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最好的時光》:侯孝賢,只屬于舊時光
什么是最好的時光?不清楚,也許只有當事過人非,回首再看時才會明白什么才是最好的。有人說侯孝賢的電影需要看兩遍的,不然你不會明白什么是好的,好東西有時候的確是需要時間來品味。終于分三次看完了《最好的時光》中的三段故事,對于這部電影的喜愛更甚于《咖啡時光》,或許是由于侯孝賢對植根于本土的文化更駕輕就熟,又或者是因為又看到了侯孝賢的一些新嘗試。侯孝賢的電影風格總是“悶”的,盡管他不斷的在追求變化,但所謂百變不離其宗,侯式風格是他自身的烙印,就如同影子脫不開身體而存在。最初對侯孝賢作品的“悶”多少有些缺少耐心,看得多了,也就越來越不覺得煩,反而喜歡上他一個個的長鏡頭。
三段不同的風格的映像故事中,我最喜歡第一個,卻以為第二個最好,而覺得第三個未免不如人意??偮牶钚①t說想嘗試改變一下,去為暮色沉沉的臺灣電影做些什么,但讓一個拍了多年藝術(shù)電影的大師去刻意迎合市場又豈是容易的,但在新片《最好的時光》中仍看得到侯孝賢不懈的嘗試,三段式的故事何嘗不在削弱“悶”的程度,只是效果和希望相去甚遠。
在三個故事中第一個[戀愛夢]是將侯氏風格中詩意展現(xiàn)最好的一個,以一首老歌《Smoke Gets in Your Eyes》徐徐展開故事,音樂與影片的第一個長鏡頭相得益彰。鏡頭從舒淇身上拉到滾動的球上,再轉(zhuǎn)到一邊的拿桿準備打的張震,鏡頭在舒琪桌球臺張震三者來回調(diào)度,全無呆滯感,個人極喜歡影片開篇這個爐火純青的長鏡頭。時間被定格在1966年的高雄,一個少年郎要去從軍,卻是懷著懵懂情感留下一封含蓄詩意的情信,淡淡的,卻又不直白。當他休假歸來時那位姑娘卻已不在,于是打聽尋找,按著信址尋找線索,頗費周折地找到了她,見了面卻又是彼此間無語的笑,青澀的愛情彌漫與無言之中,當少年出門想歸去時卻又遭遇大雨,此時響起那首《Rain And Tears》,真是情景音合一。(影片中有一個錯處不知何因,張震給舒淇的信中曾提到“此時營中正播著甲殼蟲的《Rain And Tears》。”,而事實上這首經(jīng)典名典是希臘一支樂團Aphrodite‘s Child的作品。)
這或許是侯孝賢最初青澀記憶中的一段,大多數(shù)影迷都認為它可以歸為侯孝賢早期作品《童年往事》、《風柜來的人》同一類型的青春記憶影片,但其實與以往這些作品相比,《戀愛夢》似乎更加成熟,在敘事乃至技術(shù)上都有些改變,頗有些巖井俊二愛情小品式的韻味,淡淡彌漫的清新味道,然而卻又沒有巖井俊二作品為蕩氣回腸的愛情刻意設(shè)計的曲折情節(jié),仍舊是生活氣息濃重的鄉(xiāng)土懷舊。
第二故事是[自由夢],單聽這個名字便覺出侯賢存的野心,而事實上影片也的確要比另兩個故事蘊藏更多層的深意,扯上了政治歷史,頗多隱喻。如同他的代表作《海上花》一樣,[自由夢]同樣顯現(xiàn)出一番精雕細琢,在小格局中橫向飄移的鏡頭表現(xiàn)出壓抑的內(nèi)在,侯孝賢創(chuàng)新地借鑒默片方式來插入對白,卻并不是全然將[自由夢]打造成默片,音樂與畫面并不受影響。音樂用閩南的土曲效果極好,畫面秉程《海上花》的昏黃色調(diào),用光極為考究,如同乏黃的相片,讀得出時間的痕跡。故事的時間置于1911年,書生是個進步人士,追隨著梁啟超尋求自由強國之法。他在報紙上反對蓄妾提倡女權(quán),他家中有妻小卻在青樓又有紅顏知己,他出錢助阿妹贖身為妾,卻又不能幫助自己心愛的紅顏。他給她的書信滿紙皆是家國情懷,少有兒女情長,伊人只能黯然神傷。
在這個故事之中,政治的意味是最為濃重的,梁啟超的名字頻繁在影片中出現(xiàn),作為追隨者的書生心懷救國之志,卻有著當時知識分子固有的歷史局限性。梁啟超在影片中提到三十年內(nèi)臺灣不可能光復(fù),仿佛也點明了一種格局和國人的一種無奈。而書生與青樓女子之間的關(guān)系仿佛如同大陸與臺灣,心中愛之卻又力不從心,受到各種各樣的束縛而又缺少掙脫的勇氣。這類接受新派思潮的知識分子,有心去追尋自由的理想,卻又無力抗拒傳統(tǒng)的力量,最終自由只是一場夢。
