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提示:如無法播放請看其他線路
只看了第一季第一集,就不想再看了。
基本上通篇都是從食材供應商的角度,展示他們是如何去猜測、討好、迎合和滿足這些億萬富翁的獵奇需求。一定要稀缺、要昂貴、要大眾難以媲美,才可以博得他們一笑。
商人品嘗一百多年前的某一瓶酒的最后一杯,喝的并不是口味和工藝,而是他自己設定的歷史感和特殊感。我不知道是否該為這杯酒感到悲哀,跨越百年的歷史,終于這樣一天。
我看到的是商人無所不用其極地make stories來增加產(chǎn)品的溢價,而這些買家,癡迷于商人營銷的高貴感,甚至為自己吃上了會讓采摘者喪命的食材而感到驕傲。不過,他們也是這樣去吸取他們自己客戶的每一滴血的吧,他們的千萬財產(chǎn)的背后,又何嘗不是千萬個自己。
一分錢一分貨,十分錢三分貨,而看了這樣一集,我覺得可以再加一句,一百分錢3.1分貨。但很多人,仍然樂此不疲。
畢竟,這是一個層級分明的世界,有錢人努力想彰顯自己的不同,努力消費著令人瞠目結舌的昂貴物品,揮金如土,證明自己的價值。
一邊為富者悲哀,一邊為貧者唏噓。
了解有錢人的消費觀,賺有錢人的錢??
1.在有錢人眼里,錢不是錢,東西價格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讓他感覺他買你的東西很值得
2.東西好不好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講好產(chǎn)品背后的故事,故事越詳細,越具體,越有情懷,越容易讓富豪趨之若鶩,聽完這些故事,難吃的東西在富豪口中味道都上升了n個層次
3.像吃的方面的東西,只要不是很難吃,結合有錢人對這東西比較高的心理預期和獵奇心理,只要能把這東西吹上天,有錢人就會買賬
那么問題來了,上哪認識有錢人呢???
…………………………………………………………………… 像魚子醬,雖然沒吃過,但是從賣魚子醬的老板和員工口中,他們覺得魚子醬很惡心,自己也接受不了,但是卻受到富人們的追捧。
一方面可能是由于魚子醬本身價格高,所以讓人對他的心理預期值一下子拉到最高,所以在心理作用的加持下,魚子醬的味道在富豪口中也會發(fā)揮不一樣的作用。
就比如在我面前放著兩盤一模一樣的食物,但是告訴我,雖然這兩種東西看著一樣,但是原材料和制作工藝是云壤之別,一個價值100元,另一個價值100萬元。
在這種情況下,懷揣著顫顫巍巍的心情去品嘗所謂價值100萬的食物,不好吃我也能給它夸出花來,不然都對不起我這一百萬!
另一個方面,他們還會帶富豪親自去看看生產(chǎn)魚子醬的魚,跟他們講魚的故事,親眼看著魚子醬從魚腹中取出加工的過程,再品嘗魚子醬味道自然非同凡響~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在貴的心理預期以及所處圈子中,很容易觀念扭曲,覺得貴的東西就是好的,魚子醬在他們眼里是高貴的象征,自己吃不習慣是自己的問題。
富豪其實是既自負又自卑的存在,自負是因為自己站在金字塔尖,但自卑也是因為不完全在金字塔最尖端。
所以富豪喜歡與和自己同水平的富豪攀比,也努力融進比自己富的圈層,而這個圈層的價值觀和消費觀又是相互影響的。
在富豪心中,如果承認自己吃不習慣這東西相當于告訴自己不配。
所以即使不喜歡也會努力去喜歡,或者假裝喜歡,這些可能連他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人狠起來果然連自己都騙啊~
……………………………………………………………………
還有可食用金箔~
但凡是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都知道金在我們人體內是無法消化吸收的。
那么這玩意兒,既食之無味,也沒有營養(yǎng)價值,而且即便提純的工藝再精湛,也不可能做到100%純金,混合有類似汞等其他重金屬的話,甚至還會中毒,所以到底圖啥?
還是說,富豪們連這點常識都不懂?
或者說知道,但是為了顯示自己的高貴,非得嘗上一嘗?
