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溥杰與嵯峨浩堅貞不渝的愛情,滿清末代皇族們悲劇的命運
《流轉(zhuǎn)的王妃 最后的皇弟》,挺好看的迷你劇,篇幅不長。在當年日本右翼甚囂塵上的背景下能正視日本侵華歷史挺難能可貴的。對溥儀溥杰兄弟、嵯峨浩乃至川島芳子都進行了深入地刻畫。
始于政治聯(lián)姻,飽經(jīng)政治陰謀和戰(zhàn)爭的考驗,溥杰和嵯峨浩的愛情毫無疑問是真摯的。他們也很幸運,戰(zhàn)亂年代最不缺親人的生離死別,能夠在分離十六載后團聚,實在是不易,只可惜給周總理寫信促成一家團聚的大女人慧生卻沒能等到與父親重逢的日子。
看完不禁感慨,偽滿的這些大人物生在那個亂世,都注定是悲劇的一生。溥儀三歲登基,早早離開了母親的懷抱。親眼見證了滿清帝國的崩潰,被革命黨趕出了自幼居住的紫禁城,在成長的路上一直被灌輸復興滿清的思想。在無人伸出援手的情況下接受了日本人的幫助,本以為復興有望,結(jié)果始終受到日本人嚴密地控制,曾試圖逃亡海外也未能成行。之后隨著日本的戰(zhàn)敗,偽滿也隨之崩潰,溥儀被蘇聯(lián)俘虜,之后又被移交給中國,直到59年得到特赦,才終于拜托了命運的束縛。
說起來日本人似乎非常鐘愛“亂世中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悲劇人物”,如戰(zhàn)國的真田幸村,幕末的新選組一眾以及西鄉(xiāng)隆盛等人。而川島芳子、李香蘭這種亂世女子也毫不意外地得到他們的喜愛,另一部電視劇《男裝的麗人》對川島芳子也是極盡美化。其實在“東方女魔”“漢奸”的標簽之外,她也是一個悲劇人物。在滿清覆滅的背景下,六歲被父親肅親王寄托恢復大清的愿望送去日本,接受軍國主義和“國仇家恨”的教育,從此開始為了這個注定不可能實現(xiàn)的目標而不懈努力,也注定了她悲劇的一生。在川島芳子心中,大概是滿清〉日本〉中國。她曾在關(guān)東軍面前袒護溥儀,試圖復興故國;但也為關(guān)東軍服務,參與刺殺張作霖,策劃一二九事變,犯下數(shù)不清的罪行。不管怎樣,她的一生定格在了1948年,是非功過任由后人評說。
跑題了,回到“流浪的王妃”和“最后的皇弟”。同樣的,嵯峨浩和溥杰的前半生也是身不由己的,但幸運的是他們彼此相愛。在關(guān)東軍的陰謀下結(jié)為夫妻,由于關(guān)東軍一心要立一個日本人當滿洲皇帝,溥儀擔心自身安危而對對嵯峨浩疑心重重。好在天佑愛新覺羅一家,溥杰和嵯峨浩的兩個孩子都是女孩,使關(guān)東軍的如意算盤落空。劇中比較正面地反映了關(guān)東軍在東北的。溥杰一直懷有“讓中國和日本和平共處,架起兩國的橋梁”的理想,也得到了嵯峨浩的支持,但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他什么都做不到,只能坐視關(guān)東軍的種種行徑,試圖保護被欺負的平民卻受到關(guān)東軍士兵的白眼,試圖保護抗日分子卻因為受到監(jiān)視反而害死對方,想要阻止關(guān)東軍處死平民也不被理睬。他只能像浮萍一樣隨波逐流。當關(guān)東軍被蘇聯(lián)紅軍碾碎,溥杰和溥儀一同被蘇聯(lián)俘虜,連自己的妻女都無法保護。當嵯峨浩帶著嫮生在東北漂泊時,他只能枯坐在伯力的監(jiān)獄中。在這樣的背景下,他的理想顯得如此脆弱甚至可笑。直到被引渡回國內(nèi),才得到妻女已回到日本的消息。之后也是多虧了慧生的努力,才終于與親人團聚。反而是在新中國的環(huán)境中,溥杰因為他特殊的身份和經(jīng)歷,為中日交流做出了一些貢獻。引用那句名臺詞,“只靠心意能守護什么啊”,在日本人的支配下,溥杰的理想只是一句笑話;國家繁榮,中日和平不過是鏡花水月。劇中溥杰最后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局限:國家復興,到底是復興愛新覺羅的滿清,還是四萬萬人的中國?站到人民的對立面,寄希望于借異族之手實現(xiàn)復興,實在太過愚蠢。
