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漢克(貝茜·洛芙 Bessie Love 飾)和奎妮(安妮塔·佩姬 Anita Page 飾)是情同手足的好姐妹,兩人相約來到車水馬龍的繁華大都市紐約,在漢克的老相好艾迪(查爾斯·金 Charles King 飾)的幫助之下,兩人進入了歌舞團成為了歌舞女郎,很快就聲名鵲起。
雖然漢克和艾迪已經(jīng)相戀多年,但艾迪發(fā)現(xiàn)自己竟然情不自禁的被奎妮深深的吸引,與此同時,嬌俏可人的奎妮贏得了大富豪賈科(肯尼思·湯姆森 Kenneth Thomson 飾)的青睞,后者對她展開了非常熱烈的攻勢。漢克看出賈科是一個心術(shù)不正的紈绔子弟,屢屢勸說奎妮離他遠一點,但奎妮早已經(jīng)陷入了賈科為她編織的美夢之中。
6.2有點低了
畢竟是一個類型的最早一批,算是先行者
而且又是字幕卡還未完全消失的時期的有聲技術(shù)的實驗,在電影史上應(yīng)該具有比較重要的意義
后來中國一些概念先行扯淡的玩意都能上7分,這片子理想中至少得6.7左右吧
劇情確實硬傷,但還沒到特別不堪入目的程度,不過有點不符合女拳的政治正確倒是真的
這個片子里的確女性要么是男人唱歌的背景板,要么只是一個身體
(美國人對大腿的癡迷程度真是嚇人,有個鏡頭是漢克和那個兇悍的女演員打起來,一幫圍觀的湊上去,鏡頭專門莫名其妙的拍了一下所有人的小腿交錯的樣子,沒看出什么深意或者和劇情有什么關(guān)聯(lián),似乎只是展示堆疊在一起的肉體)
姐姐很偉大,妹妹很輕浮,男主性福的讓人無fuck說,直接把兩個姐妹都收了得了,何必糾結(jié)來糾結(jié)去呢
讓我想起《脂粉市場》,胡蝶飾演的角色和妹妹略像,也是從小地方進入城市的摩登社會里,在貧窮/有才/真誠的男1和富有/風流/淫蕩的男2之間抉擇,不過《脂粉市場》處理的更現(xiàn)實,把所有夢都擊碎了,新女性只能靠自己,沒有什么等著你回心轉(zhuǎn)意的好男人。
也想起《歌女之歌》里周璇飾演的歌女在顧也魯扮演的貧窮/有才/真誠的窮畫家和富有/風流/淫蕩的富二代之間的抉擇,不過此處出現(xiàn)個護女俠爹,充當了本片男主所扮演的角色。
男主對待富二代的動作很有意思:貼標簽式的仇恨反感,有錢好玩樂=道德淪喪,自己卻又根本打不過人家,這是礙于當時電影檢查法令所作出的設(shè)計嗎?
歌舞和劇情完全脫節(jié),歌舞段落攝影機純粹在記錄舞臺,歌舞并不體現(xiàn)人物情緒和動機,站上舞臺的人物沒有后來的“雙重性”,唱歌跳舞也是他在扮演角色,做著角色本來就應(yīng)該在此時此地做的分內(nèi)的事情。《雨中曲》那一段broadway melody也是這個性質(zhì)(當然也有男主回憶錄的成分),有湊時長之嫌
這部電影講了Hank和Queenie來到紐約之后,在Eddie的幫助之下在百老匯彩排期間發(fā)生的趣事。梳理如下:①Hank和Eddie相戀,后Eddie喜歡上了Queenie;②倆姐妹節(jié)目被拒之后妹妹Queenie替代上了舞臺,被富豪Jack相中;③一方面Queenie為拒絕Eddie,另一方面Jack金錢攻勢,最終不聽勸和Jack混在一起;④Hank自斷其臂使用激將法讓Eddie找回Queenie,萬幸在Jack侵犯Queenie之前抵達;⑤故事戛然而止,后來Eddie和Queenie走到了一起,她們也實現(xiàn)了最初的夢想。
情節(jié)有點兒做作,讓人摸不著頭腦,神奇的四角戀,Eddie一會兒親Hank一會兒親Queenie,最后竟然和Queenie在一起了???還有結(jié)尾也太突兀了,嗖的一下就結(jié)尾了,太草率了。
無
這樣子看電影有一個非常好的優(yōu)點。對近代電影史有了個清晰的時間點。等奧斯卡看完了,再買一套戛納是迫在眉睫的。 今天看得是第二屆奧斯卡獎最佳影片《百老匯旋律》。 震撼前三甲: 1.1929年就出現(xiàn)紐約城全景航拍 2.1929年就有大包裝的LUX浴液 3.1929年女演員就開始和導演糾纏不清了。
會寫幾首歌的艾迪同時受到姐妹倆的青睞,然而艾迪的優(yōu)點很有限,在見到更年輕漂亮的妹妹的第一眼就把矮小老氣的姐姐甩到了一邊,當然影片的重點不在三心二意的艾迪,而是姐妹互為對方著想,連男朋友都要推來推去,歌舞方面除了一排大長腿,基本沒什么吸引力。
好無聊的劇情,好無聊的歌舞...最爛奧斯卡最佳影片,果然名副其實~
