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KBS電視劇《rockrockrock》,根據(jù)樂隊“復活”的吉他手金泰元的傳集拍攝的電視,音樂在電視劇中占據(jù)非常高的比重。在拍攝現(xiàn)場,出演者們爭先恐后的展示出自身隱藏的音樂上的才能。
剛開始看這部劇的時候,我想 難得國產劇有這么好的題材,拍的也不錯,五星預定。
看了一半的時候,我想 emmm有點聒噪和浮夸,不過當個喜劇看也行,三星還是有的。
看完了之后我只想給負分,有多負給多負。不光是因為這是個詐騙劇,更因為這個?。ㄓ绕涫呛蟀氩浚┝髀冻龅哪欠N自戀和油膩的爹味氣息太強烈了,讓人反感到家,引起了生理性的厭惡。
先說說好的方面:導演拍的敘事節(jié)奏都很順暢,很絲滑,沒有多余的廢話,看的不累,不像有些國產劇讓人情不自禁地想三倍速,這點還是很值得稱贊的。配樂還成,有點好聽。形式上很時髦,很像美劇,包括主演的人設,還有每集開頭的回憶殺。我不知道回憶殺的編劇是不是后面的編劇,有幾段寫的精妙且深入,讓彭萊這個人設豐滿立體了不少,刻畫的充滿情感。
但是這些都后來都被毀掉了。導演和編劇最大的問題就是 情感缺乏,但是自戀爆棚。導致這部劇從美劇的氣質滑落,變成了一個懸浮,刻奇,蒼白,又惡意煽情的春晚小品。導演只會一個節(jié)奏拍戲,比方說有一個回憶殺是彭萊自殺之后叫媽媽。這么震撼人心的地方導演還是平平淡淡的就拍過去了,需要高光,需要渲染情緒,需要強調的時候完全沒有。導演是不是有點情感隔離,還是覺得表達情緒太不酷了?這就導致整部劇像一部冗長的流水賬,非常讓人厭煩。
彭萊這個人設其實很時髦,是個有缺點,但是有個性也有閃光點,與生活的惡意搏斗的小人物,像《魷魚游戲》《馬男波杰克》里的主人公都是這樣,寫好的話會相當出彩,很能引起觀眾共鳴。但是實際上劇里塑造彭萊非常的浮于表面。表現(xiàn)個性和不羈就是皮衣大波浪全包眼線加臟話,這些勉強還算刻板印象,最難以忍受的是她總在說一些空洞尷尬的口號,比如“我后悔的事多了不差這一件”,“一個人可以被摧毀,不能被戰(zhàn)勝”“我的歡樂就是悲傷”,這是中二少年的QQ空間嗎?編劇是不是不知道怎么用事件來塑造人物所以只能用口號給自己立人設?哪怕紙片人這么做都要被人詬病太蒼白了,編劇是不是覺得只要一個人說自己很牛別人就會相信他啊,您也太自信了吧?
類似這種空洞的吹牛皮的話還有很多,編劇可能覺得自己吹還不夠,還讓配角全員變身為蓬萊的工具人,輪流用旁觀視角來吹彭萊。本來配角們可以各自有自己豐滿的支線劇情,有自己的個性和追求,但是在編劇這種 把自己投射為彭萊享受追捧的潛意識作用下,配角的戲份被擠壓,被篡改,全體變成彭萊的工具人舔狗,存在的意義就是突出彭萊有多牛多厲害。大崔,就不用說了,工具人保姆,經常吹噓彭萊牛X(只存在于話語中的牛X),許多,完全沒有個性,聲稱是彭萊最好的朋友,但是完全看不出來彭萊對她有什么感情,純純的跟班。大崔和許多兩口子的劇情,破鏡重圓是個很歡樂的支線,但是后期這倆人一聚在一起就說彭萊的事,簡直就是為了寫彭萊來讓他們倆有對話,這實際上可能嗎?白天和李彬彬的支線,很純真的puppy love,但是為了主線劇情被擠壓的只剩兩三段鏡頭了。之前寫李彬彬追白天之后好幾集都沒出現(xiàn)倆人互動,我還以為編劇忘了,后來為了大團圓加了段很敷衍的在一起成功的劇情。你哪怕拍倆人同框的時候眉目傳情一下也算豐富這條支線了,但是支線哪有尬蘇主角重要啊?于是戲份也被減少了。本來陳月和許多各自事業(yè)都算成功,為了強行讓彭萊實現(xiàn)愿望,一個破產一個落魄,就說這真有必要嘛?為了實現(xiàn)主角的愿望連邏輯都不要啊讓配角改變命運?我是真心覺得編劇自己也知道主角塑造的沒什么說服力,才拼了命的,過猶不及地讓配角來給主角貼金,甚至不惜損害配角自己的故事線。
這個劇的名字是搖滾狂花,但是搖滾就像個噱頭,劇里的原創(chuàng)歌曲既不像搖滾,也不怎么好聽。本質上是講彭萊這個人,講她跟他人,跟這個世界的關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母女關系。這個設定依然挺不錯,但是拍起來依然似是而非,虛假的很。