看完覺得這部電視劇沒有必要加入諸如理想和信念這種太大的主題。身處亂世的兩人,雖然身不由己,但始終不渝地愛著彼此和孩子。被迫分離后卻始終思念著彼此,最后終于奇跡般跨越國界與十六年的時間重聚,白頭偕老。兩個人傳奇的一生印證了愛的偉大,這條主線就足夠構(gòu)成一個優(yōu)秀的故事了。
這部電視劇不是完美的,有兩個最明顯的問題讓人覺得十分可惜。
其一是雖然比較客觀地反映了日本在東北的所作所為,但對日本還是有不少美化。這部劇還是沒能完全跳出“大家都是受害者”的一貫論調(diào),一貫的“關(guān)東軍雖然做了很多壞事,但也有好人”(尤其是最后主要反派突然的良心發(fā)現(xiàn)讓人覺得非常突兀)的論調(diào),還有(中國)暴民們打砸搶燒殺害日本人的情節(jié),以及抗日分子被塑造的宛如恐怖分子,諸如此類就不一一列舉了。對日本人的惡行的描寫也局限與面對百姓的各種粗暴行徑(程度與一般的地痞流氓沒什么區(qū)別),愛新覺羅皇室所受的委屈等等。關(guān)東軍和開拓團真正犯下的累累罪行則被輕描淡寫地帶過。這或許與視角有關(guān),這部劇畢竟主要改編自嵯峨浩的自傳,她的視角或許也只能局限在一個狹窄的范圍,但作為一部反映時代的影視,還是應該更完整地反映時代背景。
另外,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本劇在提及盧溝橋事變時閉口不提為何日軍會殺到北京城下,卻強調(diào)“(中日)哪一方先開的槍已不可考”?;蛟S歷史上盧溝橋事變中哪一方先開的槍真的難說,但日本人一步步從朝鮮半島、東北、華北通過戰(zhàn)爭推進到北京城下,在這種侵略的大背景下還要考證盧溝橋事變是不是中國人先開的槍,實在是讓人無語。另外,對于通化事件的描寫也是如此,已投降的關(guān)東軍暗中反叛,偷襲無防備的中共軍隊這個背景被一筆帶過,“事件中很多日本人被殺害”則被著重強調(diào)。
最后,如前面所說,這部劇犯了日本歷史題材的文學、影視作品常見的問題:只重人物刻畫,忽略時代背景。這固然與溥杰和嵯峨浩的視角也有關(guān)系,但更是來源于日本影視的常見風格。劇中溥杰空談理想,但未能付諸行動,溥儀在關(guān)東軍的約束下萬般無奈,川島芳子在為關(guān)東軍服務的同時也心念復興滿清。所有人都很無奈,痛苦,在悲哀的現(xiàn)實中輾轉(zhuǎn)反側(cè),他們的憂思也充分傳達給觀眾了,但這部劇也就到此為止了。完全沒有任何實際行動被呈現(xiàn)出來。溥儀為擺脫關(guān)東軍束縛做過的努力,婉容未果的逃亡都沒有被提及。倒是嵯峨浩夫人,并沒有說什么大話,雖然在亂世中相比周圍的其他人顯得更加無力,但竭力做好了力所能及的每一件事,當夫妻因立場問題出現(xiàn)矛盾時時努力去改變自己,受到溥儀冷遇時仍努力做好一個弟妹和愛新覺羅家人該做的事,排遣溥杰的郁結(jié),在漫長的漂泊中保護好孩子,讓這個角色充滿了平凡而又偉大的光輝
類似情況也見于電影《二二六》,造反的皇道派軍人們也萬般痛苦,糾結(jié),塑造的一個個集鐵血與柔腸于一身。但時代背景,高層的博弈,天皇的立場都沒有被提及,也就更不可能體現(xiàn)出他們的“瘋狂和愚蠢”。這種風格的作品或許是優(yōu)秀的,但格局不大,故而難以成為偉大的作品。
優(yōu)點和缺點都提及了,總體來說還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另外,常盤貴子和竹野內(nèi)豐等演員的漢語雖然水平一般,但也明顯是下過一番功夫。電視劇對偽滿的服飾、布景也頗為考究。這也算是“匠人精神”的一種體現(xiàn)吧。
完
2 ) 當愛跨越國界和戰(zhàn)爭
我是聽著這部影片的原聲帶寫這部影評的
這部片我第一次看的時候是在初中的時候
當時TVB在上午10點的時候有播放這部流轉(zhuǎn)的王妃
我第一次看的時候,看的是TVB的粵語的版本
配音配的很好,我甚至覺得比日語原版還好聽
現(xiàn)在我找不到TVB版本的了
只能看日語原版的
