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英式黑幫
無意中在一壇子上看到這片子的,一眼望去就有好幾個我很喜歡的賣點——英國黑幫、獨立電影、三段倒敘、結局出人意外,還被坊間奉為06年最佳英國片,之前的幾部英式黑幫我是一部不落,所以這片子也讓我有點兒期待。看完后感覺短小精干,劇情相當緊湊,內容講一個有戀童癖的黑幫老大找雛妓,結果被小女孩也就是女主角捅死,然后他兒子就發(fā)了瘋似的要找到這女孩,大概就是一個晚上的故事,最后小女孩被逮到之后……嘿嘿,懸念。
這電影蠻對我胃口的,結局不錯,敘事手法也好,而且滿片子倫敦口音,聽著上癮,比較讓人汗顏的是對白中粗話出現的密度十分之高,不夸張的說大概三句話中就有一句是四字國罵,英國底層的味道相當濃郁,聽完后簡直讓人忘了英倫還有另一個極端——紳士風。
2 ) 猜到了結局!
看到一小半的時候我就想停下來,沒什么意思,黑幫尋仇之類的電影太多了,我喜歡的是實力相當的爭斗,象捏死一只螞蟻一樣的仇殺,帶給人只有惡心的感受.
但很少看到電影表現這樣階層的事,還有關心小女孩的命運,于是一邊打牌一邊繼續(xù)看.猜測如果讓小女孩死去,那這部電影就太陰暗了,但誰來救他呢?英雄、警察仰或是其他什么人?看到跟班猶豫的眼神,以為是他,直到他在挖坑的時候就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坑里埋的應該是他們倆,當黑幫老大在談小時抽煙受到懲罰的時候就完全確定了。
好多書里經常談到男人總是等到強權的父親死去才能真正放開自己。
總的感覺依然是黑暗,獨特的結局只是顯示了導演的智力,增加了一些趣味。
3 ) 另一個結尾
dvd的另一個結尾是:
凱莉在街上接續(xù)拉客,上車以后,一會兒,簡妮送她的玩具熊被從車窗里拋出來,汽車遠去,小熊在黑暗陰濕的街角……
4 ) What Kind of Life
One middle-aged woman, one teenager girl.
The whole scene is surrounded by gloominess and darkness.
The woman Kelly is a prostitute and the girl is wandering on the street for some reasons.
Then are all unhappy and they encounter with each other.
Kelly wants to bring the girl to Brighton to satisfy a guy with pedophilia.
Kelly is poor and struggles for money.
On the train, they chat, staring at the scenery outside.
Not so many words, but they smile at each other.
In Brighton, the girl throws the stone barefooted, not afraid of the coldness.
She is still a child, she will be happy for an ice cream, will lie for her age.
Even when being asked whether a virgin or not, she shows calmness and coldness, but her expression tells innocence.
When being kissed by the old man, she was scaring to death and fought back.
Kelly couldn’t bear it, she helped the girl to escape, the man was hurt by the knife.
Kelly loves money and sells her body for money, but she cannot bear a kid being hurt by an old man.
Then the old man’s son appears, he intends to kill Kelly and the girl.
But to my surprise, he kills his subordinates because somebody needs to pay for the death.
Why? He watches his father dying but takes no action; does that mean he has already unsatisfied with his father?
The film has little words, but the word “fucking” always appears, maybe it is the correct attitude towards life.
5 ) 亡命英倫
1。故事不復雜,如果按因果順序來講,甚至可能會索然無味,但在這里,截取的點是事情已經發(fā)生了(戀童癖的老男人被殺),正在準備逃亡。
很細致地講述著,還不忘記抒情,飲料紙杯被風刮跑,或者看大海,或者給釣來的玩具命名自己母親的名字。
在這個過程里面再去倒敘,為什么會逃亡,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皮條客、妓女、復仇者,三方的張力,你逃我追,子彈已上膛。
