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對這版射雕實在愛得深沉,看了五遍仍然回味無窮,所以忍不住多寫幾句。下面分條詳說,大概六條優(yōu)點一條半缺點。文筆不好,寫著也是想到哪里寫到哪里,還望輕拍。
本來是給四星的,但是鑒于隔壁某版居然還比9高,這里也只好五星了。
1、這是張紀中拍得最好的金庸劇,沒有之一
知乎那邊已經(jīng)有人說了,與其說03射雕是武俠片,不如說它是歷史片。
在制作層面,張紀中不僅繼承了水滸傳劇組的服化道,還順便把隔壁成吉思汗劇組恨不能全都搬了過來,不僅拍出來目前為止最讓人嘆為觀止的草原戲,還拍出了目前為止畫面最有質(zhì)感的中原武俠戲。
而在對原著的理解層面,張紀中也準(zhǔn)確地把握了《射雕》這部作品的風(fēng)骨。有人拿《射雕》同金庸之后的作品對比,批評說這部劇說教成分太重,顯得假大空云云,其實未免求之過苛了。以在下愚見,《射雕》寫得最早,金庸大師在寫作時應(yīng)該還有著不少傳統(tǒng)文人特有的浪漫英雄主義氣息,便把這如金子般珍貴的熱情都灌在了這部作品里。現(xiàn)在再看,當(dāng)然略顯中二,不過換一種心態(tài)再看,卻也不難看出字里行間里迸發(fā)而出的一股英雄主義的浪漫。
而這版射雕恰恰非常完美地展現(xiàn)了這種中二的浪漫氣息。這里就要說到江南七怪和全真七子。這一南一北兩組人物,武功雖然各有特點,但歸根結(jié)底都還是不強。然而他們善惡分明、行俠仗義,能急人之所急,樂于為人排憂解難,也絕對稱得上是大丈夫真英雄。然而,在其他版本里,他們要么存在感稀薄,要么干脆淪為丑角(此處點名批評83,不過槽點太多不展開了)。只有這版射雕,會讓你在看完之后,真正尊敬并喜愛江南七怪和全真七子,也能體會到金庸曾經(jīng)認同的那種“我雖然不強,但也要仗義執(zhí)言”的中二氣息。(尤其柯鎮(zhèn)惡那句“我這個老糊涂你這個小糊涂,我這個老瞎子你這個小瞎子……你不把乖蓉兒給我找回來你就不要來見我”,每次看都能感受到那股子真性情。)
其他方面,比如攝影、作曲和編劇等方面,這版射雕也是張紀中所有金庸劇里最精致的。當(dāng)然,小毛病不少(比如朱子柳的白字,華山論劍的武打設(shè)計等等),但是總體來看瑕不掩瑜。這些后面也會批評。
對比其他幾部:神雕及之后幾部制作的斷崖式崩塌就不用說了;02笑傲我也非常喜歡,這也是張紀中一次非常好的嘗試,奈何最后一集劇情崩塌加跑題——雖然不得不說,笑傲江湖最后一段怎么寫都圓不回來——總是一大遺憾;03天龍哪兒都好,就是小毛病太多,音樂亂搞就不說了,鳩摩智在井底跟段譽王語嫣道別是什么鬼?每次看到這里都想把編劇拖出來打。
2、這是節(jié)奏最金庸的一部金庸劇
原著黨應(yīng)該可以發(fā)現(xiàn)金庸寫小說的一些套路。打個不太恰當(dāng)?shù)谋确剑鸫髱煹男≌f就像是傳統(tǒng)相聲,從來不急著進主題,反而喜歡墊活,開頭一眾配角們(或者是便當(dāng)們)七繞八繞,把所有的背景都墊好了,主角們這才不緊不慢地出場。
細說的話,《書劍恩仇錄》上來由李沅芷寫起,到第二回結(jié)尾陳家洛才出場;《碧血劍》開篇更是跑到了千里之外的渤泥國,然后扯上袁崇煥才讓少年袁承志亮相;《射雕》里上一輩的恩外交代得事無巨細、《飛狐》里胡斐半本書不見蹤影、《神雕》里何沅君和李莫愁的恩怨先扯了好幾回;《飛狐》開篇是商老太,《倚天》開篇是何足道;笑傲江湖最慘,令狐沖的出場居然是儀琳的流水賬;鹿鼎記則最墨跡,居然先講的是顧炎武和辛留良,不愧是碧血劍的續(xù)集。只有《連城訣》的狄云和《天龍》里的段譽出場還算利索,可是蕭峰和虛竹的出場就又是很后面的事情了。
而這版射雕的開場也是這樣不緊不慢,讓書迷看著非常舒服。郭楊兩家的日常交代得非常清楚,江南七怪和丘處機的對戲豪氣萬丈,就連小郭靖也出盡了風(fēng)頭,讓人眼前一亮。
不跟港臺版本比了,單論其他版本的話:’02《笑傲》和03《天龍》雖然也不是原著的路數(shù),但卻是有各自的考慮,這里不展開;06《神雕》半集秒殺陸展元全家,順便略過找到楊過的前因后果,急吼吼直接讓叮當(dāng)出場,氣得人想砸電視;就算是后來評價不錯的《碧血劍》,一開篇袁承志也長大了,完全沒有原著里拿渤泥島的異域風(fēng)情來吊人胃口的雅興。當(dāng)然,有一種可能是,現(xiàn)在觀眾的審美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化,相比之前溫吞吞的鋪陳展開,他們更喜歡不繞彎子直奔主題,但是這畢竟不是大師的風(fēng)格。不過可惜的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張紀中此后也并沒有繼續(xù)這樣的路子,《射雕》也成了這種金庸風(fēng)格突出的金庸劇的絕唱。
