。
    尼克是這個體系的忠實捍衛(wèi)者。他不能簡單以好人或者壞人來定義。誠然他是個人,有著人最基本的良知和道德感,但最關鍵的是,他是生存在這個體系里的人。就算他知道有不妥的地方,他也得照著執(zhí)行。說到底,這個體系靠他這樣的人來捍衛(wèi)。

    謝爾頓作為一個體系的挑戰(zhàn)者和顛覆者出現(xiàn)了。導演在表現(xiàn)謝爾頓為何從一個“守法公民”變成體系的顛覆者講述了一個凄慘的故事:妻女被強奸殺害,真正兇手卻逍遙法外。任何一個觀眾,在影片一開頭看到這一幕都會義憤填膺并且相信這是一部復仇片。
    但其實,這一切只是為了說明,謝爾頓為何會成為這樣一個延續(xù)上百年的古老司法體系的挑戰(zhàn)者,甚至用這樣一種極端的方式來證明這個體系純粹就是個bullshit。(如果沒有一個很好的理由說服觀眾站在謝爾頓這邊,很難解釋為什么一個人好端端地要破壞賴以生存N多年的體系。并且不惜以數(shù)十人的生命為代價)

    作為復仇者,他的使命在活鋸了多比以后,已經(jīng)結束了。剩下的,就是他作為顛覆者來挑戰(zhàn)者整個bullshit的體系。因為他認為,讓他妻女不能鳴冤的真正幕后黑手,是這套體系以及一切執(zhí)法者。所以他告訴尼克 “你到現(xiàn)在還沒明白?如果我要復仇,我有十年的時間,不必等到現(xiàn)在?!?br>體系捍衛(wèi)者尼克成為他挑戰(zhàn)這個體系的對手。他一次次地用人命和尼克做交易,一次次地顛覆尼克以及其他執(zhí)法者的既定思維。
    他像貓玩老鼠一樣玩弄著所有的執(zhí)法者和他們賴以生存的信念。尼克在這里面的表現(xiàn)尤為明顯。當跟了他十年的麗薩表現(xiàn)出迷惘:“我不知道我堅持相信的一些東西對不對,但是我會一直跟隨著你?!保ù笠猓?。隨后可愛的麗薩就OVER了。
    然后再麗莎和其他人的葬禮上,另一個同事也提出這樣的想法:這一切到底對不對。尼克馬上說:我們是對的。他不能放棄這個想法,不然他肯定會崩潰。畢竟為了這個信念,死傷了數(shù)十人。
    謝爾頓從頭到尾都在“教唆”尼克和他做交易:他就算殺了所有人,尼克也沒有任何證據(jù)證明是他殺的,最后只能放了他。包括他在法庭上忽然貌似失控地對著審判官大喊大叫。其實他并不是想出獄,他想做的一件事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挑戰(zhàn)這個bullshit的司法體系。因此我有理由相信,就算尼克遵守了1點鐘送餐的時間,或者真的在6點鐘把謝爾頓放了。他也一樣會把人干掉以示這個“交易”的體系對于殺人犯是靠不住的。
    所以當最后尼克拒絕最后一次跟他交易,他顯得非常放松和欣慰:你終于學會了。到這里我認為他的欣慰不是因為成功“教育”了尼克。而是尼克這句“我不會再和殺人犯交易”,說明了他所堅持的以控辯交易提高定罪率的做法就是錯的。所以最后尼克雖然把謝爾頓搞死了,但其實他是loser。他所堅持的信念被謝爾頓用血淋淋得的事實證明是矛盾的,甚至是bullshit。

    而謝爾頓為什么到最后還要撥那個電話?很簡單,他不僅要摧毀這個體系,還要搞死所有這個體系的死忠捍衛(wèi)者(別忘了那個黑人女市長是如何聲嘶力竭義憤填膺地要讓全城民眾覺得他們的司法系統(tǒng)是安全的,是可靠的,人民不能對他們失去信任。而事實上諷刺的是恰恰是這種“讓人民不能失去信任”的系統(tǒng),把民眾送到了這樣一個草木皆兵的狀態(tài)里。)對他來說,這一切也是個信念。支持這種信念到底的就是破壞所有這一切。所以在他成功證明了尼克的信念是bullshit以后他還要繼續(xù)最后的勝利,可惜最后的他失敗了,但他頂多是failed。卻不是一個loser。如果他不死,才是最這個體系最大的諷刺——就算他殺了市長和所有人,也“沒有任何證據(jù)證明他是個殺人犯”,“必要時只能無罪釋放”。

    導演最后的意圖是,這場戰(zhàn)斗,是精神和生命的雙重戰(zhàn)斗,有的人精神死了,但他還活著,有的人肉體被炸成粉末了,但他用自己極端的行為,證明了他的信念:這個有病的bullshit的司法體系其實是多么地不可靠,多么地不安全,那些和殺人犯做交易的執(zhí)法者,干都是與虎謀皮的破事。



     2 ) 《守法公民》:謊越撒越大

    SDMS評分:78.5 分

     

          這是一部非常聰明的電影,它用無數(shù)個峰回路轉來做戲劇張力上的自我挑戰(zhàn)。當我們在電影的第15分鐘,第30分鐘,第45分鐘……分別開始疑惑導演接下去還能講述什么故事的時候,更廣袤的天地卻在下一扇劇情之窗打開的地方,洋洋自得般地等待著我們。所以先別去想那個泄氣的結尾,不得不承認,這是部最近少有的能讓人看得如此投入的電影。

          男主角十年的臥薪嘗膽,只為嘲笑那個可悲的司法制度。這種情節(jié)設計原本就像一種金庸武俠小說中常見的戲劇套路,好比《碧血劍》中的袁承志,閉關幾十年,出關即是無敵于天下。又似愛德蒙·唐泰斯,當他再次現(xiàn)身的時候,誰都得畢恭畢敬地叫他“基督山伯爵”??催@部電影的感覺就像銀行賬戶上的零存整取,讓人心中無比滿足。

          而且值得交口稱贊的是《守法公民》的影片主題絕對不能說淺薄,對司法制度合理性的探討,以及對于何為正義代價的追問都使得這部電影與單純的以暴制暴劃清界限。當杰拉德·巴特勒飾演的Clyde Shelton先是義正言辭地說服法官當庭釋放自己,又理直氣壯地嘲諷唯證據(jù)論的司法觀念存在明顯漏洞的時候,那種勝在思辨的宣泄感,比起肢解殺妻仇人來,更讓人感到暢快淋漓。

          然而就像當年我眼睜睜看著我表弟把謊越撒越大一樣,這個故事的后來也像一批脫韁的野馬,不知道從何收尾,也不再具備那種極具說服力的震撼性。從這點上說,《守法公民》與《禁閉島》的差距還是很明顯的。最讓我感到遺憾的是,Clyde Shelton失去了正義的初衷。

          那兩個十惡不赦的罪犯是該死的,也許那個辯護律師和那個臨死前還說“法官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女人身上也有點稍顯刻意的犯罪因子。但隨后那場六名政府官員的汽車炸彈大屠殺就有點讓人感到不安了。尤其是那位美麗的女檢察官還剛剛說出了“我不希望自己的工作就是為了高的定罪率”這句堪稱整部電影中最大義凜然的臺詞。

          再到后來那個謀殺市長的炸彈計劃,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那個充滿理智和思辨能力的司法制度的嘲笑者,變成了一個因為喪失妻女而報復社會的恐怖分子。這種人物情緒上的割裂讓整部電影辛苦搭建的思想樓宇自毀于無形。

