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不定期更的對劇情的想法/吐槽
其實賴朝把義經卡在腰越不讓進感覺不是很明智啊,對于這樣的天才,就算自己不需要了,哪怕毀了也不能留給法皇和藤原家什么的對吧,留在鐮倉外義經可以說走就走,還得派刺客去追殺,還得把全國攪的雞犬不寧,很不值當啊。難道不是應該在收走他帶來的俘虜和帶去打仗的武士后,借著腰越狀的名頭,就謊稱義經在信中已經表現(xiàn)出悔意and認識到了錯誤(反正也不是所有人都看過對吧,實在不行偽造一封給所有人傳看),決定和他面談一下然后奏請法皇辭去義經的官職,把義經放進來,單獨見面,兩邊多埋伏點人(藏在屏風后頭啥的),來個摔杯為號?;蛘吒纱嗑评锛狱c藥一把放倒。然后關起來或殺掉都隨賴朝的便了。是的義經很能打還懂戰(zhàn)術,身邊的人也很能打,但是在幾十倍幾百倍于自身的敵人面前也沒用啊。啥?太下作陰損?會得罪法皇?一個干大事的人干嘛在乎這個?實在不行就找個別的借口,比如說義經企圖行刺啥的,再強調一下他之前的“罪狀”,反正他也沒法反駁。得罪一個處在自己勢力范圍之外的,個人能力極強,被其他勢力搶著要的,這個操作就很令人無語。看第一集覺得清盛心很大,現(xiàn)在看來賴朝也沒好到哪里去啊。
賴朝在罰了所有私自接受官職的人卻獨獨不罰義經想試探他的反應,然后果不其然義經沒有get到點,賴朝的反應是罵了一句“九郎這個混蛋”,然后又來了一句“他怎么就不明白呢”,感覺是賴朝其實知道義經沒那么多心思,知道義經忠誠于他,但是就很生氣為什么他屢屢做令人誤會的事情,為什么不了解自己的想法,為什么不知道自己做錯了啥。對義經這種人吧,像什么試探,暗示都是沒用的,結果基本百分百令人失望,就得明明白白告訴他該干嘛不該干嘛,敢不照辦就吃不了兜著走:找到神器后先把神器帶到鐮倉不要直接還給法皇,立馬把那些亂七八糟的官職都辭了不然進鐮倉想都別想。啥你說你想法不一樣?先閉嘴把事辦了再說,辦完以后我仔細跟你講(hu you)(哎不過義經去見建禮門院的時候旁敲側擊不是玩的挺溜的嘛,倆人啥也沒挑明但是啥都說明白了局外人根本不曉得他們在說什么,怎么他哥旁敲側擊的時候他就不懂呢;哦殺了平宗盛父子倆他意識到這是個試探(終于開始思考弦外之音了可惜走偏了方向,怕倆人聯(lián)手才是主要的啊,雖然宗盛感覺不太行的樣子,要是換成知盛還有點說服力),然后感覺賴朝從來沒信任過他,啊就不想想要是早有這個心眼他哥也不至于這么不信任他?。?/p>
義經童年的設定挺像《冰與火之歌》的席恩·葛雷喬伊啊,都是出身于一個弱肉強食人情冷漠并且充滿骨肉相殘(好吧葛雷喬伊家主要是攸倫這個瘋批,但是除了維克塔利昂和阿莎的其他人也沒好到哪里去)的家族,因為自己的家族戰(zhàn)敗而寄于仇人籬下,卻因此得以在一個溫暖和富有親情的家族長大,并且收獲了很好的父親(兼害死父兄的仇人)和兄弟,也奠定了性格中揮之不去的一抹不同的底色。長大后自己家族的野心抬頭,自己回歸家族,給了自己長大的家族致命一擊......幸運的是義經的生命中沒有小剝皮,而且畢竟七歲就離開家了還是平家看他長大了先有動手的心思什么的,所以他回到源氏那邊其實順理成章。忍不住揣測下如果兩個人情景對調是怎么樣的呢?畢竟是被老爹老姐幾句話就給策反(雖然內心矛盾到爆)的人,一輩子都在尋找歸屬,席恩絕對不會忍到壇之浦海戰(zhàn)后,最晚也是海戰(zhàn)的時候反戈一擊讓兩邊兩敗俱傷,既然誰都不接納我那就一起毀滅吧,愛咋咋地。義經的話應該會很堅定的站在史塔克家這一邊吧,他真正追尋的是情感而非血緣,只是因為自身經歷而堅信血緣最能保證情感聯(lián)結,而席恩十歲以前的經歷對這個理論是個徹底的證偽,而羅柏是個太好的兄弟。(話說站死了一邊結局不一定好,不過絕對不比搖擺不定糟)(賴朝和義經有點像倒置的羅柏瓊恩啊,羅柏上了戰(zhàn)場沒做錯過但是下了戰(zhàn)場沒做對過,贏了每一場戰(zhàn)役卻輸了整個戰(zhàn)爭。然而就算佛雷都決裂了佛雷侍從都想跟著他。瓊恩能靠自己的人格魅力讓守夜人兄弟都服自己,卷四卷五周旋于史坦尼斯,野人,守夜人之間,維持三個兩兩看不慣的群體和平相處,給史坦尼斯提的主意沒一個錯的。區(qū)別就是羅柏得罪了封臣得罪了盟友取消珊莎的繼承權但是對瓊恩絕對沒得說;賴朝吧.....看他的戲份時感受總是在“不愧是鐮倉幕府的開創(chuàng)者”和“這是真的狗”(雖然也理解。然而一直猜測他其實早就知道義經做不對送命題所以故意給他挖坑,到時候找借口卸磨殺驢)之間徘徊跳躍。占了同血緣的好處(同仇敵愾,沒有選擇立場的權利,所以就算啥都不給也會給他賣命)又不想要同血緣帶來的隱患,真有你的。義經這種都算是easy模式了吧,換個稍微懂點用人的,不是只知道卸磨殺驢的主上都能擺平他(話說咋不留著他去制衡北條氏呢),真來個能力大野心大做事滴水不漏手段了得的就好玩了。
倒是木曾不太令人討厭,意外的對義經挺夠意思,公私分明,講原則,說好了不動手就不動手,也不讓巴亂動手,讓義經給義高帶話時看的人很難過,但是還想問一句就不能為了兒子謹慎些,退讓些么,也許爭強好勝爭權奪利真的是刻在源氏一族骨子里的東西吧,比血緣重多了,演員演的不錯,而且刻畫的也還挺豐滿的,感覺像把賴朝和義經加起來了一樣,可惜加起來的是身上不太好的那部分。反倒是義經罵木曾逆賊的時候挺讓人不爽的,你這一罵把你哥也罵進去了啊喂,而且說實在的,要不是木曾干事太莽撞無腦,看他把法皇嚇成那樣還挺爽的(不過我也不討厭法皇就是了,能周旋于幾方勢力之間也是本事,不過這家伙能這么干一半原因都是大家太把他當回事,不然啥事沒有),這種人就怕愣的,玩心機玩不過。不知道等義經被法皇耍了一大通以后,會不會埋怨木曾當時沒把法皇搞死。
