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從小一直生活在藏地的丁真,仍然保留著最天真的和淳樸的世界觀,在2020年冬天,因為一個偶然的契機,讓他意外曝光在整個世界的關(guān)注之下。今年,丁真也即將20歲,他會和他身邊的“良師益友”一同踏上成長與探索的旅途,去更多的地方,與更多的當(dāng)?shù)厝恕耙黄谝粫?,并通過“自然筆記”的方式記錄下自己的成長,以及對這個世界的“認知”。
終于播完了終于可以自己給它打一個個人主觀評分了,如果有十分的話是可以打8.9的程度,主要是想留給團隊的進步空間,最愛的還是第一集《遷徙》如摩托車般轟鳴的馬頭琴將我們拉入他的世界,隨之而來的則是充滿哲學(xué)意味娓娓道來的《時間》,第三個人則是偏愛《色彩》通過一朵蓮花連接漢藏藝術(shù),展現(xiàn)色彩斑斕的藏地自然空間。四是《盛宴》給村民做一頓飯,將從外面獲得的學(xué)識資源甚至是錢都分享給自己的族人,帶動大家一起改善生活,去看外面的世界,這就是他的選擇,也是他走紅所帶來的最大意義。五是《森林》在森林中學(xué)習(xí)在森林中感悟,與自然溝通,他是大自然養(yǎng)育的孩子。六是《耕種》將傳統(tǒng)藏戲帶進北京,為理塘藏戲的發(fā)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七是《聲音》這一期適合帶著耳機安靜躺下來,聽他所錄下來的自然的聲音,耳朵的盛宴吧。最后一個是《攀登》這山對他們這種經(jīng)常翻山越嶺找松茸挖蟲草的年輕人來說真的一點都沒有挑戰(zhàn)性,更多的是展現(xiàn)了他作為哥哥對弟弟無微不至的照顧,展現(xiàn)相濡以沫的兄弟間的情誼。 無比期待能夠有第二季?。。?/p>
時間是每個人知道是什么卻又無法說出是什么的東西 自然筆記第二集《時間》用流水桃樹珞巴族丁真年齡和碉堡等 巧妙引發(fā)人們對廣漠無垠的時間維度的思考 其間還蘊含著丁真對生命和無常的哲思微光 除了丁真本人具有的慧根外 還應(yīng)該歸功于藏文化和宗教在丁真身上打下的烙印 從中可以看出藏文化對宇宙世間萬物獨特的理解 我認為這一集值得反復(fù)品味揣摩
只要敲起大鼓,多遠的路都有力氣走下去。
紀錄片《丁真的自然筆記》第六集 耕種,從丁真和理塘農(nóng)民在黃色大地上牽著牦牛種青稞開始。春天來了,新一季耕種即將開始。耕種前他們翻閱藏歷查找吉日,還通過一種傳統(tǒng)儀式進行祈福。
祈福儀式不僅祈求風(fēng)調(diào)雨順,也是迎接春天的儀式。丁真在一位長者的帶領(lǐng)下,提著一個用五彩風(fēng)馬旗裝飾的籃子,邊走邊拋撒青稞。他們口中念念有詞,祈禱新一季土地給予豐收,祈求不要有蟲害和冰雹。播下一粒種,就種下一個希望。
他們祈福過程的說唱或許就是藏戲的淵源吧?藏戲,是那一個個令人窒息的鏡頭嗎?
