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警匪飆風,車技武俠
近期,或者說近幾年,好看的香港電影早已不多,《車手》無疑算一部好看的香港電影。風格特立的鄭寶瑞搭配杜琪峰、司徒錦源為首的銀河映像制作班底,香港電影最慣用的雙雄對決,標榜的飛車大戰(zhàn)以及情義寫照,成就了這部精彩的娛樂電影。
個人感覺,鄭寶瑞的風格跟銀河很搭調,早年間無論是恐怖片《熱血青年》系列還是暴力色彩濃重的《狗咬狗》、《愛·作戰(zhàn)》等片無不肅殺冷峻,氣氛漠然,靠層層劇情的解扣直擊觀眾內心。而入籍銀河之后的作品《意外》則是在自身固有的偏執(zhí)與懸念風格下又融入了銀河映像常見的宿命與心魔,可稱驚艷,鄭寶瑞完成了一份真正令觀眾“意外”的答卷。作為香港新生代導演,如今40歲的鄭寶瑞早已不算新人了,與銀河映像的合作,在前者集體創(chuàng)作主導風格的情況下,老鄭自己固有的套路更能為電影增光加色,乃是雙贏的結果,這也就是杜琪峰當年為什么要主動找到鄭寶瑞拍《意外》了。而這部《車手》雖為銀河映像制作,但總體不算銀河電影,但就因為有了銀河的協(xié)助,加上自己對劇情張力的駕馭,也使得這部娛樂片變得十分有“料”。
故事方面,本片編劇欄中看到了老熟人司徒錦源與《全職殺手》的編劇祖爾·奧拜恩,而本片的故事卻沒有大費周折,一個簡單的雙雄對決、老江湖提攜新人的故事,平緩的敘事,毫無存在感的醬油角色,有些多余的大S與李光潔,完全淹沒在幾位主要人物的特寫與炫目的車技中。嚴格來說,本片的故事像極了香港90年代警匪片的風格,比較粗枝大葉,重心都放在了電影的片名二字上面,這一點也從側面點出了香港電影的常態(tài)。
作為本片的最大的賣點,飆車場面,《車手》可謂做到了極致,鄭寶瑞非常喜歡美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飛車電影,而電影也用了大部分篇幅來描寫賽車與車技部分。包括大量車體的特寫與遠近切換的鏡頭,車技的炫耀,還有無處不在的馬達轟鳴聲,如果看過約翰·弗蘭克海默1966年那部《霹靂神風》,就會發(fā)現(xiàn)鄭寶瑞真的受此片影響很大。
另一個相似的地方就是有人說本片很像《頭文字D》,不單單是余文樂與黃秋生等人物的設置方面,更多的還在于對于車技的展現(xiàn)。一般來說,車技對于動作片電影中追車是一個不可缺少的元素,但是側重點卻不同,比如幾乎任何追車場面都會出現(xiàn)漂移,但大多數(shù)電影將漂移作為一種烘托氣氛的手段,本身則強調了飆車時的速度感與撞擊帶來的視覺感受,比如《速度與激情5》。而另一部分電影則非常強調技術,將車技作為突破口,用技術帶動整體的速度感與追車時的激烈和緊張,比如《頭文字D》與《車手》。
本片與《頭文字D》異曲同工,不同之處在于后者重點寫人,人駕馭車,才能突出技術;而本片重點不在于人或者車上,而是車技駕馭人與車。這似乎就讓片中的交通工具都活了起來,不難發(fā)現(xiàn)本片對于車技的展示達到了奢侈的地步,空擋過彎、刮破油箱的拖刀計、小空間漂移都相當吸引眼球。大量的車技的展示似乎讓本片人與車達到渾然一體的地步,雙雄對決不再是人與人,而是將人與車作為一個整體,不在乎車里坐著誰或者開的什么車。
本片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帶有了武俠片的味道,傳統(tǒng)的雙雄故事融入了俠義的氛圍,新手的初入江湖,老將的指點江山,車技的對決好比武功的PK,大量細致的描寫,汽車的轟鳴,車手對于汽車的油門、轉速與剎車的細微掌握,尤其是空擋過彎那段,就像是高手之間的過招,拍出了十足的張力。而在黑暗停車場熄滅車燈的那段對抗,好似京劇《三岔口》一般,見招拆招你來我往,氣氛也是咄咄逼人。因此片中大量的追逐場面就呈現(xiàn)出了不一樣的風格,車與車之間不再是硬碰硬的較量,而是像持久戰(zhàn)一般的糾纏、撕咬。
另一方面,黃秋生與余文樂的師徒情感也是武俠電影常用的手法,老道的黃秋生與稚嫩的余文樂,一個隱忍,一個張揚,非常經(jīng)典的老少搭配,筆墨不多但依然熠熠生輝。反派方面筆墨更少,但郭曉冬始終漠然的表情,對于車技的掌握也成為一個特點,那句“上了你的車就不會死”力道十足。
總的來說,《車手》是很好看的一部香港電影,無論對于愛車族還是普通觀眾,炫酷的車技與風馳電掣的速度感,那種武俠片似的對決更讓人看到了老港片的風采,值得一看。
2 ) 輸動作獎倒霉
香港電影金像獎今晚隆重上映, 隨便都要胡說八道一番.
