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以朝鮮光海君為了逃避被毒殺的危機,便由與其相貌酷似的平民代替了王的身份為主題,講述光海君在朝鮮歷史上消失的那15天里所未人知的故事。
就這部電視劇前五集情節(jié)和畫面來說。 電影般的電視劇的夸耀不足為過。 國內能不能學學 古裝能不能這樣拍。 他們的古裝也不比中國的好看,卻能拍的如此有意境,如此的美。(特指電視劇and現(xiàn)在) 演員長得也不好看。(客觀) 卻因為演技畫面效果,讓人覺得帥的不得了。 國內卻可以把美男拍成丑男。(這也算是一種本領吧。) 作為顏控實在是忍不了。 當然韓國還是沒有什么大局觀的。 宮廷斗爭寫的極其幼稚。 對愛情莫名的執(zhí)著。(無論開頭故事有多么的宏偉,立意有多么的高尚,到最后都要回歸于愛情。)讓我不得不感嘆一句。??!真的是美好的愛情呢。
????要是能執(zhí)著于新王的成長,國家的興盛就好了。如今對這部片子的評價也不過是個愛情片吶。底,實在是底。(家國情懷多好??!希望他們以后古裝劇在立意方面能有進步。跪求不要再執(zhí)著于愛情了。家國情懷,君臣之情,親情難道不比這更宏偉嗎?) 王死之前每一張畫面都特別好看。 第5集之前每一集的節(jié)奏,畫面的藝術感,光影的效果都非常的棒。 真正的王死之后,后面戀愛太久。 而且。橘子的死也不能挽回這個王朝。 假王到底還是太重視感情這種事情,還是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王。
終于追完了這部爛尾雞肋劇
這兩個月編劇的心路歷程一定是這樣的
前八集,真王和假王的沖突好燒腦啊啊啊
八九集,不行太燒腦了讓真王死了吧
后面,不行了圓不回去了,府院君去死吧,晉平君去死吧,申家父子去死吧,大妃也去死吧,張武官?當然還是去死啦。
其實我是很懷念前八集的,那時候確實環(huán)環(huán)相扣,精彩絕倫,但是這個劇最大的問題就在于,雖然他想表達一個為國為民的大格局,但是又沒有駕馭這個格局的能力。而且河善本人來說,存在名分上的巨大bug,導致這劇的官配感覺很怪,愛情線也走不通暢。
另外要吐槽編劇的一點,主角從開頭到現(xiàn)在,受了數都數不清的致命傷,而且十六集以來能力幾乎毫無長進,全靠關門打狗這一招搞定反派,為什么他不死……還有,大妃做錯了什么,全家都被殺了最后都沒怎么報成仇,為什么要給她定位成純反派???全劇最冤啊。(此處還要懷念一下甄嬛傳中有血有肉的反派們)張武官,就因為說了句希望為主角死最后真的被編劇加戲干掉了……只能說這操作666。以及王干掉他們的方式,都是騙他們一個人來,然后下手,反派們你們不會長點心嗎?吃一塹長一智啊。還有,晉平君養(yǎng)的兵,后金和明朝的邊境紛爭,統(tǒng)統(tǒng)到最后沒啥卵用,編劇偷工減料地有點過分了啊
看劇這么多年,真心發(fā)現(xiàn)一個好的劇本是多么重要,不能自圓其說真的很尷尬,不是每一個狗血的劇本最后都能成為還珠格格或者回家的誘惑,編劇你可長點心吧
最后,如果大家實在想看,看到真王被殺就停下吧,后面的劇情真心雞肋
還差最后一集了吧。
看到這里,依稀看到了編劇想把情節(jié)像史實上靠的影子,如果真是如此,那河善中殿雙雙被廢、流放至某島(旅游勝地濟州島啊,當年可是流放勝地)是肯定的了。
這種結局的可能性比較大。原因有三:
1、整個故事畢竟是以歷史上的光海君為參照,而上述結局就是光海君的大結局:被大妃后媽和宗親李倧及部分對其執(zhí)政策略不滿的大臣聯(lián)手推翻了。
2、如果河善能把這個王位坐下,那其后繼王位者的血統(tǒng)是戲子的血脈,并一直持續(xù)下去,這就是篡改血統(tǒng),對于尚古的韓國人而言肯定是不能接受的。
3、都承旨已掛,河善的智商是斗不過那些長期從事政治斗爭的王室成員和官僚,下臺是必然。
當然,更主要的原因是,這段時間的韓劇擅長加喜歡悲劇結尾(想想《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我也就不說啥了)。大概就算最后一個鏡頭是河善與被廢的中殿在某個荒郊野外一起流浪,編劇也會說這是喜劇結局吧,畢竟,現(xiàn)在看來,這個劇的愛情價值已經遠遠大于其宮斗內容了。
所以,最后一集不打算看了,甚至是后悔看15集了。讓一切停留在最美好的時刻,不是挺好的嗎。就算知道最后BE,學學《怒晴湘西》,一句旁白就讓紅姑領便當、鷓鴣哨斷臂失戀遠赴重陽、陳總把頭瞎眼,好像就不是那樣令人難受了。
特別是,為了讓結局硬靠過來,編劇強行讓一向聰明的都承旨用了一個一點都不保險的方法送密函,我也是醉了。這簡直是等著讓都承旨去送死,讓河善下臺的必殺技啊。你欺負都承旨沒智商,也不能讓觀眾沒智商吧!
