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人神之別
Amazing Grace, how sweet the sound
That saved a wretch like me.
I once was lost but now I'm found,
Was blind but now I see.
我一直把《白色巨塔》當作一部制作精良的醫(yī)學界類型劇,或者是一部日本版的《紅與黑》來看的。直到某一天我完整地聽完了片尾曲,發(fā)現(xiàn)這是著名的贊美詩“Amazing Grace奇異恩典”時,才開始真正試著去了解這部被改編拍攝了四次的日本名劇。
一個成熟的作品,是很難用好與壞來區(qū)分其中的因素的。我甚至不愿意用亦正亦邪這樣的字眼來評判財前五郎。不擇手段地獲取教授頭銜是他的錯嗎?他一定也很委屈和郁悶,全身心投入地替教授賣命了8年,被莫須有地指責為人品不夠,而實則是久經(jīng)鍛造的寶劍猛然出鞘時,光芒和銳氣觸痛了位高權重之人;可見財前并不是一個天生重于心計的人,否則,他該懂得鋒芒不可太露、利器不可示人的簡單道理。佐佐木肺癌擴散是他的錯嗎?我相信他在法庭上的辯駁并不是完全在推卸責任,他在這件事情上對里見的怨懟也是完全可以被理解的,不管佐佐木事件是判斷錯誤是失職還是其他原因,財前畢竟有著三千多例的成功手術,還有不計其數(shù)在等著他來挽救生命的病人,把人以群體來看的話,財前面對人類絕對是個好醫(yī)生,畢竟,他是人,還不是神。對特約病人特別重視是他的錯嗎?財前是個聰明人,不僅僅是智商高的聰明,是能在瞬間領悟人類生存法則的聰明,馬克思告訴我們“人是社會的人,社會是人的社會,人不可能脫離社會而存在”,社會以體制來維系,社會和體制的關系猶如游戲和規(guī)則,不能遵守規(guī)則,游戲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要想改變世界,必定先要適應體制,適應社會。浮士德沒有把良心和魔鬼交換來財富權力,他能用什么幫助窮苦的人呢?如果你還覺得財前是個壞透的家伙,那為什么當他把打火機還給岳父、當他擁抱著花森向空中伸出手、當他彌留之際反復說“只有我們才能改變世界”的時候,你會流淚呢?
T'was grace that taught my heart to fear
And grace my fear relieved
How precious did that grace appear,
The hour I first believed.
相比財前,里見這樣的人恐怕在現(xiàn)實生活中更少見,他是個針對人類個體的好醫(yī)生,也是個傳統(tǒng)意義上的好人。但是,他卻被體制淘汰,如果沒有財前邀請他出任癌癥中心內(nèi)科主任,他可能永遠都在二流醫(yī)院的二流實驗室進行著艱難的專業(yè)研究。他不斷把疑難病人介紹給財前,卻又因為其中的一次失誤站出來指正財前。他沒有財前那樣的鋒芒,卻是一樣不稱手的兵器,是一把不服鞘的刀。有時候善良和正直更傷人。
Through many dangers, toils and snares
We have already come
T'was grace that brought us safe thus far
And grace will lead us home.
我們說,世界是這樣的殘忍,只因為我們小時候看了太多的童話,因為我們誤以為福音會來拯救我們,以為這個世界上還有神。當我們接受了世界的殘忍,忘卻了童話,明白了上帝是要我們自己拯救自己的時候,我們開始把自己塑造為神。因為神的名字就意味著榮耀和尊嚴、神能做人做不到的事,神能拯救人,甚至,神不會犯錯。而人在走向神的道路上要放棄多少付出多少忍受多少啊,這些,只有像財前這樣的人才知道。
那座象征著榮耀、尊嚴、神性的白塔,如一把鋒利的雙刃劍直插入云霄。這個世界最傷人的不是殘忍,而是它的矛盾。世上沒有絕對的善良、公正,當邪惡被徹底消滅的時候,善良也開始變得邪惡;當善良泯滅時,邪惡中卻也有善良誕生。就好像財前和里見,他們讓我想到神威的黑白兩面,他們誰都離不開誰,這個世界也離不開他們倆。《白》的編劇用醫(yī)學界寓意著整個人類社會,癌癥的治療需要財前也離不開里見,社會作為人類的群體存在,需要財前在現(xiàn)實中勇往直前,也需要里見代表理想的屹立。他們從截然不同的兩條路上走向同一個目標,那個目標被我們說得俗氣不已,但此時此刻卻深深觸動著我的心靈——努力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When we've been there ten thousand years
Bright shining as the sun;
We've no less days to sing God's praise
Than when we first begun.
加古隆用大提琴和鋼琴協(xié)奏分別詮釋著《白》中矛盾的主題,流暢的旋律在刺痛我們的同時,也在慰藉著我們。
我想,財前畢竟是錯了,他的錯,就是以為自己真的可以從人變成神,因此他才毫不在乎地放棄著許多他不該放棄的、付出著別人不可能付出的、忍受著里見不能忍受的,甚至滋長著自己的傲慢。那白色的方尖碑太高了,他只看到了眼前的碑文,沒看到塔尖上的碑文,從下到上依稀寫著:Ambitious, Confident, Pride, Fame, Capacity, Prudential, Comprehensive, Lowpitched……
人只能看到下面的那些,越往上字跡越模糊,最上面的那些只有神才能看清吧!
