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電影本身就是反諷
剛剛看完電影時覺得自己又一次被trailer唬了,后來開始好奇的找有關(guān)電影原型案件的資料,然后越看越有趣。其中有一段很值得一提:影片中Emma的原型Alexis Neiers在看到Vanity Fair雜志上有關(guān)自己的文章后打電話給作者Nancy Jo,邊哭邊大喊說自己很失望Nancy Jo報道。Alexis稱自己在法院開庭時的穿著明明是四英寸的棕色bebe高跟鞋而非Nancy所寫的六英寸louboutin高跟鞋。Alexis哭的很委屈,她母親在一旁也很生氣的很由衷,跑到電話旁邊大喊“you lied”。然后Alexis轉(zhuǎn)向她媽媽尖叫“你能不能閉上嘴,每次你一說話我都需要重新錄音”,場面照影片中有過之而無不及。
看到這里時我忽然明白了導(dǎo)演為什么要把這部電影拍成這樣。平庸的敘事,對浮華細節(jié)的放大,流于表面的情節(jié),導(dǎo)演似乎在傳達著:這本就不是值得歌頌的故事,我為什么要拍一部聰明的電影表現(xiàn)它。而這種做法本身就是聰明的反諷。
我在美國上學(xué),發(fā)現(xiàn)在生活中和媒體上所看到的許多美國人都帶有著一種"無知的驕傲"。他們自信,說話干脆有力,覺得自己高人一等。他們有時卻也可笑。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看到這樣一部用生命在反諷的電影我覺得很難得。影片所帶給我的感覺與我對美國一些群體的感覺達到了高度共鳴,就好像上課時聽見一些同學(xué)自信滿滿的回答問題,有些無奈,卻又懶得理會。
相關(guān)資料:
http://starcasm.net/archives/226812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2xb-gCV59WU以上言論僅為個人意見。
2 ) 為什么分數(shù)這么低?
女孩們?yōu)榱说玫较胍臇|西,閃亮亮的珠寶,有牌子的包包,張貼沉醉的自拍,越過了界限??赡芪乙惨粯幽w淺,所以看到明星bilingbiling的衣帽間,羨艷著。當(dāng)瑞貝卡在她最喜歡的明星家里,手里拿著方形透明的香水瓶,在鏡子面前凝視端詳自己的時候,我覺得她真的很美,很美。然而,一般人不會這么瘋狂,不會這么逾矩,年輕人不在乎,即使被發(fā)現(xiàn),你仍然能發(fā)現(xiàn)他們的漫不經(jīng)心。一開始就知道結(jié)局,這本身沒有什么可猜的,可能已經(jīng)不知不覺中,就看過相關(guān)的新聞了。然而,在那之后,社會的態(tài)度,讓我們來看看社會什么反應(yīng),希爾頓可能;都不會知道自己失竊,直到這些孩子被抓包,所以,這些真的是他們很看重的?這些奢侈的東西,在一部電影中,充滿諷刺地得到不同的對待。他們偷得太多,于是五十賣包包,五千賣勞力士,明星也沒發(fā)覺這些東西的消失,只是因為他們擁有太多。所以,就像那個男孩說的,他們或許不是想要那些東西,他們想要明星的生活方式,他們更在意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這條短裙是否適合那件上衣,這套衣服要配低跟。當(dāng)然,他們因此出名了,這是我感觸最深的地方啊,上法庭和走秀一樣,在采訪節(jié)目中借機出名,努力為自己洗脫罪名,排練好臺詞,準(zhǔn)備好一場秀。那個男孩,我還挺喜歡他的,他覺得愧疚,因為自己的事被人們知道后,反而擁有了粉絲,我想,這個世界的價值觀已經(jīng)傾覆了。不過,這就是年輕哈,不屬于所有人的年輕??赡苡行┫蛲?,真是不好意思,不過不適合,太膽小,太守法。恩,還是覺得那個鏡子前的女孩很美,她們有想要的東西,她們拿了,她們付錢了。所以,一切東西都是要付的,看那些東西值不值得了。
3 ) 一部養(yǎng)眼的紀(jì)錄片
“本影片通過細致地展示好萊塢名流紙醉金迷奢靡的生活作風(fēng);當(dāng)?shù)厍嗌倌曦澞教摌s盜竊成癮的生活現(xiàn)實,表達對當(dāng)下時尚圈的審美價值對年輕一代荼毒的不滿和惋惜,呼吁仍隨波逐流、追求與自己身份不符的物質(zhì)生活的人們端正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以上應(yīng)該就是導(dǎo)演能估計到一般觀眾看完這部影片的感想。但是請注意,它是一部影片,可我偏偏把它看作了一部養(yǎng)眼的紀(jì)錄片。
這一位女導(dǎo)演其他的作品本人還沒看過,因此不知道其風(fēng)格如何。不過由于這一部影片是根據(jù)真實故事改編的,自然是頗有難度。竊賊的下場自然是鋃鐺入獄,而觀眾期待的無疑是比自家房子還大、填滿各種限量品的名人衣櫥。在此,先感謝大導(dǎo)演和Paris小姐,我這種平民所盼的鏡頭都一一滿足了。但是,為何大導(dǎo)演還要大費周章的請當(dāng)紅的Watson小姐演上一出“誰打開了我的衣櫥”的紀(jì)錄片?