先說母親這方面。在塑造彭萊的時候編劇尚且知道把她塑造成一個立體的人,而非一個符號,在塑造彭萊母親的時候就完全忘掉了,把她完全塑造成了一個刻板印象中的母親的符號。沒有個性,沒有過去,沒有未來,她存在的意義就是給主角提供母親的關愛,還有做飯,這簡直是刻板到不能再刻板的母親形象。在養(yǎng)老院第一次見彭萊母親的時候,癡呆的母親藏吃的給孩子的段子已經老得不能再老了,還非要用這種爛大街的,刻奇到不行的,堪比春晚小品的段子來表現(xiàn)母女之愛,編劇你是不知道母親的感情是什么樣的嗎?自己寫不出來嗎?我有時候覺得編劇和導演都非常的情感隔離。一到需要深入刻畫情感的時候,要么惡意煽情,要么草草帶過,非常的蒼白。
然后女兒這方面,彭萊十二年后回家跟女兒的情感應該是很復雜的,愧疚,親密,喜悅,充滿張力,然后編劇可能是不知道怎么處理這種情感(確實,如果單純母女之愛都表達不好的話,這種就太復雜了),就讓母女之前不停的使壞,斗法,互相坑。一次兩次的很好笑,一直是這樣只會讓人覺得厭煩和聒噪。我們真實的成熟的人會表達,會溝通,不會一直像小學生一樣扯頭花來表達情緒。而且為了達到最后虛假的和解,編劇又一次釋放了彭萊的杰克蘇之力,讓白天不合邏輯地欣賞到了彭萊不存在的閃光點,尬蘇彭萊,還說“我發(fā)現(xiàn)她有大多數(shù)母親沒有的閃光點”。就非常的可笑,大多數(shù)的母親也不會拋棄女兒十二年還酗酒打人,要賣掉女兒唯一的容身之所啊?編劇口中的閃光點,可能是這個母親更加爹味,更像個中國式父親吧?可見他的潛意識就是 我爹味我牛皮,子女都會崇拜我的爹味。
所以這兩段情感關系里,母親就是個工具人母親,為主角提供關愛和飯菜,女兒就是個工具人女兒,強行理解母親還要崇拜母親,連最最基本的親情關系里的人都被編劇弱化成主角的工具人,就說這個關系能是真實的關系嗎?情感能是真實的情感嗎?
而且兩段母女和解都拍的非常之敷衍,彭萊的母親表達悔意,彭萊就原諒了。白天想到小時候希望母親帶一箱冰激凌,然后發(fā)現(xiàn)一箱冰激凌,也原諒了。不得不說冰激凌這一段也非常的小學生作文,一看就是編的,非常之懸浮。編劇是不會寫怎么跟年幼的孩子表達愛嗎?既不會寫母親之愛,也不會寫女兒之愛,為什么還要寫這個題材呢?我不知道編劇看沒看過《馬男波杰克》,從人設到片頭的回憶殺來說這兩個劇還有點像。真應該把馬男第五季第六集看一百遍,看看別的劇里是怎么刻畫這種包含了恨意,不甘,愛意和糾纏的親子之情的。
本劇最大的bug就是,彭萊這個人毫無閃光點,為什么朋友還都支持她愿意給她愛,咱也解釋不了,可能是杰克蘇之力又一次發(fā)動了。編劇有一種巨嬰般的想象,覺得天下皆爹媽,只要動一動手指頭就有無數(shù)人供主角吸血。所謂閃光點——對搖滾的執(zhí)著,更像是對名利,面子的執(zhí)著。她要的不是音樂,是成功,是面子,是自戀。她的希望,幻想里都是別人的崇拜,自己的錢和名,跟藝術沒什么關系。只要成功,我就倍兒有面子,我的自戀會得到極大滿足,彭萊執(zhí)著的就是這個東西。就這種庸俗的價值觀會吸引到誰啊,哪個人會因為主角削尖了腦袋往往上爬而真心愛她啊,可能只有編劇覺得這是個很有吸引力的性格特質吧,充滿了煙味頭油味和腳臭味的特質。
最后彭萊所謂的獨白,也更像是一種類似自憐的自戀。“你看,我多可憐啊,雖然我什么都付出不了,但是你要關愛我”。我倒是覺得,以整個劇的邏輯看,主角付出不了愛主要是因為愛面子,先付出的人會“掉價”,就失去了在關系中的控制權。所謂愛面子,就是愛權力,愛關系中的權力高位。無數(shù)中國式父親聲稱“我是愛子女愛配偶的,只是拉不下臉”,拉不下臉就是愛面子,覺得自己是家里的皇帝,我要是付出了愛,豈不是跟你們一個地位了,還怎么當皇帝?所以他比起家人,更愛自己的面子。就不要給自己臉上貼金了。彭萊最后被塑造成了一個經典的中國式巨嬰男人:面子大過天,心里沒有愛,還幻想著眾星捧月,自己是世界的頂點。母親供自己吸血,子女提供崇拜,朋友更是工具人。什么情感,什么關心,那些都沒用,權力和自戀才是自己的一切。
除了主角如此爹味之外,其他的槽點還有很多。比方說羅醫(yī)生追求彭萊時候說“從此以后我就是你的健康管家”,還有李彬彬用假裝追求別的女生的方式追白天,都土得掉渣。現(xiàn)在的三流言情都不這么寫了,編劇是在哪找的段子。所以說一到這種涉及情感的地方,比方說母女之情,還有這種男女之情,編劇寫的就特別像春晚小品,撿一些老掉牙的梗對付。只有彭萊自戀的時候寫的非常真實,不得不說潛意識里的氣質想藏也藏不住。