—————————————————時間分割線
真是神奇,這篇劇評還一直有人在看,看了下時間,2007/9/7寫的。那一年發(fā)生了很多事情,6月底訂婚,10月1日登記。。。這周二剛過了訂婚13年紀念日,家里梯隊到夏天就要變成7歲/9歲/11歲。這兩天晚上在看秦昊吳磊演的沙海,年輕的時候覺得一個承諾守10年好像是一輩子一樣長,等人到中年才發(fā)現(xiàn)10年真的只是彈指一揮間,老大出生學步牙牙學語都還歷歷在目,還有一個多月就要變成十進制兩位數(shù)中二少年,再有一個十年連最小的女兒都要拿駕照準備高考了。。。。時間啊。。。。
2 ) 我們都困在白色巨塔
十多年前看過一部日本醫(yī)院正劇《回首又見他》,同樣具有高超醫(yī)術的司馬和石川,一個冷酷威嚴,另一個溫柔和善,然而兩個人卻走向同樣的生命悲劇。多年之后再回憶起來,或許死對他們而言是另一種形式的完滿。到生命的盡頭再回首時,那人仍站在原處,不曾走遠。此時百感交集。這是一個溫馨而又蒼涼的名字。
2003年版的《白色巨塔》,把山崎豐子寫于1967年,已經(jīng)翻拍了三次的同名巨著演繹到無可挑剔,并在日本創(chuàng)造了高達36%的收視率,超過了此前被認為無法逾越的昭和版經(jīng)典??梢哉f這一版的《白色巨塔》代表了亞洲電視劇的最高水準。
自然,超豪華的演員班底——財前五郎的扮演者唐澤秀明,里見修二的扮演者江口洋介,花森惠子的扮演者黑木瞳,東貞藏教授的扮演者石坂裕二,東政子的扮演者高佃淳子,鵜飼教授的扮演者伊武雅刀成就了影片扣人心弦的魅力。時而在劇中回響的音樂《Amazing Grace》是西方世界家喻戶曉的基督教名曲,在復雜的人性里譜寫了神性的音符。其他人物的塑造也非常飽滿,特別著力于一些次要角色的心理變化。
印象最深刻的是,財前醫(yī)生在每次重大手術之前,輕閉雙眼,獨自對著敞開窗戶練習的寂寞姿態(tài),頗有一點宿命的意味。他挽救了三千多例患者,已然是日本第一的外科醫(yī)生,世界矚目的醫(yī)學界新星正在冉冉升起。從來不認輸、不認錯,一心想要征服世界和拯救人類的癌癥專家唯獨怠于自己的健康,發(fā)現(xiàn)肺癌第四期為時已晚。無法自救,大概這就是人和神的差別了。
他是一個渴望名望和地位的男人,出身微寒,依靠獎學金讀完醫(yī)學院。從年少輕狂的信以為有絕對的實力就可一馬平川,到后來在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網(wǎng)中游刃有余,他終于知道,唯有擁有權力,才可以實現(xiàn)夢想。教授爭奪戰(zhàn)中輸給他的菊川說:“東教授和船尾部長只是把我當作他們的工具,而財前卻把身邊的人當作他的工具,這就是他勝利的原因。”
可是在我看來(或許他的情人知己花森惠子也這么認為,她懂得財前,所以他只依賴她),財前醫(yī)生不過是一個愛玩政治游戲的男孩子,名譽和權力帶給他的快樂,不異于一個小男孩對變形金剛和遙控飛機的喜愛,因為他籍此來到變化莫測、前所未見的奇妙世界,一個可以任憑單純的夢想和創(chuàng)造力自由飛翔的世界,一個獨屬于他的新世界。
財前醫(yī)生膨脹的野心和欲望在觥籌交錯中一覽無余,他在法庭上義正言辭的辯解和說謊,我們曾憎恨他的陰謀家式的冷酷和鎮(zhèn)定,卻在他倒下的時候感到惋惜和心痛。為什么當他被里見診斷只有三個月的生命而說到“我并不恐懼,我只是……感到遺憾”時,當他虛弱的倒在病床上對岳父說照顧好妻子杏子時,當他用最后的力氣擁抱著花森而把麻痹的右手伸向虛空時,當他彌留之際握住摯友的手要他繼續(xù)為戰(zhàn)勝癌癥而研究時,淚水會忽然間流下來呢。
那是因為,他的認真和執(zhí)著打動了我。因為他是一個好醫(yī)生。因為他不是一位神。因為他是一個真實的人,一個有愛有恨,有光輝也有缺陷的人。“面對每一個病人,每一場手術,我都認真地對待,竭盡全力挽救患者的生命。難道我做錯了嗎?”在這個顛倒的說不清道不明的世界,又何謂對何謂錯呢?
從對待病患的態(tài)度和功利性上看,財前和里見醫(yī)生觀念截然不同,財前以為外科醫(yī)生要有足夠的決斷力和想象力,不應該在沒救的病人身上浪費時間。而里見則堅持對每個病人都應該盡到仁慈的義務,科學研究不需要權力的支持一樣可以進行。
我斷言他是一個理想化的人。沒有經(jīng)費和設備(和專家),一切都是妄談。在這個現(xiàn)實的世界里,這樣的人無法生存下去,更不要說戰(zhàn)斗在抗癌事業(yè)的第一線。但是二人卻在某一點上如此一致:堅持和貫徹信念。有時候甚至覺得里見是財前醫(yī)生虛構出來的完美幻像,為的是讓自己取得前進的力量和意志?!爸挥形覀儭軌蛘仁澜?。沒有人能代替我們,里見?!?
