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伊斯梅爾·維亞爾是一位法國電影導演,他正在拍攝一部以外交官伊凡為主人公的影片。與他的師父兼岳父布魯姆一樣,伊斯梅爾一方面仍然沉浸在喪妻之痛里。然而與此同時,他已經(jīng)與西爾維婭開始了新的生活,西爾維婭成為了伊斯梅爾生活里的一道光。后來卡洛特突然回來“起死回生”,在西爾維婭離開之后,伊斯梅爾拒絕了卡洛特,他被生活中的一切折磨到快瘋了。他中斷了拍攝,回到家鄉(xiāng)、法國北部城市魯貝,在那里過著離群索居的生活,就像被幽魂圍繞著一樣。
每次觀看法國電影,總有一絲很奇妙的感覺(難以用語言形容),一種由“文化差異”而生成的“奇妙魅惑”,或許這就是法蘭西作品秉承的獨特風味。
法國電影《Les Fantomes d'Isma?l》(伊斯梅爾的幽魂)
作品類型:劇情
主要演員:Mathieu Amalric(飾演Isma?l)、Marion Cotillard(飾演Isma?l失蹤多年的妻子Carlotta)、Charlotte Gainsbourg(飾演Isma?l的情人Sylvia)
故事概述:講述電影人Isma?l在創(chuàng)作新電影時,所經(jīng)歷的迷幻人生
上映時間:2018年3月23日將在美國上映
“戲如人生”、“良莠不齊”、“精神食糧”,以三個詞匯,開啟本作點評。
“戲如人生”篇
Isma?l就是Arnaud的幽魂
Isma?l:影片的主人公(一名導演)
Arnaud Desplechin:本片的導演
通過對比,讓我們一起看一看這兩人的共通點。
a,都是“導演”。只不過一個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導演,一個是虛擬影片中的導演
b,都來自于法國城市魯貝
c,兩人(Isma?l+Arnaud)都擁有電影人的怪異特性——癲狂、孤寂、好色、不羈
三點比對,讓我們不難看出,影片中的Isma?l,實際就是現(xiàn)實中Arnaud。導演將自己化身于Isma?l其人,并賦予這個角色特有的屬性(即:本體屬性),在熒幕中隨性、隨意,豪放灑脫,盡顯癲狂本色。
“良莠不齊”篇
演員優(yōu)良
Mathieu Amalric+Marion Cotillard+Charlotte Gainsbourg
三位大牌齊出鏡,為本作增添了不少籌碼。
Arnaud的御用男一號Mathieu,繼續(xù)展現(xiàn)高超演技,游走于兩大女主之間,時而瘋狂、時而癡狂、時而孤獨、時而頹喪、時而矢志、時而靜默,徹底演活了Isma?l這一角色。
曾在《間諜同盟》中與Brad Pitt演對手戲的性感女星Cotillard,依然有出位表現(xiàn),演繹Isma?l失蹤多年的妻子Carlotta(全裸出鏡),姣好的面容、完美的身材,法國“性感女神”完美回歸。
被譽為“法國最有氣質(zhì)的女人”Gainsbourg,在片中出演Isma?l的情人,一個一心照顧自己殘疾的弟弟、隨意交際(迷戀已婚男子)的女人。角色所散發(fā)出的隱忍、堅守、溫暖的氣息,讓觀眾記憶深刻。
線索散亂
影片由兩條線組成
第一條,現(xiàn)實版。講述現(xiàn)實生活中,Isma?l的境遇,他與兩個女子之間的糾葛,與岳父、制片商的牽連。
第二條,戲中戲。講述Isma?l所構(gòu)思的作品中,一個精通六國語言的神奇外交官的故事。
兩條線索,出現(xiàn)的頻率、出現(xiàn)的時機,都十分怪異,兩者之間的切換也是相當隨意,如果不仔細看,或者稍不留神,一定會有種“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感覺。
導演執(zhí)念
導演Arnaud一直試圖將自己華麗的夢境、浪漫的心緒、及現(xiàn)實的壓抑結(jié)合在一起,轉(zhuǎn)化成實體影像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但是很可惜,這次嘗試并不成功。散亂無序的敘事風格、凌亂無章的線索交替,令觀眾看得暈頭轉(zhuǎn)向,整部作品基本上依靠三個演員的極致演繹托了起來,劇情啥的就如浮云一般,亦像幽魂一樣。(其中深意,自己體會)
“精神食糧”篇
①秀色可餐
盛世美顏,風流倜儻的Amalric+性感潑辣的Cotillard
②咬文嚼字
字字千金,精美的臺詞+巧妙的語言
③海天盛宴
風景如畫,迷人的光影+自然的色調(diào)
④精神糧食
探討“關(guān)系”
a,Isma?l與兩人女人的關(guān)系
b,Isma?l與岳父的關(guān)系
c,Isma?l與制片人的關(guān)系
d,Carlotta與父親的關(guān)系
探討“期待與理想”
a,影片導演Arnaud對于本作的期望與理想
b,片中主人公Isma?l對于自己所創(chuàng)作影片的期望與理想
c,前妻Carlotta對于Isma?l的期待與理想
d,情人Sylvia對于Isma?l的期待與理想
e,情人Sylvia對于自己未來的期待與理想
探討“差異”
a,藝術(shù)人生與現(xiàn)實人生的差異
b,幻想生活與真實生活的差異
c,人與人之間的個體差異
三個詞,三段信息,這就是筆者對于這部作品的簡單解讀,下次見。
導演★★★☆☆(過于個人化的執(zhí)導,有些設(shè)計欠妥)
演員★★★★★(主角太出彩,個人魅力驚人)
劇情★★★☆☆(兩條線索,絮絮叨叨,略微散亂)
視效★★★★☆(鏡頭語言、用光藝術(shù),都值得褒獎)
音效★★★☆☆(與同類題材作品相比,本作在配樂方面明顯稍遜風騷)
推薦度★★★☆☆(推薦觀看“導演剪輯版”,更容易領(lǐng)會影片意圖)
更多影評+推薦首發(fā)于微信公眾平臺“floyd與helen的旅途集錦”,謝謝
文/陳佳俊
有人把它選為自己2017年最好的電影之一,
也有人才看了一半就選擇點擊右上角。
2017年一部叫做《伊斯梅爾的幽魂》的電影成為了當時第70屆戛納電影節(jié)的開幕片。
本片的導演是阿諾·德斯普里欽。
沒聽過?