不過話又說回來,基本所有的替身梗的影視作品最后的結局都是做回自己,而不是一直替代下去,特別是一把手替身梗的那種。比如原版電影,再比如馬天宇的《三國機密》、鐵三角的《布衣天子》、臺灣邱心志主演的《雙龍傳》,如果把現(xiàn)代版也算上的話,美國電影《霧水總統(tǒng)》也是此種類型。
把《布衣天子》這種不完全替的拋開不算,以上替身梗的影視作品基本都有幾個共同特征:
1、替身和原主長得一般模樣?!峨p龍傳》和《三國機密》都以孿生兄弟的情節(jié)將此點圓過去,《霧水總統(tǒng)》里替身本來就是一個模仿總統(tǒng)的兼職特型演員,這和本劇河善是戲子的情節(jié)類似,因為如果連表演能力都沒有的話,容易被原主身邊的人看出破綻。
2、替身都被原主身邊的人找來替換。《雙龍傳》被皇帝身邊的太監(jiān)頭子,《三國機密》是漢獻帝的皇后,《霧水總統(tǒng)》是辦公室主任,本劇是相當于皇家秘書長職務的都承旨,都是身邊人啊。這很好理解,如果沒有身邊人的力挺,貍貓換太子的活路怎么干得下去。
3、替身剛剛出場時都會有錯誤百出的情節(jié)。這基本上替身梗必備情節(jié),承包了全劇的笑點。
4、替身都愛上了原主的老婆。瞞媽可以,瞞老婆不行。這一點在各個替身梗的劇本里得到了深刻體現(xiàn)。而無一例外,所有原主的老婆都愛上了替身,無論替身是小叔、是戲子還是乞丐。而本劇中河善與中殿故事情節(jié)脈絡和《霧水總統(tǒng)》里假總統(tǒng)與第一夫人的情節(jié)極其相似:從驚訝地發(fā)現(xiàn)老公人變好了(因為是假老公)——發(fā)現(xiàn)身邊的老公是假的——發(fā)現(xiàn)真老公掛了或深度昏迷——決定不能接受離家出走——替身追來——接受替身——回家——在立場上對替身給予絕對支持,就是一個套路。而《霧水總統(tǒng)》里假總統(tǒng)對于第一夫人的偷偷愛戀與河善對中殿的愛戀基本也一致??磥硖嫔砉5倪@些情節(jié)不僅跨越國家,連人種都是可以兼容的。
5、替身最后都沒有長期替下去。即使是像《三國機密》這種名正言順被傳位的,還是像《雙龍傳》這種本來替身就有皇族血統(tǒng)的,或是像《霧水總統(tǒng)》中靠選舉出來的總統(tǒng),替身最終并未成功。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三國機密》礙于架構于真實歷史的原因,無論是漢獻帝或是冒充漢獻帝的劉平,編劇都無法改變漢王朝結束的宿命,不然大改歷史,也過不了審?!峨p龍傳》雖然是架空的,但他更想強調的是替身模仿當皇帝而不是如何當好皇帝,如果替身變成正主,這部劇就變成宮斗篡位劇,失了編劇本來的意圖?!鹅F水總統(tǒng)》中總統(tǒng)是美國民主的重要象征,如果長期在位的總統(tǒng)不是大眾選出來,而是靠模仿這種投機取巧的方法擔任的話,估計本劇就不可能獲得奧斯卡等獎最佳編劇獎的提名了。從這種角度來看,最后河善繼續(xù)當王基本是不可能的了。
EP 1 一.先談談演員表現(xiàn)吧 呂珍九真的是很棒了,這個年齡能駕馭這兩個角色,既是挑戰(zhàn),又是機遇。 光海太復雜了,既有出身庶子的自卑與不安,也有對于王權的渴望,也帶有因為這份渴望產生的恐懼。光海本質上還是敏感而脆弱的,所以他希望得到臣下的效忠的宣言,即使知道國丈的忠心,也更憤恨欺騙,同時,他更希望王后能以對待情人的方式而非侍奉君王的方式與他相處。當王位不穩(wěn)的壓力,殺害幼弟的心理陰影,感覺被背叛的憤怒,對愛情的不可得同時交錯地出現(xiàn)在他心中時,他的瘋癲更勝一籌,這或許也是第一集就出現(xiàn)光海兩次瘋癲的原因吧。 