3、所有關(guān)于08、17版楊康和完顏洪烈的夸贊,都可以原封不動地給03版
需要指出的是,03版射雕對原著最大的改動,以及對金庸作品最大的突破,來自于楊康和完顏洪烈這條線。在原著中,因為作者當(dāng)時強烈的夷夏之辯的立場,楊康只是拿來同郭靖對比的影子主角,其作用只是為了反襯郭靖自己如何高明;而完顏洪烈則是個莫名其妙專做壞事的混蛋,其作用除了引出悲劇,就是等著在最后讓郭靖一刀砍死。相信很多人在讀原著的時候都對這條線不甚滿意,因為這條線里根本沒有人味,倒像是RPG游戲里主角的對手和最終Boss。
然而,這版中制作人員的史觀則相對中立,同時楊康和完顏洪烈的心理描寫都被大量增加。完顏洪烈不是一個貪權(quán)好色的惡徒,而是一個胸有大志,并對包惜弱和楊康感情真摯的真豪杰。楊康也不再是一個滿嘴謊話、認賊作父的敗類,而確實是一個從小錦衣玉食嬌生慣養(yǎng),到了18歲卻又遭逢巨大變故,因此在養(yǎng)育之恩和民族仇恨的矛盾之中被折磨、被壓碎的糾結(jié)靈魂。這兩個任務(wù)不再是簡單的符號,而全都成為了有血有肉的人。我們看得到他們的追求,也看得到他們的痛苦,更看到了他們的求不得。在這一點上,主創(chuàng)們甚至把《射雕》里的這條線改出了一些《天龍八部》的味道。
當(dāng)然,角色塑造的成功更應(yīng)該歸功于演員的表現(xiàn)。完顏洪烈的扮演者鮑大志老師是北京人藝的,這就不用說了。單說周杰。很多人覺得周杰演的楊康不夠帥,不夠像王爺云云。這些觀眾要么是因為演員本人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事情而黑,要么就是沒有明白主創(chuàng)的心思。在這版《射雕》中,楊康的形象從來就不是“帥”,而恰恰是“糾結(jié)”。那種一邊是大宋,一邊是大金,一邊是養(yǎng)育18年的養(yǎng)父,一邊是親生父親和愛人的矛盾,周杰一直演得清清楚楚。要是一味表現(xiàn)小王爺?shù)挠喝萑A貴,反而錯了。相比較而言,之前的版本在楊康這條線上,就不夠深刻了。
當(dāng)然,翻看08版評論的時候,發(fā)現(xiàn)有人盛贊劇中關(guān)于完顏洪烈和楊康的改編如何高明,殊不知這些都是在沿著03版的路子而已。所以說,所有關(guān)于08、17版楊康和完顏洪烈的夸贊,都可以原封不動地給03版。
4、一眾配角幾乎無可挑剔
本作另外一個值得夸上天的優(yōu)點就是一眾配角的精彩演出。關(guān)于全真七子、江南七怪和完顏洪烈,前文已經(jīng)說過,這里就不再重復(fù)了。下面重點說五絕、陸乘風(fēng)、梅超風(fēng)、楊鐵心和包惜弱,草原戲下面另說。不過本人很懶,就懶得截圖了。
其實單看原著,五絕的魅力比起主角們可是要大得多了。大師在設(shè)計角色時,依照五行及其相生相克關(guān)系,賦予了幾位絕世高手的名字、招式(比如一陽指克蛤蟆功)甚至性格弱點(比如黃老邪必中老毒物的激將),可以說是千奇百巧。而他們作為一代宗師的氣概更是高山仰止,讓人神往。
可以說,張版的五絕(當(dāng)然,除了打醬油的老張自己)中,除了孫海英略顯浮夸之外,其他幾位都完美地契合了原著的特點,甚至也和原著一樣,略有喧賓奪主之嫌。
先說黃藥師。以現(xiàn)在的眼光看,東邪其實一點也不邪。應(yīng)該說,東邪只是個穿越回了宋朝的21世紀直男技術(shù)宅(??。┒?。說他技術(shù)宅,是因為他天文地理歷法算數(shù)樂理甚至養(yǎng)花無一不曉。說他直男,是因為他好面子到了極致,也狂傲到了極致。老毒物隨便一激就進套,以及從不認錯只是行動補償,是他的好面子,而能做善事不居善名,甚至別人給他潑臟水他都不屑于爭辯,便是狂到了極致(所以桃花島果然是在山東【大霧】)。說他是穿越的,是因為他對于一切封建禮法都不屑一顧,甚至不去考慮他自己所處的時代背景。所以,他根本就是個生錯了時代的人,所以他也根本懶得搭理別人。所以原文會說“ 湛然若神”,一副出世的模樣,應(yīng)該是個臉上一副無所謂的中年帥大叔——這不就是曹培昌老師在劇中的形象么?
