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相當不錯的片
一開始沒有注意,覺得這片不咋地,后來發(fā)現(xiàn)這片實在搞笑,特別是里面的Rajiv,實在是太有趣了,i take the liberty to,實在是太搞笑了,里面那個考拉航空的演員,很漂亮,可惜里面就是一個花瓶
2 ) 《外包生活》看上去挺美——原載于《南方人物周刊》,轉(zhuǎn)載請注明
“這簡直就是現(xiàn)實版的青蛙過街(一款游戲,讓青蛙亡命街頭,順利回到池塘)!”美劇《外包生活》(Outsourced)中,男主角Todd Dempsy初到印度,坐在當?shù)靥赜械某ㄅ袢喰〕鲎饫?,如此驚嘆。身邊另一輛車疾馳而過,如果不是躲閃得快的話,也許下一秒,Todd的脖子就會被削掉。
大多數(shù)人都會記得數(shù)年前風靡全球的《世界是平的》,在這本暢銷書里,弗里德曼深入淺出地解釋了一個詞兒——“外包”。即便是沒念過什么書的美國工人都能明白,外包就是把那些技術(shù)含量低、人工成本高的活兒,都轉(zhuǎn)移到印度、中國或者東南亞去。經(jīng)濟學家和老板把“外包”描繪得充滿魅力,“全球化”引導“共同富?!钡睦碚撀犉饋硪策€挺靠譜。于是,美國人漸漸習慣了所有的圣誕禮物貼著“made in China”的標簽,或是打一個地址就在自家兩個街區(qū)以外公司的電話、接線生卻帶著濃重印度口音的生活。但科技拉近的,終究只是事務層面的生活,地理與文化上的疆界,卻遠非如此輕松就可跨越,文化沖突總是在所難免。
NBC的新劇《外包生活》,關注的就是這個看上去挺美的外包行業(yè)。Todd是個典型美國年輕白領,剛從學校走入社會,生氣勃勃,隨遇而安。他原本在堪薩斯一家專門出售各類創(chuàng)意商品的公司下屬的呼叫中心工作,不料一夜之間,中心就解散了,理由是會說英語的印度員工更便宜。稍作抗爭之后,他就被公司派至印度,出任“總部來的經(jīng)理”一職。
Todd代表的是自詡先進、自由而又文明現(xiàn)代的美利堅文化,說說顏色段子、賣賣情趣玩具或者贊揚幾句女同事的美貌,怎么看都無可厚非,放在自己祖國說不定還會因為風趣幽默而人緣極佳。但在連接吻鏡頭都不會生產(chǎn)的寶萊塢電影原產(chǎn)國,他所面對的卻是截然不同的文化思考模式。
更何況,Todd所在的創(chuàng)意公司可不會像Google或者微軟一樣,有錢雇傭上過西方大學、模仿美國口音的印度IT精英,讓他們?nèi)谌胱约旱奈幕?。在Todd的工作環(huán)境里,全都是些標準意義上的傳統(tǒng)印度人。他得習慣一聽到拿自己頭巾開玩笑就拂袖而去的部下、和男人說話聲音比蚊子叫還小的女下屬以及發(fā)覺要電話售賣女子單身派對用品就憤而向總公司寫郵件狀告自己不知檢點的員工。而且,印度的奶牛會突然出現(xiàn)在辦公室的落地玻璃窗外,直勾勾地盯著你,而你稍微拿它們開句玩笑就會被周圍人怒目而視;印度的食物辛辣得讓人一拉肚子就是5天,“不是兩天、3天或4天,而是整整5天”;印度售賣小商品的攤販和我國二三線城市的農(nóng)貿(mào)市場毫無兩樣,絕不會有曼哈頓美觀的商業(yè)景致;印度的住宅區(qū)外面就是貧民窟,臭氣熏天,好像“糞便在燃燒”。
不過,印度人也陽光、熱情、知足常樂。他們喜歡傳統(tǒng)習俗,也不介意做出適當改變。如果用“K是克里希那神,P是旁遮普語,R是羅摩傳”來解釋“KPR”會讓客戶不高興,他們也不介意改成“G是好朋友,R是憤怒的公牛,F(xiàn)是忘了它吧”這樣的美式口吻。而且,這兒還有美麗的印度女孩兒??纯矗幕拇_有沖突,但沖突也有沖突的美。