侯孝賢尋求突破,渴望能把握時代的節(jié)奏,但卻只能遺憾的說這不是大師的節(jié)奏,《千禧曼波》早已說明了一切,可大師仍舊不愿意放棄,于是就有了《青春夢》。在影片中舒淇演一個生活中2005年的新新人類,天生有疾卻不惜在紙醉金迷的混亂都市中揮霍生命,她既有一個同性戀的女友,也和飾演玩LOMO的青年張震玩一夜情。在大師的故事里只有迷亂的畫面,一個接著一個,歌舞和攝影,做愛和頹廢,他抓不住這個新時代的要害,因為他看不懂,只能夠用他的視角去講這個故事,但卻只是片面而已,這條代溝卻是如此難以越過。
LOMO、一夜情、短信、網(wǎng)絡(luò),這些當代的新產(chǎn)物都被侯孝賢拿來放到影片中了,可惜這些標志性的事物都只是表象,并不能完全表現(xiàn)出新新一代的真實思維,而在候孝賢的眼中這是一群揮霍青春的孩子,那種無所顧忌地揮撒,哪怕是生命和情感。《青春夢》只是侯孝賢的視角,單一而無力,比之《千禧曼波》仍有所不及。面對現(xiàn)代題材侯孝賢力有不逮,他仍然更擅長回憶,曾經(jīng)的過去史。而在當年那部《千禧曼波》中最令人心動仍舊是舒淇在日本夕張的一段,現(xiàn)代與過去時光的交匯,更多仍是沉浸在過往的記憶之中。
三個不相干的夢,三段不同時代的故事,侯孝賢的電影緬懷的仍舊只是過去,三個故事中通訊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細節(jié),前兩個故事的年代用的是書信,后一個故事用得是手機短信,而猶以第一個和最后一個有著強烈的對比,書信文字雖然滯后,卻透著純情的情感,而手機短信雖然快捷方便卻反而充滿虛假與謊言。第一個故事中張震借著書信的地址去費力找尋自己所愛的人,而第三個故事中舒淇中卻用關(guān)機來掐斷與女友的聯(lián)系,在侯孝賢的眼中飛速發(fā)展的年代帶走了簡單真實的東西。
只是兩個人的戲,張震與舒淇,有人會說這是前世今生,但三個故事并無關(guān)聯(lián),只不過兩位出色的年輕人用不同的表演方式詮釋了三個不同年代的故事。舒淇是令人刮目相看的,又有哪位有三級片背景的明星能達到如此高度,也許李麗珍算是一位,而終究無力為繼。舒淇在片中的表演不著痕跡,在侯孝賢的調(diào)教與自己的努力之下脫胎換骨,誰又能說她將來不可能成為另一個張曼玉。說到張曼玉便會想到梁朝偉,張震的表演似乎有些近似梁朝偉,猶以《自由夢》中的表演可與《海上花》中的表演相比,雖還未到梁朝偉的境界,不過好在他還年輕,起步又比梁朝偉高。況且本人又極珍惜自己的表演事業(yè),不計利益從來都是和名導(dǎo)演合作,從楊德昌到侯孝賢,再是李安、王家衛(wèi),一路走來的藝術(shù)生涯可謂幸運。
最后想說的是,金馬獎只把最佳臺灣影片與最佳女主角給了《最好的時光》,其實是算不得數(shù)的,本片的各方面的水準都要高過《功夫》、《三岔口》,只可惜臺灣缺少的不是高水準的文藝片,而是撐起電影市道的商業(yè)片,于是現(xiàn)在的金馬獎更多的是一種平衡,希望能鼓勵大家一起去拍商業(yè)電影,但又不丟了文藝片,僅此而已。
文:眉間尺
2 ) 最好的時光在回憶之中
候孝賢的最好的時光,在多倫多電影節(jié)上放映時候,他已經(jīng)重新剪輯過??梢韵胂笏麉⒓油崴闺娪肮?jié)時是如何的倉促。
影片的三部分,愛情夢(A Time for Love),自由夢(A Time for Freedom,),青春夢(A Time for Youth)。我個人最為欣賞的是愛情夢。故事發(fā)生在60年代的臺灣,這一時間和地點是候孝賢熟悉的,也是他最擅長表現(xiàn)的,比如《童年往事》。故事本身很簡單。拍攝的極唯美,我個人甚至認為演員的服裝上可能過于唯美了些,真實中怕是不可能的。難能可貴的是,除了美,還有一絲幽默。帶著小小溫情色彩的幽默,當看到“警察局”時候,不由得讓你不會心一笑。自然而又行云流水的。侯孝賢的水準和一貫風格。
第二部分的自由夢,我看到的是無聲版本,黑白默片時代的做法:演一段,然后再打出剛才的臺詞在熒幕上。青樓的場景很似《海上花》,也如海上花一般悶。候孝賢本身是一個很關(guān)注政治的導(dǎo)演,但這次講的政治。卻最后似乎便成了:“一個口口聲聲說要解放中國的男人,卻沒有解放自己愛的女人” 舒淇演得青樓女子是不自由的,她有對自由的憧憬,但夢卻破碎了。聽著對自由的宣傳,最后得到的卻是失望,不知這是否是候想要隱射的呢?