相比而言94的黃藥師,眉宇間英氣太過逼人,顯然太銳利了。至于83么……“明明是我的錯/為什么你不敢恨我”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嗝。一個戀尸癖有什么好說的。
再說白駝山那兩位。不過先跑一句題,孔慶東曾經(jīng)評價血刀老祖,說他“ 光彩照人,壞得光明正大 ”,其實這個評價放到老毒物身上也沒什么問題。老毒物之所以能和其他四位相對正面的人物并列五絕,他的壞顯然也是自稱風(fēng)格,甚至壞得光彩照人的。所以尤勇老師的歐陽鋒一出場是驚到了我的,他一米八的身高正好符合了原著里歐陽鋒身材高大的設(shè)定,而且他處事不驚,做盡壞事卻一副滿不在乎的淡然表情,簡直帥氣到了極致。這種大宗師的氣象,根本不是其他幾部把壞寫在臉上、只會蠻兇斗狠的BOSS形象可以比的。至于歐陽克,這人雖然好色至極,也糟蹋了不少良家女子,但他對黃蓉卻真的是愛到骨頭里去的。貼原文:
歐陽克低聲道:“黃姑娘,多謝你相救。我是活不成的了,但見到你出力救我,我是死也歡喜?!秉S蓉心中忽感歉疚,說道:“你不用謝我。這是我布下的機關(guān),你知道么?”歐陽克低聲道:“別這么大聲,給叔叔聽到了,他可放你不過。我早知道啦,死在你的手里,我一點也不怨?!秉S蓉嘆了口氣,心道:“這人雖然討厭,對我可真不壞?!被氐綐湎拢瑩炱饦淦l子編結(jié)起來。
這短短幾句話其實有千斤重??上У氖牵瑥埌嬷暗陌姹静]有拍出來。修慶演這種“別扭壞”的角色更是水到渠成了,可能也就李解能較量較量。
一燈大師的戲份相比其他幾位要少一些,但是國話的王衛(wèi)國老師還是給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可以說用“寶相莊嚴”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端得就是得道高僧的形象,滿分!
至于孫海英飾演的洪七公,就多少有些浮夸。不過不得不說,洪七公這個角色本身就不是很好把握,他身為天下第一大幫的幫主,據(jù)說一身正氣,但是當(dāng)著郭靖和黃蓉的面的時候又多少有些滑稽。一生行俠仗義鏟奸除惡,沒殺過一個好人,但是自己做事偏又有點不著調(diào)。所以其實各版的表現(xiàn)或浮夸或丑角,其實都半斤八兩。
還要說說黃藥師的兩位高徒。陸乘風(fēng)的出場主要是為黃藥師做鋪墊。號稱五湖廢人的他出場一身漁夫的打扮,以《水龍吟》和黃蓉打了照面,也是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樣,烏蘭寶音老師可以說很好地演出了桃花島人的風(fēng)格。而梅超風(fēng)更是值得大書特書一番。其實看過幾部張版金庸劇的朋友應(yīng)該注意到了,老張對這種擁有特異氣質(zhì)的女性角色(?)是很有偏愛的。比如說,1996年寶島出品的《金庸群俠傳》里還在嘲笑東方不敗是個變態(tài),而這邊2002年上映的《笑傲》里,越劇名角茅威濤老師的東方不敗已經(jīng)美瞎了眾人。(我覺得比林青霞演得還漂亮,哼~)而在《射雕》里,梅超風(fēng)更是出人意料地由著名舞蹈家楊麗萍來出演,不僅符合了原著里梅超風(fēng)頗有姿色的描述,效果更是比港版那一串又老又丑的女鬼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最后說最早出場的楊鐵心和包惜弱,扮演者分別是丁海峰和何晴……好像不需要說了(誤)。不說別的,單就兩人小屋重逢之后,何晴那句“你還活著”真是應(yīng)該榮登B站各種“演技炸裂瞬間”的合集里。那種心死了十八年,一瞬間久旱逢甘霖,只能慘然一笑的場景,實在是聞?wù)呗錅I,見者傷心。當(dāng)然,這對角色塑造的成功還需要感謝趙麟公子出神入化的配樂,在此先獻上膝蓋。后面會再提到。
5、最好的草原戲
不得不說,這是目前為止有關(guān)草原的武俠劇中拍得最好的,沒有之一。就算放在草原主題的電視劇中,03《射雕》的質(zhì)量也絕對上乘。這和演員的選擇以及劇情的安排是分不開的。
對比演員表,不難發(fā)現(xiàn),03《射雕》幾乎搬來了隔壁《成吉思汗》小半個劇組。雖然絕大多數(shù)演員飾演的角色同《成》劇不同,但成吉思汗的飾演者卻是雷打不動的蒙古高倉健——巴森老師。因為幾乎所有的蒙古角色都是由蒙古演員飾演的,所以這版《射雕》的草原戲拍得非常有味道。