很正常,畢竟他主要活躍在法國電影圈,
之前票房最好的電影《圣誕故事》在北美只有100萬美元的票房。
作為法國中青代導演中相當值得關(guān)注的一位,
阿諾·德斯普里欽可以說算是戛納電影節(jié)的寵兒了。
1992年長片處女作《哨兵》,1996年《現(xiàn)代法國艷史》,2001年的《伊斯特·康》均入圍了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競賽單元。
通俗點說就是一位文藝電影圈的大咖。
影片的陣容十分豪華,
法國著名男明星馬修-阿馬里克,出演過《007大破量子危機》中的大反派,
奧斯卡影后瑪麗昂-歌迪亞(《玫瑰人生》),
戛納影后夏洛特-甘斯布,曾在《21克》中,扮演西恩·潘的妻子。
不幸的是,在開幕片放映之后現(xiàn)場觀眾幾乎沒什么人鼓掌,影片也受到了不太理想的評價。
《好萊塢報道者》表示
“戛納選擇了電影節(jié)資深的導演阿諾·德斯普里欽的新片作為開幕影片簡直是在浪費時間,這是一部未完成的涂鴉式的電影,是一場瘋狂的自我放縱,導演試圖融入很多東西,結(jié)果導致非?;靵y,這些想法很多都尚未成熟?!?/blockquote>看不懂、自我高潮、冰火兩重天成了影片最好的標簽。
事實上如果不是之前有看費里尼《八部半》以及劉易斯《九》的經(jīng)歷,我很懷疑自己能不能堅持到最后。
所以今天并不是要給大家安利這部影片,只是聊聊為什么它如此飽含爭議。
電影開頭就是十分緊張的諜戰(zhàn)片段,幾個西裝革履的政府官員討論著一個叫迪達勒斯的名字。
突然畫面一轉(zhuǎn),我們發(fā)現(xiàn)原來之前的場景不過是一個叫伊斯梅爾的電影導演正在拍攝的電影片段。
是的,影片的男主角在電影里就是一個電影導演,正拍著一部以他弟弟為人物原型的諜戰(zhàn)片。
雖然是電影導演,實際上伊斯梅爾的生活并不輕松。
妻子二十一年前無故失蹤,至今了無音訊。
除了埋頭創(chuàng)作劇本,
還要不時在深夜前去安慰因失去女兒痛苦不堪的岳父。
幸運的是伊斯梅爾結(jié)識了一個叫西爾維婭的天體物理學家(夏洛特-甘斯布飾),兩人認識了兩年。
如果你以為這就是故事的全部背景,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一天,西爾維婭在沙灘上曬著太陽,突然一個女人走到她面前莫名其妙地說:
“我是伊斯梅爾的妻子,我叫卡洛塔?!?/p>
啥,不是死了嗎?
好吧,之前也沒有明確說死了,主要是說失蹤了。
可一失蹤就是二十一年,還無緣無故突然就平安回來了,WTF?