          很多人看《守法公民》的時候,應該都會想到另外一部類似的電影《死亡裁決》,凱文·貝肯飾演的父親同樣不滿于司法判處,而自作主張地走向了以暴制暴的不歸路。后者將整個電影的高潮放在了復仇過程的B級血腥之中,手法雖然下作了一點,但這部電影同《守法公民》一樣驗證了了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觀眾喜歡看到正義以超越常理的方式得到弘揚。這可能與每個觀眾自己都多少受過一點窩囊氣,并在幻想中一次又一次地血腥虐待那個惡棍有關。

          其實在這樣一部電影中,我最想看到的,是Clyde Shelton對于所作所為的道德反思,還有Nick Rice對于檢察官的職業(yè)拷問。我多么希望這兩個人最后能好好地坐在一起,就這個話題深入地聊一聊,就像電影《饑餓》中那場關于絕食和生命的聊天一樣,而不是一見面就互相威脅或攻擊。我覺得這會是一個更棒的高潮,并不會比爆炸乏味。

          我突然很想拍這樣一部電影,情節(jié)和《手法公民》差不多,但我會把節(jié)奏放慢,我會把人物的內(nèi)心起伏表現(xiàn)得徹底,我會讓男主角有序和聰明地殺數(shù)量有限的幾個人。然后電影的主題也許是控訴某個執(zhí)政黨的政治迫害。扯遠了,說回到《守法公民》上,最后那個炸彈居然被Nick Rice放在了Clyde Shelton的床下,我覺得這是很沒有腦子的一件事情,一個檢察官怎么會存心殺人呢?這樣一來他跟Clyde Shelton有什么區(qū)別呢?也許導演只是為了最后那場鳳凰涅槃一樣的爆炸,Clyde Shelton坐在四下蔓延的火堆之中,確實有點墮入煉獄一般的感覺。

     3 ) 很不錯,全新的視角,需要細細揣摩。

    本來沒有看明白,以為結局是個“爛尾樓”。不過看完不錯的評論,自己好好體會一下,才能明白導演的良苦用心。

    好的地方很多,就不說了。說一下不足,就是太血腥的暴力場景,其實可以精簡一下的。。。就像“肖申克的救贖”一樣,成為更加經(jīng)典的影片了。

    好片子,推薦~~~

    =============================================
     守法公民的評論
      
        為了這部電影,特意注冊帳號來談談自己的看法,希望找到和自己觀點相同的朋友。
      
        很多人認為尼克才是最該被殺死的人。個人不敢茍同。
      
        主人公的復仇欲望在肢解主犯后便得到解脫,之后的一切行為,源于對陳舊并充滿漏洞的司法系統(tǒng)的憤怒與憎恨以及為了達到更深遠的目的……
      
        他不惜用10年的時間一邊策劃復仇計劃,一邊學習研究司法系統(tǒng),使得他可以絲毫不留漏洞的與尼克在口供室里交談,甚至可以自己當自己的辯護律師。他早已經(jīng)了解到尼克當年其實并非和他眼見的一樣站在邪惡的一邊。但他清楚,在破敗的司法系統(tǒng)面前,尼克盡管心里明白事實與真相,也不敢去冒險,最終在結案率與正義之間,選擇向前者妥協(xié)。
      
        主人公同時也知道,他無法憑借一己之力,去顛覆整個系統(tǒng),所以他選擇,親手去塑造一個能夠捍衛(wèi)正義的人,尼克曾經(jīng)不是,但是他清楚尼克想這樣做。這就是為什么他要殺死法官,為什么要殺死市長手下的總檢查官。這樣尼克可以順理成章的在政治上提升一個臺階,達到在司法上的一定主導地位。他一次又一次的與尼克提出交易,就是讓尼克一次又一次的清醒認識到與罪犯做交易,只會讓慘案一而再,再而三的發(fā)生。
      
        殺死無辜的人,并非主人公所希望的。但憤怒且絕望的他,極端的認為必須以一系列血的教訓,才能把這位叫作尼克的檢查官,引導上真正的正義之路。片中,在下沒記錯的話,主人公至少有2次在殺人之后表現(xiàn)出深深的罪惡感。
      
        正如上面所說,主人公如果只是想簡單的復仇,根本不需要如此長的時間來策劃,以他的能力,他甚至不需要進入監(jiān)獄,就可以讓警方毫無證據(jù)的等待著他一個個的審判那些他認為有罪的人。但是,他為什么要選擇以尼克為中心實施如此龐大的計劃?如果他視尼克為罪犯的幫兇,為什么不將尼克放到計劃的前幾步就殺死?
      
        是的,主人公等的就是尼克最后的那一句話,“我不會再與殺人犯交易”。
      
        以至于他最后看到自己做的炸彈時,沒有過多的驚訝,沒有過多的恐懼,表現(xiàn)出來的,只有懺悔與解脫。他早已報必死的決心,只求能夠有一位正直的檢查官,站出來捍衛(wèi)正義。
      
        結局是完美的,主人公的妻兒死掉后,他在人世只剩下絕望和仇恨,但卻用自己的死,換來了民眾對正義得到伸張的希望……
      
        好演員,好劇本,好導演……十分好片!