不過,最讓人驚喜的角色卻是小郭靖。我甚至一直覺得,各大電視節(jié)都欠小郭靖的扮演者一座影帝。不信的話,大家請去看第5集,小郭靖被激動的柯鎮(zhèn)惡抓著問東問西,嚇得幾乎說不出話來,但是問起仇人,卻立刻怒目一瞪,下意識地說出段天德的名字。這一套鏡頭下來,把郭靖稍有愚鈍,但是性格執(zhí)拗的特點給演活了,真的很難想象這是一個孩子能有的演技。
劇情方面,03版基本沿用了原著中草原部分的劇情,同時也很好地控制了節(jié)奏,并沒有為了讓主角強行出場而省略一些劇情和對話。須知草原上經(jīng)歷的每一件事情,對郭靖而言都是一次成長,草草帶過不僅倉促,而且還容易讓場面變得無比尷尬。比如哲別出場的一段戲,03版把原著里與博爾術(shù)斗箭的一段拍得酣暢淋漓——什么?你覺得箭頭碰箭頭太假?可是人家原著里寫得啊——把哲別如何求換郭靖的性命,和博爾術(shù)最后如何英雄惜英雄不忍射殺哲別,到最后哲別對成吉思汗手下的英雄拜服并投降交代得清清楚楚。至于反例么(我先不吐槽倆蒙古人為什么會比劍)——
“等等,哲別,殺了個十夫長,就這么想走?”
“最多是我償命?!?/blockquote>“不用。你只用答應(yīng),做我的十夫長,就行了?!?/blockquote>“(跪)大汗饒命之恩,赴湯蹈火死而不悔。”哈哈哈哈哈哈嗝。
6、給作曲趙麟老師獻上膝蓋
03《射雕》的制作精良也體現(xiàn)在大氣磅礴的音樂上。甚至以在下愚見,把這版當(dāng)做背景音樂聽都是極好的。曲調(diào)如何優(yōu)美、編曲如何磅礴大氣這些就不說了,單說他居然給包括包惜弱、楊鐵心的幾乎主要演員全都寫了主題!這一般是歐美或者日本的大制作才有的態(tài)度和成品,不得不說趙麟老師當(dāng)真有乃父之風(fēng),佩服!
具體不展開了,回頭單開一貼專門說。(當(dāng)然,有些地方好像用得有點小問題,都回頭再說)不過有點遺憾的是,趙老師似乎還是不夠皮,不然歐陽鋒逆連九陰真經(jīng)那里,應(yīng)該給他配一個倒置的主題什么的hhh
7、大缺點:武指和剪輯同時玩兒嗨了
7.5、小缺點:那些小錯哎(扶額)
來不及寫了,回來編輯。
現(xiàn)代新派武俠大家,金古溫梁四人各有特色,但是毫無疑問的是,相比而言金庸的書迷是最多的。但是細細想來,四位大家的文筆各有所長,寫出來的故事也各有風(fēng)味,如梁羽生之文采斐然,古龍之超逸絕倫,溫瑞安之波詭云譎,那么,為什么金庸的讀者數(shù)量成了最多呢? 在我看來,是因為金庸雖然論文采未必能及得上梁羽生,論飄逸不羈未必能及得上古龍,論懸念和詭秘也未必能及得上溫瑞安,但是只有金庸,用他的一桿筆寫出了一個帶有家國情懷的江湖。 金庸的小說與其他三位大家不同,往往帶著很強的歷史厚重感和濃烈的家國情懷,如書劍恩仇錄中的反清復(fù)明,天龍八部中的胡漢恩仇,碧血劍的悲壯的忠烈,如倚天屠龍記中的驅(qū)除韃虜、復(fù)我河山,林林總總,都是如此。 而在我看來,金庸小說中將家國情懷寫的最多的,便是射雕英雄傳。 因為射雕英雄傳中的主角郭靖是一個由家國情懷催生出的一代翹楚,是一個由家仇國恨塑造成的一個俠之大者。 誠然,郭靖從小在蒙古長大,蒙古的居住方式應(yīng)當(dāng)是逐水草而居,但是郭靖的內(nèi)心卻是充滿了家國情懷,當(dāng)然,這樣的郭靖也就必然會看重所謂的家仇國恨。因為郭靖的第一任教育者李萍重視家仇,所以在教育郭靖的時候自然就會重視對于仇恨感的培養(yǎng),所以那個年幼而愚鈍的郭靖才會牢牢地記住自己仇人的名字,段天德。 一個連自己的爹娘名字都記不住,連自己家里有幾只羊都未必能夠數(shù)的清的孩子,居然能夠牢牢記住一個自己從未見過也并未和自己有過任何交集的人名,在這期間,我們不知道郭靖的內(nèi)心里到底明不明白這個名字對他來說代表了什么,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是郭靖家國情懷的開始。 看到這里,我覺得有些朋友會問,你剛剛不是在說郭靖家仇嗎,為什么又說這種記住仇人的名字是家國情懷的開始呢? 因為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有些家國情懷往往是伴隨著所謂的“家仇國恨”的,比如古人寫過的“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比如古人說過的“愿直搗黃龍,與諸君痛飲”。寫這些詩句的人,他可能一輩子都沒有到過樓蘭,也可能一輩子與生活在樓蘭的人沒有任何交集,說著要直搗黃龍的人,更可能一輩子也沒有到過黃龍這個地方。