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提示:如無法播放請看其他線路
趙文卓版的黃飛鴻,當時還沒到網(wǎng)大的程度,還是可圈可點的。
但是總感覺,少了點什么。
雖然梁寬和鬼腳七還在,但就不是那個味道。
或許,是因為關之琳不在?
缺少了十三姨的黃飛鴻,開始大玩“種馬”套路,一邊和自家小姨子玩曖昧,一邊又和紅燈照的美女糾纏不清。
當然了,紅燈照的美女,大概只是單相思而已,但是十四的態(tài)度,可有點說不清楚了。
這一點,梁寬他們只是徒弟,也就是嘴上一說,圖個樂子。
但是身為“干姐夫”,這事兒有點實在拎不清。
咋整啊。
過兩天,十五也要來,看這小子“人見人愛,花見花開”,桃花開了不停,可有點不好辦。
不過呢,也不需要太操心了,后來十五也沒來,即便是到了趙文卓的網(wǎng)大版黃飛鴻,十五也沒來。
故事結(jié)構(gòu)相對薄弱了,無奈之下,只能讓莫少聰和熊欣欣扮女人逗笑,實在有點“江郎才盡”的意思。
故事里頭的感慨,其實在獅王爭霸里頭也有過類似。
小老百姓的折騰,說穿了不名一文。
所以,“匹夫有責”的重擔,在“干姐夫”的口中說出來,多少有點別扭。
黃飛鴻第四部,感覺更像是第二部第三部的融合版,都是賽獅大會,白蓮教變成了紅燈照。從演員上看,男女主角換了兩個新人,特別是李連杰的離開,非常遺憾。我看很多人評價說,本片仍然很精彩,可惜就可惜在沒了李連杰, 誰接班李連杰演黃飛鴻都木有什么好下場 。但其實從劇情、細節(jié)、臺詞、導演等等層面上,黃飛鴻系列到這已經(jīng)不行了。
香港電影為啥衰弱,我這里也不贅述了,當時的香港電影演員大部分都在巔峰,但是電影就是不行了。就拿這部電影看,劇情問題蠻大的:1、故事內(nèi)容也太多了,有黃飛鴻逃獄、黃飛鴻紅燈照救全家、將軍戰(zhàn)死賽獅場、紅燈照大鬧教堂,黃飛鴻奪金牌等等,太亂太干,90分鐘的電影沒必要塞這么多,而且感覺都沒講好,電影里面這幾件事情應該不超過5天,真是太趕了;2、十四姨和黃飛鴻的曖昧,應該是關之琳不能演了所以搞出個十四姨,但是這種小姨子和姐夫的關系搞曖昧很不好,而且是在一代宗師身上;3、梁寬的角色塑造崩了,前三部的梁寬最多是調(diào)皮搗蛋,人非??蓯郏搅诉@一部直接有點惡心了,將軍剛死馬上要去賽獅了, 結(jié)果隔天假扮紅燈照去泡妞,這太無聊了;4、整部電影除了大師姐的形象還豐滿點(不過一開始剛見到黃飛鴻就吃干醋的情節(jié)也是莫名其妙),還有將軍,其他人基本都是走馬觀花;5、還有細節(jié)上,將軍臨死前我以為要說什么大義之詞,結(jié)果是為我報仇?還有很多,不一一贅述;6、剪輯有問題,有臺詞的地方,說話人嘴巴沒動,這也太粗糙了。
很遺憾啊,黃飛鴻系列就在這部的時候走了下坡路,幾年后香港電影也完蛋了。