四十多年前,山崎豐子寫這本書的用意在于揭露醫(yī)療界權錢交易的黑暗內(nèi)幕、選舉賄賂和醫(yī)患糾紛中種種丑陋的罪行,我們不由地會發(fā)問,錯的是人心,還是制度?如果有更公正的秩序、更清白的人心,也許財前可以成為一個更好的醫(yī)生,里見不至于被趕出浪速醫(yī)大,也許無辜者還活著,單純者無需痛苦,也許財前和老師從未反目成仇,和摯友始終并肩奮斗。誰知道?
《投名狀》里的龐清云、王二虎、姜午陽都是朝廷黑暗政治的犧牲品,所以那個故事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悲劇。而財前醫(yī)生終生受困在直通往藍天白云之端的白色巨塔里,一座象征著榮耀、圣潔、尊貴、勝利的神性之塔,他的夢想長眠于那仍在建設中的世界頂級癌癥研究中心的摩天大樓里。而堅定不移地受困于白塔,走完自己選擇的人生道路何嘗不是一種勝利,何嘗不是一種幸福。這樣的奇異恩典,溫柔的拯救了廢墟中徘徊的人們。
在財前寫給里見的獨白中,影片緩緩結束,作為觀眾的我卻悵然若失。我不愿把它當作一部揭露社會問題的影片來解讀,更不可能以輕喜劇或者偶像劇來定義它。日劇總是鼓勵我們,無論遇到什么,請振作起來,戰(zhàn)斗到最后;如果你有一個夢想,不要猶猶豫豫,邁出這扇門去實現(xiàn)它。
無疑,《白色巨塔》也傳達出這樣的信念。它讓我們從更加深邃的層面讀懂那充滿了矛盾和激情的生命,它渴望成就,卻脆弱躊躇;它原初善良,卻傷痕累累;它野心勃勃,卻留戀溫情;它惘然失意,卻認真執(zhí)著。那好像是借來的生命,直到最后一刻,還在為維護它用短暫的時間所實踐的莊嚴和價值而努力。
“ 里見,當你看到這封信時,我已經(jīng)走完最后的醫(yī)生旅程。首先請將我的遺體交給大河內(nèi)教授解剖查明病因。以下,是我對于癌癥治療的一些看法。想根治癌癥時,手術絕對是第一個選擇,至今我仍堅持這點。但實際上,很多病例,包括我自己在內(nèi),在發(fā)現(xiàn)時,癌細胞已經(jīng)迅速的擴散和“播種”了。這種情況下,雖然抗癌劑和全身治療是必要的,但是很遺憾,至今未得到令人滿意的結果。
今后的癌癥治療方式,須著手發(fā)展手術以外的治療,我相信你將會是擔負起重責的少數(shù)精英中的一人。有能者,對于正確的醫(yī)療發(fā)展責無旁貸。希望你在癌癥治療的領域上好好發(fā)揮。我深信不久的將來,因癌癥而死的病例一定能在世界上消失。期盼我的解剖能對你的研究有所幫助,尸體是活生生的教材。另外,站在對抗癌癥第一線者,竟未及早發(fā)現(xiàn),走上手術無法摘除的死亡一途,深感慚愧。”
像財前醫(yī)生一樣,我們也站在華沙奧斯威辛集中營前運送猶太人的鐵軌上,命運在此分歧,一條路是必然的地獄,另一條路——也絕不是天堂。我們只是向往著神的光輝的渺小人類。我們都困在白色巨塔,一邊往上攀爬一邊尋找救贖。
3 ) 一部不朽的巨著
如果說小說《白色巨塔》可以稱之為不朽的巨著,那么,作為富士電視臺開局45周年大慶拍攝于平成15年(2003)的這部電視劇《白色巨塔》,也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一部不朽的電視劇。
無論是從演員的挑選,劇本的改編,演員的演繹,導演的功力甚至燈光,鏡頭的調(diào)度以及配樂與主題歌的選擇,《白色巨塔》處處趨于完美的用心之處,使得這部電視劇幾乎無可挑剔,讓山崎豐子這部巨著所反映的社會問題在全亞洲又一次被更廣泛的討論.
