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珍珠港
殘酷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下演譯的一段悲壯的三個人之間的戀情故事,電影《珍珠港》以其好萊塢大片式震撼的場面,曲折波瀾的主人公戀愛故事情節(jié)以及自始至終貫穿全片的歐美式英雄主義浪漫主義色彩深深的吸引著我。這本是在殘酷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下演繹的一段凄美的愛情傳奇。影片和經(jīng)典大片《泰坦尼克號》有很大相似之處,同有相似的沉船場面,相似的生死離別,甚至極為相似的浪漫場景。所不同的是,這部影片獨有的曲折情節(jié),在愛情,友情,愛國情種種矛盾面前,主人公所做出的艱難取舍,對當(dāng)代青年的人生選擇有很大的現(xiàn)實引導(dǎo)意義。影片《珍珠港》不失為一部勵志的英雄式愛情傳奇,值得重溫細品。
2 ) 樂評
盡管每一個看過的朋友都告訴我這是一部爛片,媒體也是一致地口誅筆伐,但我還是因為無聊和某種不懷好意而在某一天的下午忐忑不安地將它放進了光驅(qū)。感謝那天下午暈黃的陽光,在那一瞬間與電影中麥田的沙沙聲一起重置了我關(guān)于光線、時間與童年的遐想記憶,那一刻我知道我會喜歡這部電影了。
首先我必須要說說影片的配樂。其實很大程度上打動我的是影片的音樂,啊!那音樂的美對我來說是致命的!
在沒看電影以前,我是絕對不會去買這個電影的原聲的。因為憑著以往的經(jīng)驗,用腳子頭想我也會知道這種戰(zhàn)爭大片的音樂一定會是那種震撼爆棚的大部頭的??墒欠彩驴傆腥f一啊,《珍珠港》居然就是那種萬一。雖然也有那種劇烈的聲響,但或許是做得不好吧,又也許是用得比較少,基本沒引起我的注意,那也就談不上反感了。
還有就是因為主旋律是一段優(yōu)美得不得了的音樂。聽過的人一定會想起一部電影的,那就是《走出非洲》,那部讓人心碎而迷戀的影片,它們的音樂驚人地相似。在影片的一開頭,兩個小男孩在麥田里玩飛機時,它就悄悄地潛入進來。簡約的弦樂水浪般輕柔地徘徊,憂柔的鋼琴多情地輕訴,不時推入的低頻樂聲緩慢而莊重。鋼琴和弦浪分別代表著男和女,而低頻的樂聲自然就是戰(zhàn)爭了。男和女不停地低語著,合應(yīng)著,在戰(zhàn)爭的陰影中跌宕起伏的感情充斥著離合的悲傷無奈與真心相愛的欣喜甜美。
不似威廉姆斯《辛得勒名單》嚴謹刻板的大部頭般艱深爆棚,也不似霍勒《鐵達尼》般的合成器泛濫過于通俗煽情。漢斯熱默的音樂有著全古典的結(jié)構(gòu)卻十分的簡單隨心,拋棄龐大的交響鋪排專一于情感的表訴,顯得高貴而抒情。無論是在兒時的麥田里還是在離別的火車站,在同飛的藍天上還是在相愛的洗衣房,那音樂都有如秋日的陽光般,充滿金黃、溫暖的甜蜜而又帶點傷感、細膩的懷舊,美得讓人掉淚!