但一切真的如此美好么?起碼NBC的大量藍領美國觀眾不這么認為,一名工人在NBC的網(wǎng)站上留言,“我的妻子——兩個孩子的母親因為印度的外包而丟掉了她長達10年的工作,從那時開始我就必須同時兼兩份工,只是為了填補收入空缺,認為這部電視劇好笑的想法只會讓我想吐”。而印度人呢?讓這些身著紗麗、習慣用傳統(tǒng)保守思維輕聲細語的人,拿著比美國工人少數(shù)倍的工資大聲說出那些讓他們羞怯的話語,難道就是“共同富?!钡谋亟?jīng)之路嗎? “共同富裕”,有時只是“貧富分化加劇”的代名詞。這種關于“外包”的詰問從來未斷。
當然,《外包生活》只是一部情景喜劇,目的就是逗人一樂,絕無更多野心。劇中種種沖突所捎帶的剝削、改革或文化的孰優(yōu)孰劣之類的問題,都不是它所想要探討的重點。但是,這部劇集無意間引發(fā)的討論,無疑值得我們深思:外包生活到底是不是真的通向“全球一起,其樂融融”的捷徑?
3 ) 杯具的口音
看外包服務有一陣子了,集集不落。沒有大高潮,但是平時看看,挺愉悅身心。
本來一直以為劇中的咖喱演員都是印度人,比如是從印度找的演員,或者是美國的印度移民,所以他們一口咖喱味的英語也顯得那么平常。
今天剛看了幾個他們的采訪,我才知道我原來的想法真是錯誤的。
Rajiv是加拿大人,父母是移民,因為拍戲,就到了美國工作。美籍加人來著。一口加拿大英語。他沒有胡子看起來年輕很多也帥很多。
Maduri是正宗美國人,還是個歌手。她的真實的聲音不像蚊子,渾厚的像大象還差不多。中氣足著呢。
Gupta真實的口音和劇中倒是差不多。不過杯具的是,他是個GAY。而且還就出生在GAY的大本營,芝加哥。
ASHA是混血, 印度混英國,她出生在英格蘭。
Manmeet也是英國人,一口英國腔,重的很,他說到了美國工作還要適應美國的腔調(diào)。
所以說他們劇中的那些 口音是裝出來了嘍,那也太厲害了。
4 ) Hello???India?。。。?/h4>
今天為了訂票才去找Zuji,一個澳洲在線訂票網(wǎng)站。
等了快一個小時,才打進去他們的CustomerCare。
一有人聽電話的時候,我的小心肝這個激動阿...
結(jié)果,一聽口音,Indian,全部都是大舌音。
他用阿三特有的口音跟我說,事情處理好了,會把客票發(fā)給我。
結(jié)果呢,我回家一查Mail,根本沒有E-ticket。
印度的外包服務讓我感到無比鴨梨,
剛巧一上驢子,就見到這個戲,PLX出品,一看便覺太親切了。
That‘s the INDIA in my heart!??!
在澳洲快8個月了。
跟倆印度小妞住了快8個月。
上班就會面對印度客人。
上學就會面對印度同學。
like Chinese,Indian are everywhere。
我的印度印象既簡單又復雜:
總的來說,套用一句大俗話,這是一個神奇的國度。
印度人有白一點的,有黑一點的,但是總體來說,他們都是棕色皮膚,卷發(fā)多毛,眼睛大而深邃。判斷是非洲人還是印度人,很簡單,非洲人不帶金器而且卷毛編發(fā),而印度人周身都是金器珠寶(雖然不少看上去是偽產(chǎn)品...)。不過我日益發(fā)現(xiàn)判斷是印度人還是斯里蘭卡或者斐濟人,是比較困難的,除非問他們,因為真的長的好像,太不同了......
印度女人眉間會點朱砂,結(jié)婚婦女一定是點紅色,未婚婦女隨意,感覺上,年級越大,點的朱砂越大。
印度食物就像主角Todd說的,各種倒?jié){糊....