姚晨是個好演員,挺多時候導演和編劇不行的時候是她用演技填補了一些劇里的空白。印象中有一段回憶殺是她抱著剛出生的白天說話,真摯且自然,這才是真實的母親的樣子,不是什么老梗爛梗。還有戒酒會那段,本來應該是人物的情感高光,導演浮皮潦草的就拍過去了,但是她表現(xiàn)的很好。無奈一個人carry不了全場,拯救不了這個劇。我會避雷這個導演和兩個編劇,以后他們的劇咱都不看了,實在是欣賞不了,您自戀您的吧。
好久沒看這么上頭的劇了。前十集真的夠五星。如果到彭萊跳起來砸車這部劇就結束的話,它在我心里就封神了。再把寫給白天那首歌換成第十集的結尾曲,真的就完美了!最后兩集是高鶚續(xù)的紅樓夢,不如沒有??上Ь筒钅敲匆稽c點了,最后還是被糊了一臉狗皮膏藥。
搖滾的精神是什么,彭萊跟白天解釋得那么簡單明了,她也用自己跌跌撞撞、不合時宜、始終無法融入社會的一生把這個精神踐行到底了。在狂花的老伙計們都走散了之后,她依然不羈,把自己活成了搖滾本身。她在搖滾的發(fā)源地美國呆了十二年,身上還學著些吉普賽人的狡黠、油滑和痞氣。這些都是讓電視機前的老家伙們一看就會上癮的東西。狂花的老伙計們白天賣著衛(wèi)生巾,開著餐館,跑著商演;老粉絲們白天看著精神病人,做著唱片公司老板??傻搅送砩希麄円宦牭筋I頭人的召喚,都回來了。編導,你真懂,搖滾的精神沒有死,也不會死。那你怕什么呢?為什么最后一張狗皮膏藥糊我臉上?怕看血,我們就不會在這兒了。告訴我,悟空不用成佛,也能活。悟空不和解,悟空不自洽,悟空就是悟空!
看了好多評論,感覺很多人沖著搖滾來的,都不買賬。確實是,歌不咋地,手替也不咋地,說是老搖滾有點差意思,甚至有點偏低搖滾的意思。但從另一個角度想,任何人都可以玩搖滾不是么?搖滾圈它本來就是個包容度很大的江湖,在里面可以看見規(guī)矩人、老實人、善良人、養(yǎng)生人,當然也會遇見彭萊這種人。她遠在玩搖滾之前就是彭萊了,一只遠在東海邊的石頭化成的猴子,身上充滿了野性和頑強的生命力,永遠沖撞,永遠受傷,然后不知疲倦地繼續(xù)沖撞!所以她無論做什么都會帶著搖滾的原始的精神。這個世界如果真的要規(guī)訓她,否則就沒有她的一席之地的話,我會很難過。
最后一集信息量好大呀(已經看過原來的那個劇本結局,同時覺得這個結局也蠻好的吧)。彭萊白天不愧為母女吧,兩個人乍一看都很狠,但是你細琢磨吧,又能品出一點柔情。
彭萊表面上:為了贏不擇手段挑了個最弱的白天樂隊,實際嘛:為了讓最弱的白天樂隊成功晉級,故意挑選他們做對手然后輸?shù)簦ㄟ@點雖然有爭議說彭萊并沒有故意輸?shù)簦钦娴囊驗槎@的問題,但是我覺得一來如果不是故意的話,那彭萊一開始就沒必要挑選白天樂隊,彭萊這么不可一世的自信還會怕自己跟別人比會輸?會容許自己真的選個最差的樂隊來比?二來前面情節(jié)說她都有肌肉記憶了,不至于因為耳聾而嚴重跑調吧,明明前半首還是好好的。三來比賽輸?shù)艉蟮陌l(fā)火顯得有點刻意,在美國彭萊遭遇過搖滾夢碎的滋味,她的反應是試圖自殺,那么在這里,如果真的是因為自身的疾病導致演出的失敗,她這么一個以喪為底色的人,應該是會對生活失去希望吧,會喪到連對別人發(fā)脾氣的欲望都沒有吧) 。
白天表面上:既然你欺騙我,那我就報復你,給你希望再讓你失望。實際上:內心哭唧唧,我之所以這么對你是因為在你生命的最后時刻你還只想著舞臺,心里一點也沒有我,我不甘心,不能讓你愛我就讓你恨我(bushi)。
最后弱弱的問一句:那個裝滿冰淇淋的行李箱是哪冒出來的……
這是人干的事兒嗎。
打兩星是因為前期我真情實感喜歡過彭萊,還有羅俊,還有大崔……還有《搖滾狂花》總之除了有點不喜歡女兒白天之外我覺得這個劇怎么都看不賴。還發(fā)了朋友圈安利它。
沒想到劇情越往后走越奇怪。
一開始我是迫切希望狂花三位女主重新走在一起的,結果最后走在一起居然是因為得了腦瘤的彭萊裝、失、憶……
看到這的時候其實我就已經難受了。
因為另外兩位女主根本不是真心想回到樂隊,只是同情她,可憐她,幫她實現(xiàn)個“遺愿”罷了。
這味道就變了啊。
暫且不提這件事,更奇葩的是女主都已經被大家這么哄著愛著寵著了,還一直都不知道收斂,最后選了白天樂隊因為耳朵短暫的聽不見了輸給女兒之后,還在那個休息室里對所有人破口大罵。
最最最不能忍的,是她在這時候說出自己是裝的。
意思就是她一直都知道大家因為她裝失憶對她這么好,哄著寵著愛著,陪她上節(jié)目,這也讓著她那也讓著她,她還得寸進尺,又搶女兒樂隊的樂手,又為了讓自己晉級在二段賽上選了女兒的新手樂隊,都這樣了,那些話她還能說得出口!