本以為導(dǎo)演會把故事沖突聚焦在這一群表面上為“Let’s do shopping”的驕奢淫逸而實際上各懷小算盤的Bling Ring大盜最終因各種互相陷害而導(dǎo)致入獄的改編可能,但古板地按照時間順序記錄男主和Rebecca每次捧場、其他小伙伴排列組合的組隊挑寶貝和變換花樣的分鏡頭等反而模糊了影片匆匆交代的角色性格:
男主是一個典型校園劇不可缺少的角色:從不受待見的受氣包被調(diào)教成cool kids的小跟班。他通過跟隨Rebecca逐漸找到認同感。如果說他貪慕虛榮,又顯得太過火。記得影片中展現(xiàn)了一個小片段,他和Rebecca第一次“shopping”得手后跑去的是街邊的服裝精品店而非一線品牌店,男主享受的并不是站在衣櫥前的顧影自憐,不是“明星同款”,不是標(biāo)簽,而是一種歸屬。他起初自嘲人們對自己所作所為有著近似對“雌雄大盜”的癡迷,最后被栽贓而莫名有近千的關(guān)注。自始他那微微上揚的嘴角都逼著我想象他得知遭背叛時,穿著那一雙粉紅尖頭高跟鞋,腳一崴,倒地。
不得不提的還有Chloe, 直到影片最后才知道這一位金發(fā)姑娘出身于美國中產(chǎn)家庭,她似乎沒有男主苦于融入新圈子的煩惱,也沒有Rebecca和Niki對時尚病態(tài)的追崇,有的只是一種純粹找樂子的低俗愛好。個人期待的展開是她作為告密者求自保的情節(jié),因為很在意男主低價銷贓給她男友后,她那壞壞的笑容。可惜,最后她的存在感僅限于從法庭走出來時那一只白色大號的Dior手袋。
電影表現(xiàn)手法諸如“以平庸的記敘手法來反諷”,我無多研究。鑒于本片的主題是諷刺,再怎么陽春白雪的技法如果脫離最基本的起承轉(zhuǎn)合,那真的要check out NickMooreForever.com了。
4 ) 看著我!看著我!
