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提示:本線路為優(yōu)質(zhì)線路,可優(yōu)先選擇。
提示:如無法播放請看其他線路
提示:如無法播放請看其他線路
提示:如無法播放請看其他線路
前段時間,寫過一篇關于盲人歌唱家安德烈·波切的文章,被他的人生經(jīng)歷感動得一塌糊涂,以為最近應該不會再看到這類型的電影作品了,沒想到今天又被一部叫《超乎想象》的音樂傳記類型電影給吸引了。
說句大實話,電影一開頭就把我吸引了,因為背景音樂實在太好聽了,小男主胖嘟嘟的樣子也很惹人愛。不過因為沒有看簡介,也沒有深入去了解這部電影,所以當電影漸入佳境的時候,吃了一驚,這不是我想象中的樣子,男主的家庭背景真讓人膽顫。
巴特他沒有像安德烈一樣對他關懷備至的父母,更沒有小心翼翼呵護他成長的叔叔,他有的只是不斷摧殘他,把他的夢想打壓掉的脾氣暴躁的父親,和受不了丈夫這破德行而離家出走母親。
因此這電影也就不像《寂靜之樂》一樣充滿溫馨的場面,更不會像《搖滾校園》一樣鬧騰,當然就不可能會有《愛樂之城》一樣的爛漫和愛兒不得了。
不過,好彩就是巴特也有一個特別愛他的女朋友,一個在夏令營認識的發(fā)小,由《怦然心動》女主瑪?shù)铝铡た_爾扮演的珊農(nóng),一個像《命中注定我愛你》一樣的美女。
所以,這不是一個簡單的關于音樂的故事,而是一個關于救贖的故事。
巴特的樂隊叫“憐憫”,他開玩笑說是因為告訴他奶奶他要組建樂隊的時候,他奶奶擔心的說:“憐憫我吧,去找一份像樣的工作。”
但這只不過是他搪塞的借口,憐憫,這詞聽起來不就與救贖有相似之處嗎?畢竟他信奉的就是耶穌基督,愛與被愛,只是硬幣的兩面,傷害與被傷害,只是一念之間。
他想逃出父親的掌控,永遠的離開他,他成功逃離了,可卻逃不出他留下來的陰影,無法做真正的自己,連最拿手的音樂也不能給他帶來改變。
失敗的他被經(jīng)理勸了回來,因為經(jīng)理告訴他,如果沒能夠坦然面對一切,就沒有辦法做自己也無法讓自己的音樂打動人心。
原本以為回來一定爆發(fā)戰(zhàn)爭,巴特心里也一萬個不愿意直面父親,但沒想到父親已經(jīng)在不知不覺中發(fā)生了改變,連他自己也無法想象的改變。
震驚之余,惱怒也接憧而至,他無法接受已經(jīng)收斂起自己脾氣的父親,也無法想象父親活成了他想象中的樣子,更無法容忍那些被虐的場面一下子就煙消云散,他做不到,做不到云淡風輕。
然而生活就是這樣,總是在不知不覺中讓一些景,一些事,一些人,悄悄地發(fā)生了改變,讓你吃驚也好,讓你無法想象也好,甚至讓你無法接受也好,該變的就不由分說的變,就像巴特他父親,總以為自己是無敵的,但面對癌細胞的侵襲他也不得不認慫。
幸得基督的福音,他慢慢的嘗試改變自己,看苦澀難懂的書,做可口的飯菜,修年代久遠的吉普車,渴望與遠離家鄉(xiāng)的兒子來一場溫馨的回憶之旅。
即使夢想破滅,他也沒了當初的脾氣,他打不動巴特了,也沒有理由再動手打他,他甚至允許巴特“回敬”他,只要他愿意,將他打死也無所謂,因為他已經(jīng)看透了一切。
他就像一只老虎,或者像巴特畫的獨角獸,他老了,不再威風凜凜,盛氣凌人,他成了一個渴望親情的孤獨老頭。
「原諒這種事,只和愛的深淺有關。有多少愛,就有多少原諒。」所以巴特下不了手,他們握手言和,成了最了解彼此的好兄弟,好朋友,一起度過了僅剩無幾的時光,度過了巴特從未敢想象的幸福生活。
親情的羈絆,終于在最后成了巴特父親的救贖,也成了巴特邁向成功的基石。
一首《I can only imagine》唱哭了所有人,也拯救了不少心情低落的人,更成了新歌榜的霸主,巴特的樂隊徹底的火了,但更重要的卻是,巴特的父親留給巴特的將不再是可怕的回憶,而是美好的記憶。
記得有句話是這么說的,「上帝救不了人,也改變不了這個世界,但人可以」。感情巴特他們父子倆就是如此,在宗教信仰的感化之下暴躁易怒的父親完全變了一個人,而巴特也在順應他的改變而發(fā)生改變,超乎想象的救贖也就此誕生。
因此,影片感動人的不是音樂,而是救贖,不是功成名就帶給人的驚喜而是家庭成員之間的愛與冰釋前嫌,超乎想象的就是親情。