我的天哪。怎么會一個這樣的人還能繼續(xù)被人愛?。课业膼酆芰畠r嗎?我對你好,不指望你給我什么回報,但你至少不能把它放在地下像這樣踐踏它吧?
其實我們一直都能看出來,和狂花有關的所有人,都是因為彭萊才聚在一起。所以我覺得最后一集說的什么我不去表達,是因為我怕愛了被拒絕,我不能愛,我一直在原生家庭的傷害中沒有走出來……
媽呀。你三十七歲了。你三十七歲了好嗎?不是十七歲!
李大崔、白澤奇、陳月、許多、白天、羅俊、安哲……這么多人,愛過她,或者正在愛她,還有她那些曾經談過的男朋友,曾經來往了又掰斷的兄弟,還有三十年后又重逢的媽媽,這么多人和你相愛過,這么多關系、這么大個世界打磨下來,你腦子里就他媽剩下原生家庭那點事兒?。?!
你三十七歲了!你后面二十年都是白活的???
你的音樂治愈了失去母親的人,你穿著軍大衣把頭挨在白澤奇的肩上,你抱著小小的白天在簡陋的屋子里轉來轉去的哄她……
好家伙,這都他媽的是放屁是吧?!
什么狗j8邏輯??!
誠心給編劇一個建議,不會寫建議別寫。
別說人物立不立得住了,這個劇的所有主要矛盾和主要戲劇沖突,從頭到尾的邏輯就像在放屁。
一切鋪墊了幾百分鐘的重要戲劇沖突(而且全都是女主犯賤作妖干渾事),都能像過山車一樣“咚”的就下去了。馬上事情就過去了,馬上就被大家原諒了,連一點兒緩沖都沒有!
所謂搖滾的精神,難道就是這個世界上的一切就只能順著我嗎?
無論是女兒樂隊的比賽成績,還是女兒的心情,還是身邊所有朋友的心情,還是喜歡我的人愛我的人他們的真心,我全都他媽的不在乎是吧。
都可以犧牲,都可以為了我自己的夢想,我自己的意愿改變。
說難聽一點兒,他們都是工具人,只有我是人。
我愛怎么愛我的女兒就怎么愛,對她好也不用讓她知道,就算在她看來我是個十二年沒有回來見過她的媽媽,她也得原諒我,接納我,還要給我的夢想鋪路。
完全不用考慮她的感受。
就更不用說我的兄弟李大崔,我的粉絲羅俊,我的閨蜜許多和陳月了。
還要賣她住的房子搞樂隊,給我兄弟李大崔畫餅,對我的鐵粉呼來喝去,假裝失憶騙所有人陪我上節(jié)目所有人讓著我,想挑我女兒當軟柿子捏結果失敗了,還要在休息室里對他們破口大罵。
說實話。
如果我身邊有彭萊這號人,我只會在她第一次把我的愛像這樣踐踏的時候就永遠的離開她。
我的愛很珍貴,這種人不配。
有個性是好的,有自我也是好的,放飛是好的,疏解欲望也是好的,我都喜歡。
但是底線是,不能把自我建立在對別人肆無忌憚的傷害之上。
編劇讓一個女兒來等著她媽成長,憑什么?。?/p>
女兒不可憐嗎?女兒才十九歲,媽已經三十八歲了。
心理學上有個術語,這種情況叫做,“做自己父母的父母?!?/p>
明明是兒女的人,卻比做父母的人更成熟更明事理,還要去包容父母理解父母甚至“等待父母成長”,像李大崔最后勸白天那樣,“你再給她一點時間?!?/p>
其實我已經給她很多時間了,大崔叔叔。不是嗎。
十二年了,整整十二年了。
她活了三十八歲,還是活在16歲留下的對愛的恐懼里。
……我還不如買一支股票,沒事看看倉。
首先,我個人打分在7.5-8.0之間,我認為打一星的都是沒有道理的,就是評論區(qū)說“不懂搖滾”“侮辱搖滾”的說法,那么我想說的是,有沒有可能搖滾只是一個背景和載體而已,真正的目的和重點還是在創(chuàng)造國產大女主刻畫的新思路?或許搖滾存在這樣一個敘述空間,恰好適合編劇想要將投放女主進去呢?或者說搖滾并不是主要的訴說重點,中年危機、親子關系、夢想與現(xiàn)實、信任與背叛等才是重點,如果這是一部關于搖滾的紀錄片,那當我沒說,該罵(畢竟我也不太懂搖滾),但是如果這是一部以搖滾為背景的藝術加工品,是否可以更寬容一些呢?而且,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是不那么懂搖滾的普通觀眾,如果因為各位的怒言錯過這部劇,真的很可惜很不負責。(短評區(qū)有的好像信仰被玷污一樣,如果不同意以上所述請不要罵??)
