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10年前就聽說這部片子啟動選角和拍攝了,5年前聽說要上映,現在已經是2023年了,到底是個什么情況?號稱投資30個億的電影,一出場就顛覆所有人的想象,這期待值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讓人提不起興趣了!如果前三年害怕疫情影響觀影無法回收票房,那么今年暑期檔能否上映呢?三部曲,這速度我估計十年也看不完。30億投資意味著100億票房回本,我估計懸了,等著虧吧!
戰(zhàn)狼成功,說明國人愛國家;李煥英成功,說明孩子愛媽媽;魔童成功,說明父母愛娃娃;阿凡達成功,說明人類愛環(huán)境;泰坦尼克號成功,說明情人愛浪漫… 所有成功的影片都有它的普世的感情內核在里面。這也反映了當下國人的心理狀態(tài)。當下一些大片,頗有票房號召力,或場面壯闊,或戰(zhàn)斗激烈,或造型細膩,或包袱密集,但如果少了情感經營和人文關懷,那就只是個爆米花電影,看了就被忘了,不會是偉大的作品。 那么封神三部曲的情感內核會有哪些呢?在我心目中,應該是國人骨子里的家、國和天下。家有父子夫妻,國有君臣百姓,天下有蒼生萬物與大道輪回。 1 先說父子。 常言虎毒不食子,紂王竟然對子嗣殷郊殷洪痛下殺手,足見他何其昏庸荒謬。面對如此的父王和祖宗的基業(yè),殷氏兄弟情何以堪,內心是何其掙扎,這本身就是很值得藝術加工的、虐心而又糾結的父子關系。在傳統(tǒng)文化里,“子孫滿堂”往往被認為是家族興旺的主要表現,所以“周文王生百子”都被認為是祥瑞之兆。不光對親生骨肉,周文王甚至對他的第一百個兒子、也就是荒郊野嶺認養(yǎng)的雷震子都十分慈愛。所謂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或曰愛民如子,這不正是一個優(yōu)秀的君主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嗎?有了"父慈"鋪墊在前,伯邑考替父贖罪,雷震子救姬昌的"子孝"的情節(jié)便可以水到渠成,繼而觸及觀眾內心??偨Y下來,一邊是紂王的斷嗣絕后,一邊是周文王的兒孫滿堂,這是何其夸張的藝術對比! 除了上面說的兩對父子,封神中還有一對更貼合現實,不左不右的父子情,那便是李靖和哪吒。我并不覺得封神電影會花大筆墨在哪吒出道的黑歷史上。一是因為,故事本身太耳熟能詳,而且最近又被影視化的過了火, 重新拍一遍不會有太多新鮮感和震撼力;二,他無故殺人的情節(jié)太不講理,比如石磯娘娘。但是,父子決裂,割肉還骨,最后又冰釋前嫌,上陣父子兵的戲碼可能會保留。試想一個叛逆少年歷經生死離別后,幡然悔悟、父子和好如初的過程,不正映射著當今多少家庭的緊張的父子關系,并寄托了多少當事人重歸和好的愿望? 2 史詩大制作電影沒有愛情元素是絕對不可能,所以我們再說男女情愛。電影中可能會出現黃昏戀、人妖戀、人仙戀和單相思/三角戀等多重愛情形式。 姜子牙與掃把星之間的婚姻,屬于中國傳統(tǒng)的經人介紹,最后在你不知我、我不知你的情況下,就糊里糊涂的地締結了連理?;楹笠驗槭澜缬^價值觀人生觀格格不入,導致婚后沖突不斷,最后大難臨頭各自分飛。原著本身細節(jié)就很豐富了,電影劇本如果能凸顯出婚姻的圍城和困境,比如貧賤夫妻百事哀,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等,相信能引起一批中年觀眾的共鳴。 