這首感動千萬人的《I can only imagine》是一首當代基督教音樂。
可能,很多人并不了解當代基督教音樂。
當代基督教音樂,也叫福音音樂,是一種音樂形式,重點在于抒發(fā)對基督教信仰的情感。風格很多樣,有基督教搖滾、基督教鄉(xiāng)村音樂、基督教朋克音樂、基督教說唱……
但是說到鮑勃·迪倫的《Knock' on Heaven's Door(敲開天堂的大門)》,大家就知道了。
Mama, put my guns in the ground 媽媽,把我的槍在地上放好
I can't shoot them anymore. 我再也不能用他們射擊了
That long black cloud is comin' down 黑暗的烏云正緩緩落下
I feel like I'm knockin' on heaven's door. 伸手就能敲開通向天堂的門
Knock, knock, knockin' on heaven's door 敲開通向天堂的門吧
這首歌不僅是鮑勃·迪倫上個世紀70年代最為經(jīng)典的作品之一,也是由他出演的電影《比利小子》的插曲。
這首歌通常被人們誤認為是和反戰(zhàn)有關,但實際表達的寓意還是在于宗教中的懺悔。
基督教音樂非常具有多樣性,但是鮑勃·迪倫不算是的基督教音樂歌手,他的這首歌卻是十分經(jīng)典的當代基督教音樂。
這首當代基督教歌曲《I can only imagine》是美國“憐憫我樂隊”主唱巴特·米拉德在父親癌癥去世后所寫,這首歌激勵了很多正在處于黑暗中的人們,還有那些懷有夢想的人們。
這部電影也是根據(jù)巴特·米拉德的真實故事改編而成。
《超乎想象》
I Can Only Imagine
1985年,德克薩斯州
巴特的童年生活非常不幸。
父親家暴,巴特和母親都是在父親的拳打腳踢中度過。
巴特是靠音樂來度過這些困難的日子。
母親把巴特送到了由教堂的人們陪伴孩子的度假營。
在度假營,巴特得到了主的恩賜。
回到家后,母親離家出走,父親變得更加暴力。
童年,變得更加不幸……
1991年,巴特為了實現(xiàn)父親年輕時的夢想,加入了橄欖球隊。但是,因為一次比賽,巴特摔斷了腳,終生不能踢球。
但是,為了高中畢業(yè),巴特加入了“合唱團”。
在美國向來都是“球隊、啦啦隊”最受歡迎,最不受歡迎的“合唱團”更是這個傳統(tǒng)的父親無法接受。
只是,巴特的音樂天賦被人生導師發(fā)現(xiàn),巴特被選為了男主角。
父親意外得知了這個消息,被送進了醫(yī)院。
但是巴特這次演出,大獲成功。
父親的不理解甚至打罵,逼走了巴特。
巴特一個人在外闖蕩,組建了“憐憫我樂隊”,走遍了能夠演唱的每個地方。
直到,一個制作人的出現(xiàn),讓巴特燃起了希望。
制作人欣賞巴特的才華,但卻認為他沒有適合自己的歌曲和風格。
因為巴特的嗓音高亢明亮,如果純粹翻唱那些搖滾歌曲,其實并沒能利用好自己的天賦,無意間翻唱了一首抒情基督教歌曲,制作人認為那才是他的天賦所在。
而后創(chuàng)作了一首《Beautiful》,這首以“贊美”為主,抒情為輔的基督教音樂,充分展現(xiàn)了巴特的嗓音特點。
光看聽眾的反應來看,其實算得上不錯的作品。
于是,制作人決定帶他們參加更高級別的音樂盛會。
但,這次他們失敗了。
唱片公司并不滿意他們的作品,巴特決定退出樂隊。
制作人卻給了他意見:基督教歌曲,最重要的是讓人們相信你的歌。
大多的基督教歌曲,是以“贊美”作為主要內(nèi)容,常常會寫出這樣的內(nèi)容,耶穌的苦難,上帝的幫助,悲痛的苦難……
這些歌曲只是基于圣經(jīng),卻并沒有基于生活。
巴特需要做的,不是寫出遙不可及的圣經(jīng)故事或是贊美歌曲,而是重新回到自己的生活,面對自己的恐懼,并克服。
暫別樂隊,巴特回到了家。
但是,這個曾經(jīng)做錯事的父親卻變好了,早起給巴特做早餐,與他談心。原因是他接觸了基督教。只是對于曾經(jīng)受過傷害的巴特來說,非常不公平。
“我還沒有原諒你,你憑什么就原諒了自己!”