影帝最喜歡的當之無愧的是劉青云先生, 還有王有法嗎, 這麼好演技, 這麼多次提名, 竟只拿過一次, 黃偉文哥有曰, 寧可有人替您不服氣不甘心, 也不要被人說您不值得拿這影帝, 去年青雲(yún)哥演繹了這分蕩氣廻腸悲憤莫名, 今年我寧愿倒過來, 給人說就說吧, 扛得住.
兩位家輝好極, 姓梁那位演技有多好, 看過黑玫瑰喜鬧劇深清癲狂到江湖告急黑色幽默深沉大哥, 另一梁生有話, 這之間有很大表演空間, 他實至名歸.
杜生小弟榮幸竟和他合作過, 當然我係那死宋兵……給佢沒人會說他不夠格, 不過如以DIVA華麗天后拿就更貼切, 那個變成配角, 相比前輩, 年青一點, 留待青山.
張老師最勁我覺得是 以和為貴, 獨行俠酷到不行, 沒得到獎賞, 很快在證人加個老婆他就暴發(fā)了, 得到七星伴月. 梁朝偉哥得到太多, 連劉小姐都到少, 無憾啊.
滄海遺珠就是演出麥兜校長一角的秋生哥, 聲音交足戲, 戲王之王, 可惜全世界都忽視配音演員, 其實現(xiàn)在合拍片多, 都需要兩邊配音, 周迅粵語配音精彩, 港藝人內地放映有國語配音, 希望以後加配音獎.
影后最倒霉的亦是我最歡喜的就毛毛姐啦, 被評審再次岐視喜劇演出, 只好再用一次偉文哥金句. 不知她是? 毛舜筠老師. 看過家有喜事.黑玫瑰.花田喜事吧.
周迅魔術師嘅配音好象是郭小姐即劉青云夫人, 而她本人演技早被認同, 她大方說留給新人, 正點. 新人江若琳小姐演出女舉重運動員用”力”超勁, 前程遠大.
楊小姐十年來愈見成熟, 成媽之路, 彭導為她量身訂做, 今年該她贏. 若鄭小姐勝, 也不過是補償當年三片提名-同居密友.孤男寡女.鍾無艷.
導演同電影都想彭先生贏, 但猜寒戰(zhàn)贏, 彭生拿多次編劇獎, 希望爆冷.
林家棟先生多年精彩演出, 尤以葉問中的翻譯最好, 可惜當日戲份被剪, 今次又遇上暴龍哥, 失之桑榆, 非戰(zhàn)之罪. 陳靜小姐再等等, 我喜歡江一燕小姐, 她不只這部好, 多部片都很好, 可能… 只可不??繉嵙Τ霾?
最後講車手, 錢嘉樂如輸動作設計給成龍就真是黑仔, 大哥拿太多次啦.