36集義經打敗平家后那段其實設計的不太好,太冗長和套路了,不停的回憶殺最后容易看的很煩,如果是我的話我會安排成這樣:義經看著戰(zhàn)后的海面出神,郎黨們歡呼雀躍,說著“這下鐮倉公不管對您有什么不滿都會一筆勾銷了”之類的話,令義經想起賴朝對他的猜疑,嫌隙,莫名其妙的發(fā)怒等等,還有行家,義仲等很多人很多事,甚至阿韌講的她哥哥賣掉她的事情。反而是清盛哪怕忌憚自己,卻依然盡力對自己好,重衡即使被自己俘虜也并沒有怨恨自己,知盛最后的眼神更多是釋然......頭一次開始懷疑血緣這個東西到底意味著什么,這種天生的羈絆真的有自己以為的那樣深刻?真的能保證情義?源氏除了給自己這樣一個無法擺脫的姓氏和天然立場以外,給過自己什么?但是自己真的接受源氏代代相傳的同室操戈?愿意被上一輩的恩怨所束縛?可是他對生父的記憶是一片空白!自己身上很多東西都來自平家!他想起賴朝的鐮倉,不無苦澀地承認,至少在賴朝想建設的國家,人們可以根據自己后天的經歷和目的,而不是先天的血緣和出身,選擇自己希望的立場,反而自由一些。這種想法讓他對賴朝的感情又復雜了幾分。
這段我也不知道該怎么表現(xiàn),不過我會讓他說一句話:“我親手將自己變成了無根浮萍。”
一個我確信編劇腦子進水的情節(jié):17集,政子和賴朝談起靜,政子直白的表示看不起,但是看不起的理由說實在話我覺得挺奇葩的。她要是覺得靜身份低賤或者單純不喜歡這種看上去柔弱的女人都正常,但是她說什么“在平家陣營待過,又那么快和九郎相戀,真放蕩”什么的,真的很不符合那個時代吧。白拍子們就是唱個歌跳個舞,在哪一方不都一樣,哪兒來的放蕩一說,何況就算真的“放蕩”,生活所迫也無可厚非。反正這一段看的我特別不舒服。不過她后來又把話題引向手古奈,還有“沒有男人也規(guī)規(guī)矩矩”,總覺得她在指桑罵槐借題發(fā)揮,后來手古奈去了平家也似乎能佐證這個觀點。唯一合理的解釋是賴朝和這個手古奈或者別的什么身份不高的女子在眉來眼去,她很生氣,也遷怒于所有這樣的女人,就來了這么一出。反倒是賴朝的反應很有意思,說看來九郎還是沒有擺脫京都習性嘛,明顯有點給弟弟開脫的意思,唉算了他剛來不懂事你別叨叨了,好歹是我弟弟的女人你少說兩句成不。
關于靜和鄉(xiāng)御前的處理我其實不是很滿意,我知道大河劇不能全當真,很多細節(jié)也不符合史實,但是這種程度的出戲和現(xiàn)代我看了還是挺不舒服的。我認為可以改成:義經和靜相愛,但是一開始就知道她不能是義經的妻子或唯一的女人,因為義經的妻子必須和他地位匹配。靜想離開是因為看了政子整治龜御前的手段后,擔心義經未來的妻子也這樣對待自己。義經不想讓哥哥為他選妻子和愛不愛靜沒有關系,是因為知道哥哥會派這個女子來監(jiān)視自己,不喜歡這種被控制和不信任的感覺,更不喜歡被強塞的東西。靜偷聽到郎黨們說,義經娶妻后靜就只能以側室的身份陪伴他了,還說她未必喜歡這樣吧云云。靜很明白義經不能違抗哥哥的命令,也必須和門當戶對的女性結婚,她為自己身份不夠高貴不能做他的妻子黯然神傷過,后來決定既然這件事并不是誰的過失,而是命運如此,就不必為此介懷。義經愛自己,自己能夠陪伴他,就很好。如果和義經的妻子處不來,她就回京都重操舊業(yè)。主要是體現(xiàn)那個時代愛情和婚姻分開的觀念吧,并不為了愛的人不能做妻子而難過(更可能是為了妻子可能會苛待愛的人而擔心),因為對妻子只要尊重并以禮相待就可以。劇中不符合現(xiàn)代三觀的多了去了,不差這一點。
有點想以鄉(xiāng)御前視角寫個文,不得不說她在劇中的結局比在歷史上好(?)不過她回鐮倉以后也難說,很容易被當成“叛賊的寡婦”備受冷眼吧,何況她明顯是支持義經的。
繼信忠信兄弟(這倆也挺好玩的,每次其他郎黨起哄鬧事的時候他們總是一臉高冷地坐在一邊,還總是穿著一樣的衣服)臨死前的遺言我其實覺得可以改一下的,兩個從奧州平泉遠道而來最后分別于屋島和京都(忠信的結局魔改我不接受,歷史上好像是快要進平泉了然后殿后而死的),臨死前不會想不到家鄉(xiāng)吧。繼信可以感嘆一下再也看不到家鄉(xiāng),真的很可惜啊,囑咐忠信說如果有機會替他再看看從小長大的地方,看看父母(哦對也可以多囑咐弟弟幾句,比如行事不要魯莽,加餐食勤習武,不要丟平泉的臉云云)?;蛘吡x經說“我們還要一起回平泉呢”,然后繼信說,那里啊,廣闊的平原,可以跑一整天的馬。忠信如果按歷史走,可以感嘆如果能再堅持一下,看到家鄉(xiāng)就好了,然后默默念叨說,那里是個祥和美麗的地方,請義經替他和哥哥在平泉好好生活,好好再看看那個地方??退浪l(xiāng)其實挺悲的,如果能突出這一點就好了,和其他郎黨區(qū)別開,也有特色,多體現(xiàn)一下他作為兄長,作為奧州武士的部分,我覺得更好一些。
先寫到這里,不定期更。
2 ) 人生第一部大河?。x經
源義經…政治和權利斗爭的犧牲品!財、色、權他都無欲,是最難奴役的那種人,但凡執(zhí)著其中一個,在人間這條路上都會走得更久吧??他內心想要建立的理想國也許在這地球從未存在,未來也不會有,有人類的地方必定有斗爭??
