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從中文名到選角色,無一不預示著悲劇的可能
首先申明一點:動畫原著可是非常不錯的。
當初看的那叫個蕩氣回腸啊~尤其是第二部結尾,大氣磅礴的畫面轉眼間變成出人意料的悲劇的時候。5555,記憶猶新?。ㄎ抑皬臎]想到過神通狀態(tài)下的安昂會被一指秒殺)
不過現(xiàn)在來看電影版是不指望能拍第二部的這個情節(jié)了。
首先是影片名:“風之子”
無語。
最后的氣宗不是蠻好的嗎干嘛另搞一套(以示特立獨行?)各位大大,拜托。。。當初拍動畫的時候就是請了兩位中文系博士生導師來處理字幕中的漢語翻譯的。(不過這不關導演的事,呵呵,只是牢騷下)
現(xiàn)在那么一搞,韻味全沒了。
再有就是選角。。。。這個不說什么了??纯丛鴮υ挼捻嵨哆€剩多少好了。三人組的妙趣可能早就讓三個白皮膚的演員消耗光了吧。。。。其實我最喜歡的是艾洛(就是那個一天到晚喝茶搞得祖寇很郁悶的皇叔)尤其他那句:自豪不是羞恥感的對立物,而是它的源泉。
很有感觸啊。但電影版里會變成什么樣子呢,看看吧,一個會真正享受生活的小老頭......
----再看武術設計:動畫版里的宗法都源自現(xiàn)實中真正的中國武術,且各成一派:
氣宗是八卦掌,
火宗是北少林拳法(據(jù)說是那個武打設計者的最愛)
土宗是洪拳,
水宗是太極,
更甚至他們?yōu)榱俗寗赢嫿M的人更好理解這些招式的含義,特地讓全體工作人員(包括配音)下午騰出額外時間來練這些招式,可見其態(tài)度之認真。
再看電影版里的。。特效壓倒武打設計,完全沒章法,這從預告片里就可以看出些端倪了。
CG是做好了,但其他卻漏了,這是不是種買櫝還珠的行為呢?
動畫組可是兩手都抓得硬啊,那火的效應是制作人一幀一幀地辛苦畫上去的,這已經(jīng)比某個一星期出一集,畫面崩壞,原創(chuàng)劇情拖到不能再起的無良動畫好上千倍了。
據(jù)說沙馬蘭是因為女兒推薦才開始注意動畫原著的,現(xiàn)在叫他自己的女兒來看,我都懷疑她是否會喜歡這部所謂的電影版。。。。
也罷,怨念固然有,也只得靜靜看下去了。
但我已嗅到了票房慘淡的氣味。
2 ) 沙馬蘭這忘八端生動地詮釋了美籍華人眼中的印度裔刻板形象
業(yè)務水平差,但長袖善舞,能從白人那里要到資源,做這些事非常積極主動,不怕丑不怕敗不知廉恥為何物 —— 基本上硅谷華人工程師們就是這樣抱怨的,關于印度人如何爬到他們頭上然后塞進一堆老鄉(xiāng)取代他們。
有評論說,沙馬蘭在這部糞作之前就已經(jīng)連續(xù)拍了很多爛片,但始終不乏大廠交托重任給他。
《降世神通:最后的氣宗》原著動畫充滿了中國文化元素。除了水族部落有因紐特人元素之外,就只有教神通控制神通狀態(tài)的老師是印度guru大師(教授內(nèi)容是查克拉(脈輪),他在大約2~4個集數(shù)里出現(xiàn)過,在這部3季動畫中,guru大師的故事的總時長大約1集或1集多),除此再無其它任何民族的文化元素。不過呢,阿三沙馬蘭不愧是阿三,真的塞了一堆阿三在里面,不明就里的人甚至會以為這本來就是印度文化背景的故事,畢竟印度也是東方嘛... 以前只見過好萊塢洗白,還真沒見過洗印的。洗白就是,比如所有由日本動畫改編的真人電影,一律讓白人(或者黑人)扮演主角和幾乎所有重要配角。甚至《花木蘭》真人版都一度有洗白的流言,直到選角劉亦菲。