     4 ) 個體公正和群體公正的碰撞

    個體公正和群體公正的碰撞

    OK,我必須承認我的落伍,《守法公民》出了那么久,現(xiàn)在才在朋友的推薦下看了一遍——春節(jié)里的溫片,不管怎么說總還是精神可嘉的吧……
    對這個片子,我的評價應該說是中等吧——精彩,但是導演想表達的意圖被自己的情節(jié)給弄混了,收尾部分,不得不按好萊塢的慣有模式——主流的勝利——來迎合,結果,算是自己打了自己一個嘴巴。哦,要是主角不死,市政廳大爆炸,那表達該是多么的完整。
    要看懂這個電影,必須對美國的司法制度有一定的了解,否則,就會片面地站在“好人”和“壞人”的幼稚立場,把那個可憐的檢察官歸為“壞人”一列,那豈不冤枉?
    電影開頭,是一個悲慘的故事。
    主人公的家庭被兩個暴徒入室搶劫,老婆和女兒被A匪徒奸殺(靠,真他媽不是人,那么小的女孩子都不放過,真該千刀萬剮),主人公有幸沒死,兩匪徒也被抓獲。黑人檢察官出馬。此人是個檢察官中的精英,有超高的定罪率(就是由他起訴的罪犯被陪審團定罪的比例),由于他認為本案某些證據(jù)很難完全站得住腳(尤其是精液這個關鍵證據(jù)出了問題),再加上主人公可能會被被告律師以“精神錯亂”(就是在特定的激烈的事件沖擊下產(chǎn)生了幻覺)盤問得破綻百出,結果有可能導致因證據(jù)不足而使兩位匪徒無罪釋放等原因,就和A匪徒做了一個“交易”,由A匪徒“認罪”并“指證”B匪徒,這樣,使兩個匪徒都能獲罪,而該檢察官就能繼續(xù)為自己的“定罪率”加上幾個百分點。而這個交易的結果就是,A匪徒因“認罪和指證”獲得從輕發(fā)落,并沒有“殺”和“奸”的B匪徒被判處極刑(好像是賓西法尼亞州還是哪里,反正是有死刑的)。
    最大的沖突出現(xiàn)了——A匪徒罪大惡極(奸殺兩人,一個是幼女)被關了幾年就放出來了;而那個相對善良的B匪徒,卻被執(zhí)行死刑。而主人公認為,兩個人都得死,尤其是A, 而導致上面這個讓人難以接受的結果的最大問題是檢察官沒有在現(xiàn)有證據(jù)的支持下,全力起訴兩人,爭取完全的“公正”,而和A做了交易。
    于是,主人公,這個具有超級殺人技術的和美國國防部有合作的男人開始了自己追求“公正”的歷程,通過一系列的“技術”運用,幾乎所有與本案有關的檢察官、律師、法官以及兩個罪犯,都被他干掉了,尤其是喪心病狂的A罪犯,被他割了眼皮,割了小雞雞,切了腿,分成了二十五塊(大快人心)。最后,主人公打算在會議中引爆市政廳,干掉全市高官,造成一個超級大案,從而,引發(fā)所有人對檢方與犯人之間的“交易”的不合理性的關注,反思這個美國司法機關慣用的手段。
    要看懂這些情節(jié),我們必須了解兩方面的東西。就是“證據(jù)”和“交易”。
    美國,對各類罪犯的定罪判決,有一個最重要的基礎,就是“無罪推定”,就是所有的被檢察官起訴的人,在未經(jīng)證實和判決有罪之前,視其無罪。無罪推定所強調(diào)的是對被告人所指控的罪行,必須有充分、確鑿、有效的證據(jù),如果審判中不能證明其有罪,就應推定其無罪。這個基礎強調(diào)了“證據(jù)”的超級重要性——所有證據(jù)都必須是“毫無問題的”,任何能產(chǎn)生疑問的證據(jù),都不作采納,甚至包括用不恰當?shù)氖侄稳〉玫模ū热缭跊]有搜查令的情況下入室搜查)明明可以百分之百確定被起訴人有罪的證據(jù)。這就導致了這樣一種辯護策略——證明證據(jù)的有疑性——哪怕是你親眼目睹,只要我能證明你精神錯亂,你的證言就不被采納。比如主人公雖然親眼看到了自己妻女的慘狀,但他,僅僅是證人。而且,證人的地位完全是被動的。并不是你想要上去控訴表態(tài)就可以上去的,并不是你說什么都會得到陪審團的認可的,辯方律師只要證明了他當時精神受刺激,精神失常,他的證言就很難被陪審團采納。這個對證據(jù)的毫無疑問的明確的要求,就導致了這樣一個結果——有一些罪犯,因為沒有證據(jù),或者證據(jù)的可質(zhì)疑性而逃脫了法律的制裁,這對那些受害人是不公正的。
    那么,難道這個制度不對嗎?當然不是。
    美國的這一整套制度,是建立在每一個個體的“人”的自由和幸福權力之上的。如果證據(jù)不充分都能被定罪,那么,這個社會中的哪一個成員可以放心大膽地全力追求自己的幸福?說不定哪一天就被什么人給陷害了。更重要的一點是,法官和陪審團對證據(jù)的絕對要求,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政府對平民的迫害。因為檢方是政府官員(檢查機關是美國政府的行政機構,法院是司法機構,這些內(nèi)容涉及到三權分立,比較麻煩,就不細說了),如果政府官員們討厭哪一個惹麻煩的平民,想把他送進監(jiān)獄甚至了結了他的性命的話,這不是太簡單了嗎?從搜羅證據(jù)提出證據(jù),統(tǒng)統(tǒng)都有政府的人,如果關鍵的審判環(huán)節(jié)得不到公正對待(必須有證據(jù)準確無誤地證明有罪),那哪里還有社會公義可言?因此,這套制度從根子上是保證了整個社會成員受到公正對待的可能性,但是,當然,對那些不能看到罪犯定罪的受害人來說,制度公正和群體公正的后面是一些個體公正的犧牲——但是,從某種角度來說,這個犧牲是必要的——沒有這些個體公正的犧牲,就沒有群體公正的可能性;而喪失了制度公正和群體公正,任何的個體公正都得不到保證。孰輕孰重,一望便知。
    關于檢方和罪犯的交易問題。在美國,判案程序一般是先向被告宣布所指控的罪名。然后,被告可以決定,是否自己覺得“罪名成立”。如果被告否認,就按照法律程序繼續(xù)審下去。在審問過程中,各種證據(jù)將呈堂,各個證人也將被傳來作證。律師會當庭向證人提出不同問題。然后由陪審團投票決定是否有罪。如果確定有罪,再由法官宣布刑期等。法官是沒有權力判定被告是否罪名成立的。這一權力始終在陪審團手中。但是,在判定“罪名成立”之后,同一罪名的刑期長短,是有一個有限的可調(diào)幅度的,也就是同一罪名可判的最高刑期與最低刑期之間,有一個差距。在法律規(guī)定的限度之內(nèi)量刑,法官是有一定的權力的。檢方作為行政機構可以向法官要求一個較輕的刑罰(如果法官認為可以的話。大多數(shù)時候法官會同意檢方的提議),來換取被告的“認罪”和“指正”。為什么要這樣呢?主要是兩個原因。一個是由于一個案子的審理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因此,一般檢方都鼓勵被告“認罪”或者“指證”,一般還會以減刑作為“認罪”和“指證”的交換條件。因此,一般凡是證據(jù)確鑿無法抵賴的案子,被告一般會選擇“認罪”“指證”以換取減刑。這種情況下,這是對雙方都有利的一種選擇。事實上,美國大部分的刑事案,都由于檢方掌握確鑿證據(jù)而以被告認罪結案。另一個原因是,作為檢察官,對于這一名特定被告的起訴,是在罪犯“認罪”的一刻就宣告成功了。至于判多少怎么判,是法官的事。與檢察官并無直接厲害關系,所以電影中的黑人檢察官認為,只要把這兩個人定罪,自己就算成功了——“定罪率”的上升就是他的業(yè)績,至于對受害人是否公正,這需要檢察官自己問自己的良心了。
    那么,這個制度對不對,合適不合適呢?這就又涉及到對行政機關的認識了。行政機關,作為管理國家社會事務的機構,有一個很重要的命題,就是“追求效率”,不管是救災還是判案,都應該用最少的行政成本來獲得最大的行政效能。這是顯而益見的——美國卡特里納颶風時,小布時政府就因為救災效率低下被受指責;而中國汶川地震時,中國高效的救災措施,受到全世界的好評。判案當然也是效率高些好。要知道,在一個案子上花費大量地時間財力人力物力,就會影響其他案件的審判,對其他受害人也是不公正的,對整個社會也是不公正的(對制度,我們只能從一個群體的角度來思考得失,而不是個體的角度)。因此,司法制度中用“認罪、指證”來換得較輕的刑事處罰是全球通行的原則,是值得肯定的。
    弄明白了上面說的“證據(jù)”和“交易”這兩回事,我們就明白了這個片子的導演想說什么——他其實想表達的是,這當前司法制度下,維護制度的公正、群體的公正、行政的效率,結果犧牲了一小部分的“個體公正”,是不是正確的?這是一個反思。
    那么,電影是不是有一個結論呢?我覺得并沒有。
    主人公,這個受害者,他殺了很多人。他的立場應該就是“個體公正”是所有公正的基礎,我們不能因為追求制度公正和群體公正而犧牲個體公正。
    檢察官、市長等等,他們的立場是什么?當然是要維護現(xiàn)在的制度,他們覺得自己當然是正確的。
    本來,這兩條線都表達得不錯。如果最后主人公炸市政廳成功,所有高官身亡,這個事件成為一個世紀大案,那么我覺得不錯,可以促使人們思考。反思的目的就達到了。至于誰是誰非,何去何從,根本不必管。因為答案是顯而易見的,而且,也不是反思了就能出現(xiàn)一個完美制度的。
    可是,影片出現(xiàn)了混亂——作為制度和群體代表者的市長,在開會的時候說了一句話“不管用什么辦法,都必須讓這個人明天就消失(大意)”,這句話就徹底否定了制度的合理性——既然不管用什么辦法都行,那么在這個案件審判的時候,你們怎么不這么做?不給兩個顯而易見是罪犯的垃圾定個極刑?難道現(xiàn)在為了什么社會安全,行政機構就可以在沒有證據(jù)的情況下(殺人的時候,主人公還被關在地牢里,沒有任何證據(jù)證明他殺人)把一個公民搞死?這不是暴政是什么?——導演和編劇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是什么?
    影片的結果是,黑人檢察官發(fā)現(xiàn)主人公的地道和放在市政廳的炸彈,然后把它放到了主人公的地牢里,然后勸主人公不要引發(fā)炸彈,主人公不知實情,不聽勸,還是引爆,結果把自己炸死了??上?。
    影片最終只取得了一個結果——黑人檢察官反思了,然后決定以后全力以赴了,不搞交易不追求定罪率了(這似乎是用一個個體的決定又否定了制度)——一個大命題下,取得了一個小結果。
    所以,我的結論是,影片從故事角度來說,尚屬成功,但是從表達意圖上來說,亂了點——支持個體,主人公就不應該死;支持制度,市長就不應該說那個話,黑人檢察官最后的表態(tài)也沒必要。
    可以打7分……最后說一句,娘的,中國編劇和導演除了個別基本是豬,誰能拍出既有好故事又有力量的片子?故事都講不好,還扯什么藝術,白癡!也就是擺擺布景,發(fā)發(fā)神經(jīng)的料……