下面是個人針對這部劇的拙見:
優(yōu)點:開辟了全新的國產中年大女主劇,其實不僅僅放在女性題材的電視劇里,大多數(shù)男女角色都不如彭萊這個角色出彩、立體,因為她足夠不完美,足夠與你想象的不一樣,足夠豐富多彩。也許是編劇為了吸引眼球或者引起關注,那我覺得這正是電視劇的魅力和意義,至少比十幾年來看到的眾多千篇一律的女性角色強多了。
所有人的演技都不拉垮,姚晨尤其出彩,又唱又演又跳,真的值得一個視后,我個人覺得算是她表演的新巔峰。特別特別讓我想到了《東城夢魘》,都是女性獨特又平常、犀利又細膩的形象,我覺得在國產劇中,實在難能可貴
另外,因為有朋友似乎對“大女主”感到不適甚至不理解,所以我根據(jù)自己在2022年看過的一些劇,總結了三位在我心中的國產大女主角色。有些角色可能冷門,但是絕對星光滿滿。
1:彭萊 搖滾狂花
這個角色身上有很多標簽,叛逆、野、甚至有些不講道理,但她同時是一個過氣搖滾主唱歌手、一個被父母拋棄的女兒、一個矛盾的母親、一個想要重回巔峰的追夢者…當你開始滿滿剖析這個人時,你會感覺到莫名的感動,因為這就是有血有肉,飽滿立體。畫著煙熏妝,頭發(fā)蓬松,沒有可怕的磨皮,就是一張不羈而真實的臉。
2:丁美兮 對手
這是一部同樣精彩絕倫的劇,同樣擁有美劇質感,她也是極少的成為主角的反派女性角色。她擁有眾多的身份,在間諜、妻子、母親、姐姐、老師當中游走,在接踵而至的戲劇沖突中不斷犯錯、彌補、逃離到落網,她是反派,但是你無法恨起來,又無法全心愛上她,就是你在生活中與一個人相處的真實模式,充滿著無窮的張力。
3: 肖母 親愛的小孩
這個角色雖然只是配角,雖然刻畫她的時長并不多,但是她打破了傳統(tǒng)婆婆的刻板印象,她迷信又會犯錯,又懂得體貼女主,她風趣、大大咧咧又細致入微,你無法猜測她下一秒會發(fā)生什么行為。
在我看來,當銀幕上出現(xiàn)一個不完美的主角,當她的生活不再永遠是手撕小三、小白逆襲、霸道總裁愛上我、勤勞善良奉獻等常見橋段,那我覺得她是一個有靈魂的人,因為你知道人生不是做白日夢,也不是永遠過著苦逼的生活。
為什么女性主義題材最近那么受觀眾青睞,卻又一次次讓觀眾失望和無聊?
我們不僅可以是千篇一律的在點滴生活中打滾的普通女性,也可以是別具一格地活在你的驚訝之中的神奇女子。
真正的女性題材作品,不會讓女性角色復制所謂男性凝視下的成功模式,不會讓女性角色成為誰的替身,這些都是吸引眼球和流量的手段;只有真正將女性角色當成有血有肉的人來寫,女性,她應該勇敢地為自己的細膩、敏感、粗糙、幽默、膽小、野、堅強、脆弱、聰明和愛發(fā)聲,與所謂的不完美和解,這才是大女主所具備的特質。
真正的大女主角色,不應該困于供你放松娛樂的肥皂劇里和浮夸的綜藝里,在當代中國信息化高度發(fā)展的時代,她們都應該成為連接觀眾和故事的情感大師,成為贊頌生命之意義的專家,在講述她們故事的同時,讓我們獲得更多的生命的啟示。
我們真正想要,真正需要講述的,是什么樣的故事?
