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聲音
初春的時候和一位鋼琴專業(yè)的朋友聊天,談到音樂的緣起。從最開始的宗教需求,到中期純粹美感的表達,一直至如今對于個性的凸顯。盡管初衷已經(jīng)甚為淡化,但從藝術(shù)性上講,不得不說許多至為感人動聽的曲子都出自此派。埃及王子從這個角度上說,算是其中一員。
1.故事。
故事取自圣經(jīng)的出埃及記,是緊隨創(chuàng)世紀后的一卷。截取Wiki上的簡介,the book tells how the children of Israel leave slavery in Egypt through the strength of Yahweh their god. Led by their great prophet Moses they journey through the wilderness to Mount Sinai, where Yahweh promises them the land of Canaan (the "Promised Land") in return for their faithfulness.
不知影片對圣經(jīng)的解讀是否忠實,如是那么個人角度講還是有些接受不了。耶和華借摩西之手雖然解救了以色列人,然而對于埃及平民百姓的處置恕不敢茍同。
個人觀點,圣經(jīng)故事對于科學(xué)和中立來說,好像有些太沉重了。
2.音樂和動畫。
重點還是侃點其他的,音樂和動畫。
1998年美國出產(chǎn)的動畫長片主要有三部,夢工廠的埃及王子,迪斯尼的花木蘭,以及皮克斯的蟲蟲危機。前二者在原聲及主題曲上都頗有建樹,剛剛又去復(fù)習(xí)了一下花木蘭,俏皮的沉重的都做的很好。但是很明顯,埃及王子在配樂中所下的心思要更多一些。
2.1 Deliver us
影片伊始的Deliver us,背景是以色列人在埃及督工的鞭下建造宮殿。以沉重的男聲齊喊Mud, Sand, Water, Straw開頭,隨后接以成文的句子,"Mud, and lift; Sand, and pull; Water, and raise up; Straw, faster!",節(jié)奏的掌控和變換恰到好處,很快就把人帶入劇情。
"Elohim, God on high.
Can you hear your people cry?
Help us now,
this dark hour...
Deliver us
Hear our call Deliver us
Lord of all remember us, here in this burning sand.
Deliver us.
There's a land you promised us
Deliver us to the promised land..."
一句Lord of all remember us,唱的絕望都要從歌詞中淌出來。
其后是摩西之母為使身為以色列血統(tǒng)的兒子得以活命,涉險將其裝在草籃中放入尼羅河,邊道別邊唱最后一支搖籃曲。初而婉轉(zhuǎn)復(fù)又高亢的女聲,使得整部片子的異域風(fēng)情在這段曲子中體現(xiàn)的最為淋漓盡致。
2.2 All I ever wanted
摩西被埃及王后于尼羅河旁拾到,視為己出,成為埃及王子(影片情節(jié),和圣經(jīng)本身不完全相同)。成人后,一次晚宴上法老的兒子拉美西斯被授予攝政王,來自米甸的女子西坡拉被抓來當(dāng)做禮物獻給他,而拉美西斯大方地將其轉(zhuǎn)給摩西。待摩西回到寢宮后,發(fā)現(xiàn)西坡拉正悄悄逃走,他追隨其后,偶然間撞上自己的親兄弟姐妹,亞倫和米利安,并第一次得知自己的真實身世。
然而自始至終以為自己是貴為埃及王子的摩西,如何肯相信一個以色列奴隸的話,他當(dāng)然以為這是癡人犯上的囈語。直到米利安輕聲唱起摩西母親的那支搖籃曲,這才撼動了摩西一直以來所相信的一切。曲子就從這里開始。
摩西一遍遍唱到,all I ever wanted。在貌似雄壯堅定的曲調(diào)下,卻藏著感傷的不確定。而緊隨其后的,是影片第一個令人驚艷的處理。鏡頭推進至摩西合上的眉眼,隨著一聲鼓響,眼瞼被描深并瞬間睜開,畫風(fēng)從寫實轉(zhuǎn)至古希臘壁畫的二維風(fēng)格,法老屠殺以色列嬰兒,摩西被放入尼羅河的場景列次出現(xiàn),摩西也終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
2.3 The burning bush
得知自己身世后,次日摩西為了阻止一名埃及人殘害以色列人而失手將前者推下高臺。摩西隨后逃亡至米甸,并與西坡拉結(jié)為夫妻。
某天他為了追回一只走失的羔羊,在洞穴中見到了化為火向其顯現(xiàn)的耶和華。摩西問,what do you want with me. 耶和華答,I have seen the oppression of my people in Egypt, and have heard them cry. So I've come down to deliver them out of slavery, and bring them to a good land, a land flowing with milk and honey. And so, unto Pharaoh, I shall send..you.
不得不承認,僅僅從文學(xué)角度上說,a land flowing with milk and honey描繪的實在是太美了。
摩西驚詫道,他們怎么會相信我呢?我曾是埃及王子,那個屠殺他們嬰兒的法老之子,how can I even speak to these people?
