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覺得 這一部 包括后一部,拍的都挺好。只是故事講述的不一樣,所以覺有可比性,
莎蘭德,是我見過最女人的人。看過小說之后,再,看電影,看她第一眼,我就覺得她演得跟這個女主訣很符合。雖然在后兩部的發(fā)型有所改變,但是她從內(nèi)而外的透出的那種氣zhi,真的對書中的人物做了很好的詮釋。我特別喜歡她睜大眼睛思考的樣子。還有那眼線,還有她戴著帽子吃蘋果的可愛的樣子。
2 ) 用一張面膜的時間來看你
近來在讀《玩火的女孩》,今晚讀到大半,突然好奇電影是啥樣。
三年半以前看《龍紋身的女孩》時寫過一篇日志:《夜,雪,龍紋身女孩》
那是2012年的第一場雪,這周,北京也下雪了。
不知道是因為網(wǎng)速還是資源,斷斷續(xù)續(xù)的,只看了一半。
讀書和看電影各有特色。
在書里會做更多的鋪墊,鏡頭一幕幕穿插的時候銜接的很自然,人物的語言和動作描寫更加細膩,可以慢慢品味,所以整個故事顯得更加完整。
電影受限于時間,很多地方都略過了,如果不是事先讀書,恐怕會有些摸不到頭腦,好處就是有個人看,不費腦子。
我個人偏愛書一些,感覺電影拍的挺色的,書里面性幾乎沒什么重要性,電影里卻拿出來玩特寫,搞得我不淡定,關鍵是女主不是旅游的時候隆胸了么,怎么還沒有我的胸肌大?
書中的人物特別多,好不容易明白了這個斯基是記者,那個斯基是警察,到了看電影的時候完全派不上用場,就像某篇評論里寫的,臉盲。
從遭遇來看,我很同情女主,但我想她并不需要別人的同情:
特立獨行,充滿智慧,不需要別人的理解,對于身邊的人充滿愛心,對人渣心狠手辣。
所以同情之中,我也夾雜著一絲佩服和仰慕。
3 ) 電影微評:玩火的女孩
#玩火的女孩#--系列三部曲的第二部??戳诉@部才發(fā)現(xiàn),《龍紋身的女孩》與其說是第一部曲,還不如說是前傳更合適,除了人物名字外,幾乎就沒什么東西繼承下來了。另外故事本身比第一部來說也差了很多,男豬幾乎成了打醬油的,女豬的查案過程也有些莫名其妙,死而復生更是無聊。希望第三部能好些。
4 ) 小慰
孤陋寡聞,不知《龍紋身的女孩》已熱播,只是看到根據(jù)瑞典某小說家的小說改編的警悚懸疑的噱頭而買。一是感覺只是要有依據(jù)的應當有一定的看頭,二是對于瑞典不熟悉。
看完后感覺還是不錯的。第一個依據(jù)是成立的,第二個依據(jù)的體現(xiàn)就是對于北歐人的有型更有感觸!不過除了極少鏡頭,并未感覺警悚,倒是身世揭密讓我想到了《漢尼拔前傳》以及《沉默的羔羊》。
女主角并不漂亮,但確有一股獨特的氣質,尤其是她把臉畫成了鬼臉那一場。男主角很酷,正因為如此,他與女同事同床的一個場景,讓我也多看了那個老女人一眼,似乎可以稱之為徐娘半老。
悲傷的不是結尾,而是女孩與女伴親熱后送禮物的一場,加之經(jīng)常有她一人在空蕩蕩的大房間的場景,經(jīng)常讓人想起孤獨、冷靜與堅忍。
由于上一部沒有看,所以在初始的二十分鐘里似乎出于混沌狀態(tài),導致看完后又倒帶核看了一遍。不過這似乎也正是好片子的一個特點,需要回味與玩味。但是結局有些唐突,死而復生總讓我輩現(xiàn)實主義者感到有點難以接受,總應多少給出一個鋪墊吧!
近日看梁文道等在談“莞式服務,聞名天下”,聯(lián)想到不知何故的掃黃愈演愈烈。想到盜版還是有強大生存空間的,否則不論價格高低,這種有點恰當?shù)惵兜钠涌隙ㄊ沁M不來的,這也算是給我們提供更多福利的灰色經(jīng)濟!這一點在看《色戒》時就有深深的感受。
很多長久以來難以消彌的古老行當,靠掃不是辦法,就綜合效應來說是否負面后果更多也很難講,還是應當考慮分級管理,畢竟大家都是普通人,如同體育對暴力傾向、彩票對非法賭博的替代,有疏導可能才會更有利于正常秩序的維護。
每當看此類片子中自然場景時,總是感嘆這些是熱鬧且機會叢生的中國所缺乏的。正如這樣一個霧蒙蒙的清晨,在家中寫下這些文字時仍然感到自己的眉頭是皺著的。何時我們平頭百姓也能夠眺望窗外,看到綠意盎然、海天一碧、波光粼粼的美景呢!似乎那才是讓我們心輕氣爽的境地啊,盡管即使如此也仍有這么多黑暗存在!