(修訂版原載於《時代論壇》1359期,2013年9月15日)
為了靚,你可以去到幾盡?「衣食足,然後知榮辱」,在《閃閃靚賊》(The Bling Ring)中一群青春盜賊闖進明星家中偷走財物,並非為了「搵食」。他們衣食無憂,卻知榮不知辱(直至被捕受刑)?!笜s」是要讓人看見自身美好的一面,而「美好」的定義則由傳媒所掌控,簡單來說就是要「靚」得像明星名人一樣?!该篮谩怪恍栌醚叟袛啵瑥谋砥ら_始向外構(gòu)築──還有誰理會內(nèi)在的「本質(zhì)」?「修身」而後「齊家」,在今天意味著若不修身美容,難以找到另一半成家立室?!堕W》的幾位主角成賊入室,背後都是為了別人的認同:肇事者Rebecca渴望變得像她的偶像Lindsay Lohan一般,乾脆去Lohan家偷她的衣服,但她最愛還是Paris Hilton的家;男主角Marc情感上依賴著Rebecca,需要她的認同,變得唯命是從(況且他家境沒其他角色那麼富有,買不起的時裝就偷回來);Nicki和她的姊妹從小被母親銳意培育為明星,充滿「正能量」的家教使Nicki毫無羞恥之心,虛偽造作幾達從心而發(fā)的境地。
《閃閃靚賊》是真人真事改編,當(dāng)年調(diào)查該案的警探Brett Goodkin 有份參與電影製作,而 被爆竊次數(shù)最多的名媛Paris Hilton不但借出住宅作佈景,而兩人皆親身客串,為電影增添了真實感。另外,。諷刺的是真實發(fā)生的案情又那麼令人難以置信:竟然真的有那麼多明星名人沒有為其千萬豪宅高度設(shè)防,甚至連門也不鎖;竟然真的有人膽大包天地直闖豪宅,沒想過內(nèi)裡有否惡犬和自動警報系統(tǒng);而最匪夷所思的是以上兩者竟然同時發(fā)生,才會讓連環(huán)爆竊案成真。電影最堪玩味之處,乃幻象與真相之間己再難辨清。若那「真人真事」如此離奇才被改編成電影,即使以「寫實」手法製作,結(jié)果也是虛幻的。觀眾可以把電影跟「真實」對照,卻必須倚賴傳媒的相關(guān)報道(包括當(dāng)事人使用互聯(lián)網(wǎng)自行發(fā)佈的消息)。不過,那些訪問和報道又有多真實?發(fā)達社會的實況是,媒體訊息已成了社會真實的主要構(gòu)成部份,無數(shù)虛擬的、被複製的影像成了人們生活體驗的主要成份。一個人和他的肖像畫比較,哪個比較真實?傳統(tǒng)的看法是,畫像只是複製品,沒有那麼真實。但《閃閃靚賊》的主角被時尚雜誌上看見的明星形像深深吸引,再走進那些名人家中,偷走後者的衣著和飾物,穿上自己的身,既是複製品,也是把傳媒再現(xiàn)的影像化為具體之物。Rebecca和Marc一伙所追求的,並不是那些明星的演藝才能,而是他們的外在造型;而後者的形像則是時尚品牌和大眾傳媒合力營造的,讓名媛和藝員皆成為了協(xié)助推銷的模特兒,最終也是要消費者購買穿上身。所以「靚賊」們所複製的,本來就不是哪個明星的「真人」,而是時尚企業(yè)希望會被消費者仿製的形像──只有被仿製之時,那些形像才會成真。
Nicki一家是戲裡另一主軸,也充份表現(xiàn)了真假難辨的境況。Nicki的真人藍本是Alexis Neiers,如戲裡一樣,三姊妹被母親致力培養(yǎng)為明星。盜竊案發(fā)生的時期,Nicki/Alexis和她的姊妹正參加真人秀節(jié)目Pretty Wild。後來東窗事發(fā),Pretty Wild乾脆把Alexis的案件當(dāng)作節(jié)目內(nèi)容播放。Nicki/Alexis並沒有認錯,推說是喝醉酒後被朋友帶到案發(fā)現(xiàn)場的。戲外,Alexis則一直堅持官方對她的指控以及傳媒對她的報道皆有偏頗虛構(gòu)之處,而她將著書揭露真相。這些資料當(dāng)然都是透過大眾傳媒和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放出來的,但Alexis的形像卻是「虛偽」的。飾演Alexis的Emma Watson的演繹獲得很多影評人讚賞,其演繹的真實性則以Pretty Wild的片段和Alexis在媒體上的訪問作對照。演員怎樣「寫實」地扮演一個虛偽的人?Alexis和她母親的表現(xiàn)皆十分造作,於是Emma Watson的故作浮誇反有「負負得正」的神奇效果。Nicki三姊妹和母親之間看不到親情,後者只是全心把女兒塑造成跟自己一樣內(nèi)裡空洞洞的人。