一直用溫文爾雅的語氣說話的耶和華立時變了口氣,一道強光將摩西推至一旁并厲聲道,Who made man's mouth? Who made the deaf, the mute, the seeing or the blind? Did not I? Now Go!
之前一直溫柔輔佐的女高音清唱也立刻消失,被有力的交響樂代替。
摩西顯然被嚇壞了,耶和華便再度溫和下來,告訴他你去見法老時,我將與你同在。Take the staff in your hands, Moses. With it, you shall do my wonders.
耶和華的配音拿捏的近乎完美,緊隨其后摩西回到家中,手舞足蹈地和西坡拉說起剛剛發(fā)生的事情。這一段完全沒有對話,全憑一連串的小動作和配樂穿插,可效果卻比再用聲音敘述一遍翻了倍。然而這為神至尊,胡蘿卜大棒的政策實在是太過典型,即便音樂配音再美,故事本身卻是無法說服人。
2.4 Playing with the big boys
摩西隨即回到埃及,見到了已經(jīng)成為埃及法老的拉美西斯。耶和華將摩西手中的木棍變?yōu)橐粭l眼鏡蛇,然而拉美西斯認為這不過是區(qū)區(qū)雜耍小技,遂喚兩位祭司玩點大的,便有了下面這一段。
曲子從念誦埃及的諸神開始,由慢至快,緩緩進入主題。彼時為反派角色搭配的音樂大多相近,這一段很容易令人聯(lián)想起獅子王中刀疤的那段獨唱,尤其是偶爾類似念白的演唱。這一段的配音與動畫影片增添了別樣的滑稽色彩,而二者的完美匹配也讓觀者尤其享受。
2.5 The Plagues
法老不聽,摩西沒有辦法,耶和華于是在埃及降下災(zāi)禍。拉美西斯和摩西在這一段的對唱,以及動畫的設(shè)計,個人認為是片中最精美的一環(huán)。
從尼羅河開始,水禽飛走,成群蛙類爬上岸,男女生緊湊的合唱,以及耶和華所下的災(zāi)難就此開始。
Thus saith the Lord:
Since you refuse to free my people
All through the land of Egypt...
I send a pestilence and plague
Into your house, into your bed
Into your streams, into your streets
Into your drink, into your bread
Upon your cattle, on your sheep
Upon your oxen in your field
Into your dreams, into your sleep
Until you break, until you yield。
毫不喘息的合唱后,緊跟著的是稍息漸慢但越發(fā)有力的歌聲,并帶出摩西的第一段獨唱。
Once I called you brother
Once I thought the chance to make you laugh
Was all I ever wanted...
合唱緊隨其后毫不松口,摩西的主旋律也是不和諧音聚眾,唱出他多么不愿與昔日手足為敵。
And even now I wish that God had chose another
Serving s your foe on his behalf
Is the last thing that I wanted...
然而馬上,之前那首All I wanted的溫柔主線漸出,歌詞也變得傷感。
This was my home
All this pain and devastation
How it tortures me inside
All the innocent who suffer
From your stubbornness and pride...
可這傷感只是一瞬。拉美西斯的反問也在之后到來。
You who I called brother
How could you have come to hate me so?
Is this what you wanted?
拉美西斯緊蹙的雙眉與快要傾覆的埃及交疊在一起,并引出影片設(shè)計中最巧思的一幕。
Then let my heart be hardened
And never mind how high the cost may grow
This will still be so:
I will never let your people go...
這最后一句被一字一字唱出,并在結(jié)尾一詞處閃出拉美西斯與摩西二人面孔的融合,以類似石雕的表現(xiàn)手法將拉美西斯典型法老裝束的左側(cè)臉頰,與摩西卷發(fā)以色列人打扮的右側(cè)臉頰相結(jié)合。之后在Thus saith the lord的合唱聲中分開,還原至二人的寫實像,分別鮮明地在居于屏幕左右兩側(cè),并以他們的合唱告終。