但是在這個時候,所謂的樓蘭,所謂的黃龍,是他們家仇國恨的一個具象的表現(xiàn),正如郭靖心中的段天德那樣,他有可能和段天德一輩子都沒有交集,也可能有了交集而不自知,但是他就認為段天德是他的仇人,因為這個名字所代表的,是一個破壞了自己家庭的人。而郭靖此時,應(yīng)該已經(jīng)有的所謂“家”的概念,請注意,這里的“家”,不是古代蒙古人的帳篷蒙古包,也不是古代金人那種本身就是搶奪而來的房屋,而是那種生于斯長于斯,無時或忘的故舊家園。 也就是因為李萍在郭靖的心中種下了這樣的一顆種子,所以郭靖才能牢牢記住這個對當(dāng)時的他來講并無意義的名字。 也正是因為年幼的郭靖牢記家仇、想要報仇,所以才能獲得了江南七怪的認可,才打開了自己通往江湖的那一扇門。
而在射雕英雄傳中,郭靖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接受者,在很多事情上和蒙古草原的那些角色是不同的,因為他的心中有著與其他人不同的家國情懷,比如他自小時候開始就已經(jīng)有過的見義勇為,無論是仗義救哲別,還是豹口救華箏,都是這種情懷的體現(xiàn)。 郭靖在與江南七怪相遇之后,一直在跟隨幾位師父學(xué)武功,他學(xué)武功的初衷,并非是因為自己喜歡,也不是因為有人強迫他,而是為了簡單的兩個字——“報仇”。 因為這個時候的郭靖,雖然心中有了家國情懷的種子,但是這顆種子卻還遠遠沒到發(fā)芽出土、茁壯成長的時候。而且剛剛開始學(xué)武的郭靖,心中只有家仇,并無國恨,也談不到什么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然而到了后來,郭靖心中的那顆種子慢慢生根發(fā)芽,才有了家國之念,才有了應(yīng)有的家國情懷。 比如在射雕英雄傳中的第二十三回有這樣的情節(jié):……黃蓉道:“詞倒是好詞?!惫盖笏龑⒃~中之意解釋了一遍,越聽越覺不是味兒,說道:“這是大宋京師之地,這些讀書做官的人整日價只是喝酒賞花,難道光復(fù)中原之事,就再也不理會了嗎?”黃蓉道:“正是。這些人可說是全無心肝?!薄嘎犃舜笈?,喝道:“這高宗皇帝,便是重用秦檜、害死岳爺爺?shù)幕杈 ?可見到了此時,郭靖的心中已然不光有家仇,還有國恨,也正因為在南宋那個積弱不振、內(nèi)憂外患的時候郭靖心中能夠?qū)页饑薏辉鼞眩拍荏w現(xiàn)出他是一位英雄好漢。如果郭靖心中只有家仇的話,那便談不到什么家國情懷,他自己也只能是一個以勇力報私仇的人,決成不了什么英雄,也就不會有后來的為國為民,據(jù)守襄陽的俠之大者了。 而到了本書的末尾,郭靖心中的家國情懷更為明顯和濃烈,此時的郭靖雖然年紀并不算大,但是他的心中所想,卻頗為深刻。因為他心中此時的家國,已經(jīng)遠遠不是一家一國的興衰成敗,而是天下眾多家庭邦國的境況。 在射雕英雄傳第三十九回中曾經(jīng)描寫過郭靖心中的想法:…………完顏洪烈、魔訶末他們自然是壞人。可成吉思汗呢?他殺了完顏洪烈,該說是好人了,卻又命令我去攻打大宋;他養(yǎng)我母子二十年,到頭來卻又逼死我的母親。 「我和楊康義結(jié)兄弟,然而其人始終懷有異心。穆念慈姊姊是好人,為甚麼對楊康卻又死心塌地的相愛?拖雷安答和我情投意合,但若他領(lǐng)軍南攻,我是否要在戰(zhàn)場上與他兵戎相見,殺個你死我活?不,不,每個人都有母親,都是母親十月懷胎、辛辛苦苦的撫育長大,我怎能殺了別人的兒子,叫他母親傷心痛哭?他不忍心殺我,我也不忍心殺他。然而,難道就任由他來殺我大宋百姓? 這一段足以說明,此時的郭靖已經(jīng)跳脫出了一家一國的概念,開始為天下所有的人考慮了,這一轉(zhuǎn)變也正轉(zhuǎn)到了傳統(tǒng)文化中“博愛”、“仁義”的內(nèi)容中來,可以說此時郭靖的家國情懷,才算是真正的成熟。