中東和俄羅斯是英國覺得大富翁出產(chǎn)地吧,兩個紀錄片都反復提到這個地方的富翁
后面還提到中國的億萬富翁爆炸式增長
魚子醬商人(彈幕吐槽說是手工小作坊)把品嘗會開到珠寶店,俄羅斯人說俄羅斯的魚子醬最好吃,商人說俄羅斯的魚子醬最差,我真怕她倆吵起來。那個男的吐槽吃魚子醬的勺子不是金的,要做一個金勺子給商人,我感受到了商人的尷尬哈哈哈
“怎么會當美食片看呢?我是當獵奇紀錄片看的,還可以當作“如何配上好包裝和強行講故事把產(chǎn)品推銷給富人們”的示范片看”
當美食片,連魚子醬商人的女兒都吐槽魚子醬看著很難吃,兩年前才開始吃
當廣告學習片,我覺得emmmm你學會了包裝你有客源嗎,醒醒起來搬磚吧
++++++++++++海鮮
caviar,魚子醬。beluga,白鰉魚子醬。osietra,奧斯迦魚子醬。
oyster,牡蠣。
simon,鮭魚。
sea urchin,海膽。
+++++++++++植物
truffle,松露。
kale,羽衣甘藍。
++++++++++++日料
sushi,壽司。
sashimi,生魚片。
waygu,神戶牛肉。
++++++++++++酒
a shot,一杯酒。
cognac,白蘭地。
sparkling wine,起泡酒。
++++++++++++其他食材
snail eggs。(蝸牛養(yǎng)殖。)
light chocolate,白巧克力。
dark chocolate,黑巧克力。
++++++++++++其他名詞
foodie,美食家。
at-home dining event,上門餐飲服務。
a private chef,私人廚師。
++++++++++++【2】動詞
餐桌禮儀,教授。
手背上品嘗魚子醬。
presentation,擺盤。
++++++++++++【3】名詞/形容詞
the super rich,億萬富翁。
elite,精英階層。
old wealth VS new money
pineapple,財富的象征。
a treasure box,百寶箱。
perfect dummy,高端仿制品。
price tag。
pitch,營銷。
exclusivity,獨特。
once in a while,偶爾。
demanding,挑剔的。
reasonable,理智的。
++++++++++++【4】句子
Keep them happy and make their life easier。(excel their expectations,超出預期。
)( stand out from the crowd,出類拔萃。)
Money comes, money goes.
Business is booming.
Life is so short for bad coffee.
It’s an open question.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Go big or go home?
Dream on.做夢吧。
drop the ball,搞砸。
dress it correctly。
They will leave nothing to chance.
真的感覺一眼可以看穿super rich。好諷刺,俄羅斯房地產(chǎn)大亨為了慶祝兒子即將出生所以獨自來喝最后一杯價值5000英鎊的1811年拿破侖窖藏法國白蘭地,但我感覺他只是為了享受那種奢侈、絕無僅有的高貴感。推銷魚子醬的那位我也覺得,哪的高貴感?連裝魚子醬的袋子都不愿好好設計包裝一下
與想象不同,這部紀錄片不是從富豪本身來拍攝的,而是為富豪服務的人群,如各種物品供應商、私人助理、私人廚師等等??梢钥吹紧~子醬、松露、巧克力、咖啡、紅酒等等特定食品的供應,也有私人飛機定制餐點、宴會定制飲食等等。
關于魚子醬,我了解到白鰉魚的魚子醬最為昂貴,它的口感可能沒有多出眾,但它每12年產(chǎn)卵一次,僅此稀有便吸引了人們的目光。片中出現(xiàn)了三家公司,第一家是金氏公司,家族產(chǎn)業(yè)。金女士在營銷產(chǎn)品時,我發(fā)現(xiàn)她不會特意迎合買家,有抑有揚,倒還算真誠。第二個是唯一在倫敦市內生產(chǎn)魚子醬的公司。老總有個點子很有趣,便是將非洲爪蛙的卵與魚子醬結合,做出一款延年益壽的產(chǎn)品(非洲爪蛙的細胞再生能力出眾)。不過審批需要好幾年,如果確定有市場,那商業(yè)競爭估計很豐富。第三家是蝸?!棒~子醬”,即蝸牛卵。這家的老夫妻很有趣,因為覺得可食用蝸牛太可愛而開始飼養(yǎng),從而做起可食用蝸牛的生意,慢慢接觸,便有了蝸牛卵、蝸牛薯片等周邊……故事很有意思。