但是感覺依舊還在
這部影片在當時,哪怕是現(xiàn)在來說
拍的是很不錯的
歷史也基本沒有被扭曲
我想拍這樣題材的影片
在日本是要頂住多方面的壓力的
畢竟這樣的題材在日本還是很敏感的
我記得我初中的時候
看完這部影片
我還專門去圖書館找相關(guān)的書籍來看
溥儀的自傳《我的前半生》半自傳《我的后半生》,溥杰的《溥杰自傳》
就是在那個時候看的
關(guān)于影片,可以說是大制作
哪怕一個小角色的扮演者
都可以撐起任何的一部戲
這畢竟是朝日電視臺45周年的獻禮大戲
以這樣的題材來作為臺慶獻禮戲
也很難得
關(guān)于兩位主角
竹野內(nèi)豐 / 常盤貴子
表演的十分的細膩
不會顯得很別扭
兩位主角在內(nèi)心的戲
也充分的被表現(xiàn)出來了
要是真的說有別扭的話
就是他們說中文的時候
呵呵,比較他們是說日語的
不知道大家發(fā)現(xiàn)沒
溥儀的扮演者王伯昭
就是84年版的白龍馬(人型)的扮演者
歲月呀,青春呀~
最后
這部影片的背景配樂也是十分的出色的
是由葉加瀬太郎參與配樂的
背景配樂有一種說不出的一種悲傷
把影片的靈魂深處深挖出來了
16年的等待,只為君的一句約定~
16年的等待,只為君的一夢
夢破了,愛還在~~~
3 ) 主流媒體出品,當紅演員出演,正視侵略史實,點個贊
一直收藏在list里,昨兒才開始看,直后悔看晚了。很值得反復看的一部片子,是為慶祝日本朝日電視臺成立45周年拍攝的,4集,根據(jù)《愛新覺羅·溥杰傳》和『「流転の王妃」の昭和史』改編,相當程度地尊重了史實。
其中有一段抗日人士傍晚暴動的場景印象尤其深,街上一片混亂,第二天,關(guān)東軍上街挨家挨戶搜查可疑人員抓走,在抓包子鋪老板時被溥杰看見制止:
杰:硬把罪名冠在無罪人的身上,是日本軍人的做法嗎!
軍人:(放了老板)我的家人全被他們殺了,連3歲的妹妹也不放過,他們也沒有罪??!
杰問男孩:你弟弟呢?
老板娘哭:昨天暴亂,被火燒死了。
男孩:都是因為日本人干壞事,他們才恨日本人,如果不是日本人干壞事,我弟弟就不會死。
杰:不要恨他們,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壞。
這是日本人拍劇的視角,看慣了抗日劇總覺得很新鮮,讓我也想到了去年打砸日系車的情況,覺得日本兵在劇中反應的臺詞也未必子虛烏有,算是乖乖認錯同時在他們的立場上說一句話吧,還是挺公平的??粗芏嗔R日本人的臺詞被日本演員說出來,感情真的挺復雜的??傊@部劇一直在強調(diào)中日友好(只是很多時候盡管字幕翻的是中日友好,可嘴里說的是日滿友好),真的是個不錯的片子。
總的來說這部片子還是相當中庸客觀尊重史實的,只是稍微有點偏袒滿族貴族,雖然我也是滿族,笑~另外有幾處不是很重要的地方有些出入,其一,溥杰和溥儀是在飛機上被截獲的,片中是在汽車中;其二,二人被軟禁在蘇聯(lián)時好像并沒有蹲大獄,好像條件還很優(yōu)越的樣子。好像還有不那么對的地方忘了是哪了,想起來再補。
很喜歡這部片子的輪廓,但細節(jié)還是忍不住吐槽啦,年幼的溥杰抱著他母親喊“母親大人,挺??!我去叫醫(yī)生來!”,想必看多了清宮劇的咱們必定耳濡目染知道這句話哪里不對了吧~還有啊,日本人的漢語說得我不看字幕是一點聽不懂?。。。≈餮葜褚皟?nèi)豐說得還稍微像樣點。很奇怪為啥有時候中國人和中國人碰到了也說日語捏?街上老百姓日語都那么流利流利得我捂著臉想哭?。。。∮袝r候說著說著日語就變漢語了,說著說著漢語就變?nèi)照Z了。還有中國百姓說漢語也怪怪的,看起來像中國演員的說。也難為日本演員們了,不知道他們的漢語是照什么發(fā)音的,沒系統(tǒng)學過卻要背下那么多臺詞,掌握那么多臺詞的語氣,挺不容易的。
單獨說一句,常盤貴子演的王妃太漂亮了,又賢惠善良,第一次看她演的戲,喜歡上了。
挺長時間沒打這么多字兒了,印象里自己也沒寫過類似影評這種東西,強烈推薦此片,以上~
4 ) 真愛,與政治無關(guān)
剛剛連夜看完<<流轉(zhuǎn)的王妃,最后的皇弟>>,雖然只有短短四集,卻總是讓我淚流滿面.
