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傳奇開始
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第一章——《俠影之謎》像是一篇英雄神話,故事跌宕起伏,重在講述蝙蝠俠誕生的整個過程。當(dāng)然,電影對人物的塑造也是富有深度的,然則比較后面兩部,全劇重心還是放在了情節(jié)上。人物個性不夠豐滿,造成言行的演劇味道較濃,單拎出來看好像在欣賞劇本朗讀。最要緊的是,如此一來不僅在人物縱向塑造方面不能像后兩部那般深入,而且在思想層面也難以深究。
布魯斯在影子聯(lián)盟通過最后的測試,忍者大師命他斬殺一個他們擒獲來的殺人犯,讓布魯斯以此來表明自己打擊罪惡的決心。布魯斯沒有答應(yīng),他說自己不是劊子手,犯人該依法審批。他的好友杜卡反問:“讓誰審判?讓那個腐敗的司法體系嗎?”布魯斯語塞,沒有回答。緊接著,因為影子聯(lián)盟要毀滅高譚市,于是布魯斯動手消滅了他們。而這個問題也沒再出現(xiàn)過。
不再出現(xiàn),是因為,要解釋這個問題太復(fù)雜了,依照片子既定的容量和設(shè)置難以作答。借貝爾的另一部作品《金陵十三釵》為例:貝爾不忍玉墨等人代女生受辱,問男孩道,為什么要讓妓女們?nèi)?,她們也是上帝的子民呀?男孩含糊?yīng)道:可這也是沒辦法的呀……不錯,妓女和學(xué)生的價值對比問題太復(fù)雜,要在本片里解釋根本沒辦法。布魯斯面對的問題類似——他不是劊子手所以不能對罪犯用刑,可該判刑的社會機(jī)器或者司法體系也不頂用的話,蝙蝠俠忙著打擊罪惡又有什么真正的意義呢?
蝙蝠俠漫畫沒看太多,據(jù)介紹,起初蝙蝠俠獨自戰(zhàn)斗,后來培養(yǎng)了如他一樣的俠士羅賓、夜翼等,可惜高譚市大廈將傾,老管家阿爾弗萊德因主人日漸暴力又勸說無效而忍痛離去,只留布魯斯獨自鎮(zhèn)守……整個系列始終貫穿著陰暗悲情的基調(diào),猶如布魯斯雙親被害當(dāng)晚的昏黃路燈。這是劇情大概。
蝙蝠俠漫畫的最大貢獻(xiàn)之一,就是提出了一種理念——制造一種極具神秘感和威懾力的正義形象,令它深入人心,好人敢于反抗,惡人也將收斂。這種理念確實觸及到一定的人性深度,然仍帶有個人主義色彩。畢竟,一個傳奇終究也有褪色的那一天,個人力量不可能強(qiáng)大至無邊無際或成為永恒。為此,人類社會需要依靠的還是一系列完整的制度體系——立法、司法、行政、監(jiān)督、評議……這些才是人類社會的真正基石。蝙蝠俠最終未能力挽狂瀾,可見作者也是贊同此點的。超級英雄表面上風(fēng)光無限,事實上應(yīng)該起著輔助社會合理運行的作用。布魯斯會被問倒,就是因為他——或者說是導(dǎo)演、編劇——明白,正面回答這個問題,就等于否定最初的依靠自己拯救社會的宏愿。
諾蘭的蝙蝠俠系列后來還是對此作出正面回應(yīng)。諾蘭在第二章《黑暗騎士》中安排了鄧特等正義的司法人員,寓意整個高譚市步入正軌——當(dāng)然,是在蝙蝠俠的影響下。至于后來小丑作惡,正義的司法官員遇害,蝙蝠俠的正義形象崩塌,則是為讓我等了兩年的第三章鋪墊。
最后,向偉大的英雄史詩劇《俠影之謎》致敬!
向最令我感動的臺詞致敬——
-Why do we fall,sir?We can learn to pick ourselves up.
-Still not give up me?
-Never!
以及——
It’s not who you are underneath,but what you did defines you.
補(bǔ):或許正是因為自身的英雄史詩劇的性質(zhì),所以電影里才會出現(xiàn)上面的激昂臺詞。無論進(jìn)化到什么程度,人類始終需要補(bǔ)充正能量呀!