最后的青春夢,是讓人有些震驚的。這個震驚不是驚喜,而是驚訝于,候怎么會拍出這樣的東西來?Pointless是我最大的感受。整個內(nèi)容似乎只是一些年輕人生活畫面的拼湊。是的,只是畫面,卻沒有實質(zhì)。影片羅列出:一夜情,同性戀,頹廢,低迷等等年輕人身上的一些現(xiàn)象。最后也在羅列中結(jié)束了。讓人感覺,嚴肅的候孝賢在這個年齡忽然玩起了迷幻。
三個部分之間沒有聯(lián)系。。如果看過候孝賢以前的電影,那么這部來說,他并沒有突破。沒有新意。
影片最值得一看,如果刻薄一點來說,唯一值得一看的便是第一部分。也許因為這一部分的時代,是在候孝賢回憶之中的,所以他導(dǎo)演得是那么的恰如其分。那種恰到好處是非常引人入勝的,盡管故事簡單,時間也短。但卻一下子讓人沉浸到了電影之中。讓人感受到這段時光確實如如電影名子一般,是最好的時光。我在看完第一部后,對后兩部本是滿懷期待的。卻越看越失望。不過也難怪。本來Three times是由三位導(dǎo)演拍攝的一個系列片。(好像Three... Extremes(三更)的做法)但因為預(yù)算不足,最后由侯孝賢拍攝了所有。我可以想象候原本計劃的應(yīng)該只是拍攝他的“愛情夢”,但最后卻不得不節(jié)外生枝。
3 ) 《最好的時光》魚骨(看片筆記):冬日凌晨讓我一身冷汗的影像
題記:
破碎山河誰料得,艱難兄弟自相親
――――梁啟超
在華人導(dǎo)演里,他可以和安澤羅普洛斯媲美,陳凱歌是放不下架子的,張藝謀沒有這個能力,只有侯孝賢了,默默無聲在奶奶的召喚里建構(gòu)影像的歷史
這部電影的3個年份是用心選擇的1911辛亥革命,1966文革,對于臺灣的意義有『1966毛澤東主席批準,中國戰(zhàn)略導(dǎo)彈部隊成立,周恩來總理親自命名:二炮兵。原炮兵副司令員向守志將軍出任第二炮兵首任司令員?!?,2005國共會晤 三段分別為自由夢,戀愛夢和青春夢意味深長。
無所謂他回應(yīng)了自己什么電影,我感興趣的是他想干什么,特別是在電影100年的時候,辛亥革命和無聲電影的多重讀解。
在這個段落他用了梁啟超在1911被日本已經(jīng)占領(lǐng)十六七年的臺灣訪問時的詩句:破碎山河誰料得,艱難兄弟自相親。
還有關(guān)于時局梁啟超的30年日本和臺灣關(guān)系的斷言,本子造就一個可能。
終究他是大陸移民,受的是父輩愛土的教育,在臺灣有著這樣堅持的導(dǎo)演讓我們由衷贊美。
1911里油燈的側(cè)光和頂光造就的落寞,她的命運和做妾嫁掉的下女的命運。這個段落舒淇演得很到位,克制的、端莊的這可和《霸王別姬》那位頭派妓女鞏俐做個對比,收斂是賣笑等級最好的判斷,侯孝賢是當之無愧的大師,從《海上花》到這個段落非常理解中國的這段歷史,那些說《海上花》廣東腔的都是對于上海開埠歷史的不了解,廣東商人當時在上海是比較有錢的,這和《長恨歌》選用鄭秀文失敗不是一回事情,電影需要用心,不是為了取悅觀眾,這個費穆40年代的觀點依舊是真理,當然,這是一種選擇,就像畫家和畫匠的差異。
在臺灣的1911服飾和《海上花》去對比,你就會明白導(dǎo)演的用心良苦:同宗同源。還有代表著國家的辮子,這是一種無聲的表白。
這個段落很是重要,她至少代表著梁啟超一代人兩岸的關(guān)系,外來的梁啟超和本土的交往,骨子里有回歸=贖身