紂王和狐貍精之間愛情可以分三個階段演繹。先是流于色相表面的,青春的揮霍和肉欲的放縱等。這段時間妲己壞事做盡,一心為主;到后來狐妖有了真愛,兩人更是你儂我儂,如膠似漆;狐妖在使命和愛情間徘徊矛盾,無所適從。外面狼煙四起,紂王都置若罔聞,得過且過,醉生夢死,心灰意冷。最后階段,妲己揭曉身份,紂王震驚之余,卻以跨越物種的博愛接納了她。之后大徹大悟,奮起挽救祖宗基業(yè),卻為時已晚。妲己在愛的感召下,自由意識覺醒,擺脫女媧的控制,呼喚出眾妖與西歧決一死戰(zhàn),力保商紂…… 龍吉公主和洪錦上演的那出,用幾個關鍵字形容,郎才女貌,不打不相識,最后是家有仙妻。影片劇本在開始處就可能鋪墊出洪錦由來已久的棄暗投明的想法。在二人斗法過程中,洪錦的憐香惜玉和克制忍讓應會突出出來,以至于后面的打斗越來越曖昧十足,郎情妾意。最后,洪錦情愿被愛情俘獲,實現了政治理想和美好愛情的雙豐收。婚后的家庭生活中,神仙姐姐可能會時不時施展一些調皮有趣的小仙術,以刻畫二人的甜蜜婚姻。萬仙陣中,面對強大的截教對手,夫妻同心,互相扶持,直至壯烈仍因執(zhí)手共死而不悔一生,感天動地,足以俘獲青年男女觀眾的心。 土行孫和鄧禪玉個人覺得可能會安排三角戀。首先原著中封建糟粕太嚴重,情節(jié)上太不合理,尤其是太不尊重女性。首先原作者直接抄襲了水滸中的矮腳虎王英和扈三娘的原型,女性被刻畫得無頭無腦,毫無反抗意識。扈三娘那邊是殺了全家還委身下嫁,這個鄧嬋玉則是被好色之徒俘獲,然后在一群偽君子的安排下,被強暴并很快認了命,還把老爹拉來投降了西歧。電影劇本肯定不容許這樣的劇情出現,所以可能有三:一、土行孫人物直接砍;二、土行孫保留,但鄧嬋玉并沒跟他成婚,土行孫只是單戀而已。三,土行孫求而不得,只因鄧嬋玉鐘情其他男性主角,如殷郊或姬發(fā),上演三角戀。而最后鄧嬋玉為土行孫真情實感所動,在澠池縣雙雙赴死,最后生未同巢,死卻共穴,如此虐戀定讓人感慨萬千。 總結下來,封神中出現的僅有的四對男女CP,可能以如此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或謹慎現實、婚姻圍城,或色欲泛濫、青春恣意,或浪漫美好、男才女貌,或相思苦戀,蕩氣回腸。 3 說完家庭,染指一下君臣百姓。 自古以來,明君求賢若渴,昏君謀害忠良。檀溪之太公釣魚,炮烙之梅伯炙肉,便是鮮明的對比。原著中,君王就那么兩類,可王座之下沙場之上,卻集齊了臣子的眾生相,給劇作者提供了廣泛的改編素材:有忠心耿耿,冒死直諫者,如梅伯之炮烙,如比干之挖心;有東征西戰(zhàn),為國捐軀者,如聞仲之絕龍,如桂芳之西征;有迂腐死忠,負隅頑抗者,如張奎之澠池,如殷破敗之唇舌;有溜須拍馬,壞事做盡者,如費仲之受賄,如尤諢之擅權;有看清時局,棄暗投明者,如蘇護之反詩,如九公之歸周;有君逼臣反,不得不反者,如文王之吐子,如飛虎之五關,等等等等。 再說君主和百姓。稅賦徭役體現了君主和人民間基本的經濟關系;刑法牢獄是帝王對百姓政治統(tǒng)治的集中反映;旱澇瘟疫則考察國家機器處理突發(fā)事件的能力。原著有對商紂的鹿臺和文王的靈臺的建造過程的描寫。紂王自然是強迫勞動,天怒人怨。而文王是自愿有償勞動,人心歡喜。紂王的刑法自不必說,五花八門,無所不用其極。而西歧這邊,則鮮有描繪。旱澇瘟疫這種天災,因為封神的神話屬性,被演義成了人禍,如十絕陣,如瘟癀兵。原著確實也描寫了正派力量面臨如此禍患的積極態(tài)度和非凡能力,但個人認為原著針對百姓遭受疾苦和周武王體恤民情的筆墨還是缺乏力道,電影劇本應做適當加強。 