但是洗印不止這一個案例?!杜Z嬌娃》是華人美女大放異彩的鳳毛麟角之作??紤]到長期深陷刻板印象的艱難,這簡直可說是北美東亞裔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了。但是,在最新版的《霹靂嬌娃》里,這個華人角色被換成了印度裔。
也有華人導演拍過印度文化背景的故事。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一共只有三個東亞裔角色。一個幾乎無名的配角,他三五句臺詞中有句“我是隨喜的佛教徒”具東亞文化色彩,兩個日本來的保險調(diào)查員,在片尾問了主角幾個問題。李安別的片子里,如果演員主要都是黑白人種,則有時也可能加入一個戲份少得如同群演的亞裔配角。
對比之下,不知沙馬蘭的咖喱臉皮會不會紅。
3 ) 《最后的風之子》:導演類型轉化的失敗案例
印度裔美國導演M·奈特·沙馬蘭在我眼中主要是一位低成本恐怖片導演。他的電影中往往會包含一些淺顯的神學關注、東方式的超自然迷信和一個讓人出乎預料的結局。由于帶著某種異國情調(diào)的風格和對東方文化的展示,他的電影吸引了一群CULT影迷的興趣。在票房方面,他曾獲得過巨大的商業(yè)成功(《第六感》、《天兆》),也遭遇過徹底的失?。ā渡衩卮濉?、《湖中女人》)。美國觀眾和批評家對他也是毀譽參半,時而把他捧作“天才導演”,時而也會奉送一個金酸梅獎“最差導演”給他嘗嘗??偟膩碚f,他身上的東方色彩既使他因在好萊塢導演中卓爾不群而獲得了一批擁躉,又使他的電影由于與好萊塢主流商業(yè)片有著明顯的異質(zhì)性而難以被人全盤接受。與吳宇森這位同樣帶著東方文化背景的導演相比,沙馬蘭在美國觀眾心中尚未躋身于一線導演的位置。
到2008年,沙馬蘭已經(jīng)連續(xù)拍了三部口碑和票房都不佳的電影(04年的《神秘村》、06年的《湖中女人》和08年的《滅頂之災》),觀眾仿佛都已經(jīng)遺忘這位拍攝過《第六感》的“天才導演”了。沙馬蘭的電影事業(yè)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是在低成本恐怖片這一類型內(nèi)繼續(xù)嘗試(觀眾似乎對他的套路已經(jīng)有點膩煩了,說他“就那么兩下子”),還是重新進入一個新的領域?這時,美國尼克兒童頻道熱播的動畫片《降世神通:最后的氣宗》進入了他的視野,片中融合的亞洲藝術、東方文化和功夫等元素使沙馬蘭意識到自己可以將其改編成一部了不起的電影。
從電影的選題看,《最后的風之子》應該是一個很被看好的項目。首先,《最后的氣宗》這部動畫片在美國幾乎家喻戶曉,擁有數(shù)百萬粉絲。沙馬蘭第一次知道這部片子正是因為女兒參加萬圣節(jié)派對時打算打扮成片中的主角之一卡塔拉的樣子。動畫片龐大的粉絲群正是電影良好的觀眾基礎;其次,電影中的東方元素被認為是沙馬蘭這位帶有東方色彩的導演能夠成熟地駕馭的,后者也能藉此將其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的;最后,哈利波特系列熱映和《阿凡達》獲得劃時代的商業(yè)成功之后,當前觀眾的對于奇幻電影的興趣正處于心理頂點之上。