這個橋段可以說是影片最意外的轉(zhuǎn)折點了,但有趣的是導演似乎也沒有打算過多的解釋什么。
我想這里回來的妻子其實更像是片名《伊斯梅爾的幽魂》里的幽魂,
但要是選擇真的用所謂的鬼魂來講述又喪失了故事的現(xiàn)實性,變成一部鬼怪片或者最后只能接受主人公有精神疾病。
所以阿諾選擇盡量把失蹤的時間線拉長,從而造成一種心理上已經(jīng)宣判死刑的局面。
也就是說卡洛塔雖然活著,但對伊斯梅爾和他岳父來說已經(jīng)死了,她更像是一個活著的“幽魂”。
由于在內(nèi)心他們已經(jīng)宣告了卡洛塔的死亡,盡管他們?yōu)榇送纯嗖豢?,甚至影響了正常的生活,可當牽掛的人真的回來時,
不僅沒有讓他們的生活恢復正常,反而更加混亂。
他們甚至希望她是真的死了。
影片至此一共理出了四條線索,分別是伊斯梅爾正在拍攝的電影、兩年前和西爾維婭的相識、現(xiàn)在和西爾維婭的愛情以及妻子回來打亂了原本的生活。
很多人覺得這部影片就是導演阿諾·德斯普里欽對本人過去迷茫狀態(tài)的寫照,
導演大膽的把這些混亂的線索互相穿插,
戲中戲、現(xiàn)在、回憶,夢境各種片段通過毫無征兆的剪輯隨意的拼湊在一起,
多重的故事線很難讓普通觀眾的精力無法保持長久的集中。
打個瞌睡,很正常,不要懷疑你的智商。
由于妻子的突然回歸打破了原本兩人正常發(fā)展的愛情,
作為現(xiàn)任女友的西爾維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尷尬。
他之所以愛上伊斯梅爾就是因為他的專情,
但現(xiàn)在突然死去的妻子回來了,無論伊斯梅爾做出什么選擇就讓他難以接受。
選擇妻子就等于放棄了她,
選擇她就否定了她對其專情的認可。
無法忍受現(xiàn)實的伊斯梅爾選擇回到故鄉(xiāng)逃避這一切,
這電影從這里開始劇情逐漸有些失控,基本都在表現(xiàn)伊斯梅爾的痛苦。
有一段通過對文藝復興畫作的視覺藝術(shù)和透視原理講述自己拍的電影和現(xiàn)實生活的邏輯關(guān)系。(筆者藝術(shù)修養(yǎng)有限,實在理解不了)
最后伊斯梅爾在給制片人講解接下來要怎么拍剩下電影的時候,
還一不小心一槍打傷了制片人的手臂。
雖然觀眾根本看不懂劇情到底為什么會這樣,反正怎么嗨,怎么來。
電影情節(jié)的碎片化和元素多元化算是電影一大特色。
鏡子、畫像、雕像、書信、夢境等一系列在導演阿諾·德斯普里欽以往作品里出現(xiàn)過的元素一一亮相,它更像是導演對自己內(nèi)心的迷茫的總結(jié)以及對全新電影形式探索的嘗試。
豪華的演員陣容沒有讓影片大放異彩,但如果沒有這些優(yōu)秀的演員,這部影片一定會成為一場災難。
戛納始終強調(diào)電影應該蘊藏著各種各樣的元素,劇情片并不是一個獨立存在,它需要融入作者導演自身的審美偏好、表達主題和風格,從而形成獨特的電影趣味。
我想這也是影片為什么能夠作為電影節(jié)開幕影片的原因了。
選擇將主人公設(shè)置成電影導演的角色,并采用和戲中戲交叉講述的方式在電影中并不常見。
《八部半》算是其中最為成功的作品,但在其誕生之初依舊飽受質(zhì)疑。
人們認為當時的費里尼錯誤地舍棄了現(xiàn)實主義選擇了個人幻想,影片中現(xiàn)實和幻想的混亂交織同樣讓人摸不著頭腦。
這類以電影導演為主角的影片大多是導演用以表達自我創(chuàng)作的困惑以及對人生的思考,
影片的畫面遠遠大多形式,一些不符合故事邏輯的敘事以及情緒化的剪輯時有出現(xiàn)。
由于對故事形式的忽視,對導演畫面的掌控能力就提出來更高的要求,
如何通過畫面將碎片化的情節(jié)和多元化的元素合理地結(jié)合到一起尤為關(guān)鍵,
感興趣的童鞋可以找來看看,要是中途右上角可別怪我沒提醒你哦。
本文首發(fā)于:公眾號「電影爬蟲」
歡迎掃描二維碼關(guān)注吼~
???