看到這里,真是不自覺感慨這片子實在是太適合改編成為音樂劇了。連場景都已經(jīng)在動畫中完美地呈現(xiàn)出來,唯缺被搬上舞臺。
2.6 至結(jié)尾
從耶和華最后一次降下災(zāi)難,取走所有埃及人長子的性命;到摩西在紅海劈開波浪,引領(lǐng)以色列人平安通過,影片就將至末尾了。一如既往地,故事情節(jié)無法茍同,音樂和動畫卻愈發(fā)動人魂魄。
正片干凈利落地落下帷幕,隨后片尾曲華麗登場,不能再著名的When you believe。和影片中出現(xiàn)的干凈女聲相比,惠特尼休斯頓和瑪利亞凱莉的版本明顯更感人更有力。全片到此為止第一次用到偏現(xiàn)代的架子鼓,也讓二位女歌手聲音的穿透力顯得更加深遠。
3. 吐槽
吐不動了...邊看邊寫,這大概是有史以來寫的最費力但也最仔細的一篇評...拉爾夫費因斯配音的拉美西斯底氣厚的很,和現(xiàn)在的伏地魔完全不是一個路數(shù);桑德拉布洛克的米利安也完全聽不出傻大姐氣息,感情其實拿捏的非常好;埃及法老及王后分別由X教授和女王殿下配音,戲份不大,但是個槽點嘛哈哈。
當(dāng)然,最漂亮最動人的聲音,當(dāng)屬為摩西配音的方基默(看外貌絕看聯(lián)系不到這聲音)。剛在imdb上查了查,發(fā)現(xiàn)耶和華也是他配的音。又聽了一遍,果然。
洞穴中耶和華第一次借火顯現(xiàn)的那段,真是百聽不厭。從溫和的指示,尊容高貴的介紹;到痛心疾首卻又力圖不顯,言語間都淌著柔情的,對應(yīng)許之地的描述;再到瞬間強而有力的威懾和反問,及其后同樣迅速又再度溫和的指引。那句with it, you shall do my wonders,真是讓人聽了無盡感慨,這是怎樣一副勾人魂魄的嗓子啊。
這的確是一部除卻故事本身,在音樂配音動畫設(shè)計方面,都無比精致的片子,不妨一看。
2 ) “握住這根棍,你就是我的人”
嘛,其實這片名該叫《The Princes of Egypt》才對!中文名嘛,可以直接把《勇敢的心》的別名拿來用——《驚世不了情》!摩西和拉美西斯這對弟兄引動天雷地火,甚至連基何華都現(xiàn)身捧場,無愧“驚世”二字;而全片概括起來,就是在講這對弟兄怎么用一輩子來相愛相殺的故事,正應(yīng)“不了情”之題……
啊啊,請不要說我腐,如果你百度一下“摩西 拉美西斯”,看一看第一頁的那些條目,就會知道這本是人之常情……
《埃及王子(們)》當(dāng)年是叫好不叫座的典型,現(xiàn)在看來,這個評價相當(dāng)中肯。開篇的奴隸唱段大氣恢弘,配上虔誠到讓人感動的作畫態(tài)度,將拉美西斯二世經(jīng)營下結(jié)出文明碩果的埃及風(fēng)貌活生生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無論是冷眼望著腳下蟻行的奴隸們的巨大石雕,尼羅河畔那孔雀尾一般成簇的莎草,還是異域風(fēng)情濃厚的精美壁畫,都叫人印象深刻。制作組一定是做足了功課,才能把埃及風(fēng)貌刻畫得如此鮮活。難能可貴的是,這樣的制作態(tài)度從一而終,一直貫徹到了片尾,在整個觀賞過程中始終能讓人得到新的視覺感受。音樂也十分配合,幾段主題都很鮮明,恰如其分地烘托著氣氛。雖然在音樂的表演上尚有可提升的空間,但做到這一步已是上佳。如此舍得下血本,叫好是自然的,想必出品人一定是個主內(nèi)的教徒吧!
作畫無可挑剔,音樂恰如其分,但影視作品的另一個要素,劇情,和以上兩者出色的表現(xiàn)相比,就不那么給力了?!栋<巴踝樱▊儯啡〔淖浴妒ソ?jīng)·舊約》的《出埃及記》,講述的是先知摩西接受神祗的旨意,帶領(lǐng)希伯來人擺脫埃及人的奴役,前往傳說中“流著蜜與奶的應(yīng)許之地”迦南的故事。因為《舊約》的很多內(nèi)容是同時被基督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所認可的,所以,雖然是個宗教故事,但卻巧妙地回避了可能的糾紛。不難看出,這個故事的主線實在比較單薄,安排的出場人物也是屈指可數(shù),撐起整部片子的,基本都是摩西和拉美西斯這對義兄弟的愛恨情仇。也難怪,98年那個時候歐美劇場動畫的主要受眾還是兒童,劇情的快餐化不可避免。不過,在兒童面前,精美的埃及風(fēng)貌恐怕抵不上群魔亂舞的非洲草原,大胡子和光頭兩兄弟的相愛相殺也沒有彭彭丁滿賣萌斗嘴來得好看。《埃及王子(們)》的故事對成年人來說過于簡單,對兒童來說又太古板枯燥,恐怕這就是叫好不叫座的原因吧。(對腐女來說應(yīng)該頗有看點,不過那可是腐宅尚未覺醒的98年啊……)