后來,發(fā)現(xiàn)父親因為胰腺癌將不久于人世。
巴特選擇了原諒。
巴特親眼見證了宗教給人帶來的變化,看到了一個暴力醺酒的人,能夠有所信仰,有所期待。
這也就是為什么選擇原諒的原因。
我一直想要的父親開始愛我了,是不是很公平?
他愿意變好,我也選擇原諒陪他共度人生最后的時光。
父親死后,巴特寫下了這首感動千萬人的《I can only imagine》。
這首歌,是巴特寫給自己的父親。
不再是空寫一些贊美基督、上帝、耶穌,這首歌基于自己的生活。
原本只能“想象”的生活,因為上帝的出現(xiàn),這種生活不再是想象,他想要的父親回來了,他想要的生活也回來了。
所以,這是他為什么能寫出一首療愈千萬人的歌,是因為他相信基督,他得到過,他真正活過。他用嘹亮富有真實情感的聲音,打動的千萬人。
這部《超乎想象》似乎是為基督教所打造。
影片中的配音,不是基督教音樂的U2樂隊的這首福音歌曲《Into the heart》。
到鄉(xiāng)村福音歌手斯蒂文-柯蒂斯-查普曼的這首《The Great Adventure》。
再到非常著名的福音女歌手艾米·格蘭特的這首《Breath of heaven》。
誠意滿滿的基督教音樂,對于喜歡的聽眾來說,確實很飽耳福。
但是,對于很多不了解當代基督教音樂的觀眾來說。
這部電影的“家庭”元素,更為敏感打動人心。
開頭展現(xiàn)的是一個殘暴的父親,而在病重之后態(tài)度大變。兩個人慢慢相處的過程,更像是一個孩子與曾經(jīng)的父親和解,也是與自己的和解。
很多人沒有“宗教信仰”的經(jīng)歷,但是,很多人都有與家庭產(chǎn)生矛盾的經(jīng)歷。
當你看到影片中的這些“原諒、釋懷”,你會發(fā)現(xiàn),這些迷茫的孩子最需要的是被家人認同。
你會想起,其實還有很多美好的瞬間。
影片最打動我的部分在他父親將要離世的時候,他說:"我不是很會賺錢,但是我有很努力的去存錢。我把它們都留給你,每個月你都能受到一張支票,這樣你就可以專注于你的唱歌,不用擔心其他的事情。"
那時候,父親已經(jīng)完全理解。
原來父親不是不在意你的夢想,只是他比起你,他更為你考慮你的現(xiàn)實。
你還會想起,原來父親早就告訴過你什么是夢想。
只是你,仍然把夢想放在首位,而忽略了現(xiàn)實。
這首感動千萬人的歌。
講述的不是虛無、幻想。
它講述的是想象之后在現(xiàn)實中的喜悅。
能在現(xiàn)實中實現(xiàn)的夢想,才是最動人的。
都說沒有信仰的人是可怕的,其實沒有在現(xiàn)實中活過的人,才是更可怕的。
文/宋俁萱
首發(fā)巴塞電影
2018年1月1號,作為新年的第一天,紐約的Times Square Church按照慣例會在這一天的上午十點舉行“演唱會”。當然在基督教堂里的演唱會是指由唱詩班演唱的基督歌曲。出于好奇心,我打算混一下,感受下在教堂里聽唱詩班演唱是怎樣的一種感覺。
九點四十左右,大堂里就已經(jīng)擠滿了人,由于去的稍晚,只能站在角落里聽。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他們唱的“hallelujah”并沒有給我很大的觸動,雖然有的人唱功確實了得,跟百老匯演員有的一拼(誰知道是不是某個百老匯演員白天來教堂演唱晚上去劇院表演呢)。就在我打算要走的時候,一位大哥站了起來,講了講自己和他老爸的故事,然后就開始唱。說實話,他一開口,我就被吸引住了,我覺得我更像是在聽一首流行歌曲,直到歌詞中的“hallelujah”把我拉回到教堂中?;氐郊依铮梢恢被仨懺谀X中,然后就去了百度百科。。。查了一下,成為了那幾天我的單曲循環(huán)(歌詞附在文中最后):