忘不了,《丁真的世界》專題片中,丁真身著戲服頭戴面具迎著陽光奔跑的樣子,此刻他圣潔又神秘;忘不了,春節(jié)期直播先導(dǎo)片中丁真在藍天雪山輝映下掀開面具帶來的震撼和驚艷。更忘不了,藏戲直播中丁真說出的最長一段漢語,為了推廣藏戲他把漢語說的盡可能流利。
沒見過薛紹揭開面具如何驚艷,也沒見過楊過揭開面具如何攝人心魄,丁真揭開黃色的藏戲面具的那一剎那,我相信了所有震撼和驚艷。藏戲,就這樣隨著丁真的走紅突然闖入了眾多網(wǎng)友的世界。
藏戲是產(chǎn)生并流傳于藏族民間的傳統(tǒng)戲劇。藏戲的雛形起源于十五世紀,是以佛教故事為內(nèi)容,自編自導(dǎo)成具有簡單故事情節(jié)的歌舞劇。17世紀時,從寺院宗教儀式中分離出來,逐漸形成以唱為主,唱、誦、舞、表、白、技等基本程式相結(jié)合的生活化的表演。是一種比京劇歷史更為悠久的戲曲。
藏戲原系廣場劇,只有一鼓一鈸伴奏,別無其他樂器。藏區(qū)和平解放之后,成立了專業(yè)的劇團。在保持藏戲原有的廣場藝術(shù)特色的基礎(chǔ)上,進行了劇場舞臺藝術(shù)方面的實踐,使藏戲由廣場走上舞臺。2006年,藏戲入選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2009年,藏戲被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公約》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
理塘有兩個業(yè)余藏戲團:寺廟僧侶藏戲團和甲洼鄉(xiāng)村民藏戲團,村民們平時務(wù)農(nóng),節(jié)日唱戲。2012年理塘藏戲被列入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2018年理塘有了藏戲傳習(xí)所。
藏戲在理塘就像雪山上的那株盛開的花,雖有冰雪卻開得恣意飛揚。它沒有華麗的行頭、沒有像樣的妝飾,他們以天為幕以地為臺,在田間草原為群眾表演著那些古老的傳說。
時代在發(fā)展,很多人進城了,有些村莊荒廢了。但是只要還有人,藏戲團就依然能在廢墟堅持演出,更可喜的是他們培養(yǎng)出一批唱藏戲的小學(xué)生。一個個小朋友生龍活虎,孩子們的勃勃生機如初生的太陽注入理塘藏戲的機體。
我們的國粹京劇采百戲之長,200多年前隨徽班進京成就一段佳話。其西皮、二黃腔隨著京胡咿咿呀呀在五尺戲臺上演著中國的上下五千年的輝煌。這日漸成為陽春白雪的京劇又與藏戲有什么關(guān)系呢?
藏戲團代表隨丁真一起來到向往以久的北京,已有600多年歷史的藏戲在李玉剛的玉空間遇見了國粹京劇。相差400年距離2000多公里的劇種就這樣在北京欣喜相遇。
京劇的華貴、厚重給丁真和藏戲團的代表們留下深刻印象。他們在欣賞了《霸王別姬》后,丁真換上白衣扮成一位武生,瀟灑飄逸,絲毫不輸當(dāng)日藏戲的風(fēng)采。那一轉(zhuǎn)身一回首,千年的刀光劍影恍惚間從飛揚的眉梢和凌厲的眼神間飛過。藏戲團演員也披掛上陣表演了一段藏戲。雖然語言不通,但是能感受到藏戲深扎于高原土壤的厚重,那是對自然的敬畏。
無論哪個劇種,戲曲均起源于原始歌舞,都是歷史悠久的綜合藝術(shù)樣式。百戲同源,不同的只是表現(xiàn)形式。
相比李玉剛?cè)A貴的頭面和戲服,藏戲簡單的服化道讓它看起來像是長在泥里的格?;?,樸實狂野。正因為深深扎根于泥土,它才有機會與他的觀眾朝夕相處。那些廢墟里的歡聲笑語,那些草原上的高吭嘹亮,都是藏戲生命力在高原的頑強吶喊。
七月,丁真得知春天種下的青稞已經(jīng)變成一畦碧綠的麥田。無論怎么樣的荒野,撒下種子就是種下希望,耕種就有收獲的希望。
藏戲600多年了,他們依然活躍在高原的草甸,活躍在隆重的節(jié)日里。他們來源于土地,藏戲的生命也深深扎根于土地。