人物上,出場人物本就少得可憐,即使如此,在主要人物的刻畫上也依然是乏善可陳。作為本片的主角,摩西的性格轉(zhuǎn)變實在太過突兀,昨天還是紈绔子弟,今天得了中二病莫名消沉了一陣,明天就成為有責(zé)任有擔(dān)當(dāng)坐在公園長凳上的好男人了(咦)。關(guān)鍵的轉(zhuǎn)折點發(fā)生在摩西(和拉美西斯鬧別扭)出走,在大漠中和米甸一行人相遇,并與米甸(趁虛而入)的女兒結(jié)合,最終接受神旨這一段。雖然看上去過程夠長鋪墊得還算充分,但對于良知覺醒后的摩西內(nèi)心責(zé)任感的建立還是刻畫的不到位——可能僅僅是因為我個人不喜歡這種“岳父改變命運,妹子成就人生”的主題而已。(咦我在說些什么……)
相對摩西這個冒牌王子來說,對于正牌王子拉美西斯的刻畫就要到位得多。我非常喜歡這個人物。他自幼被賦予了太多的責(zé)任,而又總被說成是“法老血系鏈中最薄弱的一環(huán)”,心中本有積怨,之后又是一連串的摩西出走、摩西被妹子NTR(咦?)、摩西雖然歸來但卻已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咦咦??。?、摩西親手退還了當(dāng)年定情的婚戒(咦咦咦??。。?、摩西在他眼皮底下偷(希伯來)人(咦咦咦咦??。。。税隳ξ鞣N種紛至沓來,以致心神不寧,倒行逆施,仔細體會,皆有緣由,情感自然流露,并無生硬的感覺。所以,拉美西斯雖然擔(dān)任著本片的反派角色,卻是個能讓人感同身受繼而同情的悲劇人物。
哦,對了還有一個關(guān)鍵人物,希伯來人的神,基何華。每每想起他,除了帥到爆的“圣恩夜襲一城長男”(咦?)的大戲之外,就是那句讓人臉紅心跳的“握住這根棍,你就是我的人”了?。ㄟ走???。┥窆魃窆鳎瓉硎沁@個意思??!
提到基何華逆襲這場戲,我倒是想到了一些別的東西。如果說神的存活與力量都仰仗于信徒的數(shù)量和虔誠的話,那神與神之間的斗爭,等同于對信徒的爭奪?;稳A在本片中所做的事情,就是派遣神使,傳播信仰,增加自己在埃及的威能,直到有能力開啟傳送門來發(fā)動圣恩夜襲,完成希伯來人的出走,從而挖埃及本土神的墻角,奪取到信徒吧?;稳A在片中表現(xiàn)得相當(dāng)嗜殺,不減當(dāng)年用洪水毀滅世界的狠勁兒,和他現(xiàn)在“神愛世人”的說辭頗不搭調(diào)??赡墚?dāng)時他還沒取得世界范圍的統(tǒng)御權(quán),處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任需努力”的階段吧。
不論是哪里的人民,對于信仰的向往總是伴隨著對美的追求,希臘的神廟,埃及的壁畫,羅馬的教堂,莫不如此。因為人相信自己的信仰是美好的,所以也會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事物來裝點它。便是在中華,也有敦煌、龍門等四大石窟的不世風(fēng)情。雖然我不認為對信仰來說,宗教是一種好的載體,但在事實面前也不得不承認,在過去的千年里,在所有信仰中,宗教有著最為廣泛的適用度,直到今天。誰說當(dāng)今的我們已經(jīng)不需要偶像了呢?手制偶像這種事情,過去的幾十年里我們一直都在做,只是帶著不自知的愚昧和盲目,失去了對美的追求罷了。
……所以,要塑造偶像的話,能不能選個稍微美型一點的……透明棺材里,放個白雪公主也好啊!
3 ) 到底是誰心如鐵石!
又看了一遍還是寫個影評吧,其實是帶cp濾鏡的小論文
藝術(shù)性很不錯,摩西拉二也好嗑
不過故事內(nèi)核還是太無趣了。說白了是基督教文明對埃及這種亡國滅種的文明的文化霸權(quán),一神教壓倒多神異教的套路就是不斷將其矮化惡化。
拋開這些有的沒的無聊政治文化不談,人物塑造其實問題也挺大。
摩西要是完全自愿成為神的道具毫不動搖就算了,偏偏還娘兮兮的對背離兄長故作一番姿態(tài),著實拉低水平。尤其是殺頭生子的災(zāi)難里,真的讓人想大喊一句好白蓮。估計這也是在tc不受待見(看評論可知)的重大原因。
反過來拉二的塑造其實蠻好的,雖然是個反派定位,不過意氣風(fēng)發(fā)的天之驕子和心如鐵石的上下埃及之主的感覺都在前后期分別都很鮮活。對摩西的一片真心全如石沉大海,帶兵追至蘆葦海邊只得望洋興嘆,太酸爽了:)
說白了就是摩西是看似心有不舍其實郎心似鐵,拉二是看似心如磐石實則是可能年年會去蘆葦海邊北望的情種…兩廂對比一看就知道沖國人更愛哪個。
然后雖然看多了美索不達米亞神話早就習(xí)慣了屑神遍地走,但是一轉(zhuǎn)到一神教的神還是更不適一點,多神教里的屑神我看久了覺得可愛甚至嗑點他們搞出來的慘劇八卦,但是一看一神教的屑神只想高喊Kein Gott Kein Kaiser(???