他是中國末代王朝的王子,經(jīng)歷種種磨難,忍辱負重,東渡求學,他的理想是守護皇兄,恢復家族昔日的權(quán)利與榮耀。
她是日本天皇的近親,公卿華族的小姐,酷愛網(wǎng)球與騎馬,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她的理想是成為國際知名的畫家。
然而戰(zhàn)爭的陰云籠罩,是關(guān)東軍的陰謀安排了兩個家族都無力抗拒的婚姻,兩個人無奈接受命運。卻沒想到命運造就了這一對患難與共,真愛相守近半個世紀的恩愛夫妻。
從訂婚儀式上的四眸相對,一見鐘情,到接受皇室和全國人民祝福的盛大婚禮,再到千葉海邊甜蜜平靜的新婚生活.她給他從未感受過的家的溫馨.然而七七事變的炮火打破了短暫的幸福,明明知道前面的路會崎嶇,她毅然追隨他來到滿洲,因為心中有一個要做中日橋梁的理想。
溥儀的猜疑與冷漠,關(guān)東軍的殘暴和怠慢,天寒地凍,處境的孤立與尷尬,為了他她從不抱怨,默默的支持與忍耐。盡管飽受敵視,她理解他的痛苦,更理解他的祖國和人民的苦難.
皇兄的自負與偏執(zhí),日本人的侮辱和欺壓,人微言輕,但是只要一息尚存,他也要用盡全部力量給她堅實的臂膀。從小對皇兄唯命是從的他在她的問題上從來不肯讓步。
是大女兒的降生緩解了溥儀對她的冷漠,更是使溥儀躲過了被關(guān)東軍暗殺的危機。
終于到了1945年,日本戰(zhàn)敗,傀儡的滿洲土崩瓦解。在大廈將傾的那一刻,她給了絕望的他繼續(xù)活下去的勇氣。
他告別妻女,踏上飛往日本的最后一架飛機,以為幾天后就能和她們在日本見面,卻想不到被蘇軍扣留,16年的漫長離別。
她謝絕了日本王妃一同回國的邀請,選擇和他共度難關(guān),卻從此開始長達一年多的顛沛流離,一路上細心照顧年幼的女兒和重病的婉容皇后,飽受苦難,與死神擦肩而過,隨部隊先后轉(zhuǎn)移到臨江、通化、長春、吉林、延吉、佳木斯及哈爾濱、錦州、葫蘆島、北京、上海等地,于1947年輾轉(zhuǎn)回到了日本。
11年的牢獄生活,他無時無刻不在她和兩個女兒,然而身陷囹圄,中日交惡,杳無音信。
16年的漫長等待,盡心撫養(yǎng)女兒成人,每天一封寫給他的信,訴盡相思,不知生死。
是大女兒寫給周恩來總理的信讓他們團圓,1961年,她意外收到了從戰(zhàn)犯管理所寄來的他的來信,喜極而泣。
脫下華美的和服,從此告別絢麗的櫻花祭與優(yōu)雅的茶道,前面是一個熟悉的國家,陌生的社會.再沒有皇族的生活,一切從頭再來,還有無盡的審查和狂熱的運動,她毅然再次踏上這片曾經(jīng)給她希望與苦難的大陸,這次帶上的,除了小女兒,還有大女兒的骨灰。
放下了皇弟的身份,變成了新中國的普通公民。像當年在東京她的家里那樣,按照曾經(jīng)的約定,他和她攜手重游紫禁城。面對文革的血雨腥風,他不顧自己安危,緊緊守護著她。
1987年6月20日上午7:50,在心愛的他的注視下,她走完了人生的道路,終年73歲。從不在外人面前落淚的他哭倒在她的床邊。她一生都在努力實現(xiàn)那個心愿,做中國和日本的橋梁。
他于1994年2月28日去世,和她以及大女兒一同葬在中山家神社的愛新覺羅社,面朝著遙遠的北京。他在后半生也盡了最大努力,為中日恢復邦交作出貢獻。
我覺得這部片子雖然有些細節(jié)處理不盡人意,但對歷史的反映可以說是非??陀^的了,對當年日軍的暴行和中國人民的苦難都如實的反應出來。日本人把反映侵華那段歷史的戲拍成這樣應該算很難得了,從不同的視角看待歷史,也可以有不同的思考。而最令人感動的兩人生死不渝的愛情,想想在這個平庸的感情泛濫的時代,那段沖破政治于與困境的真情真是難能可貴。