第7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 開幕影片 胤祥 發(fā)自戛納 http://cinephilia.net/57195
找一個對本屆戛納開幕片最準確的描述,大概就是“優(yōu)質(zhì)電影”這個詞了。該片導演德斯普里欽的口碑極好,卡司則包括馬修·阿馬立克、夏洛特·甘斯布和瑪麗昂·歌迪亞,男神路易·加雷爾也只能出現(xiàn)在四番位,四個人加起來拿過N個影帝影后了;同時影片劇作具有高度的文學性,制作精良,可謂優(yōu)質(zhì)之作,但觀感……德彪西廳的媒體場反正沒有掌聲。
影片主要講的故事是電影導演伊斯梅爾與現(xiàn)任女友西爾維婭和失蹤了21年又重新出現(xiàn)的妻子/前妻卡洛塔的三角關(guān)系,所謂“鬼一樣的前女友”——這里是妻子/前妻,因為她已經(jīng)失蹤得足夠久且被宣告了死亡。誰說德斯普里欽借的不是《盜夢空間》的梗啊?挑了瑪麗昂·歌迪亞演這個“幽魂”,真是令人忍俊不禁。不過情感線上的重點就在于,一旦“悼亡”行為完成,生者實際上已然接受了愛人的死亡,或者“在心里殺死了愛人”,無論是對伊斯梅爾還是他的岳父都是如此。即使八十三歲的岳父會在深夜里歇斯底里地給女婿打電話來抒發(fā)自己對女兒的痛苦思念,但當女兒真正出現(xiàn)在他面前的時候,他的反應看似不近人情但實際上是極為準確的大喊“你走開”。伊斯梅爾的反應也是如此,所謂“你TMD早干什么去了,為什么現(xiàn)在來打擾我的生活”。西爾維婭則更悲劇,她甚至無法表達自己的嫉妒,因為她所愛的男人吸引她的最重要的地方正是他用情至深(他甚至精確地記得妻子失蹤的時間,精確到天),或者說是她迷戀的正是這個男人身上的悲劇氣質(zhì)。問題在于妻子/前妻的歸來,完全抽掉了這一切的前提并否定了這一切的意義。
但有趣的是,影片對此并沒有過多地解釋,或者說影片引人入勝的/優(yōu)質(zhì)電影的部分主要集中在阿瑪利克搬演的導演伊斯梅爾的事業(yè)上,他處于一部間諜片的拍攝之中,這部間諜片是根據(jù)以他的弟弟伊萬為人物原型塑造的。導演并沒有寫完劇本(?。。。?,并且本來就亂成一團的拍攝又被狗血的家務(wù)事搞成了一場災難,執(zhí)行制片人各種追債式的催稿下導演玩消失,終于找到了導演后,處在神經(jīng)刀狀態(tài)的導演又以常人無法理解的邏輯講了一個故事——是的作為觀眾完全看不明白這個故事的邏輯是什么鬼盡管場面看起來蠻high的。片中片和影片敘事的主部之間的關(guān)系并不甚明朗,盡管德斯普里欽嘗試用對視覺藝術(shù)的分析來表明——片中導演向制片人展示了他的研究成果,《阿爾諾芬尼夫婦像》和另一幅文藝復興繪畫之間的“毛線關(guān)系”(確實是毛線啊哈哈哈),通過人物的視線、鏡子和窗戶之間的毛線(真的是毛線?。。。┰谔接懳乃噺团d空間的形成,進而展示敘事與其材料之間的關(guān)系,而這種毛線關(guān)系正好是……片中導演創(chuàng)作那個以自己弟弟為原型的故事的方法(盡管這個弟弟完全沒有在片中片意外的部分出現(xiàn))的——是的制片人確實沒有理解,然后導演還給他……放了幻燈片……最后情緒激動的導演一槍擊中制片人的胳膊,在醫(yī)院導演被注射了鎮(zhèn)靜劑,然后被拖去拍電影……
總之影片就是由這兩個沒有那么明顯關(guān)系的部分組成的,好在德斯普里欽的招牌風格是干脆利落的伶俐剪輯,加上該狗血、該逗樂、該腦洞的部分都有,所以雖然不明覺厲但被片子帶著走的話還算觀感愉悅。究其原因,恐怕不外乎導演的表達過度。這個故事的框里裝著的除了“不靠譜的導演”和“鬼一樣的前妻/妻子”之外尚有一堆可以用來展開寫論文的有關(guān)影像與敘事、影像與生活和影像與記憶的關(guān)系的片段(某些地方還頗有值得分析的影片內(nèi)部的自指性),這里不僅體現(xiàn)著德斯普里欽的作者性同時也體現(xiàn)著他的趣味(這部片子簡直可謂是“極多主義”了)。而表演上近乎放任的做法又讓影片的某些段落近乎失控,片中片某些地方幾乎變成了片中導演的自High——某種并非日常的、屬于創(chuàng)作者自況的“非理性邏輯”。當然某種程度上這種非理性確乎難拍,而這種嘗試表達非理性狀態(tài)的想法,與影片“優(yōu)質(zhì)電影”的形態(tài)之間產(chǎn)生的張力,恰是《伊斯梅爾的幽魂》走向過度表達,乃至某種意義的過載和失控的真正原因所在。此刻我大概理解為什么德斯普里欽今年又木有擠進主競賽了……
背叛有理,瘋狂無罪
整部電影滿滿都是瘋狂,一聲不吭離開父親和丈夫,遠走他鄉(xiāng)的放蕩妻子;因為妻子出走而趨于瘋狂又本性風流的導演丈夫;被殘疾弟弟拖累,耽誤青春,和有婦之夫糾纏的情人;抵抗過納粹,愛女如命的猶太父親。這幾個人生都有了裂痕的人物構(gòu)成了一部畫面昏暗的電影。但我看到這部混亂的電影,感受到的只有踏實。好像飄在半空的身體終于接觸到了地面。體驗到了電影里的苦悶和茫然,自己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感受好像也被人分擔了,一切荒謬感都在觀影中被合理化,所有苦悶被賦予了意義,在電影里找到了一個鏡像,得到少許安慰。
這部電影里演員對情緒的把握還是很到位的。
每個人的內(nèi)心,都得不到滿足。偏去橫生許多波折,才能撥開迷霧。
每個人都干盡瘋狂的事情,并且在瘋狂之后若無其事理直氣壯地繼續(xù)生活。拋開一切道德評判,電影里每個怯懦的人都活成了自己的上帝。
老婆失蹤了,老公可以一臉呆萌地和老丈人往事如煙;老婆拋棄了老公和父親,卻又能滿臉單純地回來要求丈夫回到她身邊;情人和婚姻內(nèi)的男人發(fā)生婚外情,能夠毫不在意地對下一個情人說“我喜歡已婚男人”。
雖然我們迷路了,但我們依舊能輕盈地踏上回途。
驚訝!