2 ) 蝙蝠俠?。?!
很長一段時間里我都對各種超英電影一略而過,昨天突然想起蝙蝠俠系列我還沒看過,諾蘭大名鼎鼎,就找來看了。開頭布魯斯父母死的時候就哭崩了……看了一會兒蒙逼了,原來蝙蝠俠是沒有超能力的????我以為會有個蝙蝠咬到布魯斯蘭后他就跟蜘蛛俠一樣了,事實證明我太俗套了。但是沒有超能力的蝙蝠俠,還是很帥!?。。?!但我印象最深的,是克萊恩,他的眼睛太漂亮了,連我平時不喜歡的方臉也恰到好處,發(fā)瘋的時候(不帶頭套)迷死我了??赐晁蜒輪T表的時候嚇?biāo)溃媸呛枚啻笈泼餍前。。?!我要去看小丑了!?。。?/p>
3 ) 定義你的,不是你的本質(zhì),而是你的所作所為
"Deep down you may still be that same great kid you used to be. But it's not who you are underneath, it's what you do that defines you."
4 ) 我是來吐槽瑞秋的
很激動地在電影院看了黑暗騎士崛起,聽說第二部更好看,于是索性從第一部看起了。
沒想到那個演員居然還能演忍者,他不就是love actually里那個妻子過世然后跟繼子一起生活的那個父親么。很喜歡他的說。
第一部是七年前的了,有些情節(jié)好像模糊還有些印象,但是大多還是記不得了??聪聛恚杏X確實不如第三部好看,于是還是打四顆星吧,哈哈,把五顆星留給今晚上準(zhǔn)備看的第二部。
不過,我很不喜歡瑞秋?。。?!
那些說什么放棄私仇的都是冠冕堂皇的話,設(shè)身處地地想,想要報仇是非常能夠理解的一個行為,尼瑪有什么資格還甩別人兩個耳光。
好吧,你不知道他的身份,各種吐槽挖苦,這也就算了,不知者不罪。
但是!當(dāng)知道了他的身份后,我還以為他倆就在一起了,那倒也罷。結(jié)果腦殘般來一句,自己喜歡的那個bruce還在世界的某個角落。
我?。。〔粒。?!
突然想到前段時間很火的那個阿三吐槽女友的。
如果你是平凡人,女友就會說你怎么這么沒有用??!我不要跟這么懦弱的男人在一起?。∪绻闶侵┲雮b,女友又會說,我只想要平凡人的生活?。?!
我靠,看來英雄身邊的女人,都不怎么樣。
5 ) 蝙蝠俠:開戰(zhàn)時刻
電影名稱被翻譯成好幾種,不過我特別喜歡「開戰(zhàn)」這個版本。
英文原文是Batman Begins,講的也是蝙蝠俠的重開機(jī),等于一切重頭再來,覺得用開始、開戰(zhàn)都很有意境。
當(dāng)時克里斯托弗?諾蘭拍攝時,大概沒有人想過這系列會如此成功。
諾蘭導(dǎo)演將超級英雄電影,特別是蝙蝠俠,與先前的版本做了很大的區(qū)隔,讓蝙蝠俠的人設(shè),變得可信、有血有肉還有淚,在蝙蝠俠的配備上,也做了很好的說明,畫面也相當(dāng)寫實,配樂好聽。
更重要的是,這大概是我最喜歡的一個選角了。
Christian Bale的蝙蝠俠不算是最優(yōu)秀的,但是他的Bruce Wayne,大概是我最喜歡的選角了,沒有之一,就是最喜歡的,特別是在開戰(zhàn)時刻這個首部曲中,蝙蝠俠的比重,并沒有比韋恩少爺多很多,電影試圖一步步跟觀眾介紹Bruce Wayne到底怎么一步步走向蝙蝠俠,變成黑夜騎士。因此,Christian Bal的詮釋在這里就特別重要,我也很喜歡他扮演布魯斯韋恩的放蕩不羈,卻有偶爾顯現(xiàn)的狡黠。