義經…更適合走修道之路吧,一路上遇到幾位有緣之人都還是和修道之路錯過了,一直存在放不下的東西啊!有一種他想渡世人,卻最終連自己也渡不了的悲涼感??所以…無論走哪條路,都是修羅道??
對于完全不了解日本歷史的我來說,一開始以為《義經》是一本經書??不過也是這個原因讓我很早就下載了這部劇??49集…對于我這種10集以上都覺得太長的人實在是種考驗,感覺可以看一個季度,卻出乎意料的在半個月看完了??除去中間有兩三集閃回太多,整部劇似乎有一種吸引我看下去的魔力,原因不詳…大概是劇中義經身上那種普度眾生的氣質吧,而片頭也有一種仙境的感覺??
真實的歷史我們不會知道,所以以上感受無關歷史,只關于這部劇??
3 ) 是戰(zhàn)神,更是傻瓜
首先要說明的是,寫下這篇評論之前本人已經把簽名改為了:“靠北的源義經!LN哀你不幸,怒你不爭!!!”
大河劇,不管主角是誰,主役又是誰于我而言通篇觀看下來都是一項艱巨的工程……只不過如果過其主役是自己心水的演員自然可以硬著頭皮挑戰(zhàn)一下,比如《利家與松》,比如《龍馬傳》,再比如《義經》。
沒錯!如果沒有美顏Takki的挑戰(zhàn)演出我一定會忽略這部劇,更別提它還貼著HLL的“大河”標簽。就算是講述一代戰(zhàn)神源義經的一生大概也不會為它的吸引力在我心中加分。問題是既然它擁有了在我心中加分至滿分的資本,我也就無法視而不見。
說來慚愧最初只對尼哄國的二次元世界感興趣的本人對于源義經的認知是來自柯南劇場版《迷宮十字路口》,與其說我記住了源義經和牟慶宿命般(啊噗~我是來亂的)相識倒不如說我記住的是京都的鴨川和櫻吹雪還有服部與和葉吞吐不語的小兒女情懷。而且我確定有那么一段時間我是分不清楚森蘭丸和義經的……(主公大人我對不起您……
咳咳咳,言歸正傳,現(xiàn)在口氣再怎么輕松大概也不會消磨我接下來的出離憤怒。
源義經的生平已經兩次被作為大河劇搬上銀幕,最近的一次便是這次(不要問我第一次是哪部,我不知道)。比起其他源平時期的人物這一位大概是被神化的最厲害的一位,以至于每次聽人提起源義經三個字我的腦海里都情不自禁為那個面目不清但據說一定俊美的男子先打出高倍的柔光灑點櫻花瓣啥的再配上悠揚的笛音……哦哦京都新一代美少年華麗登場~~
這才是少女情懷(盡管我不確定我有這樣東西)中會出現(xiàn)的源義經大人嘛。有著歷史小說家們絕對不會忘記敘述的美貌和神勇,屢戰(zhàn)屢勝的傲人功績,以及如櫻花般短暫華美的生命和榮華。
可是這樣的源義經最終只能落得被逼自殺(或逃亡?)的下場,開創(chuàng)鐮倉幕府的功績也拱手相讓與兄長賴朝,讓人扼腕的同時不由得思索:“這是為毛?”
毫無疑問,源義經的才能體現(xiàn)在軍事上,他擺脫了傳統(tǒng)觀念里拘泥于武士個人戰(zhàn)斗力的作戰(zhàn)模式,從軍隊整體的實力著眼考量戰(zhàn)爭,再加上初生牛犢的氣勢全勝的戰(zhàn)績手到擒來。但問題在于,戰(zhàn)爭之外的義經,那實實在在是一個“傻瓜”。
當然,尼哄歷史上有不少被稱為“傻瓜”的男人??椞镄砰L之所以為傻瓜是基于他那過于雄壯與理想化的鴻鵠之志不是一般燕雀大名可以理解的;前田利家之所以為傻瓜的確比較名副其實可他幸運之處在于娶到一個好老婆阿松遇到一個明主信長公,說是傻人傻福不為過;而我們的源九郎義經大人,他的傻,傻到讓人氣結!政治白癡也就算了,幾乎成為一個復仇機器也算了,可是他在一邊白癡著立下赫赫戰(zhàn)功滅掉了平家的同時一邊還葆有孩子似地單純拼命地想要從同父異母的兄長那里獲取關愛,九郎啊九郎,遮那王啊遮那王,牛若啊牛若,我們都知道你從小缺愛,可是你是武家人啊武家人!你這近乎病態(tài)的戀兄情結,讓我汗顏。
更要命的是賴朝給不了你的,白河法皇給的你就肯要么?你那墻頭草般的叔父給的你就肯要么?寧缺毋濫啊啊?。?!寧可看你變身鬼畜奮起直追再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求之不得就親手毀滅來一出反轉劇,也不要看你用這不成熟的病態(tài)人格給我們上演著亂世中的家庭倫理杯具。天知道你怎么會對“血緣”二字有種偏執(zhí)的迷戀。重情重義你第一,白癡弱智你也不差。在對于普通人而言生存都難以為繼的亂世里,義經對于“血緣”的固守過于另類,也過于傻帽。明明是個自小變親緣極淡的孩子,卻還要努力抓回所以流逝的牽絆,最終還是作繭自縛。不過這樣的一生,足夠用來為一個神話做注解,源義經的傻成就了他也毀滅了他。
他傻的另一方面在于他對政治完完全全的無知無覺,用今天教條一點的話來說就是“毫無政治敏感性”。換做是常人也會明白的“功高蓋主”之理在他眼中似乎完全不存在;尼哄人本性中根深蒂固的“各安其位”的思想在他身上也沒怎么得到體現(xiàn);更別提身邊的一幫家臣了(那些能算是“家臣”嗎?)。趙有平原,齊有孟嘗,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戰(zhàn)國時期的四大公子中平原君倒是個絕類義經的家伙,平原君“有門客三千人”大都是“雞鳴狗盜之徒”,這是重點,在這一點上義經亦如此。義經手下的家臣(如果他們真稱得上“家臣”的話)從市井之徒到武僧到強盜再到船夫等等不一而足,雖然也有類似從藤原秀衡麾下投奔而來的佐藤兄弟二人這樣比較正常一點的,但在整體上來講他們不是發(fā)展的主流……這些人中沒有一個人清楚地為義經指明方向,正相反他們慫恿著他在更加功高蓋主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直至無路可退。盡管最后這一干有勇少謀的忠義之士選擇了以身殉主在我看來也是求仁得仁。畢竟若他們想要追隨的是一個可以定江山平天下開盛世的明主,又何須選擇源義經呢?