再說說演員吧。大凡商業(yè)片,演員都是成功的最重要元素的,這也是為什么大牌明星的身價只升不降的原因所在。在《珍珠港》里的三位演員都可稱得上是俊男美女了,雖然除阿佛萊克外另兩人名氣不大。但是有《鐵達尼》成功捧紅半紅不黑的萊昂納多和溫斯賴特的例子在前,當(dāng)然讓人盡相模仿了,更何況這是一部無論劇本結(jié)構(gòu)和拍攝模式都幾乎全奔著《鐵達尼》而來的影片。阿佛萊克的男一號英氣、憨直而魯莽善良,基本不過不失,當(dāng)然沒趕上萊昂納多的鋒芒了。值得一提的是喬什哈奈特演的男二號和凱特伯金斯演的女主角。
喬什的男二號靦腆、內(nèi)向、優(yōu)雅、傷感,氣質(zhì)非常好,而且很有四五十年代的那種軍官的整潔文雅的懷舊味。在對“死去”好友的女友心懷愛意時,他把人物那種初涉愛河的興奮、喜悅和背叛好友的彷徨、自責(zé)兩相煎熬的心情演得十分到位。而同阿佛萊客之間的兄弟友情無論是在和諧和爭執(zhí)時他的那種坦誠與剛正都多少有點讓男一號失色的,以至于我完全希望最后得到愛情的是他了。爭執(zhí)的中心人物自然是女主角了,其實起初見到女主角海報時,是深為她外形的過于死氣沉沉和臉上的些少雀斑而不滿的??墒蔷褪沁@個外表平平的姑娘,卻用她的迷人氣質(zhì)征服了我(商業(yè)片嘛,自然是偶像魅力第一咯)。其實一般的商業(yè)片的女主角可以在男主角死后改嫁甚至男主角沒死也可以因為某些原因另嫁他人的,這樣反而更添兩人愛情的凄美動人,只要她沒有移情,這一般是商業(yè)愛情片的大忌,男女主角必須是相愛始終的??墒沁@個女主角十分的不簡單,在男主角“死后”,居然能夠即時的愛上他的好友,而且影片給了他們很多恩愛的場面(甚至比同男主角在一起還多)表達他們的真心相愛不是為勢所迫。就是這份心思使這個女主角可以從眾多商業(yè)片的花瓶中跳出來,顯得有那么點的與眾不同。而且,凱特伯金斯的表演也是非常好的。在先得知男友死訊幾天后才收到男友從戰(zhàn)場上寄來的信時,她的那種欣喜而痛苦的迷離眼神像極《情書》中博子收到女藤井樹的回信和女藤井樹看到男藤井樹給她的畫像時的表情,那種得知愛意卻人鬼疏途的無奈與悲傷深深地打動了我。而當(dāng)選擇了另一個人后前男友卻突然歸來,她興奮地與他擁抱后臉上滑過的陰影和失措的淚水卻又讓我不禁然地想起了喜愛的另一個女演員朱莉葉奧蒙德(《燃情歲月》《西伯利亞理發(fā)師》),那種為了追求幸福而背叛或者是遺棄了愛情,在看到情勢轉(zhuǎn)圜后的悔恨與茫然的表情是一個俗世女人的真實寫照,因為缺憾而更顯完美!
其實整個影片對于愛情故事的具體劇情交待得非常倉促,雖然用了很多篇幅,但主要是一些演員細節(jié)上的表演,整個愛情事件還是過于簡潔有點類似于摘要似的畫出個大意的框框,然后由演員去填滿整個細節(jié)。這樣是很冒險的,沒有根本情節(jié)的吸引力而全靠演員的個人魅力雖然可以使戲劇更通俗易懂,但很有可能就會變成枯燥乏味的肥皂劇,事實上影片最為人詬病的就是這點了。但個人以為整個影片的演員還是很出色的,起碼他們的表演打動了我。每一個都是那么富有人情味,沒有盲目拔高(片中沒有一般戰(zhàn)爭片里的英雄,都是些有缺陷而且能力有限的凡人),也算是眾多美國大片中的一個異數(shù)了。不過誰知道,影片之所以不太成功的根本原因或許就在這里呢?討好商業(yè)影迷的煽情戰(zhàn)爭片卻沒有完美圣潔的愛情和讓人景仰的大英雄,還會受大眾的歡迎嗎?而用心良苦的反類型的人物塑造想要脫離影片的通俗劇結(jié)構(gòu)而受到影評人士的褒揚那可就更是不可能的任務(wù)了!