最后,拋去嗑cp的成分,以及失去頭生子慘遭十災(zāi)又損失大軍的拉二確實滿足人嗑美強慘的xp,不過其實希伯來人出埃及跟他壓根不是一個時代…而且摩西出埃及那會兒八十歲了,拉二真和他養(yǎng)兄弟那會兒也得八十多了,太子都死了三個還是四個了還至于受什么頭生子之災(zāi)嗎(麥倫普塔:?)然后還有精神帶兵殺到蘆葦海邊這真是埃及逢年過節(jié)遛法老的健身效果顯著?。ú唬﹪栏穸杂质窍2畞砣死钣忻姆ɡ辖o自己貼金(欺負人家絕后了)所以我只能在au架空里嗑拉二摩西的反目成仇酸爽骨科了!感謝本片感謝fgo(劃掉)
不過我看起來像是會怕嗑拉郎的人嗎!嘻嘻!
ps. 這里面對拉二的一個彩虹屁我還蠻喜歡的 “the morning and evening star of Egypt”,雖然拉二嚴格來講是埃及的太陽,不過說是晨星與暮星也剛好暗合了太陽船行經(jīng)的時間哈。
4 ) 拋開背景談對錯的,都是耍流氓;我只想吹它的神級表現(xiàn)力!
《埃及王子》算是相對冷門的佳作了,昨晚熬夜看完的,激動到凌晨1點多才入睡。
說說我是怎么找來的
最近在小破站看一部日劇《凪的新生活》(也叫《風(fēng)平浪靜的閑暇》)
里面出現(xiàn)了這樣一個場景:
兩個人看著一部不知道是什么的電影,說著我聽不懂的話,整得我一臉懵逼
為了發(fā)揚勤奮好學(xu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積極進取的求知精神,
我決定把這部電影找出來看看。
為了找到電影的名字,我機智地打開了彈幕,
終于在滿屏哈哈哈里找到了一個及其不顯眼的名字——《埃及王子》
不得不吐槽一句,沖這名字它就火不了。
當(dāng)然我也看出來了,他們看的不是這個,明顯是真人電影。
不管了,先看了再說。
先說說我對這里面所謂“三觀”的看法
上高中的時候,我們歷史老師經(jīng)常說一句話——
“要站在歷史的眼光看問題,拋開時代背景談對錯的都是耍流氓”
有人看完《埃及王子》就怒了,“白眼狼”、“邪神”、“冤冤相報”,氣不打一處來。
其實在我看來大可不必,
你用現(xiàn)代的東方的三觀,去看2000年前的西方圣經(jīng),明顯是水土不服的。
況且不論東西方,許多公認的世界經(jīng)典中都有著不符合現(xiàn)代人三觀的理念。
比如古希臘神話里的各種亂倫,二十四孝的埋兒奉母、涌泉躍鯉。
對于宗教故事、神話故事,不妨持一個僅觀看而不深究的態(tài)度。
在我心中,《埃及王子》是可以打滿星的神作。
真正另我震撼不是故事情節(jié),而是其表現(xiàn)力。
做個類比,如果把電影比作一場演講,畫面就是演講者,故事則是撰稿人。
《埃及王子》的演講者,無疑已經(jīng)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
上一部在表現(xiàn)力上另我震撼的作品是惡魔人crybaby,如今覺得惡魔人擺在他面前也是小巫見大巫。
我不是專業(yè)人士,只會談感受。
在這里列舉幾個另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場景——
故事開頭以一連串希伯來人被奴役的畫面,配合低沉的吟唱,直觀地讓人感受到這個民族所經(jīng)受的苦難
還是嬰兒的摩西躺在筐中隨河水漂流,明知道他有主角光環(huán)死不了,但還是會為他揪心
壁畫動起來,揭露希伯來人悲慘的歷史,以及摩西的身世
多次使用人與雕像、壁畫照應(yīng)的手法,暗示從上一任法老到蘭姆西斯,傳統(tǒng)早已根深蒂固,也預(yù)示著蘭姆西斯的頑固
兩人決裂的一刻,蘭姆西斯果斷的動作,配合急促的音樂,讓緊張的對立感瞬間豎立起來
蘭姆西斯的孩子站在壁畫中被殘害的兒童的位置,預(yù)示著這個孩子之后的命運
灰色的畫面,槍響之后沒有贏家,兩個人都是失落的
最后的高潮場景:分開紅海
最后再來聊聊主題吧
我不相信“信神就能得救“,但是我相信信仰是有力量的。
這力量并非來自于神,而是來自于“信仰”這個行為本身。
能做出這種史詩級作品的人,想必他的內(nèi)心也有著強大的力量。
5 ) 很棒的片子。
有很多背景的東西,大家還不太清楚。
是這樣的,人的行為是不會影響上帝的能力,更不能加添祂的什么。
埃及人當(dāng)時如上面所說的是他們什么都拜,上帝不喜歡這樣的行為,于是上帝在埃及人面前要他們放以色列民走,法老不讓,法老那時已奴役他們四百年了,上帝聽著他們的呼聲,上帝也是讓法老及埃及人知道誰才是真正的主宰,才行了那么多的神跡。上帝就這樣一路上帶領(lǐng)著他們出了埃及,最后要指向迦南應(yīng)許之地。
這就是舊約的大概的故事。
6 ) “一個民族的興盛不應(yīng)該建立在奴隸的脊背上”降十災(zāi)是否說明西方神的殘忍