希望能夠淘到前傳,再看一看。
5 ) 不懂女英雄要的隱私
千禧年的第一部十分精彩,完全沒有想到第二部會這么拖沓。而且我對瑞典老男人嚴重臉盲,真是莎莎分不清誰是誰,他們的名字又動輒五六個字真是醉了。只恨不得在他們臉上貼上名字。結局倒是很清晰,兩人最終碰頭干掉大Boss,但是線索理得不清晰,強迫癥晚癌的我肯定不會放過(笑)...所以我基本又跳著看一遍,直到我清晰梳理了哪條線索是誰提供的...比如丑男主怎么開始懷疑上Zala是殺人兇手,女主怎么知道金發(fā)肌肉男的車牌號,兩個Bjurman到底誰是誰...
瑞典與德語真的好像,聽出來建議是Schlag,挺有趣。
6 ) 我又一次心碎了
嗷嗷嗷,我很生氣!薩蘭德買豪宅、買家具、買衣服,如此爽的情節(jié)一丁點都沒有呈現(xiàn)!這也就罷了,書中為她仗義執(zhí)言的拳擊手到電影里變成要去誘捕她的了?。?!不帶這樣的!欣賞薩蘭德的人是多么可貴好嗎?!
7 ) 玩火的女孩
1、Lisbeth:我不知道為什么不辭而別。
阿曼斯基:因為你并不在乎別人,你把那些想成為你朋友的人當成垃圾,就這么簡單。
2、Lisbeth:你一直在擔心我嗎?
養(yǎng)父:沒有,你可以做任何事。
3、保羅:他的步伐像拳擊手,始終保持防守,可同時似乎完全沒章法。
米克:怎么沒章法?嗑藥了?
保羅:不是,是很奇怪,就像受過訓練,但從不聽教練的話。
4、米克:巴蘭斯基不聽,他們一條道跑到黑。
5、Lisbeth:(打字郵件)很感激有你這位朋友。
6、Zala:但我對你又無話可說。
Lisbeth:That's Ok,我也沒什么可說。
7、Lisbeth:(血中拿槍)
8 ) 《玩火的女孩》:燃燒的黑色火焰
導演:丹尼爾·阿爾弗雷森
主演:拉夫·卡爾松 邁克爾·恩奎斯特 勞米·拉佩斯
“千禧年三部曲”最吸引人的便是女主角莎蘭德所散發(fā)出來的那種決絕的性格魅力,記得在讀小說的時候就深深的被這個人物所吸引,以至于越是讀下去越是誰都不想理,覺得世人乏味和麻木的多么無趣生活及可憎又可悲。憤世的情緒對于在莎蘭德身上轉化成為一種不妥協(xié)、不合作、不服輸?shù)男愿?,雖然常常沉默寡言,拒人千里,但正是這種謎一樣的性格,反而令人對她青睞有加,至少作為旁觀者,我們會喜歡上莎蘭德這樣一個女孩。
瑞典版的“千禧年三部曲”明顯比大衛(wèi)·芬奇的《龍紋身的女孩》粗糙了許多,不修邊幅中卻透出了更多原汁原味的粗糲,瑞典寒冷的冬天讓人感覺斯德哥爾摩是一個棱角分明的城市,似乎白色是對這個城市最好的詮釋,《玩火的女孩》從這個名字就傳達出一種格格不入的感覺,注定了會在冰一樣的斯德哥爾摩釋放出強大的能量。
“千禧年系列”無論是給讀者還是給觀眾留下的最大的印象便是文字和影像間的黑色氣質,暴力、虐待和弒父的情節(jié)無疑都是這份黑暗的點綴,很難說清這樣的氣質為何會令觀眾癡迷,或許是每個人心中的撒旦在作祟,無法擺脫的原罪在驅使我們窺探著無處安放的罪惡感,就像冰與火的對立和難容,在莎蘭德的身上所表現(xiàn)的是以暴制暴的快感,令觀眾欲罷不能的體驗到大快人心的淋漓盡致,讀過小說的觀眾能對影片劇情的理解能更加到位,這是電影時長的局限性所致,在左右為難權衡中多少都會有顧此失彼的偏頗,瑞典版的三部曲已經(jīng)完整,觀眾靜待的是大衛(wèi)·芬奇的三部曲能給觀眾更大的驚喜。
電影在表現(xiàn)上的缺失在于沒能更深入的挖掘出文字所傳達出的凌厲之感,劇情盡管并不算拖沓,但幾條線索的發(fā)展缺乏必要的呼應,顯得孤立無援和凌亂,導演在敘事上投入的較大的經(jīng)歷,而在渲染影片的黑色氣質時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文本中的那種力量感在電影中被無形中削弱了,影片最大的遺憾就在于此,對于沒有看過原著的觀眾來說或許不會產(chǎn)生這樣的問題,但如果喜歡這個故事還是要讀原著,當然記住這是《玩火的女孩》,而不是《燃燒的女孩》或《冰與火之歌》,不然買到的原著會變成電影《饑餓游戲》和美劇《權力游戲》的文本。
最近又懶得評論了,玩游戲有一部分原因.看過許久了,剛才打開又瞄了幾眼,算是精彩的一部電影,就是演員還是一如既往的丑,哎,就不能找點稍微好看點的嗎?那女的很猛,原來是一家族都這么猛,看來故事還要繼續(xù)...