是那些重新掘出最真實的自己,挖出那些被埋葬的平凡女性,掘出并且升華平凡人的故事
是那些懷有遠大夢想,卻從未將其實現(xiàn)的人的故事 那些墜入愛河,又失去摯愛的人的故事
是那些可以教會我們如何成功、如何失敗、如何面對失去、如何走向未來的故事
在如今的熒幕上,溫柔賢淑的女主,或踩著高鞋鞋、大紅唇、厚墊肩西裝的事業(yè)型獨立女性,正在被批量地制造出來。 姚晨主演的《搖滾狂花》女主角彭萊卻不在這兩種女主類型之列,她化著夸張的煙熏妝,穿著黑皮衣,抽煙、爆粗、酗酒樣樣不落,對了,她還是一個母親。
《搖滾狂花》的體量也足夠“搖滾”。
在如今動輒40集+,每周預熱好幾個熱搜來不斷掀起熱度的國產劇市場上,它只有12集的短體量,每天播出一集,5天就猝不及防播完?!稉u滾狂花》的評價兩極分化。不喜歡它的人,說它侮辱搖滾,三觀不正、教壞小孩;喜歡它的人,包括一向目光毒辣的國產劇觀眾,還用它來和《東城夢魘》《極品老媽》《倫敦生活》這樣的英美劇來比較。
這部劇也許是一個帶瑕疵的殘次品,但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絕對不是流水線上批量制造的工整而無聊的復制品。
因為單在姚晨飾演的女主彭萊這個角色上,《搖滾狂花》已贏了無數(shù)都市國產劇。
1、國劇終于有了自私的壞女人
國劇不是從沒有過壞女人,但她們往往都有著相似的范式。要不是有著神經質,試圖毀滅溫順女主人生的反派女二,要不就是有著悲慘身世支配,心狠手辣,結局一定指向毀滅的蛇竭美人。
但,這一款爆粗口的中年女酒鬼,在國產劇里真沒有見過,關鍵是——這樣的壞女人,不為任何人而壞,而是自始而終都為了自己。
彭萊,年輕時是紅極一時的女子樂隊搖滾狂花的主唱,后來搖滾文化漸漸式微,選秀綜藝開始流行,樂隊生存維艱,其他團隊成員都想去撈選秀的金,只有她還是記掛著自己的搖滾夢想。就在她和丈夫辦理離婚的當天,前夫竟然當天下午就跟自己的好姐妹兼貝斯手陳月領了證,兩人因參加了選秀節(jié)目一炮而紅。
一激動,就打了人。一次巡演的舞臺上,彭萊一把吉他就掄到陳月的頭上,不是因為大婆打小三,不是因為雌競,而是曾經以為會跟著自己追夢的閨蜜,竟然在感情和事業(yè)上都背叛了自己。她的出走也是為了自己。
彭萊出走美國搖滾圈闖蕩,夢想著還可以在搖滾的發(fā)源地成為搖滾巨星,但沒有人愿意接受異國他鄉(xiāng)的她。人生輸?shù)靡粺o所有,為了活下去,只能到老人院當護工。白天給老人剪指甲洗澡,晚上住在廉租房里酗酒,就連偷竊前女友財物的渣男前男友都鄙視她:“混蛋也比酗酒的瘋子強!”
前夫的死亡把她拉回了國內,也讓她不得不面對闊別12年,自6歲起就沒有再見過面的女兒。
你以為即將迎來母女之間沉重的久別重逢,愧疚與想念的親情修補?NO!母親和好哥們一夜宿飲后睡在同一張床上,女兒毫不客氣的一盆冷水把觀眾和彭萊的甜蜜美夢統(tǒng)統(tǒng)澆醒了。女兒把媽媽的衣服都丟到垃圾桶,換掉家里的鎖,媽媽就把家里的鎖涂上502;媽媽把女兒的衣服也丟了,女兒把媽媽的被子都燒掉了;媽媽把電箱給鎖了,女兒就把媽媽的房門給拆了。彭萊干脆打算把房子賣了,一人分一半,大家各走各路。
見過太多諸如我想喝手磨咖啡的蘇大強,重男輕女的樊勝美她媽這樣黏糊糊的道德糾纏,《小敏家》里周迅和兒子久別重逢后禮貌而壓抑的相處,你會覺得《搖滾狂花》的母親像是一匹脫韁的野馬。
她的身上,從來就沒有什么母職重壓,從來沒有母親身份和自我反復撕扯的影子。每次觀眾以為她的“自私”該到此為止了,結果發(fā)現(xiàn)并沒有。彭萊為了集資重組自己的樂隊,自導自演一場親情大戲,實際上是想灌醉女兒,晚上偷偷在買房協(xié)議上蓋上手印。
確診癌癥后,為了圓一次自己的夢想,她甚至還犧牲了女兒的夢想。
更出乎意料的是,這部劇里幾乎沒有戀愛戲份,更沒有粘稠的戀愛戲份。彭萊遇到追她的20出頭的小搖滾青年,也沒有表現(xiàn)出一個受寵若驚的小白兔樣子。小搖滾青年假裝混不吝地對她說,你的男朋友,我當定了,一個吻突然撲過來。但彭萊不喜歡男人這樣霸道總裁式的示愛,用回吻教訓他:“兄弟,只有我愿意,沒有你愿意。”
還有一個精神科大夫是她的忠實粉絲,愿意為她做任何事情,為她買單,為樂隊拉贊助,勸她戒酒,隨叫隨到,什么都在所不辭。
按照過往的國產劇套路,這樣一個知書達理的男主,一定會成為如《我的前半生》里賀函之于子君這樣的“拯救者”,女人,我可是拯救了你,你一定會愛上我??膳砣R從來就不是這樣一個慕強者。她的態(tài)度,就是赤裸裸的“利用”,我早已事先聲明,不是我強迫你的,你愛來就來,不來拉倒,但你要是來教育我,就是侵犯了我的邊界了,“我怎么生活,關你屁事?!?/p>