這部電影反映的是圣經(jīng)《出埃及記》的故事,在猶太人以及基督宗教眼中,都是真實發(fā)生的歷史。
關(guān)于劇中上帝降十災(zāi)的故事,很多無神論者認為上帝很暴力,很殘忍,這是片面的看待了上帝,以及不認識這段歷史,在這里我講一下為什么上帝所做的完全正義,屬于替天行道。
首先,在我們的主角摩西出生前(約四五百年前),上帝通過以色列人約瑟,在荒年中救了埃及和周邊民族,那時候約瑟是埃及的宰相,是當(dāng)時法老最信賴的人,法老把一切都交給他掌管,自己當(dāng)了個甩手掌柜。漸漸饑荒改善了,法老也看出約瑟的才能,由于賞識約瑟并想留住這個人才,就讓他全家族搬到埃及居住,享受高級貴賓的待遇。
如果不是約瑟,埃及早已經(jīng)在饑荒中亡國。約瑟是埃及的大恩人,他不僅救了埃及人的性命,更將稅收優(yōu)化,填滿了法老的國庫,讓法老更加集權(quán),為這個民族后來的繁榮打下了基礎(chǔ)。
可惜,好景不長,約瑟死后,他的子孫后代仍居住在埃及,而法老也已換了一屆又一屆。新的法老生活在和平繁榮的時代,不熟悉那段歷史,不知道約瑟在歷史上對埃及的巨大貢獻,或出于無知,或不念舊情,遂將貴賓希伯來人,全部俘虜成了奴隸,變成埃及的免費勞動力,為他們建宮殿、建廟宇。
而劇中主角摩西誕生的時候,是在他們做奴隸四百多年之時。他們世世代代為奴,面臨長期被殺男嬰而種族滅絕的危機。所以上帝要拯救他們,把他們從奴隸變?yōu)樽杂扇恕?/p>
在埃及的信仰中,法老就是神,上帝打擊了埃及諸神,是為了讓埃及人知道,法老只是人而不是神,打破獨裁者統(tǒng)治的謊言。
其次,法老,恩將仇報的奴隸主,奴役了以色列人400多年,溺死他們的兒子,讓他們世代為奴,照這樣發(fā)展下去,約瑟的后代——做奴隸的希伯來人,就會面臨滅絕之災(zāi)。所以,上帝替希伯來人討回了公道和正義。正如劇中摩西說過:【一個民族的興盛不應(yīng)該建立在奴隸的脊背上】。
如果沒有出埃及的故事,就沒有今天的以色列了。以色列人的逾越節(jié)也是從上帝殺埃及長子中來的。其實上帝對埃及降的十災(zāi),完全是天道輪回、因果報應(yīng),使埃及人認識到曾經(jīng)對恩人的后代的奴役是多么大的罪惡,會召來多么大的懲罰。
在這里另外解釋一下,什么叫“上帝使埃及人心硬”,意思是,上帝多次提醒法老,但是他們不悔改,上帝就任憑他自己做主,不再阻止他犯罪,讓他自食其果,自作自受。
7 ) 一部神劇為何會與中國人“三觀不合”
作為一部好萊塢劃時代的動畫大片,埃及王子拍攝至今已經(jīng)20年了,昨晚特意買了愛奇藝會員重溫了一遍這部經(jīng)典,感動依舊。想想第一次看這部片時自己才十幾歲,如今卻已過而立之年。不由覺得這部神片甚至參與塑造了我的價值觀。
一直覺得很奇怪。我曾經(jīng)無數(shù)次的跟周邊人安利這部片子,但得到的效果都不好。很多人直言對片中三觀接受不能:大多數(shù)人都覺得片中的摩西背叛了養(yǎng)育他的法老一家,更深深地傷害了他的哥哥拉美西斯,簡直忘恩負義。而片中的耶和華為了解放希伯來人不惜一夜殺死所有埃及長子,簡直與兇神無異。有些人看電影甚至看出了民族自豪感,覺得西方人真是狼心狗肺外加殘暴,這樣的片子竟然都能封神。還是咱中國人溫良恭儉讓云云……
其實這種反應(yīng)在豆瓣上也又體現(xiàn),如果讓我自己打分,埃及王子拋開音樂、作畫、鏡頭剪切等技術(shù)不談,單純從編劇和其表達思想也應(yīng)該打十分。但事實上,這片子目前平均分竟然不到8.0,看了看評論,多數(shù)人都是覺得其三觀有問題。
私以為,中國人與這部片子三觀的排異反應(yīng),其實是中西價值觀的沖突。中國人重家庭而輕社會,重私誼而輕公德,社會公益什么的關(guān)我屁事,只要關(guān)門能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就可以了。雖然片子開頭已經(jīng)以一曲氣勢恢宏的《deliver us》鋪墊了埃及法老奴役、殘殺希伯來人故事大背景,編劇覺得已經(jīng)給夠了摩西出走的動機,但在中國人這里,他的出走還是說不過去——大多數(shù)人更贊同他那位養(yǎng)母王后勸他的那段唱詞:我們在一起時上天的安排,你應(yīng)該忘記過去,安心享受就可以了。
似乎,故事到這里就可以完結(jié)撒花了,摩西應(yīng)該天天感恩自己能草雞變鳳凰,對法老一家的養(yǎng)育之恩感激涕零。他爹手上沾的希伯來人的血和他有什么相干,反正自己已經(jīng)上岸了?!趧e的地方,人們可能管這叫奴性,但在中國有些人眼里,這才叫“感恩的心”。你還別說,在現(xiàn)實中,很多人不就這么干的嗎?