最后要談的是千夫所指的劇情了。幾乎每個勸我別看的人最大的理由就是這個影片有個糟糕的劇本,即使要看,他們也只是勸我看那轟炸的幾十分鐘而已。呵呵!我看了,從頭到尾,不知道朋友們是用什么樣的眼光去看的,是把它當(dāng)戰(zhàn)爭片看的吧?相對于戰(zhàn)爭片而言,前面的近兩小時確實是可以稱得上糟糕的,雖然不時有日本人戰(zhàn)備的片斷出現(xiàn)來醞釀戰(zhàn)爭的密云,但仍是不夠的。戰(zhàn)爭是互動的,美國人的木納使得這場戰(zhàn)爭一開始就失去了緊湊感和張力,而突如其來的轟炸雖然驚天動地,卻因為一方的單一進攻和另一方的單一挨打(男主角的那點反攻根本就是無聊而無足輕重的)而更像是一場災(zāi)難,對,這根本就是一部災(zāi)難片嘛!《珍珠港》實際從頭到尾都在走《鐵達尼》的老路,甚至一開始就沒想要把珍珠港事件當(dāng)一場戰(zhàn)爭來拍,是把它當(dāng)一次災(zāi)難來拍的,所以災(zāi)難片的基本要素應(yīng)該在這里有所體現(xiàn)的。首先是災(zāi)難時間不可來得太早,應(yīng)該在最后出現(xiàn),然后是災(zāi)難來前應(yīng)盡量讓劇情風(fēng)平浪靜,波瀾不驚,用愛情來營造氣氛是最好不過了,而最后感情的激烈風(fēng)暴要和災(zāi)難同時到來,在同災(zāi)難做爭斗的同時展開感情的決戰(zhàn),最后雙雙獲勝,再來點必要的犧牲和不滅的希望用以警醒觀眾和抒抒情。
可是我還是認為《珍珠港》做得不好,而且最大的缺陷同樣在劇本。但不是在前面,而是在后面。首先女主角的塑造不夠徹底,思路有變。怎么看那些女主角同男二號在一起的纏綿片斷也可以讓觀眾認為她是愛上了男二號的??墒悄幸惶柣貋砗?,她的痛悔的表現(xiàn)立馬就把前面的一切推翻了,她并沒有愛上男二號,她始終愛的是男一號。那么前面的纏綿還有其必要嗎?劇情的三心二意使得這個原本與傳統(tǒng)相比有些不同的女主角叛逆得不夠徹底,她就不可以同時愛上兩個男人嗎?主流的觀眾說不,于是導(dǎo)演也就硬生生地把一個原本有點深度的女性角色塞回了傳統(tǒng)花瓶的軌道。而這時女主角已經(jīng)懷上了不愛的那個男人的骨肉,于是我就猜到兩男必需有一個要死了。那就讓他們在轟炸中互相該原諒的原諒,該告別的告別,該死去的死去吧,這樣災(zāi)難與愛情兩條線才能得以融合和貫通,才夠干脆果斷啊。可是還是為了照顧美國主流觀眾的情緒,咱不能只挨打不還手啊,讓咱在珍珠港事件里展開大的還擊雖然是最好的,可美國人也不敢如此公然地篡改歷史呀?于是導(dǎo)演只好畫蛇添足地在轟炸后又加上了美國報復(fù)的一幕,本該在轟炸中解決的感情危機也就只好安排在后面的報復(fù)行動中來了,以保持懸念??墒谴藭r縱有未了的感情掙扎和精彩的空中戰(zhàn)斗那也是無力回天了,在經(jīng)歷了四十多分鐘精彩轟炸后的觀眾已經(jīng)是精疲力竭、無意欣賞了,此時都盼著你結(jié)束呢。本身就也精彩不過大轟炸的結(jié)尾“高潮”戲也就只能給人一種高潮后的感覺,淪為雞肋似的東西了。
近三小時的大片《珍珠港》就這樣閑閑地看完了,有反感的地方,但大多時候還是看得很投入,而且很多地方還是很感動的。其中有音樂的迷人因素,有演員的自然表演,甚至有劇本的某些小心思。但是也不能忽略了還有攝影的大氣和漂亮,很多地方的攝影都極具心思,比如日軍軍艦上用的那個從高空滑過的鏡頭,就非常干脆漂亮,氣勢十足。而一對情侶共乘飛機在天上遨游的時候不禁讓人想起《走出非洲》中的經(jīng)典愛情,在這里天空的顏色和飛機轉(zhuǎn)圜時的鏡頭切換以及剎那的光線都是做足功夫的,更別提大轟炸時的場面調(diào)度和攝影技巧的全面運用了。而作為好萊塢的專長的美工同樣也毫不遜色。那種四五十年代特有的挺拔干凈、溫文爾雅的服飾在清冷的街景和金黃的陽光下是如此的懷舊。
不過我想我對《珍珠港》的好感,最主要的還是來自于起初對它的期望值的極低。人往往就是這樣,當(dāng)你把所有的渴望降到最低點時,你才能感覺到讓你欣喜的東西的。一部商業(yè)片就應(yīng)該用世俗的眼光去看,能感動最好,不能感動那一笑置之就行,反正沒指望它能走入你的生命和情感,放輕松的時候是我們最寫意的時候。如果看累了沉重思考的嚴肅電影,那么不妨世俗地去感動感動簡單的愛情與生命吧!