二月去電影院看電影的時候,在預告片中(美國電影院每次放電影之前都有20分鐘的預告片集錦)忽然發(fā)現(xiàn)這首歌的創(chuàng)作過程已經(jīng)被拍成了電影,三月上映。出于對音樂的喜愛以及預告片中的一些話,決定首映這天來看。
剛剛看完電影,就決定來寫我在豆瓣上的第一篇影評了。
每次當與別人談及家庭這個話題的時候,我總是有很多想說,也有很多話說不出。我媽以前教育過我,她說“家丑不可外揚”,但我覺得即便是一些丑陋陰暗的經(jīng)歷,也是我成長的財富,也是家庭能夠和睦的一部分。引用今年315一個段子來說,就是“上帝造的人都有的是缺點,何況一個家庭”。
片子開頭講述主人公Bart小時候,父親因為偶然的原因,不能繼續(xù)自己引以為傲的橄欖球而性情大變,郁郁不得志,整日以酒度日,還對bart的母親拳腳相加。每次遇到父母爭吵的時候,他總選擇帶上自己的耳機去逃避這一切。直到有一天,當他露營回家,他發(fā)現(xiàn)母親拋棄他和他爸離家出走了。
——“我媽去哪里了?”
——“她走了,她不要我了,奧,也不要你了(嘻嘻,氣不氣)?!?/p>
當然這里還穿插了主人公Bart遇到初戀的故事,當然那時候他只有10歲。
從小Bart就在父親的虐待中長大,這種虐待既是身體的,更是心理的。他爸可以在他準備早餐的時候,朝他頭上砸垃圾桶,也會燒毀他的玩具,更會告訴他,“你追逐的夢想一文不值,你做不成任何事”。越被別人說做不成越要拼了命的證明給別人看。父親是以前學校里著名的橄欖球運動員,那我就不斷練習比他更好。他不會理會防守人對他的碰撞,永遠只會往前沖,那我也不斷向前沖向前沖。然后,我,骨折了,運動生涯報廢了。。。然后父親面對病床上的你,再冷嘲熱諷一句“醫(yī)生說你不能打球了,是永遠哦(你氣不氣,我說什么來著,loser就是loser)”。
不得不說,上帝在給你關了一扇窗的時候,會為你開一道門,在基督電影里這句話我覺得還是很切合的。Bart的音樂老師偶然間發(fā)現(xiàn)了他的音樂天賦,并且教會了他一些百老匯的唱歌方法,在一次學校舉辦的晚會中,Bart震驚了所有人。同時,此時忽然暈倒的父親被查到了癌癥。不過Bart的父親并沒打算治療也沒打算告訴Bart。第二天一早起床,還是依舊在嘲笑Bart的音樂夢——“stupid dream”。兩個人大吵一架,然后他爸在收拾餐具的時候,把盤子砸向了Bart的頭。畢竟從小就受到類似的折磨,Bart的頭異常堅硬,盤子碎了,頭一點事沒有。但是這件事,讓Bart徹底的拋棄了他,去大城市追尋自己的音樂夢。
組了樂隊,認識了制作人,但是制作人總是覺得他的歌曲里少了點什么。在被邀請來看表演的一群制作人嘲笑之后,Bart想到小時候父親那些嘲笑自己的話,心態(tài)崩了。但也是這次事情之后,給了Bart敞開心扉的機會。他跟制作人,和樂隊成員聊自己的過往,聊自己的父親。以及決定回家面對自己曾經(jīng)的“恐懼”——自己的父親。
回到家的Bart發(fā)現(xiàn)自己的父親會做飯了,竟然還會在飯前做禮拜,還跟自己說自從他走后還會去教堂,去向上帝尋求答案。但Bart認為他是裝的,然后又開始爭吵,又準備再次離家出走。直到他在車上看到父親真的有每周去教堂的記錄,真的有向上帝祈禱和懺悔?;氐降叵率?,看到父親在用棍子不斷的敲擊報廢的車,發(fā)泄自己心里的難受。Bart才意識父親有嚴重的心里問題,自己決定在父親最后所剩不多的日子里,陪伴他,原諒他。
影片最打動我的部分在他父親將要離世的時候,躺在沙發(fā)上,說
“I am not a good money-maker, but I tried to save some money. I give them all to you, you will get a check every month so you can pay attention to your sing, no worry about other thing.”