3 ) 好黑呀好黑呀好黑呀
好黑呀好黑呀好黑呀
好黑呀好黑呀好黑呀
好黑呀好黑呀好黑呀
好黑呀好黑呀好黑呀
好黑呀好黑呀好黑呀
好黑呀好黑呀好黑呀
唯一的看點就是拐那個彎,問題是郭曉冬燒胎的時候你下車給他一槍不行么,還非得等他過去你再過。
山上那段太黑了,看得好茫然,傳統(tǒng)追車戲不夠精彩,也就隨便撞幾輛還都是側面,連個翻車的都沒有,爆炸更沒有。也就能看看余文樂,可惜好黑呀看不清楚,郭曉冬比余文樂還黑呢,幸好他開的車是白色的,反個光還是能看到眼珠的。
香港夜色多美啊,親愛的鄭導非得找一堆黑不隆冬的地方拍戲,真的好黑呀好黑呀好黑呀。
黃秋生的戲份處理得太浮躁,小護士大S變身醫(yī)生是個啥情況,那么大歲數(shù)了還齊劉海,好惡心。
4 ) 《車手》:鄭保瑞拐了一個彎……
香港的新生代導演中有幾個人值得關注,我認為鄭保瑞就是其中之一。90年代初期進入電影圈的鄭保瑞曾擔任過許多大導演的副導,被視作大器晚成的他,直到1999年才執(zhí)導第一部電影作品,隨後以多部驚悚電影為人所認識,並順利打開知名度。個人風格強烈的鄭保瑞,稱得上是香港的「Cult片」導演,正因為如此,《車手》讓我大感意外,鄭保瑞怎麼會拍一部如此溫馨且具正面意義的電影呢?
固然,看似以飛車高速追逐為號召的《車手》在鄭保瑞的破格打造下,不再著重於我們所熟悉,在公路上高速馳騁的特技場面,反而以鬥智為主,尤其是90度直角的窄巷過彎讓人嘆為觀止。不過,一如鄭保瑞所言:「電影最想說的,是你如何『Drive Your Life』,從駕駛中學習到如何成長。」飛車動作只不過是一層華麗的商業(yè)包裝,而人才是故事的重點,顯然鄭保瑞不願拍攝一部只有視覺衝擊而劇情空洞的飛車電影,然而這正是《車手》的問題癥結所在。
如同多數(shù)的香港電影,《車手》有警察(交通警察)也有匪徒,基本上仍是一部警匪對決的電影,只不過換了個形式,以「隱形車隊」警員阿翔(余文樂飾)和蔣新(郭曉冬飾)之間的飛車鬥智來呈現(xiàn)。除此之外,《車手》的劇情還有另一個重點,那就是盧峰(黃秋生飾)和阿翔師徒之間的兩代傳承。即將退休的盧峰好比師父,而滿腔熱血、衝勁十足的阿翔則是徒弟,兩人的個性截然不同,前者穩(wěn)重,後者浮躁,這簡直是師徒關係的典型。片中,盧峰不僅傳授功夫,教導阿翔直角過彎的技巧,更藉機提點人生哲理:「學會控制自己的車,別讓人牽著走。走自己要走的路,要衝的時候就全力去衝?!棺岄_車一事昇華為做人處事的道理,完全呼應鄭保瑞所謂的「Drive Your Life」。
說穿了,《車手》在本質上根本是一部充滿夢想(阿翔對車的執(zhí)著)、極富教化意義(惡有惡報)的成長電影,尤其是阿翔幫嘉怡(徐熙媛飾)開路,要她跟在自己後面走的橋段,更加證明了阿翔的蛻變:他不再是那個只會跟在前車後頭追的年輕小伙子,而是有擔當、知道人生方向的成熟男人。不過,這也正是令人意外的地方,《車手》幾乎不見鄭保瑞偏鋒的創(chuàng)作口味,反而轉以保守且無新意,甚至帶點勵志味道的劇情走向,這是鄭保瑞的「成長」呢?抑或只是拐了一個彎,選擇向商業(yè)靠攏?