武昌起義的字幕出現(xiàn),昏暗的會所和外面的亮的對比。好的導(dǎo)演畫面本身說話。
梁啟超在臺期間常在春帆樓與臺灣友人詩酒唱和晚濤哀受到異族統(tǒng)治下的臺灣名士敬重,這樣的插入可見侯孝賢的愛國立場。
“明知此是傷心地,亦到維舟首重回。十七年中多少事,春帆樓下晚濤哀”是梁啟超的手筆,也同時表述別離的苦痛,在琵琶的演奏里悲情無限,這些重點都被評論者忽視是可惜的。
三段音樂,1966的英語流行歌曲《Smoke Gets in Your Eyes》, 1911的南音(?有人知道嗎)2005的頹廢的歌聲 對比強烈。
許多人將三段分別打分是十分愚蠢的舉動,電影是整體,每一部分都是有機的存在,任何割裂都是對于整體的損傷。
2005那段正是國共會晤之時,這個巧合也顯示了導(dǎo)演對于時局的有心??上Ш芏嗳烁緵]有看明白這個段落。2005年兩岸交往的急迫有些奮不顧身的味道,這在舒淇和張震開始的狂吻里你可看到,這是一個說法,觀者自會。為什么叫青春夢?青春是騷動、是沒有多思的投入,狹窄的走廊和面目不清的臉代表著兩岸通路和不可策,這個指向不明白這部電影算白看了。
特別是有段字幕:早產(chǎn)兒,過早破出的自我代價是昂貴的。這些文字絕對不是青春的華語,它在考究兩岸擁抱的代價和后果,而且是悲觀性質(zhì)的。
摩托車山的倚靠我走神了我想到了《蘇州河》的對話:關(guān)于馬特狄龍
這個段落的化妝有意思 臺北晚九早五。
街景上國書館和洋酒的招牌同在,垃圾車,選景不會是無緣無故的。
最為微妙的是女同的關(guān)系,雙性戀的關(guān)系,關(guān)于謊言的質(zhì)問和政治學的問題。在可以發(fā)表的文字里這些我都沒有寫,原因是簡單的
這部電影本質(zhì)上根本不是愛情片,他是兩岸的歷史,充滿政治性的寓言,閱讀歷史,在冬日的凌晨膽戰(zhàn)心驚。
注:所有冠于魚骨都是看片過程里的思考,也就是解讀筆記,沒有語序的,是一種等待著的對話,是關(guān)于導(dǎo)演企圖的第一反映,所以稱之魚骨:歡迎大家討論
2005年12月6日 星期二 上午6時21分 冬日清晨
獨立影評人:卡夫卡·陸KavkaLu
版權(quán)所有,請勿私自轉(zhuǎn)載
聯(lián)絡(luò)方式:MSN:kavkalu1967@hotmail.com
郵箱: kavkalu1967@126.com
4 ) 三分之一好時光
春意綿綿。
看著這四個字感覺有些好笑,但又想起自己也不經(jīng)意炫耀文采的時候。想到自己得意于一個典故的妙,一個錯別字的雙關(guān)。一封信就這么游過去,從我底眼到她底眼。
說起來小張的字很不錯,筆筆舒展,勾畫小心。
看著女孩讀信時候的驕傲,開心,嫵媚,猶豫,很多感情不過是手中薄薄一張紙。
但是還是各自過各自的生活:男的去當兵,女的再找一份工作,男的回來了,以為女的不會換工作嗎?難道女孩子的工作就是靜靜地等一封信。
臺灣不大。于是山南山北的奔波,找到如何,找不到如何,細雨斜風,看著路牌一個個過去,不停變化的路牌似乎雨絲跟著變臉,似乎就這樣女孩只能是一步步接近。對方又換工作了,見到對方的媽媽了,一個個難關(guān)過去,終于找到了,似乎又要醞釀成無意間走進來,但天地間那么多地方,你偏偏走進去找她?