"我不是很會賺錢,但是我有很努力的去存錢。我把它們都留給你,每個月你都能受到一張支票,這樣你就可以專注于你的唱歌,不用擔心其他的事情"
說我追逐stupid dream的人是你,到頭來傾注一切支持我的還是你。
我再也沒能止住我的淚水,旁邊的黑人小姐姐看我哭了,還給我遞了張紙巾。
我開始去回憶,去尋找這部電影感同身受的一切。
我不是一個愛喝酒的人,并不是因為酒不好喝,而是因為我的父親是一個嗜酒之徒。在他看來,喝酒如果不醉,和沒喝沒什么區(qū)別。年輕時二斤白酒下肚,依然可以保持清醒。半夜兩點回家,對于年輕時的他也如家常便飯,即便是我出生之后,也沒有改觀。
年輕人都敢想敢做,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好時候,誰都想下海試試水。而我爸,失敗了。究其原因,我不想再深入去分析,也沒有什么還分析的。重要的是,失敗之整個人就變了。從一個把酒言歡之人變成了一個借酒消愁的人。
我對于酒的厭惡也自此而始。平時不喝酒,不愛說話,也會保持著一顆平常人的心。而一旦喝酒,就會破口大罵。他總愛把酒后狀態(tài)形容成無意識的狀態(tài),第二天酒醒之后當做什么都沒發(fā)生??墒俏矣X得他是在借“酒”有意識的去罵給我媽聽。我爸不會使用暴力,但他的確喝醉酒后的話語比Bart的父親更有過之。
小時候最害怕的就是他的眼神,你知道他不會打你,但你知道他生氣起來的聲音和恐嚇會讓你難受一整天。我爸的眉眼及額頭很像梁朝偉,這使我直到現(xiàn)在看梁朝偉演的電影都會心有余悸。最深的一次莫過于高中一次模擬考試沒考好,他喝醉酒之后,拿著水果刀,指著自己的腳說“你要是能考上清華北大我把我腳趾頭剁了”。謝天謝地,我最后沒能考上,要不然他會欠我一個腳指頭的。我患有一定程度的神經(jīng)衰弱,入睡總會非常困難。有次躺下四五個小時后還沒睡,我溜到他的房間,讓他罵了我一句,然后心理感到失落,很快就入睡了。以致于我之后睡不著,都會采取相同的方法。
大一寒假回家,一整個假期都和氣融融,然而最后一天晚上,他又喝醉了,開始數(shù)落,從假期的第一天開始說起,說到最后一天。我變得異常的惡心和想要離開,我無法理解即便是我的問題,你為什么一定要用這種方式,一定要在假期的最后一天,一定要喝醉了去說。而不是正常的假期中的任何一天去交流,彼此去探討這個事情。我選擇了和Bart一樣的方法,我再也不會理這個人,never。
小時候的男孩子總會像Bart想,“你只管打只管罵,有我長大和你老去的那一天”??烧娴搅宋覀冮L大的那天卻發(fā)現(xiàn),即使我們有了可以戰(zhàn)勝得了他的武力,我們也不屑使用,因為要贏只有證明他說的是錯的。再過一段時間我們甚至連想證明對錯的想法都打消了,那個男人他已經(jīng)變了,他變得溫順了,變得懂得關心人了,懂得珍惜了。
自從大一寒假的事情過去后,他真的變了。他每次喝酒都會跟我報備,每次喝酒回來總是選擇一個人默默的睡覺。就像Bart的父親,學會去教堂禱告,學會如何做飯。我的父親在我出國留學前,也說過“我有我的夢想,你有你的夢想,那我繼續(xù)好好工作,讓我實現(xiàn)我的夢想,也讓你能夠去追尋你的夢想”。
當我和Bart回過頭來都發(fā)現(xiàn),在我們的身上其實早就存在了那個男人的影子。
Bart的父親果敢堅持永不放棄,正如Bart對于自己的音樂夢。我的父親對于自己熱愛的事情會投入超乎常人的熱情以及執(zhí)行力,并且把我也塑造成這樣。
當然我不是在借批評Bart的父親來批評我的父親,誠然我確實有很多不好的回憶,這些回憶讓我在當時和現(xiàn)在回想起來都會感到一絲難過,但也正是這些不好的回憶,使我更清楚也更明白,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男人,去關心別人,去愛別人,去控制自己的行為和言語減少對愛你的人傷害。而且,相較于躲在角落里陰暗的回憶,我的回憶里幸福開心美好才占據(jù)了所有。記得有次在樓下玩耍被高年級的同學欺負,他拿著扳手就下去嚇唬那兩個同學,教我如何成為一個男人。