而河善在第一集中的戲份不多,其人物形象也是很傳統(tǒng)的那種有新奇想法的農家少年的形象,不過,河善應該是富有反抗精神的,從想辦法報復財主,到對于都承旨的質問,都表示這個少年心中的一種倔強吧。 而呂珍九在飾演光海時的高光時刻,無疑是殺人以后瘋魔的狀態(tài)了。從殺死第一個犯人開始,這段表演的設計真的很到位。殺人前,受到了質問,心理狀態(tài)開始不穩(wěn)定,而殺人后,身體也開始疲憊,所以出現(xiàn)了一連串的喘氣,和略微不穩(wěn)的步伐,語氣沒有過快,是因為情緒尚處于醞釀階段。
進入大殿后的一段詞,也是光海個人情緒的宣泄,但與護衛(wèi)的對話階段個人認為情緒可以再飽滿一點,當時的光海處于一種極度的不安中(遇刺,被戳中心中痛點,恐懼王位不穩(wěn)),所以,與護衛(wèi)的對話時,要求他即使說點空話也好,這是一種尋求安慰,甚至是尋求憐憫,但是,光海畢竟是個君王,,不能表現(xiàn)得太過脆弱,不過,個人覺得祈求的語氣可以再稍微強烈一點兒。
呂珍九能夠完成這段表演,是不容易的,真的干的漂亮。
而雙王會面時,對兩個角色不同的心理,呂珍九也通過不同的細節(jié)表露出來,光海與河善都有極度的震驚,但是光海心中也是帶著一份欣喜的,而河善不知道會發(fā)生什么,是震驚與不安(草民初見王的正常心理)
雖說這樣的表演絕不是最好的,但絕對是合格的,尤其是李秉憲珠玉在前,在這樣的年齡,應該很值得表揚了。
其他人物第一集高光表現(xiàn)不多,暫且不表。
二.服道化一如既往的出色,王裝,煙斗,這些細節(jié)體現(xiàn)了TVN 的好名聲不是白來的。
三.劇情節(jié)奏相當給力,而且雙視角切換非常流暢自然,從繼位時的對話引出兄弟相殘,用太妃的控訴為陰謀做鋪墊,用光海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自然切換到和善的故事線,再由河善進京再引出王后的出場,這祥的嚴密緊湊的劇情,是能夠增添故事的魅力的
四.雙面君王的故事原本就富有看點和吸引力,只是希望后面的感情戲不要喧賓奪主。這樣富有想象力而又不篡改歷史的想象,才是改編而不是亂編。建議大家多多關注一下正史中的光海君
電影《雙面君王》來源于一段“野史”:光海君八年,局勢動蕩,政治動蕩。光海君險些被賊人毒害,于是派都承旨找來了說相聲的平民男子夏善充當替身,在都承旨的協(xié)助下,替身“光海君”統(tǒng)治朝政長達15天。
電影剛開頭,看到所謂替身覺得很荒唐,僅僅因為長相神似,一個在青樓說相聲的人都能坐上王座,統(tǒng)治朝鮮,那豈不是什么牛鬼蛇神都可以坐上王座?但是,夏善成功了,甚至還可以說是收獲了民心。夏善短暫的成功里有一位大臣可謂功不可沒:都承旨。
都承旨屬于朝鮮李朝的承政院,主要負責為國王起草旨意。即承政院相當于朝鮮的皇家秘書處,都承旨則相當于首席皇家秘書。
都承旨根據光海君指示去尋一個與光海君長得類似的人來“貍貓換太子”代替自己做王。都承旨完美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很快地找到了一個與光海君長相幾乎一致的男人,完美交差。無論是都承旨還是現(xiàn)代社會的秘書,都有一個共同的職業(yè)要求:完成自己的上司布置的任務。值得一提的是,都承旨還完成了一個額外的任務:以傳播污穢艷詞的罪名將夏善告上了官府。不知都承旨有沒有表明自己的身份,但是夏善卻是實實在在挨了一頓打。傳播淫穢艷詞不是都承旨意在懲罰夏善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在于這段淫穢艷詞的主角是都承旨的絕對上司——光海君。能夠完美地完成上層的任務并且維護自己的“上司”的聲譽,影片看到這里不禁會感慨,有自己的思考和大智慧,怪不得都承旨能做到現(xiàn)在的位置。