事實上,富士電視臺再度將山崎豐子的這部巨著搬上熒屏,也不是那么容易,道理非常簡單,因為此前在日本已有四個版本的影視作品在先,而 1978年同為富士電視臺制作,由田宮二郎主演的31集電視劇更是深入人心,被認為是經(jīng)典之作。更因為當年其主演田宮二郎無法從片中角色的情緒中出來在最后一集開播前自殺身亡的事故,被人認為再無可能逾越。當年那部電視劇的最終收視達到31%。而此次富士電視臺決定重新開拍這個劇集時,正是電視劇收視最低迷的時期,大部分電視劇的收視都在20%以下。珠玉在前的壓力不可謂不小。
從劇本的改編來說,原著誕生于1963年,經(jīng)過四十多年的歲月流逝,雖然小說中的社會問題與矛盾依然存在與尖銳,但醫(yī)學本身的進步,以及醫(yī)療手段的改變,都有了很大的發(fā)展,因此平成版如何在不動小說筋骨的前提下,將一些細小的細節(jié)隨之跟上時代的步伐是必須卻又非常困難的挑戰(zhàn),比如原著中財前主攻的噴門手術在四十多年前誠然是醫(yī)學中的難點,在現(xiàn)在已經(jīng)變成是很普通的手術,所以平成版將他的手術專業(yè)擅長領域改為現(xiàn)在公認為比較困難的食道癌領域。這類看似輕描淡寫的改動,卻決定了平成版能否被醫(yī)學界專業(yè)人士再次認同的關鍵所在。此外,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電腦,手提電話在工作與生活中的廣泛使用,已經(jīng)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行為,如何不落痕跡地將使用這些工具的方式與小說的情節(jié)吻合起來,符合現(xiàn)時代人物的性格習慣,甚至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無疑是很大的挑戰(zhàn),值得慶幸的是,現(xiàn)在看來,編導完美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不僅安全地將這些現(xiàn)代工具運用到劇情的發(fā)展中去,更使用地非常嫻熟與自然,以第一集中財前在花森的夜店中邂逅東貞藏教授與鵜飼教授的場景中為例,情人花森同在夜店卻使用手提電話及時向財前通風報信的細節(jié)就十分符合現(xiàn)代人的生活習慣,讓人信服。
事實上,從種種跡象來看,31集的昭和版比21集的平成版更忠于原著。比如談到對財前的身高,小說中說財前身高五尺六寸,是個肌肉型的醫(yī)生,但又說他身材高大,而事實上五尺六寸也只有1.69米,因此以前的版本中在演員的選擇上基本以高大為主,除了朝日電視臺首次拍攝這個巨著使用的伊滕慶身高僅僅為1.56米外,昭和版的田宮二郎身高1.80米,而1990年村上弘明那個版本的財前身高更達到1.85米。這次平成版看來并沒有考慮身材的因素,唐澤壽明1.75的身高不算高大但也非矮小。
相對于原著而言,平成版加大了對教授夫人聚會的描寫,也增加了財前夫人杏子出場的機會;對財前母親的描述原著和昭和版均在很后面才開始涉及,但平成版第一集就通過電話連線財前的母親,使得財前的性格一出場就非常立體;平成版還刪去了兩個原著中比較重要的人物,一個是里見的哥哥,另一個是里見被趕出浪速大學,在鄉(xiāng)村發(fā)現(xiàn)了患有早期癌癥并展開治療的鄉(xiāng)村老婦。但同時也增加了一個原著沒有的人物,那就是醫(yī)藥代表林田加奈子,用意很明顯,是要對現(xiàn)時制藥廠控制醫(yī)院的情況進行補充,很顯然在原著誕生的那個年代,藥廠與醫(yī)院的關系遠沒有現(xiàn)在那么緊密。此外還有一些人物的合并與轉(zhuǎn)移。對于原著大部分情節(jié)沒有改變,但是刪掉了一個比較大的情節(jié)是原著中財前去探訪一個位于深谷中的水庫發(fā)電站的段落。而對德國***探訪的描述則被放大置于到電視劇的后半部。日本電視劇編導的功力僅憑這部劇就可見一斑,其圓熟的技巧太值得國內(nèi)的編劇學習了。
至于演員的挑選,明顯可見每個角色的挑選都是從是否符合原著形象出發(fā)的,在一沖臉的效果上來說,至少讓熟悉原著或看過以前版本的讀者不會有任何不妥的感覺。(而國內(nèi)的翻拍電視劇,大部分是為了撈錢粗制濫造,首先演員的挑選就是怎么大牌怎么來,完全是不靠譜抄作的感覺,汗顏啊)。
說到演員的表演,唐澤壽明飾演的財前五郎毫無疑問是完全深入骨髓的精彩,而且更為原著中略顯單薄的角色加了分,性格更加豐滿,比如在上世紀 60年代醫(yī)生在日本具有無上的權威感,但現(xiàn)在看原著就難免會覺得財前這樣的教授也太過不近人情,所以唐澤壽明很聰明地用招牌式的虛偽笑容來拉近與患者的距離,就非常真實與客觀,使得觀眾最后對這個角色的感情也非常復雜,更多地帶著一絲憐憫的心態(tài)來看待這個為了野心與欲望不斷往上爬的人物。
作為對手的江口洋介,因為囿于原著對里見這個角色塑造得相對蒼白的緣故,而且正面人物一向就比反面人物更難塑造的特點,江口演出不輸唐澤的氣勢已經(jīng)屬于不容易,而在看了原著以后再看電視劇,就會發(fā)覺江口其實花了很大心思來塑造里見這個角色,使得平成版的里見雖然戲份比原著中更少,但角色的豐滿與生動卻沒有一樣變少。