正如北條政子所言,義經身上有一種吸引人心的東西。義經自身蘊藏的那種單純之至的特質是它在混沌的亂世里得以人心所向的關鍵。人無論自身多么的骯臟不堪都無法規(guī)避本性中對于純潔美好事物的向往——只是這種向往會導致不同的方向:與之共生或將之毀滅。那樣的年代承載不了的正是這樣理想化的美,所以義經成了傳說中的神話,而不是綿延不絕的傳奇。
講過了義經的傻,再回到劇中。這部劇對于義經的美化程度實在是有點過高,摒棄了義經本質上的有勇無謀,劇里的源義經不僅文韜武略而且處變不驚淡定從容最重要的是他還很隱忍?。?!如果沒有看過司馬遼太郎的《鐮倉戰(zhàn)神——源義經》我可能真的會認為歷史上的源義經就是這樣——但試問如果歷史上的義經真的如此他會被源賴朝的那么幾封書信給逼死那才叫歷史奇案吧!事實是歷史中的義經單純沒錯,傻瓜也沒錯可是他像他老爸一樣喜好女色并且貪慕榮華,處變不驚他是做不到的他更像是那種喜怒形于色毫不沉穩(wěn)的莽撞武將,至于自身修養(yǎng),自然也沒有劇中描述的那般驚艷,只是比起木曾義仲那一幫鄉(xiāng)下土匪而言的確好上很多……這樣對比起來這種改變還真是……理想化啊。真正一脈相承的恐怕就是義經攫取關愛的那種執(zhí)著吧。不過忽略歷史我不得不承認我很喜歡劇中的義經,但他美好的太過不真實。
下面說演員。
Takki~~~正如我上面說過的劇中的義經美好的不真實,但是大概正是基于這種設定才會選了我們Takki去演繹這樣源九郎義經吧。雖然劇中他的演技被以中井貴一大叔為代表的一幫老戲骨的沉穩(wěn)華麗演出一襯托顯得有些單薄但這樣的缺陷放在劇里反而有些說服力——Takki身上的疏離和不真實感和劇里被美化神化的義經倒是相得益彰。他的表演的確可以讓人看出演的痕跡,但他自身賦予義經的美好大概可以讓不少看客忽略演技上的不足。更何況Takki明眸顧盼間眼光的流轉把故作深沉時的生硬表情和不太過關的臺詞都遮掩了九成九——所以說會用眼睛演戲的男人才是王道?。?!takki你真的太美好了~~~~
比較驚喜的是石原里美在劇里的扮相,這才是白歌子嘛,雖然不能說美艷驚人但至少那種純美完全可以輕易俘獲義經和觀眾的心,雖然我快進了大部分的愛情戲也不由得想夸這姑娘幾句,要知道她是難得與Takki配戲(特別是古裝)還不被Takki的美給遮蓋住的女星啊,就這一點上她已經比綾瀨遙高出N個段數了,鬼知道我什么時候才可以消除《里見八犬傳》這個該死的噩夢。
至于建國兄飾演的梶原景季那更加是驚喜——我終于愿意用“帥”來形容建國兄了!?。ㄟ€是說我的審美終于被扭曲了?)不知道是不是本人視力不好的原因,劇里建國有那么幾個角度居然有了野村大人的風范???。】上蚍莶皇悄敲炊?,但比起他的石田三成而言《義經》中的梶原景季是在太美好了,畢竟建國兄zenzen襯不住月代頭啊囧。
財前直見不是美女但她的北條政子很有氣勢也夠腹黑,只是編劇的用心讓我有些寒:最初北條政子見義經的那幾集是不是有些…曖昧?
至于其他的那些華麗的大叔們,都是好樣的~~阿部大叔,他演的不就是那“京都第一美男”么?真是美好啊~~
哦對了還有稻森泉JJ,您還是一如既往的美麗啊,雖然分手了,我還是要說,要潤沒娶到您那是他沒福氣。
P.S 縱觀泥轟國,也只有Takki配的上那句“如夏日驕陽般耀眼的英俊少年”了。
Takki啊~~~~你美得讓我淚奔~~~
4 ) 義經和山內一豐的比較
看了《功名十字路》后,又看了描寫日本古代傳奇人物的《義經》,兩部大河劇看完,思索著義經為什么會走到31歲就自殺的這一步,不禁對兩個主角進行了一番比較。
一、山內一豐本是家臣出身,沒有實力,也沒有野心和織田信長、豐臣秀吉一爭天下,所以兩位老大根本沒有壓制之心,至少防得沒有那么嚴;而義經則不同,和賴朝是異母兄弟,都有號召天下的名義,加之他自身也很有本事,賴朝從開始就對他防范有加,后來更是變本加厲。
二、對變化莫測的政治局勢的判斷上,二人大有差異,雖然山內一豐自己很老實,但他前有竹中半兵衛(wèi)(演過《愛情白皮書》的筒井道隆演的)對全局的分析,后有六平太經常的信息通報,這對他判斷局勢很有幫助,而義經身邊的家臣雖然都忠心耿耿,但說難聽點,都是匹夫之勇,沒有分析勸諫的能力,主公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而已。所以義經很長段時間都被法皇所蒙蔽左右,被法皇成功離間他和賴朝的關系。
三、再比較二人身后的女人,山內的老婆千代很有政治頭腦,經常能幫助老公,而且和織田信長、豐臣秀吉的老婆,以及織田信長的妹妹、豐臣秀吉的媽媽和妹妹關系都不錯。別小看這樣人際關系,對山內大有好處。義經名義上的老婆是哥哥賴朝安排的,二人沒有感情,也基本沒有什么互動,他的愛人靜夫人過于文弱,雖能撫慰義經的心靈,服侍他的生活,但對外基本沒有什么用,這不是她的過錯,只是在這比較兩個女人的不同罷了。
很為義經慨嘆,政治上太過幼稚、天真了。
另外,看兩部大河劇,每集片尾都會放幾分鐘的“紀行”,介紹紀念有關歷史人物的神社和古戰(zhàn)場,很有意義。
5 ) 悲劇英雄!大河劇《義經》
這05年的大河劇,晚幾年看還真有意想不到的驚喜。那個演牛若丸的演員,沒認錯的話,應該就是TV版《偵探學院Q》里扮演小Q的神木隆之介吧,小孩子的變化真是厲害,兩個劇前后才多少時間,隆之介小弟就快高長大了。而那個喜三太冒出來時,就被他那標準的囧樣雷倒,電車男?。】蓱z這個伊藤淳史,無論是在《電車男》里,還是在《義經》中,都被定性了,翻不了身了,你永遠都只能做個墻邊草,明明是最早追隨義經的,風頭卻被后來者給蓋過了。再另外一位,就是扮演弁慶的松平健,這位仁兄一出場,似曾相識,無論是外表,體型,嗓音,都好像在哪里遇到過,越想越頭疼,但不想又總是心里懸著個什么,猛然間,我愣了一下,對,跟以前大學里教希臘神話的那個老師,一模一樣額。這這,他們兩個難道有什么血緣關系不成?!