但是,沙馬蘭這一次似乎又搞砸了?!蹲詈蟮娘L之子》上映之后,美國主要報紙和網(wǎng)絡的評論幾乎作出一邊倒的負面評價。片子從編劇、表演、導演水平到3D特效方面都遭到了苛刻地挑剔。美國著名影評人羅杰·艾伯特只給出了半顆星的評級,而紐約時報的評論則挖苦道,“看這部電影的最好方式是閉著眼睛”,以表示電影在視覺感受方面讓人失望到極點。我對沙馬蘭大部分電影的感受是:作為商業(yè)電影來說,它們都過于嚴肅、緩慢,執(zhí)著于不必要的情感和倫理探究,在比較好的情況下,他能通過一個“讓人出乎預料的結局”來挽救電影的節(jié)奏,使觀眾的情感獲得一定程度的平衡,但感覺仍舊怪怪的,缺乏那種讓人酣暢淋漓的快感。《最后的風之子》呢?最后的平衡也沒有了,而原先那些缺點則被放大了,成了觀眾發(fā)泄觀影郁悶的眾矢之的。
如果問在看過電影后對其作出負面評價的觀眾中誰的意見最大,那肯定要數(shù)動畫片《最后的氣宗》原先那些粉絲。讓他們難以忍受的是原先那部充滿著生動的人物和幽默諧謔元素的動畫片怎么能被改編地如此無趣和蒼白。沙馬蘭或許知道電影要大賣僅僅依靠那些動畫片粉絲是不夠的,他必須把它改編地更加適合大眾口味,但糟糕的是,沙馬蘭把動畫片中的精華部分都剔除了出去,相反卻注入了自己飽受詬病的一些糟粕。它們包括:1)沙馬蘭式的充滿情感和道德訓誡意味的解釋性對話。沙馬蘭的編劇才華常被認為要遜于導演才華,如果他明白這一點的話就應該把不足之處掩藏起來,更多地運用他擅長的電影語言來表達,但他偏偏為了加入更多的玄學和文化因素而樂意寫一些怪怪的臺詞,如果放到《天兆》或者《神秘村》這樣的恐怖片里觀眾也就忍忍了,但是在奇幻片中觀眾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神奇世界的驚奇和源源不斷的視覺形象上,這時候玄學和道德就顯得多余了。如果真的以為在這一類好萊塢商業(yè)片中能夠包含精神性內(nèi)容或者嚴肅的倫理探究那就是他的一廂情愿了;2)沙馬蘭式的嚴肅和沉悶。嚴肅和沉悶并非總是壞事,至少在他的恐怖片中,沉悶的節(jié)奏對于營造恐怖氛圍很有幫助(當然,至于接不接受是你的事)。他的嚴肅和沉悶主要來自兩個方面:對話和人物動作方面缺乏幽默性,另一個是由于他的場面調(diào)度方式:他愛用剪輯很少的長鏡頭。嚴肅和沉悶之所以成為缺點只是針對這部電影而言的:奇幻片的觀眾知道面對的是一個不能加以嚴肅對待的虛擬的世界,所以如果電影太一本正經(jīng)的話就缺乏與觀眾的心理默契了,并且,既使再多的長鏡頭也無法加強奇幻電影的現(xiàn)實感(因為它就是假的),相反,靈巧的剪輯能夠更好地制造真實的幻覺。沙馬蘭在面對不同的電影類型時似乎缺乏相應的電影語言轉換。
總的來說,“進入一個新的領域”的沙馬蘭在丟棄了原先那些為他贏得聲譽的個人優(yōu)點之后,在處理新的題材和類型時顯得笨拙、草率、拘泥和缺乏創(chuàng)建。如果把他與另一位在電影的各個類型中都拍出成功的獨創(chuàng)作品的天才導演庫布里克相比,以此廢黜他“天才導演”的桂冠有些不公的話,那么說《最后的風之子》是導演在類型轉換過程中遭遇失敗的典型案例則絕對不算冤枉。