雖然此文的第一段提及主角像作賊是為了別人認同,但除了Marc對Rebecca的情感以外,那種認同的需要並非發(fā)乎內(nèi)心。Rebecca一伙中,只有Marc在爆竊之時充滿著「我們在犯罪」的危機感和自覺性,因此他也是在被捕後唯一真會自省的人 (跟Nicki假惺惺的反省作對比)。也許那是因為Marc家境最差,最初穿著的衣服還是破破爛爛的,其盜竊就有具體的物質(zhì)意義。但其他人是貪得無厭,所需要的認同,就只是「被看見」的外在需要。而這種「被看見」並非內(nèi)心想法和感受的了解,而只是外觀的炫耀:靚,而非深入的了解和交流。他們的仿效對像是明星,而「明星」就是「被看見」的直接比喻。「不被看見」比作賊更可恥,所以他們把偷來的行當(dāng)穿上身之餘,還要自拍放上Facebook,更在友儕間張揚去過哪個明星的家,既要人知,又要人見。求仁得仁,他們被捕之後,真的成了鎂光燈下的公眾人物──只是其形像已非他們所能操控。吊詭的是,Rebecca為了模仿其偶像Lindsay Lohan而去偷竊;但Lohan已成明星,結(jié)果也因盜竊而下獄。那麼,也許Rebecca的行為並非僅是一種模仿。
2013年7月,美國《滾石》雜誌把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的嫌犯Dzhokhar Tsarnaev的頭像作封面照,視他猶如搖滾巨星?!稘L石》頓成眾矢之的。但在此之前,帥氣的Tsarnaev其實早已吸引了無數(shù)少女擁躉,《滾石》的行動只是隨後而來。
有一種東西,比成名和犯罪的慾望更原始、更徹底,那是甚麼?
5 ) 其實還是很用心的
女導(dǎo)科波拉是個希望以”新體驗”來看待世界和自身的人,打個比方,她希望自己是個剛生出來的嬰兒,憑借靈感直覺去洞察和感悟,而不是書本或父輩能述說的歷史。所以她的電影可以被看作是某種極端的觀念----近乎消解任何重大意義的輕盈無物和透明,有時卻顯得曖昧混雜和多重指向。假如新生代是一出生就坐在船里的(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爆炸、虛擬多過真實、人際疏遠),那科波拉會在內(nèi)心質(zhì)問那些說她電影蒼白空洞的人:我為什么要去關(guān)心一個舊大陸呢?連同那個舊世界里的語言規(guī)訓(xùn),那些社會、道德、善惡、美丑、生死、同情心、關(guān)懷,包括藝術(shù)能傳達給人們的,在她看來,可能都是“無中生有”------她關(guān)心的,只是一個女孩自己最本能的存在體驗,”我是誰“-----活著要如何被顯示出來,以及這種幻想式的自知力是如何被毀滅的過程。
她是個想要從父輩的種種迂腐的人生體驗中叛逃出來的女孩,靈氣十足。
在這個起點上,她的電影有著相類似的主題-----即生命的空洞飄忽和美麗脆弱不可把握。理解這一點,可能能幫助到理解這部看似無聊的電影------而無聊,我相信是個嚴肅而不可回避的藝術(shù)主題------可惜能表達好的導(dǎo)演少之又少。
和“在某處”一樣,那種無力的漂浮感依然浸透這部片子的每個細節(jié),甚至令人厭倦,但又無法離棄-----因為,這是你能處世的唯一的船。科波拉作為一個風(fēng)格純粹的年輕導(dǎo)演,她的述求點其實就一直是這么一個方向,你可以說她淺薄輕佻、避重就輕,也可以說她以小見大。