2。大概是看到一半的時候,凱莉和簡妮已經到了小鎮(zhèn),待在朋友那里,凱莉要去找生意掙火車票的錢,而皮條客此時也已經知道她們身在何處,正在趕往那個小鎮(zhèn),我這個時候想知道怎么收場,她們被抓住了,沒有什么機智的逃亡,就像現實生活一樣,沒有意外發(fā)生。
3。但也有意外,那就是死去的是皮條客(并且是自己挖了墳墓,自己都以為這墳墓是挖給凱莉和簡妮的)。
為什么死去的是皮條客?可以隨便想下去,也許這樣收場比較好,大的說法所謂罪惡不在于妓女之類的,而是身后的皮條客。或者僅僅是這樣,這個故事才得到了情感上的提升。
4。我最喜歡的卻是凱莉把簡妮終于送至祖母家,她的眼神有異,果然下一個鏡頭她已經獨自身在倫敦街頭了,沒有人可以收容這個女人,只能在墮落的路上一路狂奔了。
之前看勞倫斯的破案小說,里面很多人物關系就是皮條客與妓女彼此約束的,小鎮(zhèn)姑娘來到紐約大城市,以為會飛黃騰達,但往往是站街,最大的希望就是可以回去,但已經回不去了。在這個電影里面皮條客第一次出場就是在勸自己的一個女孩去接客,他說的話就像一個戀人在勸自己的女孩如何如何,簡直和小說里一模一樣。
6 ) 一個幾乎能滿足所有期待的結局
《從倫敦到布萊頓》:戀童癖富翁陰溝翻船后,一場出人意料的追殺尋仇。殘酷中夾雜著溫情,一路上星星點點比比皆是。劫后余生,兩段不幸的童年最終握手言和。敘事老套但節(jié)奏好,表演也算到位。影片給了一個幾乎能滿足所有期待的結局。但也許正因結局太追求平衡,不易得到高分…………………………………………
7 ) 黑色之都
在英國港市樸茨茅斯海風下成長的保羅·安德魯·威廉姆斯,對海港彌漫的咸濕空氣,和永遠不會消散的陰郁氛圍情有獨鐘。被稱為另一個美國西部的英國東南海岸,印象中一直是個充滿孤獨氣息,無法無天的邊緣之地。終年不休的海風,無所事事的退休老水手,在廢棄的倉庫邊徘徊。這里,永遠都是旅游的淡季。自從保羅·帕夫利科夫斯基的[破釜沉舟]刮起了一股海岸新浪潮,將馬爾蓋特寫入流浪者的庇護所,托馬斯·克萊的[少年羅伯特·卡邁克爾之狂喜]又取景自紐黑文海岸,這種基調便伴隨著威廉姆斯的整個成長生涯。反映在他的作品中,就是對冷酷環(huán)境的自然主義描繪,對黑暗現實的寫實性揭露,他鏡頭下的邊緣人,在道德困境中掙扎,并最終迎來末日審判似的公正結局,讓人心有余悸,又不禁拍手稱快。
影片一開始就將觀眾帶入了毫無縫隙的緊張感之中,狹小擁擠的公共衛(wèi)生間,滿臉血跡的女人,驚恐萬分的少女,混合無意義的背景噪音和喊叫聲,在營造絕望的氛圍時,也吸引觀眾一探究竟。威廉姆斯用節(jié)制的鏡頭慢慢推進,隨后在緊張的逃亡和追趕中,逐層揭開故事的面紗。皮條客德里克和妓女凱莉宛如[霧都孤兒]中誘拐推斯特的賽克斯和南希,將流落在滑鐵盧河堤的喬安娜引向了魔爪。勞瑞恩·斯坦利飾演的凱莉在逃亡途中逐漸顯現柔軟的一面,一再接客為兩人籌集路費,在童心未泯的喬安娜花費七美元贏毛絨玩具時,也只是簡單抱怨了事。清冷的海邊長椅,兩人將空紙杯丟棄在風中任它飛舞的畫面,將她的身不由己形象表現。在布萊頓的一天,毫無拖沓之感,威廉姆斯用張弛有度的節(jié)奏和緊張感,將象征意味止于賣弄之前,使影片呈現出非凡的魅力。
顯然威廉姆斯相信,天堂是個烏有之地。他用妓女、暴徒、吸毒者和變態(tài)狂,構建了一個真實的黑色世界。布萊頓作為南部海岸的腐敗之地,曾吸引不少英國小說家將它作為犯罪事件的發(fā)生地,如佩特里克·漢密爾頓和格雷厄姆·格林等。凱斯·沃特豪斯甚至作結:“布萊頓好似一個幫助警察破解謎案的天堂小鎮(zhèn)”。而在威廉姆斯的鏡頭下,它凝聚為一個夜晚的黑暗,白日游樂場歡樂的吵鬧聲,冷風呼嘯的海濱,都無形中增添蕭索之感,并從中傳達出有關社會和道德的評判。頗有比利時導演達內兄弟的視覺風格和鏡頭感?,F實與倒敘并進的結構也顯示著威廉姆斯驚人的自信,富麗堂皇的黑幫老大寓所描寫,凌亂的街景從飛馳的汽車窗口一閃而過,配以純正的倫敦腔口音,匯成了一副毫不夸張的倫敦黑幫肖像畫。
威廉姆斯將英國傳統(tǒng)的寫實主義戲劇元素和刺激的黑色暴力巧妙結合,編制成扣人心弦的道德故事。但謎底揭曉,他卻安排了一個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結局,有心理陰影的黑幫老大將皮條客作為替罪羊,完成了整個復仇。最終喬安娜與外婆相見,影片在回歸黑色倫敦的凱莉身影中結束,完美地將現實主義、自然主義和象征性寓言融為一體。
原載于看電影周刊,轉載請聲明,謝謝!
干凈..Stuart 月光
用插敘倒序成功的把觀眾的好奇心吊的足夠長時間,以至于發(fā)現沒有更多懸念的時候片子已經快完了,最后還搞了個意料之中的twist。那個小演員當年真的只有14歲啊,演的真好。brighton的海灘真冷。
我以為很一般呢 不過結局真不錯
屌爆了!
一個看似庸俗的故事講得那么生動
除了那個小女孩還真有點蘿莉之外。。。
牛B電影
有那么好么?
實在不明白這個重點在哪裡啊。只是單純的想拍黑幫片?也沒有黑幫的感覺。下層人物?好像也沒有很詮釋出來。
香煙貫穿始終:)
倫敦的陰暗面,社會底層的罪惡。小蘿莉演的很好,我看到黑幫老大兒子審問她時感覺他一定不會殺她……領班很活該,只可惜那跟班,雖不情愿好像也沒得選,跟錯了老大也等于錯送了性命。最后一幕看的很失落,凱莉經歷了生死后又回到以前的生活,難道活著就是只為了活著?就不能重新選擇另一種人生去生活?
英片在配樂上總是很安靜,我喜歡這個結局/熟悉的Victoria,夜,london有什么好...這才是眼睛看到的
像這種軟暴力偽色情的獵奇題材,給德國人法國人或者東歐人拍都可以,就是不能給英國人拍,因為他們永遠會選擇拍成一個大眾溫情片
英語不錯 氛圍不錯
一閃回就露怯了
討厭的晃鏡頭………………………
妓女是項偉大的職業(yè)
1/4/2007 9:00pm Kwai Tsing
英國嘮叨電影
一片空地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