4 ) 最優(yōu)秀的導演遇上最垃圾的編劇
筆者按:文章引起的爭議,我沒有料到,請大家注意這是譯文,是電影還沒有上映前我翻譯的國外影評人的文章(注意發(fā)表日期),這位朋友雖然估計沒有看過原版動畫(我看過,很喜歡),因而犯了一個在豆瓣敏感的很容易引起拍磚的錯誤。但因為是譯文,我不能一廂情愿的修改原意,只能在這里說明,我本人也是站在反對他有關日本的說法一邊的。話說回來,這位影評人接下來的部分對本片的評價算是相當可觀中肯,觀點犀利,希望大家可以忽視那個無聊的錯誤,認真討論一下電影本身的質(zhì)量。以下是影評:
《最后的氣宗》是一部神奇的電影,擁有銀幕上出現(xiàn)過的最精致的美景,最壯麗的視覺奇觀,以及最愚蠢的對白。本片改編自一部日式風格的動畫,喜歡看動畫的朋友都知道,跟日本沾邊的作品總是有些莫名其妙的生硬對白,還有完全多余的高深旁白。這部沙馬蘭作品也不例外,那些臺詞放在一部英語片里實在是令人哭笑不得,聽著感覺像是他用英語寫的劇本,然后翻成了日語,再翻回了英語。片子里的角色特別喜歡廢話,兩三個字能表達清楚的意思,他們非要故作深沉的說上一大段,讓人看得精疲力竭。
對白倒也罷了,關鍵是整個故事都讓人抓狂,按理說,這是一個發(fā)生在異世界的故事,主角經(jīng)歷一場穿越廣闊大陸的史詩之旅,但看畢全片,無論對這個世界,還是這趟旅程,我都毫無概念。鏡頭不加節(jié)制地從一處場景跳到另一處,缺乏任何過渡和銜接,劇情漏洞百出,而編導沙馬蘭彌補這些漏洞的唯一方法,就是加進那些冗長的旁白來解釋中間發(fā)生了什么。這招雖然管用,但著實太低劣了,稍微花心思打磨一下劇本,就完全不用這么胡來。劇情垃圾,人物塑造也好不到哪里去,除了有少許例外,那些角色都是一個個活動的剪紙,一上來就滔滔不絕的念叨著大段對白,內(nèi)容無外乎是天知地知的那些陳年爛事,或者一再向我們介紹那些個我們早就爛熟于胸的人物,除了糟糕透頂,我實在想不出更合適的詞來形容了。
如果劇本完全決定了一部片子的質(zhì)量的話,那本片就堪稱年度最爛了,不過好在,電影除了劇本之外還有特效,從這個角度看,沙馬蘭居然貢獻出了他有史以來最優(yōu)秀的特效場面。雖然劇本表現(xiàn)不佳,但視覺上相當令人激賞。作為編劇,沙馬蘭可以把他的失誤部分歸功于原著,因為故事的大體走向已經(jīng)定了,他再變也變不出什么大花樣,所以再爛也情有可原,而作為導演,在視覺方面他可以大玩自主創(chuàng)新,事實上,也的確頗有建樹。
《最》的故事背景設定在一個奇異世界,有些人擁有可以控制自然元素的能力,故事圍繞著一個叫Aang的少年展開,他是唯一一個能控制所有元素的人。世界被元素族瓜分,火族居住在火烈國,一個充滿機械,煙霧和烈火的地方,水族憑借他們控制液體的能力與火族對抗,土族臣服于火族,氣族則在久遠之前化身為一群僧人,我們的轉世神通Aang就是自從發(fā)源,展開冒險。