至于財前的情人花森這個角色由日本熟男偶像黑木瞳來扮演,簡直就是不二之選,看完平成版《白色巨塔》的絕不會忘記這個美麗,世故又帶有一些傳奇神秘色彩的媽媽桑。在日本的調(diào)查中顯示,這個角色被80%的人認為遠遠超過以前版本中的角色,可見黑木瞳的魅力。此外扮演東貞藏教授的石坂裕二,扮演東政子的高佃淳子,扮演鵜飼教授的伊武雅刀均光芒四射,充分發(fā)揮了角色的特點,事實上,電視劇中幾乎每個角色都令人信服,讓人對日本的電視界的專業(yè)水準不得不由衷的佩服。
此外,值得一提的還有平成版的主題歌與配樂,平成版主題歌使用的是西方社會人人皆知的一首作品《Amazing Grace》(《奇異恩典》),這是一首基督教的圣歌,以呼喚真善美而被西方英語社會普遍傳誦,被該劇的配樂大師加古隆用來作為電視劇的主題音樂與主題歌,與電視劇所反映的存在于醫(yī)學界的黑暗與人性的陰暗形成強烈的反諷效果,堪稱神來之樂!(加古隆是日本著名的音樂人,但其作品不太被國內(nèi)聽眾了解,他最新的電影配樂作品是根據(jù)流行小說《博士的愛的算式》改編而成的電影。)
無論如何,這是一部不容錯過的電視劇,某種程度上而言,它代表了亞洲電視劇制作的最高水平,也是最值得效仿的翻拍電視劇范本,坦白地說,看了這樣的電視劇很悲哀,因為知道中國的電視劇與它的距離至少不在十年之下。這部電視劇2003年底在日本播出時收視一路走高,最后達到32%的收視,瞬間收視則沖到36%,完全打破當時收視低迷的情況,也高于此前被認為無法逾越的昭和版經(jīng)典,更打敗同期播映的木村拓哉主演的《PRIDE》,創(chuàng)造了新的奇跡。
4 ) 兩個忍辱負重的人
好的電影和電視劇,會吸引人們反復觀看,也會讓我們在每次觀看后有些新的體會。我?guī)缀趺磕甓紩匆槐椤栋咨匏?,有點自尋煩惱的意思,但只有看著這樣的片子,我才會想思考,而不是被動接受導演想灌輸給你的觀點。
這次不談內(nèi)科外科職責之別,也不談醫(yī)療體系和醫(yī)患關系,只想說說財前和里見這兩個人。我從未想要否定財前的為人和追求,但是我也絕對不接受對里見的貶低。說里見偽善的人給我的感覺是絕望的,這個世界原來已經(jīng)齷齪到連好人都做不得了?這是何等的觸目驚心!或許真相就是傷人的吧,所以那位小護士才會說:繼續(xù)留在這里我會越來越討厭每一個人,所以我選擇辭職。
我之所以不討厭財前,是因為我看到了他也有忍辱負重的一面。這個人,用被逼出來的心計包裹著一顆純粹的赤子之心。財前是孩子氣的,他追求金錢地位名譽和成就感,從不掩飾自己的野心。他是那種會把“夢想”放在嘴邊的簡單的人,甚至有些不知天高地厚。渾身上下一股傲氣的他,本是不會選擇委曲求全的。但是如果不放下身段,必定會在現(xiàn)實中撞得頭破血流。他也漸漸認識到,只是有能力,而沒有強硬的后臺和人脈,他的夢想永遠不可能實現(xiàn)。他的忍辱負重,就是選擇了在渾濁黑暗的大學醫(yī)療體系中,與原本自己鄙視的人同流合污,為的是構筑自己的理想國-癌癥中心。
財前的目光是長遠的,長遠到或許在我們有生之年都看不到的地步。他追求的是從根本上提高醫(yī)學水平,不是他個人的,而是整個醫(yī)學界的。這樣的人,往往會忽略當下,顯得不近人情。里見是截然相反的,他當然也是抱著相同的信念,希望醫(yī)學進步,造福人類,但是他更注重的是眼前的病人。每一個個體都是特殊的,都不應該是為了追逐某個宏偉目標而被一概而論的,里見醫(yī)生想做到的是充分尊重每個病患的意愿。沒有一套準則是適合所有人的,沒有一個決定是對所有人來說都正確的。這就是里見一貫秉持的觀點。他的忍辱負重,或許更加顯而易見吧。既然與之格格不入,不如就徹底逃離這個追名逐利的圈子。什么教授,副教授,都是過眼云煙。他最想做的,還是那個默默無聞的務實小醫(yī)生。
其實簡單的說,就是一句話:對于財前來說,既然世界是不美好的,那么我就偽裝成壞人,壯大勢力,建造自己理想中的新世界;對于里見來說,既然世界是不美好的,那么我就無視它,清貧而快樂地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也是一種殊途同歸吧,當然這兩人眼中理想的世界畢竟還是有些不同的。唯一相同的是,兩個選擇都需要勇氣。
5 ) 記下若干想法
《白色巨塔》是我看過最好的電視劇。看完后各種想法在腦子里不停亂撞,讓我不得不寫下一些,不然要撞暈了。
一
《白色巨塔》的世界是男人的世界,不過,相比于那些為權力或信念不停戰(zhàn)斗的男人們,女人似乎更果斷、更敢于改變,更像個勇者。
最耀眼的例子當然是黑木瞳飾演的惠子,算得上整部劇集最出彩的角色。惠子超越了敢愛敢恨或寡情取巧的情婦模式,展現(xiàn)了一個清楚地明白自己該做什么的女人形象。財前登頂時她的果斷離開,不僅是劇情轉(zhuǎn)折的象征,更是某種看似輕巧,其實只有“最佳愛人”才能作出的偉大選擇。三枝代和護士君子的離開和歸來同樣如此,在面臨轉(zhuǎn)折時,她們都適時做出了身邊的男人不敢做的選擇,而且想得清清楚楚。
被認為是最軟弱的佐枝子,在大半部劇中她都只能把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隅于父母的安排之下,即便被陌生人說破,也只能暗自氣惱。但后來,她做了父母不讓她做的工作,愛了原先不敢愛的人,堅持了無人堅持的官司,幾乎以一己之力推動了后半部劇情的發(fā)展。
男人們呢?往上爬的只會一門心思往上爬,不敢向下看一眼;堅持價值觀的只知一味堅持;而矛盾的知識分子精英,別人下作時他跟著下作,女兒敲打后他就出庭作證,從未有自己的堅持。