影片以交錯的音樂音響對白開場,緊接著一段完整的敘境聲演奏+歌曲唱段,經(jīng)由成功主旋律圓滿故事。怎么說呢,完成度是相當高的,但我還需要先環(huán)比一下27-31年工業(yè)概況再來修改,雖然僅僅兩年的時間便足以讓電影100%有聲,但事實上這段時期無聲電影依舊占據(jù)主流市場。
第一部獲得奧斯卡獎的有聲電影。盡管故事偏老套、表演顯夸張,但是歌曲很不錯、藝術(shù)處理也頗有意思,從補課的角度還是值得一看。
最早的一批奧斯卡最佳影片了,真想看到彩色版的啊,這么歡鬧的片子!男女主這么討厭那個有錢的男人確實少了點劇情的支撐,結(jié)尾也有些刻意。不過每次看到這樣的老片都能找到對電影最純粹原始的喜愛。
Talking, Singing, Dancing. 故事過于抓馬,四角戀愛情也莫名其妙:華納有什么壞讓倆姐妹如此不同程度的嫌棄?而艾迪又有什么好讓倆姐妹又雙雙愛上?而強行理想化的結(jié)尾也怪怪的。故事之外,電影本身倒是沒我預期的差勁。P.S.:《百老匯旋律》幸運地在豆瓣和IMDb的評分都超過了第六屆的《亂世春秋》。
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第2屆)的有聲片,以現(xiàn)代眼光看,無論情節(jié)、音樂、對話、聲效都是老掉牙,但假以百年前視角,簡直驚艷吧!話說那時演員都是演技派,沒兩手上不了場;而現(xiàn)代偶像派演員只需要露個臉便粉絲瘋狂,真是時也勢也運也命也!
早期電影里歌舞劇都有股令人作嘔的浮華味道。幼稚故事,放到今天充其量給2星
歌舞都很一般,加上技術(shù)原因看著別扭。但舞臺搭建很精致,姐妹倆非常養(yǎng)顏??磥聿皇撬械哪惺慷歼m合a top hat, a white tie and tails...
取材于百老匯歌舞生活,技術(shù)上突破了《爵士歌王》只能部分采用對白和歌舞的局限,全部采用了有聲對白和歌舞;開創(chuàng)了20世紀30年代以后歌舞片普遍采用的“后臺歌舞劇”敘事范式:即影片在以舞臺上表演的歌舞節(jié)目為敘事核心的同時,平行穿插后臺的愛情故事。
沒想到最早期的歌舞片已經(jīng)情感糾纏那么復雜了。除了狗血的結(jié)尾,其他都接近完美,特別是那悅耳的音樂
漢克可真的是個善良又堅強的女子啊。
米高梅公司出品的第一部大型歌舞片,也是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有聲片,上映當時標榜:百分之百對話,百分之百歌唱,百分之百舞蹈。影片首次運用聲畫對位法,為電影藝術(shù)帶來更廣闊的創(chuàng)作空間。后來影片還拍攝了幾部續(xù)集,還被重拍了。現(xiàn)在看來這部影片可能觀賞性不那么強了。
里面的歌如今聽來都覺得悅耳。但是不喜歡這電影情節(jié),不過這畢竟是八十多年前的電影么。
"百分之百對話,百分之百歌唱" 呵呵 電影初期形態(tài)的稚嫩 號稱最差的一屆奧斯卡BP 恩 確實是不怎么好 唯一的好處是:沒發(fā)現(xiàn)特別討厭的地方 因此僥幸多拿走一顆星
歌舞的比重其實沒那大,編排和演出的水準只能說相當一般,舞臺段落的鏡頭語言也比較單一和呆板,就一部早期大型有聲歌舞片的定位來說,無論舞臺層面還是視聽層面,29版《百老匯旋律》都略顯原始,感覺當年奧斯卡是有點著急扶有聲片上位的意思。不過電影雖然現(xiàn)在看各方面都比較一般,《Broadway Melody》這曲子倒是成為了經(jīng)典,近乎一則歌舞片的詞牌名了。后來米高梅拍《雨中曲》,定位就是做一部黃金時代歌舞片巡禮,策劃階段就是先定好曲子再編排情節(jié),冒著被詬病生拉硬湊的風險也一定把《Broadway Melody》定為全片高潮,也可見這曲子的地位。
穿高跟鞋跳踢踏舞好NB~不管劇情1929年能拍成這樣太擺了~
各種狗血倫理肥皂劇的濫觴。造型師和服裝設(shè)計師娘娘腔的歷史居然還可以追溯到最早的一批有聲電影里。
那句話說的真好:想看好電影嗎 去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吧
被評論為歷屆最佳電影打分最低的電影,但是這是米高梅出品的第一部大型歌舞片,也是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電影的有聲電影。一對姐妹花來到紐約百老匯闖天下卻與歌舞團經(jīng)理產(chǎn)生了三角戀,為了友情還是愛情,倆姐妹都想為對方著想,最終姐姐成就了妹妹的愛情自己組了新的組合繼續(xù)事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