這部劇完全暴露出一個中年母親的自私和矛盾,不但沒有急著去審判她,還讓她在“崩壞”的路上,越走越遠。
2、“壞女人”的失敗者敘事
彭萊是一個失敗者,用姚晨對角色調性的描述來說,就是一個“氣質往下墜的中年人”。
彭萊自始而終都沒有在舞臺上重拾輝煌,她沒有按照國產劇套路走上人生巔峰,她反而一次又一次地往下墜。年輕時就過氣,還意外懷孕,被背叛、離婚,出走美國闖蕩,失??;第一次回國內辦專場,第一首歌還沒唱就暈倒在舞臺上;好不容易在動手術前進行可能是人生最后一場的演出,她的耳鳴突然發(fā)作,什么都聽不見了;本以為女兒會給自己最后一次表演機會,好家伙,女兒最后反悔了。就連在劇末,她躺在手術室里是否會醒來,都是一個未知數(shù)。
她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大女主,沒有圓滿的大結局,沒有扶搖直上的人生。她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一灘爛泥,跌到谷底,她也沒有想過要滿腔熱血地站起來。
被精神科醫(yī)生拖到戒酒會,她在一群痛心疾首的人群中自言自語,我為什么要戒酒?酒是我在人生低谷時最好的朋友。
可她又不是一昧自暴自棄,她其實也在和自己的悲劇人生悄悄戰(zhàn)斗。
她在最后一次表演上,突然耳鳴聽不見任何聲音,但即便被臺下的觀眾噓跑調,她也要把這首歌彈唱到最后一秒。因為她的目標,從來不是世俗的勝利,而是自我,以及唯一能信賴的搖滾。
很多人這樣評價,感覺劇中主角的臉是我們的臉,但劇的內容和價值觀卻又是非常美劇的,于是產生一種中西之間的錯位感。的確,因為過往的大女主劇是不喜歡失敗者的。女主角就算壓抑自我,事業(yè)上都要過得很很爽很成功。如《幸福到萬家》,趙麗穎飾演的何幸福好不容易從農村的家庭主婦走出去,在大城市闖出了一番成績,但因為丈夫想要回鄉(xiāng)發(fā)展,何幸福就打包行李回家了,因為“既然嫁給你,就認定你是我的丈夫,我不會輕易改變?!?/p>
如高圓圓主演的高級律師《完美伴侶》,主演之一,飾演高級經理的《我們的婚姻》,這些女主無不是穿著五顏六色的西裝,實則每天都在焦頭爛耳地取舍著事業(yè)和家庭,最后都是完美大團圓,掩蓋了職業(yè)女性真正的困境。
再回到《搖滾狂花》時,就會非常驚訝,怎么國產劇里會有這樣的女主角,一喪到底,到最后都沒有迎來逆襲,還特別自我自嗨?在美國闖蕩失敗了我認了,那就去打工;但如果有個機會東山再起,就要不惜一切手段去贏,哪怕眾叛親離,贏得不夠光彩。
國產劇缺少的,不就是就是這樣去他的價值觀,有著自己非常自洽的人生體系和價值觀,鉚足一股勁向前沖,過著亂糟糟但又鮮活人生的女主。
有人為彭萊這樣的壞女人拍爛巴掌,也有人覺得三觀盡毀,原因是——誰愛看這樣一個瘋狂而糟糕的女loser啊?沒有人想要成為她。究其原因,不是大眾更想看溫良恭儉的傳統(tǒng)女人,還是事業(yè)高升的“女強人”,而是我們不希望一個熒幕上的女性去忤逆大眾既定想象中的女性,尤其是一個有了孩子的中年女性。被譽為20世紀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圣經》的著作《閣樓上的瘋女人》,重新解構了小說《簡·愛》,尤其是幾百年來被忽視的,關在閣樓里的男主人公羅切斯特的前妻伯莎。
這本著作的兩位作者認為,感性的簡愛與瘋狂的伯莎,其實才是一個人的兩體。在那個時代里,這樣一個貧窮但同樣獨立,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她表達憤怒和絕望的方式,就是成為閣樓上的瘋女人。如今影視劇中被構造出來的女性卻還沒有逃脫19世紀浪漫小說的二元對立,仍然只有這兩種類型。一種,是符合社會期待和三從四德的“正常女人“,最好呢,在家溫柔賢淑,在外叱咤職場;另一種,是表現(xiàn)出憤怒、癲狂、具有毀滅傾向,在影視劇中通常為“小三”、繼母、后宮不得寵的“瘋女人”。鮮有一個女性角色脫離這個模板,沒有一個活得獨立但敢于真正發(fā)出反抗聲音的簡愛,沒有一個憤怒但同樣有機會活出自我的伯莎。
盡管這幾年關于中年女性的劇集越來越密集,越來越多樣,但總體上都是作為一個附屬而存在。不是老公出軌、婆婆作妖里的背景板妻子,就是在拿命換學區(qū)房,在老師面前撲騰地跪下只為求金牌補習老師給自家孩子補習的雞娃媽媽。似乎只有男性才可以成為豐富形式的“人”。
梁永安教授曾在《鄙視》一書的座談會上分析他認為“不像個男人”這樣的表達,看上去是對男性的貶低,實則是對女性的貶低。因為好像世界上英勇、偉大、剛毅的事情,都只是男性的屬性。試想《搖滾狂花》里彭萊的角色如果是一個男性角色,那么它的影視效果會大打折扣,因為一個男性角色作為一個“人“來討論,已經太久了。