     5 ) 提幾句這個電影的背景和主題

    這部電影一開始請到的導演是弗蘭克·德拉邦特,只提他的名字可能大家還不太熟悉,但要提到《肖申克的救贖》和《綠里奇跡》,大家就不可能不知道了。他最近上映的一部影片應該是07年的《迷霧》,而他的作品也一定會和主題發(fā)人深省,情節(jié)引人入勝聯(lián)系起來。

    本片的劇本曾深深吸引了弗蘭克,由此就可見這個片子的深度和所試圖反應的社會問題絕不僅僅是一句 ”年度懸疑動作大片” 所能承載的,它的諸多內(nèi)涵需要我們仔細考量。而弗蘭克導演離開是因為和電影監(jiān)制意見不合,這使得影片不得不中途走馬換將。但后來者出于對弗蘭克導演的尊重,將他所參與指導的部分最大程度地保存了下來。

    關于這個影片本身,我們能看到很多熟悉的橋段:
    1. 《七宗罪》中的為了提醒世人,而寧愿自我犧牲的高智商罪犯。
    2. 《綠里奇跡》中死刑非正常執(zhí)行時犯人的痛苦表現(xiàn)。
    3. 《肖申克的救贖》中主人公費盡心思挖出的通向外界的地道。只不過這里是從外面挖到監(jiān)獄里。

    但這部影片的主題卻比以上提到的三部更具現(xiàn)實意義,它將批判的矛頭直接指向了美國的整個司法體系,從法官,地方檢察官到律師,從頭到尾罵了個夠,好像這個司法體系只能為了高結案率而不停的在檢察官和罪犯之間做出妥協(xié),即使真相被掩蓋也在所不惜。美國近幾年關于司法體系反思的作品很多,比如《真相至上》,再比如《美國紫羅蘭》,但這兩部片子相比于本片,情節(jié)更加寫實(實際上就是真實案例的改編)。所以可以這樣說,這部片子用不可思議的情節(jié)和被神化的主人公探討了一個現(xiàn)實的問題。

     6 ) 《守法公民》:法律的兩張面孔

    《守法公民》:法律的兩張面孔
                               謝宗玉
        
    好萊塢千篇一律的復仇故事,新片《守法公民》并沒有給我們帶來更多新奇的感官刺激。惟一的貢獻是它一不小心向觀眾展露了一下法律的另一張面孔。
    在非常多人的印象中,法律只有一張面孔,那就是“尋求公平公正”?!妒胤ü瘛返闹魅斯巳R德顯然也被法律的這張面孔蠱惑了。破門而入的歹徒,就在他的面前,將自己的妻女猥褻并殺害,按公平公正的原則,這樣的歹徒應該判處死刑??墒聦嵣喜⒉皇沁@樣。主兇不知是因為有較硬的后臺,還是有較厚的鈔票,又因為愿意出來指證從犯,從而無罪釋放。主控官尼克為了繼續(xù)保持他經(jīng)手案例的高定罪率,不在法庭上意外失手,選擇了妥協(xié)折中,克萊德無可奈何,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主兇逍遙法外。
    由此,法律的另一張面孔在觀眾和克萊德面前露出端倪:那就是“尋求社會平衡”??巳R德妻女被害案的審判正是為了某種平衡,置公平公正于不顧,而拋出一個搏弈多方都可接受的結果。
    事到如此,本該結束了,兇手方和司法方都接受了這個結果,可受害方克萊德卻不接受。隨后十年,他精心策劃,不惜用血淋淋的慘案向世人證明:費城的法律和司法程序都存在巨大的錯誤和漏洞。但心機枉費,效果卻并不明顯。從費城女市長以下的絕大多數(shù)人都當他是一個有著高智商的變態(tài)狂,發(fā)誓要將他盡快毀滅,最后,克萊德被自己制造的炸彈炸得尸骨無存。
    很多網(wǎng)友認為,主控官尼克該死,克萊德在死前沒有將尼克甚至他全家謀殺,實在是編劇最大的敗筆。可網(wǎng)友們就不明白,如果尼克死了,那克萊德所做的一切,對他自己來說,就沒有任何意義可言??巳R德并不是變態(tài)狂,他是一個非常理性的人。整個費城,也許只有尼克明白他制造血案的動機,從克萊德制造的悲劇中,尼克最后也領悟到自己單純追求高定罪率而選擇與罪犯妥協(xié)的錯誤。克萊德費了那么大的心思,想改變?nèi)藗兊挠^念,結果只有尼克一個人稍有觸動,編劇又怎么舍得讓碩果僅存的尼克死去?
    從嚴格意義上講,“尋求公平公正”還并不是法律的真實面孔,而只是法律在公眾面前的“皇帝新裝”。只要稍通世故的人,就會知道法律的貼身內(nèi)衣是“尋求社會平穩(wěn)”, “和稀泥”是法律的最大本質(zhì)。更通俗一點地講,法律存在的目的,就是讓社會各種階層、各種勢力、以及形形色色的人們趨于“和諧”。法律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沒打算真正讓“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王子庶民同罪論”只是法律為尋求其合法性的宣傳口號。彈性很大的法律條文,加上執(zhí)法過程中人為因素的大量摻入,讓法律根本沒辦法做到公平公正。除非公平公正的司法結果與尋求社會平衡的目標正好契合,法律才可能彰顯出它公平公正的一面。而一旦“公平公正”與“社會平衡”背道而馳,法律將毫不猶豫地撇開它對外宣稱的“公正性”。舉個例子說吧,美國大片《反恐二十四小時》中,罪大惡極的歹徒按公平公正的原則,殺一百次都不足以平民憤,但因為他們掌握了某個秘密,而這個秘密又將對政府的安全或成千上萬的人們造成巨大的威脅,那么總統(tǒng)只能給他們簽發(fā)特赦令,以換取他們的秘密。其實都不要舉這樣的特例,就說身邊的交通違規(guī)吧,不同的人在同一個地方違反了同樣的交通規(guī)則,其處理結果也是千差萬別的。就算是日常中鄰里糾紛的處理,也有很多難以體現(xiàn)公平公正,最后的處理往往是當事人雙方綜合實力對抗的結果。
    克萊德錯就錯在不認同法律“和稀泥”的實質(zhì)。他的野心實在太大,居然想憑一己之力,就讓法律幻化成一碗纖塵不染的清水,這怎么可能?如果克萊德只單單懲罰兩個殺害他家人的罪犯,那么編劇也許會像其他大片一樣,給他安排一個逃脫制裁的美好結局??煽巳R德在一味追求法律公平公正的時候,已掀起了軒然大波,極大程度地打破了社會平衡,并反過來威脅了法律的公正性,編劇只能讓他死無葬身之地。編劇之所以沒有把克萊德刻畫成一個徹底的反派人物,讓觀眾對他的死亡抱有同情,大概是因為編劇內(nèi)心似乎也有一種克萊德式的追問:有一天,我們這個社會,會不會因為追求法律說一不二的公正性,而愿意付出任何代價??。▌h節(jié)版)
    附俺的兩本新書當當網(wǎng)銷售地址:
    《末日解剖》: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681114
     《蝶變》: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689622