相逢后女孩的笑極其自然,像不像荷花不知道,女孩只知道,寫幾行字容易,但可以寫給很多人,千里奔波不見得不容易,畢竟難了很多。他為自己來的,只是為了自己。于是讓他坐一會,于是給他一杯茶,于是陪他去吃點心,于是給他輕輕地拉一下手。到此為止無所謂水盡云起。
青春的目的就是匆匆錯過,因為所有的力氣都在跋涉中浪費了,都在相逢的一個剎那浪費了,青春只是在浪費,不知道有用,不知道要留下痕跡。
看見男的也許回不了兵營,想起了《兩個人的車站》多少不同。
又想起《一塊牛排》,老拳擊手再有本事,他總有缺一快牛排的力氣,年輕人,錯過了總能夠重來。所以不敗。
清湯寬面,唇齒間只覺得樸素。洗眼洗心之樸素。
5 ) 《自由夢》的八卦
第二個故事《自由夢》,原型是《臺灣通史》的作者連橫和艋舺名妓王香禪。
連橫號雅堂,清末臺灣文人。史學界對其評價頗為陰晴不定,連橫廣為人知的身份更多是前國民黨主席連戰(zhàn)的祖父。正如電影上所演,此人一直致力于兩岸統(tǒng)一和臺灣去日本化,和丘逢甲等人相交甚厚。在此之外,當年他和名妓王香禪詩書交游的韻事為人津津樂道很多年,至今還能在連橫的詩集里找到寫給王香禪的情詩。
至于王香禪,恐怕就不如電影中那樣實心實意,從一而終。她先是非舉人不嫁,導(dǎo)致后來被該舉人遺棄,后來又嫁了偽滿某賣國文人。據(jù)說連王后來曾于上海灘相見,連還贈詩給她,唏噓她的遭遇。
八卦就是,本電影明確表示連王兩人不是單純的紅顏知己關(guān)系,有舒淇一早起來給張震梳洗的情節(jié)為證。但是林文月在其隨筆里,表示各方考證,其外祖父絕對和王香禪只是筆友關(guān)系(參見《連雅堂與王香禪》一文)。其撲朔迷離程度,不亞于連勝文和侯佩岑啊。如果真的只是和名妓純柏拉圖晚上一起喝茶聊詩,那絕對的拉風啊。
作為八卦的收尾,特奉上連雅堂寫給王香禪的詩作片斷:
〈與香禪夜話〉:「誰知風雪穹廬夜,竟有敲詩鬥茗人」
〈秋心〉:「青史他年修?;?,檢書看劍有知音」
以上
6 ) 《最好的時光》:關(guān)于青春和愛
所謂最好的時光里,總是少不了另一個人。于是在這一部侯孝賢的《最好的時光》里,我們看到舒淇和張震兩個人,演繹了3個年代的故事。
1966年,一個服兵役的少年,戀上了撞球室的計分小姐;1911年,一個愛國志士和青樓的歌伎情深意長;2005年,他是一個小店老板,愛上了前衛(wèi)女歌手。
有時候,我們愛上的是愛情本身,或者,是透過愛情,愛里面的自己。至于對方,也許換作另一個,也沒什么不可以。于是,我們看見,那個喜歡打撞球的男生,喜歡寫信給計分小姐,走了一個,也無妨,就寫給下一個。不過下一個走了,他卻要去找。是真的愛嗎?或者只是當時很需要一種愛的感覺。他一路找尋,高速公路邊是陌生的田野,是似曾相識的路名,正如周瑜的火車,陶醉在那種即將來臨的快樂里。沒什么比這一路的感覺,更加像是愛情。一種期待,一種惶恐,一種激動,還有一種惴惴不安。找到也好,找到了,就是舒淇那種抑制不住的笑,雙手交纏而手足無措,只是會望住他笑,末了想起要喝水,要抽煙否,請他坐。那個一路狂奔的少年,也許不過是為了給對方一個這樣的禮物,看見對方高興的樣子,就是最大的獎賞。
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找尋上,見面不久,就該歸隊,卻沒有車,兩人等車,終于,他的手試探著拉住了她的,沒想到她也應(yīng)合,十指交纏,終于有了一種結(jié)果。那是1966年,是為“戀愛夢”。這段故事來自侯孝賢自己的經(jīng)歷,不過他自己并沒有什么結(jié)果。
那時候都還太年輕,并不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即使所有的付出,看似為愛的舉動,其實也是為了其中的自己。那男生一定享受著計分小姐見到他時那種一覽無余的快樂,這種快樂,讓他看清了自己的價值,覺得說,愛原來就是這樣吧,可以讓她笑,而看見她笑,比什么都好。
