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National Geographic在《天才》首季季終后,公布已續(xù)訂的第二季會聚焦在著名藝術家Pablo Picasso;劇集執(zhí)行制片Ron Howard在訪問中表示,盡管畢加索已經是家喻戶曉的名字,但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作畫的動力﹑有甚么困擾過他,以及他是如何「經歷動蕩」下,成就自己的偉大藝術。
學畫二十余年??吹贸鰜硐铝司巹а萦泻艽蟮囊靶?,不僅僅想拍出一部紀錄片記錄畢加索的生平大小事,更是拍出了如何了成為藝術家的過程,在創(chuàng)作中的痛苦,矛盾,迷茫,對未來的不確定,周遭的不理解,不同理念產生的文人相輕。
“我們應該像前看,而不是撿前人的面包屑?!?/p>
這不就是王希孟么。這才是年輕人應有的精氣神。去他媽的經典 去他嗎的大師。我有我想畫的,沒有我不敢畫的,未來是我們創(chuàng)造的。
還有面包屑這個梗。以前是沒有橡皮擦的。所以都是拿面包當橡皮用。所以面包屑是大師覺得不好擦掉的垃圾。還是罵得蠻狠的。(可惜現(xiàn)在大眾審美連面包屑的審美都沒達到。還是要感謝那兩次運動 一次毀了過去,一次毀了未來,認真來說,中國的美學教育大概落后了日本歐洲300年了吧)
guillaume快死的時候見到畢加索問道 還記得我們的使命嗎 畢加索說“the perpetual subversion of the moral order”回到了他們第一次見面時說的話,看到這里真的覺得拍得神了, 一群一無所有的年輕人為了這句簡單的話背離安逸的生活與家庭,在不知道未來的黑暗里戰(zhàn)斗,窮盡一生。最終他們成就了我們整個現(xiàn)代藝術的開端。
看了一堆劇評 說人家渣的。殊不知一夫一妻制是拿著忠貞愛情包裝下的經濟體制。估計以你們的智商很難理解這句話吧 看不懂也正常?,F(xiàn)實版買櫝還珠。心疼導演編劇
--所有的偉大 都源于堅持。無論多么的痛苦 挫敗 孤獨。
Without great solitude, no serious work is possible
畢加索當然不是人渣. 在我看來人性之復雜之矛盾是超出文字所能描述的.他沒有殺人越貨沒有強搶民女,所有的感情都發(fā)生在你情我愿的基礎上,至于大多數(shù)姑娘的情傷,都只是彼此的選擇而已,人就是得為自己的選擇付出相應的代價.
前段時間,看完國家地理拍的《天才》第二季,講畫家畢加索,想基于這部10集電視,主觀上聊聊關于人生的一些看法。
不得不承認,畢加索應該是為數(shù)不多,實現(xiàn)人生最大化,且不壓抑天性的人。應該是大多數(shù)男人也包括女人,渴望達到的狀態(tài)。
首先他高壽,活到了81歲,在那個時代是非常高壽了。生命如果有質量,還是要追求能夠達到的最大長度。
其次事業(yè)有成,他熱愛繪畫,將其最大的熱情投注于藝術,又有超前的藝術認知,并且改變了繪畫原有的模式和形態(tài)。他絕對不是第一個覺得繪畫不應只是記錄和描述,不應只是透視、光線和色彩的人,但他是第一個將繪畫和表達藝術完美結合的畫家。他非常大程度的影響了一代人和后人,令同時期的很多畫家相形失色,連同稱得上天才的馬蒂斯。我個人還是蠻喜歡馬蒂斯的!