除此之外,Michael Caine的Alfred,對少爺那種溫和寵溺卻又不失正直的態(tài)度;Morgan Freeman的Lucius,明明知道少爺在做什么但又裝不知道;Gary Oldman的Gordon不愿對邪惡妥協(xié),對于蝙蝠俠又期待又好玩又有點害怕的反應(yīng),真的很可愛,以上這幾位根本就是影帝級的大老,跟Christian Bale對起戲來特別帶感,特別好玩。
整體而言,做為蝙蝠俠的重新開始,這部電影真的是一個完整的故事,除了男主的愛情是個悲劇之外,其他的部份真的無可挑剔…也讓我掉進(jìn)蝙蝠俠這個大坑里。
6 ) 蝙蝠車與曼陀鈴
拖了近一個月﹐才有空去看「蝙蝠俠—俠影之謎」。電影沒有令我失望﹐連之前嫌女主角不夠漂亮的感覺都被情節(jié)安排變得合理了。
※ ※ 警告﹕以下內(nèi)容包括電影情節(jié)描寫 ※ ※
電影本身是前傳﹐因為之前的蝙蝠俠系列已經(jīng)開到荼靡﹐尤其是1997年最後那一集「蝙蝠俠與羅賓」﹐爛得連飾演羅賓的 Chris O‘Donnell 都接近銷聲匿跡。今次由「兇心人」導(dǎo)演主理﹐他擅長的陰暗面心理描寫﹐竟然與蝙蝠俠的黑色元素起了很強(qiáng)的化學(xué)作用﹐令到我們心目中蝙蝠俠的冷和孤獨形像變得合情合理。
電影初段﹐Bruce Wayne 到喜馬拉雅向由 Liam Neeson 飾演的師父學(xué)神秘武功。選角令我將「星戰(zhàn)前傳1」中 Liam Neeson 和 Ewan McGregor 的師徒關(guān)係代了入去﹐到後來發(fā)現(xiàn)師父原來是奸角﹐實在出乎了我意料﹐印象深刻。
女主角 Katie Holmes 與之前蝙蝠俠系列的Kim Basinger, Michelle Pfeiffer, Nicole Kidman 的漂亮程度有段距離﹐但她角色的小時候身份一出場﹐就恍然覺得選角是對了﹐一個長大後變成正義律師的青梅竹馬小女友﹐如果太美艷﹐就完全不是味道了。她的樣貌﹐與 Bruce Wayne 戲內(nèi)左擁右抱的那些美女形成了對比﹐而男主角 Christian Bale 望著她的眼神﹐仿彿告訴我們﹐一起成長的經(jīng)歷在他的心中是勝過任何美貌的。
說起左擁右抱﹐Christian Bale 的演出﹐令我想起了他在「美式殺人狂」裡面花天酒地的狂態(tài)。前作那殺人當(dāng)消遣的變態(tài)神情令我心寒﹐但今次他演出來就令人覺得是故意假扮來掩飾身份的﹐很有層次感。從前段的失落迷惘﹐到後來變身蝙蝠俠時的低沉控訴聲線﹐心理轉(zhuǎn)折都掌握得很好。數(shù)年前聽過他為星戰(zhàn)的 Anakin Skywalker 試鏡﹐最終角色落在不太懂演戲的 Hayden Christensen 身上。如果由 Bale 來演﹐那由正入邪變成 Darth Vader 的過程就不會那麼表面化﹐不過他沒有得到角色的主因也許是比 Hayden 大七年的年齡吧﹖
其實以前看 Chirstian Bale 的演出也不少了﹐由他童星年代的「太陽帝國」﹐到後來的「美式殺人狂」和「戰(zhàn)地情人(Captain Corelli's Mandolin)」?!笐?zhàn)地情人」描寫二戰(zhàn)中的希臘﹐Bale 飾演戰(zhàn)爭前嘻嘻哈哈的年輕漁夫﹐戰(zhàn)爭摧毀了他的生活﹐改變了他的思想﹐令他投入了抗戰(zhàn)的洪流。我那時邊看邊想像﹐一夜之間戰(zhàn)爭發(fā)生的可怕境況﹐電影就突然無故中斷了。我從來沒有遇過這樣的情形﹐戲院職員出來道歉﹐並派發(fā)贈券打發(fā)我們離去。
那一晚﹐是澳洲時間2001年9月11日。紐約時間是同一天﹐天未亮。