如果在90年代的影視劇里,主角就會是彭萊的搖滾丈夫白澤奇,他不負責任地讓女性懷孕,出軌女主的閨蜜,搖滾青年啊,很正常,說不準還冠上藝術之名。
但如今他這樣的角色只配當一個出場就死了的小配角,就連骨灰都被女兒裝在奶粉盒里,骨灰不小心被前妻灑了一地。如果說影視是現(xiàn)實的投射的話,我們卻沒有在影視作品里看到過她們。兩年前,不甘忍受被丈夫支配人生,56歲的蘇敏獨自駕駛她的車離開家庭,下定決心為自己活一次。
從發(fā)出第一條氣憤但又有些愁容的視頻到如今,蘇敏的心態(tài)也在不斷變化,在路上學會直播剪視頻,在海南學會滑板沖浪,從覺得離不離婚都無所謂,到一定會起訴離婚。蘇敏的人生不是胡編亂造的人生爽劇,從她的人生中都可以窺見一個鮮活的中年女性的人生脈絡。 還有同樣今年56歲,用靈魂生活在生活的王柳云。當時50歲,做著清潔工工作的她看到一個免費學畫畫的機會,她牢牢地抓住了這個機會,因此被很多人貼標簽為天才一般的“農婦畫家”。但王柳云不喜歡這個稱呼,“因為我沒有高到哪里去,也沒有低到哪里去。”王柳云也不需要別人同情她,因為她一輩子都在用靈魂過日子,“別人看不到的顏色,我見到了,別人理解不了的事情,我理解了,別人體察不到的細微,我體察到了?!蔽覀兊撵`魂曾被她戳穿100次。
出生在平原上的“娜拉”劉小洋,身在農村,卻有著哲學家的思想,向往外面更大的世界,說出讓無數(shù)人羞愧的一句話:“我寧愿痛苦,我也不要麻木。”
明明我們在活色生香的生活中,看到過最鮮活,最有生命力的中年女性。她們本應出現(xiàn)作為一個又一個女性形象范本,出現(xiàn)在熒幕上才對。
參考資料: 北京青年報:《王柳云:我用我的靈魂過日子》 毒眸:《國產劇女性,輾轉走向“第一視角》
~4??粗?。姚晨,很努力拗,但一眼就知道她根本不喜歡搖滾……
《兔子暴力》《縫紉機樂隊》的疊加版劇集。走的是純懸浮路線,現(xiàn)實中的無根浮萍。我一直比較好奇,為什么這兩年總喜歡把母女拍出CP感呢?難道是晉江的母女“禁斷”看多了?姚晨演得不錯,莊達菲差一點,但就這部戲來說足夠了。常遠則比較驚喜。還是要說但是。故事一點不驚喜,接下來幾集的走向,已經一清二楚。代際關系很難靠奇觀和強情節(jié)打動人,這是這部劇最大的問題。
這不就是打著搖滾口號的家庭倫理劇嗎
美劇的核,國劇的皮,難得還有這么作的主角+群像。反正我看爽了,其他愛誰誰,五星支持一下(音樂部分還是差點事
比想象得好太多??粗翱丛u論還以為多爛呢,這種類型的樂隊通常是沒有燈牌,但說制作方沒人看過現(xiàn)場那就太不客觀了。??赡苤皇菫榱艘曈X效果吧,school,戰(zhàn)旗都有了,怎么可能沒看過。。以及這樣“反叛”的女性角色能出現(xiàn)就不錯了,雖然目前只是體現(xiàn)在表面,但在國產劇這環(huán)境里已經足夠亮眼了,想要在這種環(huán)境拍出真正有反叛精神內核的影片無疑是空中樓閣,有些人未免太苛刻了
質感很好的劇,姚晨莊達菲這對母女很有戲劇張力,蓬萊這個失敗者很酷很帶勁~~
各位制作方看看 女性視角不要只盯著寫字樓里穿maxmara上班的總監(jiān) ,這樣糟亂又鮮活的人生才能吸引到我ok?
前面幾集就像一輛蒸汽火車高高興興地拉著這部劇往山頂攀登,最后兩集摧枯拉朽地拽著這部劇躍下懸崖。
姚晨這個妝容給我焊死
笑死。制作團隊但凡有人真的看過搖滾live都不會拍成這樣
姚晨 你真的很會選本子 請繼續(xù)大女主下去
配著彈幕追完最大的感受就是,國產劇觀眾已經受偉岸光正主角荼毒已久。彭萊和白天都是很真實,有缺陷的人,但觀眾好似都無法接受一個自私的主角,不能理解一個孩子對自己的母親有那樣強烈的報復欲,,,
說實話,白天和彭萊母女倆都這么反叛的家庭組合還挺新鮮的,但生活有時候往往比劇里更奇葩,就很想知道這倆人后面還能作出什么來
看的我太尷尬了,歌難聽劇情尷尬,國內導演什么時候能放棄這種刻板印象???搞搖滾也是正常人……
打五星是因為太久沒有看過這樣的國產劇了
我永遠對敢于拓寬國內影視內容和人設邊界的作品抱有敬意。
看過樂隊的夏天,其實我并不認為這部劇塑造的人物太滾太懸浮,我們總得承認,一些人就是為了一些平常人不理解的虛幻的東西活著的。我們需要允許人物不完美,也需要更多樣性的人物在電視劇中存在。
懸浮尷尬,一點不搖滾。
臟話抽煙喝酒竟然是可以出現(xiàn)在影視劇里的 很久沒見了
白天的演技還差一點,最后的個人獨白可太尷尬了,說句不好聽的,煽情不自然的話就別煽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