同時作為一個藝術家在生前就可以收獲盛名和財富,并且可以享受到名利帶來的便利。比起郁郁不得志的梵高,他簡直是時代的幸運兒。
除了早期不被認同,因為沒有找到屬于自己的藝術形態(tài)而焦灼不安,郁郁寡歡,但他生活一直不算窮困潦倒。一個是畢加索家境還算可以,家人也支持他的繪畫事業(yè)。雖然有分歧,父親希望他成為一個教畫畫的老師,最好是大學老師,安穩(wěn)又有一定的社會地位,而畢加索是希望自己可以成為畫家,大畫家。除了他家里支持,他早期的畫雖然賣的不貴,但還是有人買。早期不是很多人都可以看到他作為大畫家的潛質,但是大家都能夠看到他的繪畫天賦。只是那時候很多人都沒有想到,他們的好朋友畢加索會成為世界舉世矚目的大畫家。
他感情經歷豐富,喜歡就追,厭了就換,從未壓抑自己。
畢加索一生經歷無數(shù)女人,除了一夜情的,跟他糾葛幾年,在他生命中留下姓名的妹子,都曾深愛過他。
他喜歡過淡漠疏離有故事的女孩,也喜歡溫柔細心可以照顧他的妹子;他會被女孩的矜持高貴所吸引,可又受不了她的管束和禮教;美麗聽話的女孩總是讓人流連,可是平?,嵥榈娜兆?,又讓他抓狂;他需要新鮮感,需要刺激,需要創(chuàng)造,他愛繪畫勝過其他任何事情,于是他又迷上了一位有著極端性格特質的超現(xiàn)實主義者,可是那曾經令他著迷的特點,在不喜歡的時候都變成缺點;當然,我們總是永遠喜歡年輕漂亮聰明的女大學生,而這位女大學生也是唯一一位主動離開畢加索的女人.當然,年老的時候,我們需要有人照顧自己,找一位崇拜自己的人,事無巨細幫助晚年的自己打理一切事物。
他愛女人,更愛繪畫,但是幸運的是繪畫愛他,女人更愛他。
試問:畢加索這樣的男人,如果追求你,你會答應嗎?
我想我會的,首先藝術家浪漫、有趣、情話動聽,加上他的藝術天分,感官體驗肯定優(yōu)于常人,透過他的眼睛看世界一定是相當有意思的,但是要瀟灑一點,隨時準備抽身。
問:活成畢加索你愿意嗎?
作為個人來講,他應該是非常成功且自由肆意的,如果拋開所謂道德,我也希望僅有一次的人生可以活成這樣,成就最大化,用力去愛,被人愛,不愛了就分開。也正因為和年輕女人交往,不但延長了他的藝術生命,還延長了他的青春期,熱烈充盈的青春感。
但他確實實實傷害了很多人,包括自己的孩子。他的感情開始是熾烈的,但是結束也快,結束之后基本自私冷漠。所以,他身邊的女人都不是很幸福。但幸福本身就很難強求.
同樣他也沒有真的就這么開心快樂.首先是精神世界里少有人能和他契合,他時常會覺得寂寞。他希望他的女人可以一直愛他,且不離開他,但是他自己卻任性周旋于各種女人身邊,加上他不屑于處理調和這些矛盾,最終不歡而散,也讓他覺得難受。他喜歡生孩子,可是卻疏于照顧他們,覺得這樣麻煩瑣碎會耗盡他的創(chuàng)造力。可能是真的,也可能不是真的。平常人認為最要的家庭孩子,在他看來遠遠不是。這有錯嗎?這也沒錯。但是顯而易見,孩子和他關系并不好。所以,你得到什么,你也會失去。可是你不貪婪,你就不會失去了嗎?好像也不一定。
成功肆意如畢加索的一生也很難說一生幸福快樂,當然他可能也并不在乎。但他的一生絕對抵得上一句:人生得意須盡歡。
那種家庭幸福,晚年含飴弄孫好不熱鬧的,都是少數(shù)人。而且這樣的生活也是犧牲了某幾個家庭成員的自由意志的。而且即使你擁有奉獻精神,克制自己的欲望,安分守己為一個小家,也不一定能夠擁有這樣簡單的幸福生活,或者你擁有了這樣簡單的平凡,也很難從心底說一句:我好幸福。知足和欲望最難兩全。有人說人要知足,我希望是真的知足而不是內心麻木后的無法改變。
所以最難的是,人可能沒有最好的生活方式,但是我膚淺的人生還是渴望追求快樂多一點和多點自我實現(xiàn)。