3 ) 國家都還為安定,何以談兒女私情。
今天重溫了一遍珍珠港。這部20世紀中期的戰(zhàn)爭和愛情完美結(jié)合的影片后,我覺得愛情在戰(zhàn)爭中又顯得是那麼的微不足道,古今中外像這樣的例子也是舉不勝數(shù)。他們都有同一句臺詞:“國家都還為安定,何以談兒女私情。”
一場陰差陽錯,纏綿悱惻的愛情,一場殘酷的戰(zhàn)爭,一位絕代佳人與一對兄弟的愛情。那場愛情貫穿了始末,將那段歷史由小及大告訴我們,那般難忘。夕陽下的佳人,戰(zhàn)爭中的兄弟情。從不忘記愛自己的人。這是一部在殘酷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下演繹的一段凄美的愛情傳奇。該片把男女主人公刻骨的愛情放到日本和美國戰(zhàn)爭的宏大背景中去,將愛情展示尤其珍貴尤其美好,撫慰了每一個在歷史中迷失的人的靈魂,成為人們相信愛情的有力精神支柱,可以支撐戀人們手牽手度過一切困難。而且我明白了:在戰(zhàn)爭面前,愛情是及其渺小脆弱的;在數(shù)萬人生命面臨威脅時,情愛自然退居次席;在國家面前,無論再偉大的情感也只能放在一邊。因為如果一個國家都沒有了,那我們又何來的愛情可談了,所以我們應(yīng)該選擇以大局為重。
4 ) 我只是渴望活著
離首映日期相距十年之久,我才第一次看《珍珠港》。一個人安安靜靜認認真真地看,哭得痛徹心扉。在豆瓣上找到它,發(fā)現(xiàn)被提名了好幾個金酸梅獎,有點意外。也許從專業(yè)的角度看,影片《珍珠港》有很多瑕疵,甚至是硬傷,但是作為一個純粹的普通觀眾,我不得不說太震撼了。
歷史課本上的珍珠港事件,輕描淡寫,不過是歷史這襲華美的袍上的一個虱子。文字在還原歷史方面總比鏡頭差一分力道。清晨,被偷襲前的珍珠港,一片寧靜美好,大家各安其所,絕大部分人都還在享受著海風(fēng)的清新,沉浸在美好的睡夢中。災(zāi)難前夕,總是有點回光返照的意味,用過分的祥和平靜來麻痹人的警惕神經(jīng)。該來的總是要來,當(dāng)戰(zhàn)斗機在離頭頂不遠的上空盤旋呼嘯,當(dāng)導(dǎo)彈在耳邊穿梭轟炸,當(dāng)魚雷在海平面以下橫沖直撞,一瞬間天崩地裂,橫尸遍野,血流成河,哭天搶地。漫天只有黑煙與紅血,慌亂的指揮與哭喊,撕裂人的每一寸心肺。紅色的珍珠港,翻轉(zhuǎn)的甲板,浮沉跌宕著民族與個人的命運。
醫(yī)院里死傷遍地,這突如其來的傷痛讓醫(yī)護人員都緊張地不知所措,戰(zhàn)戰(zhàn)兢兢。對護士囁嚅著我不想死,顫抖地問醫(yī)生我會不會死,得到的答復(fù)都是肯定的——你不會死,會好起來的,結(jié)果往往卻是,話音剛落就安息了。在生死一線時刻對生的渴求,這是人的本能,也是人最基本的信念。如果還能活下去,一切苦難又算什么呢。不要說既要生得偉大,又要死得光榮,因為這不是為了國家為了民族英勇就義,而完全是因戰(zhàn)爭造成的無辜犧牲。也不要故作姿態(tài)地說與其茍且偷生,不如痛快死去,因為我們沒有面臨措手不及的別無選擇,英勇就義的烈士至少還有選擇去死的權(quán)利,而飽受戰(zhàn)爭荼毒的難民是被選擇去死!