驚喜!
電影里的每一個人,都戴著厚重的面具。時間久了,忘了自己是誰,任恐懼蔓延滋長。
外人看來快樂愛笑的夏洛特,母親早亡,在父親的寵溺下任性長大。有一個在自己面前唯唯諾諾的丈夫,卻抵抗不了內(nèi)心的不安和莫名的恐懼,只想自己永遠消失,坐上了一列火車,從此一去就是21年。直到她在印度重新結(jié)婚、喪偶,她選擇了回到了丈夫身邊?!拔乙呀?jīng)不年輕了,我要回到你身邊“ 看到妻子說這話時兩眼撲閃撲閃的單純和堅定,沒有什么能夠更加輕描淡寫,她真的不再沉重了。
可惜,人可以回來,但感情再也回不到從前。
至于丈夫,我看影評里說道丈夫是因為小時候性侵了弟弟心生內(nèi)疚,所以精神失常。雖然丈夫跟制片人手舞足蹈地講電影接下來的情節(jié)的時候確實有說到電影里的人物被哥哥強奸,但是我不覺得這是在映射他自己做過這種齷齪事?
他看起來是那么無公害。本來就是一個帶著面具生活的人,也一直都不是情緒穩(wěn)定的人。是甘斯布飾演的情人出現(xiàn)后才撕掉了他的面具,讓他回歸了正常的精神狀態(tài)。丈夫和妻子都是脆弱的,他們無法相互支持,但是堅強的情人不同,她可以做丈夫靈魂的主心骨。
妻子的父親是猶太人,抵抗過納粹,戰(zhàn)后成了著名的導演。性格強勢古怪。但是放到猶太人這個身份背景下,那些強勢也不過是弱者強裝的姿態(tài)來自我保護。
這部電影甚至不需要劇情,光是這些人的情緒就已經(jīng)足夠撐起兩個小時。導演很自然地在兩個小時的電影里把這些情緒釋放出來。光這一點,就比很多萬分突兀的奧斯卡入圍影片要強。
當然電影最后情緒有點串了,本來正沉浸在那份壓抑和瘋狂中,突然就被戲中戲里有點無厘頭的劇情和喜劇式的表演給打亂了。
溫情的結(jié)局很尷尬。不破不立,向死而生,可是最后整出一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結(jié)尾也是哭笑不得。最后20分鐘可惜了。
題材,類型,風格元素的混合,加上本身是戲中戲的。遺憾還是情緒也混了,時而喜劇,時而深情,時而瘋狂,看下來有些莫名其妙。不過,甘斯布仍然很有魅力,有屬于她年齡的魅力,也有小于她年齡的魅力。 本片導演也是這次平遙節(jié)的評委,慕名看了他的這個新片??粗鴰孜环▏蠎蚬潜M情飆戲還是挺過癮的事,只是劇作的龐雜、臃腫,導演的過分用力、炫技毀了影片的節(jié)奏和敘事。還不到六十歲的導演,一旦成名被寵之后,為什么總是會如此自我膨脹、不知節(jié)制呢?中外都有不少例子,值得思考。
今年是戛納電影節(jié)七十華誕大慶,開幕影片殊榮屬于阿諾德斯普里欽新片《伊斯梅爾的幽魂》,風光一時,然而放映完畢,掌聲稀疏寥落,評論哀嘆遍野。國內(nèi)德斯普里欽的影迷隔岸無措。既以大師失手而哀,又欲一看究竟為快。幸賈導有心,欲以平遙立影迷萬世狂歡之勝地。首屆影展便邀來《伊斯梅爾的幽魂》。德斯普里欽亦誠意十足,親身駐足平遙數(shù)日,拿出一百三十四分鐘的完整版犒慰等待在華北深秋夜風中的影迷,戛納因為開幕式流程緣故放映的是一百一十分鐘的刪減版本。以這個一百三十四分鐘的版本而論,放在當今影壇當謂杰作。放到德導作品序列里,亦是大師水準之作。 影片開始是一群忙碌的法國外交官們在處理一起外交事件,鏡頭閃回交代了特工的招募。鏡頭轉(zhuǎn)過馬修阿馬立克扮演的導演伊斯梅爾一杯在手的工作著。原來這是他在拍攝的一部以其弟弟為人物原型的電影。鏡頭開始轉(zhuǎn)向?qū)а莸纳钊粘?,妻子失蹤,給他和他亦師亦父的岳父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陰影。偶然的機會結(jié)識了甘布斯飾演的天文學家西爾維婭,漸漸的,傷痛開始消散。然而,一個女人突然出現(xiàn)了,瑪利亞格迪昂扮演的妻子卡洛特在失蹤了二十一年后回歸了,隱約結(jié)痂的傷口再次被撕開。舊愛新歡,選擇與放棄,二個女人表面上的彬彬有禮后面是導演內(nèi)心的波濤洶涌,躊躇猶豫間,西爾維婭作出了選擇,揮揮衣袖,獨自去看星空,離開后,伊斯梅爾才明白了他不能承受的失去。影片始終在這二條線中交叉敘事,伊斯梅爾在尋找更好的自己更好的生活,而在這過程中不斷的審視自身、家庭、社會。所謂的幽魂實際上就是伊斯梅爾過去的自己。什么是自己?什么是一個人?名字是一個代表,但是真正形成一個人應該這個人所有社會關(guān)系以及對經(jīng)歷事物的認識。片中離開二十一年的妻子回歸可以要回她原來的名字但不能要回她原來的婚姻,也就是說原來的社會關(guān)系有部分已不能找回,也就是說不能找回完整的原來的自己。