以前我很討厭畢加索,我覺得他只是一個投機取巧的精明人罷了??吹酵ㄆ脑u論說他渣,看完之后我卻只是覺得在情感方面或許他還只是個孩子,遇到了問題只想逃離,這確實是他不負責任??墒?,對于費爾南代,他從落魄到富有都依然愛著她,雖然他們有爭執(zhí),雖然她為了生計讓他妥協(xié),雖然她批判他的畫作丑陋,雖然她樂于跟別的男人調情,可是畢加索抱怨過后依然愛著她。接著她出軌了,畢加索轉身投入了第二段感情,這一次他獲得了滿足,獲得了他覺得愛情的一切樣子,可是愛人卻患了癌癥,兩人陰陽相隔。接下來的俄羅斯貴族也好,法國邂逅也好...每個女人愛他,但都只愿意接受他是畢加索,不愿意去接受其實畢加索刨去藝術成就,他只是一個普通的西班牙人。她們又何嘗不厭煩他?只不過這個西班牙人生來就不愿意妥協(xié)罷了,從生活到藝術,從愛情到友情。他做的又何嘗不是趕在她們完全厭煩他之前,抽身離開。
整部劇我完全沉浸在畢加索的視角中,通過他的眼睛來看這個世界,感受他將自己腦海中的具體影像呈現(xiàn)出來的過程,也驚異于他畫筆下所展現(xiàn)的世界。
原來的我在看畫得時候,只看畫的像不像,技巧用的怎么樣,看著漂亮不,舒服不。畢加索告訴我,畫代表著一個人看世界的視角,表達出的是他所看到的景象,或者說,看到一幅畫時,想想這幅畫的背后的作畫者想表達什么,想訴說著什么,可能這才是一幅畫的靈魂所在,也是那些偉大的藝術家真正厲害的地方。
令我印象最深的劇中人,反倒不是主人公畢加索,而是畢加索的第四任夫人(他稱她過畢加索夫人,但沒有結婚)弗朗索瓦絲,除了畢加索本人,她是這部劇集中唯二最成功的人了,她人生后半程成長突破了畢加索的陰影,離開畢加索后倆人有兩次尖銳的法律對峙,第一次畢加索利用她對兩個孩子的愛而狠狠的報復了她的離開,第二次則是她主動挑戰(zhàn)這位巨人并獲得成功,并獲得了他的尊重和愛(那段法庭之后的畢加索致電話給她的對話),最終收獲了她繪畫事業(yè)和人生旅程的完美成就。
如果說《天才》第一季記錄的愛因斯坦是位渣男,那這第二季的畢加索簡直就是極品渣男,終其一生都是在尋覓新鮮刺激的女人方面絞盡腦汁,欺騙、夸張,美名其曰尋找創(chuàng)作的刺激靈感,沒錯,藝術家之所以成為藝術家,這是基因之一么?
這部劇集在不同時間點的情節(jié)的交叉方面特別頻繁,令我看到后半部分才能適應,因為畢加索身邊的女人總是年輕漂亮,我只好通過畢加索的頭發(fā)來有意識地判斷這是在演哪個時間的故事。
大概是第7集還是第8集的時候,弗朗索瓦絲在為畢加索養(yǎng)育兩個孩子,看似畢加索要和過去的人生做切割,要和和美美過日子的時候,令我失望的是畢加索開始了新一輪的獵艷,從這一刻開始,畢加索在我心中開始走下坡路了,而弗朗索瓦絲開啟了人生的戰(zhàn)斗模式,也許,他倆也是在互相成就吧!
最后提一句,飾演弗朗索瓦絲的演員我第一眼看到的時候覺得眼熟,原來是《信條》里那位只在片頭短暫出現(xiàn)過的女科學家。
天才都是那么風流,與愛因斯坦幾乎同時代的畢加索,同樣經歷過二戰(zhàn),一個選擇逃到美國,另一個選擇保護自己的作品與納粹斗爭到底。還有我一直比較好奇畢加索是如何從現(xiàn)實主義過渡到抽象主義的!
看完之后,畢加索的人生每次轉折或者每個代表作都代表著一個個女人,而且最后回顧一生的重要人物這個情節(jié)很棒,要是畢加索能畫下來更是一個巨作!總覺得畢加索毀掉了一個個女人的一生,但同時也成就了多拉和Francioce的事業(yè)。為她們惋惜的同時也佩服畢加索能有這等的魄力、魅力和精力。我也看到有評論說畢加索不是個天才。依我看來,世界上每個人都是天才,只是有的人因為環(huán)境沒有或者沒機會表露出來,世界上公認的天才都是幸運的,不乏有愛因斯坦這種智商超高的。
畢加索和愛因斯坦的共同點就是敢于打破現(xiàn)有的規(guī)則,破舊立新,只是兩人的領域不同而已。
總的來說,畢加索是偉大的,他的畫作有些我自己欣賞不來,但他開創(chuàng)了現(xiàn)代藝術的新流派,豐富了我們的藝術生活,為藝術進步做出偉大貢獻!