P.S.(還可以看出,雖然有些發(fā)音還不那么標準,男女主角都很努力的學習了漢語,力圖將人物演的真是.不過他他拉貴人給溥儀念詩的那段就不敢恭維了,我一句也沒聽懂。)
5 ) 目前歷史劇里演的最佳的溥杰夫婦
優(yōu)點:反映部分史實,對日本人在中國東北的暴行進行了揭露,側(cè)面體現(xiàn)昭和軍人在日本國內(nèi)也是跋扈的情況。溥儀演的還不錯,偽滿的復雜心情詮釋的很好。該劇對當時偽滿的部分情況進行了較為詳盡的反映。對戰(zhàn)爭的殘酷后果也有體現(xiàn)。部分跋扈的昭和軍人前后形象也有體現(xiàn)。竹中直人演的很好。 也直接反映了蘇聯(lián)軍隊在東北的劫掠婦女、胡作非為的暴行。
缺點:對男女主角進行了洗白。這個是日本近年來各種歷史劇的通病了。里面各種中文臺詞被日本人說出來,其實有點棒讀,很尷,比較不自然。里面胡編了川島芳子和婉容的百合情節(jié)。也胡編暗示了溥儀有龍陽之好。里面的川島芳子演的很差。川島芳子是個復辟狂,里面說她為了日本想害溥儀,這點感覺說不通。各種資料里顯示,她就是想復辟而已,也對日本的行為有疑惑。
6 ) 花了很多錢吧?但還是拍得索然無味…如果現(xiàn)實就是這樣的話,不怪導演好了
moon 13:31 2013/6/19
《Ruten.no.Ouhi, Saigo.no.Koute.DVDRip.x264.AC3-YYeTs》完。
這是一年多前下的了吧,還是看天海佑希女王Boss的那段時間估計。前段時間看了part01,今天終于福至心靈點開part02的兩小時來給硬盤釋放做一個開幕式。
那么久沒看,也沒有刪的原因也許在于對女王和竹野內(nèi)豐的期待,畢竟那是他們年輕時候有名的作品;也許在于簡介說講到末代清廷和日本傀儡的兩方面的歷史描述,而且恰恰是從日本人的角度來看,很感興趣;也許只是因為學日語,因為雖然看得出片子畫了很多心思,但是效果很拙計,中文蹩腳當然是其中最搞笑最不能忍受的,其他的就是冷漠的人情關(guān)系和拘謹壓抑刻板生硬的劇情表現(xiàn)和串連。天海sama出現(xiàn)時倒是活色生香了一把,可也就是那么一把;其他的都漸漸隱晦于滿洲皇室的淫靡晦暗氣氛。夫妻各睡各床,每個場景下一般都離得半身遠,相敬如賓卻又愛意綿延,唉,果然很難理解古典傳統(tǒng)+日本風格的組合,都難想象他們女兒是怎么生出來的。
倒是真實的滿洲情況略顯一二——雖然最殘酷的他們不敢拍,可能溥杰夫婦也接觸不到——也不知道有多少日本現(xiàn)代人能看到并認識到他們蠻悍前輩給世界文明的恥辱。
中日友好估計是永遠也不可能的。強大的一方總是盡可能地全方面無死角地鄙視弱小。古來一直是我大中華俯瞰眾生,倭國彈丸之地不予重視。甲午海戰(zhàn)后徹底翻盤,日本人民族自信大漲,加上天皇身邊有明智之士輔佐謀劃,近現(xiàn)代以來他們再也沒有自覺卑微過,和德國一個步調(diào),爆棚到以為最優(yōu)種族也不過就是他們了。
國家外交只不過是政治,人們友好只不過是個人友情,我們還是不要混為一談的好。
溥杰幸福有愛的家庭和溥儀墮落扭曲的婚姻相對比,理想一樣在壯年破滅。那我們還是過平常人追求的日子好嗎。
moon 14:20 2013/6/19
7 ) 優(yōu)質(zhì)的偽歷史劇
好久沒有看到這么精彩的歷史類劇集了.本劇不是戰(zhàn)爭劇,主要敘述的是二人的愛情.跟真實歷史基本差不多,中間也穿插很多記錄影像.
卡司陣容強大,各國演員的演技也很棒.雖然劇中的日式中文有點兒怪(已經(jīng)相當不錯了),但感覺到演員拼盡全力了.
對比現(xiàn)在的劇集,這部劇真的很有誠意.真希望電視臺少些漫改和翻拍,多出些有意義的劇集,也希望兩國的影視能有更多的互動.