與之對應,劇中劇的影片中故事原型伊斯梅爾弟弟與伊斯梅爾也久不聯(lián)系,所以故事的原型實際上伊斯梅爾基于自己經(jīng)歷想象中的弟弟,可以說影片拍攝過程就是伊斯梅爾尋找一個更好的自己一種更好的生活的過程。尋找過程的基點就是在二條線索中出現(xiàn)的過去的伊斯梅爾及基于過去的伊斯梅爾形成家庭和其他社會關(guān)系,也就是伊斯梅爾的幽魂。尋找的過程也就是對過往自身的批判、剝離、萃取的過程,在意識層面和真實世界中都及其痛苦。逃避還是堅持。影片最后呈現(xiàn)的畫面是西爾維婭又回到伊斯梅爾生活里,過上其樂融融的生活了。貌似伊斯梅爾完成了對更好自己的塑造,過上了更好的生活。這時德斯普里欽借甘布斯之口說出一句臺詞“生活還在繼續(xù)”。是的今天的生活又會成為明天生活的幽魂。先哲說“人不能二次踏進同一條河流”。人何嘗能二次遇到同一個人呢?人又怎么能二次成為同一個自己呢?每個人每過的一天每經(jīng)歷的一個人一件事都是他以后成長的幽魂。今天的社會關(guān)系、今天的閱讀、今天的觀影,今天的社交,如何作用于成為更好的自己。我們是真的知道,還是自以為知道,還是只是剝開下一顆巧克力的包裝紙。 與影片深邃恢宏主題相得益彰的是演員們的表演。馬修阿馬利克是德斯普里欽喜歡的御用演員。幾乎就是德斯普里欽在影片中的代言人,從理性與感性,現(xiàn)實與夢幻,回憶與向往,想象與真實多角度立體全面的奉獻了教科書般的表演。雙女主甘布斯與馬里昂表演互為補充,冷靜與熱情,內(nèi)斂與外放,清醒與迷茫,同樣極為精彩,相對來說,我更喜歡甘布斯的表演,呈現(xiàn)出一種知識女性的獨立優(yōu)雅的知性美。 以我個人的觀影體驗而言,本片不管是影片,還是男主、女主都應該是本屆影展首映單元最佳的電影、表演。我尊重評審集體的決定,只是為平遙影展的榮耀簿上沒有留下這部杰出影片的痕跡感到深深的遺憾。
阿諾·德斯普利欽永遠都在用電影講述關(guān)于自己的故事,無論他故事的主人公在《現(xiàn)代法國艷史》和《青春的三段回憶》叫保羅,還是在今年開幕戛納電影節(jié)的《伊斯梅爾的幽魂》中那樣換了一個名字,他的御用演員馬修·阿馬立克其實都在飾演德斯普利欽他自己。
就像伍迪·艾倫因為年事已高,每年的新電影都請一位年輕男演員當主角,卻讓總讓人覺得在演他自己。作者電影的印記并不僅僅體現(xiàn)在導演藝術(shù)風格的持續(xù)性,更多的體現(xiàn)在導演個人的人生體驗與思考在作品上的投射。
雖說德斯普利欽多次在采訪中否認作品中的個人印記與作品之間的持續(xù)性,按他自己的原話來說“這一部電影是對上一部電影的推翻”,但是難以忽視的是他之前作品中的元素再次在《伊斯梅爾的幽魂》中出現(xiàn):三角戀,間諜活動,藝術(shù)家的創(chuàng)作危機,家庭關(guān)系,童年回憶等等。
這些元素在電影的前半個小時里就得以一一呈現(xiàn):一串法國情報工作人員的快速剪輯伴著令人緊張的弦樂開場,他們談?wù)撝晃槐尘吧衩?,自學成才,會講多國語言的年輕人Ivan( 路易·加瑞爾飾 )神秘消失在了世界的另一端。
而在展現(xiàn)了當年Ivan是如何被收編為情報工作人員之后,話鋒一轉(zhuǎn)我們發(fā)現(xiàn)這只是導演伊斯梅爾( 馬修·阿馬立克 飾)正在寫作與拍攝的一部電影,Ivan是他多年未年的兄弟。
伊斯梅爾把自己沉浸在無盡的酒精和安眠藥片之中,以忘記自己的過去——21年前他的妻子Carlotta ( 瑪麗昂·歌迪亞飾 )突然人間蒸發(fā),經(jīng)過近10年的尋找無果,伊斯梅爾不得不親自在文件上簽字聲明妻子的“死亡”,而這把他自己和他岳父留在了無盡的苦痛之中。
此時的他已經(jīng)遇到了新的愛情Sylvia(夏洛特·甘斯布飾),在她的幫助下漸漸走出過去的陰影。不過兩人在島上度假的一個甜蜜周末,卻被突然打破:伊斯梅爾失蹤20多年的前妻Carlotta 如同“幽魂”一般突然出現(xiàn)在了這對情侶面前。
其實電影的標題在故事上有一定的誤導嫌疑,其實妻子Carlotta并沒有死亡,她還活著,而21年前與伊斯梅爾沉重的婚姻生活正是促使她不辭而別的原因。
伊斯梅爾很快發(fā)現(xiàn)自己夾在新歡與舊愛之間無法選擇:妻子Carlotta熱情似火,情人Sylvia柔情似水,但是她們身上卻都有著類似的致命吸引力,一個是難以忘懷的過去,一個是讓人神往的未來。
不過就在Sylvia因為難以忍受他對前妻的留戀憤而離開之后,伊斯梅爾也很快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心之所屬:與過去的斷離才能真正開始改變,這也是德斯普利欽電影作品一直在試圖回答的問題,我們該是否可以改變自己,甚至于擁有更好的自己?