如果你能不把偷盜看成是犯罪,把好與壞的道德評判與是非觀念先放下,更別提什么因果報應(yīng)和虛榮物質(zhì),而只看成是幾個少女追求生命體驗和自我實現(xiàn)的一個過程,那么,這個電影的很多細節(jié),就比較容易理解了,也就不那么無聊了。
這樣說起來,后半部分從母女接受采訪(這是非常精彩的一場充滿諷刺意味的戲)開始,出現(xiàn)了戲劇性的一些很克制、淡漠但確實是很像說故事手法的細節(jié),以及“寓意”。包括少女們認為自己還是在監(jiān)獄里過一種受人關(guān)注的生活(偷東西也是這種生活以及表演方式的一部分),還可以去像自己迷戀的明星一樣引領(lǐng)別人的生活;包括那個男孩不意識到最要好的朋友欺騙了他-----這種種又是導(dǎo)演在刻畫和試圖觸摸那些天真幼稚、混亂分裂的少男少女內(nèi)心了----小孩子們不認錯的態(tài)度通常演變成玩真假游戲-------“我只是說說的,想看看這么做會怎么樣,演戲你不懂嗎?“”這成王敗寇的世界哪有對錯?只有絕大多數(shù)人依賴著大人物和明星的八卦度過每天空虛的生活...."------正如母女訪談那場戲中,母親搶著答記者問,女兒請她不要搶自己的風(fēng)頭,同時也想表達出自己獨立的思想和觀點,一張嘴,說的和她堅信健康生活的中產(chǎn)階級父母是一樣的話。
少女偷盜團中唯一的那個男孩是很有意思的,他參與偷盜的原因不是因為虛榮和愛慕名牌、金錢,他是因為孤獨和需要朋友-----很多細節(jié)都是圍繞這個男孩的這種設(shè)置而鋪陳的。
按心理學(xué)的常識,少女們的青春期,是一個尋找自我的階段,在自我成形之前,會通過模仿別人而希望獲得認同----片中的一個細節(jié):新聞報道說,她們喜歡的好萊塢女明星在店里偷珠寶被抓獲。大家都是偷來偷去,她們偷的,也許正是別人從店里偷回家去的東西。
你會發(fā)現(xiàn)導(dǎo)演有意識地將偷盜的場面拍得很多,很別致,很放松,很有別的寓意-----美麗豪宅的燈火,少女們興奮溜出溜進的身影像正在扮演電影主角;她們似乎在這種偷盜中找到了激情的自我.....泛濫成災(zāi)的鞋子象征一切都過剩的物質(zhì)景象......導(dǎo)演想說的有點多,甚至有點“發(fā)條橙”--------最初出于少女單純主觀意愿和本能的行為,最終變成人們?nèi)菀桌斫獾姆蓱土P與明星秀,這個只有珠光寶氣作為控制規(guī)則的世界。
想繞過社會、道德、偶像文化、物質(zhì)消費這些傳統(tǒng)邏輯和概念,去捕捉住一種純粹的生命的空洞浮夸,年輕導(dǎo)演的短板就容易漏出來......后半段意思出來了-----而這出來的意思,多少又有點現(xiàn)實主義的陳詞濫調(diào)和刻意,結(jié)尾曲即主題----“我們不能喝太多”。
有評論說這部不如”春假“純粹,大概就是說的這個意思。
總體來說,失敗之處有二:
1,安排給少男少女的臺詞,盡可能做到簡單、空洞----因為說多了,顯得心思成熟,如果心思成熟,那怎么會對盜竊可能會被懲罰的后果沒有恐懼呢?怎么會不想到有監(jiān)控系統(tǒng)呢?這是創(chuàng)作中左右為難的問題。
由于不得不說的少,導(dǎo)演過度控制了人物在事件中的反應(yīng),導(dǎo)致人物顯得平面呆板和有點失真,人物與人物間也缺乏對比。對于大部分觀眾來說,她們既不可愛也不值得去挖掘內(nèi)心。
2,由于改編自新聞事件,這種事件本身引起的社會性指向(意義和能指)過于確立和穩(wěn)固,很難被消解,再重新書寫其所指,造成了誤解和模糊,情緒感染力弱。就像一個男孩為了某個自己也說不明白的原因毆打了一個陌生人,對于大部分觀眾來說,解釋不外乎腦殘、暴力沖動和扮酷,很難會被解釋成出于孤獨。