影片最大的轉折就是光海君突然中毒臥床不起,為了不被奸臣發(fā)現(xiàn),都承旨為了維護國家和政權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將光海君送出宮秘密醫(yī)治,讓夏善代替光海君出現(xiàn),以穩(wěn)定民心,不讓奸臣趁虛而入。當然,做這個決定是沒有經過光海君的同意的,因此都承旨許下了承諾:“一切后果由我一人承擔”。長期在光海君身邊從事,都承旨基于自己對于光海君的理解,知悉光海君不愿意讓奸臣得逞,所以做出了這個偉大的決定。身為一個“秘書”,保密也是必備的職業(yè)素養(yǎng)。因此,除了太醫(yī)、一個太監(jiān),并無旁人知曉現(xiàn)在皇宮中的光海君是假冒的。直到后來奸臣發(fā)現(xiàn)端倪,妄圖監(jiān)視都承旨以找到紕漏,都承旨還是沒漏出馬腳。不禁再次感慨都承旨過硬的職業(yè)素養(yǎng)。且不說現(xiàn)代社會的秘書尚不敢私自下令,在相對更封建的朝鮮,想必都承旨已經做好了被殺頭的準備才說出“一切后果由我一人承擔”的承諾,可見其忠心耿耿。假冒的夏善不會穿衣,都承旨會幫忙處理妥當。不會批的公文,都承旨會指導夏善如何正確處理公文。這個時候不知道都承旨到底是為了真正的光海君盡職還是為了虛假的光海君盡職。大抵是兩個都有,為了真正的光海君,為了光海君的朝廷,維護并指導假的光海君維持日常的生活而不漏出馬腳。為了假的光海君,保持君臣的關系,不讓別人發(fā)現(xiàn)“貍貓換太子”的把戲。那么一心,到底可不可以侍奉兩個主人呢,答案顯而易見:不能。
真正的光海君老成穩(wěn)重,做事情雷厲風行,想通過銳意改革、加強外交來達到強國富民的目的。因此,多疑的光海君也被當作暴君,電影里的光海君更是膽小怯懦,考慮太多,一切都要衡量,不會真心待人。平民夏善則相反,看起來玩世不恭,不拘小節(jié),是個鄉(xiāng)野村夫,但是在圓滑的嘴臉,鄙陋的做派下,是一顆溫暖的心,時刻能為人考慮,真心待人,也更是比光海君多了一份“濟世憫懷”的特質。從知道宮女只能吃自己剩下的御膳之后便只喝粥、答應詩月找到母親、推行了新的制度……都可以看出。起初,都承旨不讓夏善參政,怕他搞砸光海君的天下??墒窍纳粕砩嫌姓嬲木鯌撚械娜诵?,都承旨不止一次對夏善刮目相看。一次又一次的刮目相看之后,都承旨對夏善說:“你想成為真正的王,我可以幫你?!?/p>
在很多人眼里,都承旨違反了作為一個“秘書”的基本職業(yè)素養(yǎng),背叛了原來的君主??稍谖铱磥恚@并不是背叛,都承旨侍奉的君主,一直都是一樣的,不過不是具體的人,而是對人民的熱愛,是對王朝的熱愛,是能讓朝鮮富強的政策,是一顆仁心。都承旨雖然只是一個都承旨,但是卻心系天下,假的光海君不畏權勢、內心善良,真正的做到了心系天下。所以都承旨冒著丟掉性命的危險問夏善是否愿意成為真正的王。夏善雖然想當大王,但是卻不愿意用別人的生命來成就,所謂“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深”。
這部劇所吸引人之處就是改編自李秉憲的千萬電影《光海,成為王的男人》,編劇以此為噱頭,一人兩角吸引觀眾。
起初是好評如潮,因為呂珍九演繹的李憲,演技爆發(fā)。但是細細回味下這部劇的三觀,就會發(fā)現(xiàn)這劇有多么的爛?。。?!