Aang的身份有點像擁有超能力的DLLM(不解釋),啟用不知名的13歲演員諾亞·林格來飾演這個角色很是明智,他不但讓那些愚蠢的對白多少顯得可信一些,而且還能在鏡頭前傳達出一種別樣的平靜祥和,即使在激烈打斗時候也不例外。這與他的表演方式有關,他的角色十分動感,但演來缺別有一番優(yōu)雅,片中有一些令人難忘的時刻,沙馬蘭把故事完全擱在了一邊,給他一場精彩的獨角戲,令觀眾完全忘我,仿佛這個世界只有微風吹拂,一個少年在風中翩翩起武。
戴夫· 帕特爾飾演的Zuko是全片最個性復雜的角色,同樣相當出色。作為一個王子,他卻被父王驅逐,游蕩在廣漠的大陸上,尋找著降世神通,因為這是他回歸王室的唯一希望。在慈祥的叔叔指引下,Zuko一方面被從善的良知所煎熬,一方面又屈從于對權力的渴望。 帕特爾雖然也要被迫念叨著那些垃圾對白,但確實演活了這個令人又憎恨又同情的角色。
除了這兩位主角的扎實表演之外,本片還有其他看點。沙馬蘭把元素神功的特效展現(xiàn)的流光飛彩,令人贊嘆。飛翔在空中的水流幻化出無數(shù)形狀,或從波瀾壯闊的河流中飛騰而起,氣勢逼人?;鹱迦苏菩膰姵龌鹧?,點燃整個屏幕,形成一幅震撼人心的畫面。這些超能力用于戰(zhàn)斗固然驚心動魄,但在沙馬蘭的手中,更有一種令人心曠神怡的美感,隨處可見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完美融合。本片的每一幀畫面都是一件藝術品,使用高超的拍攝技巧和寬廣的運鏡,即時是那些最瘋狂混亂的場面,也能讓你看個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出色的視覺表現(xiàn)可不止好看這么簡單,運用畫面,本片成功地擺脫了劇本的束縛。舉例來說,雖然由于劇本質(zhì)量低劣,讓我們對主角Aang幾乎沒有任何實質(zhì)性的了解,但是他的生命之力卻通過每一個畫面呼之欲出,他徒步行走的方式,或是他駕馭氣的力量,四階一步走下臺階,都是那么的生氣勃勃,而且拍來顯得毫不費力,自然流暢。
要夸獎本片并不容易,因為它似乎是刻意被拍成要遭人罵的,說劇本寫成那么爛純屬意外,恐怕絕不會有人相信。要欣賞到它的好,你必須要先忍受那么多的壞。換一個好一點的編劇,本片絕對有另一部指環(huán)王的潛質(zhì),畢竟很多素材都是那么的優(yōu)秀,如果續(xù)集能換個編劇,指不定就是一部五星猛片。如果你能原諒沙馬蘭作為編劇的失職,那么在經(jīng)歷了那些視覺效果的狂轟濫炸和角色給予的心靈觸動之后,你肯定會覺得即使是年度最爛劇本也撼動不了本片的品質(zhì)。忽略了編劇沙馬蘭的作品,單純欣賞導演沙馬蘭的作品,一定值得。
文/Chris Bumbray
譯/方聿南
5 ) 我看過的最失敗的動漫改編電影
剛看完全三季的降世神通,再來看這部電影真是爛的沒話說了!
最要命的就是選的演員了!全都和原著相差甚遠..為什么神通本人要讓一個白皮膚的小破孩----整天頂著一張苦逼臉,功夫爛的不行,那臭表情總以為自己作為神通有多么憂國憂民----去演啊?!原著的幽默活潑呢?!還有Sokka的搞笑呢?!!還有許多許多的演員讓人看不下去.
第二要命的就是電影里的功夫打得實在是太爛了吧!!導演起碼得找?guī)讉€精通中國功夫的人知道知道吧...打的那個都不知道是什么東西...在跳舞么??!!
去看看豆瓣上降世神通動漫版的評分,再回來看看這個電影的評分,就知道這個電影拍的有多么失敗了!!!!!!