短片結(jié)束,理塘甲洼小學(xué)學(xué)習(xí)藏戲的小朋友們身著特制的小小戲服一一用標(biāo)準(zhǔn)的普通話敘述自己的理想和想去的地方。孩子們眼神明亮、堅定,他們之中或許有人會傳承藏戲,或許有人能實現(xiàn)理想去北京看天安門,不管將來結(jié)果如何,這些孩子心中都被播下藏戲的種子。他們能夠欣賞和傳播藏地文化的活化石,就已經(jīng)是藏戲團長的一大功勛了。
結(jié)尾,短片打出了藏戲團每位成員的職業(yè)和所飾演的角色。他們是一群勤勞的耕耘者,把藏戲的種子深深耕種于這片貧瘠的土地,期盼著未來成長為一片蔥榮。
我似乎明白了,這一集為什么不是叫簡單的傳承而是耕種。因為對推廣藏戲來講不是簡單的傳承二字能概括的。
600多年的藏戲(其實如果算是起源有1300多年歷史了)經(jīng)歷了無數(shù)風(fēng)風(fēng)雨雨依然在藏地生生不息,但是任何藝術(shù)形式扎根于泥土也需要與時俱進的改革,需要更為艱苦卓絕的耕耘,這份重任就需要更為年輕的生命加入,在傳承的基礎(chǔ)之上他們得不斷吸收兄弟劇種的優(yōu)勢,不斷改良,在改革中發(fā)展,在傳承中進步。
耕在先,種在后。有了耕耘和播種,藏戲才能收獲更美麗的的明天。就像片中所言,只要敲起大鼓,多遠的路都有力氣走下去。
也請記住,是少年丁真讓讓更多人知道了藏戲。
?《遷徙》尹超跟我說拍照也是一種游牧和遷徙,是時間的遷徙 特別鳴謝:出鏡的村民和他們的小馬 “桑巴鄧珠和他的小馬珠珠王子” ?《時間》我想 每個生命其實都知道怎么才會幸福,青蛙 桃花 還有時間中的我 特別鳴謝:射入桃花林中,至今失蹤的一支響箭 ?《森林》不火也無所謂 不火,做一個乞丐都可以 特別鳴謝:在丹巴買的雨鞋以及它路過的植物:刺人的蕁麻,銀背蕨和滿地的草玉梅 ?《攀登》即便到了山頂,生活也并不會變得不同 特別鳴謝:曾經(jīng)和你一起登山的那個人 ?《色彩》我喜歡白色上面再加一點兒白,就像晶瑩的雪山走過一只巖羊 特別鳴謝:數(shù)百年來上萬位無名的畫師和印經(jīng)匠人 ?《耕種》祝天地四方和所有人扎西得勒 特別鳴謝:甲洼藏戲團和他們飾演的角色 ?《聲音》倉央嘉措在傳說中為什么來到這里,音樂會怎樣行走,我想這是個秘密,只有我們夜里跳舞的牧人才知道 特別鳴謝:那些為了我們,牛奶沒有喝盡興的小牛 ?《盛宴》藏族人很喜歡自己的碗,甚至把碗比作不會分開的情人,給碗寫歌贊美它 特別鳴謝:然日卡村和她的村民們,一個普通的小村莊,但在村民心中,她微笑著勝過大地上的一切
1.遷徙
「尹超跟我說拍照也是一種游牧和遷徙,是時間的遷徙。」
2.時間
井底之蛙也開心,因為沒有見過外面的世界。
「自然造物它不可能是有這么光滑的,這么直的東西。你看自然造物很多疤疤癩癩,很多坑洼,沒有一點是直的。對的呀這就是生命的形狀嘛?!?/p>
響箭(畢秀)。
放生樹。
「每個生命都知道怎樣才會幸福」
3.森林
「我的帳篷呢,看起來很小,進去的話很大?!?/p>
「如果明年不火了也無所謂,做一個乞丐都可以?!?/p>
4.攀登
「我們的生活就是一直在攀登,即便到了山頂,生活也并不會變得不同?!?/p>
5.色彩
「唐卡畫里天空的顏色加上草地的顏色,就是這里湖水的顏色?!?/p>
「藏族會把像這樣相克的萬物都畫在一張壁畫上,就想萬物的色彩都會統(tǒng)一在自然中?!?/p>
「我喜歡白色上再加一點白,就像晶瑩的雪山走過一只巖羊。我喜歡綠色上面再加一點綠,仿佛翡翠的松林落下一只鸚鵡?!?/p>
6.耕種
7.聲音
「音樂和人一樣,也會到處行走。」
「我們一起去收集聲音。許多聲音很短暫,只有一瞬間。但他們說,這是最古島的音樂。」
8.盛宴
7月6日中午12點,期盼的《丁真的自然筆記》第一集《遷徙》如期上線。短片如一道光,為我們打開了一個陌生充滿張力的世界。
遷徙,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獨特生活方式。這個詞對中原人來講,陌生還帶著些許詩意。自小從書中了解草原居民乘著勒勒車悠然搬家,或許高原上的遷徙也是這樣的?