相較于勇敢把握命運的女性角色來說,男人們斗得天翻地覆,卻沒有對自己的生活軌跡作出什么根本性的決定,只是在劃好的道路上競速,頂多搶搶車道,撞撞車罷了。
但這是否可以簡單理解為男性的外強中干和女性的內(nèi)心勇敢?恐怕不行。更合理的解釋似乎是:因為這個社會是由深陷于此的男人們織就的。在推杯換盞、唇槍舌劍的新戰(zhàn)爭形式中,不改變道路的士兵更易存活甚至成為將軍,與此同時,他們也被綁得更緊。綁住他們的不是規(guī)則或他人的壓迫,而是規(guī)則所展現(xiàn)的(廣義)利益的可能性。
如此一來,便不是性別的問題,而是個人和秩序的關系問題。由此再來考量幾位女性,她們本身處在利益的邊緣,也就更容易從心所欲,更容易“勇敢”了(當然,“更適合rule the world”本身,似乎也可能是兩性或者人和人的某種先天區(qū)別)。
二
如果真是如此,那么《白色巨塔》是否只是在說,“世界就是如此”?
“何為正義”的討論貫穿全劇。審慎對待病人還是在醫(yī)學上進取?有限的醫(yī)療資源應該照料臨終之人還是醫(yī)治救得活的人?醫(yī)療訴訟應該持何立場?救人組織的弊端應該揭露還是掩蓋?一個人,在實現(xiàn)理想的過程中該不該使用背棄理想的手段?幾乎每一集,這些問題都會拋向觀眾,當你覺得應該選a的時候,又給出同樣經(jīng)得起推敲的b選項,并且通過出色的節(jié)奏和演技把握,困境的代入感大大加強。
而諸如必須獲得權力、光靠能力不行、黨同伐異等秩序,讓人們面對這些疑問時最終傾向于作出某個特定的選擇,這力量如此強大,真的是“只能如此”。
如果僅是這樣,那不停敲打觀眾的交響樂般的倫理較量就只是冷冰冰的曝光和嘲諷,可我們又分明從中感受到某種的熱情。這熱情是什么?思來想去,還是這句:未經(jīng)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
在現(xiàn)代社會的秩序下,以上選擇題的答案確實比較固定,但是,同樣的選擇,想明白和沒想明白是不一樣的。最不濟的例子就是東教授。他反對財前接班,以善意度之是為了堅持教授的人品底線,這是他對外的說辭;以惡意度之是嫉妒后輩的強勢,這是財前對他的指責。哪個是他的真實想法?不論是前者還是后者,都可以接受,但東教授卻是兩者皆有。他向關口律師推薦第三方證人受挫后,痛斥腐敗,他確實動了挺身而出的念頭,但最后使他坐上證人席的,卻是財前在會場外對他的挑釁。后來東教授用兩句話解釋:“絕對不能讓財前贏。(況且)醫(yī)大必須反思,我有這個責任?!辩R頭切到他的特寫,總是先看到他因財前的刺激而氣急敗壞的表情,而后又是同樣真實的痛斥。
沒錯,每當面對選擇,作出表態(tài)時,東教授總是會用“理由a,況且理由b”的方式來解決。這個“況且”,正是秩序的隱性約束(而且往往,“況且”前后的理由,在人前人后是顛倒的)?!斑€是選那個錢多的工作吧,況且大家都簽了”,“身為醫(yī)生還是不要去作證了吧,況且這也是對醫(yī)學的保護”。使用“況且”不是一種錯誤,你也可以長期使用它,但時間長了,會不會忘記根本的選項是什么,從而疏于反思?如果是,這恐怕就是所謂的“自欺欺人”吧。
相比之下,里見財前岳父,他們堅定某一條道路,并且在不同意見敲打時想得很清楚,前者的思考在最后一場法庭戲中表露無遺,而后者則在劇情開端就想得明明白白:人的最終欲望是名望。
而財前的反思多來自外界的影響,也并非一條道走到黑。每次與里見就醫(yī)學倫理爭執(zhí)之時,他總是糊弄過去,比如“醫(yī)生不是神”的二元解讀,又比如“每個男人不都是這么想”,總之是敷衍。但里見的強力堅持和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參觀卻讓他漸漸開始反思,最終使他在臨終前對自己的人生之路和醫(yī)學價值觀有了經(jīng)得起推敲的堅強判斷。這同樣是值得肯定的表現(xiàn)。
反思后的明確選擇,不論是否一以貫之,是否復雜,都是現(xiàn)代社會值得稱贊的處世方式,即便經(jīng)過反思后選擇了糊涂,也是一條路。最怕的就是不斷逃避,當無路可逃時,往往會帶來痛苦,而在關于人命的事務中,無路可逃的情況就更加多了。
看這部劇時經(jīng)常代入角色,讓我無數(shù)次有“可惡,到底逃不掉呀”的感覺。這恐怕是《白色巨塔》中的倫理命題帶給我的最重要的提醒。
三
現(xiàn)代醫(yī)學是治病救人的應用科學。由于其不足是永遠存在的,所以同其他現(xiàn)代學科一樣,它的發(fā)展過程必然包含了高度專業(yè)化、細分化和學術組織的主體性的不斷增強。這一過程中,它可能會侵害兩樣東西,一是“治病救人”這一根本目的,二是人之為人的一些根本權利。
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的分裂,在別的學科那兒或許可以忍耐,但到了醫(yī)學,這瞬間就變成了生死該被如何決定的倫理問題。
《白色巨塔》用Amazing Grace作主題曲,是想表達人命是件神圣的事情,而擁有救人命的技能是一種“恩賜”,應該心懷尊重地去“侍奉生命”。但是擁有神圣白色的,畢竟是一座需要不斷變高的學術“巨塔”。承認醫(yī)技的局限,原本是謹慎行醫(yī)的原因,現(xiàn)在也可以成為醫(yī)學試錯的借口?!搬t(yī)生是人不是神”這句話,含義變得模糊起來。兩者如何調(diào)和?