6 ) 電影版失敗的原因
改編原著從來都是難題,但這次的改編格外失敗。下面分析一下原因:
1 文字語言系統(tǒng)的失敗
原著動畫里原本的文字系統(tǒng)被取消了,電影導演不尊重原著,自己異想天開重新發(fā)明了一套不倫不類的文字。
我認為電影改編,可以加些細節(jié),但基本的語言系統(tǒng)最好別改。
指環(huán)王里,電影導演根本沒有改變原著里的語言系統(tǒng),原著的戒指上是什么字,電影里還是什么字。
反觀此電影,把原著里的文字系統(tǒng)改編得一塌糊涂。
原著動畫里,文字系統(tǒng)就是中文,動畫里出現(xiàn)的書籍,地圖,信件,通緝令,海報等等有文字的地方,全部是中文。原著動畫的制作人很是認真,專門找了中文系的老師來幫助制作動畫里的文字。動畫里出現(xiàn)任何書信等文字的時候,我暫停播放,然后閱讀其文字,這些文字是完全可以正常閱讀的,意思也是對的。說明制作者真的是用了心,不是順便找?guī)讉€中文瞎忽悠。
電影里,導演估計是為了省錢,自己瞎搗鼓了一些四不像的文字??梢娭谱鞑⒉徽J真。并且并不尊重原著。
2 動作招式的失敗
原著動畫里
氣宗是八卦掌, 火宗是北少林拳法,土宗是洪拳,水宗是太極
這些都是有道理的,氣宗代表變化,八卦變化無窮,用八卦掌來做氣宗的動作,是很合適的。
少林拳剛猛如火,所以代表火宗
洪拳手法豐富,腿法較少,步穩(wěn)勢烈,重心較低,強調(diào)樁步為基本功。所謂的“未學功夫,先學扎馬”。代表了土宗的穩(wěn)健。
太極以柔克剛,所以是水宗。
動畫制作組用心到什么程度呢,不但對這些武術了解,甚至每個制作人員,包括配音人員,都抽出時間來練習這些武術,這樣更好的融入故事情節(jié)。
所以我們才看到動畫里的動作,招式,有模有樣,真的很精彩。
但電影里
電影制作者再次不尊重原著,隨意改編招式,結果就成了我們現(xiàn)在電影里看到的:
滑稽可笑,不倫不類。
3 劇情被刪掉太多
原著有3季,導演居然想當然的就把第一季改編成一部電影了。
第一季有19集,每集30分鐘。我認為無論如何,原著的第一季,也得改編成至少兩部電影。
哈利波特都有7部電影。降世神通這樣比哈利波特宏大得多的故事,改編成7部電影,怎么算也不算多。
因為導演強制把570多分鐘的劇情壓縮刪減成100分鐘左右的電影了。
所以電影里劇情含糊不清,人物刻畫不明。動畫里本來性格鮮明的角色,在電影里看起來都是傻呆呆的。
有網(wǎng)友說是演員問題。我認為是劇情被刪太多的問題。
再偉大的演員,把本來的戲份刪掉一大半。
最后的結果也只能是莫名其妙。
4 選角色的基本錯誤。
動畫里水宗的人,膚色明顯比較深,類似南美人的膚色。就是比中國人的膚色還要深一點。但又沒有黑人的皮膚那么黑。尤其動畫中土宗的人,是典型的中國清代設定,是亞洲人,但水宗的人,皮膚比土宗還要深一些。
所以說,電影版如果尊重原著的化,水宗無論如何不能找白皮膚的白人來演。南歐,比如西班牙,南美的巴西,那種曬得比較黑的白人,來演水宗,膚色是比較合適的。水藍色的眼睛不成問題,戴美瞳就解決。
但不知道為什么導演找皮膚白皙白人來演水宗的人.............
我當時看到電影里的卡塔拉兄妹,居然是白皮膚.....我就知道:這電影完蛋了..........
想象一下把,把綠巨人改編成紅皮膚,這電影能看下去嗎??