前妻的神秘歸來并不是伊斯梅爾生活中唯一的“幽魂”,他拍攝的電影主人公Ivan以另外的一種形式干擾著他的現(xiàn)實生活。
我們同樣也能找到諸多Ivan和伊斯梅爾的共同點,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同一個人:在進行間諜活動時,Ivan拒絕使用手機,而現(xiàn)實中伊斯梅爾打電話也得向出租車司機借;Ivan很年輕就結(jié)了婚,而伊斯梅爾和Carlotta結(jié)婚時也才20歲出頭;Ivan出生在法國的一個小城市Roubaix,而伊斯梅爾在電影的后半段陷入人生危機之時也回到老家Roubaix,試圖從童年回憶中找到救贖。
電影之外,小城Roubaix也是導演德斯普利欽的出身地,他曾多次以這座充滿了童年回憶的城市為背景拍攝電影。這兩個本為一體的人物,其實出發(fā)點還是德斯普利欽自己。
導演試圖以電影的形式重新創(chuàng)造自我,完成改變,所以才有了《伊斯梅爾的幽魂》,而電影中的人物也在做同樣的嘗試,創(chuàng)造出了Ivan這個角色,以求改變自己的人生。幸運的是伊斯梅爾最后完成了改變,情人Sylvia回到了他身邊,他們一起在等待一個孩子的降生。
電影的最后一段:夏洛特·甘斯布飾演的情人Sylvia對著鏡頭向觀眾代替伊斯梅爾講述他的轉(zhuǎn)變,“人生還在不停的到來”,正如《阿甘正傳》開場著名的一句話來解釋,“我們永遠不知道下一顆巧克力是什么味道?!碑斍槿薙ylvia最后問仍在不停創(chuàng)作的伊斯梅爾在干嘛時,他回答”還在工作”,我們永遠還想要更多的人生,即使我們不知道接下來的際遇是苦還是甜。
為了入選并開幕今年的戛納電影節(jié),德斯普利欽不得不把《伊斯梅爾的幽魂》剪到了兩個小時以內(nèi),但是很顯然他想表達的內(nèi)容的復雜性,用不到兩個小時講清楚是遠遠不夠的。
所以,在全法國同時公映的,還有一版導演剪輯版,只能在法國巴黎一些藝術(shù)電影院才能看到,而在導演剪輯版里多出來的幾十分鐘內(nèi),也許會更清晰的讓觀眾明白德斯普利欽的理想訴求,而且在此之上的,讓我們明白自己真正的人生追求。
撰稿/牛腩羊耳朵(戛納) 編輯/余小島(上海)
S'inventer lui même et s'en débarrasser
感嘆路易加瑞爾還是在他爸的電影里最帥啊。電影整體比較亂,有種想到哪說到哪的隨意感,不過幾個演員都是喜歡的,而且好像都被挖掘出了別樣的魅力。戛納竟然放個非導演剪輯版,也不差那幾分鐘,為什么呢?