當(dāng)然,在這本書中,不僅僅是有郭靖這一個正面的角色,還有幾個角色也有著不同家國觀念,與郭靖的家國情懷遙相對比。 比如成吉思汗鐵木真,這個人物在射雕英雄傳中是以一個偏向于正面的角色出現(xiàn)的,尤其是在小說的前期更是如此。但是對比郭靖的這種由初始到堅定再到成熟的家國情懷,我們不難看出,書中鐵木真的家國觀念并不成熟,而且是越往后看越為偏激。如果說前期他在統(tǒng)一蒙古的過程中進行的戰(zhàn)后屠殺還能被稱之為“必要”或者是“復(fù)仇”的話,那么他在本書后期的表現(xiàn)則是完全脫離了道德和人性的約束,無論是他對花剌子模的屠殺,還他麾下的兵馬是對南宋漢人的燒殺擄掠,都是讓人看來便覺得觸目驚心,尤其是在初期金庸出力將鐵木真塑造為一個近乎英雄的形象的前提下,對比起來就更顯得頗為凝重和肅殺,也更令人觸目驚心。 在我看來,神雕英雄傳中的鐵木真,有英雄之力,有英雄之氣,有英雄之威,有英雄之時,有英雄之勢,也有英雄之眾,但是這樣的一個人,他始終沒能成為一個真正的英雄,甚至他在自己臨死之前,恐怕也并未想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英雄。 很可惜,我認為他距離成為一個真正的英雄,只差兩步。一步叫作英雄之心,一步叫作英雄之道。 其中,英雄之心就是指一顆擁有成熟堅定的家國情懷的心,只有擁有了成熟堅定的家國情懷,才能夠行英雄之事,成英雄之業(yè)。 可惜,射雕英雄傳中的鐵木真,并沒有英雄之心,而他又是生于蒙古長于大漠,對于道德、法律、傳統(tǒng)乃至于與旁人的情感都與郭靖不同,所以,他這個角色注定無法獲得英雄之道。同時,因為他始終不明白英雄之道,卻又不接受英雄之道,所以,他最終也沒有成為一個合格的英雄。雖然在結(jié)尾處他還是死鴨子嘴硬,回答郭靖,說郭靖的話都是“孩子話”,但是在他的內(nèi)心中,其實是明白郭靖的正確的。否則他在死前也不會念叨著“英雄……英雄”。 也正因為如此,金庸才在射雕英雄傳的后記中寫道:曠古未有的蒙古大帝國,到成吉思汗的孫子手里才建成。但基礎(chǔ)是成吉思汗奠定的。無敵于天下的蒙古軍隊的一切軍事制度和軍事技術(shù),也是成吉思汗一手建立的。他是人類歷史中位居第一的軍事大天才。他的西征南伐雖然也有溝通東西文化的功勞,但對于整個人類,恐怕終究還是罪大于功?!渡涞裼⑿蹅鳌匪灀P的英雄,是質(zhì)樸厚道的平民郭靖,而不是滅國無數(shù)的成吉思汗。
如果說射雕英雄傳中的成吉思汗距離成為真正的英雄只差兩步,那么身為他的義兄弟的楊康,則是距離成為英雄有無數(shù)步的距離。 楊康夠狠,必要時連自己的幫手甚至是自己的義兄弟都能夠犧牲。 楊康夠聰明,他的智商比起郭靖來那真是好的多了,他的心機比起郭靖來也要深沉的多,無論是背地里跟著梅超風(fēng)學(xué)九陰白骨爪,還是幫助歐陽鋒在桃花島上殺掉江南五怪,無論是故意放走柯鎮(zhèn)惡,還是殺掉歐陽克以圖西毒傳承,都可以看出他的心機。 但是在射雕英雄傳之中,他的成就卻遠不能與郭靖相提并論,因為在他的心中,完全沒有一個成熟的家國情懷。 按理說楊康生長在金國的王府中,做的也是金國的小王爺,他小時候的生活學(xué)習(xí)的環(huán)境絕對是比郭靖要好很多的,但是我卻不知道他都學(xué)了些什么。 從小說中看,如果郭靖可以說最終是擁有一個成熟的家國情懷的話,那么從始至終,楊康就是完全沒有家國情懷的這個概念。 郭靖從小在蒙古長大,他對蒙古也很夠意思,無論是救拖雷、哲別,還是作為右軍元帥幫蒙古大軍西征,做的都是挺好的。郭靖心向南朝,所以他會希望宋國勵精圖治,會據(jù)守襄陽抵抗蒙古。 但是楊康就不一樣了,他長在金國,但是始終沒看到他對金國有什么突出貢獻,所以我一直很納悶,楊康作為一個金國的小王爺,平時養(yǎng)尊處優(yōu)也就罷了,可是他似乎對金國的歸屬感也不見得多么強烈。 所以我覺得楊康這個角色是作者寫出來的,家國情懷缺失的一個角色,為的就是要對比郭靖。 從家國的角度上來講,楊康其實是一個沒有歸屬感的人,他爹他娘估計是長期分居,感情也并沒有多好,這樣的一個家庭,稱不上是一個正常的家庭,而楊康對于金國的歸屬感又是很弱的,甚至我覺得楊康對金國的歸屬感遠沒有郭靖對蒙古的歸屬感強。 所以楊康的家國情懷的缺失導(dǎo)致了他不知道自己為誰而活,也不知道為什么而活,所以這樣的角色,最后就只有死路一條。 其實有一個人能夠有機會拯救楊康,那就是穆念慈,但是由于穆念慈本身的性格和楊康對她提出建議的排斥,所以最終楊過也只能是個無父的遺腹子。