上星期四﹐事隔四年再次看Bale的電影﹐回家時竟然聽到倫敦再度受襲……
也許﹐是某種將蝙蝠車與曼陀鈴連在一起的感應(yīng)吧﹖
Stannum 業(yè)餘評分﹕棧棧棧棧棧棧棧棧棧(十個棧滿分)
http://www.neterrain.com/cosine_inn/2005/07/post_4.html 7 ) 永遠(yuǎn)的蝙蝠俠(2)
上次說了下蝙蝠俠,這次想說說他的搭檔們。
首先就是羅賓,羅賓在漫畫中出場甚早,1939年第一本蝙蝠俠漫畫出版,1940年羅賓就成為了蝙蝠俠的搭檔。到了華納開拍蝙蝠俠電影的時候,每一集開拍前,導(dǎo)演和編劇都要考慮一個問題:要不要讓羅賓出場?在拍第一集時,原本的設(shè)想是讓羅賓出場,劇本已經(jīng)寫好了,甚至連分鏡鏡頭都設(shè)計好了,但到最后開拍時,導(dǎo)演蒂姆·伯頓依然刪去了這一幕,他覺得羅賓的出現(xiàn)沒什么必要,只會讓劇情變得拖沓,到了第二集,又有人提議讓羅賓出場,蒂姆還是否決了這個提議。(可憐的羅賓,在蒂姆手下都沒有出頭之日)一直到了第三集,蒂姆終于不再執(zhí)導(dǎo)蝙蝠俠,喬舒馬赫拿起了導(dǎo)筒,羅賓終于有了出頭之日,第三集中,羅賓正式登場了。羅賓在電影中的出場和在漫畫中大致一樣,都是在馬戲團(tuán)做空中飛人表演時,父母和兄長一齊身亡,而被布魯斯韋恩收養(yǎng)。略有不同的是漫畫中羅賓的父母兄長是被小丑所殺,而在電影中改成了是被雙面人害死的(有意思的是,剛才說過拍第一集的時候曾經(jīng)設(shè)計過羅賓出場的劇本和分鏡,里面說的就是羅賓的父母兄長被小丑所殺的故事)。漫畫里的羅賓,在擔(dān)任蝙蝠俠搭檔的時候,還是個小孩,但作為電影,如果仍按照漫畫的設(shè)定用一個小孩來出演,華納和導(dǎo)演都覺得不夠吸引觀眾,因此在電影中,羅賓一出場就已經(jīng)是個青年,選角方面,則選中了曾經(jīng)因為出演“女人香”而獲得金球獎提名的克里斯·奧唐納,此前克里斯一直都是演那種外形清新,剛剛或者即將踏出大學(xué)校門的乖學(xué)生角色,演這種激烈的動作片僅屬第一次,而在影片中,克里斯也一改以往的乖乖學(xué)生哥形象,演出了一個帥氣而又帶些叛逆的青年羅賓,讓觀眾完全接受了這個青年版的羅賓,也得到一致的好評,同時也為他獲得了出演第四集的機(jī)會。第四集更是將羅賓的名字放在了電影名里,羅賓的戲份也較上一集增加了許多,但其設(shè)定卻是完全失敗,觀眾居然看到了一個喋喋不休,狂妄自大,還會和蝙蝠俠爭風(fēng)吃醋的羅賓,與漫畫的形象相去十萬八千里,克里斯本人在訪談時也對這一集的羅賓大搖其頭。如今的克里斯·奧唐納,已經(jīng)很少出現(xiàn)在大銀幕上,星途似乎一片黯淡,令人惋惜。
在第四集里,除了羅賓之外,蝙蝠俠身邊又多了一個搭檔,就是蝙蝠女-batgirl。在電影里,她是管家阿福的外甥女,一個和羅賓一樣的叛逆青年,喜歡在午夜里開著轟轟作響的摩托車到處與人飛車。但實際上在漫畫里,蝙蝠女其實是哥譚市警察局長戈登的女兒芭芭拉·戈登,不知道電影為什么要把她的身份改變了,編導(dǎo)們沒有說明,也許是為了和阿福這個角色在電影中身患重病的情節(jié)拉上關(guān)系,襯托一下蝙蝠俠和阿福的主仆情深吧(我猜的,因為劇情里蝙蝠女一開始很不理解阿福為什么甘于一世做布魯斯韋恩的奴仆,如果仍然按照漫畫的設(shè)定,這段劇情就沒法編了)。