戰(zhàn)爭,非要假以國家主權(quán)的名義去傷害無辜的國民,非要打著正義的旗號為自己的心虛壯膽?zhàn)T行。以小集團意志出發(fā)的傷天害理的行徑,何必要為自己一手造成的生靈涂炭粉飾一個冠冕堂皇的面具?欲蓋彌彰而已。
影片里偷襲珍珠港成功之后,山本五十六冷冽地說:這只是為了喚醒沉睡的美國。我陡然一驚,覺得這話很耳熟。是不是每一個沉睡的國家都非要在挨打后才能覺醒?是不是每個人都非要在跌倒后才會真正走路?是這個道理嗎?一定要付出慘重的代價嗎?
5 ) 田納西
上次看《珍珠港》的時候,還是在大學(xué)寢室里,上鋪被子亂作一團,傍晚夕陽的余暉從窗戶照進來,我坐在木椅子上,塞著耳機,情緒跟著屏幕里的戰(zhàn)機高高飛起。那時候剛值自己飛行員體檢沒通過,卻覺得腎上的小石頭遲早會落下,心中依然熱血。
幾天前云音樂突然推送了《珍珠港》的主題樂,Hans Zimmer配出一副田納西溫暖的夏天,鋼琴音響起的時候,仿佛看到農(nóng)場廣闊的麥穗在金光中飄蕩,兩個熊孩子在老爹撒農(nóng)藥的小飛機上手舞足蹈。
于是把片子翻出來,這次窗外雷聲低沉,雨水稀稀落落滴在窗戶上,我坐在床沿又跟著片子度過了三個小時。
2001年的電影,視效做得出色,放在今天看,十幾年過去了,一樣是大片,“賣拷貝”的爆炸,一直都那么帶感。成就視效的,往往是細節(jié)上的功夫,魚類擊中艦體的瞬間、被炸飛的海軍撞向船槳,每一幀都做得那么細致,仿佛真實。
說到細節(jié),偷襲前有一個鏡頭是在日本飛行員的機艙里,冰冷的儀表盤旁貼著愛人的黑白照片。轟炸過后,美國大兵舉槍對著飛機殘骸,白色圍巾染著血搭在破碎的玻璃罩上,敵人已死,他捏著一張照片。爆炸再耀眼,戰(zhàn)爭對于雙方都是可惡的疼痛。賣拷貝在這之后,似乎再無這樣的情懷,《變形金剛》系列炸得越來越兇猛,看IMAX整屏幕的煙火亂躥,總少了一種心一緊的感覺。
Evelyn實在太美,準確的說,是Kate太美,紅唇金發(fā),卻又很溫婉,水蒸氣散過月臺,車廂里她笑起來,皓齒潔白,看得心醉。紅唇金發(fā)的美女很多,可是大多太熱烈,Kate這樣細致的,甚至還帶著絲絲東方的含蓄,太少。她穿著比基尼,輕輕把海風(fēng)吹亂的頭發(fā)別到耳后,海浪拍打在礁石上,夏威夷好沙好水。她穿著紅艷的旗袍,身材修長,旗袍褪去,露出吊帶襪滿是誘惑,Evelyn和Danny在降落傘的白綢布上云雨歡樂,汗珠在她的肌膚上晶瑩剔透。
2001年的小Ben還沒有當(dāng)導(dǎo)演,還沒有拿奧斯卡,亦沒有跟馬達一起坐在導(dǎo)演椅上一本正經(jīng)地宣讀“綠燈計劃”??墒鞘昵暗男en,戲里的Rafe,臉就已經(jīng)那么方了,為了打飛機不要妹子不要命,好像被多打的那一針給打傻了。Rafe和Danny,從熊孩子,變成小青年,Rafe變得沉穩(wěn),Danny還是有點小害羞,兩人喜歡上同一個女人,兩人合力擊落7架敵機,最后Danny舍身救了Rafe,一輩子被大哥保護的小弟終于救了一回大哥,這么擰巴的感情,如果沒有Evelyn的存在,想必Danny咽下最后一口氣的時候,Rafe會向他告白吧,我們一起打飛機這么久,就是注定要在一起的。
電影里真要扯到演技的話,雖然那不是重點,還是可以說說Jon Voight的。我不知道真的羅斯福當(dāng)年被日本人偷襲了珍珠港的時候是怎么講的,但是當(dāng)Jon從輪椅上放下殘廢的腿,掙扎地站起來,鏡頭切給他臉部一個特寫,說,so don’t tell me , it can’t be done的時候,還是很帶勁兒的。動作和臺詞都不多,卻有著很內(nèi)斂的能量。