第二段“自由夢”,青樓里的紅顏知己,和追隨梁先生的士人。他跟她談所見所往,把她當知己,她知會他青樓里的妹妹要嫁人,想贖的人缺銀子,他慷慨解囊。女人是個委婉的,幾番試探,終于忍不住問我的終身怎么辦?男人卻是不語,沉默。他雖然反對納妾,可是妹妹嫁給人家為妾,他并不反對,因為妹妹總算終身有托。輪到姐姐,他卻不敢收。武昌起義前,女人接到他最后一封信,涕淚長流。一個為自由的男人,終于不能兒女情長。
轉(zhuǎn)過來2005年,舒淇演的角色根據(jù)歐陽靖的真實事件改編而來。歐陽靖叛逆,前衛(wèi),雙性戀,有才氣,做很多跟藝術(shù)有關(guān)的工作。舒淇演的靖疏離、冷漠,眼睛涂著濃重的黑眼影,冷酷卻帶著感性。這一段名為“青春夢”。靖的所有大膽的舉動,正是那一種青春。綻放,放蕩,無所顧忌,不怕犯錯,向死而生,從不理會別人的眼光,沒人比她更自我。但是那一種怒放的青春,我們不敢,我們羨慕。全片里,唯一個段落讓我濕了眼眶。就是阿震給靖帶去沖好的照片,把一個項鏈掛在靖的胸前。靖說,去你家。于是他們騎著摩托車一路飛奔。鏡頭就跟住了這樣的兩個人。他們在車子之間出沒。靖靠在震的背上,有種小小的安心。還有鏡頭外的音樂。如是看著,突然覺得,這就是青春,一路飛奔,不知道目標,因為可以和另一個人在一起,就擁有了整個世界——“不管他要帶我到哪里去,我的車站,在他身旁”——如三毛所寫,這樣的鏡頭,一再連續(xù),于是一瞬間,接受了導(dǎo)演的暗示,看著畫面里飛馳的兩個人,相信我們所有錯過的青春,原本可以這樣簡單,這樣自由的像風一樣,只有你和我,不知不覺,就濕潤了雙眼。因為太喜歡尋找意義,不知道有時候快樂很簡單。只這樣的一個鏡頭,就定格了盡可能美好的青春。不過是這樣,一輛摩托,兩個人,一種飛翔的理由。
朱天文的編劇,三段式的故事,戀愛夢,自由夢,青春夢。三段故事里,都少不了的是,青春和愛,它們構(gòu)成了人生最好的時光。個人總是逃不開時代。即使有了最美好的青春,在不同的時代里,愛就有了不同的面貌。1966年含蓄的愛很珍貴。1911年,不能圓滿的愛令人惋惜。2005年,想愛就愛的愛少了回味。哪一個才是最好的時光呢?相比之下,2005年的愛是最輕飄而沒有意義的,因為里面的人輕易就背叛,靖迷離的眼神,似乎在說,如此豐富的她的人生,其實就像一個夢,最終還是虛無的。即使同性愛女伴寫下遺書,她也只是點起一只煙,迷茫的倒在床上,不知所措,她甚至抓不住自己,怎么拯救別人呢?在一個最多可能性、一切如同兒戲、得之輕易不懂珍惜的時代,偶爾的亮色就是靖和震騎著摩托飛奔的那一幕,覺得有些東西,是不會變的。
時光可有最好嗎?很多人愛說最好的時光不再,轉(zhuǎn)過10年,卻想起10年前。所謂最好的時光里,人們忙著戀愛,忙著受傷,忙著被折磨也折磨別人,終于,把這最好的時光耗盡。時過境遷,坐在夜晚的清燈下,說,哦,那是我最好的時光。
人生無非如此。
7 ) 最好的時光——蓮花總在未放時
許久不知道上網(wǎng)做什么,于是很多夜晚的時間在看片中度過,最近一直跟著看的是美劇犯罪現(xiàn)場,講的是用科學的手段來勘察現(xiàn)場,找到真正的兇手,一路看下來,幾乎被理科生洗了腦,覺得這個世界上的事情完全是可以被有條理有邏輯的解釋,只要有科學就一切清清楚楚,萬事OK了,但是我知道,那不是世界的全部。即便是貌似清清楚楚的有條理的世界,也不過是一種假象而已,人類的太多情感不能裝進試管里一測了之,也正因為如此,我才在看完《犯罪現(xiàn)場》后又去看《最好的時光》,《犯罪現(xiàn)場》講清楚了它想要講的故事,侯孝賢講模糊了他想要講的故事,不過在我看來,有時候模糊的表達是最好的表達,因為最好的時光,有時候在一個人的記憶中,也不過是一片辨別不清的影記,一些之言片語,或是記憶深處悠悠的飄蕩著的一陣香氣,如此而已。