河善,作為一個戲子,因為與國君面龐相似,入宮做王的擋箭牌,其中卻愛上了王的發(fā)妻中殿柳素云,因為自己的妹妹達萊被左相的兒子侮辱,自己也深受左相侮辱“狗價二兩”所以懷恨在心,首次重回宮中繼續(xù)做王,目的就是為妹妹報仇,源頭根本就不是為了國家大義。
重回王宮,口口聲聲說要改變找到方法打敗敵人,口頭說說而已。自己卻和中殿談戀愛,從第三集到第六集幾乎全是戀愛戲,朝堂戲基本略寫。好了,第七集真王李憲回來了,痛毆河善,因為河善未經允許,和都承旨推行大同法,同時也有覬覦中殿的想法。
李憲將都承旨假借王命頒布的法令通通廢除,重用左相。接下來的劇情編劇真的是隨心所欲啊,他為了讓河善這個戲子成為王,居然讓都承旨在王的生辰當天,用毒酒弒君???這是個什么邏輯?之前忠心耿耿的都承旨,因為自己想實現(xiàn)的大同法沒有得到王的同意,所以代表天下蒼生弒君?
這種忠臣弒君的情節(jié),估計也只有這編劇想得出來。真是無語至極 ,在一個儒教國家中臣子弒君,居然還那么大義凜然,聞所未聞!這劇再怎么架空那也是朝鮮王朝啊,編劇連“根”都寫沒了,你不如直接君主專制變成民主共和算了。。本劇最大的矛盾沖突真王李憲給寫死了,后面的劇情怎么編才能不爛尾?果然,編劇爛尾了
接下來就是最摧毀人三觀的官配――河善中殿這個CP我真的是不能理解居然有人還看得下去這種官配。
河善,一個低賤的戲子,因為都承旨在他身上刺了一刀說了句“現(xiàn)在你就是王”就開始自我膨脹。。。第7集被王扔到山溝溝里頭喂老虎,拼了命爬出來的原因居然是為了中殿“比生命更重要”???這又是什么鬼?
那個晚上的中殿則是拒絕與李憲的合宮!
CP粉說這個中殿“賢良淑德”又說這個中殿是個“新時代女性”。。她最為中殿卻幾次三番拒絕王的臨幸,成天一副冰塊臉面對王,身為中殿居然不想和王有子嗣,這是賢后?成天說圣人之言,卻自己耍小脾氣。難道不知道無子被廢是罪名?難道不知道自己的丈夫沒有子嗣的話,王位難保?編劇這樣塑造一個“忠貞不渝”的中殿真是可笑至極!
在李憲死后(河善不知情),河善開始肆無忌憚的撩中殿,然而中殿不知情,各種情話連篇累牘,于是河善就主動吻了王的女人!?。?!這是什么劇情?河善是什么人?編劇就這樣編啦!
親吻過后,中殿像恍然大悟一般覺得孩子實在太重要了,不如生個孩子吧!?????????她之前怎么沒覺得子嗣重要?偏偏是自己被河善那個戲子撩得暈頭轉向之后才明白。河善這個戲子完全意識不到自己的罪行,也不和中殿解釋,謊言,欺騙!
此后的第10集,第11集都是中殿知道河善戲子身份后的一系列事情。
中殿的做法無可厚非,出宮,準備跳崖,因為她自己都接受不了她自己,一個這樣的中殿。編劇后來又開始狗血啦,朝堂之上,河善因為私欲居然放聲大哭!這就是一個戲子為國為民的做法?