4 最后說天下。狹義的天下應指國與國的關系。封神所構架的世界,似乎除了殷商和諸侯國,便只?;氖徶亓?。宗主國與諸侯國之間,除了信任臣服,就是狐疑造反這兩個選項。原著中的東西南北四大伯候或被殺或被困,還有影片中的質子旅的設定,反映了商代末年紂王和幾個國主之間的不信任關系。最后八百諸侯齊集孟津的橋段,有點二戰(zhàn)期間中英美在開羅開會討論作戰(zhàn)計劃和戰(zhàn)后規(guī)劃的味道。 說到天下,其實還要進一步跨出人的界限。比如,通天教主的諸多入室弟子都是得道的妖精,如靈牙仙(象),龜靈圣母(龜)等,這說明通天本身跟孔子一樣,是有教無類的。后來通天因為死了好幾個愛徒,大打出手,不但不會讓人覺得小氣,反而有點師者應有的霸氣。紂王與九尾狐的愛情也是超現實主義的,雖有違傳統(tǒng),但用現代人的眼光,只要感情真摯,旁人也無權指手畫腳。由此可見師徒之情,夫妻之情也是可以跨越物種隔閡的。 再進一步的天下,便是大道無情,陰陽輪轉,不知封神到底會給我們營造一個如何的宇宙觀。大概率它是客觀冷酷,無私無情的,便不再是我們的討論范疇。不管怎樣,一個王朝的隕落,伴隨著一個時代的興起。大時代大環(huán)境代表著客觀規(guī)律和無形大道。在國家危難、兵荒馬亂面前,弱小的個體所展現的人性的光輝是值得歌頌的;在面對生死大考時每個人的艱難抉擇所反映出的內心世界是值得挖掘的;在合作共贏和矛盾沖突時,人與人之間的復雜情感關系也是值得考察的??傊肷钊肴诵?,就要以人為本。<封神>千萬不要失了焦點,光注重神仙神獸的造型,大戰(zhàn)斗法的CG場面,忘了探求它最應在意的最樸素的情感內核。因為有了感動,才會喜歡。只有喜歡,才有票房嘛。
我們知道,烏爾善沒拍過幾部長片,除了風格化極強的處女座《刀見笑》,被低估的好萊塢游戲電影風格的《畫皮2》,還有就是觀眾勉強接受的《尋龍訣》。其實,《畫皮2》對于第一次做商業(yè)電影的年輕導演來說已經很合格了,趕上好萊塢商業(yè)片中等水平的制作效果。
中國不缺好題材,不缺好創(chuàng)意,也不缺買賬的熱情觀眾,中國的影視從來都沒有過工業(yè)化,美劇可以連續(xù)十幾季,同一批演員一直延續(xù)下去,就算角色可以領便當,核心還是穩(wěn)定的。。。一部日本動漫可以連續(xù)七八年用穩(wěn)定的聲優(yōu),絕不換人,哪怕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小配角。。。再看看大陸的IP混亂成什么樣子,一個系列小說可以拆成N個版權賣給N個公司,劇組走馬觀燈換了一個又一個,還TM重復的翻拍,連《畫江湖》都要翻拍,更別說金庸劇都拍爛了。資本不用到正地方,胡亂堆砌,扎堆,賭博,把觀眾當2B。。。哪有什么做事兒的堅持和決心,看看人家漫威,看看凱文費奇。
中國永遠不會有經典IP和純正的影視文化,更加不會完成影視工業(yè)化。如果《封神》嘗試成功了,烏爾善按照電影工業(yè)化的流程做出了精品,那就是里程碑意義的嘗試,北京文化投的這十八個億就是中國電影工業(yè)的奠基石。