舒琪和張震真是一對璧人,站在一起就是那么的養(yǎng)眼和妥貼,以至于很多人一定要把這部電影當成是這兩個人的前世今生來理解,要把這三段故事連在一起看,要找出個所以然,要說出個因果。其實,若要說最好,何必論因果關(guān)聯(lián)呢?人生最美好的時光,總是以片斷的形式零零點點的出現(xiàn)在我們的生命中,若是真是硬要論起因果來,瞻前顧后的看去,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的不美好了。就好像自己曾經(jīng)和友人說起幸福這件事,說到痛苦這個東西,它總是以面的形式出現(xiàn),又長又厚又寬廣,甚至可以像氣體一樣將我們包圍,讓人窒息到無法突圍。然而幸福的感覺,卻總是那樣吝嗇的以點的形式出現(xiàn),任何人的生命中,都沒有什么巨大的幸福可言,它總是星星點點的布滿我們的一生,若是這樣的點多了,這人生也算是完滿了。
愛情夢里,那一個幸福的點是秀美偶然回頭時,看到以為永遠不會再見的少年站在門口望著自己的那一剎那,他們在雨中十指緊扣的站在一起,不需要問彼此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的剎那。 自由夢里,那一個幸福的點是藝旦姐聽到詩人愿意為自己的姐妹出一部分錢贖身的那一剎那,知道他其實也可以變通,也許這就是自己自由和愛情的希望的那一剎那。青春夢里,那個幸福的點就是陳靖坐在阿震的摩托車后座的那一剎那,家里有她十幾年的女友熟睡在床上,而她正和一個男人在去做愛的路上,一切都還陌生而又美好,虛無還沒有襲來,她擁有著她想擁有的任何人的一剎那。
這樣看來,一部名為《最好的時光》的電影由三個毫不相干的故事來組成,也是很可以理解的了,如果你一定要問他們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那么就是他們都曾經(jīng)是某個人的生命中最好的,如此而已。即便是第三段故事中的那個女生,我在看過電影后,驚訝的發(fā)現(xiàn)舒琪所扮演的原型就是我很久以前在網(wǎng)絡(luò)上看過的那個酷酷的雙性戀女生歐陽靖的時候,我才開始猜測侯孝賢到底想要說什么,即便是一個德裔混血的女子,即便是如此頹廢而又美麗到不可救藥的女子,無論她的生活離我們的有多么遙遠,她依然有她最好的那段時光。
最好的時光永遠只能是片斷,沒有前因和后果,沒有前世和今生,若生生的是要問什么因果后來,那么一切就將不復(fù)存在了,秀美和少年可能結(jié)了婚,可能分了手,結(jié)婚后,他們會為生計奔波,養(yǎng)一些孩子,有一些口角,藝旦姐可能老大嫁做商人婦,做妾做小,夫君對她如何,只能是聽天由命。阿靖和阿震可能終究會在一起,每天都可以做愛,然后空虛,然后老去。因此,你看,所有的故事只能講到這里,也就只講到這里吧。從這里開始,在這里結(jié)束,讓它嘎然而止,是最好的選擇。就像王子和公主從此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曾幾何時,我會很喜歡問,然后呢。并且深以為自己的問題很聰明,很練達。但這也不過是一個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方式而已,我們總是兜兜轉(zhuǎn)轉(zhuǎn)的回到原來的地點,才發(fā)現(xiàn),山還是山,水還是水,我想,現(xiàn)在如果讓我再來講這個故事,我會說,從此,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然后,看著孩子們的笑臉,為他們?nèi)松羞@段最好的時光而欣慰,雖然他們未必能夠記得住。
和尚問智門光祚禪師,蓮花未出水之前是什么,禪師說,是蓮花,和尚又問,出水之后呢?禪師說,是荷葉。很多年前我就看過這個故事,但是我不知道它的答案,很多年后,一個電影讓我恍然大悟,也許這個答案,也和這個叫侯孝賢的男人沒什么關(guān)系。其實,知道了這個答案,到底有什么用呢?無他,只是知道蓮花總要開放,最好的時光總要過去,對這人生中的點點的小幸福,多了些珍惜,少了些怨恨而已。
8 ) 時光的余味
在一個女人生命中最好的時光里,她該如何選擇?