     7 ) 永遠保持一顆柔軟的心

        我年輕的時候,很想改變這個系統(tǒng),我想抗爭,不惜代價,做到最好,但是這里讓一步,那里讓一步,最后陷入到這個游戲中。然后我意識到,我想改變的這個系統(tǒng),卻改變了我。
                       ——尼克


        尼克?賴斯,美國費城一名檢察官,他以自己的工作為傲,因為,他的定罪率高達96%。
        這就是說,被他起訴的嫌疑犯,最后96%的人被判有罪而得到懲罰。
        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數(shù)字。但是,他的一個“保護對象”克萊德?謝爾頓,卻決定報復尼克。
        不,準確說來不是報復尼克,而是將費城的司法體系這個“腐朽的圣殿”摧毀給尼克看。
        這是好萊塢心理驚秫片《守法公民》所講述的故事。
        《守法公民》的編劇中有經(jīng)典名片《肖申克的救贖》的導演,尼克的扮演者杰米???怂故嵌嗖哦嗨嚨膴W斯卡影帝,克萊德的扮演者也是《300勇士》的男主角,其陣容可謂強大。
        不過,這部影片最吸引我的,還是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的故事所蘊含的寓意。

    小標題:
        克萊德的命運凄慘至極。本來,他有幸福的家庭,但匪徒達比和阿米襲擊了他的家,他被刺傷并被捆綁,而他摯愛的妻女,則被達比當著他的面奸殺。
        達比有意不殺克萊德,并在制服克萊德時對他說:
        你不能反抗命運。
        達比要的不是克萊德的財物,他要的是給克萊德制造一種感覺——“你不能反抗命運?!?br>    這是典型的投射,達比自己內(nèi)心深處有一種感覺“我不能反抗命運”,他無法忍受這種感覺,所以尋找各種機會將這種感覺投射出去。他不能反抗他的命運,但他可以將他的命運轉嫁給別人。
        尼克聰明、執(zhí)著且認真,他知道達比是什么人,他也知道,達比是主犯,阿米是從犯。然而,他卻與達比達成了認罪協(xié)議。這是一個交易,達比交易的是指控阿米,而尼克交易的是為達比脫掉謀殺的罪名。
        為什么做這個交易?
        尼克對他的老師、費城總檢察官喬納斯說,他不能冒險,因為,這起案件目前缺乏證據(jù),DNA檢測失敗,而克萊德當時神經(jīng)錯亂也不足為信,如果不做認罪協(xié)議而繼續(xù)起訴,那很可能的結局是,達比和阿米都無罪釋放。
        尼克很有道理,但是,喬納斯說,你怎么向受害者的丈夫交待?
        這難不倒尼克,他在和克萊德談話時,鎮(zhèn)定自若,坦然地告訴克萊德:“我跟他們做了交易……這對我們來說是場勝利!”
        克萊德說,你知道事實是什么。尼克則反駁說:“你知道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在法庭上證明什么。”
        這是法制社會的核心所在,然而,尼克說的如此斬釘截鐵,那一刻,他的心中完全沒有了溫情和柔軟。
        克萊德不能讓他的心柔軟,達比卻能找到這柔軟的所在。在最后一次關鍵的審判中,達比知道大局已定,他只需住3年監(jiān)獄,他很開心,先問尼克:“你結婚了嗎?”
        接著他對尼克也說:“你不能對抗命運!”
        達比在嫉妒,憑什么我內(nèi)心如此無助,而你們卻可以過那么好,憑什么我不能和女人建立正常的關系,而你們卻可以結婚過幸福生活?你是我這一邊的,但我卻想讓你死,我想讓我身邊的所有人死,我想讓你們都和我一樣無助,和我一樣接受這個邏輯——“你不能對抗命運!”
        尼克對達比討厭到極點,其實,就算達比不說這兩句話,他也不會對達比有絲毫好感。但是,這個結局算什么,他的情感是站在克萊德一邊,但他頭腦中的法律體系卻站到了另一邊。
        心中的情感和頭腦中的法律體系發(fā)生了分裂。之所以發(fā)生這種分裂,一個關鍵是,他不愿意再動情感。
        離開法庭去見媒體的路上,喬納斯安慰尼克說:“一旦你做了一個決定,就得接受它,然后忘記它?!?br>    喬納斯后來還對尼克說,困難的不是做出一個決定,困難的是接受。
        這是一種自欺欺人,因為困難的還是如何做出決定,尤其困難的是,如何帶著情感去面對這個工作中經(jīng)??吹降氖篱g最悲慘的事情。
        喬納斯是說,不管情感如何,你得說服自己強行接受自己的決定。要做到這一點,勢必要合理化自己的決定。
        另一個關鍵是,執(zhí)掌著別人的命運,這種感覺很特別。喬納斯和尼克都不喜歡達比的結局,但他們都喜歡是自己來決定這個結局。所以喬納斯對尼克講了深通哲學的古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的故事:
        每次去一個廣場時,奧勒留都會帶著一個專門的仆人,每當聽到有人贊美皇帝時,這個仆人就對奧勒留耳語說:“你只是一個人,你只是一個人(You’re just a man)?!?br>    概括而言,第一個關鍵是關閉情感,第二個關鍵是享受權力感。關閉情感的尼克尚可原諒,而享受權力感的尼克則深深刺傷了克萊德。在廣場上,當尼克對媒體記者們侃侃而談時,尤其是當尼克和達比握手時,克萊德痛到極點,他決定報復。