短片卻先從時尚芭莎攝影師與丁真的會面開始。丁真身著牛仔衣戴著棒球帽,如果不是耳畔搖曳的綠松石耳環(huán),著常服的丁真與內(nèi)地小伙無異。對,這才是真實的藏區(qū)。這里不是封閉原始的過去,也不是我們想像的詩和遠方,這里與內(nèi)地的區(qū)別只是海拔和含氧量不同而已。
隨后真正的遷徙如魔幻大片一般震撼出場。蒼茫的大地、巍峨的群山,孤獨的雄鷹為我們勾勒出一幅高原遼闊雄渾的場景。牦牛是藏區(qū)牧民最重要的財產(chǎn)也是生產(chǎn)工具,號稱高原之舟。牧區(qū)每年都會進行遷徙,夏天到來之前他們要帶著全部家當(dāng)趕往夏季牧場,牧人全部生活家當(dāng)則需要牦牛馱著上山。
成群的牦牛如帶著毛刺的大片墨汁在蒼黃的大地上流動。一頭不聽話的牦牛想丟掉身上的貨物,它拼命扭動身體,奔跑著揚起陣陣黃土。而此時年輕的牧人一個疾步,上前抓住牦牛數(shù)尺長鋒利的牛角,一場人與牛的搏擊開始了,更多年輕牧人加入搏擊,gihehe的呼喊聲此起彼浮,牛很快被制服回到隊伍中。此時一場大雪不期而至,黑色的牛群蒙上點點雪團子更顯蒼茫,牧人們騎馬頂著風(fēng)雪或急或徐繼續(xù)守護著遷徙的牛群。
遷徙是一場人與自然的搏斗,年輕的牧人是大自然的勇士,他們勇敢無畏在疾馳中散發(fā)著生命的奔放與野性。
風(fēng)雪過后太陽給雪山描上一層金色,到達目的地后他們放下家當(dāng)馬上開始齊心協(xié)力搭建黑帳篷,這是他們在夏季牧場的家。搭好帳篷,年輕的牧人們竟然開始賽馬了。一邊是剛剛過去的風(fēng)雪,一邊是小伙子們在馬背上疾馳的呼喊。此時鏡頭是搖晃的,令人如臨其境。
這就是真實的牧區(qū),鮮活的牧民。和風(fēng)雪搏斗,在馬背上呼喊著快樂。他們勇敢樂觀,如遍野的花朵努力向陽開放。安靜下來,丁真拿相機為伙伴們一一拍照。牧區(qū)的年輕人現(xiàn)代化設(shè)備什么都沒有落下,網(wǎng)絡(luò)也玩得非常溜。
藏區(qū)不是想像的神秘佛國,也不是我們心中的詩和遠方,它是活生生腳踏實地的日子,有會發(fā)脾氣的牛群和飛奔在馬背上的年輕人。
不得不說,第一集《遷徙》果然不負眾望,魔幻與蒼涼、熱血在激蕩。短短十幾分鐘,把牧區(qū)的遷徙生動鮮活地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牦牛過處黃土飛揚,牧人追逐的呼喊響徹曠野。無懼一身風(fēng)雪,笑對滿面風(fēng)霜。風(fēng)雪過后,騫馬的歡呼和熱血同樣滾燙。一群有共同理想的人彼此溫暖共同協(xié)作,延續(xù)著祖先千百年來的生存方式。這是鮮活滾燙的日子,才是牧區(qū)努力的生活的寫照。
在大自然面前,蓬勃的、激蕩的生命力,張揚野性的光芒如佛光一般閃耀在我們心頭。我們會記住短片帶來的震撼,帶給我們對藏區(qū)的認識。
小短片能拍成這個水準(zhǔn),實屬不易。
太珍貴了
首頁推送就點開看了,一直對藏地文化蠻感興趣的,但也第一次以這種視角看到藏區(qū)牧民的生活,很震撼,看到是人民文旅拍的,果然官方出手就是不一樣啊。丁真這孩子真是越看越覺得可愛,一點沒有走紅的包袱和架子,和周圍的朋友老師相處的也都很融洽,感覺都是很好的人。希望他可以一直這樣不忘初心的發(fā)展下去哦。
我以為的放牛:躺在草地上,一躺一整天;片子里的放牛:狂奔的野獸,一頂一窟窿??