他們把湛清碧綠的小菜煮成一鍋漿糊,黑乎乎的漿糊。
咖喱大部分全部要加椰奶,我痛恨有椰漿的食物!
而且印度教的人大多是素食者,所以他們吃大量的豆子,紅豆綠豆蕓豆扁豆荷蘭豆鷹嘴豆,就算是來了外國的印度人,他們也喜歡有手吃東西,不過我覺得沒什么,個人習慣而已,就好像,我喜歡用筷子吃牛排一樣....
印度人給人感覺是市儈的,好算計的,聰明的,顧家的,傳統(tǒng)的。
基本來說,一個多人口的文明古國出來的,哪個不是人精中的人精,如果不是,早就在激烈的競爭中,被人擠死了,被壓力壓垮了。
買過的唯一一本關于印度的書,就是妹尾河童對印度的手繪本。
穿過一次印度的衣服照相,但不是紗麗。印度人對自己傳統(tǒng)服飾的忠誠度要遠遠高于中國人,基本上,在澳洲見過的中國人都是T恤牛仔褲,而在街上,還是能看到很多印度人身穿傳統(tǒng)服飾,尤其是那些亭亭玉立的小女孩,穿上短紗麗,腳上帶一串腳環(huán),隨風搖擺的掛墜。想起來《Slumdog Millionaire》的女主被人賣到窯子里去,訓練成為雛雞的那一幕,她在穿著華美卻邋遢的紗麗在幽暗的陋室歌舞,這些十二三的印度小女孩,都有一種迷惘稚嫩的動人。
看過的印度電影很少,因為不懂要不停歌舞的寶來塢,我喜歡靜靜的觀察情節(jié)的發(fā)展,而不是與情節(jié)大多無關的歌舞生平,所以我的印度舍友常說,印度電影拍個4個小時是很正常的,我想,那去電影院豈不是要坐到屁股都麻了?
寫出來,好像很多,但其實,對印度的了解還是太皮毛了,有機會,要去印度旅行,去參加我舍友的婚禮。
PS.感覺這個劇用男主跟澳洲豪放女跟印度獨立妞的愛情三角戀劇情來發(fā)展實在是太浪費題材了,白白浪費了《世界是平的》這個偉大而裝逼的命題。
5 ) 摩擦產(chǎn)生經(jīng)典
文化的差異往往是很多戰(zhàn)爭的導火線,但是服務外包里我們卻看不出任何的“血腥味”,因為所有的問題都在一位體諒下級,從不魯莽耍官僚的陶德手里消彌于無形。
如果說中心,恐怕兩位老外就不夠格了。還要說印度人純血統(tǒng)的佼佼者古普塔和瑪古里(就是那個說話聲音超小的大眼妹)。所有的笑點幾乎都是由這兩位活寶身上引發(fā)。古普塔貪吃、天真、什么事情都勇于嘗試(所以凈干蠢事),最重要的是他的態(tài)度,老是一副傻傻的很認真的模樣,惹了麻煩卻仍然一臉無辜,笑點就出來了。至于瑪古里,她的笑點大多數(shù)出在她的個人特點和文化沖突上,第一次就讓陶德連問了n次她的名字卻始終讓她的老板有買助聽器的欲望,之后又是波浪鼓式晃頭事件、摸肩膀投訴事件、美式新奇“性”用品等等,無不是文化上的差異,最有趣的一次當屬瑪古里的“隱身性”:陶德和上層的所謂“精英”爭空調(diào),然后讓瑪古里去做臥底,因為所有人幾乎都會“透明”她,最后瑪古里成功完成任務。當然還有她借著副總(就是那個老想娶豪門千金頂陶德位子的家伙,名字忘了)的紗麗被燒的機會敲詐,還有情愿把票送給陶德促成約會然后自己站墻外邊感受的段子也是妙趣橫生。
除了這兩位以外,看似最西化但是卻連孟買都沒出過的“人肉肉”,什么事情都有他的份,但他卻不是總能產(chǎn)生笑點,不過同時交了兩個女朋友(最好玩的是居然一個在美國最東邊一個在最西邊)并且同一個晚上約兩個女孩同時網(wǎng)上視頻兼聊天的段子確實很有愛。還有就是副總,一天到晚總是夢想著當正總,不同的是其他人放在心里他則是天天說時時說,急到老板批了陶德一句他立馬把早就準備好的正總牌子拿出來了(甚至印名片連副總的“副”字都省了),這絕對是笑點。