河善不顧及朝政,明朝使臣即將到來之際卻自己去找中殿,央求中殿回宮。這種戀愛腦的戲子當王,難道比李憲做得好嗎?
這愛情戲怎么樣才會有進展呢?編劇安排晉平君的刺客去刺殺河善。。中殿正欲跳崖之時,河善說“你能不能為我活一次”這是什么話??一國中殿為你一個戲子而活,可以不守禮法?明知你不是王,還可以為你愛得死去活來?沒錯??!編劇就這樣天雷滾滾的編了。。。一支箭飛射而來,河善中箭,往中殿肩頭一靠,中殿大呼一聲“殿下”這是和好啦???
當夜,河善直接抱中殿。。。而“賢良淑德”的中殿呢,說出了這樣的一番話,估計李憲聽到會死不瞑目。。???
啊。。。真是“忠貞不渝”的愛戀啊。。她還記得自己是中殿嗎??稱戲子為“殿下”???而那個為了家國的河善,為了國家大義的河善給出了這樣的回應???
河善居然要殉情。。。。。編劇真的是厲害了,一個戀愛腦的男主居然可以當王!
第13集應該來說是最腦殘的一集,可見這個編劇的能力多么差,一個對謀反蓄謀已久的左相,居然在彈指一揮間被河善判“斬監(jiān)候”,而河善的妹妹達萊,居然平安無事,編劇從第一集塑造左相這個人物就是老奸巨猾型的政治老手,一瞬間就原形畢露,獲罪如獄。此外左相之子也被臉上刺“奸”字,只用了20分鐘不到的片長時間,貫穿全劇的奸臣消失了。編劇是多么的不會寫權謀?整部戲百分之八十都是小情小愛,“家國情懷”就是個幌子!
中殿為了給河善生孩子,找了個醫(yī)女檢查身體,于是發(fā)現(xiàn)中殿被下藥,會不孕。啊,中殿這就傷心了,河善這就暴跳如雷,找大妃理論。。。揚言要廢黜大妃。真是可笑,大妃好像已經知道河善的身份啦。。。
為什么有人心疼中殿呢?因為不孕?河善沒有王室血統(tǒng),如何能有后代?怎么能有后代?那不是令王室蒙羞嗎?這種三觀盡毀的劇情。。。。令人作嘔。。這種官配怎么能看得下去?河善這個有如白蓮花的男主,永遠沒有王的氣場,也沒有一次做過王該做的事情。這種男主,這種劇本只是聞所未聞。。官配真可謂不知廉恥??!
就目前看來,這個劇情發(fā)展到最后河善中殿會被廢黜,大妃勝利,扶持靈安君繼位。。
我將永遠不看這個編劇的劇,就當1月初看走了眼。。。這劇和電影完全不能相比較。
單純從表演或劇情上來說,一氣呵成,緊張與舒緩交互,情節(jié)又不是很水,尤其是假王與真后的感情培養(yǎng)過程,給詭譎的宮廷爭斗帶來一絲明媚~韓國演員的表演都很自然,仿佛自己就是劇中人物,一切都水到渠成——就是眼淚太多。
電視劇版相對電影來說,可增加的戲份較多,雖然電影版看過很久,情節(jié)大多忘記,但印象中似乎比電視劇要更簡明些。男主一人分演二角,把真王的暴戾(化妝上多加黑眼影)和假王的溫善(化妝上臉部也較明凈)區(qū)分得很好,就像六小齡童說自己在表現(xiàn)真假美猴王時,總會有一些動作來表明不同。
但對本劇的立場有所不敢茍同,首先是把篡位表現(xiàn)得理直而正義,把大妃和左相保衛(wèi)王室的行為定性成謀反,而真正謀反的應是毒殺真王的都承旨和假王。若是假王繼承大位且子孫綿延的話,李姓朝鮮至此可以說是完全斷嗣并易姓了;而且真后在發(fā)現(xiàn)假王身份后,第一反應是自殺,然鵝,最終接受并與假王站在了一起……
這不但是倫理所不許的,也是身為中殿王后的身份不許的,即使在情感上同情男女二主,但于理于禮十分不妥,所以編劇才會讓中殿被下毒導致不育,假王與真后也不會有子嗣,所以最終還是禪位給有李姓朝鮮血統(tǒng)的大君。