最后鏡頭從海底的沉睡的亞利桑那號回到了溫暖色調(diào)的田納西,片頭的配樂再次響起,Rafe牽著小Danny,在余暉下,飛過片片田野。我看了看窗外,雨已經(jīng)停了,深圳的天藍得出奇,遠處白云前一架客機緩緩飛出去,我合上電腦,嘗試把被電影勾出的所有關(guān)于飛行的情緒再次撫平。
6 ) 只想告訴:信仰
我個人認為珍珠港拍的很好,同泰坦一樣,給了我很多的震撼。
這兩部片子都讓我了解了西方主義中的人性價值觀。這個我不細說。
在珍珠港中,我理解了他們對人本身價值的看法,對信仰的看法;在羅斯福的鏡頭里,我又被深深的陷了進去,他不愧為是美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總統(tǒng)。
說說對信仰的看法吧:不知道大家記得在片末,那場最后的對日轟炸中,他們在出發(fā)后,在去東京的飛機上,上校(忘了名字了,就是那個總領(lǐng)隊的)問了架機員一句話,“你有信仰嗎?”,架機員回答:“我以前不信,但我現(xiàn)在開始相信”,然后他做了個祈禱的動作。
一來一回一次簡簡單單的對話,卻道出了人類精神生活中最本質(zhì)的品性,沒有那個人是不需要依靠的,哪怕那依靠是虛無縹緲的。看到這里,我自己也從此從以前的全無神論者,轉(zhuǎn)變?yōu)橛辛俗约盒叛龅娜?。(提示:信仰的方式可以有很多。)。其實,?dāng)代的中國,很多地方就是缺乏了自己的信仰目標(biāo),不是么。
在說說美國偉大的羅斯福總統(tǒng),下面是影片中的一小片段,但,讓我徹徹底底的對他樹起敬意。
海軍上尉:但我們不能無視危險,總統(tǒng)先生。如果日本繼續(xù)進攻,他們可以打到芝加哥。
羅斯福:
先生們,在我雙腿殘疾之前,你們大多還不認識我,
那時,我強壯、充滿自信。
現(xiàn)在我時時刻刻在問自己,問為什么上帝讓餓哦做在輪椅上?
國民流露出失落的情緒...而你們也是如此。
我想可能上帝就是讓我,
提醒大家永不放棄,決不低頭!
陸軍上尉:總統(tǒng)先生,恕我直言,您的要求是可不能做到的。
這時,羅斯福總統(tǒng),推開輪椅,緩慢吃力,物理疼痛,但很堅決的讓自己硬是站了起來,在那句堅定的“別扶我,喬治,別扶我”下,他的這一舉動征服了所有的議員,然后,很有征服力的說了一句:Do not tell me,沒有不可能。
就是這一句征服了我,給人帶來信心和力量的魅力,這句震撼的魅力。讓我透過影片了解了羅斯福。同時了解了這部片子對西方人性的闡示。
我喜歡這部電影,我喜歡Titan,這是我上大學(xué)后重新看片,才有的一些個人看法。
他們讓我開始喜歡了美國大片,特別是故事片!
美國農(nóng)民三四十年代就用飛機撒種了。資本主義社會真是水深火熱
2001.8.17 南充立體電影院2排8號09:30票價15元。第二張電影票,第一次在電影院連看了三次,上午進去晚上才出來,買了面包、牛奶,最后一次滿滿堂堂的人結(jié)果最后還看哭了,成為觀影史上的獨一無二。 2003.10.4 60% cctv6 新津2005.5.9 學(xué)校放映室 2008.5.20 DVD home
高中某個暑假前的一天,我和F莊騎自行車去河?xùn)|轉(zhuǎn)了一圈,回來后教室里正播到炮彈如雨滴般落在珍珠港上……
How to be close to you, Pearl Harbour...