    小標題:
        情感和權力,孰輕孰重?
        意識上,尼克、喬納斯和費城司法體系中的每一個重量級人物,想必都會說情感更重,權力,他們才不在乎呢,他們可不會追求權力,他們在乎的是追求正義,譬如尼克就喜歡問女兒:“爸爸上什么班?”
        女兒會回答:“抓壞蛋?!?br>    尼克再問:“為什么抓壞蛋呢?”
        女兒再回答:“為了我們的安全?!?br>    又如達比和阿米的辯護律師雷諾茲,在阿米10年后被處死刑時,他來到現(xiàn)場,尼克問他為什么不在家里看DVD而非要來現(xiàn)場,雷諾茲回答令人動容:“阿米沒有親人,我覺得應該來送他一程。”
        似乎是,雷諾茲很講情感。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真的,但同時,已年邁的他還起了性興奮,他很關注尼克助手薩拉的大腿。
        弗洛伊德早就發(fā)現(xiàn),性興奮和死亡關系密切,自己死亡或看別人死,都可能會被激發(fā)起性欲甚至性高潮。但我總覺得,雷諾茲的性興奮還有別的意味,這些司法體系中的成員們一排排坐在死刑室前觀看阿米被處死還有別的意味。
        但這種意味被破壞了,本來可以無痛死去的阿米,卻在痛苦中掙扎了很久才死去。
        有人動了手腳,一個瓶子上寫著:“你不能反抗命運?!?br>    這句話讓尼克想到了達比,他們立即出動去緝捕達比。
        但自以為聰明無比的尼克錯了,從現(xiàn)在起,他做出的每一個決定、他走的每一步,都是克萊德的一個圈套。
        克萊德終于發(fā)起了行動,讓阿米在痛苦中死去,只是他的第一步。
        克萊德的第二步行動,是利用尼克帶來的警察車隊,誘騙并制服達比。接下來,他將達比給他制造的無助感,還給了達比。
        達比中了一種河豚的毒,因而,他將失去行動能力,但是,他的感受能力卻絲毫沒有被破壞。
        接著,克萊德將達比緊緊地綁在一張床上,床的上面,是一張鏡子,鏡子上是克萊德妻女的照片。他要肢解達比,要摯愛的妻女看著他復仇,也要達比看著自己被肢解。
        他還給達比注射了腎上腺素,那樣達比就不會暈厥過去,他還割掉了達比的言片,那樣達比就無法閉上眼睛。
        ……
        看起來,克萊德和那些變態(tài)殺手沒有什么兩樣,但其實差異巨大。那些變態(tài)殺手首先有一個信念“我不能反抗命運”,接著他們給別人制造“你不能反抗命運”的無助感。相反,克萊德是直接“反抗命運”,他要將達比給他制造的無助感直接還給達比。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盡管不夠好,因為冤冤相報何時了,但是,這種復仇的方式,可以將痛苦限制在加害者和受害者之間,而不會向外傳遞。
        當然,這不是法制社會的邏輯,法制社會的邏輯是,一切問題在法律體系內(nèi)解決,所以不管是加害還是復仇,都會受到法律制裁。
        克萊德想做一個“守法公民”,所以他留下線索讓尼克輕易抓到他。
        這時,才是故事的真正開始??巳R德要和尼克以及整個司法體系玩夠“認罪協(xié)議”這個交易游戲。

    小標題:
        尼克抓住了克萊德,但是,他沒有一點證據(jù),所以,他得說服克萊德認罪。
        這很容易,因為克萊德主動提出了認罪協(xié)議,他的交易籌碼是認罪,而他的條件是,給他在牢房里弄一個席夢思床。
        克萊德的要求低得令人出乎想象,但尼克卻有點惱怒地拒絕了。
        尼克的同行們不能理解,他們問尼克,為什么不接受?
        我有一個朋友,他在消費時很奇特,他有時會把服務員或經(jīng)理叫過來說,你們這個菜的價格怎么定得這么不合理!
        不待服務員或經(jīng)理辯解,他會繼續(xù)說,價格太低了,應該是多少多少。
        他的這個游戲,和克萊德的游戲是一樣的,就是誰說了算的游戲。消費中的價格是經(jīng)營方定的,消費者似乎只有接受的份,尤其是在那些大餐館,我這位朋友不喜歡這種感覺,所以他要挑刺,他要提價。提價對方一定會答應,那樣他就有說了算的感覺。不過他很聰明,每次挑刺時都是挑一些小菜的價。
        尼克玩認罪協(xié)議的游戲時,他更喜歡對方漫天要價,那樣證明對方害怕,而他尼克有足夠重的籌碼。但像克萊德,承認殺死阿米和達比的兩起重罪,要的籌碼卻只是一張席夢思床,這太輕,輕到他似乎沒有理由拒絕,輕到他似乎必須得接受,這種被迫被戲弄的感覺很不爽。
        由此看來,檢察官和罪犯之間的較量,和丈夫與妻子的吵架一樣,其實核心是意志的較量,爭奪的是誰說了算的權力。
        但尼克是一個好檢察官。任何一個體系內(nèi),好的表現(xiàn)都意味著,以問題為中心,而不以情緒為中心。所以尼克還是和克萊德達成了認罪協(xié)議,給他的牢房安裝了一個席夢思床墊。
        一切結束了,尼克以為,但克萊德說,我還要和你做第二個交易。
        尼克懵了,他問,交易要有籌碼,你有籌碼嗎?克萊德問,雷諾茲的性命夠不夠?
        雷諾茲就是那個在阿米死刑前關心女人大腿的辯護律師,他的性命自然夠籌碼。這次,克萊德的條件是一份高質(zhì)量的西餐,20磅的牛扒一套,還有他的隨身聽,要在中午1點前送到。
        這次,輪到了監(jiān)獄長不爽。他也覺得被戲弄,他要反抗。既然1點是克萊德的意志,他有意要拖到1:08才將西餐送到。
        通常,作為司法人員,展現(xiàn)一下自己的意志是很爽的,但在克萊德面前,這種做法會有代價,這次的代價是,雷諾茲死去了。本來,如果他們準時將西餐送到,雷諾茲是可以活的。
        誰不熱愛權力感?在克萊德一案中,最有權力的還不是尼克,而是一名女法官。她宣判了阿米死刑,她宣判了達比3年監(jiān)禁?,F(xiàn)在,事情緊急,克萊德?lián)碛锌膳碌钠茐牧Γ阅峥撕蛦碳{斯請求女法官限制尼克的行動范圍。
        女法官問,你們的意思是,要我“為了含糊的更重要的目的,侵犯他的天賦人權,是嗎?”得到確認后,她說:“好的,我加入這個游戲?!?br>    最后,她得意地說了一句:“這就是做法官的好處,賴斯先生,我基本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這是她生命中的最后一句話,她準備接電話時,電話爆炸,她當場死去。