好瘋狂,畢加索的經歷是否本身就是異于常人?他的繪畫能力毋庸置疑,凡人的能力本身就不能和他匹敵,但是之所以能成為一代大師,也離不開他的傳奇成長。他的本領,他的人格,他的頭腦,成就他自己,嘆為觀止。整個人物很真實,用很多話語與辦法收獲同伴和女性的信任,欺騙嗎?背叛嗎?渣男嗎?披荊斬棘罷了,不這么做,他能成為嗎?藝術家都是需要慕斯,更需要惡魔,去激發(fā),去挑戰(zhàn),去超越自己,畢加索正是這么一路往前走,不停往前走,只往前走,才爬到山頂,才成為那萬中無一。不可能要求大藝術家德藝雙馨,就像不可能要求大惡人一定虎毒食子,因為這不是他的事,一個頭腦清醒,價值觀清晰,明白自己人性的人,不會受困于表面的規(guī)則,一定會挖出屬于自己的道路,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不管是大藝術家還是大惡人。
什么玩意,兩集不能再忍了。ps:只有硬核科學家才能算作天才。
做愛是為了作畫,作畫也是為了做愛,妻子情人皆可拋棄,唯有藝術不可辜負,畢加索睡過的少女中,弗朗索瓦茲是瀟灑小姐本人了,女人還是要有主見要有事業(yè),棕發(fā)的芙蓉真好看,青年老年兩條線交織乍看凌亂瑣碎,看久了覺得時間跳躍銜接起來甚是用心
劇終時候大家的釋懷讓人動容 雖然是畢加索想象出來的 說明在他心里也渴望所有的愛 《天才2》像《1》一樣 演員選的很用心 與歷史事跡容貌非常相似 主角年輕的容貌與年老的容貌也非常吻合 看著不會突兀不會跳躍。整部劇讓我想起一個名詞:蘿卜,花心大蘿卜。
劇本寫的是不錯,但最大的問題就是班德拉斯就是不像畢加索??傆幸环N浮夸粗淺的氣質,絕不像一個創(chuàng)造了20世紀新藝術的領航者。
天才,就是一心要讓自己陷入絕望,而讓周圍的人陷入不幸的元兇。他人甘心為他赴湯蹈火,但他卻覺得別人是自由作出的選擇,自己不用負擔任何責任,而他確實是對的。
三觀崩
受不了了,沒有一個畫畫的正面鏡頭就算了,演員都是第一季的,反胃反胃!
天才總是孤獨的。臨死前他眼前晃過的那些人,就是他的人生他的傳奇啊。
畢加索路轉路黑
攝影挺好的,拍的很流水賬百度百科體
還是很疏通的,許多事實。。對天才的判定,也很正面和人性化。
非常棒的電視劇
2018.09.30 ~ 2018.10.04時間線過于復雜,但確實增加了可看性,還塑造了一個不是懸念的懸念(畢加索太太是誰)。七老八十的部分最有意思。
是不是天才多渣男,一生中被無數(shù)的女人包圍,最后的大團圓看得很淚目。
藝術是解釋真理的謊言。 希望那些評論者好好的認真看看這位藝術家的故事,而不是一個勁的八卦評論他的作風問題,也許這樣你們才能從中知曉藝術家的使命是什么。
用打亂時間線的方式展示了畢加索的一生,天才藝術家或許都在某一方面有點嚴重的欠缺,畢加索對待愛人、親人的方式簡直自私爆棚,可就是這樣一個人,總有源源不斷的女人被他的才氣或者財氣吸引,努力讓自己成為他下一個繆斯和下一個棄婦。兩任妻子都是不懂他藝術情懷的女人,這也算是種天大的諷刺和報復吧。
畢竟他是畢加索啊 他渣他浪都成立 那些中二臺詞換個普通人說只會收到白眼 演員都演得挺好的
英雄功業(yè)水分太多,只有藝術才是人生的救贖??戳巳?,了解了一個不同的畢加索,難得有這么好看的片子。
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lián)系作者。作者:靜下心來(來自豆瓣)來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3736602/令我印象最深的劇中人,反倒不是主人公畢加索,而是畢加索的第四任夫人(他稱她過畢加索夫人,但沒有結婚)弗朗索瓦絲,除了畢加索本人,她是這部劇集中唯二最成功的人了,她人生后半程成長突破了畢加索的陰影,離開畢加索后倆人有兩次尖銳的法律對峙,第一次畢加索利用她對兩個孩子的愛而狠狠的報復了她的離開,第二次則是她主動挑戰(zhàn)這位巨人并獲得成功,并獲得了他的尊重和愛(那段法庭之后的畢加索致電話給她的對話),最終收獲了她繪畫事業(yè)和人生旅程的完美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