總而言之,金庸先生在這一部射雕英雄傳中,給我們這些讀者展現(xiàn)出了一個非常真實可信的江湖,展現(xiàn)出了一段厚重的紛亂歷史,也為讀者展現(xiàn)出了不同的家國情懷。 在射雕英雄傳中,作者并沒有像有些武俠作品一樣,把有些角色寫的高大全偉光正,也沒有吧一些角色寫的一無是處,同時,他成功的把一段厚重的歷史引入了角色之間,在描繪武俠世界的同時引領(lǐng)著讀者進行關(guān)于各種歷史問題的思考。 因為所有的歷史都是人的歷史,所有的歷史都是人性的體現(xiàn),而家國情懷作為人性之中必不可少而又能被稱之為是最重要的一點,在射雕英雄傳中被金庸先生寫的頗為精彩。 這部小說其實有很多的地方能夠體現(xiàn)復(fù)雜的人性,也有不少地方是在直接分析人性或者是對人性進行拷問,但是由于金庸先生的如椽大筆,我們在閱讀這部小說之時往往并不覺得我們是在閱讀一部體現(xiàn)了復(fù)雜人性的書籍,這其實也是金庸小說的高妙之處。 我想,也正是因為金庸小說的這個特點,所以這些作品才真正的做到了以人性寫歷史,以歷史帶人物,人物說故事,以故事說人性吧。 全文完結(jié)……手機打字好累
作為90后,我大概是讀小學(xué)5年級的時候第一次在電視上看射雕英雄傳,至今覺得很幸運自己第一次入眼的版本是張紀中版本。尤其是后來看了金庸的所有原著(除了雪山飛狐和越女劍),能接受的影視化作品還是大陸這幾版,更小的時候大陸電視臺也曾反復(fù)播放tvb的天龍和神雕,這兩個vb版本的場景配樂對我來說也很經(jīng)典,但成年之后,也看過幾眼后面新拍的版本,但終究還是覺得張版的這幾版應(yīng)該排在前面。
說武俠小說是成年人的童話,這個說法有趣但也特別貼切。其實回想金庸寫作這幾部經(jīng)典的小說的時代,再結(jié)合小說還有電視劇里呈現(xiàn)的那些其實很夸張的武功及所謂的武學(xué)內(nèi)容,換一個角度講,包括金庸在內(nèi)的從19世紀末以來的那些武俠小說,未免不是一種意淫,一種對人的平庸脆弱的肉體的現(xiàn)實的逃避,一種對現(xiàn)實世界里國家與民族民眾的無力的嘆息。
但武俠小說作為一種原本并不入流的“地攤文學(xué)”卻能在金庸的筆下成為一代經(jīng)典,金庸也終于在華語通俗文學(xué)世界里堪配大師,除了他奇譎豐富到令人乍舌的文學(xué)想象力構(gòu)思了一個個蕩氣回腸的故事,塑造了一個個極其豐富立體有血有肉的人物,人物之間真摯動人的情感讓無數(shù)的讀者談?wù)摬槐M之外,相比于其他有名氣的武俠小說作者,金庸之為金庸,更是在于他幾乎是最后一個在中國文學(xué)徹底西化之前,還凝結(jié)和保留了最后一點傳統(tǒng)文學(xué)的寫作方式、文字語感甚至價值觀的寫作者,也是近代一百多年以來面對外部世界的沖擊導(dǎo)致的社會結(jié)構(gòu)巨變里,中華文明第一次產(chǎn)生家國意識和民族意識在他這個個體身上的意識結(jié)晶。
橫向上,金庸小說涉及到了中華文明圈波及到的幾乎大部分地域,蒙古、遼金、華北、中原、西域、江南、西藏、西南、閩臺 etc. 天南地北,對這些地域的描寫和情節(jié)背景的烘托,不能不讓很多讀者心里對金庸小說里的情節(jié)產(chǎn)生一種壯闊豪邁的感受,這一點在讀小說的時候讓我感受頗深。雖然我意識到可能大部分“正?!钡淖x者更應(yīng)該是被小說里的情節(jié)張力,被人物之間的沖突和愛恨而吸引,可能忽視掉了金庸的寫作里,他筆下這個濃郁的“中華”背景。
縱向上,金庸小說幾乎每一部都會明確一個真實的歷史時代,會涉及到很多真實的歷史人物,尤其是射雕三部曲。所以金庸作品里歷史感非常的濃郁,有時候甚至?xí)屓送浀暨@是武俠小說而絕非歷史小說,所以我想金庸的小說也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很多中國人對一些歷史人物的印象和觀感。但必須要明確的是,無論如何,金庸先生終究是一個生活在現(xiàn)代世界里的人(金庸出生于1924年,五四運動之后),所以他筆下的故事的視角其實肯定不能夠是故事發(fā)生的真實時代里的人們真實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而恰恰是20世紀以來被外部文明激烈沖撞,處在轉(zhuǎn)變中的一種視角·····
總而言之,體會到這些“背景”之后,體會到金庸之為金庸之后,對央視版的那幾部金庸劇產(chǎn)生偏愛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有人不喜歡大陸版,理由是認為大陸版的把武俠劇拍成了水滸或者歷史劇,恰恰表明了其對金庸作品的欣賞無能。雖然其實這幾部也有很多缺點,比如大陸第一次拍的《笑傲江湖》,鏡頭和剪輯差強人意,配音雜亂,在影視制作這一塊兒可能不如香港的成熟,李亞鵬的癟嘴也讓人有些失望。但是這一版的東方不敗很贊,最后一集令狐沖和任盈盈在山水之間的琴簫合奏這一幕實在是讓人心神蕩漾!