看電影的時候,還有兩段回憶在我腦中揮之不去。
一段是,在我小時候有次玩捉迷藏的時候,躲在一戶人家的窗戶下,聽到一對男女在激烈的爭吵。他們的女兒在用盡自己最大的可能的聲音去呼喊“爸爸媽媽別吵了“,那種無力感,時不時在夢中也會閃現(xiàn)。
一段是,我小時候有個朋友,他爸爸確實如Bart的爸爸一樣,虐待,酗酒。他卻走上了和Bart不同的道路。他讓自己在同齡人中變得最強壯,甚至很多年齡比他大的小朋友都畏懼他。他知道武力的力量,但他選擇了使用同樣的力量去對待別人。我不知道他后來有沒有變化,在我認識他的幾年中,幾乎沒人是他的朋友。
之后的電影情節(jié)并沒有什么特別,一鳴驚人的故事好萊塢電影中,現(xiàn)實中經(jīng)常發(fā)生。
作為一部典型的宗教電影,他和幾年前的另一部宗教電影《永不放棄》一樣,帶來了幾乎同等卻不同質(zhì)的感動,究其原因,我想褪去宗教的外殼外,感同身受的經(jīng)歷和思考才是其打動人心的內(nèi)核。
“Turn your fear to inspiration ”
最后送大家一句話,愿所有的迷茫和恐懼,都能找到安穩(wěn)的歸宿。
I can only imagine
I can only imagine what it will be like
When I walk by your side
I can only imagine what my eyes will see
When your face is before me
I can only imagine
CHORUS:
Surrounded by your glory
What will my heart feel
Will I dance for you Jesus
or in awe of you be still
Will I stand in your presence
or to my knees will I fall
Will I sing Hallelujah
Will I be able to speak at all
I can only imagine, I can only imagine
Ican only imagine when that day comes
And I find myself standing in the Son
I can only imagine when all I do
Is forever, forever worship you
I can only imagine, I can only imagine
CHORUS TWICE
I can only imagine
When all I will do
Is forever, forever worship you
I can only imagine
中文翻譯
我只能想像
我能想像那情景 當我就在您身邊
我能想像我所見 當您就在我面前 我只能想像
被您的光輝所圍繞 我的心情會怎樣
我會為你跳舞嗎 耶穌 還是因為敬畏您而肅靜
我會傻站著還是傻跪著 我會高唱哈利路亞頌歌嗎
我可能將說不出話來 只能想像 我只能想像
我能想像當那天到來 我就站在您的面前
我能想像我所能做的 就是永遠地崇拜您
我只能想像 我只能想像
我只能想像 我能做的就是 永遠永遠地崇拜您
我只能想像
(來源百度百科)
每個人有自己獨特的表達愛的方式。父愛和bart一起吃早飯,父親早起準備了早餐,bart唱歌的照片為報紙頭版,父親很開心,說It's a good joke。但是bart覺得是在嘲笑他,父子間的矛盾升級。