扮演蝙蝠女的是阿麗西亞·西爾維斯通,當(dāng)年只有21歲,在電影里蝙蝠女是個很臉譜化的角色,甚至她的出現(xiàn)可以說是可有可無,和阿福的那段情節(jié)也有些牽強(qiáng),可以說是電影的一個敗筆,實際上整出電影的情節(jié)都相當(dāng)混亂,以蝙蝠女為例子,一開始根本沒有交代蝙蝠女會格斗術(shù),但一穿上蝙蝠女服裝就變得身手不凡,獨力干掉了毒藤女,而阿福從來沒有告訴她有關(guān)自己主人的事情,但又突然會給她制作蝙蝠女服裝;諸如這些,都顯得整部電影純粹為了圈錢而拍,劇本編導(dǎo)等等都是匆匆上馬,漏洞百出。阿麗西亞·西爾維斯通演出這一集之后,事業(yè)上也沒有什么大的發(fā)展,演過幾部不太出名的片子,也是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了。
除了這兩位跟隨蝙蝠俠出生入死的搭檔之外,還有兩個人不可不提。
第一個就是管家阿福,阿福為韋恩家的三代都服侍過,在布魯斯韋恩的父母死后,更是一人承擔(dān)了撫養(yǎng)布魯斯的責(zé)任,其后又幫助布魯斯韋恩建造蝙蝠洞,為他打點家中的一切事物,讓蝙蝠俠沒有后顧之憂的可以去和罪犯們搏斗。漫畫里阿福是個退伍的軍醫(yī),所以他也承擔(dān)了為蝙蝠俠療傷的責(zé)任,這一點在電影里基本沒有提及,在前四集里,扮演阿福的都是邁克爾·高夫,一個典型的好萊塢甘草演員,名氣不大,以往飾演的角色也沒有引起什么關(guān)注,事業(yè)最輝煌的時候就是出演了前四集蝙蝠俠里的管家阿福,表演中規(guī)中矩,外形很貼合那種老式管家的形象,認(rèn)真嚴(yán)肅但不古板,對主人忠心耿耿?,F(xiàn)在高夫年事已高,極少出現(xiàn)在銀幕上,不過在今年蒂姆·伯頓的新卡通片“僵尸新娘”里,可以聽到他為其中一名人物配音。而在第五集里,扮演管家阿福的來頭可就大了,兩屆奧斯卡最佳男配得主邁克爾·凱恩,實際上依照第五集的角色設(shè)定,扮演這位管家并沒有太大的難度,只要外形貼合,誰都可以演好,啟用凱恩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最大程度保證影片的安全,不致在次要角色上出現(xiàn)偏差,影響整部影片。實際上凱恩也演得相當(dāng)出色,但又不致于喧賓奪主,很好的襯托了主角。
第二個就是警察局長戈登。他可以說是蝙蝠俠在現(xiàn)實世界中的官方代言人,每次搞不定的罪犯他都會聯(lián)系蝙蝠俠出面解決,只有他知道如何聯(lián)系蝙蝠俠,但他從來不會想要探聽蝙蝠俠的秘密,是個可以信賴的人。在前四集中,扮演戈登的都是Pat Hingle,一個沒有什么名氣的演員,在影片中也沒有多少發(fā)揮演技的地方。但到了第五集,嗬嗬,扮演戈登的可就是我最喜歡的演員之一加里·奧德曼了,加里一向都擅長扮演那種張狂又帶有些神經(jīng)質(zhì)的角色,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個殺手不太冷”里的頭號壞蛋,他的演出淋漓盡致,搶盡了戲里其他所有演員的戲,而在本片里,由于角色設(shè)定的關(guān)系,加里收起了他的神經(jīng)質(zhì),成為一個正派老實,甚至有些許懦弱的警察戈登。不過老實說,雖然加里在蝙蝠俠里的演出保持了一貫的高水準(zhǔn),但我覺得這個角色因為沒有那種張狂的氣質(zhì),所以加里演起來有點稍遜色于片里同樣演配角的其余幾名著名演員。
it's not who i am underneath, but what i do that defines me.