這種基本錯誤都要犯。
我只能說是他不尊重原著。
5 重大劇情的徹底改變
原著改電影,小地方改改可以,大地方一定不能改,改動太大,還不如自己寫劇本拍個新片。
電影版的,改編最大的,就是結尾的大決戰(zhàn)。
動畫版里,阿昂變身,然后用水形成了巨人一樣的高大形態(tài)(有魚頭模樣的巨人)然后大敗火宗部隊。
電影版里,我就等著看這氣勢磅礴的一出呢.........結果是沒有,阿昂只是用了些小打小鬧的玩意。
前面各種小戰(zhàn)隊刪掉,改編,也就算了
最后的大決戰(zhàn)夜改編了.實在是讓人失望。
好比魔戒里的大場面決戰(zhàn),如果改編成10幾個人的群架,誰也不會滿意的。
總結一下,電影改編太多,選角色出現(xiàn)基本錯誤,加上資金不足,劇情刪減太多,造成了這種失敗。
是一部令人感覺愉快的電影,個人比較推薦。雖然各種動漫元素非常熟悉,但熟悉又不影響你喜歡。
就那么回事。。。聲勢浩大也沒用。。
這是火影嗎....偽3D+爛劇情+偽大場面,還我14塊電影票....整部片就是看一群人在耍太極
注意第30分鐘的那個戰(zhàn)斗長鏡頭...囧....
其實還行啊這部。。
天哪 讓人領悟到什么是pure crap
三宗罪:首先是演員實在不原作,奈特兄居然乘職務之便把火烈國變成阿三國;其次,劇本不能松弘有度,既沒變成史詩,又丟失了原本不時的幽默感;最后,特效雖然不致太糟,但是攝影卻是中規(guī)中矩。雖然奈特走出了自己的什么題材都是恐怖片模式的怪圈,但這個系列的后續(xù)恐怕也是到頭了,留什么尾巴都沒用。
夏馬爛估計該失業(yè)了 以后就去寶萊塢拍片吧 shama lama ding dong~
59/100。電影院里都是印度人。貧民窟他富翁越看越像馮鞏。
美國人不止一次想把東方的神秘和各種宗教融合到一部電影里,失敗的很多,但這部片子拍的還不錯。我蠻期待續(xù)集的。
傻馬蘭這回是真傻了……我在打了預防針的情況下,還是在觀影中途睡著了……不過本片的音樂還可以……
俺就喜歡M. Night Shyamalan塑造的電影感覺,再爛也爛得舒服
一起去看的那個人消失了。
異域風情像一鍋粥,特效場面都是別家玩剩下的,動作功夫甚至連花哨都談不上,還有那印度式的英語思維邏輯,先天體弱的劇本,脫了褲子放屁般的啰嗦臺詞,不西方也不東方的視覺讓所有人都覺得別扭??偰眯┦叭搜阑鄣臇|西瞎顯擺,毫無新意,還不會走就學人家想跑,人家不滅你西亞馬蘭滅誰! ★
唉!這種片非常需要幾個定得住場面的特效鏡頭,更大氣些,更震撼些。武打動作像雜耍,演員好像小孩子過家家,也難怪評價這么低了。不過前面有個戰(zhàn)斗中的運動長鏡頭依然很帥,汗,傻馬蘭還是回你的驚悚之路吧,枉我等到最后,只為個沙馬蘭式結局。
一個被腦殘了的導演拖跨了的好故事。能拍得那么爛,讓我開始懷疑當年第六感的成功跟Shyamalan木有太大關系,也許只是他碰巧有個好團隊和好副導。此片的水平乃比學生導演的水平還低。選角也是個大杯具。本人破天慌地首次提前退場,實在是爛得看不下去了。 2星是給那還過得去的特效。
回家時堵車 路過一電影院 見帶停車場就去了 買票排長隊 估計都看暮光 時間最近的除了暮光(7個廳放 隨時能趕上開場..) 就是這部 動畫非常好看 媽的 票價16.5 好雞巴貴 而且拍得不好 節(jié)奏混亂 慢得讓人厭煩 比如經(jīng)典的藍怪完全沒有原作的精彩 比動畫還兒童片(幼稚)的感覺!!
第一次睡在電影院里就獻給這本電影了
被bf帶領看完了全部的動畫,然后看這個電影真是傷心。。。敢不敢再爛一點!
全片我都在期待火王子他姐姐出場,最后她終于出場了。。然后電影結束了。。我現(xiàn)在知道大家看到我小說結尾時的心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