而03版射雕,就比笑傲在鏡頭調(diào)度方面成熟一些,好像預(yù)算也更充足。讓我驚艷并且一直偏愛03版射雕的其實主要是所有在蒙古的戲份——基本上我看射雕就看在蒙古的那些戲怎么拍,迄今為止只有這一版把蒙古人的感覺拍到家了。
就第四集第五集在蒙古的那幾場戲,蒙古人的衣著發(fā)型,神態(tài)氣韻,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方式,蒙古人的價值觀,大漠的風(fēng)沙、光線、哲別頭上的汗珠和污漬,人們和馬匹身上可見的塵土,哲別和安達結(jié)交的時候彼此的眼神表情舉止,小孩子被剃掉部分頭發(fā)的發(fā)型等等,完全滿足了我對于金戈鐵馬的蒙古人的想象——當(dāng)然我也只能說是滿足了我的想象。
那么在總體劇情反而比tvb版更尊重原著的情況下,喜歡人文歷史地理的我真的就很難不更推崇這版,所以對我來說這部射雕里周迅的鴨嗓和李亞鵬的表演只是瑕不掩瑜的瑕而已。畢竟在劇情上其實大陸版沒有什么好說的,因為跟原著出入不大,也不會像tvb那樣出于粵語臺詞的需要大量改動人物臺詞。雖然從原著出發(fā)也不能說沒有這樣那樣的缺點,比如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和動機,還有人物情感的深度——這也是金庸小說的動人之處——就因為影視呈現(xiàn)的局限而往往被直接忽略掉了,所以其實倒也理解金庸先生給這版評價最高但卻認為只是及格——跟想象力相比,永遠沒有完美的版本。
張紀中這幾部金庸劇的制作唯一讓我覺得挑剔的是除了笑傲之外,其余幾部里奇怪的打光,這個問題在06的神雕里尤其明顯,就是所有夜晚的戲,光線會從莫名其妙的角度出來,既讓人物的臉色顯得奇怪,也很出戲,可惜了。
除了郭靖和楊康的選角,好像也沒那么爛
這是一部被嚴重低估的大陸武俠,當(dāng)然這部劇還有不少不盡人意之處,但其他任何一部射雕的綜合水平都比不上該部。 張智霖那部可算合格,其他各版連合格都算不上
蔣勤勤不錯,最美穆念慈,柔中帶剛很有原著的感覺。周迅和李亞鵬也算中規(guī)中矩完成任務(wù),就是周杰挫了點。這版比83版大氣多了。
喜歡周迅
最喜歡的一版射雕!
2003版射雕其實是很用心的一部電視劇,配角個個出彩,景色分外養(yǎng)眼,動作設(shè)計非常意境,配樂也很有特色,主題曲相當(dāng)有蒼涼感,這實在是一部被低估的電視劇。拍攝周期七個月在國產(chǎn)劇中屬于精良制作了。惡評連連的唯一解釋是:他試圖顛覆那個象征著許多人青春和初戀的83版。他不懂的是,初戀永遠是
忠厚不等于弱智,謝謝
偶真的不記得別人津津樂道的八幾版了,就記得這里面風(fēng)景如畫,這兩人也有真正的火花
片頭曲那段畫面很有俠味
非常喜歡,入心刻骨
沒錯這就是我最喜歡的版本
張胡子拍的金庸劇中最OK的一部。
明明很好看,黃翁版不過是浮云。
周杰的楊康扣半顆星,李亞鵬和周迅沒用配音扣半顆星。剩下的我真不知道有什么可扣的了。
這是唯一評的一部電視劇,被義憤的年代毀掉的誠意之作。中港臺三地有史以來最棒的武俠劇。
楊麗萍不愧為史上最美梅超風(fēng)
歌真的很好聽!
最貼近原著的射雕,最有千古俠情的武俠劇,沒有之一,片頭曲蕩氣回腸,古韻渾厚,開口就咬的狗狗你們看過幾部金庸原著,懂個一毛的武俠精神?
無法相信評分如此之低
那時候高中還沒畢業(yè),李亞鵬是二傻子,周迅是公鴨嗓。當(dāng)然,那時候還沒有天后的戲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