這才叫大片
如果怕什么就得成為什么的話,本人應(yīng)該會是蠕動肉蟲俠吧……(已經(jīng)是了
自幼失去雙親并不意味著了解人性的丑惡,親眼目睹犯罪也并不代表知道民間疾苦。因此,他四處闖蕩,走遍世界,洞悉犯罪心理,感受人間冷暖。從當(dāng)初以報仇雪恨為目的,到后來拯救天下蒼生;從當(dāng)初以暴制暴,到后來堅守不殺人的信仰;從當(dāng)初懦弱的花花公子,到后來正義的化身,這就是成長。要想讓別人心生恐懼,就必須先戰(zhàn)勝自己內(nèi)心的恐懼。要想戰(zhàn)勝恐懼,就要成為恐懼本身。曾經(jīng)懼怕蝙蝠,于是他成為了蝙蝠俠。人人都在扮演超級英雄,唯獨他是在扮演布魯斯·韋恩。布魯斯·韋恩是面具,蝙蝠俠才是真身。你外表下是誰并不重要,你的所作所為才重要。
先看過前傳2再回頭看這部,對蝙蝠俠的刻畫十分到位,但反派的背景理由卻交代得不是太清楚。不再那么英雄的蝙蝠俠,有了更多人性的描述,給我?guī)淼母惺懿⒉槐群诎凋T士差?!铩铩铩?/p>
大俠不是你想當(dāng)相當(dāng)就能當(dāng),要有錢要有高科技還有有智慧的老頭來幫忙(▔/﹏\▔)
諾蘭把蝙蝠俠系列帶到了全新的高度,完整地詮釋了布魯斯·韋恩為什么會成為蝙蝠俠:克服內(nèi)心的恐懼、武裝自己、堅守道德底線和無與倫比的自制力。他是我們每個人的影子,所以才這么迷人。
非常好,手法到位,結(jié)構(gòu)經(jīng)典。
蝙蝠俠沒那套裝備的時候套個頭套就出去了,把我笑抽了
諾蘭將蝙蝠俠的由來演繹的完整,一個偉大的系列電影由此開始。
諾蘭好文藝啊 還到中國習(xí)武。。。
諾蘭賦予了蝙蝠俠以新的生命~~
看了第三部回頭重看第一部,覺得第一部好純真,貝爾好美顏,結(jié)構(gòu)很精致。
大片的格局!
毫無爭議的重啟經(jīng)典,導(dǎo)演克里斯托弗 諾蘭完成了自己有史以來最為華麗的一次轉(zhuǎn)身,他不再迷戀于自身所擅長的碎片化的敘事技巧,而搖身一變“自甘墮落”的被黑暗所侵襲,他一改傳統(tǒng)漫畫電影的科幻風(fēng)格,而直接將電影中的高譚“變成了”混亂紐約,正反派角色的決斗,也儼然一副紐約黑幫火拼的場景。
黑暗騎士留下深刻印象,盜夢空間讓我決定重新看Nolan的電影。前傳1,Nolan在片頭少少地用了個敘述技巧,然后平穩(wěn)地講故事,但不放棄對一個有童年陰影的主角的心理塑造,再加些007的擺酷??催@些,會知道一個導(dǎo)演是如何摸索成長的,他探尋電影的敘事技巧、表現(xiàn)形式,更追求對人物的塑造。
三個系列的蝙蝠俠電影的導(dǎo)演都是講故事的個中好手。Tim Burton擅長氛圍塑造,而Joel Schumacher擅長場景戲, Christopher Nolan擅長人物塑。
為什么我這么喜歡稻草人。。。。為什么?。。?/p>
每次看諾蘭蝙蝠俠系列中的任何一部,都會有“嗯,這部才是最好的”感覺。
韋恩父親的一些細(xì)節(jié)很好