換一個角度說,中國觀眾對《埃及王子》故事中法老一家相親相愛情節(jié)的過度解讀,其實也是這玩意兒在中國描寫古代王朝的電影電視劇中實在太少了。我們習(xí)慣了看“宮斗”看“無情最是帝王家”,當(dāng)我們看到不知自己身世時的摩西心甘情愿的當(dāng)老二,不對他哥的太子之位起覬覦之心,而拉美西斯又那么愛護他弟,就已經(jīng)特感動了,覺得這樣很好,后面的劇情,自然成了冗余。
寫到這里,突然有了個想法,如果《埃及王子》真讓中國人來拍,劇中的摩西在知道身世后也打定主意要幫希伯來人翻盤,故事會怎么編呢?我覺得估計會這樣:摩西自知身世后忍氣吞聲,暗中以各種宮斗手段掀起奪嫡之戰(zhàn),最終成功擠掉他哥他爸搶班奪權(quán)。等到法老大權(quán)在手,想怎么干還不是他摩西說了算?
別以為我這腦洞開得大,中國歷史上還真的就發(fā)生過這樣類似情節(jié),這個故事的主角就是憤青們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冉閔冉天王,史載漢人冉閔是五胡亂華時期后趙羯族皇帝石虎的養(yǎng)孫, 石虎對這個漢人養(yǎng)孫視如己出,冉閔卻野心膨脹,殺光了他的養(yǎng)兄弟后自立。上臺之后發(fā)布了著名的《殺胡令》。對先前奴役漢人的五胡來了個徹底的秋后算賬, 羯族更是至此退出了歷史舞臺。
你收養(yǎng)我,我卻滅你全家,這就是中國版埃及王子的故事。
怎么樣,相比于這位中國真實存在的“埃及王子”,電影中的摩西算是夠給他哥拉美西斯留面子了吧,耶和華奪走埃及所有家庭長子,跟殺胡令一比根本不算啥???可為什么中國人為什么對冉閔推崇備至,卻對摩西接受不能呢?
其實,相比于中國歷史上血腥的坐地拼個你死活我。西方歷史上民族爭斗反而不是特別殘酷。這其實是地緣環(huán)境決定的。摩西率領(lǐng)希伯來人出埃及的歷史故事很可能有歷史原型,因為在中東的新月形地帶上,埃及之占了尼羅河三角洲那一個角,流民如果不堪忍受壓迫,確實可以穿過西奈半島到達今天以色列附近,哪里雖然不是什么“流著奶和蜜的土地“,但古典時代東地中海的國際貿(mào)易圈給了當(dāng)?shù)厝司S持生計的生存空間。實在不行更可以向后世猶太人那樣全世界浪跡天涯。而放眼整個西方,民族、團體出走屢見不鮮。最著名的莫過于美國人天天掛在嘴邊的立國之本五月花號,船上那幫美國先民,不就是自比出埃及的清教徒嗎?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出埃及的戲碼反復(fù)在西方上演,已經(jīng)成為了他們文化中最重要的一個要素,并決定了西方從骨子里就是個擴張、進取型的文明。難怪他們會這么看重摩西,拍個電影能如此傳神。
相比之下,古代中國的生存空間被北邊的蒙古高原、西邊的青藏高原壓縮在有限的空間里,一旦民族、國家被征服,根本沒有像摩西出埃及般另辟新天地的可能,最多就是如南朝、南宋一般暫時躲到江南去茍延殘喘一時,最終還是躲不過被滅國的命運。所以在苦難深重的土地上,中國人更強調(diào)那種陰柔、詭譎的生存哲學(xué),比如明知自己是漢人的冉閔和他爹依然愿意認賊作父,當(dāng)外族的養(yǎng)子養(yǎng)孫,求的就是個好死不如賴活著。可一旦時機成熟,立馬又”君子豹變“,殺你沒商量。原因其實只有一個,我們無處出走,甚至沒有資格像片中的摩西般在結(jié)尾處對昔日兄弟說上一句”再見了,哥哥“。
98年的動畫,現(xiàn)在看仍是相當(dāng)牛逼,特別是劈海開路那段,太壯觀了
直拍宏大圣經(jīng)故事的適配形式:1默片2動畫3彩色立體聲現(xiàn)代。雷公那部法老眾神感覺太寫實如角斗士了。而角斗士并無神跡。紅海分離真的不是單純特效強大場面恢弘氣勢磅礴的問題,它需要相當(dāng)程度的抽離虛假感以凸顯其“神”。 動畫特質(zhì)滿足這點。但動畫的缺陷是人類部分的低幼歡愉感,即使本片采用了大量真人電影明暗光影。同時滿足時代遠古、構(gòu)圖宏大、特效適度抽離虛假的是默片。戴米爾的十誡?,F(xiàn)代電影拍出埃及記,不要直拍要拐拍。普雷明格的60年版。
經(jīng)典的美式風(fēng)格,美式畫風(fēng),美式故事,還有美式的表現(xiàn)手法。歌舞實在受不了,就不能別唱歌好好說話嗎??跟說著說著就跳起來的阿三片似的。宗教性的觀念讓人反感,只是為了拯救一方就去毀滅另一方,難道這就是是所謂神明的正義嗎???