里見醫(yī)生的兩段證詞給出了很好的答案:
“醫(yī)學需要發(fā)展,出現(xiàn)錯誤,只要作出檢討,就可以繼續(xù)進步,我相信法庭就是這樣的場所?!?br>“人遲早會死,醫(yī)療現(xiàn)場最重要的,是到死為止,患者是如何活下去的,醫(yī)生要如何協(xié)助患者,度過這最后的時間。這次的病例,應該由患者佐佐木庸平自己選擇,如何走完剩下的人生。責任不只落在財前醫(yī)生一人身上,任他強行獨斷的我,以及醫(yī)大的存在與制度,透過這次官司,我感到我們都不能規(guī)避責任?!?br>對于社會而言,需要有良好的制度來避免工具與價值的背道而馳,對于個人而言,救人技術的擴張不應侵略人對自己生命的部分決定權。這恐怕是《白色巨塔》借里見之口想要告訴大眾的吧。歸根結底,所謂“醫(yī)學的恩賜”,只是假神之手行善,所謂治療,畢竟不是精巧的維修。
多提一句,本科里學到的“知識權力”等理論,竟被一部電視劇精確地表現(xiàn)出來,從這點上看,《白色巨塔》的確不簡單。
這一版本的《白色巨塔》創(chuàng)作者,可能受到一些二元論的影響。很多人物可以分成兩半,分別由另兩個角色代表。財前可以分化成他的兩個女人;里見可以分化為他的妻子和紅顏;東教授可以分化為他的妻子和女兒。而至于成雙成對出現(xiàn)的矛盾、觀點、象征、劇情更是俯首皆是。老六說過,好稿子的好,體現(xiàn)在字里行間的質(zhì)感,《白色巨塔》亦是如此。它的每個情節(jié)、人物、對話、象征都臻于完美,并被賦予了他們應當承擔的意義。這種質(zhì)感就像雪山上的積雪,讓人肅然起敬,也使它不愧為日劇的不朽豐碑。
6 ) 五郎是個孩子
后知后覺,一部2003年拍的片子,我看的時候,已是快2013年。
很多追劇達人,都說這是一部神劇。
我看的電視劇不多,不知何為大神,也許神劇,反而是寫透了人。
這劇內(nèi)容不復雜,從某種程度上講,有點拖沓——好比《灌籃高手》中的最后兩分鐘,每天一集,能播一周。那個教授評選投票呀,那個沒完沒了的官司啦——好幾次我都想掐死那個潦倒執(zhí)著地如喪家犬般執(zhí)著的關口律師。還有那個總是壞事,軸得厲害,線性思維的一根經(jīng)二愣子:里見?!?我就不忍看著這么一群神神叨叨的好人,齊心協(xié)力開動腦筋斗敗了大壞蛋:財前。
我就那么地不忍——對著輕慢病者的壞醫(yī)生。而且毫不慚愧,因為這種不忍——這劇播了十年來,絕對不止我一人。
恰巧,看劇進行時中,又在開心網(wǎng)上看了一個惹眾怒的二貨帖子,某醫(yī)生發(fā)了一個帖子“手術很成功,但是病人死了。哈哈”。還存照自拍。——賤人!我不是沒有是非觀的。
那時,財前教授剛從波蘭春風得意歸來,受到官司的困擾。
可是我除了那個油光可鑒的教授大背頭發(fā)型,統(tǒng)統(tǒng)原諒他。
同情分滿分。財前五郎,讓我相信了”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
五郎是個孩子。
他在手術臺上,爭強好勝,希望出人頭地,人生拿滿分。
他跟著岳父,對著前輩,總是畢恭畢敬,一副正經(jīng)有禮的模樣。
不開心了,一撅嘴,就會去找花森阿姨胡鬧。男人只有在床上最像孩子。
他總是賭氣,只有小孩子才會賭氣。
比如,他老婆就不是孩子。阿姨也不是。她們愛他,但從不賭氣。
那驕傲自負,寧死不屈的倔強——”手術就是目前治療癌癥的最好方法!“死了也這么想。
最后一集時,我不傷感。因為可以看到四周的人,都開始寵著這個壞孩子。嫉妒他的恩師決意操刀救他,他的最好朋友認可了他的診斷沒有錯。他的千金妻子為他削生梨,還為他叫來了花森阿姨?;ㄉ⒁堂撓麓笠?,抱著他的頭。他那仿佛只懂金錢和名譽的禿頭庸俗岳父,摸著他的頭發(fā)說”這是真的“。把他當成孩子,而不是一支股票。那個鳥飼料教授,也沒有最后為難他。他的下屬都瞞著他的病情。他可以握著摯友的手,帶著當上院長的幻覺,離開這個世界。他的母親夸獎了他的”很努力的一生“?!@樣有多好,我最怕的是,財前官司輸?shù)艉?,身敗名裂,所有人都冷冷拋棄了他。沒有。