《獅王爭霸》之后徐克的團隊又拍出《王者之風》等系列電影。在我看來,雖然珠玉在前,《王者之風》依然可算是經(jīng)典。我不懂武功,卻看得出趙文卓的身手亦是瀟灑自如、剛?cè)岵T诔休d了繼承經(jīng)典的重任下做到了個人風格的適當融合與展示。 這部戲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飛鴻與愛國將軍的情義。與洋人安了機槍的怪物獅子對抗中,清朝獅隊一敗涂地,同時失去了他們的主將。悲涼的氣氛中,一頭全身戴孝的獅子緩緩出現(xiàn)。這獅子雖是布衣竹骨,卻實在是有靈性的。到了將軍的靈堂前先是向靈位望過去,沉吟緩行之后屈膝跪倒。正是飛鴻來拜祭。電影中閃現(xiàn)著將軍的音容笑貌和飛鴻悲憤的寫血書立誓,如此強烈手法,仿佛是編導對那個時代的控訴。此情此景令人動容,作為觀眾真的感激他們奔涌著熱血的創(chuàng)作!最后,編導們用最最沉重的方式揭示了電影的主題——打贏了比賽,失卻了江山!其實看了這部戲每個中國人想到都會痛的那段歷史,被毫無遮攔的顯示在大銀幕上。好一個憤青制作! 最后記錄一下這個經(jīng)典系列的幕后團隊:導演兼編劇,后來做監(jiān)制是徐克(《英雄本色》《黃飛鴻》《蜀山》《新龍門客?!?..)香港電影新浪潮的頂尖兒高手,他的胸中涌動的是融會中西方文化,并以中國文化為驕傲的熱血。有徐克參與的《黃飛鴻》電影,時時處處展示著這位鬼才導演的激情與深思。而他的身邊又有美術設計葉錦添(《臥虎藏龍》獲奧斯卡獎)、奚仲文,攝影師劉偉強(《風云》《無間道》的導演),金牌監(jiān)制崔寶珠,武打設計先有劉家班(《醉拳》系列),后有袁和平(《精武英雄》《太極張三豐》《黑客帝國》《霹靂嬌娃》)、袁祥仁通力合作,出品人的名字里還有鄒文懷(先是邵氏電影公司的主力后成立了嘉禾公司)、香港電影金像獎主席導演吳思遠。真不清楚到底是這樣一個經(jīng)典的團隊成就了《黃飛鴻》系列新的崛起,還是因為有了電影的歷練這個團隊出來的人都成為后來香港電影的中流砥柱。 到此,我要說的黃飛鴻系列電影可以告以段落了。為了心中15年不變的情結(jié),為了激揚過熱血的名字,為了那一部部令人血脈噴張光華閃耀的優(yōu)秀電影,我停不住敲擊鍵盤的手?,F(xiàn)在,趁那些的鏡頭依然能夠點燃我的激情,我在光影交錯的長河中汲取點滴,盡力記錄——記錄電影,記錄生命中心靈的感動!
黃飛鴻系列看的太早也太多,回憶有些混亂,就看了簡介和一些劇評慢慢回想,沒想到居然有這么多爭議。我印象最深的反而是靈前那一段,一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熱血,一種即使陰陽兩隔,你我意氣相交,一諾可慨然赴死以命相陪的知己之情。背景里很多有爭議的事件,其實未嘗不是當時那個混亂無力背景下的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沒有明確的出路,只憑一腔血勇,闖一條可能無望的哪怕是錯誤的路,那么后來人,起碼知道這條路到底對不對。所以,我不敢也不想評論那時候的事,但是我真的佩服那些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人。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武學上成為宗師可以,但是在那個時代俠者為國為民,何其艱難,金龍都倒下了,但是他接了。只沖著他靈前這一段,不論輸贏,不論那塊金牌最后有沒有意義。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背水一戰(zhàn),他就是俠之大者。說實話,這應該是黃飛鴻系列班底較低的一部,過程和結(jié)果也比較壓抑,看著總覺得哪里有些不舒服,但是那種帶點末路悲情的俠者之風,卻讓我感覺更符合那個時代的樣子。而且更感動于靈前那一段,仿佛有人隔著生死對話,那條路上,我先走了,我若沒走通,你來。我來了,不知道路對不對,我答應你,我就來了。