往往沒有黑白分明的答案,被時代的潮水裹挾著向前,每個人都會做出選擇,抑或根本沒有選擇?;蛏罨驕\,冷暖自知。
《最好的時光》,最好的在于它的余味。三個夢,告訴我們前因或經(jīng)過,沒有結(jié)果??赐炅?,余味裊裊地飄散在空中,任人遐想。
“戀愛夢”仿佛每個人的初戀。在《rain and tears》的浪漫旋律中,展開一段青澀而美麗的愛情故事。淡淡的笑容,淡淡的來信,淡淡的對話,淡淡的懷舊,表面是平靜而溫馨的,心底激情的暗流在涌動。阿兵哥在找尋秀美的過程中,滿懷渴念,一路波折,見面卻只是淡然一笑,啊,“原來你也在這里”。1966年那個夏天,留在一個女人的記憶里,一抹甜蜜的微笑。
“自由夢”講述了一個女人無從選擇的悲涼。這個段落采用默片的方式,大段鋼琴伴奏,夾雜著藝旦高亢的南音,整段流暢優(yōu)美,一氣呵成。1911年,當一個大國的自由夢和一個女人的自由夢相撞的時候,只留下一個心酸的背影和欲哭無淚的蒼涼。藝旦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她的終身取決于書生的選擇。書生可以幫她的姐妹贖身,卻決不會娶她作妾。書生的來信中,仍是只提家國,半字不提她?!懊髦耸莻牡兀嗟骄S舟首重回,十七年中多少事,春帆樓下晚濤哀。”藝旦輕撫信紙,象是撫過自己不知所終的命運。
“青春夢”取材自真人真事。在一片迷亂之中,徘徊在雙性戀中的女主角,黑黑的眼圈,眼神始終迷茫。她可以愛他,或者愛她;她可以逃避,或者坦承。新一代人的青春,就像她的電子音樂,頹廢而不知所措。2005年,活在當下,不想明天,也許就是她最好的選擇。
隨著長鏡頭的娓娓道來,讓人為片中人物的命運或喜或悲或感嘆。侯孝賢是感性的,但他的導(dǎo)演手法卻十分冷靜,三個夢沒有過多累贅,亦無拖沓之處,情到深處,點到即止,卻頗值回味。
最好的時光,都是回過頭來看的。
他費盡周折找到她,沒有一句抱怨,兩人只是癡癡地相對傻笑,相坐喝茶。一起出去吃碗面,各自呆呆地若有心事。她陪他在雨中等車,細雨綿綿中,他的傘從自己的右手換到左手,右手羞澀地握起了她的左手……
第一個重復(fù)《風柜來的人》《南國再見南國》,第二個延續(xù)《悲情城市》《海上花》,第三個還是《尼羅河女兒》《千禧曼波》。還是最喜歡第一個結(jié)尾時的溫情牽手。舒淇真是幸運,遇到那么多真愛她的大導(dǎo)演。
有一篇影評講得好,第一段故事是侯孝賢經(jīng)歷的,因此細節(jié)飽滿真切,第二段是侯孝賢閱讀過的,情節(jié)曲折,但個性不明,第三段是侯孝賢所陌生的,因此概念先行,缺乏感受。
張震真帥~還露~你看看吧,我這人忒庸俗了點吧.
自由夢多酸澀,青春夢多躁亂,只有戀愛夢如此純凈可愛,讓人回味。一場徹夜撞球,一封情書,一段追尋,相見俯首而笑,綿綿細雨中作伴等車,傘下牽起的小手,簡單,細膩,空氣里都是浪漫的味道。
真是忍受不了這種拿腔拿調(diào)的慢節(jié)奏片子。。。
比較喜歡第一個故事,一進新世紀就開始亂搞了。。。
Rain & Tears
重看了一遍,第二、第三段還是很難看下去。第二段沒感覺出為啥定要弄成彩色默片,“間離式再現(xiàn)”么?第三段光看舒淇和張震的床戲就已然宣告失敗了。第一段依然無比動人,有點神似《詩經(jīng)·關(guān)雎》的結(jié)構(gòu)與意境。
純情心動的戀愛夢,晦澀委婉的自由夢,狂躁激烈的青春夢,被攪碎和環(huán)繞的時間敘事,放置在不同年代的你儂我儂。濃郁之下再配合先柔情后溫婉再迷離的音樂,化成紙上粘稠色彩。這三段時光不能用或好或壞來衡量,只能區(qū)分清淡和濃稠的重量。不是盛宴卻很饕餮的侯孝賢。最愛你陪我吃飯我陪你抽煙的戀愛夢。
rain and tears ,all the same
最好的果子,最先被采摘。最好的時光,最容易浪費。
張震老騙人
你想和她上床,她也想和你上床,你們都知道總有一天你們會上床,但不知道你們會在哪一天上床,這就是最好的時光。
以前標記過了。今晚又看了一遍,三星改成五星。原來,這兩個月,就是我最好的時光。
這部片做得最對的地方是找對了演員。最喜歡第一個時光,而第二個時光的默劇形式是一種別樣的感覺。倒是對成為封面的第三個時光感覺平平。
越看越快睡著。就第一個印象深刻。
覺得自由夢最好,但是更喜歡戀愛夢。
three times three kinds of dreams >> about love ,freedom and youth
【冒失說出侯孝賢眼中“最好的時光(或最好的電影時光)”是哪一段并無太大意義,因為所有的時光都是被辜負被浪費的,也只有在辜負浪費之后,才能從記憶里將某一段拎出,拍拍上面沉積的灰塵,感嘆它是最好的時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