父親說 I want to make thing right between you and me, I don't know what to say andI don't know how to do it. I'm trying。父親在讀圣經(jīng)和書,但是很難理解,找不到人解答。父親請求原諒,bart說God can forgive you, but I can't。bart受到父親的暴打,傷害,原諒之前的父親很難。但是此刻的父親有巨大的改變,from a man I hated into a man i want to become, into my best friend。
父親有自己獨特的表達愛的方式,去感受去理解,幸福美滿的家庭是我的渴望的,那不要逃避矛盾,去有效溝通,感受彼此。
電影真的很讓人感動,看到評論又很多人抨擊片子傳教之類的,太偏激,豆瓣真的噴子太多了。我是一個無神論者,但要就感動哭了不止5次。電影把親情、友情和愛情都描述的很到位,父子之間的摩擦和誤解都很真實不做作,比《this is us》黑人父子之間的劇情更加真實。畢竟小成本電影,劇情好就知足了,對效果不那么追求,另外音樂也不錯,穿插緊湊不拖沓??梢越o7.5-8.0分了。
看到哭。很多事實我們都無法看到,經(jīng)歷著糟糕的事情就把一切事情想的很糟,蒙蔽了雙眼。當死亡來臨時,對人的改變真的很大。巴特自己氣在頭,對胰腺癌的父親的示好表示不原諒。巴特兩次回家,由于小時候的偏見,對父親的各種好都解讀成不好。
第二次回來,當年老的父親晚上聽到他回來,一大早就給他做早餐,跟他說家里有幾個工程,修好車庫里的吉普車,知道他很忙,沒事的時候一起開出去(這里似乎是祈求渴望,兒子的頂嘴,他不想第一次那樣生氣打,這時候更多的是希望了卻最后的心愿)。他知道以前的不對,想改變父子的關系,一直有看基督的書,很困惑沒有人解答。這里就就不自覺的哭起來。
當巴特說上帝會原諒,但他不會,他會永遠記得小時候的事(其實這里我看來,真的是小事,很多時候都是這樣子,小事都能計較很久,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才了然)?;氐杰嚿希吹礁赣H胰腺癌的診斷,回去看到父親在砸車,(渴望被破碎的感覺),身體不舒服倒地。他開始選擇原諒,陪伴父親人身最后一段,做想做的事。(大哭,結(jié)局是美好的)。
人生很短暫,我們什么時候長大了,就是在突然發(fā)現(xiàn)父母老了離去了,那一刻,我們很多的價值觀,人生觀都會改變。小時候有認為玩具,總跟所謂的朋友到處浪,做著各種亂七八糟的事躲避著無聊的城市生活,就是不愿意回家。也許只有長大了,才覺得陪伴自己的重要的人才是真正重要的事吧。
短評字數(shù)有限制。。 劇情平庸,三觀存疑,片中父子檔表演有驚艷之處,音樂滿分。 劇情的核心"轉(zhuǎn)變"不太有說服力:前情"惡"的鋪墊太多,后期轉(zhuǎn)變倉促突兀比較生硬,讓人有點不知所以然。 男主女朋友扣分,怒刷存在感卻幾乎從未推動劇情。 片中對于家暴的唯二解決方式一是暴力二是信仰??。。ǔ鲩T左轉(zhuǎn)反家暴法不謝) 感覺像一個父親抖S,長期家暴,逼走母親,兒子抖M,努力奮斗,渴望認同,兩人相愛相殺,最后父親絕癥,良心覺醒,臨終道歉的俗套故事中強行加入上帝救贖的元素。 綜合下來兩星??影片太長了,腰痛。
跳繩的女孩子們,一個胖乎乎滿臉笑容的小男孩,憑自己給別人家除草掙一點錢,然后去買CD,好棒!用紙盒自己做騎自行車的頭盔,這個頭盔居然還有遮陽“鏡”(一張黃色塑料片),智慧!小自行車后面托著一個玩具樣的工具“掛斗”,哈哈哈!居然還往里再放工具,音樂讓人不想坐下來看電影,好有動感。多么聰明可愛有理想的孩子,不被爸爸理解,父親簡單粗暴,父母的爭吵讓他沒有了笑容,默默的帶上耳機,按下能安撫心靈的CD機按鈕,那一刻世界只有音樂能為友了。