第一部看下來,感覺電影制作團隊真的用心了,推薦大家去看。 演員演技都在線,老戲骨就不用說了,這里要特別表揚年輕演員,沒有一個讓我感到失望的,男兒個個錚錚鐵骨,肌肉發(fā)達,陽剛之氣滿溢屏幕,女兒(特指妲己扮演者)性感嫵媚盡展陰柔之姿,同時也很好地詮釋了狐妖的妖獸之性。并且,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細節(jié),殷壽在王宮突然當場殺人,旁邊的宮女個個被嚇得連聲尖叫,連滾帶爬,當紂王拿著寶劍走到姬發(fā)旁邊時,鏡頭給到殷壽的特寫有一個宮女也在鏡頭內,她是五體投地,瑟瑟發(fā)抖,生怕下一劍刺死的就是自己,這讓我不得不佩服導演對細節(jié)的把控程度,連露臉鏡頭都沒有的群演都這么入戲,可想而知觀眾當時的代入感有多強,總而言之,所有人的表演都是貼合實際不浮夸做作。 特效,放在2023年的今天雖已經不算驚艷但也算是把錢花在刀刃上,符合商業(yè)大片的基本標準,有較強的真實感。 場景道具,據說導演和團隊都是考據狂,每個場景和道具都會詳細翻查史實資料以做到盡可能的還原,這點在大屏幕中可以明顯感知。但我也要指出一個缺點,就是王公貴胄們的服飾和道具雖然都很有質感,但是都太新了,一看就是工業(yè)時代的產物,沒有那種古樸的落后的農業(yè)社會的感覺,王宮的基礎設施也是如此,不知道大家能否明白我想表達的意思。
劇本,主題是弒父與奪權這個比較敏感的人倫政治題材。導演對標的應該是《指環(huán)王》三部曲,可見其抱負之大,不想浮于表面的決心。我并非原著黨,整體看下來,十分扎實,邏輯合理,節(jié)奏明朗,剪輯順暢,情節(jié)都是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一點也不拖沓。但也還是有一些小瑕疵,比如殷郊為保護父親,當著滿朝文武的面要殷壽傳位于他,我們這些電影院的觀眾當時看到這段都笑了起來,為什么笑?因為殷郊這樣一個從小在王宮大院里長大的王子被塑造成了一個毫無城府的傻白甜。其次就是劇本的臺詞都過于現代化,不像是兩千多年前的古人說出來的,這點大家如果玩過古劍奇譚第一部這個游戲的話,你就知道什么叫有古韻的臺詞了。
最后,希望《封神》可以在國內國外大賣,同時也期待第二部和第三部在明后兩年如期上映,中國從來不缺好的題材,缺的是用心制作電影的人,一定要良幣驅逐劣幣,把爛片打得屁滾尿流,這樣,觀眾才會看到越來越多的好作品,祝中國電影越來越好。
有了彩條屋的動漫封神系列 高口碑在前,相信也拔高了許多影迷對于烏爾善的《封神三部曲》的關注度和期待值,希望成品不辜負 “中國電影工業(yè)化先行者”這個稱號,我預感應該是可以的。中國電影市場的自我調節(jié)和進化速度還是非常之快的,早幾年還是鮮肉霸屏、爛片橫行,現在已然是作品不行、票房就不行。毫無誠意的圈錢之作已經沒人買單了,不管你是多大資金投入、多高顏值,不在劇本和制作上花心思都是白費,如果不是廣電從中作梗,審核制度能夠放寬一點,大熒幕早就各類題材百花齊放了,政治也好、社會民生也好、情感倫理也好,但凡聊深一點,就給禁了,恨不得都跟新聞聯播拍成一個風格。一幫有匠心電影從業(yè)者們也只能迂回作戰(zhàn)、夾縫求生?,F在 這屆觀眾已經行了,不知道馮小剛導演行了沒有,也不知道廣電什么時候能行。期待匠心之作《封神三部曲》能夠一血《封神傳奇》那部土洋結合、不倫不類、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前作之恥,打造出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魔幻IP代表。
“質子團”的高概念設定,既不出于原著,又超脫于史料,成為戲劇沖突的最核心,也促成原創(chuàng)故事的最高潮,實在是絕妙。
電影中留白未解的是,原本沒有王位繼承權的非嫡子殷壽,為何和他的獨子殷郊,也被一起編入質子團?他們也是質子嗎,是作為誰的軟肋?又是要求得誰的安心呢?