這才是網(wǎng)紅的應(yīng)該帶來的正確引導(dǎo),給大家展示了一個美好的地方,和對一個民族更深刻的認識
真美,好想去看看。四川旅游局把丁真保護得很好。
還不錯。商業(yè)、文化與自然達成了一種平衡,各不失色。
自然,治愈
看完感覺很震撼,是不同于我城市生活的另一個世界??吹臅r候不禁感嘆,原來轉(zhuǎn)移牧場時是這樣,原來牛牛不喜歡負重會跳起來甩包裹,原來藏地的狗狗會像一個拖把,原來真的每一匹小馬都有名字(除了格乃達瓦bushi)。這里雖然缺少生活便利設(shè)施,但不缺少愛與歡樂。村里都是族人,身邊都是朋友,抬頭望見雪山,低頭撫摸小馬。是我理想的生活了,希望有生之年可以去看一看那個不一樣的世界
看了第一期,很震撼????
遷移,時間,森林,雪山,耕種,聲音,盛宴。接骨草和狼毒花,林芝漫山的野桃花,放生一株跟自己同齡的樹,日出的雪山頂上飛散的風(fēng)馬,名字代表太陽的弟弟平措尼瑪,彩虹的村子里學(xué)藏戲的小孩子們,他們的民歌唱道:“我喜歡白色上面再加一點兒白,就像晶瑩的雪山上走過一只巖羊,我喜歡綠色上面再加一點兒綠,仿佛翡翠的松林落下一只鸚鵡?!倍≌娲┲嘏圩哌M寺廟,我在那一刻感慨,這個男孩真是承載了人們對藏地的想象,他在溪水邊笑著低下頭去采集聲音,站在白樺林的翠綠中,吹著口哨奔跑著趕牛,在重巒疊嶂的雪山下騎馬的時候,特別鮮活美麗,有些東西好像在生長的地方才最對味,就像藏戲在北京的工作室就很奇怪,總覺得它應(yīng)該在遼闊的天地綻開。每一集的特別鳴謝都好可愛,“特別鳴謝,為了我們,牛奶沒有喝盡興的小牛們。”
看完自然筆記后,讓我看到了神秘的藏區(qū)牧場遷移的辛苦和壯觀,春去秋來 立夏冬至 周而復(fù)始,這就是傳統(tǒng)藏民的生活軌跡,令人震撼和動容。希望看完整季的《丁真的自然筆記》能從中窺探出傳統(tǒng)藏民的純樸生存的一角,了解這個高原上的民族。
這部紀錄片的攝影真不錯,風(fēng)景都好美啊?。?!配樂也OK!每一集都有一個主題,很細膩,很質(zhì)樸,除了夸贊自然的美麗,我再也沒有別的感想了。這么美的片子每一集的時間太短了,還可以再挖掘一下,讓節(jié)目更有深度。
即使牧民們逐漸告別了遷徙的生活,但牧人們的開拓精神,并不隨時間而磨滅。整個人類的歷史,也同樣是在時間長河中的遷徙。感謝攝影記錄下了這次偉大的遷徙。
人、動物與自然,景色還有音樂,一切都好,就是短了點,完全可以把“遷徙”講得再細致些。有被最后的“演出名單”可愛到,理塘的小馬們永遠跑第一。ps,恭喜丁真宇宙又添新npc拖把(大霧,是熱醋啦)
真實的還原了藏區(qū)生活的風(fēng)貌,牦牛,駿馬,遷徙的人們,如此的原生態(tài)。一直以來,藏區(qū)被給予了太多的想象,掩飾和附加了太多東西,然而任何一片土地,最鮮活的永遠是生長于此的生靈,丁真的自然筆記,帶我們了解真實的藏區(qū),真實的牧民。
自然親和力是他與生俱來的能力,生于長于自然的少年理應(yīng)回歸到自然中去???
雖然成片的邏輯是編排的,但是人是鮮活的。
無處不在的廣告和某些對談嘉賓扣一星。桃林。
丁真還是有那一份質(zhì)樸,很隨意的記錄,廣告太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