6 ) 這樣病入膏肓
由于之前看了很多歐美青春愛情喜劇校園電影,所以對類似的歐美高中生的生活方式與西方文化氛圍中,過分注重“自我”,注重“個人”略見一二。他們的生活重心就是吸引他人的注意力,讓別人覺得自己很酷。shining clothes,牛逼的經(jīng)歷往往能在同齡人中博的一聲感嘆、一份羨慕,極其注重物質(zhì)的表象與吸引力。原本漂亮的衣服鞋子包包便可以讓女孩們?yōu)橹偪?;入室盜竊,特別是入名媛(+自己偶像的closet)之室盜竊更是“cool enough”,女孩們一點點膨脹的虛榮心更加膨大。首先服飾的名貴與出處讓女孩們走得趾高氣昂,接著peers 的艷羨與驚嘆更是讓她們難以自拔。他們追求潮流與時尚,但卻是如此恬不知恥地冷靜淡定;還有Nicky和她愚蠢的媽媽,可以為了博取外在的關(guān)注度而可以說出所謂“內(nèi)在美”balablab類似的話,更夸張地突出她們的虛榮、做作、為名瘋狂到愚蠢的形象,就連入庭宣判的那一天,她們都能拿來做一番文章(讓我想起一部類似的電影,三個女孩假裝指控老師強奸自己以博取名氣,具體叫啥我忘了orz)。
正如男孩marc說的,美國人似乎有一種對犯罪性刺激的偏好與怪癖。還有“社交名媛”(主動借出豪宅的希爾頓),她們的生活,在導(dǎo)演看來就是“sick/ill”,用金錢首飾豪宅夜夜笙歌來向人們粉飾show,頻頻在媒體上曝光以保持熱度,然而大眾卻喜歡以作為談資,青少年們甚至?xí)右阅7?。不得不說,這價值觀真他媽扭曲。
7 ) 她有自己的風(fēng)格
一個人可以擁有多少東西?永遠在你想像之外。當(dāng)鏡頭跟隨那幾個青少年的身影漫不經(jīng)心的掃過那些明星們的豪宅,呈現(xiàn)在你眼前滿坑滿谷的華麗配飾和成柜的服裝,不由的讓人感覺囤積這些東西背后的主人是有多么的病態(tài)。閃回的娛樂報道明星亮相鏡頭,閃光燈下身著華服像公雞一樣昂著頭的明星們,在這里第一次顯得前所未有的愚蠢可笑。然后便是夜夜笙歌,聚會狂歡,樂此不疲。這幾個貌似只是故事陳述需要介紹被盜明星的簡單鏡頭帶給我的強烈感受便是:她們?nèi)绱擞薮劳疙數(shù)纳罹谷灰恢北煌瞥?,她們的吃喝拉撒每天煞有介事的被報道著,而長久以來我們竟習(xí)以為常。
這是一個明星的一切都被過度消費結(jié)婚離婚生子就要上媒體頭條吸引所有人關(guān)注無數(shù)人熱議的病態(tài)時代,人們的生活要多無聊需要這些八卦瑣事來支撐。我們生活在其中每天都在被這些東西包圍,身為有自己判斷力的成年人都一不留神被這些東西吸引了注意力,更不用說那些價值觀形成期的青少年。美國主流文化一直以來輸出的就是物質(zhì)至上的觀念,各路雜志每天推崇追捧著那些名車華服虛浮生活,瞧這就是名流明星,人人都該向往的生活。青少年們沒什么錯,他們只是在全全拷貝自己偶像的生活,因為他們可以看到可以模仿的只是如此。
我一直很難理解希爾頓這一類人的走紅,他們了解自己的影響力,享受著光環(huán)閃光燈追逐帶給自己的一切但對自己的行為造成了怎樣的影響渾然不知。整部片子其實是在掌摑那些paris hilton,lindsay lohan和越來越?jīng)]有底線的無知無良媒體們。我料想科波拉對這一類人是不屑的,但做為一個意識到這些的,一個藝術(shù)世家出身的女知識分子有義務(wù)站出來用巴掌摑醒他們。科波拉有一定的時代警覺性,這個主題雖日常但敏感,作為一個身在其中的圈中人,話也不能說的太露骨,這樣一來就使電影維持在了一個讓那些低智商的lindsay lohan們看不出來的程度,點到即止??此破降瓱o奇不彰顯自己的態(tài)度,其實是蔫兒壞。這次paris hilton甚至出借了自己的豪宅拍攝,故事也是緣起自她,估計又可以做為她炫耀的噱頭了,值得一提的是鏡頭里paris hilton那掛滿了自己雜志封面照片的墻壁,so sick。還有結(jié)尾,這一巴掌已然呼到正臉兒,lindsay lohan因為偷竊坐牢受到無數(shù)關(guān)注,小姑娘心想我做的和她是一樣的事,理應(yīng)要受到相同的明星般的待遇,那專訪時洋洋自得的神態(tài)已然把自己當(dāng)作下一個lindsay lohan。