一種合理的猜測是,每一代沒有王位繼承權的非嫡長子,都要被編入質子團,他(們)是現任帝王交予既定王位繼承人的人質,也是交予“傳承有序”的制度的人質。
這種“傳承有序”的天命制度,曾經如此牢固,以至于帝王年邁時,他的合法繼承者可以在大庭廣眾之下肆意僭越打斷帝王剛準備開始的勝利演講,可以在酒宴上當著帝王的面近身揮舞刀劍,也許還可以把他當眾從大殿里拉出去也說不定。
另一個留白是,現任的”大司命“王叔比干,是否也曾經是上一代的質子?直到上一代王位順利過渡穩(wěn)定后,賞賜他一個”代王占卜國運“的榮譽職位,作為吉祥物繼續(xù)為這種”傳承有序“的牢固性添磚加瓦。至少電影中的比干是發(fā)自靈魂的相信和踐行這一套的,他不僅最終獻祭了自己,甚至還建議殷壽也自我獻祭。
但殷壽不甘心這樣的獻祭宿命,或者真的不相信所謂的”傳承有序“,在地牢中面對姬昌”你怎么對你的父親,你的兒子就怎么對你“的詰問時,殷壽情不自禁的反問”你又怎么知道我的父親是怎么對待我的?“
質子團中的其他質子,在諸侯的爵位也”傳承有序“至下一代之后,應該就會有新一代質子來替換他們,所以還是可以告老還鄉(xiāng)安享晚年的,而殷壽沒有,他將被扣押在這套五百年傳承有序的體系里終其一生無鄉(xiāng)可還。
作為第二代質子的殷壽選擇反噬,至少到繼承王位時,他成功了,但隨之而來的,是他的下一代和下一階級質子的反噬宿命。
諷刺的是,親生兒子殷郊反噬的原因,是認為生父破壞了自己對這套體系的信仰,試圖通過自己的獻祭對體系進行重建,而作為義子的姬發(fā),則走向另一個反面,不再相信留在這套體系之內會有任何好的下場,即使是殷壽許諾他繼承王位也不為所動。
林懷樂最忌憚的是吉米仔,殷壽最欣賞是姬發(fā)。
殷壽看出姬發(fā)和自己一樣,既不像飛機從靈魂和肉體上相信和服從于舊體制,又不像東莞仔拿龍頭棍打人,對舊體制完全缺乏哪怕是形式上的尊重。
殷壽、林懷樂、吉米和姬發(fā)都是懂得在現有法統(tǒng)話語體系內掙扎求生甚或謀取利益最大化的,但是當貪婪與隱忍的矛盾不可調和時,他們都會拒絕獻祭而選擇反噬。
顯然,烏爾善是被最低估的中國導演,在我看來,他是中國的彼得·杰克遜,我的閱歷有限。也只能找到一個這樣的人物來形容他,也因為他對標?指環(huán)王三部曲?,其實。說他是扎克·施耐德也不為過,因為他很會用鏡頭語言講故事,這點在?尋龍訣?中就有體現了,鏡頭語言優(yōu)美,尤其是在美術方面,在各大導演中,唯獨烏爾善最過耀眼。
我對這個導演并不了解,我是陳坤的粉絲。還記得多年前在手機上看?畫皮2?,本來是沖陳坤看的。結果中后期之后被影片深深吸引,記得2015年左右,烏爾善攜帶力作?尋龍訣?登上春節(jié)檔的舞臺,我對盜墓題材的電影并不感冒,因此沒有貢獻票房,多年后我了解到他啟動?封神?項目,說是要拍我們自己的史詩電影。讓我不由得佩服。而這之后?封神?卻遲遲沒有動靜,大概是2019年左右,?封神三部曲?官宣了第一批人物海報,黑白水墨的電影海報。襯托人物悲壯凄慘。封神大戰(zhàn)的壯觀,史詩。而這之后便沒有了動靜,時至今日,又開啟了新一輪的節(jié)氣,定檔預告也遙遙無期。只是知道定檔了21年的暑假。
封神的人物之多,但是各個都是血氣方剛的少年。沒有油膩矯情,有的只是戰(zhàn)場上男人真實的血性。其中殷郊是最悲壯,最復雜。最立體的人物沒有之一。他是商紂王殷受的兒子。在母親慘死之后,便背棄了父子親情,選擇沖出朝歌,只可惜獲得神力之后。卻又投靠也可以說洗腦,重新回到了商紂王麾下,這樣的人物悲壯凄慘,亦正亦邪,重回商紂王陣營,也是最諷刺的橋段。