一生有不幸但更重要的是有幸,有幸識得音樂才華的老師,讓他認識到自己還有音樂天賦并一展才華。爸爸和中國的爸爸沒有太大的區(qū)別,父子溝通總是艱難的,父親苦心隱瞞罹患癌癥,以男人的方式告訴兒子“你總要自己謀生”,兒子卻聽不出畫外音,此時我流淚了,為父親而流。
他的經(jīng)理人說:“讓那痛苦激發(fā)你的力量,然后你所寫下來的東西人們才會相信,......你必須面對你的恐懼 孩子”,“我相信你,別放棄”,經(jīng)理人說話聲音真好聽,很有磁性很有穿透力很有哲理。
i can only imagine
不信宗教,但覺得這電影還可以
放在復活節(jié)前上映的福音電影,講述一首動聽的傳奇福音歌曲的背后故事。父親的轉(zhuǎn)變當初“只能想象”;最終,夢想變成現(xiàn)實,到底是信仰的力量還是什么?其實說不清。只是一切剛剛好,那扇窗那扇門那一刻被敲開。最后要說,過了那么多年,Trace大叔還是那么帥!想想那季名人學徒時還覺著床破略靠譜。
音樂好評
旋律一般般,可能渲染的太過了但最后的實際聽感并沒有共嗚
mum, what did i do
全美最熱銷福音歌曲背后的神奇故事。人性在罪的深淵里惟有神的光照才能解救,透過藝術(shù)創(chuàng)作和與識才之人的相遇散射出最有力的光輝。拍攝手法略老套,但音樂表演皆驚艷。
又是一部很好的追夢劇,影片中間我還落淚了~ 也許音樂片永遠都能感動我吧,而且夢想看起來也那么真實。
信教的朋友邀請,盛情難卻。全程覺得表演差勁劇情老套,想笑又不好意思笑出聲。
淚在哪里落
感動
人心的改變是這個時代最大的神跡,愿我們每個蒙恩的人都能行出見證,活的與蒙召的恩相稱。
因為Sohyang姐姐給電影宣傳的翻唱戳開下載。它將很容易給人留下的刻板印象的信仰和宗教電影,讓成片的目的由“教化”“辯論”,變?yōu)閱渭兊哪芰總鬟_---所以有些犯規(guī)的感人,但卻十分行之有效。PS 其實更感興趣的是最后飾演Amy Grant的那個女演員,所以什么時候會有這位CCM女王的傳記電影。
遇到宗教信仰題材的音樂片還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成品的質(zhì)量毫無疑問能夠打動絕大多數(shù)基督教徒的心,但也會一定程度對該音樂片造成一定的擴散影響;Dennis Quaid非常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表演,使得整個感情線的內(nèi)核非常容易打動人心,父子關系的親情是非常好的入手點,但是如果再加上宗教信仰的描述反而有點多余,兩者結(jié)合的火花對無神論者并沒有太大的感情沖擊力,但福音歌曲故事的拍攝也真不能隨心所欲的改編,所以還是有點矛盾吧。
圣父在天上,圣靈在身上,但爸就在屋子里面,現(xiàn)在就回家,還不晚。
整體挺好的,最終原諒已經(jīng)在人生最后階段的父親的時候感動得不行,但是說實話原諒的理由有點牽強,但換做真實的情況應該大多數(shù)人還是會做出同樣的選擇吧
劇情什么的一般吧。只是我有類似的父親,可憐的人;對逝世的人容易原諒,解開疙瘩吧
sucks beyond my imagination
和“永遠是我的女孩”男主一對比,女孩的男主還是挺帥的??原來原型的男主就是這樣胖胖的,所以才找他演巴特…演男主小時候的好可愛??女主一直愛著巴特,真好!有點無聊有點感動有點長氣…歌還是挺好聽的!
很工整典型的美國勵志片(或者說宗教?),各方面都挺好,喜歡看的不是一個人如何成功,而是看一個人可以過得多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