那個大塊頭,老把自己當施瓦辛格卻處處缺根筋的查理,剛開始處處不和群,后來卻變成了和當?shù)厝舜虺梢黄念I頭羊(甚至帶著自制油漆武器“攻入”了一群自視為高人一等的上層精英辦公室),有明顯的軍人情結(jié),進辦公室偷文件也要帶著四個類似于蜘蛛人的爬墻吸嘴,穿著一身特種部隊套裝(總是拿著啃到比拿漢堡的手指頭高一點點的三明治色迷迷的盯著澳大利亞美女的眼神實在是太經(jīng)典了)。還有那個胖妹,話不多,但自視為美女的精神應該還是有的(最開始以為只是不說話的群眾演員,后來發(fā)現(xiàn)還是有一定重要性的)。最值得提起的當然是阿舍了,長著一副不遜色于任何一個寶萊塢女明星的臉,談著一段像霧像雨又像風的一段國際戀愛,徘徊于就家族婚姻和自由戀愛的漩渦之間,冷靜的很難爆出笑點,如果稱之為花瓶又顯得委屈的女孩。那個熱情似火卻又充滿著美國文化中“露水姻緣”精神的澳大利亞美眉、伊斯蘭打扮留一把大胡子沉默了二十一集最后爆發(fā)追求瑪古里的大個子、開視頻會議多數(shù)都在享受生活最后因為離婚問題跑到孟買找靈感的陶德的上司等等,小人物構(gòu)成了大世界。
陶德就是一條紅線,將這些人連在了一起。
6 ) 非常搞笑啊
之前就看到過這片,不過今天無聊想起來看看了。一下看了5集,太搞笑了。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個性,我就喜歡這種,配角都很可愛的片子。以前工作的網(wǎng)站公司也有項目外包給印度,所以感同身受。Asha確實很美,最喜歡manmeet和Rajiv 哈哈
推薦大家去看,很搞笑呢。
7 ) 不可思議的印度
《外包服務》講的是一個專門生產(chǎn)的稀奇古怪的玩意兒的美國公司,公司的呼叫中心突然被外包到了印度。從來沒有離開過美國的Todd被派去當部門經(jīng)理,兩國的文化差異對他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zhàn)。
到了印度,Todd發(fā)現(xiàn)要讓這些印度員工明白這些稀奇古怪事物是怎么一回事,從而更好的做好銷售和售后工作,很有難度。他需要好好對他們進行業(yè)務培訓,于是性格各異的印度員工逐一登場,由于文化差異產(chǎn)生的故事精彩紛呈,笑料百出。印度的特殊和不可思議就在這樣的一個個具體故事中一一呈現(xiàn)。
好可惜,只有一季就結(jié)束了。真的很好看,很好笑!
講異國風情的都很好玩
講文化差異的我都愛看
永別了你們這群2貨!
咖喱味英語,挺逗
這真是一部讓人看了很幸福的美劇啊 哪怕被砍了 但是還是覺得很圓滿 真好
為毛被砍了!
印度口音的英語真的很好笑?。。。?/p>
at least we got a solid full season. we can only blame stupid nbc putting it at 2230 slot.
文化差異挺逗的拍的
我不想跟你們講再見啊O口Q
有趣有趣。
很歡樂,每個角色都很有愛。圓滿大結(jié)局,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歸宿,看來是沒有第二季了
en en en en en ~
非常好笑的一部劇 可惜見不到第二季了 todd和asha才剛牽手呢 遺憾
笑死了,FRESH PILOT, GOOD NEW COMEDY!
當咖喱文化遇上漢堡文化XD這個劇里的阿三們太可愛了~
笑料很多,只是不知道能堅持多久。BTW,愈發(fā)認為阿三也領先了我們不止一點點。
很搞笑。
人物一個個都又鮮明又可愛啊,看下來又殺時間又輕松,就是可惜了收視率決定一切呀。
不同文化的沖突 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