關于巧克力,其中有個推銷的年輕人,他的定價是每份195歐元,里面包含一塊平整的巧克力、木質鑷子、橡木盒子以及一本小書。昂貴的價格與巧克力平庸的質量形成反差,讓人懷疑他太注重商品包裝而忽略商品本身質量,盡管“全世界最貴的巧克力”的噱頭會給他帶來流量,但如果沒有伯樂的賞識,他的商品難以走進高端消費市場,從而也難以進行批量生產(chǎn),只能說他這樣做是鋌而走險,并非穩(wěn)步提升。況且巧克力不就是讓人回歸最純粹的快樂嗎,鑷子的設計不能為我所理解,因為任何介質都會削減掉那份身體本能的愉悅。
關于私人助理和豪華游艇供應商,他們讓我想起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里面的管家們,因為他們需要解決客戶刁鉆的需求,所以他們都擁有超強的人脈圈子,遍及世界很多地方。我對此覺得非常神奇,有想躍躍欲試一試的感覺。不過他們的工作壓力也很大,因為如何最大程度上滿足顧客且超越同行是一件時時刻刻都在想著的事情。
片中有一個社交手腕很強的年輕人,他專挑有故事的紅酒來做生意。他知道富豪們喜歡什么,儀式感、故事、稀有、獵奇等等。他說這樣的工作就像哄小孩玩,這個觀點挺有意思的?;蛟S在營銷中,獨特便會贏得喜愛吧。另外,片子中還有定制圣誕小掛件與定制花卉植物設計,都是美的享受,令人愉快。
另外,片子中還呈現(xiàn)這些商人除了為富豪們瘋狂工作外的一種情緒,即反感。松露商人與游艇廚師對自己所做工作均表示不喜歡,他們對富人令人咂舌的消費產(chǎn)生了自己的思考。比如他們發(fā)現(xiàn)即便外面的世界很混亂、令人擔心,這些富豪還是會花一樣大比例的錢消費食物;松露本身只是菌類,富豪們卻彼此攀比認為其是身份的象征而趨之若鶩……他們雖然掙著不少的工資,但他們卻并不喜歡,在他們的言語間聽出或許他們所追求的是生活的意義吧。其實賣魚子醬的女士根本不喜歡魚子醬,但是她要以此為生,所以就此便可以談到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了。
5000鎊一杯的藏酒,一萬二一份的魚子醬,人均1000鎊的家宴……短短五集,BBC制作精良的紀錄片就讓觀眾得以感受世界富豪的奢華。片中不失時機地夾雜些許反諷,讓人反思食物的價值在哪里,珍貴之處又在哪里。強烈建議與《舌尖上的中國》比照對看,個人覺得看后者更加動容,讓人流得口水更多。
這不是下飯節(jié)目,而是產(chǎn)品運營教學節(jié)目!飯菜的賣相跟狗蛋那種技術流沒法比,但是有錢人照樣豪擲千金,他們吃的不是食物,是食物身上那些足夠彰顯他們有錢身份的標簽。舉一反三,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
我在期待什么呢,看到最后真沒啥興趣了,確實只是為了花錢而已
相對于展示的內容,標題顯得過于夸張。奢侈飲食,貴當然不僅僅在于食物本身,還有背后的故事、購買者的攀比心理、炫耀的資本等等商業(yè)包裝。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一些賣家“行騙”的方法,但是買家的生活肯定遠遠不止這樣吧~~(窮人如我最近看了挺多美食紀錄片,希望下半年的飲食運好一點!希望能早點換房,期待有新廚房可以重新過上一陣煮飯做菜的日子~
笑死了
很好看,特別適合需要了解土豪心理的人看,還有看出來很多生意經(jīng),學習了。
賺有錢人的錢,你需要學會講故事講情懷。
供應商們淡淡諷刺的時候最有趣
一開始覺得挺有意思的,看到后面就發(fā)現(xiàn),大家追求的都是新奇的體驗。普通人新奇的是富人的消費物,富人則追求的是新奇的故事,在這一點上其實人與人并沒有什么本質的不同
各取所需吧。學會了caviar這個詞,再也忘不了。
學了一種新說法,貓屎咖啡的咖啡豆不是拉出來的,而是go through their system
看富豪們花式花錢~
以為“饕餮盛宴”是講美食,但后半段一直在講他們如何夸張地揮霍,實在沒啥意思。至于出現(xiàn)過的食物,“故事”的附加值太高了,并非是精致、極品的美味,從頭看到尾沒有一點饞或饑餓的感覺。以及片子里感覺把俄羅斯寡頭、中東富豪和一些new money當成了傻子來看待,很傲慢哦。
剛開始還在講高大上的吃的 后來就變味成怎么揮霍金錢和編故事了
……
怎么會當美食片看呢?我是當獵奇紀錄片看的,還可以當作“如何配上好包裝和強行講故事把產(chǎn)品推銷給富人們”的示范片看,太有趣了哈哈哈。以及B站的酸葡萄彈幕太可怕了,人家有錢高興怎么花不是自己的自由么。
最喜歡供應商的欲說還休但實則宰沖頭的真情告白233333尤其是那個瓶裝水蛤蛤蛤蛤蛤蛤,不就是水嘛lol
怎么向富人推銷貴價食品,沒感受到食物多美味,marketing一個思路,而是用消費主義營造出一種you are what you eat的錯覺
看著爽 希望有一天能“設身處地”的明白這是一種什么心理狀態(tài)??
貧窮真的限制了我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