尤其可道者,是朝鮮和中國的關系,主要是和大明的關系,李姓朝鮮是緊接著大明洪武太祖立國的,接受明朝的冊封而名正言順的。韓國的古裝劇中,如本劇所依法律均是大明律,當時的正式文字還是漢字,朝鮮文字有如現(xiàn)在給小朋友的拼音識字;但韓國一直要擺脫中國的影響,在實際中把漢城更名為首爾,且普遍在歷史劇中如果有明朝使臣時,都表現(xiàn)得很傲慢,而朝鮮王臣是如何傲骨嶙峋不屈于威勢的,而且始終在爭論“事大”、“事小”的問題。
本劇中明朝因與滿洲后金交戰(zhàn),需要朝鮮派兵助戰(zhàn),而假王表現(xiàn)得一副大義凜然的模樣,士兵也是朝鮮百姓,他要保護百姓,豈能讓士兵白白去為大明送死呢?而且朝鮮進貢大明很多財富,已經讓朝鮮不堪忍受了。我就在想,說這樣的話,算不算是忘恩負義?這個編劇對朝鮮的歷史是否有足夠正確的認識?劇中的假王對應朝鮮歷史上的光海君,其修《答胡書》與后金交好,表示“兩國各守封疆,相修舊好”,換回了被俘的主將姜弘立和朝鮮軍士。
光海君左右逢源的行徑引起明廷的強烈譴責,同時在朝鮮內部也掀起軒然大波,對光海君的行為產生了強烈的不滿情緒,最終這種情緒以政變的形式徹底爆發(fā)。明朝天啟三年(1623)三月十二日,朝鮮西人黨率領千余人攻克王宮,將光海君廢黜,立其侄綾陽君為王,是為仁祖。朝鮮仁祖即位之后,便立即推翻光海君中立的對外政策,全面導向明朝,共同對付后金,史稱“仁祖反正”。
這樣的歷史背景被編劇改為底下謀反作亂,把篡位的假王塑造得正義堂堂,其修書與后金,以保護百姓的名義斷絕明朝助援的要求,是忘記了二百年后朝鮮大報壇、萬東廟、大統(tǒng)廟對明朝皇帝的崇祀被視作“崇明三義”,朝鮮尊用明朝正朔最為突出的體現(xiàn)是在祭祀及有關墓志、墓碑上,朝鮮王室祭祀時用明朝年號,士大夫家祭則始終采用崇禎或永歷年號,對其列祖列宗表明其始終是大明遺臣、大明子孫嗎?大明作為宗主國,對朝鮮盡到了君父的保護義務,而作為藩屬的朝鮮,只是要索取要保護,而不知自己應盡的職責嗎?
現(xiàn)在的韓國是忘了大明神宗萬歷二十年(1592年)三月,日本太閣豐臣秀吉舉兵十五萬經海路向朝鮮撲來,而朝鮮李氏王朝在虎狼之師的日軍攻擊面前潰不成軍,不足三月,兩京皆沒,八道盡失,宣祖李昖倉皇出逃,同時遣使向宗主國大明請援。大明在初次救援失利后,于當年十二月遣大將李如松率大軍出擊,明朝聯(lián)軍前后歷時七年終于獲得對倭作戰(zhàn)勝利,史稱“壬辰倭亂”,救朝鮮于再造。也正是因這場戰(zhàn)爭,明朝的國力和東北邊防力量受到嚴重的損失,后金趁機坐大并反攻,以致大明滅亡。
這部電視編劇的歷史觀也正反映了韓國當前對待中國的史觀和態(tài)度,極力擺脫中國的政治和文化影響,甚至到了忘恩負義的地步,以保護百姓的名義拒絕出兵助援大明,絲毫忘記了“壬辰倭亂”大明神宗對朝鮮的再造之恩,難道大明沒有保護朝鮮的國家和百姓嗎?我在觀劇時的一個細節(jié)也說明了朝鮮摒棄漢字后給自己文化帶來的混亂,我看的是翻譯過來的字幕,對于假王和左相的名字前后不同,也是在后來趙尚茶畫了假王的像并寫了漢字,才知道假王應該叫什么,而現(xiàn)在的朝鮮語就像前面說的小學生拼音,只能表音而不能表意,所以才會出現(xiàn)名字前后不同的情況吧。建議韓國的明星還是好好保留中國翻譯過來的漢字名字吧~