8 ) 王妃是這個世界上最苦逼的職業(yè),之一
最近看的兩部日劇都很讓人失望,發(fā)誓不再上日本人的當,所以看到是日本拍的直接就略過了。關(guān)標簽之前突然瞟到“溥杰”倆字,仔細一看還不是戲說。好吧,日本人拍歷史片的功力還是很強的,那么看吧。
下載的時候翻了翻影評,大家都說溥杰夫婦是真愛blablabla,又有點小后悔,覺得這片兒可能還是不值得看。如果說王室還缺什么的話,愛情絕對和親情友情并列第一。就像某研究古代文學的哥們曾經(jīng)鄙夷《長恨歌》:“李隆基愛楊玉環(huán)?那楊死的時候他干嘛不去殉情?。俊笔前?,我無比相信溥杰和浩是特殊時代的特殊人,他們有時候不得不在一起,有時候又不得不不在一起,不關(guān)愛情半毛錢的事,別附會了。
和親這事是有傳統(tǒng)的。當初我們天朝上國偶爾找個宗室女封個公主再嘴上占占便宜說讓其“下嫁”到某某蠻荒之地,而且婚車走到半路說不定連結(jié)婚的對象都變成“下嫁”那位的兄弟、兒子或其他了。有一次我坐在日月山中的某座的半山腰上,和一位喜歡歷史的老者聊天,我倆一致認為和親公主是這個世界上最苦逼的職業(yè),沒有之一?,F(xiàn)在想來,我倆都錯了,王妃(如果她不恰好還兼和親公主一職的話)也是這個世界上最苦逼的職業(yè)。某某小姐變成某某夫人最多只是承擔了一份家庭責任,而如果某某小姐變成某某王妃——天哪,王妃?。〗?,跟您結(jié)婚的不是王子,是符號?。?br>浩似乎也被和親了,雖然和得有點現(xiàn)代化,和之前雙方還能見個面聊一聊,個人意見能在非常非常非?!〉姆秶鷥?nèi)被尊重一下,不過這大體還算是和親嘛。既然是和親,那么一定是悲劇了。至于是不是愛情,好像,聽說,還真的是噢……
應該是教影視藝術(shù)語言的老師曾經(jīng)舉過以民國為背景的片子常用的一個橋段。他說這種片子常常演舞會,并且其中的一場舞會會特別得長,長得不像在交代某些人搞了一場舞會,也不像在交代某些人在舞會上干了些什么,就只是持續(xù)演一群人跳舞,或者稍微反打個吊燈啊飲料啊樂隊啊之類的,無比平和無比美好又無中心無主題。這群人跳到觀眾已經(jīng)煩透了的時候——就像我故意把前幾句話寫得無比羅嗦,到了這里都還要羅嗦一下,讓各位煩透了——鏡頭一轉(zhuǎn),一顆炸彈爆炸了,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了。
這片子也做了類似的美好鋪墊。就算溥杰是最后的皇弟,而且他的皇帝哥哥還無比窩囊到哪都不是人,不過好歹也算皇弟,當當傀儡或者寄生蟲也算一種生活;就算浩原本想當畫家,結(jié)果不小心被和親,而且和親對象還是最后的皇弟,不過好歹也算王妃,受受氣混混日子也算一種生活。何況皇弟的生活比皇帝好多了,何況他們還有孩子有家庭有夢想,可是鏡頭還是要一轉(zhuǎn)——還是有人要死,還是有人要生不如死。
可能是他們的身份太尷尬,一場二戰(zhàn)下來,中日不管誰贏都不會有溥儀及其近親的好日子過,甚至哪怕溥儀一家子運氣好翻了,清朝的國祚拿給他們接上了,皇家的日子也不會好過;可能是那個時代太尷尬,從皇帝到路邊攤販都過著不知道明天能不能活下去、能不能還算可接受地活下去的日子。溥杰夫婦的悲劇基本上可以完全劃歸人禍范疇,可還是讓人忍不住嘆一句:“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所以我看完第一部分之后還得緩一緩有個心理準備才敢看第二部分。他倆是好人,真的,我們大可滔滔不絕對他倆指手畫腳,可若換成我們中的任何人回到那個時代那個位置,未必能比他倆做得更“好”。我們當然可以義正詞嚴地指責溥儀一家子開歷史倒車什么的,可他家家業(yè)被人給端了啊,而且小孩大人放眼望去隔壁家天皇還是神一樣的存在,地球那邊還在君主立憲,憑啥自己就得變公民???有的人似乎生下來就是為了負擔某些罪孽,就像之前看BBC的《盧浮宮》里所說,路易十六是個好人,瑪麗王后也不見得有多“壞”,可恰恰是他倆上了斷頭臺。
二戰(zhàn)結(jié)束,關(guān)東軍走了,愛新覺羅的家臣也走了,走前還順便給溥儀科普:你不是皇帝,別煩我們。溥杰沒走。因為溥杰沒走,浩也沒走。家人還在。只是在監(jiān)獄里,溥儀仍然以為自己是皇帝,身邊的人是臣子,不是弟弟;在監(jiān)獄里,浩記得婉容不僅僅是妯娌,還是皇后。
再之后,女兒死了,皇兄也變成了哥哥,不倫不類的哥哥。其實溥杰這輩子如果還有什么可以稱作“幸事”的事情發(fā)生的話,那么應該就是遇上浩了。從第一次見到浩起,他突然發(fā)現(xiàn)那個叫做“家庭”的地方,原來父母和女兒、姐姐和妹妹、主人和倒水的仆人之間應該是這樣相處的。他和浩之間不是和親,是夫妻。這是一份溥儀終其一生也沒有遇到的幸運,他莫名其妙地當了皇帝,周圍的人莫名其妙成了他的臣子,于是父母沒有了、兄弟沒有了、妻子沒有了。溥儀甚至一直就沒有搞清楚狀況,以為即使自己不是皇帝了,“兄友弟恭”的局面應該還在,甚至他們兄弟倆作為符號的意義還在:弟弟,要不然你娶個中國人吧?