省了太多情節(jié),尤其各方力量的出現(xiàn)和推理部分,這也降低了莎蘭德和布隆維斯特遠程互動的趣味性。開始后悔先看書再看電影了…
終于有salander的彎床戲了;millennium原來在drottningsgatan;監(jiān)視器那個細節(jié)太好了
整體平庸,從巧妙的推理變成無聊的罪案
第二部就完全沒有懸念了...女主角身中三槍被活埋后還能爬出來了,太牛逼了
不得不說亞歷山大一家具有超乎常人的基因,父親被斧劈頭死不了,女兒被爆頭和活埋死不了,無痛感的兒子被打要害還是死不了。一家人都是不死之身呀!
明顯沒有第一部好看..而且網(wǎng)上的版本對某些鏡頭進行了硬性刪減..內(nèi)容不太連貫..字幕組也不太給力..但是還是好喜歡她木屋的那段..
用“無聊”一詞概括這部平庸無奇的電影是恰如其分的。如果說前作《龍紋身的女孩》最成功之處在于它有一個還算靠譜的懸疑故事和它很好的塑造了一個酷酷的非主流“女俠”的話,那么這部續(xù)作的失敗之處就在于它根本就沒有故事而僅僅剩下了一個從良未遂的非主流大媽。
千禧年三部曲之二,依據(jù)第一部中一個“玩火”的細節(jié)回憶引出的一段背景敘述,都牽扯到前蘇聯(lián)間諜了,該看看第三部會扯出什么大陰謀來。
瑞典小說家斯蒂格·拉爾松千禧年系列之第二部。通過調(diào)查被陷害的案件,引出麗莎貝絲·薩蘭德的前世今生??芍^麗莎貝絲的前傳。稍遜第一部,期待大衛(wèi)的翻拍。PS 看片時,我一直在想:美好寧靜的北歐,腫么會有這么多虐暴和魔鬼?PPS 蘇聯(lián)前間諜、天生無痛感。
緊接著展開第一部中龍紋身女孩的家庭背景,套上一個殺人栽贓陷害的案件,雙線敘事也依舊不錯,走著好萊塢商業(yè)犯罪片的套路,只是懸疑的色彩變?nèi)趿?,情感的烘托多了,酷勁兒也跟著沒了,加上犯罪的暴力程度減弱,最終莎士比亞式的家族仇殺悲劇也相對平淡的沒什么看點?!铩铩?/p>
明顯后勁不足的一部片子。前段黑色暴力驚險刺激都鋪墊開了,結尾潦潦草草。好似前戲做足準備翻云覆雨結果一拉下褲子就一泄千里的感覺。但得承認作品一直都在關注話題性問題。
一個打不死,抓不到的,平板女。
難得有第二集會和第一集聯(lián)系得這么緊密的電影。雖然邏輯還算圓潤,但已經(jīng)不及第一集來得驚喜。
漏洞太多了,作為黑客,自己都知道給自己房間設置保險監(jiān)控,就不知道壞人也會這么干,就這樣橫沖直闖的就進入了,都不想想她自己的老爸是什么出身,能沒有一點點防備?細節(jié)部分太糙了
人不能選擇自己的出身,但可以選擇毀滅它。女主角從13歲開始反抗了帶給她無盡痛苦的父親,那不是一種勇氣的表現(xiàn),是在極端環(huán)境下為了生存而無奈的前進。
介于原著的復雜和眾多細節(jié)以及心理情緒描寫,電影改編的還算成功,把很多線索大大的砍掉,不過就是這樣,也沒能講清楚保留的線...爆發(fā)力和書相比差太多了...
沒了那些冗繁的東西 好很多 與第一集連貫性實在太大
第二部演員依舊但是換了導演,整個片子的節(jié)奏完全不一樣了,邏輯沒有第一部情緒,鏡頭也沒第一部好看,雖然是同年上映(不知道是否是同年拍攝)但是由于鏡頭和剪切的問題,感覺差了太多,有一些失望,希望美國版的能比自己的第一部好一些。
看的不認真 但陰謀是越來越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