說回《義經》,又是一個家喻戶曉悲劇色彩濃厚的故事。他傳奇的一生跟他那傳說中的美貌都為世人經久不絕的傳誦。但由于他同年代的著作及記述中都沒有客觀描寫,也沒有他生前畫像傳世,所以后世只能憑借想像及其親族畫像來推測。義經死后不久集結成書的《平家物語》中記載源義經的容貌為:“蒼白的暴牙矮子”囧。差不多同期成書的《平治物語》中則僅記載源義經的母親常盤為絕世美女,父親源義朝為威嚴穩(wěn)重的美男子。在室町時代成書,記載源義經英雄事跡的《義經記》中則對源義經的容貌只字未提。(看來真的是長得有些抱歉囧)后來在江戶時代的猿樂(能)及歌舞伎中,源義經的容貌已逐漸定調為俊美的貴公子形象,這當然跟民眾期待、戲劇美化效果有著直接的關系。所以補多一句,他的媽媽常盤女士真是貢獻豐碩,后人之所以如此放心大膽的妄想義經的容貌。都是因為史料記載了常盤女士那傾國傾城的美貌,啊,他爸也順便贊美一下。至于義經的身高,根據大山祇神社中供奉的鎧甲,有人推估,義經身高約150cm左右。。。。=L=
所以NHK找來瀧澤秀明扮演也是找對人了,他參加過不少古裝舞臺劇的演出,在古裝劇上有不錯的經驗。值得一提的是,當年瀧澤秀明只有24歲,而歷史中的義經年僅31歲就掛了,他的實際年齡也與角色比較接近。而且瀧澤秀明比66年同是扮演義經的尾上菊五郎還要年輕一歲,也就是說,瀧澤秀明順便刷新了NHK大河劇的歷史,成為大河劇有史以來最年輕的主演。而且,瀧澤秀明的身高雖然比義經要高出十幾厘米,但跟其他演員比,看不出優(yōu)勢,更無法讓人與高大聯(lián)想起來。(瀧澤的fans不要打偶>0>)
而這些演員真是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平時給人感覺很胡鬧,一旦拍起歷史劇來,就個個專業(yè)的要命。那眼神,那談吐,入戲啊。義經一眾,沒有受過正規(guī)軍事訓練,也不遵照古代戰(zhàn)法來布陣,打起仗來也完全不按你的牌理來出牌,簡直就像正規(guī)軍對戰(zhàn)游擊隊的打法,但每個人物又不弱,所以越看越覺得他們就是古代版的特種部隊,但也因此,可以接二連三的創(chuàng)造一之谷奇襲、屋島之戰(zhàn)、壇之浦決戰(zhàn)等數次戰(zhàn)役的奇跡。后人尊稱義經為“戰(zhàn)神”,更是說明了他是戰(zhàn)術的天才,特別是騎兵戰(zhàn)術。
《義經》中美的場景有不少,我相當喜歡義經與弁慶在五條大橋上對決的那場,櫻花散落,高大的弁慶對戰(zhàn)小巧的義經,聽說瀧澤秀明專程跑到中國少林寺學習了些動作,難怪義經老是跳來跳去的,知道你很靈巧很能跳,但身輕如燕可以換一種表現(xiàn)手法嘛,這讓人聯(lián)想起天朝那種飛來飛去的輕功,不喜歡。但他向烏天狗學習的“京八流”“鞍馬八流”在劍式動作上舞得很帥。VS弁慶時,從相遇到挑釁到開戰(zhàn),用小太刀轉守為攻,轉攻為守,來來回回,你進我退,我進你走,這種招式很喜歡。就這樣,弁慶被收復了,死心塌地的被收復了。
后來阿靜被鐮倉這邊抓走,剛生下義經的長子就在源賴朝“男殺女活”的指示下,被賴朝的部下遺棄。果然女性一旦成為媽媽后,就變得非??植?,不,應該稱之為堅強。我樓下的母貓,一懷崽了,方圓百米沒有生物可以靠近,兇得不得了。靜御前也一樣,知道孩子被殺,作為母親、作為妻子,站在各種不同立場上,五味雜陳的感受匯涌而來,母性終于爆發(fā)了,什么都不怕了,自己的生命什么的都無所謂了,在源賴朝的宴會上唱出思念義經的絕唱。白拍子還是挺文雅,要是換做巴御前,怕是已經做出自殺式攻擊,身邊的人,逮到一個是一個,同歸于盡。
提到巴御前就不得不說下《義經》里的這一對活寶,木曾義仲與巴御前這兩口子,典型的夫唱婦隨,木曾義仲像頭野豬,拼命往前沖,巴御前更猛,對其夫完全附和,無論對與錯,都是雙手雙腳贊成,只要是老公的想法,老婆全力支持。當然,巴御前自身也不是一盞省油的燈。還沒闖出名堂前,巴姐把木兄吃的死死的,看來木曾義仲雖然很狂暴,但私底下還是個怕老婆的主^_^。其實源賴朝老婆剛開始也是那種讓父母操心會嫁不出去的野蠻武家女,但自嫁給賴朝后,突然變成個賢內助,而且政治點數極高,比他父親還要看得清當下的局勢。
義經與他哥的關系,要說是欠溝通,那太普通了,骨子里還是血緣的因素占主導吧。雖然源賴朝與源義經同為源義朝之子,但源賴朝的生母是熱田大宮司之女,是名門望族,而源義經的生母常盤雖然因萬中選一的美色而入中宮為侍婢,但本質上還是庶民。在血緣至上、階級分明的古代社會里,源賴朝與源義經之間有所隔閡也是在所難免。盡管賴朝一而再,再而三的強調,他開創(chuàng)的新時代,不再任人唯親。要做個表率。但要是鐮倉公真有自信能完全把義經操縱在手,把身邊的部下安置的服服帖帖。也不至于最終將他逼上絕路,還是有許多方法可以善用這位“戰(zhàn)神”的嘛。