輕與重,虛與實,你可以恍惚于世,但切不要嫉妒鬼魂。
幽魂就是德斯普里欽的創(chuàng)作噩夢也是他的靈感,當導演掏心窩子想要把自己的那些表達告訴觀眾時對于喜歡的影迷是莫大的享受。故事里只有歸來的亡妻是真實的,纏繞的其他是迸發(fā)的虛幻思緒用各類型混搭拼貼不在場的生活,類似于人到中年的總結(jié)像老朋友追著你傾訴,混亂的段落佳句頻出。法盟加長版強行入十佳。
阿諾·德斯普里欽的電影就像某種奇跡,一閉上眼睛就會消失不見。
很怪的開幕片,一言難盡。一條線是瘋癲導演和他的間諜戲中戲,另一條線是他和女友及失蹤21年又突然出現(xiàn)的前妻三人間的狗血抓馬,中間穿插交叉剪輯和閃回,最后是甘斯布間離交代結(jié)尾。情緒轉(zhuǎn)換猝不及防,個別段落驚悚感,總體觀感很跳躍。但又不得不承認,片中一些段落和臺詞拍得很動人。馬良全裸出鏡
伊斯梅爾的間諜電影拍到瓶頸,他恨弟弟童年恃寵;西爾維婭與伊斯梅爾的關(guān)系走到平淡,她焦慮如百萬星河;布魯姆與生命的關(guān)系走到盡頭,他的記憶亟待急救??逄貜氖贾两K都沒有回來,她失蹤在一具空棺里,幽魂卻折磨著與之相關(guān)的每個人。對過往無奈、當下猶疑、未來恐懼,哪怕記憶回歸,情感依舊失蹤。
「她做愛時總是哭,而你現(xiàn)在在哭」導演要創(chuàng)造消失感,而觀眾只需去體驗,阿諾在此證明了演員不在場的狀態(tài)成立,人物只是充當著情緒的載體,所有情感被不斷力推向頂點,現(xiàn)實的血肉之軀隨之淪為虛無的渺小魂魄,不斷被掏空最后瓦解;可以用能想到的任何詞語形容這部電影,雜冗、矛盾、深刻、垃圾、偉大…
快叫Ismael把鍋匠裁縫士兵間諜拍完咯?。?!
比之過去“兩面鏡”或“三面鏡”的互指滲透,德斯普里欽這次將影像進一步割裂編織了一張空前繁雜的自省網(wǎng)絡(luò),過去的糾纏,創(chuàng)作理想的不達,身份定位的迷失,這些繁雜造就了提煉表達主體的無意義,畢竟生活的靈感來自參悟的一切。阿諾以創(chuàng)作“回憶”見長,難得展現(xiàn)一次當下心境,沒想到娛樂性還這么強。
“世間最后的真理,戴著透明的愛的面具?!?1年的空白綿延成因想念而生發(fā)的恐懼,再進一步纏繞為駐扎在心里的執(zhí)念,「幽魂」是念念不忘,是自我選擇流放,是無法越過刀鋒;創(chuàng)作受到現(xiàn)實的滋養(yǎng),并反哺現(xiàn)實,當假象成為真實;打亂時間線的敘事,讓影像成為情感流動的容器。
本質(zhì)上類似一部高清版的《內(nèi)陸帝國》,角色的噩夢詛咒映射電影碎片鬼怪的結(jié)構(gòu),電影創(chuàng)作的主題、淡入淡出剪輯又不斷透露著亦真亦假的感覺,而猜測真假亦不再重要,從影片的開始我能強烈感受到一種激情澎湃的創(chuàng)作,一種無理性的情感沖撞。
題材,類型,風格元素的混合,加上本身是戲中戲的。遺憾還是情緒也混了,時而喜劇,時而深情,時而瘋狂,看下來有些莫名其妙。不過,甘斯布仍然很有魅力,有屬于她年齡的魅力,也有小于她年齡的魅力。
具有法式精神崩潰的愛情戲劇,我個人很喜歡兩個女人爭奪一個男人的不妥協(xié),當然中東間諜部分的戲中戲也很精彩。在巨幕上能看到馬良正面全果,真是滿足哈哈……
馬良和爸爸的片段挺美,即使只是站在窗下遠遠看著也很感人。
本片導演也是這次平遙節(jié)的評委,慕名看了他的這個新片??粗鴰孜环▏蠎蚬潜M情飆戲還是挺過癮的事,只是劇作的龐雜、臃腫,導演的過分用力、炫技毀了影片的節(jié)奏和敘事。還不到六十歲的導演,一旦成名被寵之后,為什么總是會如此自我膨脹、不知節(jié)制呢?中外都有不少例子,值得思考。
我不確定自己看懂了這部電影,時間線非常混亂,真實和虛構(gòu)各種交叉,再加上人物心理的主觀想象,導演把這個故事講的異常復雜。不過風格上還是非常的作者化,請來了一堆大明星,導演卻只顧著自己high了,不顧節(jié)奏和敘事,看著挺累的,也許以情緒見長,用情緒串聯(lián)故事的電影都比較難看懂吧。
何止是混亂,部分橋段得和大衛(wèi)·洛維的《鬼魅浮生》對著看才能發(fā)現(xiàn)一些有趣的點,從這個角度出發(fā)兩位導演就像是拿到同一命題作文卻選擇了截然不同的思路,跑題不跑題的就再另論吧。
我是福茂我也不選這片進主競賽……閃光點有,比如“film as brain”,馬修阿馬利克在制片人壓力下瘋狂構(gòu)思電影那段很high,結(jié)構(gòu)也蠻有趣;缺點也很明顯,首先是表達過量,其次是大明星太多導演控制力不足;總之最終觀感一片混亂,有些詭異的笑點。不過該逗該甜該虐的地方都有,三星。
所以...是一個被透視弄瘋的導演的爆笑喜?。啃奶蹜騼?nèi)外的制片人各三秒。雖然從第一秒尷尬到最后,但至少給人種爛片套爛片就談不上爛的感覺——類似于看阿馬立克和他對面一團由幾十人組成的連體人在黑洞般的滾筒洗衣機里甩來甩去。安慰自己至少get了兩場阿馬立克和馬良/甘斯布的辣眼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