溥杰和浩終于再度相會。那時他已脫下朝服脫下軍裝,那時她還穿著旗袍還是中國滿人的妻子,那時他們走在早已不屬于他們家族的紫禁城,讓人覺得仿佛王子和公主從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也不算最悲慘的童話——他們的世界里從來就沒有童話,他們的人生從來就沒有平靜過,但也許幸福過吧,據(jù)說,據(jù)他們說。
顛沛流離結(jié)束了,溥杰和浩的苦難還沒有結(jié)束,他們在北京過的生活也并不完全平靜。朝日還是很給我們面子的,溥杰和浩火車站一聚、故宮一游,就開始交代結(jié)局了——我也真不知道,這一聚一游和結(jié)局之間的動蕩要怎么拍啊。
一些有意思的東西:
1、小白龍版的溥儀很霸氣??!只是在一堆日本人稀奇古怪的中文的映襯下,小白龍同學每說一句話我都覺得怎么味兒不對呢……
2、劇中部分中文臺詞和清朝禮儀有些小錯誤,不過從整體來看,不管是大場面還是小細節(jié),把握得還是非常好的;
3、據(jù)wikipedia說,他他拉念的那段是中國人都聽不懂的話是這個:
高臥閑行自在身,池邊六見柳條新。
幸逢堯舜無為日,得作羲皇向上人。
四皓再除猶且健,三州罷守未全貧。
(白居易《池上閑吟二首》之一,未念完);
4、也是wikipedia說,溥杰的第一任夫人很奇葩:溥杰的第一任妻子唐怡瑩(唐石霞,1904年-),姓他他拉氏,字怡瑩,系珍妃和瑾妃的兄弟志锜之女。溥杰17歲時與唐怡瑩結(jié)婚,婚后夫婦關(guān)系不睦。1926年唐怡瑩成為張學良的情婦,并曾推動溥杰前往奉天入講武堂求學,此后與溥杰家人的關(guān)系破裂。溥杰在日本讀書期間,唐怡瑩又成為盧永祥之子盧筱嘉的情婦,并將北平醇親王府的大批財物盜走。隨后兩人分居,陷入長期離婚爭議中。離婚后成為畫家。1949年遷居香港,任教于香港大學東方語言學校;
5、繼續(xù)引用wikipedia:“早先有個傳言,說是醇親王府出生的大格格都會早死,而溥杰的大妹也早死,因此嵯峨浩在慧生年幼時也很擔心這個傳言,而慧生果然還不滿二十歲就死去?!蓖跏易畈蝗钡臇|西之一就是莫名其妙的傳說啊~
2022.6.27。全員顏值演技滿分,人物鮮明而不刻板。觀劇過程中時常忘記說著流利日語的溥杰是中國人,較溥儀而言,他是“皇弟”,是臣,面對工藤代表的暴力機器也束手無策。其實也倒映出溥杰作為中國封建傳統(tǒng)與權(quán)力中心和日本軍國主義理想之中雙重“他者”的錯位張力。因為錯位,才可能真正結(jié)識愛情,家國傾覆中愈發(fā)動人的溫柔堅韌。常盤貴子太美,超適合旗袍造型。天海佑希的李香蘭自帶可愛光環(huán)。
黃梁夢覺重回首,大衍同衾倍惹情,顛沛流離緣嫁我,和融遲暮顏卿偎,怕經(jīng)攜手歡游處,切記平生共穴盟,清夜撫衷余悼慟,孑身伏枕淚縱橫。
常盤貴子真心美,長得太喜慶了!給浩做的旗袍端莊合體又優(yōu)雅,花樣年華弱爆了!