義經自己又像塊磁鐵,一路走來,郎黨收了不少,還是靠情意的那種,不是源賴朝與部下的契約關系。每個人又對義經的評價不俗??紤]到未來可能存在的威脅,對自己統(tǒng)治最不安穩(wěn)的因素就是源義經。一邊是感性的人,另一邊是理性的人,交流起來就是雞同鴨講,對于遭兄長猜忌深感痛心的源義經1185年5月24日在腰越的滿福寺寫下了非常著名的腰越狀,想要用以表達其手足情深、忠心不二的真摯心意,但還是在賴朝的權衡下,義經被全面封殺。最終義經自刎后,賴朝為他留下的眼淚,這可說是無奈嗎?悔恨嗎?無法用語言表述,不能言明,只能意會。
這可憐的義經呀,搞得個里外不是人呀,對他哥,對法皇,義經被踢來推去的,做人真是難呀,這三角關系把義經整了個神經衰弱,看得我都替他心痛。那時代的人生活真是不簡單,不僅要有敏銳的洞察力來察言觀色,還要有準確的領悟力,要像豐臣秀吉一樣洞悉織田信長的心思,要是做錯一步,付出的就是生命的代價,日子真是艱難。義經怕是沒有正確覺察出他哥的志向是不走前人修好的道,要自己踏出一條新路來,永遠不再吃天皇的那一套。義經還在夢想著自己所向往的那種和平、平穩(wěn)的生活、兄弟姐妹之間恩恩愛愛,創(chuàng)出沒有任何爭斗,人民之間幸福安康的國家。心是好的,但可惜這個世界就是這么現(xiàn)實。要創(chuàng)出這么和平的國家,前提還是要經過鐵血的蹂躪,踏平修羅地獄后才行,這名曰“原始積累”的東西。
這次大河劇,感覺節(jié)奏比較慢,是跟公卿家要優(yōu)雅些有關嗎?!但充滿著卿家的風雅也不錯。最后義經在小佛堂自刎后,化為白馬沖破屋頂那一幕,感人呀,弁慶也被亂箭射死,直到死后還是站立不動。藤原泰衡也自取滅亡了,這個家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北方的巨人要是知道他的兒子這么不爭氣,肯定要詐尸了。義經悲劇性的一生,落幕了。
另外不得不大贊這次的配樂,還有片頭,太好了,配的實在是太貼切了,一聽就立即聯(lián)想起義經那悲劇的一生。日本各地留下的傳說,特別是關于他當初并沒有自刎,去到了外國,成了成吉思汗后再次發(fā)光發(fā)熱囧,這都說明民眾對他的喜愛,太愛這個滅了平家卻最終被他哥逼死的悲劇英雄。人氣高沒法子呀??!
NHK拍攝的《義經》,是根據日本著名歷史小說家宮尾登美子的長篇名著《宮尾本 平家物語》中的《源平之戰(zhàn)》改編而成。因為主角是義經嘛,所有基本上都在講他,平家方面的人我只能放在以后講《平家物語》這本書時寫了。呵呵,NHK的海老澤勝二會長,看來也打贏了這場殘酷的戰(zhàn)役,雖然日本大河劇的主要受眾是中老年觀眾,但是,您老看看,現(xiàn)在吹的是什么風,腐風呀,您老改變了思路,選擇了瀧澤秀明等一票年輕人喜愛的演員來演,這不就押對寶了嘛,收視率節(jié)節(jié)攀升,還擴大了觀眾層面,死忠觀眾也承認了這些年輕演員的演技,這不是皆大歡喜嘛。
補充:
源義經共有8位同父兄長,其中6位為異母,2位為同母。同父姐妹人數則未詳。
源義平
源朝長
源賴朝
源義門
源希義
源范賴
源全成(同母)
源義圓(同母)
母親常盤被平清盛納為侍妾后,生了一個妹妹廊御方。后來常盤再轉嫁公卿一條長成(《義經》里這個演員好可愛!他像個大福餅?。?,又生了一個弟弟一條良成。
源義經本人則生有二女一男。
長女為初次投奔奧州期間與當地女子所生下的,后來長女嫁給了伊豆的源有綱(攝津源氏源賴政之孫)。次女龜鶴御前為鄉(xiāng)御前所生,衣川館敗戰(zhàn)后和源義經、鄉(xiāng)御前共赴黃泉。長子為靜御前所生,但產前靜御前于逃亡途中即被源賴朝追兵所獲,被殺,所以源義經未曾見過。
【STAFF】
義經周邊
牛若→遮那王→源義經 ……… (うえいそういちろう)→神木隆之介→瀧澤秀明
萌 ……… 尾野真千子
靜 ……… 石原さとみ
武藏坊弁慶 ……… 松平健
伊勢三郎 ……… 南原清隆
駿河次郎 ……… うじきつよし
喜三太 ……… 伊藤淳史
佐藤繼信 ……… 宮內敦士
佐藤忠信 ……… 海東健
鷲尾三郎→鷲尾義久 ……… 長谷川朝晴
源義朝 ……… 加藤雅也
常盤 ……… 稻森いずみ
今若 ……… 中村陽介
乙若 ……… 吉川史樹
源氏關系
源賴朝 ……… 池松壯亮→中井貴一
北條政子 ……… 財前直見
大姫 ……… 野口真緒
龜の前 ……… 松島尚美
北條時政 ……… 小林稔侍
牧の方 ……… 田中美奈子
北條宗時 ……… 姫野惠二
北條義時 ……… 木村升