這篇評論對于朝鮮和現(xiàn)在韓國文化等沒有貶低的故意,或者仍抱有頑固的封建宗法思想,只是盡量客觀地說明情況;而對于編劇沒有起碼的正確歷史觀,無論其如何顛倒自己國內的歷史,于我無干,但是把朝鮮尋求中國的保護而說成中國對朝鮮的壓榨,實在難以氣平。中國歷史上三次被朝鮮帶累而發(fā)生巨變:一次就是“壬辰倭亂”,大明國力和軍事?lián)p失,最終敗亡于滿清;第二次就是甲午戰(zhàn)爭,中國保護朝鮮損兵折將,然后大清就亡了(不是主因,只是誘因,充分而非必要條件之一);第三次就是朝鮮戰(zhàn)爭,中國出兵朝鮮而錯失聯(lián)合國軍在朝鮮時,大陸本會一鼓作氣趁勢解放臺灣,致使臺灣如今仍孤懸海外,統(tǒng)一大業(yè)延宕無期。
韓語電視劇版的影…呂珍九怕是金宇彬和劉亞仁的綜合體…瘋王的身上總是看到思悼劉亞仁的影子…且看吧
從bgm到濾鏡質感和同名電影都有許多異曲同工之處 再加上張赫的友情客串 呂珍九演史劇真的carry 演技也越發(fā)進益 李世榮的聲線也屬于很沉穩(wěn)的那種音色 很適合中宮這個character 首播觀感不錯 節(jié)奏緊湊 TVN月火首播歷代最高收視率大發(fā) 真的好看!! 四星觀望
女主角真從小美到大,之前看花游記的時候覺得她適合濃妝,沒想到古裝也這么好看。呂珍九這次的演技可以擺脫童星的影子了!
真王沒死的時候,兩個角色對比著看,很有戲劇張力,人格較量也很有趣,充滿危險。真王死后就變成傳統(tǒng)王權謀略劇了。
男主把控角色的能力真是肉眼可見的飛升,兩個人物演繹的都很立體,尤其是君王的塑造從壓抑到爆發(fā)非常棒,值得一看。
出乎意料的好看!呂珍九的演技真的很棒啊 第一次看他演男主的戲 劇里把兩個性格截然相反的人詮釋的挺完美的 期待接下來的劇情
披著雙面外衣的單角色表演,披著君王外衣的宮廷偶像劇,2集過后就水準直降,電影版都比不上,8.5的評分又是從何而來
為了長大了的珍九看的。果然弟弟適合古裝。
哭遼太好看遼!!!弟弟真是太適合史劇!!! 精分一般的炸裂演技!!! 世榮也太美!!! 試問誰不單戀這么美麗的中殿!!!
呂珍九的表演真的很精彩,很到位。
真的不好看,求南韓別再拍權謀古裝了,這內容給浸淫兩千多年官場權謀的天朝子民看簡直是兒戲
借來標記一下電影版,論暴君還是李秉憲業(yè)務能力過硬?。ɑ蛘呤潜旧莩?..),不管是有沒有以假亂真都有一定的道理
為男主的演技打call,這劇的節(jié)奏感太棒了!一集一個多小時,看著真痛快!
歷代TvN月火劇首播收視率第一,呂珍九演技進步很大,擺脫童星的影子,呂珍九還是適合演史劇,現(xiàn)代劇不適合他,女主李世榮也是童星出道,兩人簡直是天作之合
呂珍九未來可期,真是天生的史劇演員
劇情臺詞都一般,男主演技是不錯,但是在皮沒入骨,能夸張不能細膩,不是頂尖的演技,就別貼“演技炸裂”的標簽了。
驚訝呂珍九的神演技,還有其他配角的演技也很棒,雖結局收的怪異,但劇情還是很緊湊精彩
韓國架空的影子分身故事,長大的呂珍九有一瞬間很像劉亞仁,真是好看。
男女主顏值演技均在線,不愛不行。雖都年齡不大,但都已經是老戲骨,cp感也杠杠的!!期待后續(xù)??!
tvn難得拍的史??!昨天剛剛看了電影版,跪求編劇給帝后加相愛相殺的戲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