    小標題:
        直到此時,尼克才感覺到恐懼,他才明白,克萊德說的是真的,他不是簡單的復仇,他真的想而且似乎可以將那個“腐朽的圣殿”摧毀給他看。
        這時,克萊德提出了新的交易,釋放他,并在第二天早上6點鐘前撤銷所有指控,而他的籌碼則是未來時,否則“我將殺死所有人。”
        尼克不可能接受這一籌碼,他認定克萊德肯定有幫手,所以把所有資料和所有人員都調(diào)集到監(jiān)獄,他想找到克萊德的幫手,因為克萊德已被關到單獨一個人的牢房,不可能是他殺死了女法官。
        10年前,薩拉就是尼克的助手,她現(xiàn)在已35歲,她的心被搖動了,她問尼克,如果是現(xiàn)在,你還會和達比做交易嗎?
        尼克說,當然會,薩拉,你要相信,我們做的決定是對的。
        但薩拉說,我希望還有些別的,我希望我的工作不只是為了高定罪率。
        女人的心是難以硬下來的,何況薩拉還在戀愛中,她或許是懼怕被司法體系這個怪獸所異化,變成關閉了情感的權力狂。
        很快,早上6點到了,什么事情都沒有發(fā)生,尼克和同僚們松了一口氣,決定回家休息一會兒。但這時,災難發(fā)生了,停車場的汽車連環(huán)爆炸,當場6名檢察官被炸死,包括薩拉。
        6名同僚尤其是薩拉的死,深深刺傷了尼克。其實,經(jīng)常是痛苦才會讓一顆僵化的心復活,佛教一個高僧說:“心一次次破碎,只是為了讓你把心打開?!?br>    心打開后的尼克不再是一個標準的檢察官,他成了一個有情感漏洞的人,他怒不可遏地暴打克萊德。
        克萊德卻說:“你有長進了,尼克。”
        克萊德還終于講述了讓他發(fā)起行動的直接原因——“你可以昂著頭走出法庭,我無法忍受?!?br>    我想,克萊德說的是,他無法忍受尼克在他的案子上關閉情感,尤其無法忍受尼克那種大權在握的樣子。
        情感打開后的尼克也終于開始反思,自己是不是真的錯了。在參加6位同僚的葬禮時,他對喬納斯說:“錯的是我。”
        他說:“我年輕的時候,很想改變這個系統(tǒng),我想抗爭,不惜代價,做到最好,但是這里讓一步,那里讓一步,最后陷入到這個游戲中。然后我意識到,我想改變的這個系統(tǒng),卻改變了我?!?br>    喬納斯則繼續(xù)用他以前的那一套語言安慰他說:“做出決定并不困難,困難的是接受它?!?br>    喬納斯的這句話將自己送上了絕路,就像女法官的那句話將自己送上絕路一樣??巳R德應該是在監(jiān)聽他們的對話,并根據(jù)監(jiān)聽到的內(nèi)容決定怎么做,這就是他對尼克說的“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的原因。
        一輛被人遙控的爆破機器人攻擊了喬納斯乘坐的車,喬納斯也當場死去。
        尼克要做到最好,心必須敞開,情感不能關閉,但那樣做決定會很難,也會很痛苦,而喬納斯的邏輯是,多一點合理化的自欺欺人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沒有心,沒有情感,一個人就會在任一個體系迷失,最終被體系異化,成為這個體系的一顆螺絲釘,那時就不再稱其為一個人。
        最后,尼克將喬納斯這句話轉述給克萊德時,做了修正,改成“我們不能改變既定的決定,但這可以影響即將作出的決定”。這句話是OK的,任一決定都會有局限,事實也的確如尼克所言,假如沒有那個認罪協(xié)議,達比和阿米都可能會無罪釋放,但關鍵是,尼克是否真有反思,他是否能帶著心去看這個決定的局限所在,10年以來,他沒有,相反他真聽從了喬納斯的建議,不斷地將自己過去的決定合理化。結果,他的心越來越僵硬,而他越來越像是一個權力狂。

    小標題:
        權力狂也常常是工作狂,工作,多數(shù)時候總是在一個體系中,而任何一個體系的核心規(guī)則都是權力。
        當然,夫妻和親子之間也會形成一個體系,但不同的是,工作體系中假若只剩下誰說了算的權力游戲,貌似可以運轉得更好,而家假若只剩下誰了算的權力游戲,那么這個家就會崩潰,因為那時我們會覺得,這個家不再是一個家。
        家,好像能溫暖我們的心,讓我們的心軟下來。但是,我們自己可曾也在努力將自己的心軟下來?
        至少尼克的努力越來越少,他迷上了95%還是96%的定罪率游戲,樂此不彼。相反,他對這個家越來越缺乏投入。
        尼克的女兒丹尼斯是大提琴天才,但直到她10歲,尼克從來沒有看過女兒一次演出,女兒的其他事情他也總是放不在心上,他的所有心都放在了定罪率的游戲上。
        克萊德要逼迫他,讓他的心在這方面也復活。他先是將肢解達比的錄像帶寄給尼克一家,丹尼斯和尼克的妻子凱利都被嚇著了。這時,尼克憤怒到極點。
        以前,他是頭腦上知道家人多重要,但現(xiàn)在,他是感覺到家人多重要,這是巨大的不同。
        喬納斯遇害后,費城市長愛普爾和費城整個權力體系,將克萊德視為超級敵人,但這時,尼克的心反而離克萊德越來越近,他第一次或再一次去看克萊德妻女遇害的照片,帶著打開的心去看如此慘烈的照片,尼克終于可以體會到克萊德的痛苦了。
        如此一來,作為一名檢察官,他將不再只是其中一個合乎時宜的“法律螺絲釘”,他同時還是一個有情感漏洞的、活生生的人,“You’re just a man.”
        克萊德的最后一步,針對的是費城整個權力體系,他準備在愛普爾召集緊急會議時在那所大樓引爆一顆汽油彈。
        但也就在這樣的關鍵時刻,尼克收到一封神秘的電子郵件,借助這封電子郵件提供的信息,尼克發(fā)現(xiàn)了克萊德的致命漏洞,并最終擊敗了克萊德,也拯救了費城。
        尼克和克萊德在牢房中交談,尼克說:“我再也不會和殺人犯做交易了。”
        這正是克萊德想要的,所以他笑了,但他還是嘗試引爆了那顆汽油彈,而這顆汽油彈已被尼克放到克萊德的床底下,所以克萊德像是自取滅亡。
        然而,這也是克萊德想要的,他沒有掙扎,相反是微笑著端坐在床上靜待死亡。
        這還不是結局,結局是,尼克終于第一次去看女兒的演出,丹尼斯的演出非常成功,尼克欣慰,又有些不安,他想到了克萊德,想到了克萊德的女兒。
        在他能夠體會到克萊德對女兒的愛與痛后,他也終于可以帶著心和自己的女兒在一起了。

     8 ) 終究還是復仇

          很多時候,面對一個讓你憤恨的看著宏大的玩意兒,比如一種體制,你搞得一副嚴肅的姿態(tài)抨擊,反倒不容易讓人注意,還不如來下反諷,來些惡搞;而當你惡搞的時候,如果又搞得讓人想笑,卻又力度不足,還不如很嚴肅的惡搞。從嚴肅,到惡搞,再到嚴肅,這樣一個否定之否定的過程,反倒容易給人更大的震撼和深思。電影《守法公民》就是這樣,以一個家庭的悲劇,到更多家庭的悲劇,最終反映的是一種體制下的悲劇,讓人悲痛,讓人苦笑。

        電影有個悲劇的開始,一個家庭被兩個匪徒闖入,一個男人克萊德失去了妻女。接著故事直接突進到法律過程的結果,檢察官尼克根據(jù)訴辯交易制度,將兩個匪徒的一個送入死牢,但另一個卻得以輕判,顯然,這不是克萊德能夠接受的結果,他憤恨的眼神中已經(jīng)流露出復仇的渴望。接著,一個略顯俗套的“十年后”拉開了這部影片真正的大幕,克萊德展開了看起來有些惡搞的復仇,將費城司法系統(tǒng)進行了充滿暴力與鮮血的惡搞。他先更換了死囚注射死刑的藥物,讓仇人在恐怖的狀態(tài)下死去,諷刺了下美國的死刑執(zhí)行制度,特別是其中的“人道主義”原則;接著又打昏警察,將被追捕的另一個仇人誘捕,諷刺了把美國警察的抓捕效率;當我們看到他極端殘忍的,以比漢尼拔醫(yī)生更嫻熟的技藝將仇人肢解后,又全裸等待被抓時,視乎已經(jīng)擺出個我清白一身,要將美國司法惡搞個夠的姿態(tài)。接下里,先用一系列法律條文將了尼克一軍,同時也算把司法中的法典和條文這一基石諷刺一把;看上去荒唐的床墊交易把訴辯交易制度涮了一把;當庭引經(jīng)據(jù)典,申請假釋,接著又當眾羞辱法官,又結結實實諷刺了假釋制度和判例制度;后面一次交易中,因為監(jiān)獄長不遵守時間,使得克萊德綁架的仇人律師慘遭憋死,直接挑戰(zhàn)了我們美國監(jiān)獄電影常見的那種監(jiān)獄長的權威??巳R德就這樣一路惡搞美國司法制度,讓原來越多的人牽扯進來,讓涵蓋的制度外延不斷擴大,甚至指向了上層建筑,盡情嘲弄著現(xiàn)行體制“司法算個球,誰也別裝B”。