趙演的是宗師黃飛鴻,李演的是俠客黃飛鴻,兩個人演出了黃飛鴻的兩個人生階段,十四姨代表的是留學派對救國的對策,辦報開民智,讀報可知天下事,換句話說教育興國,紅燈照是義和團的體現(xiàn),白蓮教只是一群打著愛國幌子實則魚肉百姓的匪徒而已,所以李連杰對九宮真人痛下殺手趙文卓對紅燈照是點到即止,她們只是一群走了岔路的愛國志士,八旗大人則是清廷最后的骨氣,但清廷就如他舞的龍一樣落后弱小,落后必挨打,國人舞洋獅也是莫大的諷刺,這些舞洋獅的應該是之前交代的反清復明志士的后裔吧,內(nèi)斗不止以華制華,洋人坐收其利,洋獅造型則是隱喻謝纘泰的時局圖,清廷就像那龍一樣弱,這都是歷史的體現(xiàn),黑獅拜靈憤寫血書死戰(zhàn)八國含怒除奸,黃飛鴻的民族血性和宗師傲骨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部真經(jīng)典也
22分鐘紅燈照,記得當時被這音樂仙兒的不行,旋律那么好,卻用一種文革感的廣場舞嗓音唱出來,氣氛不搭的很美,怪異美,后來知道是胡偉立照搬浙江民謠的旋律,原曲沒啥神秘的。趙文卓繼續(xù)了李連杰的飄逸。字數(shù)不能少于140字。字數(shù)不能少于140字。字數(shù)不能少于140字。字數(shù)不能少于140字。
不是趙文卓的黃飛鴻不好,而是李連杰的黃飛鴻太好了。
黃飛鴻系列中無功無過的一部。紅燈照的仙姑都是城鄉(xiāng)結(jié)合部的即視感,唱山歌也是醉了。2014.11.21成都
誰接班李連杰演黃飛鴻都木有什么好下場
趙文卓更適合黃飛鴻
我認為這絕對是黃飛鴻系列里面數(shù)一數(shù)二的佳作!壯絕無比!
小時候這部在地方臺播的次數(shù)最多,八國聯(lián)軍那奇行種的“舞獅”真是獵奇的兒時夢魘;但重看就發(fā)現(xiàn)這不就是把第三部又翻拍了一遍,趙文卓的熒幕魅力較之李連杰終究稍遜一籌,但陳繼銘的面相真是偉光正的絕佳代表,招式間浩氣盡顯。
boring…趙文卓還是沒有李連杰的范兒啊…ps,每次中箭都是胸口,每次看到中箭,都胸疼…
前幾作都能看到和時代背景的聯(lián)系,這個純粹就是莫名其妙地去Cos Play大作戰(zhàn),打完了之后突然發(fā)現(xiàn)北京淪陷了
電視播又看了下,當年是趕拍出來跟肥晶《鐵雞斗蜈蚣》唱對臺?趙文卓這幾部都不大能看,動作設計越來越扯,這集差不多算劣版獅王爭霸,洋鬼子跟紅燈照都給黑了一通,黃飛鴻拳打八國聯(lián)軍,腳踢黃蓮圣母,徐克偏好的低機位把趙文卓兩個鼻孔拍得堪比爾康。
今天CHC動作影院又放了。好喜歡錢嘉樂演的那個長發(fā)軍服男。
語錄:十三姨就已經(jīng)夠了,還整個十四姨,十五姨又說下個月來,你說怎么收攤啊真是!