他終于不那么孤獨,一個人抽著煙坐在窗口對著天亮,一個人站在奧斯維辛的鐵道路口彷徨,一個人走在空蕩蕩的醫(yī)院走道。一個人迎著風,逆著光,哼著音樂,比劃著手術手勢。
這小孩兒始終那么孤獨,他努力讀書,步步鉆營,贏得了教授的坐席??稍谀莻€星光燦爛的晚上,居然被老婆塞到計程車里,打發(fā)他一個人回家睡大覺。而老婆和情婦一起在外喝酒,替他慶祝。
(順便說一句,日本女人真是不得了的賢內(nèi)助,表面是低頭哈腰替男人點煙送報拿外套,其實個個都是在家做得主,激勵男人職場上不斷進步。我想到東教授的太太,不斷鬧情緒,也許這才是東教授成為東教授的動因)。
拜唐澤的絕世氣質(zhì)所賜,財前醫(yī)生在大叔的年齡,以不必裝萌的正太眼神,贏得了那么多同情分。 你換一個小生試試?
看得走火入魔了……必須先當魔鬼,才能在魔鬼的世界里做天使。一個人的命運從他出生就已經(jīng)排好了位置,你可以說我主觀,但不能說我悲觀。當你僭越你的局限,努力沖破層層封鎖往上爬的時候,這個世界各種硬性軟性的條框擰成鞭子一齊對你打壓。其實這是一個宿命的悲劇。
財前和里見如追求理想中同一枚硬幣的兩面,這里面無關正義、道德、善惡,只與信念有關。21集追下來,只能說,四個字——蕩氣回腸!
亞洲第一電視劇 名不虛傳
情人一流,愛人一流,岳父一流,下屬一流,對手一流,財前五郎,不枉此生。
沒有一句臺詞不精妙,沒有一點真相不傷人
這劇五顆星都不夠打。。。。
彼此深愛,彼此傷害,彼此憎恨,彼此詛咒,彼此謾罵,彼此妒忌,彼此鼓勵,彼此依賴,彼此背叛,彼此撕咬,彼此牽絆…………其實,這是一部BL劇?。。。。?!
最好的醫(yī)生劇,現(xiàn)實題材的標桿,群像大贊。遺憾的是,至今沒看到水平接近的現(xiàn)實劇。
服從體制,會被體制吞噬;服從自己,會被體制邊緣化,而這樣的體制本身又何嘗不是困境重重。困境,是這世間的常態(tài),沒有誰能夠逃避,造物設置困境就是為了讓你在尋求突破中不斷攀升。若說有意義,唯一有意義的是攀升本身。
CX臺慶劇,日劇黃金十年之后的標桿作品。集原著、編導、配樂、演技之巔峰而成經(jīng)典,每個角色身上都充滿了人性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但靈魂毫無疑問是唐澤壽明,如果沒有他經(jīng)典程度絕對要大打折扣。
我一直站在財前這一邊。里見你求我給他開刀,我開刀完了你又說我不應該開刀,這是你妹的正義。
臺版韓版什么的給我滾開
如果要選十大日劇很困難,排名也很困難,但是白色巨塔排第一是沒什么疑問的
“里見 外面的風雨我來擔,你只管在白塔里研究”;“財前,我不要你用風雨的手段建成的高塔……”
日本電視臺尺度真大。這樣的揭露在中國是無論如何拍不出來的吧
內(nèi)地連續(xù)劇難以企及的片子
全劇充斥著陰暗面,卻未給任何角色貼標簽,不輸出價值觀,不論及孰是孰非。人性不是非黑即白,優(yōu)秀的劇本就是能夠直面它的復雜與矛盾。這部劇瞬間超越了所有日劇在我心中的地位。
終於看完了。從13集開始看的,最後卻完全被唐澤大哥感動到崩潰。這才叫演技?。?!以非正義的手段來實現(xiàn)正義,卻非被所謂正義之士譴責來譴責去 財前你太悲劇英雄了
我想打十顆星
我想五星遠遠不夠我對此劇的敬意,有些人即使在卑劣的人前屈膝下跪,俯首稱臣,也不會讓你覺得卑微可恥,財前信念意志強大,充滿行動力,每一步都直指白色巨塔之巔,可惜漠視生命的光輝與尊嚴,是為醫(yī)者的死穴,于是一步之遙的遺憾只好結束在奇異恩典的深沉旋律中,成為絕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