一些人只看到電影其中幾個雷同的元素就粗暴的把這部電影與同期的其他青少年主題的電影劃為一類,最多的是與《春假》做對比,但春假是純粹的紙醉金迷無腦狂歡加長版電音mv,乍一看開頭他們都有相似絢爛的場景慢鏡頭膚淺虛榮的青少年,但除此之外他們沒有任何可比性。
拍女孩睡房的色調(diào)很柔美,還有一些背景音等處理延續(xù)了她一貫的也是女性導(dǎo)演獨有的細膩。如果她是個出道不久的新銳導(dǎo)演想必會受到肯定(其實持有這種風(fēng)格的獨立導(dǎo)演不少,如著名的描寫青少年槍擊案的《大象》,也是看似平淡暗藏玄機便受到好評),無奈她有太多的光環(huán)所以注定大家對她有更多期待。從迷失東京到在某處,她就已經(jīng)逐漸的形成了自己的風(fēng)格,那就是表面看去完全不用力,而情緒和態(tài)度已隱含在每個看似輕描淡寫的鏡頭里。她有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和一貫的堅持,跟他的走苦大仇深路線的父親截然相反,索菲亞·科波拉是個叛逆者,激怒大家的正是她的這種含蓄機智的表達,不使勁兒不死磕的態(tài)度。
8 ) 做作未免不是最真實的姿態(tài)
一段時間以前看過的電影了,但是今天深夜突然有感而發(fā)想要說一說電影,我不是專業(yè)人士,不那么懂剪輯燈光的水平,只能說一些最自然和最貼近我生活的感受。
時下大家都喜歡說人裝X,也的確是因為愛裝X的人越來越多。而這部電影里的青少年們無疑是病態(tài)裝X星人的榜樣,智商還不夠用,贓物也時時刻刻丟到社交網(wǎng)絡(luò)上分享,甚至把犯罪行為當(dāng)成成名途徑。同樣作為17歲的少年人,我差一點就看不下去,怎么會有如此不知羞恥喪心病狂的“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
看了不少人對電影的評論,說emma watson演的很做作,亞裔妹子演的很自然,還有人說,這是導(dǎo)演失敗的作品。不得不說這片子略悶,不是所有人都能欣賞的口味,但是有過愛慕虛榮到瘋狂的經(jīng)歷的人一定會懂。
emma的口音,神態(tài),動作,的確都是各種別扭,但是個人認為這其實是在放大角色而并非演技退步。她所飾演的那個女孩子表面上接受home school的教育,事實上內(nèi)心的放蕩和愛慕虛榮從很多細節(jié)就可以看出來,從一開始面對送水工把衣服拉成低胸,到后來帶著妹妹去偷東西,去法院接受審判仍然想方設(shè)法將衣著搭配得更時尚,進法院前還要在記者面前裝模作樣好似明星一般說一句“I look forward to my day in court”,還有最后完全病態(tài)的讓別人崇拜自己甚至還開了個博客,告訴記者自己想當(dāng)政客(這里不太記得是不是這樣了),和媽媽爭搶在記者面前說話的機會.....都幼稚得可笑。
在我看來,emma并非是無法塑造好角色,而是有意將角色塑造成這樣,來體現(xiàn)這個女孩時時刻刻都在為他人活,希望博取別人的關(guān)注這樣的特質(zhì),所以她的動作神情必然是做作的,因為電影中的女孩一定就是那種在他人面前一舉一動都要在心里排演一萬遍再做出來的傻孩子。
至于導(dǎo)演,沒有看過以前的作品,所以不好說這是她的敗筆還是巔峰,但是我是能夠體會到貫穿全片的對這個病態(tài)世界的反諷的。
太注重偷竊的段落,showing off,該是重點的諷刺部分卻一帶而過,弄的整部片子像是畸形版的gossip girl。最后邦妮和克萊德還無端躺槍??傊褪且蝗耗X殘。索菲亞科波拉你太讓我失望了