不過,姑且撇開「鄭氏風格」不談,《車手》還是有很多難以忽視的紕漏。首先是人物刻畫過於扁平,幾個重要角色多依照典型去塑造,特別是主角阿翔的性格和心理堆砌得不夠細膩,徒具表面,煞是可惜。再來是劇情的漏洞:當盧峰和阿翔等人在停車場搜索藏匿其中的蔣新時,為什麼沒有派警員將出入口封鎖?難道是為了阿翔個人的炫技?除此之外,部分的劇情支線少了來龍去脈,處理得虎頭蛇尾,讓人摸不著頭緒,例如:鏡頭何以不時地聚焦於蔣新的皮製鑰匙圈,上頭的數(shù)字又有何意涵?另外,徐熙媛在片中的扮相雖然頗令人驚豔,但她飾演的嘉怡一角實在可有可無,和阿翔的感情戲猶如隔靴搔癢,顯得多餘。
無庸置疑,由動作導演錢嘉樂發(fā)想的窄巷直角過彎確實是《車手》的最大特色與記憶點,「鬥慢」更是有別於其他的飛車電影,是十分獨特的可觀之處??上У氖?,劇情的單薄與缺陷讓整部電影略嫌粗糙,委實枉費了鄭保瑞想說好一個故事的企圖。
5 ) 如果你喜歡尼桑 這部片子是值得看的
雖然現(xiàn)在都在抗日
我也在此明確的表明自己的觀點
雖然我喜歡尼桑
因為尼桑這個車廠的確造了很多很好玩的車
但我絕不買尼桑
看的出導演或者說本片的技術指導錢嘉樂是非常喜歡尼桑的
從剛開始全城亂串的飛雞S13和后來爆缸的S15
以及露了個臉就不見的300ZX(這種寶貝當然舍不得瞎撞)
還有最后舍不得報廢換了臺車當撞毀的GT-R33
全都是尼桑的經(jīng)典好車
所以這部片子從頭到尾都是尼桑的個人秀
當然 雖然這部片子從技術角度上說還是比較不錯的
但是 不可原諒的是導演的偷梁換柱卻讓人鄙視
首先 為什么海報上的SRT換成了奧迪
其次 為什么最后應當撞毀的GT-R33換成了本田(我覺得像是本田,如果不對的話歡迎指正)
至于劇情
其實沒什么好說的
這類片子嘛 本來就不容易寫出好劇本
只要有幾臺經(jīng)典車撐撐場面
加上漂移和飆車的場面夠炫
如果再加上幾個美女(大S真惡心,葉璇真性感)
就值得回票價了
6 ) 《車手》:車技挽救了整部電影
聽說《車手》的劇本是銀河做的,從O記到消防隊到PTU到狗仔,再到如今《車手》里的“隱形車隊”,真是不得不感嘆:杜琪峰真是比香港警察還了解香港警察。不過既然導演一欄印的不是杜琪峰,自然就不能指望《車手》能有銀河范兒,實際上如果單說《車手》的故事,只能用“平庸”二字來形容,是錢嘉樂設計的車技拯救了整部電影。
關于這部電影的故事就不再多說了,幾乎可以忽略掉的老套情節(jié)實在有些浪費黃秋生這樣的戲骨,電影真正征服觀眾的地方還是在于對車技的展現(xiàn)?!额^文字D》和《速度與激情》系列里到處都是漂移神技和氮氣加速,《車手》則走了一條完全不同的路子。不再是賽道競速,而是將跑車開到了市井街道,甚至是狹窄小巷,為平時觀眾遙不可及的,只存在于大片和游戲中的賽車競速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平民路線,拋卻了炫耀裝備和神化甩尾,全是“渦輪加壓,8000轉,給油”這種最貼近現(xiàn)實的實用派車技,用句直白的話說就是從讓觀眾看賽車在跑道上飄逸沖刺,變成了讓觀眾看賽車怎么在街頭小巷中穿梭追逐,錢嘉樂的這種草根創(chuàng)意造就了《車手》完全區(qū)別于以往賽車競速題材電影的新鮮感。
電影對這種草根車技展示最全面的部分是最后余文樂和郭曉冬追逐的戲份,劫獄后郭曉冬直接把車開進了狹窄的小巷,這一段中有小巷追逐,有支路堵截,有狹窄路口平地轉向,當余文樂成功將郭曉冬逼上大路后還有常規(guī)賽車電影中的賽道競速,快速剪輯的畫面配上緊張的配樂和暴躁的引擎聲,構成了整部電影最精華的部分。
但也要承認的是錢嘉樂的這種車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從實際的觀影體驗而言,這種完全拋卻電腦特技的賽車片在觀賞性上有些粗糙,臺詞上多專業(yè)術語,懂車的或者常玩賽車游戲的看起來應該會很過癮,但普通觀眾看片的樂趣可能就要相對淡一些。
7 ) 這是一個香港的故事
黃秋生代表老一代香港人 50.60後
何超儀 林家楝是 現(xiàn)任香港人 70後
余文樂是 90後80後
老一代香港人 威過 , 但因體制 所以現(xiàn)在個個只等退休
事事都不理
現(xiàn)代香港人 只聽過上一代如何威, 一切只跟程序
(所以只話余文樂 不覆臺 , 給人投訴)
新一代香港人 直情不知香港威過
兩個賊代表香港人對大陸人心態(tài)
一個貪錢
一個念舊
貪錢的只想著可重大陸處得利益 但沒有想到自己價值在那 ?