姜王后在書中只有寥寥數字便交代了人物的經歷下場,未免太過草率,相信在電影中,姜王后這個人物將更加的立體,飽滿。同時也是電影中最賺人眼淚的人物。同時也是悲慘一詞的代表。相信袁泉的實力。一定會為觀眾呈現一個凄慘美人。
?封神?的改編重中之重,為了劇情的合理發(fā)展,姜子牙必定是貫穿三部曲的最重要的人物。帶動劇情的發(fā)展,可以說是?指環(huán)王?中的甘道夫。
至于紂王妲己。感覺會大量改編,他倆到最后。會呈現一段凄美的愛情。
姬發(fā)就不說了。讀原著的時候就不喜歡??赡苁撬母绺绮乜继^耀眼,不知道電影中會不會有吐子這一橋段,電影中的姬昌為了大業(yè),可能在忍痛吃下自己親兒子后,還說著“大王圣明”一類恭維紂王的話。相信電影上映時,觀眾會為他的遭遇心痛,因紂王殘暴而憤怒。
每次都是看著外國的超級英雄,史詩大片一邊被特效劇情場面吸引。一邊為我們自己沒有史詩大片而感覺空缺,這次?封神三部曲?的全球上映。一定讓老外感嘆自己沒有如此豐厚可以改編的歷史。一邊感嘆中國故事的立體復雜,中國古代傳說生物的魅力多樣性。
相信?封神?一定會成功,相信烏爾善,會創(chuàng)造一段神話~這樣完美的工藝品。一定會載入影史……
身為一個中國人,你可能清楚《封神演義》到底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但你一定特別清楚其中的一些故事。
比方說已經被無數次重新解構的哪吒,關于他身上的種種特質已經被重新編排過無數次。
還有已經融入中國人語言習慣的成語,比如說“覆水難收”,“愿者上鉤”等。
還有一些膾炙人口的橋段,比方說被譽為亙古忠臣的比干剖心,姬昌食子又吐子。
可惜的是,當這些年中國神話IP越挖年代越久遠、關于哪吒、楊戩、姜子牙的故事不停地被搬上銀幕的時候。好多年前就已經開始制作的《封神》電影,在這個強調“電影宇宙”的市場中,突然以三部曲的形式出現,就突然有一種文藝復興的感覺,即便三部曲這種形式并沒有離我們很久遠。上一個很知名的三部曲還是《霍比特人》系列。
我記得最開始看到關于《封神》的消息是在《尋龍訣》上映結束之后。烏爾善指導《尋龍訣》是一部完整的商業(yè)片,并且票房結果也很好。所以當知道他要拍攝《封神》的時候,我自己是十分興奮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封神》需要堆砌很多的視覺特效才能完整呈現各種神獸還有神仙斗法,而烏爾善在《尋龍訣》里所做的,是會讓人覺得他有能力呈現出《封神》的世界的。
說白了,就是當時我已經在想當《封神》里各種名場面真正出現在大銀幕中是什么樣子了。
但在我真正坐在電影院里去欣賞這部電影的時候,卻看得有些不自在。
它的服裝是華麗的,但華麗得太過于復雜;
它的視效場景是壯觀的,但放在IMAX這樣的屏幕上,卻有著很多難以忽略的粗糙;
它的人物是古樸的,但很多臺詞又是那么淺顯直白;
最關鍵的事,這部電影重塑了封神的世界觀,修改了很多名場面,修改到可以用“顛覆”來形容:關于姬發(fā)的故事改編、姜子牙過早出場讓“愿者上鉤”這個成語沒有實現空間、紂王當著姬昌的面告訴他吃的肉餅是伯邑考的精肉剁成臊子不帶半點肥的做的、比干剖心也變成讓妲己現出原型。
并不是說改編不好,而是在改編之后,能否用新的東西顛覆觀眾對這些膾炙人口的事情的認知。
而在姬發(fā)的改變上,是由一個對紂王的崇拜到明白紂王真面目的過程,也是一個常年在外地生活的熱血小青年跟父親和解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姬發(fā)自愿去當質子想要在紂王身邊大展拳腳,減弱了他與姬昌之間的矛盾。而故事在姬發(fā)與姬昌之間的關系著墨較少,導致到最后姬發(fā)回歸西岐變成了一個充滿形式感的儀式。仿佛讓人覺得是他覺得紂王不好,才想要回到西岐,如果紂王是個明君的話,他是不會動這個念頭的。