看過很多遍了,算是二戰(zhàn)片中較喜歡的了,當(dāng)然這片主打的也不是要還原歷史客觀事件,也別糾結(jié)那作為主旋律的三角戀關(guān)系,買拷貝的火藥桶與特效絕對讓你逃不出戰(zhàn)場彌漫的硝煙與火海,魚雷與戰(zhàn)艦的碰撞永遠美過坦克與地雷
史詩果然是史詩,出來就是有那種讓人熱血沸騰的感覺~珍珠港一戰(zhàn)中那種戰(zhàn)爭鏡頭不知道燒了多少錢吶,效果超好的~我覺得三個人的愛情糾葛中女主角責(zé)任最大,要是她肯多等個一兩年的話……倆男主顏不算好看,但是演出來的那種美國大兵范兒真是讓我心水,倆男主的感情也真是讓人唏噓,情敵還是贏不過發(fā)小
當(dāng)戰(zhàn)爭片看吧還蠻精彩,這愛情讓人別扭,雖然主角都挺養(yǎng)眼,但可能國情不同,真心不是太喜歡后面的一對,可能那里的本.阿弗萊克太帥了!
多少年前,那首歌至今繞梁三尺。
電影敘述的是二站期間日軍偷襲珍珠港的事件,戰(zhàn)爭很殘酷,很震撼,影片中唯美的愛情和兄弟情給整個影片帶來一絲絲的溫情,仿佛戰(zhàn)爭中的一道曙光,生活總是遺憾的,但是活著的人還是要繼續(xù)
一直不想看珍珠港,不是因為他不好看,而是因為戰(zhàn)爭片實在是太沉重了。當(dāng)我終于鼓起勇氣看了珍珠港以后,果然,又是一個不眠夜。炙熱的愛情在最火熱的時候嘎然而止,友情在生死與共中更加緊密。戰(zhàn)爭片就是要告訴我們一個事實,那就是人類在戰(zhàn)爭面前是多么的無力。我想說,如果我是羅斯福,我會再日本每個角落投下原子彈,更不會在戰(zhàn)后扶持日本,即使出于任何策略~不知道為什么,就是討厭小日本,就是討厭他們!
噢喲我的媽呀我好喜歡DANNY><買拷貝其實還是不錯的啦~~
突然想起買拷貝也拍過正常電影的...
很喜歡阿弗萊特,帥氣中自帶憂郁,明明是三角戀卻又不是典型的三角戀,只能說戰(zhàn)爭是殘酷的
純情不可靠,下手要趁早。戰(zhàn)爭算個鳥,不如搞三角。
音樂極有韻味,引出美麗的愛情故事,飛行員雷夫和丹尼的患難生死情,釋懷和寬容,珍珠港事件的慘烈程度,自殺性反擊的決絕和犧牲精神。
料理完花草看了導(dǎo)演剪輯版,想到這部電影剛上映那會兒對其完全的無感,無論是偷襲珍珠港的歷史背景,還是女主角類似《卡薩布蘭卡》的選擇,男男兩主角間的偽兄弟(基)情,悠揚的配樂和宏偉的場面,當(dāng)年居然完全地嗤之以鼻。這一星的差別就是10年啊。是不是沒有青春了之后比較容易被狗血打動……
雖然狗血,02年高中畢業(yè)剛看的時候還是一腔熱血的。
童年dvd必備品,在《珍珠港》片尾,羅斯福總統(tǒng)說了這么一句話:“我們總以為自己是不可戰(zhàn)勝的,事實告訴我們,我們的自負和驕傲帶給我們多么慘痛的代價?!庇掠诔姓J自己的錯誤,才能認識到真的不足則是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獲取世界尊重的基礎(ch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始作俑者山本說得也有道理,一場慘痛往往能喚醒一只沉睡的獅子,指不定這偷襲對日本是好事還是壞事呢。邁克爾·貝還是不要碰愛情的好,好在選角成功,空戰(zhàn)部分總把我的腎上腺素飆到極點。faith hill的主題曲試音響不錯。
選角是巨大的成功之舉,獅子座的Ben扮演激進好勝的Rafe,巨蟹座的Josh扮演穩(wěn)重單純的Danny,簡直是量身定做的角色。其實Danny愛上的不是Evelyn,是Ra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