江角的川島芳子真是好帥。溥杰夫婦在歷史的洪流中,仍然堅持著要成為中日之間的橋梁,也是豪杰啊。
常盤貴子,她在里面一直不老,天海佑希也閃現(xiàn)了一下! 所有的日本演員都說中國話......那個尖嘴猴腮的工藤不是一般的討厭!! 男女主人公的愛情蠻感人!!
『黃梁夢覺重回首,大衍同衾倍惹情。顛沛流離緣嫁我,和融遲暮賴偎卿。怕經(jīng)攜手歡游處,切記平生共穴盟。清夜撫衷余悼慟,孑身伏枕淚縱橫』無論戰(zhàn)亂、離別還是民族仇恨都無法拆散的兩人,“正因為危險,所以我才更要在你身邊”,“我們一定能夠再見面的,這是支撐我活下去的信念”。白頭偕老和久別重逢真是最幸福的兩個詞了。
當戰(zhàn)爭的意義落到每一個個體,那不論他的國籍是什么,總是受傷害的。想深深的對溥杰和浩鞠躬。關(guān)于國家關(guān)于愛情關(guān)于親情關(guān)于戰(zhàn)爭,這都是一部極好的片子。
應該說這部日本拍攝的直面侵華戰(zhàn)爭的劇態(tài)度還是比較誠懇的,但我仍然覺得有些美化日本人,在任何時候出來救人于水火或是舍身取義的都是日本人,最接受無能的是這里最大的反派關(guān)東軍中佐都在樹倒猢猻散之時突然洗心革面表示要共進退……總的來講是部好看的劇,尤其是最后以真實老照片結(jié)尾很感人。
當兩人一起攜手再次踏入紫禁城,無限唏噓。畢竟時過境遷,物是人非。是不是上天對皇弟更偏愛一些呢,能遇上一個這么好的媳婦。也許,上天總要對末代皇家的某一位好一點吧?還有,溥杰和浩真的是一對互相尊重的恩愛夫妻,羨慕了!
看完末代皇帝,知道嵯峨浩的故事特地來看的,日本人自己拍抗日神劇,其實是值得深思的。史料和演繹不得不說還是很考究的,十幾年前的片現(xiàn)在看,和看現(xiàn)在的大河劇一樣的感受。
唏噓不已。算的上一部誠意之作了。不同的視角觀歷史。不一樣的人生百態(tài)。
多年前,溥杰給我爺爺有過一點交情。那時候大約文革過去不久,兩人是在天津碰的面,扯淡了一回,小酌了幾杯,趁著酒興,溥杰綽起大提筆給老爺子寫了一幅“壽”字。那幅字的下落,據(jù)說是在書房的旮旯里,蒙滿塵埃。
神馬東西扯上政治就全完蛋,嚴謹?shù)娜苏埲タ翠呓芎歪隙牒频脑?,這愛情還是值得尊重和感嘆的。
根據(jù)愛新覺羅溥杰和嵯峨浩的真實故事改編的日劇,拍攝手法一般,故事情節(jié)也不強,但故事夠真實,看完覺得挺溫暖。日本人拍這樣的片子立場也很客觀,除了演員們的中文真的很爛之外,都還不錯。。
能夠把這種敏感題材拍得如此客觀,實屬難得!真的可以抽國內(nèi)各種抗日神劇的編劇們?nèi)f次嘴巴。PS:配樂真贊
《德惠翁主》下面有人說和這部一起看來著。女王的舉手投足是最像李香蘭的,最起碼和李香蘭60多歲的時候一樣有“我不需要誰來欣賞”的氣質(zhì)。
戰(zhàn)爭、文革、泰興幼兒園慘案,無論什么時代無論什么人之間,持不同,甚至或看似全然相反立場的實施者,其實質(zhì)卻是相同的:其實無非是底層弱者變?yōu)楸┟袢埡Ρ人醯牡讓尤跽叨?。War,War Never Changes.下層人人踩人,上層人人幫人,命運也是人自己選擇的結(jié)果。
愛情故事 呵呵 常盤貴子 竹野內(nèi)豐 要命挖,第一個是大愛,第二個是第二的愛挖..
作為一部外國片算是挺客觀的還原歷史,本是一場政治婚姻,卻書寫了同甘共苦,相敬如賓的愛情佳話,相對來說,皇弟比皇帝幸運得多,不卑不亢,有自己的執(zhí)著和信念,與嵯峨浩既是知己,又是愛人~~超越國籍的堅貞不渝的愛情讓人感動~
再華麗再精彩的一生,也是一眨眼之間的。。。。最煽情的莫過于最后使用真實歷史照片來交待兩人結(jié)局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