平六時定 ……… 西脅禮門
梶原景時 ……… 中尾彬
梶原景季 ……… 小栗旬
和田義盛 ……… 高杉亙
三浦義澄 ……… 小倉馨
安達盛長 ……… 草見潤平
土肥實平 ……… 谷本一
二宮友平 ……… 中垣浩二
安田義定 ……… 真實一路
堀 ……… 德井優(yōu)
天野→天野遠景 ……… 真夏龍
仁田 ……… 上杉陽一
藤原行政 ……… 本多隆
善信 ……… 五代高之
大江廣元 ……… 松尾貴史
比企尼 ……… 二木てるみ
源范賴 ……… 石原良純
新宮十郎義盛→源行家 ……… 大杉漣
木曾義仲 ……… 小澤征悅
巴 ……… 小池榮子
木曾義高 ……… 富岡涼
中原兼遠 ……… 森下哲夫
樋口次郎兼光 ……… 堤大二郎
今井四郎兼平 ……… 古本新之輔
根井行親 ……… 市川勉
楯六郎 ……… 山崎秀樹
余田 ……… 藏本隆史
土佐坊昌俊 ……… 六平直政
源賴政 ……… 丹波哲郎
源仲綱 ……… 光石研
伊豆賴兼 ……… 浦山迅
平氏關系
平清盛 ……… 渡哲也
時子 ……… 松坂慶子
平重盛 ……… 勝村政信
經子 ……… 森口瑤子
平宗盛 ……… 伊藤隆大→鶴見辰吾
平知盛 ……… 森圣矢→阿部 寬
明子 ……… 夏川結衣
平重衡 ……… 岡田慶太→細川茂樹
輔子 ……… 戶田菜穗
能子 ……… 山口愛→后藤真希
平維盛 ……… 賀集利樹
平資盛 ……… 小泉孝太郎
平清宗 ……… 鹽顯治→渡邊邦門
平賴盛 ……… 三浦浩一
律子 ……… 堀有里
平時忠 ……… 大橋吾郎
領子 ……… かとうかずこ
鶴羽 ……… 堀越美穗
池禪尼宗子→池禪尼 ……… 南風洋子
平盛國 ……… 平野忠彥
家貞 ……… 來須修二
家繼 ……… 伊藤聰
大庭景親 ……… 伊藤敏八
奧州藤原氏關系
藤原秀衡 ……… 高橋英樹
桔?! →Q田さやか
藤原泰衡 ……… 渡辺いっけい
藤原國衡 ……… 長島一茂
藤原忠衡 ……… ユキリョウイチ
赤田次郎 ……… 小林勝彥
照井高道 ……… 草野裕
金剛別當忠綱 ……… 天野勝弘
佐藤莊司元治→佐藤元治 ……… 加世幸市→大出俊
伊賀良目七郎 ……… 石田圭佑
河邊太郎 ……… 坂西良太
朝廷
后白河上皇→后白河法皇 ……… 平干二朗
建春門院滋子 ……… 中江有里
高倉天皇 ……… 馬場徹
德子→建禮門院德子 ……… 中越典子
安德天皇 ……… 市川男寅
后鳥羽天皇 ……… 三俁凱
丹后局 ……… 夏木マリ
以仁王 ……… 岡幸二郎
守貞親王 ……… 水谷大地
藤原基房 ……… 中丸新將
任子 ……… 楊原京子
藤原成親 ……… 森源次郎
藤原成經 ……… 宮內宏道
平知康 ……… 草刈正雄
一條長成 ……… 蛭子能收
大膳大夫信成 ……… 木村彰吾
平康賴 ……… 內田龍磨
其他
覺日律師 ……… 鹽見三省
鬼一法眼 ……… 美輪明宏
金賣り吉次 ……… 市川左團次
熊坂長范 ……… 河原さぶ
俊寬僧都 ……… 村松卓矢
西光法師 ……… 向云太郎
靜憲法印 ……… 壤 晴彥
僧醫(yī) ……… 松原征二
磯禪師 ……… 床島佳子
渡辺學 ……… 瀨野和紀
那須與一宗高 ……… 今井翼
田口教能 ……… 新井康弘
近藤親家 ……… 水野純一
湛增 ……… 原田芳雄
船所五郎正利 ……… 坂部文昭
大炊の長者 ……… 大木正司
富樫泰家 ……… 石橋蓮司
【CAST】
原 作 宮尾登美子『宮尾本 平家物語』ほか
腳 本 金子成人ほか
音 樂 巖代太郎
語 り 白石加代子
記于2008年11月03日 星期一 1:07
6 ) 腰越狀
背景介紹:
在義經等人的率領下,源氏大軍歷經一之谷,屋島,壇浦等戰(zhàn)役,于1185年初徹底剿滅了平家勢力。之后義經押解俘虜前往鐮倉打算面見賴朝。
先行到達的尾原景時進讒言暗示義經有謀反之心,本來就心存芥蒂的賴朝借機將義經免官降罪,并集結重兵將其攔在郊外不準他進入鐮倉。
滯留腰越(鐮倉附近的一個驛站)的義經含淚寫下流傳百世的書札《腰越狀》向哥哥痛陳自己的清白。在屢次申辯不果的情況下,義經黯然回京。
此后兄弟二人徹底決裂,義經歷經4年逃亡,最終自盡于奧州衣川。
腰越
驛館
夜凉如水
月色如霜
是什么 讓你的身影這樣寂寥
縱然冠蓋京華
又怎抵手足之情
是什么 讓你的笛聲這樣凄凉
即便吹落繁星
卻傳不到鐮倉的方向
從來沒有什么能讓你裹足不前
不管是宇治川的激流 屋島的暴雨
還是一之谷的懸崖 壇浦的驚濤
奈何
無敵的修羅
敵不過讒言的中傷
鐮倉的戰(zhàn)神
再也走不進鐮倉
是誰坐在層層兵馬中央
捏造一條條莫須有的罪名
是誰手執(zhí)火簽腰懸利劍
降下一道道恩斷情絕的旨令
難道都忘了嗎?