        而隨著克萊德反諷美國司法行動的進行,讓我對其計劃的感覺也開始有了變化,當克萊德的計劃開始時,他是令人同情的,是悲壯的,他指向的對象,即兩個仇人是電影開頭就表現(xiàn)的罪大惡極的,而他在司法體系下承受的不公,又讓人對體制是沒有好感的。所以,他早期的復仇讓人感到大快人心,他對美國司法體系的挑戰(zhàn)更多顯出黑色幽默般的智慧式挑釁,讓人也感到妙趣橫生,又分外解氣。然而,漸漸的,他的行為開始變得極端,他仇人的律師遇害,與他同牢房的獄友被他殺害,還有那么多司法人員或死于汽車爆炸,或死于機槍掃射,包括那個事實上與十年前的事兒無太大關聯(lián)的尼克的女同事。在克萊德看來,這個制度下的執(zhí)行者們,沒有一個人是無辜的,都是可以成為他仇恨下的祭品,然而他堅定的認為他是在以血來促使人們反省這個制度,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好,然而,諷刺的是,結果卻是整個城市的恐慌。很多事情,被罩上正義的外殼總是顯的大義凜然,十年前,以正義和公正為名義的司法制度沒有給克萊德以正義;然而,十年后,當他將自己的行為同樣套上正義的馬甲時,結果卻是更多具尸體,和可以想象的家庭的悲劇,盡管克萊德說,如果復仇,我十年前就可以做,但是我還是看不出,十年后他的行為比復仇能高出多少,但是帶來的悲劇卻更深。

        或許這是這部電影帶來的更發(fā)人深省的東西,在于一種相對正義和過猶不及帶來的悖論式的悲劇困境。尼克們在一個制度下運作,他們顯得似乎也沒有很大的錯誤和腐敗行為,但是卻掩飾不住這個制度的陳腐和對公平正義時有的傷害,尼克更表現(xiàn)出追求“高定罪率”這一數(shù)字指標下的自私,他幾乎就是司法制度矛盾性的縮影,慣性式的向前運作,宏觀上有著正義和公正的基礎,但是微觀運作上卻已經(jīng)愈加官僚化和帶上了經(jīng)濟性。甚至,當克萊德被抓后,我們發(fā)現(xiàn)對這個極度危險的人物,司法體系仍然以標準流程化的方式運行,惱羞成怒的市長也只能在現(xiàn)行制度框架上想辦法,要是擱在《24小時》里面,杰克鮑爾早用刑了。而克萊德帶著美國個人主義英雄的顯著特征,家破人亡,在正常體制下無從看到正義得以伸張,所以個人悲壯的戰(zhàn)斗,不過,與很多此類電影有個明確的邪惡指向不同,他要去獨闖司法制度這個“龍?zhí)丁保嫶?,又太抽象,克萊德身上又是很多改革推動力的一種悖論,我們總是希望平滑過渡,但是常常要在強烈的破壞這種平滑的事實震撼下才能真正啟動??巳R德以自我毀滅想要,或者說自以為想要改變什么,但是,這部電影的走向看,并沒有太多東西會得到改變。

        《守法公民》首先是部“好看”的電影,劇情跌宕起伏,懸念也頗深,當然,細想很多地方倒是感覺也不太通。電影后期走向頗讓人爭議,我覺得這是這部電影有意思的地方,大家各自解釋,各自體會,我也不喜歡最后那個結尾,不過不在于沒有讓克萊德報仇雪恨之類,我感覺這是更現(xiàn)實的,對導演來說也更“保險”的結尾。不喜歡的在于,這個死法太牽強了,非要讓尼克等人急吼吼的把炸彈搬到監(jiān)獄來,又冒著危險戲耍下克萊德(當然,鑒于尼克前面被耍的幾乎要神經(jīng)分裂,我也理解他想耍人的心情,但是這么玩兒也太危險了吧),然后又急吼吼的跑開。要我說,更合理的還是把炸彈放到一個無人的地方,讓克萊德引爆,然后看到政客們依然正常開會,露出錯愕的表情更現(xiàn)實和充滿暗黑感的諷刺,當然,要這么演,本來就對克萊德未能復仇的觀眾恐怕會更不滿,至少,現(xiàn)有結局給了克萊德一個火中鳳凰的形象,一個殉道者的姿態(tài),當然,我始終覺得這個“道”無關太多“正義”,更多還是他個人的仇恨。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8c34831337b8d1dbf6039ee7.html

     短評

    從來都是事情改變?nèi)?,人改變不了事?/p>

    4分鐘前
    • 菠蘿
    • 力薦

    你要批判制度,那就應該讓反角充分利用制度漏洞,開那么猛的外掛干嘛?

    6分鐘前
    • Raavea Rast
    • 很差

    高智商犯罪電影,就愛看這么牛逼的男主

    10分鐘前
    • 幕天席地
    • 推薦

    不得不承認,我就是有快意恩仇的不健康不理智情結。

    12分鐘前
    • g9
    • 力薦

    以身護法,殺生成仁

    17分鐘前
    • harmony orange
    • 力薦

    一個復仇丈夫和父親的爆裂技。開始以為是司法倫理片,可惜吹得太好萊塢式的神奇,給人感覺失衡。

    21分鐘前
    • 光年‖影視歌三棲民工
    • 推薦

    不得不說,看的很爽,有仇報仇,結局爛尾了

    26分鐘前
    • ????
    • 推薦

    至少精彩了大半段

    27分鐘前
    • 謝謝你們的魚
    • 推薦

    可惜了這啥結局啊!

    30分鐘前
    • 汽水|不core不得嗨
    • 力薦

    結局弱了點。如果克萊德一步步引導出一位正直的檢查官,站出來捍衛(wèi)正義,從而達到改善司法腐敗現(xiàn)狀的目的,導演至少應該點明那位神秘郵件人切斯特就是克萊德本人。不過這真是一部久違的智能犯罪佳片,快意恩仇的主角很迷人。

    35分鐘前
    • 花兒果果
    • 推薦

    司法的黑暗

    37分鐘前
    • Sora
    • 力薦

    前半部看下來,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讓人頗為期待,以為又會是一部智謀連環(huán)犯罪的類型好片??上?,結局實在太唬爛、太敷衍了,優(yōu)劣有了360度的轉變,感覺是導演把洞挖得太大,難以自圓其說,唉= =

    41分鐘前
    • Marc
    • 還行

    后來,他們一個去了特勤局,一個當選為總統(tǒng),但為了劇情需要,一定要在不同的宇宙才可以啊!

    45分鐘前
    • Rebel Scum
    • 推薦

    我年輕的時候,很想改變這個體制,我想抗爭,不惜代價,做到最好。但是這里讓一步,那里讓一步,最后陷入到這個游戲中。最后我意識到,我想改變的這個體制,卻改變了我。

    47分鐘前
    • 亞比煞
    • 推薦

    社會領域的規(guī)則是權力,生活領域的規(guī)則是珍惜,假若只剩下了社會領域如工作和成就,那么心就會被異化。

    52分鐘前
    • 武志紅
    • 力薦

    很暴力,很制衡。

    57分鐘前
    • J.Wen
    • 力薦

    HIGH

    1小時前
    • marsemigrant
    • 力薦

    有逼格的復仇,看的很爽,討厭自大自私的黑人律師。

    1小時前
    • 藍色啄木鳥
    • 推薦

    我不喜歡這個結尾

    1小時前
    • 瑟曦
    • 推薦

    主角這么牛逼卻只去感化一個費城的司法人員 浪費人才啊

    1小時前
    • 豆腐腦敢死隊
    • 還行
    加載中...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影

    電視劇

    動漫

    綜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