客觀地講,此片絕對是一部佳作,評分低完全是因為趙文卓的個人魅力不如李連杰。
如果不是編劇明明寫著徐克,我真是以為哪個小編劇照著獅王爭霸抄的。黃飛鴻前三部傳統(tǒng)紳士嚴肅禁欲冷幽默的宗師范兒全部崩壞,變成一個年輕氣盛見妹就撩凌厲兇狠的高手。動作設計在塑造角色時也跟劇本一樣,前三部黃飛鴻對小嘍啰大多是教訓,這一部對小嘍啰,還全是女的,都往死里干,毫無宗師風度可言。十三姨不在就被十四姨撩了,打完一圈紅燈嘍啰還對仙姑笑,有沒搞錯……很多人在爭李、趙兩版的黃飛鴻哪個好,我覺得趙文卓的動作表現(xiàn)跟吳京挺像的脆而凌厲,節(jié)奏短快,少了宗師的沉穩(wěn)飄逸,但是動作是動作導演元彬設計的,還是不能怪演員。趙文卓版黃飛鴻比李連杰差的除了自身過于年輕表演過于青澀和不夠沉穩(wěn)之外,其他全部差在制作班底上了。其實可以看出這部根據(jù)趙的年齡把黃飛鴻的設定都改年輕了,但是事情卻發(fā)生在李連杰版獅王爭霸之后,矛盾。
既不是徐克,也不是王晶執(zhí)導,這次換成了“七小?!钡脑颍栽趧幼鲬蛏?,的確硬橋硬馬,沒什么好挑剔的。如果喜歡看劉家良的《少林三十六房》一類的習武闖關類型電影,這部電影是個不錯的選擇。令人印象最深的是兩大動作戲噱頭。一個是黃飛鴻大破紅燈照的各種機關,木頭樁變成了靈活的多米諾骨牌,屏風成為充滿危機的險墻,至于紙橋、鋼絲線,都盡皆用上,讓趙文卓飾演的黃飛鴻像是一個游戲中的主角。而最后那場鐵獅子斗八國獅子,也是“奇技淫巧”,噴火、鐮刀、機槍,充滿了濃重的邪典味道。頗為遺憾的一點是,這部電影中的黃飛鴻,只剩下了馬不停蹄的打斗、救人,而很少有情感上的描繪,更不用說一些趣味性的閑筆。這種缺憾,可以說,就是武人導演和文人導演的區(qū)別,元彬和劉家良雖然功夫底子深,但是相比于徐克和王晶,終歸少了那一份閑
沒李連杰的經(jīng)典
那時候的桌叔兒好帥oooo....相貌處于巔峰期。重新回顧了下。。
徐克讓出指揮棒,淪為商業(yè)動作片。
直到現(xiàn)在才知道趙文卓演過黃飛鴻,他演黃師傅還算合適,20歲的演技和氣質(zhì)也還是不錯的,只是不明白徐克要捧人為什么不另找角色、非要讓他接李連杰的棒(做別人第二好嗎,雖說李連杰也不是第一個演黃師傅的人但畢竟中間隔了好多年),劇情缺乏新意,紅燈照炒了第二部白蓮教的冷飯,獅王爭霸炒了第三部的冷飯,趁著十三姨不在,從石頭縫里蹦出來個十四姨跟黃飛鴻搞曖昧,這難道不算崩人設? 前三部都有明確的大boss,而且人物立體各有特色,而第四部煞有其事的找來了一中一洋的周比利和錢嘉樂,但人物扁平,戲份也少得可憐,似乎就為了最后出來跟黃師傅打上五分鐘的架,真沒意思
落后真的要挨打啊,阿蘭成都將軍挑戰(zhàn)八國巨獅那段,真讓人凄然淚下......我們贏了這個牌子,卻輸了整個江山!
上集獅王爭霸,你這集居然還耍獅子而且重復兩遍?未戰(zhàn)已露衰相;趙文卓帥氣飄逸確有相當水準,狠虧在前任起點太高而時間點又太近讓觀眾很難接受;紅燈大師姐王菁華遠比莫名其妙十四姨王靜瑩更具魅力和可塑性,后者曾連續(xù)被黃飛鴻鐵猴子熱捧都沒紅起來;對打之前為什么都要去“踹城墻”?兩星半……從前三部敵/武走勢看李連杰退出該系列的必然性:首部對北派和洋人,打斗炙烈腦門穿孔;次部對白蓮與大內(nèi),打斗仍燃但已明顯收斂。對方均敗亡在自身的兇狠無度;第三部獅王爭霸,黃飛鴻的武功已退格到用來止爭和教化……此一路向緩的大趨勢下突然要把系列第四集又改回到比首部更猛的與八旗紅花聯(lián)手一致對外?非常困難,甚至連導演都換成了元彬。至于后來的鐵雞斗蜈蚣,有點接近施瓦拍最后動作英雄的概念,已經(jīng)拐向無厘頭自嘲模式,不能被歸類在正傳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