你有珠光寶氣的豪宅,我有入室行竊的膽量。你有風(fēng)光不再的一天,我有身陷囹圄的下場。每一段赫赫的人生,都會有默默的尾聲。
采訪片段把該說的都說了。嘗試在虛榮浮夸中捕捉脆弱青春,但只有前者做得很到位。另外,捧捧華裔年輕女星也不錯。
大概全片最大賣點就是參觀Paris Hilton的閨房了吧,話說Sofia Coppola自己還是LV的代言人之一呢,這片子跟那些勸誡年輕人不要貪圖色欲的實際上又誨淫的明清白話小說是一個套路啊
這片既沒有戲劇性,也沒有思想性,更沒有情感性,也不具備美學(xué)性——21世紀(jì)大電影當(dāng)如是也 ——zhao老師
這么多名牌服飾,這么多明星靚妹,居然被科波拉家的人拍這么難看,太不容易了。把觀眾當(dāng)成穿衣鏡,沒完沒了試衣服,情節(jié)無聊又重復(fù)。結(jié)尾終于開始反思,還是用采訪這最沒能耐的方式。唯一成功是,如愿把艾瑪沃森塑造成令人討厭的小bitch
想說的基本都說了,社會媒體的影響、偶像的影響、拜金、對名利的追逐。一群年輕的、不知天高地厚且愛虛榮的小崽子的故事,本該是個多棒的題材啊??上牡眠@么裝,甚至連角色那種壓抑的念白方式都很討厭
索非亞科波拉如果是作家,就是那種不在乎故事情節(jié)但文字感覺極好的女作家,鏡頭如文筆,還是有些吉光片羽讓我心愛。
太失望,她本該擅長的題材卻拍得平淡蒼白,洗劫明星豪宅的戲份太多太重復(fù)淪為噱頭,想要表現(xiàn)的諷刺和批判卻流于表面說教。另外艾瑪沃森也不是第一女主角卻被當(dāng)做女一號來消費,凱蒂·張和伊瑟爾·布羅薩德才是正牌主角。
明明知道會看得很煩還要自討沒趣,矮馬小姐和索菲亞女士真是無聊浮誇到一起了。惟有再次見到網(wǎng)球選手Dana是好的,六年過去啦。
做賊要低調(diào)!愛自拍愛上傳嘴又碎,沒有干爹們的撐腰,還真以為自己是美美了?不抓你抓誰?!
想看看索菲亞科波拉怎樣拍迷失在虛榮里的年輕人,結(jié)果什么都沒有。太差勁了,整個片子就是豪宅展示加夜店蹦跶嗑藥。行吧,導(dǎo)演小時候估計也是過的這種日子。無法忍受的是完全在消費Emma Watson的人氣,給她的片段都刻意到可怕
那么真實又有影響力的案件被拍得如此散漫,更不信出自于Sofia之手。雖然明白希望通過案件再現(xiàn)、各種用做作口音搞的對話來重溫案件當(dāng)事人的不屑無畏,但就用用新聞鏡頭還有訪談充數(shù)實在看不到太多誠意。屈臣氏演小婊子的水平大概只有《賤女孩》時期L.Lo的千分之一...法海的片尾曲勉強加分。
比《春假》差遠了,但這種資本主義扭曲價值觀表現(xiàn)得還可以吧,網(wǎng)絡(luò)時代可謂是一個自我放大及自我喪失的時代
什么玩意兒這是?索菲亞.科波拉看來就這糙性了。被一幫捧臭腳的哄著,去各大影展頒獎禮混著,于是真拿自己當(dāng)個導(dǎo)演了。后半輩子不知道還改不改得掉了。
超級無聊 沒有emma的話直接兩顆星 爛片一部!
讓普通人獵奇好萊塢名流衣柜的流水賬電影,角色扁平,主題淺顯,節(jié)奏拖沓,唯一的亮點只剩下了獵奇,比如一而再再而三的進入明星的豪宅的敘事功能。索菲亞·科波拉這次和郭敬明的【小時代】一個檔期,都是滿眼的名牌,拍的一樣的廉價,沒內(nèi)涵就算了,帥哥美女各種名牌依舊那么無聊透頂?!?/p>
把這么有噱頭的一個故事拍得平白如水,讓同類型的《Spring Breaker》顯得那么的出類拔萃。
科波拉顯然樂于停留在自己的少女時期,無法再期待她對電影還有什么深刻的領(lǐng)悟
科教頻道“今日說法”:笨賊愛名牌,青年入歧途。金句:“你喜歡安吉麗娜朱莉的什么?”-“她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