也不是說電影的一些改變沒有值得稱道的地方,關于紂王對妲己態(tài)度的改編其實還是說得過去的。當紂王對著狐妖說自己早就知道這件事,并接受這個事實,打了一大堆覺得是狐妖魅惑紂王的“普信男”的臉時,或許也不枉這么多年人們?yōu)殒Ъ壶Q不平。
然后紂王燒了祖宗排位,也算是一個破除封建的小能手。
但最詭異的是,上一秒妲己現出真身,下一秒兩個人竟然當著燃燒著祖宗排位面親熱起來。
大哥你是接受了,我們觀眾還得緩一緩才能接受啊。你是破除封建迷信了,我身為一個觀眾還沒呢。
這部電影的一些改變著實會讓對封神故事熟悉的觀眾有些疑惑,但并不是說這部電影不值得看。
它的視效有瑕疵,但無傷大雅。它的故事跟人們想象的不一樣,也有瑕疵,但并不影響整個觀影感受;并且它的音效體驗特別好,雖然有些時候會很大聲,吵得連我周圍那些人說話都聽不到,但你是能發(fā)現電影在音效上做足了功夫的。尤其是雷震子揮動翅膀的時候,那種帶有雷電的聲音感覺特別舒暢。
總而言之,如果你是抱著套著封神殼子去看一部商業(yè)片,是要比這部電影的編劇編的《畫皮2》體驗高上很多的。
只希望一點,千萬不要拍成《指環(huán)王》。別搞那些中國沒有的神魔,矮人,精靈什么的,否則肯定撲街。盡量按老版《封神榜》拍就好。
不求媲美指環(huán)王三部曲,但求無小鮮肉當主角
發(fā)布會很酷,制作團隊很豪華,態(tài)度也很用心,野心非常大。但是從頭到尾都沒聽到最核心的故事,持保留態(tài)度的期待
值得期待他開創(chuàng)出一個屬于中國的《指環(huán)王》系列。
整體陣容:高水平導演、有遠見的投資人,看看了。
講道理,我不希望這部電影僅僅只是“中國的《指環(huán)王》”而已,我真正希望的是,在以后人們談到它時,可以大大方方的稱呼它為“封神”。
國產奇幻片我只盲信烏爾善
封神榜里所有的人物選角都不難,唯獨妲己,別再是范爺了,雖然她真的像狐貍,可也只是長得像而已
2012年我就評論過這個電影條目,沒想到一晃眼5年過去了!還以為這片子泡湯了,烏爾善竟然真的還在拍著,等到上映八年都要過去了,這樣的堅持,是現在中國電影缺少的精神。
中國的類型片指你了
省錢出名的烏爾善聯姻最燒錢的IP,祝福他吧
看到李云中做人物設定,冉平寫劇本,感覺找的人靠譜,應該不至于弄成捉妖記或者說中國話的指環(huán)王那種東西。期待
北京文化主投,烏爾善導演,我預測此片將會填補中國魔幻大片的空白,必將留名中國電影史,2020年將會是中國大片元年。
哇塞。。。真心期待冉氏父女編劇能編出豆瓣過6分的魔幻電影,不知道你們是不是也很期待,劇情別再把觀眾當弱智了好嗎?
希望能拍出中國的指環(huán)王
黃渤演的我一下子期待著,希望妲己不要讓fbb演了
烏爾善算是最近幾年最靠譜的魔幻題材導演了,期待三年后的成片!
什么鬼“中國的《指環(huán)王》”,老子有老子的名字,老子叫封神……2019.12.30更新一下:看了預告想說上來標記一下,發(fā)現原來一年多前出概念海報的時候已經標記過了,還寫了這么中二的留言,明年見??!要對得起我當年的這份中二哇!
看到網上一些陰陽怪氣的嘲諷聲音很不開心,如果我們都期待更豐富更多元的東西,那就應該積極肯定所有敢于邁出第一步的勇氣,僅僅因為無知和偏見冷嘲熱諷、置身事外的全盤否認電影工作者的努力,才是阻礙中國電影發(fā)展最大的障礙,我非常期待《封神》系列
烏爾善不會讓人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