那些顛沛流離同命相憐的日子
從六波羅的死里逃生
到黃瀨川的淚眼相望
從駿河畔的同仇敵愾
到鐮倉暮靄里的煮酒話凄凉
為什么
要筑起這道兄弟之墻
用理來碾碎情
用權去踐踏悌
是仇恨迷失了雙眼
讓他分不清真誠與誹謗
還是權利迷失了心靈
讓他變得冷酷和瘋狂
或許這就是你的宿命吧
同根相煎
鳥盡弓藏
空有一世威名
滿腹才華
也只剩這字字泣血的《腰越狀》
7 ) 評《義經》 [Yoshitsune](2005) NHK
從3月份開始看《義經》,到昨天全部完結,洋洋灑灑49集,看的確實有點疲勞。出于對義經遭遇的同情,也有對人物命運的共鳴,心中的悲劇情結一直揮之不去。義經一生并非因波瀾變換,極盡絢爛而受人關注,正是他的人生道路上流露出的人性本身,給了我許多感動。
義經的一生都在追尋夢想,“實現(xiàn)夢想需要力量”。有些人將夢想融進了野心里,而義經則太過執(zhí)著于理想。理想的鼓舞讓義經結實了“郎黨”們,并且最終和義經在被政治糾纏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直至陷入命運的悲劇。
義經的故事是一個悲劇的童話。
--------------------------------------------------
《源義經》第46集,看的最傷心的一次。
義經與阿靜在吉水神社“暫時的分離”,沒想到成了他們今生的訣別。
本可以在京城營救的義經,在理解了阿靜出于不想連累更多無辜的人而獨自前去鐮倉的心意后痛苦的按捺著,如果說是義經心中[義]的光芒蓋過了[愛]的話,不如說是義經和靜的[愛]已經超越了[愛]固有的屬性。不只是仇恨會使人堅強,愛也會給人以無窮的堅毅。京城有名的白拍子的靜,看似柔弱的身軀從不缺乏為愛而生的勇敢和堅韌。
---------------------------------------------------
源義經憑借著卓越的戰(zhàn)略和非凡的人格魅力消滅了平家,卻被哥哥所殺的悲劇英雄。誅人,誅心,賴朝做的無非是自古政治家脫不去的慣例。義經與賴朝——歷史以極其殘酷的形式一步步將兩兄弟的情誼撕碎。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許就是志在奪取天下的冷酷的權勢者與富于人性的、優(yōu)秀的領導者之間一種必然的趨向與結局。
最終,他的哥哥賴朝“天下之草創(chuàng)”建立了鐮倉幕府,得到了天下人的膜拜。而義經,閃耀著人性光芒的悲劇英雄則超越了時空,和“Yamato”“武士道”一起成為了名族精神的寄托,至今還被日/本人民所銘記,就像日/本的太陽,照耀著全日/本。
--------------------------------------------------
后記:劇中義經的扮演者瀧澤的的賣相真的沒話說,我作為一個男人看到他都會夢幻一下,什么小栗旬啊,木村啊在瀧澤面前都是渣渣。哎,實在是奶油的可以。當然義經這個人物有兼太陽和月亮的氣質,是俊朗和柔美的結合,而瀧澤的出演,柔美多于俊朗,但相信在日系藝人里面找不出第二個義經了。
司馬遼太郎的小說《義經》里面則重點刻畫了他與清盛公亦父亦敵的矛盾沖突,遠沒有劇中義經與清盛情如父子那樣的關系。全劇對于義經善良的性格魅力的突出多于軍政的才能,并不完全符合義經日/本古今三大“軍神”之首的冠名,這也正是大河劇與小說不同,視角獨特的地方,始終更加注重和關懷人的性情與命運,而較為淡化史實。一改之前大河劇嚴謹的拍攝風格,本劇實在需要各位以浪漫細胞來欣賞,
PS:為了拍好本劇,瀧澤特意來我國少林學習武功,暗中還在上海雜技團受訓,敬業(yè)精神夠犀利。
27
演繹著名悲情英雄源義經的一生。傳承大河劇一貫風格,情節(jié)起伏跌宕,作為電視劇,精神信息量已足夠;攝制方面華麗精致,戲劇感很強,借用舞臺劇手法著重渲染突出人物,外景布燈講究,各方面彰顯出深厚功底和極度認真的態(tài)度。雖個別地方拖沓,難免套路,但瑕不掩瑜。
TAKKI的就是好看!後藤真希居然也有?!
神木演的小時候的義經很像阿波羅啊
瀧澤什么都是好的
takki古裝極養(yǎng)眼,雖然演技真是差了一截……
嫌隙后的才是可看而好看的部分哪。
平安時代末期
不知道為什么不少人說這劇差,說Takki演的不好,我也看過幾部大河劇像《利家與松》、《天地人》還有在播的《江》,但是最喜歡這部《義經》,Takki演的也挺好的。幾部相比之下劇情最差的是《江》,奇怪的是《江》的評分還比《義經》高,真不知道按什么標準評的。
快進看完,感慨一聲日本人的歷史劇還真是制作精良啊……一干配角都太強大了,把瀧澤襯得有點單薄,不過他的古裝真是美啊……渡哲也大叔超強,夏川阿姨又演阿部叔的老婆了,哇咔咔好喜歡,某叔最后在決戰(zhàn)中簡直就系戰(zhàn)神的化身了啊,那血腥猙獰的性感~~過兩天找本平家物語來鉆研好了
也許愛讓人盲目 也許十多年前如仙般美貌的瀧澤演繹的義經已經深入我心 菅田將暉的義經那是個啥啊
原來看過來標記下。大河劇都是又臭又長。。。這部還可以消化,可能是瀧澤秀明長得太帥了。
慢,托,不如天地人,可能是因為源義經的人生太短,背景不如直江兼續(xù)那樣把N多大人物都包括進去了吧。
源平盛衰的主題總是能打動我。源義經從一出生就被其血統(tǒng)影響了命運,宿仇在朝、義士在野,決定了他找尋到自己身世之時,就是不歸之日。庶母所出、朝敵所養(yǎng),又決定了他不能被兄長接納,一輩子左沖右突都不可能打破宿命。雖然弁慶大概率是虛構人物,但是義經需要弁慶,因為除他之外,與義經互動的人物皆因家族血仇、政治夙愿而來,唯有草莽之人能與忠義孤臣相配,這個悲劇英雄的母題也就完滿了?,F(xiàn)實黑沉的黃瀨川之會哪能比得上傳奇空幻的五條橋之會?
第一次看大河就是這部,以為大河都是美美的,后來才懂我錯了,因為是義經才美美的
怪難受的
辛辛苦苦下了整套,切看了幾集發(fā)現(xiàn)又沒興致看了,主要還是大和劇太長了,遂刪..
第一部看的大河劇,看不下去……撐了15集吧就
就算把義經寫得再美再善良再仁義再才華橫溢,他也只是個無聊的傻白甜啊……
收尾那幾集把義經寫得像個有情有義的傻蛋一樣就真的只能帶脾氣扣一星,不過他在壇之浦戰(zhàn)役後也只能多活幾年,也許也證明了他很可能確實是只會打仗不會搞政治,回到藤原家的領地那段真的讓人想到要是他當初沒有離開藤原氏去幫他哥哥那該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