給利用完就會被殺
另一批香港人因為念舊 , 本來發(fā)財了 但都回來
勉強合格吧 8K轉...家用車貌似很難實現(xiàn)...太傷了!
一般
唔好跟住人地個尾燈,要控制好自己臺車。
前面鋪墊不錯,展開沒展好
滴滴叭叭嗚……嗚……嗚……
導演其實蠻大膽的,關于賽車的戲卻不玩速度大玩形式感,以特寫和很多靜的氛圍造緊張感。整部片子都在做氛圍,包括低調的布光,重要的飆車場景也都是夜景戲。如果不是在影院而是在家看,估計很多場景都未必看得清。故事很簡單,有點武俠小說練大招殺BOSS的意思。不過沒高潮啊,看到最后缺個釋放
我?guī)缀蹩梢钥隙ǖ恼f,在警匪格局類型片內,以執(zhí)行力和visual的總體成績而言,紅褲子出身的鄭保瑞已經(jīng)是香港剩下的最年輕的一個作者(新導演的執(zhí)行力幾乎只能拍愛情等輕類型)。遺憾的是劇本還是極弱,和《意外》一樣收尾過急??傮w是一部值得去戲院欣賞的作品,大家多支持!
沒有淪為徹頭徹尾的飆車秀,人物沖突和警匪決斗還有一定看頭,就是故事太過簡單,車技之外的劇情顯得有氣無力,有些脫節(jié)。好過《頭文字D》《極速賽車手》的擺酷,不如《速度與激情5》的火爆與《亡命駕駛》的犀利。
故事單薄老套,人物僵硬蒼白,敘事動力不足,只能強行推進,一腳油門一腳剎車一路磕磕絆絆頻頻熄火。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看到黃秋生,就想到了飚車…
劇作就不去說他了。攝影不錯,敢于用弱光,可惜數(shù)字拷貝還是表現(xiàn)不到暗部的細致層次([浮城大亨]就很好?。糨嬕粋€勁兒地找補??墒嵌忌耨R年代了還玩這種身份政治的人設,土不土啊。
為了賽車而飆車,為了驚險求刺激,為了大S而加劇本,一切太刻意的事情,最終都證明裝逼遭雷劈。PS:男人還是老的帥,余文樂跟黃秋生站在一起氣場弱爆了嘛!
沒有光……杜琪峰拍不出落日車神,就指使手下拍一部黑夜車神么
技術上接近完美,匠氣十足,跟老杜比有青出于藍勝于藍的地方。彭浩翔我看就算了,鄭保瑞才是新香港電影的希望!
香港電影
車技段落有亮點,黃秋生+余文樂“父子情”有看點,其他客串及配角純醬油,影片整體敘事不好,結構亂,估計票房不好。算是比較平庸的小片,不好不壞。推薦愛車的人看,特別不喜歡車的人,肯定覺得枯燥,秀車技段落太長。
想來個頭文字D版的三岔口 結果鄭保瑞的表現(xiàn)力和場面調度都差了些 情節(jié)忒弱警匪智商皆有待提高
不玩賽車游戲且對汽車沒有特別好感的人表示此片低于期待,除開賽車戲也就無亮點了。
為看阿樂給了3分,情節(jié)特效一般。
格局小,就得把細節(jié)做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