When You Believe已成絕唱矣
電影中的那首《When You Believe》獲得第71屆奧斯卡獎最佳原創(chuàng)歌曲?!栋<巴踝印肪瓦@么陰差陽錯地成為了給小朋友們播放的目前最后一部夢工廠出品的動畫長片。臺配國語版整體感覺還不錯,不過唱歌部分沒有對應(yīng)的字幕輔助,好些歌詞沒聽懂,而法老說的那句 “大王子是扶不起的阿斗(脆弱的一環(huán))” 是我最不滿意的臺詞。最后「劈海開路」的段落和小朋友們聯(lián)想到《海洋奇緣》。-2018.08.07
撇開情節(jié)絕對是豪華整容精良制作,不過宗教故事永遠讓我退避三尺,究竟有何意義,宗教這種沒邏輯的事不能減少半分痛苦和仇恨卻讓人沒了畏懼和罪惡感,作為統(tǒng)治手段,任何形式的美化都是不客觀。
我覺得問題是這樣的,因為《埃及王子》講的是出埃及記,結(jié)果在豆瓣只有7.9的平均分;因為《美國隊長》講的是美國主義精神,結(jié)果在豆瓣的評分比雷神什么的都低。這事兒沒什么中立可言。
沒辦法,我就是喜歡配樂,一白遮百丑啊。。。。
畫得一如既往的好,雖然是美國人的風(fēng)格,手舞足蹈、活靈活現(xiàn)卻無細節(jié)動人處。裏面的埃及音樂用錯了,用的是阿拉伯音樂。故事按照《出埃及紀》拍的,儘量中規(guī)中矩,但如此再現(xiàn)後總覺得hebrew的god變得比看bible時扯淡了很多,悲劇。
這部是我覺得美國真的特別用心去做的一部不算特別商業(yè)的商業(yè)長動畫,一個10分鐘左右的紅海場面做了改了4年,其內(nèi)容所涉及的背景故事,一切如果真能做到這個水平還是能在藝術(shù)性上站在一個高點上的
美國動畫史上的經(jīng)典之作,其藝術(shù)性與美學(xué)表現(xiàn)都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愛死原聲,當(dāng)年第一次聽就愛上了。不過宗教性實在太強了我完全無法理解與認同,強調(diào)只要去信,但卻完全沒有為何信、如何信,而且這種通過災(zāi)難懲罰整個民族PK掉另一個或幾個宗教的霸道真是讓人反感。
愛和信仰是這世上最偉大的力量
這片子美工 配樂 劇情那些都不錯啊我不知道為神馬很多人不喜歡,也許是從歷史唯物主義來看,這片子標志了2D動畫開始落沒
相比1956版的[十誡],這部動畫把摩西的那個埃及大哥的人品美化了不少啊。。一連串看了N部迪斯尼動畫之后,看個夢工廠的真是神清氣爽。。
夢工廠代表作,手繪動畫的表現(xiàn)力對皮克斯3D來說也許是永遠不可能完成的任務(wù)。
圣經(jīng)中的橋斷,宗教神化系,老實說感覺人情味淡泊了點,當(dāng)然成神都是要為了大愛忽略小情的!喜歡音樂和畫面,不喜歡這故事!
不信基督的人看了這片子會成為反基督的
音樂和畫面堪稱絕唱了 所謂“視聽盛宴”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上音樂課時放的,片尾曲響起的時候老師無意地問了句:誰的歌? 教室里靜了靜,然后只有我一個人微弱的聲音傳出:Mariah Carey
可惜我討厭那種宗教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